部编版语文四级上爬天都峰第二课时(1)
- 格式:pptx
- 大小:4.33 MB
- 文档页数:20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7课《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爬天都峰》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7课的第二课时,本节课主要通过学习课文中作者及其父母、老爷爷相互鼓励、相互促进,一起攀登天都峰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时要有善于鼓励、相互促进的精神。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一些较为深刻的道理和情感,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
同时,学生对于课文中的生字词和新句型,还需要教师的讲解和操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体会作者及其父母、老爷爷在攀登过程中的情感变化;能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新句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时有善于鼓励、相互促进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体会作者及其父母、老爷爷在攀登过程中的情感变化;能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新句型。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及其父母、老爷爷在攀登过程中的情感变化,理解并实践在与人相处时要有善于鼓励、相互促进的精神。
五. 教学方法1.阅读理解法: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感悟作者及其父母、老爷爷在攀登过程中的情感变化。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写作实践法:通过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写作手法,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3.生字词卡片4.写作纸张和文具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听课文朗读,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7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7课《爬天都峰》的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阅读、词语理解、句子分析、写作方法以及人文教育等方面。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了解课文结构,提高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学会通过阅读、讨论、探究等方式学习语文。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爬天都峰的艰辛,学习作者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如“峰回路转”、“攀登”等。
2. 把握课文主题,理解作者通过爬天都峰所传达的人生哲理。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课文插图。
3. 生字词卡片。
4. 教学PPT。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课文的主要情节。
2. 提问:课文中作者爬天都峰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二、新课内容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2. 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掌握词语的正确用法。
3.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分享自己的理解。
4. 教师点评,讲解难点句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作者爬天都峰精神的感悟。
三、写作方法讲解1.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如对比、排比、设问等。
2. 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四、人文教育1.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到作者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克服困难的经验。
3. 教师总结,强调面对困难要有勇气和毅力,相信自己,勇往直前。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 提醒学生做好课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课文《爬天都峰》2. 课文结构:起因、经过、结果3. 难点词语:峰回路转、攀登4. 写作方法:对比、排比、设问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每个词语写5遍。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是读好对话,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和情绪。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相互鼓舞、坚定信心,从而战胜困难的。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和情绪。
教学难点: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相互鼓舞、坚定信心,从而战胜困难的。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课件出示:石级铁链攀登辫子笑呵呵发颤小猴子鲫鱼背纪念学生齐读,教师评价。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本课的生字词,读通了课文,还知道了这篇文章的写作顺序以及主要内容,你会填吗?3.屏幕显示,指名回答:《爬天都峰》这篇课文按照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山顶后的顺序,写了暑假里(时间),“我”和爸爸(人物)去黄山(地点)爬天都峰(事情)时遇到一位老爷爷,“我们”彼此从对方的身上汲取力量(经过),最终爬上了天都峰(结果)的事情。
4.填得对不对?评:看来,上节课大家学得非常好。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爬天都峰》,去探究这一老一小是怎么从彼此身上汲取力量,并且爬上天都峰的呢?二、精读课文,仔细品味。
(一)品读天都峰的高和陡。
(学习第2自然段)1.出示第二自然段咱们先来看看天都峰,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天都峰有什么特点?你能用两个字来概括天都峰的特点吗?(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找出高和陡的特点)2.请同学们去文中找一找,课文是怎样介绍天都峰的高和陡的?(学生勾画相关语句)出示相关语句:抬头望,在云彩上面哩!天都峰真的在云彩上面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
(1)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夸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请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天都峰。
(高耸入云)3.面对这样的天都峰,小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课件出示:①我爬得上去吗?②真叫人发颤!)提问:从这里我们知道作者是一个怎么样的心理?(缺乏自信,畏惧)(三)体会登山的过程。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7《爬天都峰》第二课时(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爬天都峰》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童年时和爸爸一起爬天都峰的经历。
通过描绘天都峰的壮丽景色和爬山的艰难过程,展现了作者坚定的信念、勇往直前的精神和顽强拼搏的意志。
课文语言优美,描述细腻,富有感染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叙事性文本的阅读和理解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文中一些生僻词汇和复杂句子,仍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于自然景观的描绘和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了解天都峰的景色和爬山的艰难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念、勇往直前的精神和顽强拼搏的意志,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对课文描述的天都峰景色和爬山过程的理解和描绘。
3.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和表达。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原文和相关背景资料。
2.生字词卡片和字典。
3.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资料。
4.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天都峰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天都峰的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呈现(10分钟)老师朗读课文,学生跟随朗读,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句子节奏。
朗读结束后,老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遇到生字词及时查阅字典。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阅读结束后,学生简要复述课文内容,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体会人物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