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院新聘护士工作压力调查分析

我院新聘护士工作压力调查分析

我院新聘护士工作压力调查分析
我院新聘护士工作压力调查分析

护士工作压力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探讨

护士工作压力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探讨 摘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护理工作日益显 示出其地位和作用的重要。现代护理工作集科学性、技术性、服务性、风险性于 一体。责任重、压力大、技术操作多、工作不规律是护理工作的一大特点。本文 结合护士工作实际并参考有关文献,通过对护士工作压力原因分析探讨,进而提 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护士工作;工作压力;原因分析;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8-349-01 一、护士工作压力原因分析的意义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每个行业都在寻找新的机遇,面对新的挑战, 人们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科学的发展,要求护士不仅要有娴熟的 专业技术、准确的判断能力,还要具有与之相应的心理素质和沟通技巧,然而由 于职业性质、特殊的环境氛围、超负荷的工作、社会评价不公平等给护士造成很 大的心理压力,直接影响着护士的心理健康,从而影响着护理事业及护理质量的 提高。认真分析护士压力的原因,探讨其应对措施,对维护病人权益,体现医院 职能,更好地推动护理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护士工作压力原因分析 (一)社会因素 1、护士执业不受重视 受传统的影响,护士社会地位低,长期以来“医尊护卑”的观念和偏见依然存 在于大多数人的心理,加之医护之间巨大的福利差异,令护士们感到职业前景暗淡,自身价值得不到体现,工作无成就感。尤其是患者及家属只尊重医生,甚至 有时因对医生有意见也迁怒子护士,辱骂责备护士的事件时有发生,护士的工作 不被理解和尊重,往往产生一种职业价值失落感,造成护士悲观失望,心理压抑。据调查,51%的护士想改行。 2、医护之间的差异 相当一部分医院存在重医轻护现象,对护理人员管理严格,要求过高,护士 待遇低,工作上一旦出现问题,常被扣奖金、罚款,更有甚者,一些医疗事故中 护士成了替罪羔羊。在人才引进、外出学习、福利待遇等方面均大大偏重于医生。 在市场经济下,相当一部分医院存在重医轻护,认为医生能“开大刀,收大钱”,普遍受到社会的尊重和承认,而护士则被认为是医生的助手,甚至有的人认为是“高级保姆”,而不是拥有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专业人员,这不公平的社会评价 会使护士怀疑自己的价值和能力。虽然工作勤奋、努力,但护士的收入与其护理 水平和工作业绩没有呈明显的相关关系,护士的职称、文凭得不到应有的承认、 肯定和补偿,发展机会、外出进修学习等问题上的不合理状况,造成护士心理不 平衡,产生心理压抑、自卑、失望、焦虑,直接影响护士的心理健康,产生心理 压力。 (二)职业因素 1、护理工作的高风险性 人们对医疗工作者期望过高,大多数人认为通过诊疗的患者都应康复,因此

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分析

急,希望立刻得到及时、周到的救治服务,他们对医院急诊的就诊流程,规章制度不熟悉,一旦护士满足不了他们的要求,就容易出现过激行为。特别是花费多而病情无望时,家属往往不能接受,情绪变化无常,随之而来的是对护理工作的百般挑剔,有机会造成护患之间的矛盾,甚至是护理纠纷。另外,护士忙于护理急救而无暇顾及家属的焦急情绪,两者之间的差异易使家属产生“急诊不急”的误会,甚至会产生冲突。 3.1.9 缺乏社会支持及管理层的重视由于急诊科特殊性与普通病房相比较,急诊科护士总是处于被责怪、投诉和批评声中,他们的劳动得不到患者及家属认可,也得不到管理层的理解,发生护患纠纷和矛盾时,管理层不能给予支持,急诊科护士在这种压力下,负性心理得不到释放,影响护士心理健康。 3.1.10 面临人身伤害和被感染的危险由于急诊科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嘈杂的环境,复杂的服务对象,可能均对急诊护士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尤其是夜间,有时会干扰急诊正常工作的进行。急诊科医护人员被患者及家属谩骂、殴打伤害的事例在国内媒体报道中屡见不鲜,急诊科护士最难以保障的问题就是人身安全。另一方面,急诊科护士需经常接诊未明确诊断的患者,包括一些处于潜伏期及诊断前期的传染病患者,对这些不明患者进行护理和抢救,极易造成护患间的交叉感染。另外社会上吸毒人员的骚扰等因素使得急诊科护士极易引起职业性损伤[6],使护士的身心健康受到威胁。 3.2 减轻压力的对策 3.2.1 改善工作环境,合理增加护士编制首先应为急诊科创造一个有利于工作、便于抢救、诊治、布局合理的工作环境,精简就诊流程、放置醒目的标识、使急诊患者就诊的各个环节和流程清晰明了,使家属和陪护人员有安置的去处,并要增加基础设施,使护士从繁忙又简单的劳动中释放出来。另一方面,为解决护理人员少,工作强度过大的矛盾,首先合理调整科室人员配置,增加护士编制,增加夜班护士的人员配备比例,适当的增加待遇,提高夜班补助,实施弹性化的科学排班等,尽可能设法缓解护理人员超负荷运转的状态,使急诊护士体力劳动强度降低,工作时间缩短,从而减轻压力。 3.2.2 实施对护理人员安全保障的措施刘燕平等[7]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为基础进行调查,发现急诊科护士需要得到的是人身安全保障,这是最基本的需要。首先,要在急诊科安排24h专职的保安人员,保证在急诊工作繁忙时和有突发事件时,保安人员协助维持就诊秩序,确保急诊工作顺利进行。配备各种防护设备及防护用品,制定护士自身保护的相关措施,对传染病

急诊科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急诊科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发表时间:2013-05-20T09:12:53.82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1期供稿作者:艾妙华[导读] 任何能使人陷入压力状态的因素均称于压力源,在我国进入现代化的过程中,各种行业都有其不同的压力源。 艾妙华(江西鹰潭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江西鹰潭 335000) 【中图分类号】R192.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1-0275-02 【摘要】目的了解护士工作的主要压力源及心理健康状况,并明确压力源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以帮助管理层及护士本人正确的认识工作压力,设法减少工作压力,从而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鹰潭市三级医院急诊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源、心理健康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急诊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源依次为:护患纠纷问题;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危重病人的抢救问题;工资及福利待遇;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工作压力源与心理健康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医院管理人员应减少或消除护士工作压力源,并对护士进行减轻工作压力的训练。 【关键词】急诊科压力源应付方式 急诊科是治疗和护理各种急危重患者的科室,由于所护理的病人病情急,给急诊护士带来很大的脑力、体力和心理上的压力。个体在高应激状态下,如果缺乏良好的应对方式,则心理损害的危险度可达43.3%,为普通人群危险度的两倍[1],本文通过对我市几所三级医院急诊科的问卷调查,探讨其压力源及应对方式。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鹰潭市三级医院急诊科护士47人做问卷调查,发放调查表47份,收回有效问卷41份,有效回收率为87.23%。 1.2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表包括护士压力源表与心理健康评分表。护士压力源表采用国内常用的护士压力源量表[2],本量表共35条目,5个方面,采用1~4级评分法,分数越高,表明其承受的压力越大,根据我科实际情况稍作修改。心理健康评分表采用心理健康自我鉴定评分表,共70道题,符合提问内容的在括号中记2分,有点儿符合的记1分,不符合的记0分。心理症状指数18~32的人精神健康,没有什么不良征兆;心理症状指数33~47的人精神健康,但要检查一下某一症状类型的得分是否过高,如果这一症状类型的标准分高于3时,就要再一次地自我检查一下某一心理方面的健康状况,找出病因再对症治疗;心理症状指数48~61的人精神健康状况一般,说不上健康,要彻底调整自己的健康状况;心理症状指数62~76的人,已有些心理疾病的征兆,最好去请专科医生诊断;心理症状指数77~90的人已经患有某种程度的心理疾病,一定要接受专科医生的诊断。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调查的护士全为女性,其中年龄最大42岁,最小21岁,平均年龄25.47±6.54岁,3年以下工龄者11人、中级以上三年以下者21人、中级以上9人,5种压力源介于2~3之间,即压力程度介于有一定的压力与有较大压力之间。健康评分中以得分48~61分为亚健康,得分47以下为健康,得分62分以上人员没有不做比较。3年以下亚健康有6人占总人数54.55%,3年以上至中级以下6人,占总人数28.57%,中级以上2人,占总人数的22.22%。多组间经χ2检验,P<0.05,三组工龄段护士亚健康患病率有差异。 3 讨论 任何能使人陷入压力状态的因素均称于压力源[2],在我国进入现代化的过程中,各种行业都有其不同的压力源。急诊科作为医院的窗口,急诊科的患者在刚进入急诊科就诊时可能出现,陌生感、恐惧感、还有不信任感,他们往往将这种不良情绪发泄在医护人员身上,同时由于人们的法制意识不断加强,各种医疗纠纷的不断增加,加上媒体对医院的不良报道,加剧护患关系的矛盾,使护士在护理病人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临床操作,还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以防差错。从我们调查的结果显示,护患关系压力评分最高,其次是工作量及时间分配,在急诊科护士通常要超负荷工作,每天工作量大,并且经常要熬夜,使其身心疲惫。另外危重病人的抢救、工资待遇、人际关系等也是主要的压力源之一,并且年轻的护士在碰到这些情况时更易产生消极心理,调查发现,得分48~61分之间,即精神的健康状况一般需要彻底调整自己的人数,在3年以下工龄年轻护士中更为多见。 作为医院的管理人员,应当尽力消除各种导致护士身心健康不利的压力源,有研究表明,积极的应对方式如与同事讨论、在职教育、成立同事支持小组、带薪的休假等应对技巧对缓解压力有效,医院对新进护士要加强与患者沟通技巧的培训和临床业务技术的培训,合理分配好工作时间,减少护士工作量。在工资待遇上,应当实行同工同酬,增加护理人员工资待遇,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对严重影响心理健康的要及时予以心理疏导。护理人员在面对各种压力源时要积极应对,平时要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积极参加各种心理讲座,学会自我调节,积极应对各种压力。 参考文献 [1] 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5-649. [2] 冯涛,王丽兰.护士群体心理卫生研究进展,护理研究,2002,16(7):384-385.

护士工作压力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的探讨

XX学院护理学专业 毕业论文 题目:护士工作压力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的探讨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日期:

护士工作压力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的探讨 摘要 目的:护士工作压力是困扰护理管理者的一个难题,是影响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对护士工作压力原因的分析及应对措施的探讨,能更好的推动护理工作的开展。 方法:通过析护士工作压力,探讨其应对措施,对提高护理管理者和护士积极应对压力指导护士释放压力,进而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结果:护士压力大,技术操作多,工作不规律是护理工作的一大特点。 结论: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明显高于一般职业,护理人员心理水平远远低于普通女性常模,这种过度的工作压力不仅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而且影响护理工作的质量,值得引起重视。提高护理管理者和护士积极应对压力指导护士释放压力,职业疲倦及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工作满意度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护士工作压力原因分析应对措施 Abstract Objective:Nurses' job stress is a difficult problem for nursing administrators and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nursing quality. Th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nurses' work stress and the discussion of measures can bett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nursing work. Method:By analyzing the working pressure of nurs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pressure of nursing managers and nurses to actively respond to pressure guidance nurses,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Result:Nurses pressure, technical operation, irregular work is a major feature of nursing work.。 Conclusion:The nursing staff working pressur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normal occupation, the psychological level of nursing staff is far lower than the ordinary female norm, the excessive work pressure not only affected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护士工作压力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的探讨 戚丹丹

护士工作压力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的探讨戚丹丹 发表时间:2018-08-23T15:41:21.737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14期作者:戚丹丹杜春枝 [导读] 本文通过对护士工作压力原因的分析及应对措施的探讨,反应了护士压力较大,技术操作多,工作不规律是护理工作的几大难题邻水县中医院 638500 摘要:本文通过对护士工作压力原因的分析及应对措施的探讨,反应了护士压力较大,技术操作多,工作不规律是护理工作的几大难题,如何应对这些工作难题变得十分重要,论文从实际出发,讨论了当前护理工作的困境,为护理工作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工作压力;原因分析;应对措施 1 护理工作压力原因分析 1.1 社会因素 (1)医护之间的差异问题 受传统的影响,护士社会地位低,长期以来“医生一张嘴,护士跑断腿”现象以及,“医尊护卑”的观念和偏见依然存在于大多数人的心理,加之医护之间巨大的福利差异,令护士们感到职业前景暗淡,自身价值得不到体现,工作无成就感。 (2)护理人力资源不足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长期以来,护理人员严重缺编,各级医院的护理人力绝对或相对不足,再加上护士的岗位职责定位不清,护士不仅要完成属于护理范围的事,还要承担领药、领取物品、催费、外出陪护检查等大量的非护理工作,更加重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使护理人员的身心压力更大。 1.2 职业因素 (1)护理工作的高风险性 人们对医疗工作者期望过高,大多数人认为通过诊疗的患者都应康复,因此一旦患者没有康复,往往会对医务人员进行责难,尤其是护士在护理工作中风险大,责任重,如果护士在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会威胁到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护士必须为此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经社会机构调查显示,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是临床护士的首要心理压力源。 (2)护理工作负荷过重 目前,许多医院护理人员编制不足,同时,由于整体护理的展开,模式病房的建立和新仪器、新设备在医疗上的广泛应用,护士的工作量急剧上升,使得一些护士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护理工作琐碎、繁重,轮班频繁,随机加班等使护士的生物钟被打乱,尤其是已成家的护理人员因工作性质不能很好的给予家庭和子女生活照顾,产生愧疚感,易造成心理矛盾和社会矛盾,加重了她们的心理负担。 (3)值夜班导致的负面影响 护士夜班工作量大,风险高,加之失去群体的支持,护士们普遍认为,夜班责任太大,总担心事情做不好,变现为不自信,对做过的事情重复检查或反复回忆,唯恐出错,给护士带来了较大的精神压力。 (4)复杂的人际关系对护士的压力 护士在工作中产生的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如医护、护患及护理管理者之间,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就会陷入人际关系的困境,发生冲突将直接或间接影响护士的工作,尤其是涉及护患关系,护士即使遇到严重的歪曲事实,被误解及冤枉的情况,遇到情绪过激,甚至言行伤害的患者,从职业的角度,护士必须保持平和和冷静,以宽容大度继续承担应负的职责,从而压抑了自身感受,做出精神妥协,由于护士所受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实际有较大距离,大多数人缺乏自我心里调节训练,一旦在工作中受挫,不能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从而造成护患冲突,产生人际障碍。 (5)新的医疗体制对护士的压力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服务范围的扩大,对护理的要求由被动变主动,现在实行的整体护理,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护士感觉自己的知识不能满足患者是产生焦虑;专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工作岗位的竞争带来的紧迫感,以及新的用人制度改革,使护士对未来考虑过度,心理负担过重。 (6)工作与家庭矛盾产生的压力 作为护士既是妻子又是母亲,同时承担多种角色,肩负工作与家庭的双重压力,护士工作中的负面感受有时会影响家庭生活的和谐气氛,面对家庭的责任和家务琐事,难免不消耗护士部分精力,还要承受因怀孕、分泌、月经、更年期等生理变化而出现的心理问题,增加工作压力。 2 护理工作应对措施 2.1 关心体贴护士的心里感受 积极疏导不良情绪,帮助护士提高心理调节能力,同时要培养护士的积极情感,加强意志锻炼,提高心理耐受力。加强业务培训,以减少无效反复行为,改变盲目持久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和心理紧张状态,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护理工作岗位上应设有专人从事遭受伤害和损失后的协商工作。当护士发生职业心态偏差,与患者产生矛盾冲突时,护理管理者一方面要积极引导护士“以病人为中心”,另一方面要设身处地去体谅护士,化解矛盾,多去关心和理解她们的感受,这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2.2 提高护士本身的应对能力 首先护士必须要有正确的价值观,面对现实,提高适应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不断充实自己,善于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尽可能减少压力因素的侵袭,热爱护理工作,明确护理岗位的积极作用和意义,学会客观地看待得与失,通过经常性的活动和比赛等使护士正确认识自我工作价值,增强自信心。 2.3 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为护士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丰富其业余生活,组织多项活动,鼓励她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以积极的方式放松身

护理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护理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目的探讨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制定防护对策,以增强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降低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方法自行设计半开放性问卷现场调查并2010年~2013年我院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情况结果50例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为98%。调查显示,医务人员接受职业防护知识培训的调查结果并不如人意,95%的医护人员有期望接受职业防护知识及技能培训的要求。发生职业暴露后不报告或报告不及时现象普遍,尽管医院设立相关部门对医护人员锐器伤害进行管理,建立损伤报告和登记制度,但在一月内只收到职业暴露报告2例,与实际的发生数相差甚远。部分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麻痹大意,对发生感染存侥幸心理,认为既然暴露已经发生,报与不报无所为,导致漏报或超时(48h)报告严重。主要暴露途径是针刺伤和患者分泌物喷溅。结论职业暴露及职业防护是目前护理人员必须关注的问题,必须加大防范力度。 标签:护理人员;职业暴露;职业防护护士由于工作性质,每日暴露于各种职业危险因素(包括生物、化学、物理、社会心理等)之中,在临床中往往仅注重患者的安全而忽略了护士自身的职业安全,护士的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调查方法:护理是职业暴露发生的高危害职业群体[1]为了解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现状及危险因素,自行设计半开放性问卷现场调查并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情况。不同岗位,均为女性,年龄20~50岁。 2 结果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意识薄弱,对工作中危险因素评估及认识不足,未严格遵守职业操作规程等。职业暴露主要途径是针刺伤和患者分泌物喷溅。50例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为98%且2次及以上的针刺伤发生率为70%。职业暴露后护士行正确紧急处理的有50%,100%的护士担心职业暴露后会感染相关疾病[2]。 3 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 3.1 生物因素最常见的是针刺伤。针刺伤是主要危险因素,多发生在操作前、中、后。多见于分离使用后的注射器或输液器的针头。是职业损伤引发血源性感染危险中最严重,其中最常见的为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 3.2 化学性损伤在配置化疗药物时没有密闭操作台,排风不良,易吸入化疗药物造成损伤,长期接触化学消毒剂(过氧化氢、戊二醛、含氯消毒液等)导致损伤。

浅谈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应对方式

浅谈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应对方式 发表时间:2017-02-13T18:03:36.323Z 来源:《临床医学教育》2016年11月作者:李红梅 [导读]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自身生活质量、健康的要求及需求越来越高。 广州军区总医院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探讨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来源及影响因素,明确压力源与急诊护士离职、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了解急诊护士主要采取的应对方式;为管理者制订减轻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满意度等相关规章制度提供依据。 【关键词】急诊护士;压力源;应对方式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1-031-02 前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自身生活质量、健康的要求及需求越来越高。其中医疗健康水平可以较好地反映人们生活质量的高低。因此,医务人员的工作在医疗健康服务中越来越重要,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表明,充满压力的工作场所存在着各种负面效应,而医疗卫生人员是高危人群,尤其是护士容易受到各种压力所带来的困扰,进而造成工作倦怠、旷工、职业病,甚至离职等。 1.国内外研究现状 现代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护理专业也随着医疗模式的逐渐转变而日趋进步。护士作为患者健康照顾、医疗保健的提供者、咨询者,在新形势下,必将遇到新变化、新机遇、新挑战,故护士应时刻学习并保持不断进步;同时护士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经常置身于特殊的职业环境中,其职业性质决定了必须经常面对患者及患者家属、医生、其他医务工作者等;而就其个体而言,护士生活在社会环境中,同时是一个社会人,每天置身于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中,且有些承担着重要的家庭角色及家庭任务。角色的特殊性和多样性决定了护士要承担来自各方面的各种压力。 职业压力源存在广泛,同时也是造成心理应激并进而损害个体健康的重要应激源。个体客观需求与主观反应之间失衡,不能满足需求引起机体功能性紊乱,进而产生心理压力。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都有关于压力会导致护士心理健康失衡的相关性研究。护士每天要接触到大量的、强大的压力源,如与医生之间的冲突、受到歧视、高负荷的工作量,面对死亡或即将死亡的患者,处理、面对各类患者及家属,在工作中遭受暴力或辱骂等,经常倒班和受到欺凌也是护士较为常见的压力源,同时也被认为会引起各种健康问题。研究发现,27%的护士易患与压力、精神有关的疾病,而一般人群患病率约为14%~18%。护士得病率、死亡率、患精神疾病率等都高于一般人群。有数据显示,护士自杀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且护士平均寿命大约是72岁,比矿工多1年。在医疗服务行业中,医务人员病假大约占4%,而医务人员由于职业病所造成的损失大约每年为17亿美元。护士旷工率较高,约为4.82%;护士出勤“主义”约为71%,高于相同年龄段的企业员工。压力过大时,甚至可以影响员工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2.急诊护士主要压力源 2.1 急诊科作为医院救死扶伤的第一道防线,危急重症患者较多,病情种类较多,涉及多系统、多器官;有些患者病情进展迅速,随时可能面临死亡;患者来源复杂,有交通事故后或其他意外事故的患者、打架斗殴、喝药自杀或其他自杀患者等,一般病情较急、较凶,且一般陪同家属较多,当护士因一句话或较小的操作不当而引起患者或家属的不满时,可能会引发护患纠纷,轻者护士可能受到批评、责骂,重者可能会受到暴力袭击。当患者病情较重,医护人员虽已尽心尽力抢救仍不能好转或挽回生命时,家属往往不能接受,这时,家属可能会悲痛欲绝,甚至可能会移情到医务人员身上,认为是医务人员技术不精或抢救不及时等造成患者死亡,而发生医闹或医疗纠纷事件。 2.2 急诊作为抢救科室,各种抢救仪器较齐全且较多。平常护士上班时,科室声音较多,如仪器工作或报警的声音,患者、家属的声音,电话铃声,各种呼叫声、频繁的人员流动声音等,当白天声音超过45分贝,夜间超过30分贝时,就会成为噪音,急诊护士长期在嘈杂混乱的环境中工作,易产生烦躁、焦虑情绪,有时可能会引起身体不适,如:头痛,血压升高等。 2.3 急诊工作量较大,工作节奏较快,患者及家属都希望能获得较多的关注、较快较好的护理服务等,而急诊护士因需要照顾更多的患者或工作太忙时,可能不能及时满足患者的这种需求,可能会引起患者不满。尽管各医院都强调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但在急诊科健康教育效果不太满意。急诊护士因需要照顾或接受较多的患者,更换液体等,有时与家属交谈仅有几分钟,无法将患者病情与其所使用药物的用法、作用、不良反应等详细进行讲解,更无从谈起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急诊患者在留诊住院观察期间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如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等,此时如果护士不能及时给予疏导,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下降,造成护患纠纷。 3.应对方式 急诊护士常用的5种应对方式分别为:从过去的经历中总结能解决目前状况的成功经验;客观地看待所面临的问题,并从各方面着手考虑;即使不能肯定有效,还是想办法做一些事情来改变当前状况;做好最坏的打算;暂时不想这个问题,想点别的什么。不常用的2种应对方式是:担忧、哭泣和逃避退缩。急诊科护士面对急诊环境的内外压力源,所采用的应对方式,可能与急诊科工作有一定的特殊性,急诊护士需要长期面对各种无法预测的急危重患者,时刻准备应对突如其来的事件,经常处于应急、精神高度紧张状等有关。因此,急诊护士心理承受能力要比一般科室护士更强才可以适应本科室高强度、高负荷的工作,故面对压力时,会采取一般较为积极地应对方式来缓解或减轻压力的刺激。 压力源与应对方式之间呈正相关;患者护理、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管理及人际关系、护理专业及工作、工作量及福利待遇等方面与情感指向应对条目呈正相关;患者护理、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管理及人际关系、工作量及福利待遇等方面与问题指向应对条目呈正相关,与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没有相关性。 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及文化水平的提高,就医观念正发生改变,对护理工作及服务态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现状不能满足人们的主观愿望及需求时,会造成护患之间的冲突、纠纷。许多研究结果都显示,急诊护士相比病房护士压力较大,工作满意度较低,离职意愿较强烈等。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减轻急诊护士压力源,提高、增强急诊护士面对压力的应对方式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杨少珍,姚美霞,梁亚群,等.门急诊医护人员职业性损伤的危害因素及预防对策[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11(6):100.

护士工作压力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护士工作压力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内容摘要: 护士工作压力是困扰护理管理者的一个难题,是影响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认真分析护士工作压力,探讨其应对措施,对提高护理管理者和护士积极应对压力,指导护士释放压力,减轻职业疲倦及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工作满意度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压力护理应对措施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护理工作日益显示出其地位和作用的重要。现代护理工作集科学性、技术性、服务性、风险性于一体。责任重、压力大、技术操作多、工作不规律是护理工作的一大特点。据报道,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明显高于一般职业,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女性。这种过度的工作压力不仅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而且影响护理工作质量,值得引起重视。本文结合护士工作实际并参考有关文献,通过对护士工作压力原因分析探讨,进而提出应对措施。 一.护士工作压力原因分析的意义 护士作为高应激的职业群体,工作对象是最复杂的生物体——人,由于护理职业的特殊性质、特殊的职业环境,工作超负荷,社会地位低、待遇低,职业风险大,知识更新的压力,各种晋升考核等,均造成护士工作压力增强,护士工作积极性不高,职业疲惫感加重,影响了护理工作的质量。认真分析护士工作压力的原因,探讨其应对措施,能更好地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二.护士工作压力的原因分析 1. 特殊的工作性质 由于护理工作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工作性质决定了与患者及家属密切接触,护士既要完成平凡、琐碎、繁重的护理工作,又要与患者、家属、探视人员打交道,经常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和长期紧张的脑力劳动,使护士长期精力透支。

2. 特殊的工作环境 医院是一个充满焦虑、变化、沟通障碍的场所,护士长期工作在充满“应激源”的环境中[1],每天接触不同性格、脾气、知识、经济背景不同的患者与家属,应对患者喜怒哀等情绪变化,既要处理各种治疗护理等常规工作,还要处理各种应急突发事情,感受生死离别的情感冲击;职业暴露的风险,工作中经常接触各种致病因子,如细菌、病毒、放射线等威胁,以及拥挤的空间和不良的空气,遭受疾病的侵袭等不良环境。 3. 职业压力的风险 护理工作是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的工作,每天面对着变化多端的病情,不确定因素多,隐匿性的风险大,护士必须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随时做出反应,否则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唯恐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使护士心理状态高度紧张。 4. 社会心理压力 护理工作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与各种人打交道,如医护、护护、医技、药技、后勤、职能等相关部门,如不能妥善处理,就会陷入人际关系的困境,直接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尤其是护患关系,由于许多患者及家属不理解护士的工作性质,遇到不解的问题不能客观地理解,情绪过激,甚至殴打护士的事件时有发生。如河南洛阳一医院患者家属非法拘禁护士、深圳山厦医院医护人员戴头盔上班等,充分说明了医患关系紧张程度。在高压的工作状态下,使护理人员的身心更加紧张、疲惫。 5. 知识更新的压力 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护理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新技术、新业务、新设备应用于临床,要求护士必须掌握;各级医院对护士学历层次的要求,也促使着中专护士学大专、大专护士学本科,再加上护理继续教育、三基训练、晋升考试、进修学习等各种形式的考核,使护士一生中都在接受各种形式的考核,护士既要完成日常繁重的护理工作,还要利用休息时间参加培训、自学,长期处于高压的状态。

护士工作压力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摘要】护士工作压力是困扰护理管理者的一个难题,是影响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认真分析护士工作压力,探讨其应对措施,对提高护理管理者和护士积极应对压力,指导护士释放压力,减轻职业疲倦及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工作满意度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压力护理应对措施 护士作为高应激的职业群体,工作对象是最复杂的生物体——人,由于护理职业的特殊性质、特殊的职业环境,工作超负荷,社会地位低、待遇低,职业风险大,知识更新的压力,各种晋升考核等,均造成护士工作压力增强,护士工作积极性不高,职业疲惫感加重,影响了护理工作的质量。认真分析护士工作压力的原因,探讨其应对措施,能更好地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1 护士压力的原因分析 1.1 特殊的工作性质由于护理工作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工作性质决定了与患者及家属密切接触,护士既要完成平凡、琐碎、繁重的护理工作,又要与患者、家属、探视人员打交道,经常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和长期紧张的脑力劳动,使护士长期精力透支。 1.2 特殊的工作环境医院是一个充满焦虑、变化、沟通障碍的场所,护士长期工作在充满“应激源”的环境中[1],每天接触不同性格、脾气、知识、经济背景不同的患者与家属,应对患者喜怒哀等情绪变化,既要处理各种治疗护理等常规工作,还要处理各种应急突发事情,感受生死离别的情感冲击;职业暴露的风险,工作中经常接触各种致病因子,如细菌、病毒、放射线等威胁,以及拥挤的空间和不良的空气,遭受疾病的侵袭等不良环境。 1.3 职业压力的风险护理工作是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的工作,每天面对着变化多端的病情,不确定因素多,隐匿性的风险大,护士必须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随时做出反应,否则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唯恐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使护士心理状态高度紧张。 1.4 社会心理压力护理工作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与各种人打交道,如医护、护护、医技、药技、后勤、职能等相关部门,如不能妥善处理,就会陷入人际关系的困境,直接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尤其是护患关系,由于许多患者及家属不理解护士的工作性质,遇到不解的问题不能客观地理解,情绪过激,甚至殴打护士的事件时有发生。如河南洛阳一医院患者家属非法拘禁护士、深圳山厦医院医护人员戴头盔上班等,充分说明了医患关系紧张程度。在高压的工作状态下,使护理人员的身心更加紧张、疲惫。 1.5 知识更新的压力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护理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新技术、新业务、新设备应用于临床,要求护士必须掌握;各级医院对护士学历层次的要求,也促使着中专护士学大专、大专护士学本科,再加上护理继续教育、三基训练、晋升考试、进修学习等各种形式的考核,使护士一生中都在接受各种形式的考核,护士既要完成日常繁重的护理工作,还要利用休息时间参加培训、自学,长期处于高压的状态。 1.6 社会地位低下,价值得不到认可人们常认为护士是医生的助手,部分医院存在着重医轻护,护士的价值得不到认可,还存在着晋升难,工资待遇低,外出进修学习发展的机会小,造成护士心理不平衡,产生心理压抑,自卑、失望、焦虑等情绪,直接影响护士的心理健康。 1.7 护理人力资源不足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和使用不科学,护理人力超负荷工作、身心疲惫,国内外的研究表明,长期以来,护理人员严重缺编,各级医院的护理人力绝对或相对不足,再加上护士的岗位职责定位不清,护士不仅要完成属于护理范围的事,还要承担领药、领取物品、催费、外出陪护检查等大量的非护理工作,更加重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使护理人员的身心压力更大。

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原因分析及对策

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原因分析及对策 【摘要】手术室作为外科诊疗的重要场所,各种尖端复杂手术都离不开手术室护士的密切配合,随着医学的发展,手术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许多新设备、新仪器、新型医疗材料应用于手术中,对手术室护士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要求越来越高,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本文笔者对目前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原因;对策工作压力是工作环境的要求与人的反应能力之间的不平衡导致,当身体不能够在多方面对或者减少工作压力的源头于是产生工作压力。手术室护理人员是护理人员中比较特别的团体,专业技术较高,上班量多,突发以及危急处境多,危险性高,手术室护士们长期都在非常紧要的状况下不断的上班,这样的上班特点确定了手术护理人员面对者特别的职业压力。现把手术护理人员上班压力原因分析及对策总结如下。 1 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原因分析 (1)面对持久变成的社区偏见,护士社会地位较低,不管在医院里以及在社会中都表现高医生低护士

的观点。 (2)护士的学历也是造成工作压力的因素之一。高学历护士的独立性、自律性高于中专学历的护士[1],有研究也表示:不一样职称临床护理人员的上班疲惫感较为突出,高职称的护理人员高于低职称的护理人员,而诸多的研究也体现工作级别与感情疲溃感是成正比关系,上班压力的源头与上班疲溃感相互间有明显的相联性,表明压力是导致上班疲溃感的重要因素。 (3)手术室护士中许多大龄护士的个人感情问题未得到及时解决,与其社交活动圈子小,接触人员比较有限,从而产生很大的情感压力,由于年青的护理人员人文知识的缺乏和没有太多的社会经验,在面对医生,护士,患者等纵横交错的社会关系会给护士带来一定的情感压力,常会感到力不从心,身心疲惫,使护士心理压力进步增加。 (4)手术室护士中许多大龄护士的个人感情问题未得到及时解决,与其社交活动圈子小,接触人员比较有限,从而产生很大的情感压力。 (5)环境的压力。手术室的上班环境给手术护理人员带来的心理上的压力与手术室的封闭环境、工作安全和紧要的生物、物理、化学诸多污染息息相关,

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相关因素分析 高磊

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相关因素分析高磊 发表时间:2016-07-18T14:50:57.057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0期作者:高磊[导读] 分析急诊科护士工作的压力来源与相关因素。 河南科技大学附属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急诊科 472000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科护士工作的压力来源与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护士80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护士工作的压力源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与调查。结果:调查显示,本组80名护士中,担心工作失误引发事故、工作环境较差、工作繁重,无法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以及经常倒班为急诊护士工作的主要压力来源,其中年龄、班次、职称等方面的不同,护士的压力源也有所不同。结论:急诊护士的压力源与相关因素较多,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降低急诊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压力,以确保护士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相关因素 工作压力对于护士自身的身心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而其心理的健康状况,又直接影响着护士护理服务的质量与水平,因此,为了提高急诊护士护理工作的质量,就需要对急诊护士的工作压力源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对其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进而制定出科学、有效的处理对策,确保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从根本上提高急诊护士的护理质量[1]。本文主要就急诊护士的工作压源与相关因素进行分,并作如下报告: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护士80名,男7人,女73人;年龄为24—46岁,平均年龄为(27.5±6.2)岁;工作年限3—26年,平均工作年限为(7.2±1.63)年;大专学历54名,本科学历26名,上述所有急诊护士已同意参与本次调查研究。 1.2方法 1.2.1工具与方法 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本组80名急诊护士工作的压力源与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共发放问卷80份,收回问卷80例,所有问卷均为有效,本次研究使用的调查问卷,是当前国内比较普遍的护士压力源量表,量表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15个小条目,采用1-4级级的评分方式进行评定。 1.2.2急诊护士压力的主要来源与相关因分析 (1)工作性质因素 在急诊科室中,由于急诊病人的病情大多较急,而且随时可能会出现心跳呼吸骤停等情况,要求护士在工作中不能出现丝毫懈怠,必须随做好抢救准备,在所有的抢救工作中都必须保持精神高度集中的状态,一旦护士的工作出现差错,就可能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而护士就要为此承担法律责任;此外,急诊护士单独上夜班时,需要进行大量的护理工作,还时刻担心着患者发生意外,这样一来护士不仅在体力上消耗严重,精神上的压力也非常大,进而对护士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2)护士自身的因素 急诊护士的工作时间短,缺乏工作经验,难以和患者或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缺乏自信心,思想压力过重,不懂得调整自己的工作心态和不良情绪,工作几年后,面对晋升压力,已婚护士面对家庭和子女就业问题,均是急诊护士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3)工作环境 急诊科室是医院医疗工作的第一线,工作环境差而复杂,护士每天都要接待大量的危急患者,需要直接面对患者的痛苦、恐慌,甚至是死亡,给护士带在较大的精神压力;急诊护士的工作量较大,上班时间没有规律,加之患者和患者家属急于求医,经常因情绪激动发生冲突,无故谩骂或欧打护士,加重了护士的心理负担。 (4)护患关系 急诊患者到医院就诊时,大部分都是由家属陪同,如果就诊过程中,护士忙于抢救患者,没能及时满足家属或其他患者的需求,又没能给予合理的解释,很容易引起患者的家属的不满,给护士带来压力。 1.3评定指标 各项指标均以评分的方式进行评定:0—1分表示轻度压力,1.01—2分表示中度压力,1.02—3分为重度压力。总分为0—105分,0—35分轻度压力,36—70分为中度压力,71—105分表示重度压力。 2.结果 2.1急诊护士的工作压力源情况 调查后,80名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得分情况如表一所示:

护士工作压力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

护士工作压力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 【摘要】目的探讨我院护士的压力现状及防护对策。方法自行设计表格对132名临床护士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和个别交谈。结果91.7%的护士均感受有不同程度的工作压力,其中53.8%的护士感到有相当大的工作压力。护士由于过大的工作压力对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表现为压抑,焦愈,失眠等身心问题。面对压力绝大部分的护士认为自己有缓解压力的应对能力。结论领导给予重视;护士采用自我调适等措施缓解工作压力;争取社会的支持,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护士工作压力防护对策 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观念的改变,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要求和期望值越来越高,对医护质量和技术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面对任务重、工作量大、生命攸关的护理工作,临床护士感到工作压力越来越来大。为了解护士的工作压力以及压力对身心健康的危害,特进行了一次现况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09年5月对我院132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32份,回收率100%。接受调查的132名护士均为女性,平均年龄为33岁。职称分布为:护士47人、护师33人、主管护师51人、副主任护师1人。学历分布为:本科26人、大专71人、中专35人。科室分布为:外科19人、内科28人、妇产科12人、手术室8人、急诊室11人、门诊室7人、骨科10人、儿科12人、其它25人。

1.2方法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表及个别交谈,自己设计表格。调查内容为压力状况、压力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及采取的对策等。 2结果 2.1护士感受工作压力的状况 调查结果表明91.7%的护士感到不同程度的工作压力,其中53.8%的护士感到压力相当大。 2.2工作压力对护士身心健康的影响 调查结果表明,有40.1%的护士经常感到精神压力大,表现为失眠,焦虑,压抑等。 2.3 护士面对压力采取的对策 调查结果显示,护士面对压力时,多数采取较为积极的防护对策来缓解压力,如看书,看电视,睡眠,娱乐活动等,也有少数护士采取较为消极的方法,如饮酒,服药等, 3讨论 3.1调查结果得出91.7%的护士感到不同程度的工作压力,其中 53.8%的护士感到压力相当大。造成压力大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2〕: ⑴护士编制紧,非护理性工作太多,工作量大。⑵护士的社会地位太低。⑶工资和其它福利待遇偏低⑷晚夜班比较多,生活极不规律。⑸患者亲属对医护人员的期望极高,治疗过程中如有不满意之处,亲属缺乏理解,易发生医患之间,护患之间的冲突;如果出现了一点意外,他们常常闹事,如打骂医护人员等。

基层医院职业暴露情况分析及防范措施

基层医院职业暴露情况分析及防范措施(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了解基层医院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的构成比、危险因素(暴露原因),以探讨相关的防范措施。方法:对2006年6月~2008年12月医院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生37例职业暴露,按工作类别分,前3位分别是护士、医疗废物处理人员、医生;按危险因素分, 前3位分别是利器损伤、皮肤黏膜暴露、手污染。结论:针对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通过加强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培训及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落实标准防护措施,可以达到减少职业暴露发生的目的。 【关键词】职业暴露; 危险因素; 防范措施 随着社会人群乙肝的高发和结核病、艾滋病、梅毒等发病率的快速上升,医务人员正面临着极大的危险性,职业暴露问题越来越引起重视和关注。为了解我院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危险因素,以便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对我院2006年6月~2008年12月工作人员发生的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06年6月~2008年12月我院职业暴露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共发生职业暴露37例,按工作类别分前3位是护士、医疗废物处理人员、医生,按危险因素分前3位分别是利器损伤、皮肤黏膜暴露、手污染。发生的职业暴露个案经追踪均末发生感染,调查对象均为医院的工作人员。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根据职业暴露发生的个案记录,对不同工作类别人员职业暴露的构成比及导致发生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等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工作类别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 在发生的37例职业暴露中,按工作类别分有护士、医疗废物处理人员(清洁工及医疗废物专职人员)、医生、检验人员、麻醉师,见表1。 2.2 导致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 在发生的37例职业暴露中,按导致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分,可分为利器损伤、皮肤黏膜暴露、手污染,空气污染、其它相关因素,见表2。 3 讨论 表1的统计结果表明,基层医院不同工作类别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最多的分别是护士、处理医疗废物人员、医生,医护人员发生率高是由于侵入性操作及接触利器的机会较多,而医疗废物处理人员由于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