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沪教版)六年级下册教案:春

  • 格式:doc
  • 大小:115.5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梳理作者笔下的春天景象。

2.结合《春之古韵》和过去学习的知识,尝试赏析作者笔下的“春之景”。3.体会“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感受作者的“景中情”。

说明:

《春》是写景抒情散文的经典名篇。在本单元的教学设计中,特意散文后发,诗词先行。以古典诗词的魅力感染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在体验过各种“春景”“春情”、回顾了艺术创作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后,再来学习朱自清的《春》,学生则能进一步体会文本的艺术价值,并尝试简单的文字赏析。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作者如何运用艺术手法,描绘笔下的春景。

难点:“人”形象的出现,在传统写景状物类文学创作中的意义。

说明: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运用已学知识,分析课文中的艺术手法。但本文的教学中,设计教师以其中一段的赏析作为“范本”,学生根据范例,任选一个语段独立思考,进行简单赏析,需要一定思考。教学中可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展开。

而在文本中,作者设计的每一幅“春景图”中,都或隐或显地出现了“人”的形象,这是传统艺术作品中的重要笔法。这是学生不易发觉的,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略加拓展,让学生对于传统艺术作品的创作,有一个新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走进文本初谈感受

1.本单元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关于“春”的作品,本文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大家对朱自清或他的作品有多少了解呢?

2.读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1、学生例举作者基本信息,名作名篇。

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本文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其散文代表作品有:《春》《背影》《荷塘月色》。

2、学生初谈阅读感受,关键词:

“美”、“活力”、“生命力”、“活泼”、“充满希望”……

以“春”为主题导入新课;通过谈阅读感受,更快走进文本。

理清思路

整体把握

《荷塘月色》共10个自然段,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理出脉络。

文章结构较清晰,学生很容易能从整体上进行把握:

1.第1小节总写作者“盼春”之情。

2.第2—7小节写作者“绘春”之景。

3.第8-19小节写作者“颂春”之意。

让学生体会写景类散文从“情”“景”“意”等方面着手解读。

配诗解读

学以致用

1.解读作者“绘春”部分的5幅图景,用学过或拓展的诗词作品,给每幅“春景图”配一句诗。

2.教师点评,选择最恰当的作为该段配词。

学生借助学过的诗词(尤其是本单元新学的5首作品)在预习课文时配诗:

春草图“浅草才能没马蹄”“草色遥看近却无”

春花图“乱花渐欲迷人眼”(教师在下一环节中点出此处配“红杏枝头春意闹”更贴切)

春风图“吹面不寒杨柳风”

春雨图“天街小雨润如酥”

春人图“乡村四月闲人少”

本环节旨在培养学生对写景作品的审美情趣,深化对诗词作品的感悟。同时也是对本单元已学篇目的一个回顾。

细读文本

尝试赏析

1,.教师选择其中一幅图(除春花图留给学生赏析)进行简单的赏析,以作示范。

2.学生4人一组为单位,根据教师的示范,运用已学知识,任选一幅图尝试简单的赏析(倾向于让学生挑选春花图进行赏析)。

根据教师的示范,结合已学的艺术手法,讨论整合,写一段80字左右的赏析文字。(12分钟)

着重赏析以下艺术手法(在学生讨论前教师可予以提示):

1.描写角度上: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2.感官角度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3.情景处理上:虚实相生;动静结合。

4.修辞角度:比喻,拟人,排比。

本环节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促进学生间合作学习;在讨论中培养学生简单的赏析能力,进一步体会散文美感。

交流学习

教师点评

选取3组学生进行交流,比较异同。教师予以点评、小结(重点评析春花图)。聆听同学的赏析,结合自己的文字,进行修改。

本环节旨在促进学生交流学习,取长补短。

由景入情

感知情思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通过描绘这几幅春景图,要抒发的是什么情感?结合全文,进行感知。

阅读文本,首尾贯通,通过文末的博喻揣摩作者情思。

诗词阅读能力的迁移运用。扣住寓情于景,感知作者情思,难度不高。

布置作业

拓展思考

1.选择四季中的一个季节,抓住季节特点,尝试运用艺术手法,仿写文末的3个小节。

2.思考:每一幅春景图都是什么共性?

提示:

《江南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终南山》“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必答题。

2.根据能力自行选择。

深化文本理解,

拓展个人能力。

四、思路点拨:

本文可浅教,可深教。因为在单元计划中,特将古诗部分提前,让学生在单元学习前期已经沉浸在写景状物、寓情于景类诗文的解读之中。对于“解读意象”、“由景入情”的过程有了一定的积淀,对于诗作中常用的艺术手法,有了进一步的巩固。因此,本文不妨大胆尝试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文字赏析。教师在具体操作中,可以挑选某一个片段进行“赏析示范”,但益将“春花图”这段留给学生赏析。在点评时也应重点点评这个语段,指出“乱花渐欲迷人眼”还不足以形容作者笔下的“春花图”,同时抛出“红杏枝头春意闹”这句词作,更可将词中的“闹”和课文中的“闹”字进行赏析,品味文字的内涵。

五、练习举隅:

1.下列句子中的景象有什么特点,能否体会作者在其中寄寓的情感?

(1)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2)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2.选择一篇写景状物、寓情于景的文字(可以在本学期的教材中挑选),写一段100字的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