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辅导讲座
- 格式:doc
- 大小:754.00 KB
- 文档页数:22
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辅导讲座第4讲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竞赛要求】核外电子运动状态: 用s、p、d 等来表示基态构型(包括中性原子、正离子和负离子)核外电子排布。
电离能、电子亲合能、电负性。
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及取值。
单电子原子轨道能量的计算。
s、p、d 原子轨道图像。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系。
主族与副族。
过渡元素。
主、副族同族元素从上到下性质变化一般规律;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性质变化一般规律。
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
s、p、d、ds、f 区元素的基本化学性质和原子的电子构型。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核外电子结构(电子层数、价电子层与价电子数)的关系。
最高氧化态与族序数的关系。
对角线规则。
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周期表位置的关系。
金属与非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半金属。
主、副族重要而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及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常见氧化态及主要形态。
铂系元素的概念。
【知识梳理】一、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1、微观粒子的二重性(1)光的波动性λ波长:传播方向上相邻两个波峰(波谷)间距离。
频率v:频率就是物质(光子)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
单位是Hz(1Hz =1 s1)。
-光速c =λ・v 真空中2.998×10 8 m・s~-1= 3×10 8 m・s1,大气中降低(但变化很小,-可忽略)。
波数v=1?(cm1)-(2)光的微粒性1900年根据实验情况,提出了原子原子只能不连续地吸收和发射能量的论点。
这种不连续能量的基本单位称为光量子,光量子的能量(E)与频率(v)成正比。
即: E = h? (4-1)式中h为普朗克常数,等于 6.626×10 �C34 J・s (3)白光是复色光可见光的颜色与波长紫兰青绿黄橙红波长(nm) 400-430 430-470 470-500 500-560 560-590590-630 630-760 (4)电子的波粒二重性――物质波- 1 -颜色 1923年德布罗意(L. de Broglie)类比爱因斯坦的光子学说后提出,电子不但具有粒子性,也具有波动性。
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辅导讲座(三)第7讲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竞赛要求】反应速率基本概念。
反应级数。
用实验数据推求反应级数。
一级反应积分式及有关计算(速率常数、半衰期、碳-14法推断年代等等)。
阿累尼乌斯方程及计算(活化能的概念与计算;速率常数的计算;温度对速率常数影响的计算等)。
活化能与反应热的关系。
反应机理一般概念。
推求速率方程。
催化剂对反应影响的本质。
标准自由能与标准平衡常数。
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
平衡常数与转化率。
利用平衡常数的计算。
热力学分解温度(标态与非标态)。
克拉贝龙方程及其应用(不要求微积分)。
【知识梳理】一、化学反应速率(一)反应速率及其表示方法在化学反应中,某物质的浓度(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率称反应速率。
反应速率只能为正值,且并非矢量。
1、平均速率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 (7-1)当△c为反应物浓度的变化时,取负号;△c为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时,取正号。
如:2 N2O5 4 NO2 O2反应前浓度/ mol·dm-3 2.10 0 0100s后浓度/ mol·dm-3 1.95 0.30 0.075浓度变化(△c)/ mol·dm-3 – 0.15 0.30 0.075变化所需时间 (△t)/s 100= –= –= 1.5×10-3 mol·dm-3·s-1= = = 3.0×10-3 mol·dm-3·s-1= = = 7.5×10-4mol·dm-3·s-1显然,以上计算所得的反应速率是在时间间隔为△t时的平均速率,他们只能描述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反应速率的大致情况。
2、瞬时速率若将观察的时间间隔△t缩短,它的极限是△t0,此时的速率即为某一时刻的真实速率——瞬时速率:对于下面的反应来说,a A b B = g G h H其反应速率可用下列任一表示方法表示:–,–,,注意:这几种速率表示法不全相等,但有下列关系:– · = –· = · = ·(7-3)瞬时速率可用实验作图法求得。
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辅导讲座 第7讲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竞赛要求】反应速率基本概念。
反应级数。
用实验数据推求反应级数。
一级反应积分式及有关计算(速率常数、半衰期、碳-14法推断年代等等)。
阿累尼乌斯方程及计算(活化能的概念与计算;速率常数的计算;温度对速率常数影响的计算等)。
活化能与反应热的关系。
反应机理一般概念。
推求速率方程。
催化剂对反应影响的本质。
标准自由能与标准平衡常数。
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
平衡常数与转化率。
利用平衡常数的计算。
热力学分解温度(标态与非标态)。
克拉贝龙方程及其应用(不要求微积分)。
【典型例题】例1、把6 mol A 气和5 mol B 气混合后放入4 L 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3 A(g) + B(g)2C(g) + x D(g),经5 min 生成C 为2 mol ,测定D 的平均速率为0.1 mol ·L -1min -1。
求:(1)A 的平均反应速率; (2)此时A 的浓度;(3)温度不变,体积不变,容器内压强与开始时压强比值; (4)B 的转化率。
分析:不同物质表示同一反应的反应速率,其比值等于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同温、同体积时,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
转化率则为转化的量与起始量之比值。
解:经5 min 生成D 的物质的量:n (D) = 0.1 mol ·L -1min -1×4 L ×5min = 2 mol, 3 A(g) + B(g)2C(g) + x D(g)起始物质的量/mol 6 5 0 0 转化物质的量/mol 3 1 2 2 5 min 后物质的量/mol 3 4 2 2 (1)υ(A) = min 5·43L mol= 0.15 mol ·L -1·min -1(2)C(A) =Lmol43 = 0.75mol ·L -1 (3)容器内压强p 1与开始压强p 0之比为:01p p = mol mol )56()2243(++++ = 11(4)B 的转化率 =%10051⨯molmol= 20% 例2、N 2O 5分解反应的实验数据如下:时间/min 0 1 2 3 4 浓度/mol ·L -10.1600.1130.0800.0560.040(1)计算1 min 到3 min 的平均速率;(2)用浓度对时间作图,求2 min 时的瞬时速率。
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辅导讲座第15讲 生物分子化合物和高分子化合物初步 【竞赛要求】糖的基本概念。
葡萄糖、果糖、甘露糖、半乳糖。
糖苷。
纤维素与淀粉。
氨基酸、多肽与蛋白质的基本概念。
DNA 与RNA 。
【知识梳理】 一、糖类糖类物质是指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能水解生成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的化合物。
糖类可分为单糖、低聚糖和多糖。
(一)单糖1、单糖的组成及结构 (1)葡萄糖的组成及结构 ①链状结构式由元素分析和分子量测定确定了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 6H 12O 6。
其平面结构式为:CH 2OHCHOHCHOHCHOHCHOHCHO其费歇尔投影式为:D –(+)–葡萄糖CHOCH 2OH OH OHHO OH HHH H在葡萄糖的投影式中,定位编号最大的手性碳原子上的羟基位于右边,按照单糖构型的D 、L 表示法规定,葡萄糖属于D – 型糖,又因葡萄糖的水溶液具有右旋性,所以通常写为D –(+)– 葡萄糖。
葡萄糖是已醛糖,分子中有4个手性碳原子,应有16个光学异构体,其中8个为D 型,8个为L 型。
2、变旋光现象及环状结构式变旋光现象:某些旋光性化合物的旋光度在放置过程中会逐渐上升或下降,最终达到恒定值而不再改变的现象。
实验发现,结晶葡萄糖有2种。
一种是从乙醇溶液中析出的晶体(熔点146℃),配成水溶液测得其比旋光度为+112度,通常称为α – D –(+)– 葡萄糖,该水溶液在放置过程中,其比旋光度逐渐下降到 +52.7度的恒定值;另一种是从吡啶溶液中析出的晶体(熔点150℃),配成水溶液测得其比旋光度为+19度,称为β – D –(+)– 葡萄糖,该水溶液在放置过程中,比旋光度逐渐上升到 +52.7度的恒定值。
上述实验现象用开链式结构难以解释。
人们提出:葡萄糖具有分子内的醛基与醇羟基形成半缩醛的环状结构。
由于六元环最稳定,故由C 5上的羟基与醛基进行加成,形成半缩醛,并构成六元环状结构,组成环的原子中除了碳原子外,还有一个氧原子。
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辅导讲座第10讲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基础【竞赛要求】氧化态。
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和反应的书写与配平。
原电池。
电极符号、电极反应、原电池符号、原电池反应。
标准电极电势。
用标准电极电势判断反应的方向及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强弱。
电解池的电极符号与电极反应。
电解与电镀。
电化学腐蚀。
常见化学电源。
Nernst方程及有关计算。
原电池电动势的计算。
pH对原电池的电动势、电极电势、氧化还原反应方向的影响。
沉淀剂、络合剂对氧化还原反应方向的影响。
【知识梳理】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1、氧化数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由于发生了电子转移,导致某些元素带电状态发生变化。
为了描述元素原子带电状态的不同,人们提出了氧化数的概念。
1970年,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对氧化数的定义是:氧化数是某元素一个原子的荷电数,这个荷电数是假设把每个化学键的电子指定给电负性更大的原子而求得的。
例如,在NaCl中,钠的氧化数为 +1,氯的氧化数为–1。
在SO2中,硫的氧化数为+4,氧的氧化数为–2。
由此可见,氧化数是元素在化合状态时人为规定的形式电荷数。
确定氧化数的规则:(1)在单质中,元素的氧化数为零。
(2)在单原子离子中,元素的氧化数等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3)在大多数化合物中,氢的氧化数为 +1,只有在活泼金属的氢化物(如NaH,CaH2)中,氢的氧化数为–1。
(4)通常,在化合物中氧的氧化数为–2;但在过氧化物(如H2O2、Na2O2、BaO2)中氧的氧化数为–1;而在OF2和O2F2中,氧的氧化数分别为 +2和 +1。
(5)在所有氟化物中,氟的氧化数为–1。
(6)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在化合物中的氧化数分别为 +1和 +2。
(7)在中性分子中,各元素氧化数的代数和为零。
在多原子原子离子中各元素氧化数的代数和等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根据上述原则,可以确定化合物中某元素的氧化数。
2、氧化还原电对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氧化数升高的物质是还原剂,元素氧化数降低的物质是氧化剂。
⾼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辅导讲座第9讲络合物(配位化合物)化学基础-知识梳理⾼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辅导讲座第9讲络合物(配位化合物)化学基础【竞赛要求】配位键。
重要⽽常见的配合物的中⼼离⼦(原⼦)和重要⽽常见的配位(⽔、羟离⼦、卤离⼦、拟卤离⼦、氨分⼦、酸根离⼦、不饱和烃等)。
螯合物及螯合效应。
重要⽽常见的络合剂及其重要⽽常见的配合反应。
配合反应与酸碱反应、沉淀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联系(定性说明)。
配合物⼏何构型和异构现象基本概念。
配合物的杂化轨道理论。
⼋⾯体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
Ti(H2O)+36的颜⾊。
路易斯酸碱的概念。
【知识梳理】⼀、配合物基本知识1、配合物的定义由中⼼离⼦(或原⼦)和⼏个配体分⼦(或离⼦)以配位键相结合⽽形成的复杂分⼦或离⼦,通常称为配位单元。
凡是含有配位单元的化合物都称作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也叫络合物。
[Co(NH3)6]3+,[Cr(CN)6]3–,Ni(CO)4都是配位单元,分别称作配阳离⼦、配阴离⼦、配分⼦。
[Co(NH3)6]Cl3、K3[Cr(CN)6]、Ni(CO)4都是配位化合物。
[Co(NH3)6]、[Cr(CN)6] 也是配位化合物。
判断的关键在于是否含有配位单元。
思考:下列化合物中哪个是配合物①CuSO4·5H2O②K2P t Cl6 ③KCl·CuCl2④Cu(NH2CH2COO)2 ⑤KCl·MgCl2·6H2O ⑥Cu(CH3COO)2注意:①配合物和配离⼦的区别②配合物和复盐的区别2、配合物的组成中⼼离⼦内界单齿配体配位体多齿配体配合物螯合配体外界(1)配合物的内界和外界以[Cu(NH3)4]SO4为例:[Cu(NH3)4]2+ SO-24内界外界内界是配位单元,外界是简单离⼦。
⼜如K3[Cr(CN)6] 之中,内界是[Cr(CN)6]3–,外界是K+。
可以⽆外界,如Ni(CO)4。
但不能没有内界,内外界之间是完全电离的。
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辅导讲座第1讲 气体【竞赛要求】气体。
理想气体标准状态。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气体密度。
分压定律。
气体相对分子质量测定原理。
【知识梳理】 一、气体气体、液体和固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气体的研究对化学学科的发展起过重大作用。
气体与液体、固体相比较,具有两个明显特点。
1、扩散性当把一定量的气体充入真空容器时,它会迅速充满整个容器空间,而且均匀分布,少量气体可以充满很大的容器,不同种的气体可以以任意比例均匀混合。
2、可压缩性当对气体加压时,气体体积缩小,原来占有体积较大的气体,可以压缩到体积较小的容器中。
二、理想气体如果有这样一种气体:它的分子只有位置而无体积,且分子之间没有作用力,这种气体称之为理想气体。
当然它在实际中是不存在的。
实际气体分子本身占有一定的体积,分子之间也有吸引力。
但在低压和高温条件下,气体分子本身所占的体积和分子间的吸引力均可以忽略,此时的实际气体即可看作理想气体。
三、理想气体定律 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将在高温低压下得到的波义耳定律、查理定理和阿佛加德罗定律合并,便可组成一个方程: pV= nRT (1-1) 这就是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式中p 是气体压力,V 是气体体积,n 是气体物质的量,T 是气体的绝对温度(热力学温度,即摄氏度数+273),R 是气体通用常数。
在国际单位制中,它们的关系如下表:表1-1 R 的单位和值(1-1)式也可以变换成下列形式:pV= M mRT (1-2)p = V m ·M RT = M RTρ则: ρ = RT pM(1-3)式中m 为气体的质量,M 为气体的摩尔质量,ρ为气体的密度。
对于一定量(n 一定)的同一气体在不同条件下,则有:111T V P = 222T V P (1-4) 如果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将(1-1)、(1-2)和(1-3)式同时应用于两种不同的气体时,又可以得出一些特殊的应用。
如将(1-1)式n =RT pV,在等温、等压、等容时应用于各种气体,则可以说明阿佛加德罗定律。
高中化学奥赛讲座(一)烃的衍生物【竞赛要求】卤代烃、醇、酚、醚、醛、酮、酸、酯、胺、酰胺、硝基化合物、磺酸的基本性质及相互转化。
异构现象。
【知识梳理】一、卤代烃(一)卤代烃的化学反应卤代烃是烃分子中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所生成的化合物。
卤代烃分子结构中含有C—X键,由于卤素的电负性比碳大,碳卤键中电子云偏向卤素,使碳原子带部分正电荷,卤素易以X-的形式被取代,这种取代称为亲核取代反应(简写为SN)。
活泼金属也可以与卤代烃反应,生成金属有机化合物。
由于碳卤键的极性,使β碳原子上的氢原子与卤素原子一起脱去,发生消除反应而形成碳碳重键。
另外卤代烃还可被多种试剂还原生成烃。
卤代烃的化学反应如下:1、亲核取代反应(1)水解反应RX + H2O ROH + HX卤代烷水解是可逆反应,而且反应速度很慢。
为了提高产率和增加反应速度,常常将卤代烷与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的水溶液共热,使水解能顺利进行。
RX + H2O ROH + NaX(2)氰解反应RX + NaCN RCN + NaX氰基经水解可以生成为羧基(–COOH),可以制备羧酸及其衍生物。
也是增长碳链的一种方法。
如由乙烯来制备丙酸:CH2═CH2 CH3CH2Cl CH3CH2CN CH3CH2COOH(3)氨解反应RX + NH3 RNH2(4)醇解反应RX + NaOEt ROEt + NaX(5)与硝酸银的醇溶液反应RX + AgNO3 RONO2 + AgX↓此反应常用于各类卤代烃的鉴别。
不同卤代烃与硝酸银的醇溶液的反应活性不同,叔卤代烷 > 仲卤代烷 > 伯卤代烷。
另外烯丙基卤和苄基卤也很活泼,同叔卤代烷一样,与硝酸银的反应速度很快,加入试剂可立即反应,仲卤代烷次之,伯卤代烷加热才能反应。
2、消除反应卤代烷与氢氧化钾的醇溶液共热,分子中脱去一分子卤化氢生成烯烃,这种反应称为消除反应,以E表示。
RCH2CH2Br + NaOH RCH═CH2 + NaBr + H2O不同结构的卤代烷的消除反应速度不同,3oR-X > 2oR-X > 1oR-X 。
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辅导讲座第18讲化学实验基础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辅导讲座第18讲化学实验基础【竞赛要求】溶液配制(按浓度的精确度选择仪器)。
重结晶及溶质、溶剂相对量的估算。
过滤与洗涤(洗涤液选择、洗涤方式选择)【知识梳理】一、常用仪器及其使用方法1、反应容器(1)直接加热的仪器①试管适用于试剂用量极少的反应,也可用于溶解、气体的制取、净化和收集。
试管可分为:普通试管和耐高温的硬质试管;一般试管和具支试管……等。
试管必须用试管夹夹持或固定在铁架台的铁夹上加热。
开始加热时,应注意受热均匀。
②蒸发皿适用于蒸发和浓缩溶液,也可用于干炒固体物质。
蒸发皿可直接加热也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用坩埚钳移动,在石棉网上冷却。
③坩埚适用于灼热或熔融固体物质。
坩埚可分为:瓷质坩埚、铁坩埚和石英坩埚。
使用时应放在泥三角上直接加热。
坩埚温度较高时,应用预热的坩埚钳夹持移动,放置石棉网上自然冷却。
④燃烧匙适用于点燃的固体和气体反应。
⑤燃烧管适用于高温下的固体和气体反应。
(2)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①烧杯适用于试剂用量较多的反应,也可用于溶解、结晶和配制溶液。
在蒸发或结晶时,烧杯的上方应放置一个表面皿,防止液体飞溅或落入灰尘。
②烧瓶适用于加热条件下、试剂用量较多、由液态物质参加的反应,也可用于蒸馏和气体发生装置。
烧瓶可分为:圆底烧瓶、平底烧瓶、蒸馏烧瓶、两口烧瓶……等。
③锥形瓶适用于滴定反应。
(3)不加热的仪器启普发生器适用于不需加热的固、液制备气体的反应。
粉末状固体(或生成粉末状固体)不能用启普发生器。
2、称量仪器(1)量筒一种粗量量器,适用于量取精确度要求不高的一定体积的液体,可根据需要选用不同容量的量筒,避免操作次数过多造成误差太大。
量取液体时,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弯月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加热或用于稀释溶液。
(2)移液管和吸量管移液管一般用于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移液管是中间有一膨大部分(称为球部)的玻璃管。
吸量管上带有分刻度。
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辅导讲座(六)14、白钨矿CaWO4是一种重要的含钨矿物。
在80~90℃时,浓盐酸和白钨矿作用生成黄钨酸。
黄钨酸在盐酸中溶解度很小,过滤可除去可溶性杂质。
黄钨酸易溶于氨水,生成钨酸铵溶液,而与不溶性杂质分开。
浓缩钨酸铵溶液,溶解度较小的五水仲钨酸铵从溶液中结晶出来。
仲钨酸铵是一种同多酸盐,仲钨酸根含12个W原子,带10个负电荷。
仲钨酸铵晶体灼烧分解可得WO3。
(1)写出上述化学反应方程式:。
(2)已知(298K下):WO3(s) ΔH=-842.9kJ/mol ΔG=-764.1kJ/molH2O(g) ΔH=-242kJ/mol ΔG=-228kJ/mol问:在什么温度条件下,可用H2还原WO3制备W?(3)钨丝常用作灯丝,在灯泡里加入少量碘,可延长灯泡使用寿命,为什么?(4)三氯化钨实际上是一种原子簇化合物W6Cl18,其中存在[W6Cl18-n]n+离子结构单元,该离子中含有W原子组成的八面体,且知每个Cl原子与两个W原子形成桥键,而每个W原子与四个Cl原子相连。
试推断[W6Cl18-n]n+的n 值。
15、钼是我国丰产元素,探明储量居世界之首。
钼有广泛用途,例如白炽灯里支撑钨丝的就是钼丝;钼钢在高温下仍有高强度,用以制作火箭发动机、核反应堆等。
钼是固氨酶活性中心元素,施钼肥可明显提高豆种植物产量,等等。
(1)钼的元素符号是42,写出它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并指出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2)钼金属的晶格类型为体心立方晶格,原子半径为136pm,相对原子质量为95.94。
试计算该晶体钼的密度和空间利用率(原子体积占晶体空间的百分率)。
ρ= ;η=(3)钼有一种含氧酸根[MoxOy]z-(如右图所示),式中x、y、z都是正整数;Mo的氧化态为 6,O呈-2。
可按下面的步骤来理解该含氧酸根的结构:(A)所有Mo原子的配位数都是6,形成[MoO6]6-,呈正八面体,称为“小八面体”(图A);(B)6个“小八面体”共棱连接可构成一个“超八面体”(图B),化学式为[Mo6O19]2-;(C)2个“超八面体”共用2个“小八面体”可构成一个“孪超八面体”(图C);,化学式为[Mo10O28]4+;(D)从一个“挛超八面体”里取走3个“小八面体”,得到的“缺角孪超八面体”(图D)便是本题的[MoxOy]z-(图D中用虚线表示的小八面体是被取走的)。
第十六章 生物分子化合物和高分子化合物初步【竞赛要求】糖的基本概念。
葡萄糖、果糖、甘露糖、半乳糖。
糖苷。
纤维素与淀粉。
氨基酸、多肽与蛋白质的基本概念。
DNA 与RNA 。
【知识梳理】一、糖类糖类物质是指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能水解生成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的化合物。
糖类可分为单糖、低聚糖和多糖。
(一)单糖1、单糖的组成及结构(1)葡萄糖的组成及结构①链状结构式由元素分析和分子量测定确定了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 6H 12O 6。
其平面结构式为:CH 2OHCHOHCHOHCHOHCHOHCHO其费歇尔投影式为:D –(+)–葡萄糖在葡萄糖的投影式中,定位编号最大的手性碳原子上的羟基位于右边,按照单糖构型的D 、L 表示法规定,葡萄糖属于D – 型糖,又因葡萄糖的水溶液具有右旋性,所以通常写为D –(+)– 葡萄糖。
葡萄糖是已醛糖,分子中有4个手性碳原子,应有16个光学异构体,其中8个为D 型,8个为L 型。
2、变旋光现象及环状结构式变旋光现象:某些旋光性化合物的旋光度在放置过程中会逐渐上升或下降,最终达到恒定值而不再改变的现象。
实验发现,结晶葡萄糖有2种。
一种是从乙醇溶液中析出的晶体(熔点146℃),配成水溶液测得其比旋光度为+112度,通常称为α – D –(+)– 葡萄糖,该水溶液在放置过程中,其比旋光度逐渐下降到 +52.7度的恒定值;另一种是从吡啶溶液中析出的晶体(熔点150℃),配成水溶液测得其比旋光度为+19度,称为β – D –(+)– 葡萄糖,该水溶液在放置过程中,比旋光度逐渐上升到 +52.7度的恒定值。
上述实验现象用开链式结构难以解释。
人们提出:葡萄糖具有分子内的醛基与醇羟基形成半缩醛的环状结构。
由于六元环最稳定,故由C 5上的羟基与醛基进行加成,形成半缩醛,并构成六元环状结构,组成环的原子中除了碳原子外,还CHO CH 2OHOH OH HO OH H H H H有一个氧原子。
所以糖的这种环状结构又叫做氧环式结构。
+D-(+)-葡萄糖由链状结构转变为环状半缩醛结构时,醛基中的碳原子由sp 2杂化转变为sp 3杂化,而且该碳原子上连有4个不相同的基团,从而产生一个新的手性碳原子,这个新引入的手性中心使得葡萄糖的半缩醛式可以有2个光学异构体,它们是非对映体关系,两者之间只是C 1构型不同,其它构型均相同,故称之为端基异构体,也称异头物。
C 1羟基称为苷羟基。
通常苷羟基位于碳链右边的构型称为α– 型,位于碳链左边的称为β – 型。
由于葡萄糖存在2种环状结构,在水溶液中,两种环状结构中任何一种均可通过开链结构相互转变,最后达到动态平衡状态。
此时其比旋光度为 +52.7度,此即葡萄糖变旋光现象产生的原因。
③哈沃斯式在葡萄糖的环状结构式中,C – O – C 键拉得很长,这是与实际情况不符合的。
为了合理地表达单糖的环状结构,哈沃斯建议按下列规则将费歇尔投影式换写成哈沃斯式。
第一,所有费歇尔投影式中,连在手性碳原子右边的羟基在哈沃斯式中位于环平面的下方,反之,位于环平面上方的羟基相当于费歇尔投影式中连在手性碳原子左边的羟基。
第二,费歇尔投影式中D –型糖的羟甲基在哈沃斯式中应指向环平面的上方,L – 型糖的羟甲基则指向环平面的下方。
将D – 葡萄糖由开链式转变成哈沃斯式时,只要糖分子中各个碳原子构型表达无误即可,这种透视式可以更形象地显示糖的环状立体结构。
α– D –(+)–吡喃葡萄糖 β– D –(+)– 吡喃葡萄糖对于含5个碳原子和1个氧原子的六元环单糖可以看成是杂环化合物吡喃的衍生物,称为吡喃糖。
把含有4个碳原子和1个氧原子的五元单糖看成是杂环化合物呋喃的衍生物,称为呋喃糖。
故把上述两个化合物称为α – D –(+)– 吡喃葡萄糖和β – D –(+)– 吡喃葡萄糖。
(2)果糖的组成及结构果糖的分子式也是C 6H 12O 6,是葡萄糖的同分异构体。
果糖是已酮糖,其结构式中C 3、C 4、C 5的构型与葡萄糖相同。
在果糖的投影式中,编号最大的手性碳原子上的羟基位于右边, CHO CH 2OH OH OH HO OH H H H H OH OH OH OH H H H H C OH H O OH OH OH OH H H H H C HO H O O OH OH OH OH H H H H CH 2OH O OH OH OH OH H H H H CH 2OH故属于D –型糖,果糖具有左旋性,故称为D –(–)– 果糖。
与葡萄糖相似,D –果糖开链结构中的C 5或C 6上的羟基可以和酮基结合生成半缩酮,因而可以形成呋喃环或吡喃环两种环状结构的果糖。
这些环状结构都有各自的α型和β型异构体。
在水溶液中,D –果糖也可以由一种环状结构通过开链结构转变成另一种环状结构,形成互变平衡体系。
因此,果糖也具有变旋光现象,达到平衡时,其比旋光度为 – 92度。
++α– D –(–)–吡喃果糖 α– D –(–)–呋喃果糖2、单糖的化学性质(1)差向异构体将D –葡萄糖用稀碱处理时,可得到D –葡萄、D –甘露糖和D –果糖这三种糖的混合物,这种现象称为差向异构体。
(2)氧化反应醛糖的分子中含有醛基,所以容易被弱氧化剂氧化,能将斐林试剂还原生成氧化亚铜砖红色沉淀,能将多伦试剂还原生成银境。
此外还有一种弱氧化剂叫做班氏试剂也能被醛糖还原生成氧化亚铜砖红色沉淀,常在临床检验中使用。
+ 托伦试剂(斐林试剂) + Ag↓(Cu 2O↓) O CH 2OH HO H H OH HOH H O CH 2OH OH HO H H HOH 2C OH OH HO CH 2OH C O H H H CH 2 OH OH OH HO 2OH C O H H H CH 2OH OH OH HO CH 2OH C O H H H CH 2 HO OH OH HO 2OH C O H H H CH 2OH OH HO 2OHC O H H H OH H OH HO CH 2OH C O H H H H HO CHO OH OH HO OH H H H H COOH OHOH HO OH H H H H酮糖具有α– 羟基酮的结构,在碱性溶液中可发生差向异构体,故也能被上述弱氧化剂氧化,利用上述碱性试剂不能区分醛糖和酮糖。
+ 托伦试剂(斐林试剂) + Ag↓(Cu 2O↓) 在不同条件下,醛糖可被氧化成不同产物,比如葡萄糖,用硝酸氧化时,得到葡萄糖二酸,而用溴水氧化则得到葡萄糖酸。
反应式如下:D-葡萄糖二酸D-葡萄糖酸在葡萄糖的溶液中加入溴水,稍加热后,溴水的棕红色即可褪去,而果糖与溴水无作用,所以,用溴水可以区别醛糖和酮糖。
凡是能够还原多伦试剂或斐林试剂的糖都称还原糖。
从结构上看,还原糖都含有α– 羟基醛或α – 羟基酮或含有能产生这些基团的半缩醛或半缩酮结构。
3、还原反应在活性镍催化下,葡萄糖或果糖都可以在碱性及一定条件下被氢化,羰基被还原成相应的羟基,结果生成山梨醇和甘露醇。
+山犁醇 甘露醇4、成脎反应COOHCH 2OH OH OH HO OH H H H H OH OH HO 2OHC O H H H CH 2OH 硝酸 CHO CH 2OH OH OH HO OH H H H H COOH COOH OH OH HO OH H H H H 溴水 CHO CH 2OH OH OH HO OH H H H H COOH CH 2OH OH OH HO OH H H H H H 2 镍 CHO CH 2OH OH OH HO OH H H H H CH 2OH CH 2OH OH OH HO OH H H H H CH 2OH CH 2OH OHHO HO OH H H H H单糖具有醛或酮羰基,可与苯肼反应,首先生成腙,在过量苯肼存在下,α– 羟基继续与苯肼作用生成不溶于水的黄色晶体,称为糖脎。
不同的糖脎晶形不同,熔点也不同,因此利用该反应可作糖的定性鉴别。
另外,单糖的成脎反应一般都发生在C 1和C 2上,因此,除C 1及C 2外,其余手性碳原子构型均相同的糖都能生成相同的糖脎。
例如,D –葡萄糖、D –果糖和D –甘露糖的糖脎是同一个化合物。
5成苷反应单糖的半缩醛羟基较其它羟基活泼,在适当条件下可与醇或酚等含羟基的化合物失水,生成具有缩醛结构的化合物,称为糖苷。
如在干燥的氯化氢气体催化下,D –葡萄糖与甲醇作用,失水生成甲基–D –吡喃葡萄糖苷。
反应式如下:+ CH 3OH甲基-D-吡喃葡萄糖苷6、脱水反应(显色反应)莫利许反应:(作为糖类和其它有机物的鉴别)在糖的水溶液中加入α– 萘酚的醇溶液,然后沿着试管壁再缓慢加入浓硫酸,不得振荡试管,此时在浓硫酸和糖的水溶液交界处能产生紫红色。
塞利瓦诺夫反应(作为醛糖和酮糖的鉴别)在醛糖和酮糖中加入塞利瓦诺夫试剂,加热,酮糖能产生鲜红色,而醛糖则不能。
(二)二糖1、蔗糖蔗糖是植物中分布最广的二糖,在甘蔗和甜菜中含量较高。
纯的蔗糖为无色晶体,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和乙醚中。
蔗糖水溶液的比旋光度为 +66。
5度。
蔗糖的分子式为C 12H 22O 11,对其结构的研究已经证明:蔗糖分子是由α – D –(+)– 吡喃葡萄糖的半缩醛羟基与β – D –(–)– 呋喃果糖的半缩酮羟基间失水生成的,单糖间以1,2 – 糖苷键连接。
在蔗糖的分子中已无半缩醛羟基存在,不能转变为醛式,因此,蔗糖是一种非还原性二糖,苯肼 苯肼 CHO 2OH OH OH HO OH H H H H CH=NNHC 6H 5 2OH OH OH HO OH H H H H CH=NNHC 6H 52OH OH NNHC 6H 5 HO OH H H H H O OH H HO H CH 2OH OH 干盐酸 OOH H HO H CH 2OH OCH 3没有变旋光现象,也不能形成糖脎,不能被氧化剂氧化。
2、麦芽糖麦芽糖可由淀粉酶水解制得,麦芽糖在大麦芽中含量很高。
麦芽糖是由1分子α – D – 葡萄糖的半缩醛羟基和另1分子葡萄糖的C 4羟基脱水形成的二糖。
在麦芽糖的分子中还保留了一个半缩醛羟基,因此具有还原性,属于还原性二糖。
能产生变旋光现象,能被氧化剂氧化,也能形成糖脎。
麦芽糖 蔗糖(三)多糖1、淀粉淀粉是人类最主要的食物,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及谷类中。
淀粉用水处理后,得到的可溶解部分为直链淀粉,不溶而膨胀的部分为支链淀粉。
一般淀粉中含直链淀粉10℅ ~ 20℅,支链淀粉80℅ ~ 90℅。
直链淀粉的基本结构单位是D – 葡萄糖。
许多D – 葡萄糖通过α –1,4 – 苷键结合成链状。
支链淀粉的主链也是由D – 葡萄糖经过α –1,4-苷键连接而成,但它还有通过α –1,6–苷键或其它方式连接的支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