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启蒙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 格式:pdf
- 大小:1.53 MB
- 文档页数:8
39课程建设
总第269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启蒙教育课程体系构建1
●苏金良 王洪霞*
摘 要:北京市通州区58所实验学校历时多年,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构建的实践研究。课程以传统
文化经典内容、大运河文化研学、核心价值观社团践行三条主线为主要内容;以儒家的仁者爱人、推己及
人、修己安人、成己达人为幼儿园至高中四个学段的价值导向,设立“爱—知—行—义”目标体系,尝试
通过学校课程系统地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启蒙教育。
关键词:传统文化启蒙教育 学校课程体系构建 传统文化进校园 传统文化课程
1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重点课题“大运河文化研学旅行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编号:
CADA18081)研究成果之一。
*苏金良,北京教育学院通州分院副院长;王洪霞,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研修员。在中小学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当前,中小
学在落实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热衷活动,
远离经典”,传统文化教育教学内容设置随
意,缺乏系统性、连续性等问题。如何构建
涵盖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四个学段价
值递进的课程目标体系?如何构造有主线、有特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体系?如何在四学段
中构架不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
方式与方法?如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课程教学效果进行科学评价?这些都是当今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正在面临且亟待解决
的问题。
2020.03期内文-25号改后.indd 392020/2/25 下午8:10
402020. 03(上)北京市通州区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开
始研究“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在此基础
上,从2009年开始,全区从地方课程实验研
究的角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而
以相关实验成果为重点,开展了中小学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研究。党的十八大以
后,全区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以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为导向,以人格养成为目标,在幼
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四个学段,58所学
校,7万名中小学生中开展实验研究,初步
构建起涵盖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四个维
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体系,简称
“四维育人”课程体系。
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化构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体系,包含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
四个维度(图1)。在幼儿园、小学、初中、
高中四个学段,我们分别以幼儿养性、童蒙
养正、少年养志、青年养德为育人原则;以
传统文化经典内容、大运河文化研学、核心
价值观社团践行为内容主线;以经典教学
法、运河文化研学探究法、核心价值观体验
践行法为实施方法;以多元评价为课程教学
评价理念。
该体系以“立德树人,以文化人”为宗
旨,按照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四个学
段学生发展的需求与规律,重在开展养成教
育,即“尊天性,养德性;尊人性,养个
性;尊本性,养习性;尊知性,养智性”。
以儒家的“仁者爱人”为核心价值,将仁者
图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启蒙教育课程体系标准性评价
研学过程性评价
表现性案例式评价传统文化经典内容
大运河文化研学
核心价值观社团践行
经典教学法
运河文化研学探究法
核心价值观体验践行法幼儿养性 童蒙养正
少年养志 青年养德
四维
育人体系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教学评价
2020.03期内文-25号改后.indd 402020/2/25 下午8:10
41课程建设
总第269期爱人、推己及人、修己安人、成己达人分别
作为四个阶段的学段价值导向(表1)。
遵循“尊天性,养德性;尊人性,养个
性;尊本性,养习性;尊知性,养智性”教
育规律,我区以“爱—知—行—义”分别作
为四个学段的课程目标。从幼儿园到高中,
四个学阶段目标关系紧密,相互依存,每个
学段以一个核心为基础向外扩展,学生在学
习过程中呈现螺旋式跃进(图2)。
如,幼儿园阶段以“爱人”为课程目标,以“孝悌、乐群”为落脚点,让幼儿学
会爱父母、爱兄弟,进而能乐群爱同伴;小
学阶段以“知他人”为课程目标,以“和为
美、时而新、敬入门”为落脚点;初中阶段
以“力行近仁”为课程目标,以“行正道、
弘于毅、习礼乐”为落脚点;高中阶段以
“义为上”为课程目标,以“大公理想、浩
然正气、诚意正心”为落脚点。四个学段目
标体系依次递进。
在课程内容上,结合通州区的区域特色
高中
初中
小学
幼儿园义
行
知
爱群 悌 孝新 时 和礼 毅 道诚 气 公
图2 四个学段课程目标价值递进图学段育人原则价值导向课程目标具体体现
幼儿园幼儿养性仁者爱人爱孝悌群
小学童蒙养正推己及人知和时新
初中少年养志修己安人行道毅礼
高中青年养德成己达人义公气诚表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启蒙教育四个学段课程目标体系
2020.03期内文-25号改后.indd 412020/2/25 下午8:10
422020. 03(上)资源,以传统文化经典内容、大运河文化研
学、核心价值观社团践行为三条主线,交叉
进行,相荡相生。其中,幼儿园安排《千家
诗》等内容,以“爱”为核心,重点落实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友善、自由;小学安排
《千字文》《声律启蒙》《论语》等经典内
容,以“知”为核心,重点落实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的和谐、诚信;初中安排《孟子》
《诗经》等经典内容,以“行”为核心,重
点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平等、民主;
高中安排《大学》《中庸》《孙子兵法》
《道德经》等经典内容,以“义”为核心,
重点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爱国、公
正。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
在传统文化课程实践中,我区通过经典
诵读、运河文化研学探究以及核心价值观
体验践行三种途径推进课程的实施。
将诵读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堂教学
的重要载体。诵读遵循语境合一、情景合
一、身心合一、知行合一、文道合一和体用
合一的“六合一”教学原则。四个学段的学
生学习需求、思维方式各不相同,因此经典
教学的方法有所不同。如幼儿园采用唱游式
教学(在唱读与游戏中学习),小学采用六
艺(诗书画乐诵舞)诵读式教学,初中采用
情景诵读式教学。
依托区域资源,开展运河文化研学活
动。通州区紧邻大运河,区域内58所实验学
校利用北京市开展的社会大课堂活动,以“亲历运河文化”为主题,以“流动的文
明,中华的史诗”为体系,追寻中华传统文
化的根脉,开展系列文化研学活动,让学生
感受运河文化脉动。以高中为例,各实验校
每学期都开展为期一周的“运河文化研学”
课,文化寻根探访已经形成系列:运河文学
采风—运河文化遗产考察—运河民风体验—
运河戏曲探微—运河经济发展踏访—漕运文
化访学—运河名胜访游,通过参观当地的博
物馆、纪念馆、著名书院,接受传统文化的
滋养和浸润。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验践行活动
中,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是中国传统
文化的重要内容,立足于“兴于诗,立于
礼,成于乐”的理念,我区学校建立了校
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团,促进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入行。宋庄镇中
心小学将传统文化与艺术教育相融合,打
造了中华艺术社团,根据古诗《鹅》改编
的合唱在市级艺术会演中获一等奖,《墨
韵》《为学》等节目参加了北京市举办的
经典诵读演出活动。运河小学开设了射礼
社团,在射礼、射义与射法中培养学生良
好人格,在文化艺术中重点落实“爱国、
文明、和谐、自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同时,全区学校还广泛开展家训家风
传承实践活动。首先,开展传统文化经典
日诵活动。每天的上学、放学路队,学生
2020.03期内文-25号改后.indd 422020/2/25 下午8:10
43课程建设
总第269期表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启蒙教育课程四个学段内容体系
年级传统文化经典大运河文化研学核心价值观
践行社团
幼儿园《千家诗》运河岸边传统剪纸、风车艺术
北京传统节日
运河故事与小吃友善
自由
(艺术社团)
小学
低年级《唐诗三百首》
《幼学琼林》运河两岸历史名人
运河的历史遗迹
运河人家
和谐
诚信
(六艺社团)小学
中年级《千字文》
《声律启蒙》运河博物馆中看文物
运河边的景泰蓝艺术
中国京剧脸谱
运河上的老行当与老店铺
小学
高年级《论语》
《中国古典诗词
(诗卷)》跟着运河去寻仓
探究农耕文明之仓储中的科学
讲通州地名背后的漕运故事
寻通州塔的七绝之处
访运河名人、读运河诗抄
大运河畔的北京城市副中心
七年级《论语》
《中国古典诗词
(词卷)》运河瓷画馆
面人汤的传奇
漕运中的科技探秘
运河遗迹考古与漕运经济发展
平等
民主
(家训家风传承社团)八年级《孟子(上)》
《诗经》大运河漕运船只种类与功用探查
郭守敬巧设二十四闸探访
梯航设计揭秘漕运入京难题
九年级《孟子(下)》
《诗经》赏中国北方古建筑美
访运河上的名镇
解帆船过桥入京城难题
运河考古中探漕运繁荣历史
高一《大学》
《诗经》扬州博物馆中探春秋开邗沟背后的国家
统一
杭州博物馆中探究隋朝大运河开凿史之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河两岸的古建筑美学欣赏
爱国
公正
(吟诵社团)高二《道德经》
《古文观止》中国玉文化
运河两岸的抗战英雄
探究元世祖贯通运河的价值
探究水系沟通中水脉对国家发展的意义
高三《孙子兵法》
《诗经》中国玉文化
大运河称之为“国脉”的考察
大运河与文脉传承
2020.03期内文-25号改后.indd 432020/2/25 下午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