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汤婆婆的汤》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7.13 KB
- 文档页数:3
《老巫婆的汤》公开课评课精彩之处
老师们以五大领域为教学重点,精心准备教玩具,认真分析教案,积极整合课程资源,反复推敲每一个教学细节。
活动中,老师们与孩子们和谐互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老师们以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活动,把知识点融入到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游戏中,牢牢把握“以幼儿为主体”这一教育理念,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直观形象的画面、生动有趣的语言、夸张丰富的表情等,激发幼儿参与学习的兴趣。
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中感知体验、大胆想象,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公开课结束后,我们本着“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原则,进行评课交流研讨活动,每位授课教师先进行教学复盘,反思活动中的不足之处,接着各位观摩教师结合所见所感,从教案设计再到教学实际进行热烈的探讨,为授课教师的公开课提出行之有效的课改建议。
大家畅所欲言,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取长补短。
在听课、评课、自我反思中得到成长。
大班分享阅读:《汤婆婆的汤》第三课时:一、活动设计意图:分享阅读第三教时的重点就是语言的运用,《汤婆婆的汤》这个故事中的语言运用了首尾相接的顶针格式,让孩子体会到顶针格式语句环环相扣、一气呵成的特点。
因此,在设计这个读本的第三教时时,我把重难点定位在:引导孩子仿照读本语言,运用顶针式的语句来描述生活中熟悉的场景。
二、活动目的:1、能有节奏地用顶针式的语句表述“做汤”的过程。
2、了解做汤的简单程序,并体验一起“做汤”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去菜场的线路图、菜场的线路图三张、做汤的顺序图、圆舞板、水彩笔三支。
四、活动过程:(一)读本复习导入。
1、阅读第4页——第8页有顶针句型部分,进一步感受顶针句式的特点。
2、汤婆婆做了一大锅美味的汤,大家都喜欢喝,你们喜欢喝汤吗?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锅美味的汤?那你们喜欢吃蔬菜吗?今天我们就来做一锅美味营养的蔬菜汤。
(二)一起做汤。
1、出发去菜场。
1)出示线路图:菜场在哪里?第一个经过的是什么地方?邮局往前是哪里?工行往前是哪里……(教师用圆舞板打节奏让幼儿练习有节奏地说。
)2)完整练习有节奏地说说:一路上经过了哪些地方?2、在菜场买菜。
1)菜场的菜真多呀,有些什么菜?2)交代买菜的规则:五个人一组,第一、每组选购六种蔬菜;第二、从入口开始,将买菜的线路画下来,每组推选一名小朋友画线路;第三、最后一起说说买菜的经过(运用顶针的句式)。
3)幼儿分组操作。
4)幼儿分组依次说说买菜的经过。
3、开始做汤。
1)蔬菜买回家洗洗切切就可以开始做汤了。
你们知道怎么做汤吗?2)认读图卡上的字:这些字是什么意思?3)幼儿相互说说做汤的顺序(运用顶针的句式)。
4)男孩子和女孩子分别来“做汤”。
4、在音乐伴奏下带领幼儿完整说说整个“做汤”的过程:出发——买菜——烧汤。
(三)、小结。
今天我们都做了一回汤婆婆汤公公,做汤的感觉怎么样?你们还想做什么汤?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一定是最美味的,星期天就和爸爸妈妈一起动手做一锅美味的汤吧。
中班语言:汤婆婆的汤简介贯穿于幼儿园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就是中班语言。
在中班语言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孩子们通过感官体验去了解自然和生活。
本篇文档以中班语言为主题,介绍了一道汤婆婆的汤,它是如何融入到中班语言的教学中的。
材料准备•250g 瘦肉•2个豆皮•2片薄荷叶•适量盐制作方法1.瘦肉切厚片,静置5分钟,翻滚几次,挤出肉汁水;用清水将肉片漂洗2次,把肉片放入开水锅中焯烫至断生。
2.豆皮切成小块,放入清水中浸泡约10分钟,捞出备用。
3.将焯烫好的肉片放入凉水中过凉水,捞出;柿皮泡软,去蒂掰成小块,薄荷洗净,切成小末待用。
4.晾凉的肉片用刀切成片状。
锅中加水,放入肉片、柿皮块,移到微火上焖20分钟左右至浓稠,加入豆皮块、盐、薄荷末,再焖5分钟,即可装碗。
中班语言教学应用在中班语言教学中,我们应该发挥幼儿好奇的心理,引导他们去学习,去探究。
下面介绍汤婆婆的汤如何融入到中班语言教学中。
探究食材在制作汤婆婆的汤时,老师可以让孩子们观察食材,问一问:这是什么?这是做什么的?让孩子们认识到食材的名字,并知道这些食材可以用来做这道美食。
这有助于孩子们了解到食材和制作食品的关系。
直观感悟在学习中,孩子们更应该通过亲身经历去感悟和学习,制作汤也不例外。
孩子们可以直接参与其中,观察制作过程,以及闻、尝、摸食材的特点。
制作汤的过程,可以让孩子们亲手去操作,感受到汤的变化。
表达体验制作好汤后,孩子们可以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比如:看到肉片变得快速变小了,感受到汤的味道很香等。
让孩子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帮助他们去表达和分享自己的想法和体验。
知识运用对于中班的学生来说,了解某些基本的食品知识将会帮助他们发展成更健康聪明的年轻人。
在制作汤的过程中,可以围绕着食品安全、肉类和豆类的营养成分等相关知识进行讨论。
甚至可以用一些游戏和小活动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
结束语汤婆婆的汤是一道美味而营养的汤,也是将实践与教学相结合,让中班语言更加生动、有趣的一种方式。
快乐婆婆和忧伤婆婆大班语言活动说课稿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收集的快乐婆婆和忧伤婆婆大班语言活动说课稿(共含11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大班语言活动:快乐婆婆和忧伤婆婆活动目标:1.学习故事《快乐婆婆和忧伤婆婆》,理解故事内容。
2.能用生活经验和语言表达对快乐和忧伤的理解,遇到事情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
3.根据图片大胆创编快乐的故事和忧伤的故事。
活动准备:1.课件《快乐婆婆和忧伤婆婆》。
2.笑脸和忧伤表情ppt活动过程:一、感受快乐和忧伤两种心情,引出故事。
小朋友们上午好,转身向后面的老师问好!今天我们在舞蹈房上课,还有这么多老师陪伴,心情怎么样?我从你们的表情中发现了。
1.教师播放课件【图片欣赏】,请幼儿说说图片里的人们心情怎样?——看看图片上的是谁啊?这些小朋友的心情怎么样?看这位表情,他的心情又是怎么样的呢?(有快乐和忧伤两种)2.请幼儿模仿两种心情不同的脸部表情,初步感受快乐和忧伤两种心情。
3.再看看这张图片上的两个人有什么不一样?(快乐和忧伤婆婆)出示文字“快乐”“忧伤”4.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有关这两位婆婆的故事,我们来看看这两个婆婆发生了什么事情!二、欣赏图片,分段欣赏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播放课件【看图说话】“第一页”,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然后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想好的请举手。
大班的小朋友要用完整的话回答问题哦!点击“喇叭”,幼儿欣赏故事第一段。
提问:两个老婆婆分别叫什么?她们有什么不同之处?2.教师播放课件【看图说话】“第二页”,请你观察屋顶旁结满了什么水果?猜猜两个婆婆开心吗?假如你是快乐婆婆会怎么说呢?忧伤婆婆又会怎么说呢?点击“喇叭”,欣赏故事第二段。
提问:快乐婆婆看到葡萄是怎么说的?忧伤婆婆看着快要成熟的葡萄,是怎么说的?3.教师播放课件【看图说话】“第三页”,快乐婆婆看到家门口的东西高兴么?猜猜这是什么?谁知道快乐婆婆会是怎么说的?忧伤婆婆又会怎么说的?点击“喇叭”,欣赏故事第三段。
大班语言汤婆婆的汤教案汤婆婆的汤教案引言:汤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就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中的代表之一。
汤能够方便地为人体提供营养物质,增加水分摄入,调节人体内部环境。
因此,我们每天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就是一碗汤,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就是大班语言汤婆婆的汤教案。
一、教学目标:1、培养孩子的兴趣,激发孩子对美食的热爱。
2、给孩子们讲解汤的种类,提示孩子们各种汤的营养成分。
3、学习汤婆婆的汤菜做法,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促进孩子语言交流,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
二、教学过程:1、开始:教师向孩子们介绍汤婆婆是一名擅长烹饪的大妈,她善于制作不同种类口感、营养均衡、丰富多彩的汤品。
2、内容:以5-6种汤做例子,给孩子们详细地讲解不同种类汤的营养成分和特点,同时向孩子们展示不同色泽的汤和材料。
3、做法:教师详细讲解汤婆婆的烹饪方法,给孩子们讲解刀工技巧和材料的搭配原则,告诉孩子们制作美味汤品的秘诀。
4、动手:教师指派小组,让孩子们分组操作,制作不同种类的汤,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5、尝鲜:让孩子们尝试自己制作的美味汤品,发表口感和味道的感觉,促进孩子们语言交流,放松情绪,增进班级团结。
三、教学效果:孩子们在此次活动中充分发扬了创造力,培养了动手能力和想象力,同时也了解到汤的种类和营养成分,良好的交际环境也培养了孩子们交流的能力,让孩子们体验到交流的乐趣和团体协作的重要性。
四、结语:在日常生活中,各种汤永远是我们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食,因此,注重营养的饮食管理对健康的重要性也丝毫不能忽视。
我们要让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崇尚健康的饮食理念,保证身心健康,促进全面发展。
同时,作为教师,我们也应该注重对孩子们饮食健康的引导和培养。
不仅要让孩子们了解汤的种类和营养成分,还要向他们介绍膳食营养知识,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育孩子们学会区分各种食品,懂得食品的优劣,培养孩子们的口味,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和健康水平。
幼儿园优秀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
大班语言活动:花婆婆
教学目标
1.让幼儿了解花朵的名字及颜色。
2.培养幼儿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准备
1.花朵图片或实物。
2.彩色纸、剪刀、胶棒、彩色笔。
3.教学板书:花婆婆。
教学过程
1.引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花朵图片引出主题,让幼儿猜测花的名字和颜色。
2.活动一:花婆婆制作(20分钟)
–分发彩色纸、剪刀等材料,让幼儿动手制作花婆婆。
–引导幼儿用彩色笔为花婆婆上色,加强对花朵颜色的认知。
3.活动二:花婆婆谜语(15分钟)
–准备一些关于花婆婆的谜语,让幼儿猜测。
–鼓励幼儿用简单语言描述花婆婆的特点。
4.活动三:花朵颜色对对碰(15分钟)
–准备一些花朵卡片,每个卡片上印有不同颜色的花朵图片,让幼儿进行颜色匹配对对碰游戏。
教学总结
通过今天的活动,幼儿不仅认识了花婆婆这种花朵,还学会了观察花朵的颜色,锻炼了手眼协调能力,激发了对大自然的兴趣。
希望幼儿可以在未来的学习中继续发现和探索各种奇妙的自然现象。
以上是本次大班语言活动“花婆婆”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为您的幼儿园教学活
动提供帮助。
谢谢!。
中班语言教案:汤婆婆的汤教案主题:汤婆婆的汤教案目标:1. 学习和认识新的词汇和句型2. 学习描述食物的形容词3. 提高学生们的阅读和听力理解能力4. 培养学生们的口语交流能力教学资源:教学PPT、课堂教师、学生讲义、绘本《汤婆婆的汤》教学准备:1. 预先阅读故事《汤婆婆的汤》2. 准备相关的图片和绘本3. 准备相关的词汇和句型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 (5分钟)1. 教师展示绘本《汤婆婆的汤》封面,让学生们猜测故事内容。
2. 通过问答的方式回顾学生们所学过的食物词汇。
Step 2: 阅读 (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们朗读故事《汤婆婆的汤》。
2. 学生们跟读故事,注意语音和语调。
3. 分组阅读:学生们分成小组,轮流读故事的不同部分。
4. 学生们回答与故事相关的问题。
Step 3: 单词和句型学习 (15分钟)1. 教师呈现相关的食物词汇和形容词,边展示图片边解释意思。
2. 学生们跟读单词和形容词,并进行认读练习。
3. 教师呈现相关的句型,引导学生们模仿发音和语调。
Step 4: 听力理解 (10分钟)1. 教师播放故事录音,学生们边听边阅读绘本。
2. 学生们回答与故事相关的问题。
3. 学生们在小组内互相练习问答的过程,加深对故事细节的理解。
Step 5: 口语练习 (10分钟)1. 学生们分成小组,互相分享自己最喜欢的食物,并用形容词描述它们的味道和外观。
2. 学生们与小组成员讨论汤婆婆的汤是否好吃,并给予理由支持观点。
Step 6: 拓展活动 (10分钟)1. 学生们用自己的话重新讲述故事内容。
2. 学生们设计自己喜欢的菜谱,并用形容词描述每道菜的特点。
3. 学生们可以选择适合他们的食物课程,并通过图画或写作分享他们的经验。
Step 7: 小结和延伸 (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们一起回顾所学的单词、句型和故事内容。
2. 学生们可以在课后写一篇关于他们最喜欢的食物的短文。
Step 8: 作业布置 (2分钟)1. 布置学生们写一篇关于他们最喜欢的食物的短文。
幼儿园一人一课教案(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活动名称:《老巫婆的汤》授课教师:授课时间:2024年4月8日授课领域:艺术授课班级:大班设计意图:《老巫婆的汤》是一节非常生动有趣的音乐课,通过生动具体的老巫婆的形象创设出熬汤的情景,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提高积极性。
活动以故事情景展开,在情境中自然穿插音乐的节奏,根据节奏回答出蔬菜水果等不同食材的名字,使幼儿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节拍与空拍,并且能够根据节奏用动作大胆表现出来,激发幼儿的音乐兴趣,音乐审美和表现能力。
活动目标:(一)通过念语词的方式掌握4/4拍的节奏型。
(二)能根据音乐节奏,用拍手等身体动作进行表现,尝试创编音乐。
(三)感受音乐旋律的诙谐和有趣,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课件,魔法棒。
活动重点:通过念语词的方式掌握4/4拍的节奏型。
活动难点:能根据音乐节奏,用拍手等身体动作进行表现,尝试创编音乐。
活动过程:一、故事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一)谈话活动。
小朋友喝过各种各样的汤,你喝过巫婆熬的汤吗?(二)播放音乐,故事导入。
师:(播放P2页)深山里,住着一位老巫婆,她的房间里总是能传出香喷喷的味道,老巫婆究竟在家里做了些什么呢?(播放P3页)原来老巫婆有一项最厉害的本领就是熬汤,她每天都在家里熬制各种各样的汤,她会用哪些食材来熬制汤呢?二、感受歌曲节奏,节奏练习。
(一)倾听音乐,用动作感受节奏。
1.倾听音乐,老师带领幼儿做律动。
师:小朋友,老巫婆要准备开始熬汤了,我们竖起小耳朵仔细听,看看她要用什么食材熬汤呢?(点击P3页PPT,巫婆开始唱歌动态,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做熬汤的动作:可怕的巫婆,熬制的浓汤。
在汤里放点什么才好喝呢?在汤里放点什么才好喝呢?)师:她用什么熬汤呀?(还没说,原来老巫婆也还没想好)到底在汤里放点什么才好喝呢?(点击PPT出现问号)哦,老巫婆已经想好了,她想要熬一锅“水果甜甜汤”(出示P4页PPT),老巫婆说食材都在她的红色魔法袋里,待会我们看看她往汤里放了哪些食材,每放一样请你一起来说“耶”。
《老巫婆的汤》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理解并朗读故事《老巫婆的汤》。
2.了解在故事中所涉及到的文化背景,如万圣节。
3.引导学生思考,探究道德教育:不要贪心。
4.能够通过故事,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
二、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安排一个短暂的游戏活动,引入今天的故事《老巫婆的汤》。
让学生认识一个小浣熊,小浣熊正在为万圣节的晚宴准备食材。
通过这个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对于故事的好奇心和热情。
2.介绍文化背景万圣节是一个庆祝欢乐和恐怖的节日。
在众多的万圣节活动之中,糖果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作为这个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大家在这一天会穿上各式各样的服装,挨家挨户地敲门索取糖果,或是威胁开门的人们,如果不给糖果的话,就会被捉弄。
3.讲述故事现在,我们可以开始我们的故事《老巫婆的汤》了。
通过这个故事,孩子们能够认识到一个贪心的兔子,他为了弄到更多的糖果,走进了老巫婆的家中。
老巫婆邀请他喝一碗汤,但是兔子它想贪心得到更多的糖果,他决定谎称自己还不能去。
老巫婆相信兔子并准备和他一起品尝汤,但是汤中的食材确实兔子刚刚借的那些糖果。
兔子一时贪心,结果它自己成了汤的原料。
4.提出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思考: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呢?这样的故事给我们传递了哪些信息呢?如果兔子不贪心,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贪婪的代价是什么,学习尊重一个人诚实与诚信的品质。
5.阅读分析现在,我们来看一下故事中使用的笔画和句子结构。
经过阅读分析,学生们能够学会怎样更好地理解故事和从故事中汲取经验。
6.扩展活动了解更多与万圣节相关的知识;在小组中讨论和分享一下相似或者不同的故事;谈论贪心行为和诚信的重要性,发表个人意见和建议。
三、教学反思:1.通过模拟交互,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2.文化背景是学习一门语言时很重要的一部分。
现代汉语教学中,融入与文化相关的知识可以提高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汤婆婆的汤》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优质获奖教案】
设计意图:
《汤婆婆的汤》讲述了一个由汤婆婆送汤引发的有趣故事。
一大罐香喷喷的汤引来了老鼠,老鼠引来了猫,猫引来了狗,狗又引来了警察……大家你追我,我追他,跑呀跑,又引来了菜婆婆……汤婆婆完全没有想到送汤会引出一幕闹剧,她会怎么收场呢?幽默诙谐的故事非常有趣味性。
读本的教学重点是幼儿理解故事发展进程,可从情节发展角度(开始、发展、高潮、结局)梳理故事。
故事的语言运用了顶针格式首尾相接,可以让幼儿体会语言环环相扣、一气呵成的特点。
因此设计此活动,让孩子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在有趣的故事中进行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图画线索大胆猜测故事的发展,理解故事内容。
2、在感知文本重复结构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
3、知道分享可以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快乐,获得更多的朋友。
活动准备:
1、大书、ppt
2、小书人手一本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活动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喝汤吗?喜欢喝什么样的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