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音乐课件《捉迷藏》
- 格式:ppt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15
三年级音乐《捉迷藏》课件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目录•课程介绍与目标•音乐基础知识•歌曲《捉迷藏》学习•音乐欣赏与拓展•音乐活动与游戏设计•课程总结与回顾01课程介绍与目标《捉迷藏》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歌曲,描述了孩子们在捉迷藏游戏中的欢乐场景。
歌曲旋律轻快、活泼,节奏明快,易于学生演唱和表演。
歌曲中融入了丰富的音乐元素,如附点节奏、切分音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
学生对于游戏和趣味性强的音乐活动有较高的兴趣,愿意积极参与。
学生在音乐表现方面还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加以引导。
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简单的节奏型和音高概念。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合作目标教学目标与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歌曲《捉迷藏》的旋律、节奏和音乐元素。
通过歌曲的学习和表演,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欢乐和愉悦,增强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学生能够自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表演。
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能够积极参与、互相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01音乐基础知识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及其在五线谱上的表示方法。
音符名称与形状各个音符的时值长短,以及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
音符时值常见的节奏型如平均型、附点型、切分型等,及其在音乐中的表现。
节奏型音符与节奏自然大调音阶、自然小调音阶的构成,以及各音级之间的音程关系。
音阶构成音准概念音阶练习音高的准确性,如何通过听觉和乐器调整音准。
通过简单的乐曲和练习曲,帮助学生掌握音阶的演奏和音准的调整。
030201音阶与音准常用音乐术语如强(f)、弱(p)、中强(mf)、中弱(mp)等,表示音乐中声音的强弱变化。
如慢板(Largo)、行板(Andante)、快板(Allegro)等,表示音乐的速度快慢。
如柔和的(dolce)、悲伤的(triste)、欢快的(vivace)等,表示音乐中的情感表达。
如连奏(legato)、断奏(staccato)、跳音(saltato)等,表示演奏技巧和方法。
三年级音乐《捉迷藏》课件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音乐课程标准》第三册,第五单元《捉迷藏》详细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歌曲《捉迷藏》,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欢快、愉悦情绪,体验音乐带来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用轻快的情绪演唱歌曲《捉迷藏》。
2. 能够理解歌曲的主题,感受歌曲带来的快乐氛围。
3.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会歌曲《捉迷藏》,能够熟练演唱。
难点:歌曲中节奏的变化,以及音准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学具:乐谱、歌词卡片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带领学生玩捉迷藏游戏,让学生感受游戏的快乐氛围。
2. 歌曲学习:教师播放歌曲《捉迷藏》,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3. 歌词解析: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分析歌词中的捉迷藏场景。
4. 节奏训练:教师教授歌曲的节奏,让学生跟随节奏拍手。
5. 音准练习:教师指导学生演唱歌曲,注意音准的把握。
6. 集体演唱:全班学生一起演唱歌曲,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7. 歌曲展示:学生分组演唱,展示学习成果。
六、板书设计歌曲《捉迷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歌曲《捉迷藏》的内容,并演唱给家长听。
2. 答案:歌曲《捉迷藏》是一首欢快的歌曲,描绘了孩子们捉迷藏的游戏场景,歌词中充满了快乐和活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要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比赛,如歌唱比赛、乐器演奏比赛,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音乐课程标准》第三册,第五单元《捉迷藏》详细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歌曲《捉迷藏》,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欢快、愉悦情绪,体验音乐带来的乐趣。
歌曲《捉迷藏》是一首富有童趣的乐曲,旋律轻快,节奏变化丰富,歌词描绘了孩子们在户外捉迷藏的场景,充满了欢乐和活力。
三年级音乐课件《捉迷藏》课件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三年级音乐教材《捉迷藏》。
歌曲描绘了孩子们在户外捉迷藏的场景,歌词生动有趣,旋律轻快活泼。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们可以感受到音乐的韵律和节奏,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目标:1. 能够准确地演唱《捉迷藏》这首歌曲,理解歌词的意义。
2. 学会通过音乐来表达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 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会演唱《捉迷藏》这首歌曲,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和韵律。
难点:理解歌词的意义,通过音乐表达情感,提高音乐表现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捉迷藏》歌曲的相关图片和动画。
2. 乐器:钢琴、吉他等。
3. 歌谱:《捉迷藏》的歌曲谱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老师带领学生们进行一段轻松愉快的舞蹈,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2. 老师向学生们介绍《捉迷藏》这首歌曲,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角色和场景。
二、教学歌词(10分钟)1. 老师逐句教唱《捉迷藏》的歌词,学生们跟唱。
2. 老师解释歌词的意义,帮助学生们理解歌曲内容。
三、教学旋律(10分钟)1. 老师弹奏钢琴,学生们跟唱《捉迷藏》的旋律。
2. 老师指导学生们掌握音乐的节奏和韵律,进行分组练习。
四、音乐表达(5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来表达情感,例如快乐、兴奋等。
2. 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创作一段音乐表演,展示对歌曲的理解和感悟。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老师对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2. 学生们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板书设计:《捉迷藏》歌词:捉迷藏,捉迷藏,小朋友们快来藏,我来找,你来藏,大家一起快乐唱。
旋律:简单明了的旋律线条,轻松愉快的感觉。
作业设计:1. 请学生们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捉迷藏》这首歌曲,并试着教唱给家人。
答案:《捉迷藏》是一首轻松愉快的歌曲,描绘了孩子们在户外捉迷藏的场景。
《捉迷藏》音乐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音乐》教材第四章《捉迷藏》。
歌曲《捉迷藏》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通过歌词和旋律表现了孩子们在捉迷藏游戏中的欢乐心情。
歌曲共两个乐段,第一乐段描绘了孩子们藏起来的情景,第二乐段表现了孩子们被找到的情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歌曲《捉迷藏》的童趣,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2. 通过学习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3. 学会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体会音乐带来的快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会歌曲《捉迷藏》的歌词和旋律,能够独立演唱。
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音高和节奏的准确演唱,以及对于歌曲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录音机、课件学具:乐谱、歌词卡片、玩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教师带领学生玩一个简短的捉迷藏游戏,让学生体验游戏的乐趣。
游戏结束后,引导学生谈谈在游戏中的心情和感受。
2. 歌曲学习:(1)教师播放歌曲《捉迷藏》,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
(2)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歌曲的节奏和音高。
(3)教师对歌曲的难点部分进行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掌握。
3. 歌曲练习:(1)学生分组,进行歌曲的练习演唱。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演唱错误。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演唱,检查学习效果。
4. 歌曲展示:(1)学生自愿上台,进行歌曲的演唱展示。
(2)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捉迷藏》歌词:捉迷藏,捉迷藏,孩子们在捉迷藏旋律:欢快的旋律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歌曲《捉迷藏》的歌词和旋律,让家长评价演唱效果。
答案:歌词见上,旋律为欢快的旋律。
2. 请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玩捉迷藏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答案:家长与学生共同完成的游戏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对于歌曲《捉迷藏》的学习兴趣浓厚,参与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