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类)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类)

研究课题或本节课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准确解读文本,把握新闻文体的基本特征并对文本的特色进行深度思考和探究。

教学目标:

1、分析新闻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

2、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内容分析:

2007年选考内容的“实用类作品阅读”包括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类文等实用类的文本。其中新闻和传记应该是重点。本堂课预备通过引领学生阅读来实现新闻类文本的几个考点的突破。

教学对象分析:

2007年高考新增的实用类文本阅读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挑战。实用类文本考察的内容既涉及到已往现代文阅读的考点,同时也对此类文本所承担的大众传媒传播信息的特殊样式和社会功用进行考察。通过前面的练习发现,学生对这类文体的特征和具体问题的答题技巧存在很大欠缺,所以本节课主要引领学生进一步认识一下新闻的文体特征,并通过阅读练习掌握一点答题技巧。在教学方法上主要是以练带讲,让学生从答案中总结答题规律。

教学用品: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在以前做过的语言专题训练中,曾经涉及到对标题和导语的考察,对新闻有了一定的了解。它的形式有消息、通讯、特写、新闻图片、电视新闻等。在07年新增的实用类文本阅读中,将会以其它形式对新闻进行考查。下面我们来明确一下学习目标。

(二)明确学习目标

就考查命题的角度来审读新课标的相关要求,不难看出三个方面“亮点”:

1.把握文体特点。新闻类应用文种类较多,新闻、通讯、特写乃至报告文学均归旗下。因此把握文体特点对于阅读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了解种类、明确要素、把握语言特点均属考查之列。

2.准确捕获信息。捕获筛选信息一直是现代文阅读考查的重点。新闻类也不例外。准确快速筛选有效信息当然是考查的重点。

3.独立思考评判。作为应用类文体,大众传媒传播信息的有效样式,其社会功用自然不容忽视。独立负责的针对新闻事件和观点作出客观的评判也是考查的一个新的亮点。通过以上分析明确学习目标:

①、掌握新闻文体的相关知识

②、针对文体基本特征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③、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明确新闻的文体特征

1、新闻定义: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2、新闻分类: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电视新闻等体裁;狭义的专指消息。

3、文体特点:

真,真实性。再现生活的真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任何虚假的、幻想的内容都不应该写到新闻里来。“事情的真实情况”。记者是“陆军”,永远不能做空军。

快,时效性。新闻报道一定要快,要及时。否则就会成为明日黄花。

新,一是指内容要新,不重复旧的内容,二是形式上也要求新,注意表现上不落俗套。打个比喻,新闻应该是个新娘,不仅人新,而且打扮也要新。

活,这里说的“活”,是指新闻的表现形式要活新闻本来就是鲜活的内容,如果内容枯燥,表现形式古板,语言生硬,就会令人生厌。形式的活,主要指写法的活,语言的活,也包括排版的活。

消息有特殊的结构方式

特别关注

标题: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

“倒金字塔”式的结构:

这是消息区别于其它新闻体裁的一个突出特点。“倒金字塔”结构是一种以重要性递减的顺序重组新闻事实构成的消息结构形式。它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导语,通过导语,将新闻事件的结果、新闻事实的精要,首先呈现给读者。他的结构如同倒置的埃及金字塔,故称为“倒金字塔”结构。

考点链接

《举世聚焦的一瞬——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侧记》一文22题:这则新闻在文体上有怎样的特点?

小结:通过了解新闻的文体特征以及考点的设计,让学生在阅读新闻类文本

(三)研讨文本(新闻特写)

《奥斯维辛没有新闻可写》问题设置与探讨:

1.整体特色与认知:读了这篇新闻稿,你对奥斯维新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用一个词来形容,并且从文中找到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解说这个词。(学生大多会找到“恐怖”“可怕”这样的字眼,通过从文中找例子可以明确这篇新闻与消息的不同,那就是文中的细节描写)

①补充细节描写的特点。文学作品中的细节犹如电影的特写镜头。它是用准确的语言把某一现象、某一局部加以特别突出、强调,从而将那一表象分外强烈地感诉于读者的想象力,在心中唤起具体而丰满的艺术形象。从而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和艺术感染力。

②文中细节描写的作用是:见微知著。不仅是展示二战背景下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场景,更希望通过展示引发人们对生命,对人性的思考。如果思考仅仅是生命的消亡,人性的丧失,读出的除了沉重还是沉重。文章中的菊花和微笑,让我们还是看到希望的。寒冷中寻找温暖,绝望中寻找希望,这才是文章主旨所在。

③由以上的分析看出本文的特色进一步明确文体

新闻特写是一种以描写为主要手法,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现力的片断和场面,形象地再现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报道形式。

特征:刻画新闻事物的“横断面”,是“一串葡萄”中的“一个特别硕大的葡萄”,是“一串珍珠”中“一颗特别明亮的珍珠。镜头感:把事件中最具特点和最精彩的“片断”加以放

大,已达到强化和突出的效果。透视感:以小见大,使读者能准确地抓住新闻事实的实质。现场感:指特写中描绘的对象是记者亲眼所见,使读者身临其境。

表现方法:主要手法是描写。它采用细描为主、白描为辅的手法,对所要报道的事物、人物或景物进行精心刻画,再现新闻现场的具体情景。它当然也使用叙述。有时还采用议论手法,

形式:人物特写和事件特写。

2.问题探讨与方法归纳

①.这篇报道在20世纪80年代第一次译成中文时,标题被改成了《布热津卡:阳光明媚,鸟语花香》。从新闻的角度看,这样的修改好不好?为什么?(4)示例一:不好。全文的感情基调是一种悲凉的,令人十分痛心的,被修改后使读者产生误解,与感情基调不符。(宋佳)

示例二:不好。“奥斯维辛没有新闻可写”能吸引读者读下去,通过这个标题,人们了解到真实的情况,改后的标题不符和新闻内容。(谭璐瑶)示例三:不好。“奥斯维辛没有新闻可写”这个题目比较新颖奇怪,能引起读者的好奇心,让人想知道为什么没有新闻可写;而“布热津卡:阳光明媚,鸟语花香”会让人误以为报道布热津卡的景色,可能会失去阅读兴趣。(尹喜元)

(说明:让学生比较以上四个答案,找出不同点,进而比较优劣,归纳此类题的答题规律)

出示答案:不好。“奥斯维辛没有新闻可写”是一个不合事理的题目,它的反常和奇怪消除了群众厌烦平庸的心理,而要认真地看一看到底是一篇什么报道(新颖,悬念),新闻的可感性大大提高(作用);

呼应文章内容,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历史。

而改后的题目则比较平和,不会产生这种效果。(比较)

考题链接:分析用“20年固守白宫门外,这个女人要干什么?”为题的好处。(4分) 答案:符合新闻题目鲜明醒目的特征,制造“这个女人是谁?要干什么”的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2分)内容上“20年固守白宫门外”突出人物坚韧执著的性格,坚持和平反对核武器的形象,也符合新闻特写的聚焦性特点。(2分)

●总结归纳(一):

1、审清题干,抓出提示点。

2、针对文体特点(标题的特色),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3、通过对比,回扣观点。

? ②第三题:这篇新闻写的是时过境迁的事,却获得当年美国新闻大奖“普利策奖”其魅力何在?(6)

示例一:首先,真实可感,令人眼前浮现那一段难以回首的历史;其次,激起人们对于战争的反思以及对和平的热爱。(宋晓丽)

示例二:作者写游者在奥斯维辛集中营所见所感,从侧面表现了当时集中营里惨无人道的罪行,具有强大震撼力,引人深思。

示例三:①新闻素材令人震撼②语言通俗朴实③细节描写引发读者深思(姜雷)

示例四:通过描写今天此地的安详,祥和以及当年此地发生的惨绝人寰的事形成强烈对比,引发人们对黑暗历史的痛恨,对受害者的同情,还有对今天和平安定生活的珍惜和赞美。(毕翰杰)

(学生比较归纳答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