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患者发生相关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152.12 KB
- 文档页数:2
・64・ TODAY NURSE,JUNE,2010,No.6
※临床经验
血液透析患者发生相关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
陈桂华
摘要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室患者发生相关感染的原因,总结预防控制感染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本院2005年1月~2007年l2月156例 血液透析患者发生相关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156例患者发生相关感染12例,发生率为7.7%。以导管出口、呼吸道和泌 尿系细菌感染最为常见,其次是结核感染、病毒感染。伴有原发病、贫血、老年患者和中心静脉置管者发生感染的机率明显升高(p均<
0.05)。结论血液透析室患者相关感染的发生率高,对患者危害大,应加强管理,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从而减
少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
关键词:血液透析;感染;原因;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6411(2010)06一o064一o2
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广泛应用,血液透析中心内发生的感染
已成为世界性的严重问题,也是急慢性肾衰竭透析患者死亡的主
要原因,占第二位,死亡率为12%~38%tn。为预防和控制透析相关 感染的发生,笔者通过调查对本院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
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为有效控制透析相关感染的发
生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5年1月~2007年l2月本院血液透析室 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156例,其中男92例,女64例;年龄l7岁~
72岁,其中20岁以下9例,21岁 ̄40岁43例,41岁~60岁58例,
60以上46例;原发病为慢性 肾炎85例、糖尿病28例、高血压病
33例、慢性间质性肾炎8例、多囊肾2例。
1.2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本病区住院医师发现病例,诊断 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
标准口,填写院感病例报告卡上报感控科。笔者查阅分析所有患者
的资料。
2结果
2.1本组血透时发生相关感染12例,发生率为7.7%。主要发生
在机体免疫力低下、伴有原发病、营养不良、老年患者等人群。其
中男性7例,女性5例;以6O岁以上老年人为最多,其中l7—40
岁2例,占16.67%,41 59岁3例,占25%,60岁以上7例,占 58.33%。发生相关感染12例患者中原发基础疾病依次为:慢性肾
炎5例,占41.67%;糖尿病3例,占25%;高血压病3例,占25%;多
囊肾1例,占8.33%。
2.2血液透析患者发生相关感染的单因素分析(见表I)
表1 血液透析患者发生相关感染的单因素分析
工作单位:421300攸县湖南省攸县人民医院血透室 收稿日期:2010—03—02 2.3感染类型:血透时发生相关感染12例,其中导管出口感染
4例(33.33%)、呼吸道感染2例(16.67%)、泌尿系感染3例 (25.0%)、结核感染(肺外结核)2例(16.67%)、乙肝1例(8.33%)。
当代护士・2010年6月中旬刊(学术版) ・65・
(见表2) 表2 12例血液透析患者发生相关感染类型构成
3血液透析相关感染因素分析
3.1本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大发生感染率高 <0.05)。老年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数伴有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部功
能受损,使气体交换障碍,加上各种器官功能老化,机体抵抗力降
低,也是并发感染的基础。 3.2本调查结果显示,患者伴有原发病及贫血者发生感染率高
(均p<O.05)。尿毒症患者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功能普遍低下,这
是患者易于感染的一个重要原因。尿毒症患者尤其在透析不充
分时恶心、食欲不振导致营养摄入不足;还有透析时易丢失营养
成分,因此透析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高,文献报道10%~70% 血液透析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这也是易于感染的原
冈之一【”。
3_3药物影响。使用免疫制剂也易造成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治疗
贫血时补铁过度及输血液制品等均易引起感染。
3.4环境[大J素。血透室无空气净化装置,人员相对集中,探视陪护 人员多,空气流通差,造成空气中细菌的密度增大;患者咳嗽、咳
痰等易产生大量气溶胶颗粒而成为悬浮在空气中的细菌载体,是
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 ,给病原体的进入提供了机会,导致患
者交叉感染。
3.5与侵人性操作有关。本调查结果显示,有中心静脉置管的血
透患者感染发生率高 <0.05),导管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因病 菌易经导管通道、皮肤穿刺处进入血液而引起感染;另使用内瘘
透析时,穿刺针头较粗易造成血管壁的损伤,加上反复穿刺,穿刺
处皮肤有感染灶,或皮肤消毒不严、拔针后穿刺点污染等也易引 起感染。
4预防与护理
4.1加强营养供给与基础护理。因长期需要透析的患者机体免疫
功能比较差,遵医嘱给予静脉营养如输全血、血浆、白蛋白及各种 免疫增强剂等;鼓励患者进食含优质蛋白含量高、富有营养的食
物,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控制感染和促进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加强基础护理,如皮肤、口腔护理等,以防止患者肺部、皮肤、
口腔等部位的感染。
4.2掌握合理用药知识,按规定给药。严密观察用药疗效及其副
作用,根据观察记录及时向医师汇报。 4.3加强血透室的管理。为了患者安全,本院血透室采取全封闭
式管理,室内谢绝家属陪护,每次透析前后向家属交代病情。室内 干净整洁,空气流通,定时开窗通风2-3次,室内用紫外线灯消毒
1次/日。地面、墙面、物体表面、门把手等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
毒擦拭,2~3次/日;做好患者离开后的终末处置。进入血透室人员
必须戴口罩、帽子,更换衣裤、拖鞋。严格按照医院管理要求进行
功能区域划分,确保布局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中心静脉置管患 者设立专门置管室,每月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确保环境符合国
家Ⅱ类环境标准。
4-4加强护理人员的培养教育。血透室护理人员须持证上岗,必
须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每月组织学习管理制度与操
作规程,学习医院感染基本知识,以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4.5加强侵入性操作的管理 4.5.1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按照要求定期对反渗
机和供水管路进行消毒和冲洗,定期检测透析液及透析用水,特
别是对血液透析机的管理,每班次后应进行常规消毒及冲洗。严 格执行一次性物品(包括穿刺针、透析管路、透析器等)使用的规
章制度。废弃的一次性物品应进行登记、毁形及焚烧处理。坚决杜 绝一次性物品的重复使用。每月监测1次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效
果,必须达到100%合格。
4.5.2医务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规程。做好保护性隔离工
作,是保证患者不发生感染及交叉感染的有效措施。对肝炎标志 物阳性及其他经血源感染疾病阳性的患者进行隔离并专机透析。
血管通路置管部位的相关感染预防重点在于操作时及护理的无
菌操作,要求置管部位每日更换无菌敷料,更换前应用碘伏溶液
以穿刺点为中心,逐渐向外扩散式消毒。消毒面积应大于敷料面
积,操作过程中观察局部是否有红、肿、热、痛的症状,发现特殊情 况及时与医生沟通,必要时做相应的细菌培养。选择合理的抗生
素以控制感染。因动静脉内瘘感染率最低,尽可能早行动静脉内
瘘手术。使用内瘘者拔针后24h内覆盖无菌敷料,以保持穿刺部
位清洁干燥。
5小结
血液透析患者是感染的高危人群。控制和降低感染的发生 率,是一个综合治理的过程,必须针对其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
包括改善环境、减少人群流动、严格操作规程及无菌观念,加强侵
入性操作的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索,控制原发疾病,加强患者的营 养供给,加大感染监控力度,以减少感染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
及经济负担,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李宓.血液透析并发症[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7,117 ̄
153. 2王羽.医院感染管理办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156 ̄
178.
3袁永梅,王红,姚登福.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的预防lJ】.现代医药
卫生,2006,22(21):3279.
(责任编辑:高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