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致癌的4种用油习惯
- 格式:docx
- 大小:118.29 KB
- 文档页数:4
炒菜用油时常见的4误区
误区1:高温炒菜:很多人炒菜时喜欢用高温爆炒,习惯于等到锅里的油冒烟了才炒菜,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
高温油不但会破坏食物的营养成分,还会产生一些过氧化物和致癌物质。
建议先把锅烧热,再倒油,这时就可以炒菜了,不用等到油冒烟。
误区2:不吃动物油:如果没有油,就会造成体内维生素及必需脂肪酸的缺乏,影响人体的健康。
一味强调只吃植物油,不吃动物油,也是不行的。
在一定的剂量下,动物油(饱和脂肪酸)对人体是有益的。
误区3:长期只吃单一品种的油:现在,一般家庭还很难做到炒什么菜用什么油,但我们建议最好还是几种油交替搭配食用,或一段时间用一种油,下一段时间换另一种油,因为很少有一种油可以解决所有油脂需要的问题。
误区4:血脂不正常的人群或体重不正常的人群,用油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对于血脂不正常的人群或体重不正常的特殊人群来说,我们更强调的是选择植物油中的高单不饱和脂肪酸。
在用油的量上,也要有所控制。
血脂、体重正常的人总用油量应控制在每天不超过25克,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基本上各占一半。
而老年人、血脂异常的人群、肥胖的人群、肥胖相关疾病的人群或者有肥胖家史的人群,他们每天每人的用油量要更低,甚至要降到20克。
为什么不要经常吃油炸食品油炸食品是一种被很多人喜欢的食品,因为它们拥有美味的口感和口感。
无论是在家里、街上、餐厅里或外卖平台上,看到油炸食品的身影时,吃货们的心不能不跳动。
尽管油炸食品给人们带来的美味享受,许多研究表明,这种食品对人体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危害。
当下,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油炸食品已被认为是造成肥胖、高血压、心脏病、中风、癌症等疾病的重要因素。
所以,我们应警惕不要经常吃油炸食品。
其主要原因有:一、致癌物质含量高油炸食品通常要在较高的温度下油炸,而食品与油直接接触,容易在空气和热量的作用下产生大量的致癌物质。
经常摄入这些致癌物质会增加身体患癌症的风险。
二、对心血管健康有害油炸食品中的脂肪会在油炸中产生氧化反应,形成大量的游离脂肪酸物质,会增加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导致血管病变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三、高热量和高脂肪油炸食物中的脂肪和热量含量高,这是肥胖和代谢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长期以来,过度摄入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可能会导致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
四、损害肝脏健康吃太多的油炸食品会对肝脏产生极大的压力。
油炸食物大量的脂肪会降低肝脏的代谢能力,增加油脂在肝脏内积累的风险,长此以往,会导致脂肪肝、肝硬化等疾病的发生。
总之,吃油炸食品不仅会增加机体患各种疾病的风险,还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
如果想吃油炸食品,要适量,节制,否则会危害自己的身体健康。
我们应该选择更加健康的饮食方式,多摄入蔬菜、水果、全麦面包、榛子、豆类、鱼类等食物,以保持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精力充沛。
不仅仅是经常吃油炸食品对身体健康有害,油炸食品的制作过程也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制作油炸食品需要大量的油,而这些油一般都会被丢弃,不仅浪费资源还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
此外,油炸食品在加工制作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电能,导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加剧,加剧了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
因此,减少吃油炸食品同样对环境保护也有积极的意义。
当然,仅仅减少油炸食品的摄入是不够的,还应该采取一些有益于健康的食品选择和饮食习惯,以达到保持健康、防止疾病的目的。
家庭生活食用油的误区-炒菜放油的常见误区有哪些油是人们每日必吃的食物,因此它的用法是否科学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如果使用不当,日积月累甚至可能引发癌症。
日前,我国著名心血管专家洪昭光教授针对人们在饮食生活中对食用油方面容易造成的一些误区提出了很多实用的建议。
家庭生活食用油的误区-炒菜放油的常见误区有哪些食用油误区1:高温炒菜、油不冒烟菜不下锅很多人炒菜时喜欢用高温爆炒,人们习惯于油不冒烟菜不下锅、大火炒菜,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
炒菜时把油热到油烟滚滚,然后把湿淋淋的菜放进热油锅里,随之嗞啦一声响,似乎很有做饭的感觉。
其实这是最不好的做法。
因为过度加热植物油会使食油中的卵磷脂和维生素A、E等遭到破坏。
同时,高温的油还可能产生高温氧化聚合物、亚硝基化合物、多环芳烃类化合物、杂环胺、丙烯酰胺等潜在的致癌物质。
油烟是肺癌的诱发因素,也能导致肺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
科学的炒菜方法是,将油倒进锅后,待油面波动,没有多少油烟(最佳油温大约90℃)时加入青菜。
建议先把锅烧热,再倒油,这时就可以炒菜了,不用等到油冒烟。
食用油误区2:不吃植物性食用油,或者不吃动物油如果没有油,就会造成体内维生素的缺乏,以及必需脂肪酸的缺乏,影响人体的健康。
一味强调只吃植物油,不吃动物油,也是不行的。
在一定的剂量下,动物油饱和脂肪酸、对人体是有益的。
食用油误区3:长期只吃单一品种的油现在,一般家庭还很难做到炒什么菜用什么油,但我们建议最好还是几种油交替搭配食用,或一段时间用一种油,下一段时间换另一种油,因为很少有一种油可以解决所有油脂需要的问题。
食用油误区4:血脂不正常的人群或体重不正常的人群,用油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对于血脂不正常的人群或体重不正常的特殊人群来说,我们更强调的是选择植物油中的高单不饱和脂肪酸。
在用油的量上,也要有所控制。
血脂、体重正常的人总用油量应控制在每天不超过25克,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基本上各占一半。
而老年人、血脂异常的人群、肥胖的人群、肥胖相关疾病的人群或者有肥胖家史的人群,他们每天每人的用油量要更低,甚至要降到20克。
烹饪油使用技巧1.注意控制油温经常做菜的亲们一定有这样的经历,每次炒菜的时候,都等着锅里冒烟以后才放菜,然后高温爆炒。
其实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这样严重破坏了食物的营养物质,甚至还会产生一些致癌物质。
炒菜的时候,不需要等着锅里的油冒烟,在烹饪过程中,也要放小火烹饪,尤其是蔬菜,这样才能有效地保留食物的营养物质。
2不要购买密封性不好的食用油平时我们在超市买的油,大部分都是塑料桶的,其实这样是很不妥当的。
食用油很容易氧化变质,塑料桶的油桶密封性不好,这样就加剧了油的氧化;同时,塑料桶的避光性很差,如果把油放在窗口或者见光的地方,容易加速油的分解。
建议大家购买密封性较好的食用油,例如铁桶包装等。
这样既可以保证食用油的营养价值,保存起来也方便。
3不要是油即炸很多人为了节省食用油,炸过食物的食用油反复使用。
经过反复油炸的食用油,会产生对血管不利的饱和脂肪酸。
这些对身体不利的饱和脂肪酸,在油炸过程中,浸入到食物中。
4 不要用油过量正常人每日油摄入量不能超过25g,如果油摄入量长期超过25g,不仅会导致体重增加,而且会引发多种疾病,比如高血脂、脂肪肝、冠心病、高血糖等。
做菜时,我们最好把25克食用油放到喝汤用的白瓷勺里,刚好是两勺半。
在实际生活中,大部分居民都是凭借感觉用油,只要稍不注意,就会用油过量,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专家建议居民把大油壶换成小油壶,或者使用有龙大新一代省油壶,时刻提醒自己注意食用油的摄入量。
家庭用油小贴士除了会选油,还得会用油。
不正确的用油习惯不仅会破坏油脂中的营养成分,日积月累甚至可能引发癌症。
热锅冷油炒菜最健康。
很多人炒菜时习惯等到锅里的油冒烟了才炒菜,这是不科学的。
高温油不但会破坏食物的营养成分,还会产生过氧化物和致癌物质。
建议先把锅烧热,再倒油,这时就可以炒菜了。
每天吃油别超25克。
在我们日常饮食中,看得到的油只占40%,而60%是来自食物中隐藏的油脂如肉类、坚果类。
因此,在烹调用油上,应当注意减少用量。
身体这一特征竟是肺癌前兆身体这一特征竟是肺癌前兆对于很多的已婚女性来说,接触最多的就是厨房了,长时间的积累导致许多妇女患上疾病,严重将导致肺癌的发生。
因为厨房油烟导致呼吸系统出现问题,除此之外,大气污染也是导致肺癌发病率高的一大原因。
日常生活中,厨房油烟已成了威胁我们生命健康的“隐形杀手”。
鼻子是我们人体直接吸入厨房油烟的大门,有毒烟雾长期刺激眼和咽喉,损伤了呼吸系统细胞组织。
当积累到一定程度,鼻子和整个呼吸道开始出现各种不适反应,经常咳嗽,并长出各种皮肤上的异物,鼻子一症状竟是肺癌前兆,大家可要警惕了。
鼻子一症状竟是肺癌前兆厨房油烟和妇女肺癌的发生有明显关系。
此外,饮食业的炊事人员的肺癌发病率较一般职业高,常在厨房做饭者比不常做饭者肺癌死亡率高出近1倍,常在厨房做饭者患肺癌的几率甚至远远高于不常在厨房做饭的吸烟者。
究其原因多半是由于烹调习惯所造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厨房油烟已成了威胁我们生命健康的“隐形杀手”。
而鼻子正是我们人体直接吸入厨房油烟的大门,有毒烟雾长期刺激眼和咽喉,损伤了呼吸系统细胞组织,最后积累到一定程度,鼻子和整个呼吸道开始出现各种不适反应,经常咳嗽,并长出各种皮肤上的异物。
这个时候我们还不注意避免继续如此,就等着肺癌来敲门吧。
超过60%的女性长期接触厨房油烟不久前公布的一项长达5年的一项调查发现,中青年女性长期在厨房做饭时接触高温油烟,会使其患肺癌的危险性增加2-3倍。
我们调查后认为,由于厨房做饭时高温油烟产生有毒烟雾,使局部环境恶化,有毒烟雾长期刺激眼和咽喉,损伤呼吸系统细胞组织,如果不加以保护,很容易使肺癌高发。
据该课题组统计,近几年上海女性肺癌的发病率上升很快,尤其是40-50 岁女性患肺癌人数已接近男性达到1:1。
对肺癌患者长达5年的追踪病因调查发现,70%的男性肺癌患者死于吸烟病因,只有18%的女性患者因吸烟或长期被动吸烟(丈夫吸烟、工作在吸烟环境)致肺癌。
在非吸烟女性肺癌危险因素中,超过60%的女性长期接触厨房油烟,做饭时经常有眼和咽喉的烟雾刺激感;有32%的女性烧菜喜欢用高温油煎炸食物,同时厨房门窗关闭,厨房小环境油烟污染严重。
致癌的18种因素与防癌的10种食品癌,是恶性肿瘤的总称。
发生于人与动物体组织,器官的细胞无限制增生,导致对附近正常组织的压挤,侵犯和毁坏。
增生的癌细胞可由血液和淋巴带至身体其他部位进行增殖与破坏。
癌,本谓体表之恶性肿疡病,言其高突烂深之状貌,一似于嶙峋之山岩状也。
北宋·东轩居士《卫济宝书·卷上》云:“痈疽五发,一曰癌。
”南宋·杨士瀛《仁斋直指方论·卷二十二》云:“癌者,上高下深,岩穴之状,颗颗累垂,裂如瞽眼,其中带青,由是簇头,各露一舌,毒根深藏,穿孔通里,男子多发于腹,女子多发于乳……”,即其例也。
然此所谓“上高下深,岩穴之状”之“癌”者,其名本以“岩”为义,而其字出亦正作“岩”耳。
常见癌的种类有肝癌、胃癌、食道癌、血癌(白血病)、肺癌、喉癌、子宫癌、肠癌、乳腺癌、胰腺癌、肾癌、阴茎癌、卵巢癌、肛管癌、前列腺癌、皮肤癌等。
癌症是一种常见病,除了毛发和指甲外,可发生在人体各部位,中年是癌瘤发病的高峰时期。
根据有关资料表明:在死亡的老年人中,只有1/10死于癌症;而中年人死亡原因中,癌症占1/5。
同时指出:死于癌症的病人平均年龄为55-59岁,比正常减寿12-18岁。
由于癌症给人的印象是“不治之症”,因此,人们往往“谈癌色变”,望而生畏。
癌症是由身体细胞自动增殖的异性新生物,这种新生物由一群不随生理需要而自由发展的癌细胞所组成癌细胞并无正常细胞的功能。
由于它的快速而无规律的生长,不但消耗人体的大量营养,而且破坏了正常器官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肿瘤细胞不断分裂,形成新的肿瘤细胞,并由原发部位向周围组织浸润和它外播散,这种播散如无法控制,将进一步侵犯要害器官和引起衰竭,最后导致死亡。
1966年美国著名病理学家劳斯发现了引致肿瘤的病毒,对研究肿瘤的病因及正常细胞转为癌细胞的秘密,具有极具重要的意义,并因此而获得诺贝尔奖。
佩顿·劳斯说:“肿瘤以一种独特的骇人的方式破坏人体,它本身是自身肉体的一部分,但却变得一味增殖,四处蔓延,侵蚀自身,而且无法管束。
六个炒菜的坏习惯主妇要重视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会炒菜做饭,很多主妇更是精通。
但是关于一些烹饪技巧很多人却未必做得正确,有些炒菜恶习是有损健康的。
这些炒菜坏习惯不能有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会炒菜做饭,很多主妇更是精通。
但是关于一些烹饪技巧很多人却未必做得正确,有些炒菜恶习是有损健康的,所以大家要注意了。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些做菜习惯是应该摒弃的。
1、蔬菜先切后洗。
洗菜时,切开后的蔬菜与水的接触面积会大大增加,易使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水溶性维生素和部分矿物质大量流失。
正确的做法是先仔细清洗蔬菜,并尽量将水分控干后再切。
需要提醒的是,切好的菜最好马上烹调,放置时间不要超过两小时,否则易导致某些营养素的氧化。
2、切完菜再用水焯。
蔬菜切太碎,容易流失原有的菜香,若再经过水焯,其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会大量损失。
所以,焯菜时应尽量让蔬菜保持完整,用水量要多。
此外,焯绿叶菜的时候,要加点盐和油,不仅可以防止氧化酶破坏叶绿素,还能保持蔬菜鲜亮的颜色。
3、做菜先过油。
做地三鲜、干煸豆角等菜肴时,很多人喜欢先将食材在油里过一下,捞出来再炒,这样做出来的菜色泽明亮、气味香浓。
但这种烹调方法会导致摄入的油脂超标,破坏蔬菜本身的营养,同时还可能产生致癌物。
建议大家少吃过油菜、煎炸菜,烹调蔬菜多用白灼、清炒、凉拌和清蒸等方式。
4、油冒烟了才放菜。
等到油锅冒烟,这样的油温往往已经达到200℃以上,此时才把菜下锅的话,产生的致癌物不仅会增加癌症风险。
同时,蔬菜中的营养素也被破坏了。
正确的做法是,在油尚未冒烟时,把食材下锅。
还有一种简单的测试油温的方法:把竹筷子插入油中,当其四周冒出许多小气泡时,就表示温度足够热,可以下锅了。
5、炒素菜也加不少油。
无论是哪种油,脂肪含量都在98%以上。
蔬菜的吸油性特别强,如果用太多油炒素菜,和吃荤菜没区别,而且还会使菜的表面都被一层油脂包围,其他的调味品也不易渗透到蔬菜的内部,影响了食物的味道,同时这样做也不利于消化吸收。
饮食上有这5个习惯,当心癌已经盯上你了!趁早改,不然吃亏的是你01、常吃高油脂、高糖食品——乳腺癌乳腺癌是伤害女性健康的高发癌症之一,发病率高。
美国卫生部曾明确指出,40%的癌症与肥胖直接相关,这些癌症中包括绝经后的乳腺癌。
乳房肿块、乳房形状改变、皮肤凹陷、乳头分泌物、皮肤出现红色鳞屑状斑块等症状,可能是乳腺癌的早期信号。
《CellReports》有研究显示,高糖高脂饮食与乳腺癌风险增加相关,其核心原因就在于肠道微生物菌落的改变。
像肥肉、油条、披萨、冰淇淋等这类高脂高糖食物,容易致胖。
那吃什么可以预防乳腺癌呢?饮食建议科学研究证实,每天坚持摄入适量的维生素A,能降低40%的患癌风险。
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有:红薯、胡萝卜、菠菜、南瓜、红甜椒等。
此外,多吃豆制品有助于降低乳腺癌风险。
大豆含植物雌激素大豆异黄酮,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女性多吃豆制品,如豆腐、豆浆等。
02、爱吃熏烤食品,三餐不定时——胃癌一旦患上胃癌,人的身体将遭受极大的危害:不仅损伤消化系统,晚期可能转移到肝、肾、肺。
如果你有以下饮食习惯,一定要改!熏烤食品在熏烤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多环芳烃化合物,其中含有苯并芘等强致癌物质。
熏烤过程中,蛋白质在高温下,尤其在烤焦时会分解产生致癌的成分。
腌制食品是导致胃癌的饮食原因之一。
有研究证实,高盐腌制食品和胃癌的发生率有密切的关系。
所以,大家少吃腌制的咸肉、鱼干以及发酵的泡菜、咸菜等食物。
此外,一日三餐不定时吃、偶尔不吃饭等行为,容易伤胃,长期下去可能会慢慢从胃炎发展至胃癌。
饮食建议①每日三餐定时、有规律,主动进食;②细嚼慢咽,增加唾液的分泌量;③忌边吃边说,嗳气会造成消化不良;④清淡饮食,忌咸菜等高盐食物;⑤少喝高浓度酒,以免造成胃出血。
03、偏食,吃肉比吃蔬果多——结直肠癌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肠癌是吃出来的”。
其实,“高脂肪、高胆固醇、高蛋白、低纤维”的饮食习惯是导致肠癌的一个重要诱因。
肠癌是一种生活方式癌,常常摄入红肉(牛肉、羊肉)、猪颈肉、动物内脏、奶油等食物,会增加罹患肠癌的几率。
你知道吗?警惕让肿瘤疯长的3种食物恶性肿瘤发病的原因是多种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主要包括生活环境因素、人体自身免疫力、代谢功能以及基因因素等,饮食也是引发癌症的因素之一。
“但不管怎么说,科学、均衡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是维持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
”专家称,“我们平时还应该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这都能补充人体免疫细胞的免疫能力。
”现在新的医学研究表明,基因对癌症的影响也很大。
“所以,市民应该养成定期体检的习惯,一些疾病要早发现,早治疗,尤其是有家族病史的市民,更应注意这些问题。
”1。
烧烤食品:烤肉油脂含多种致癌物明火烧烤时,烤肉的油脂滴在烧红的木炭上会产生致癌物质——多环芳烃,包括苯并芘、四甲苯等400多种具有致癌作用的化合物。
这些致癌化合物有些通过烤肉进入人体消化道,有些通过烤肉的油烟进入人的呼吸道,这些致癌物质在体内蓄积后,能诱发胃癌、肠癌、乳腺癌、结肠癌等。
有相关资料表明,常吃烧烤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要比不爱吃烧烤食品的女性高出2倍。
烧烤要吃得健康,一是要选择正确的烧烤方式,应选择炉烤、电烤。
二是少吃肥肉,制作时可带肉皮烤,但吃时应该去掉肉皮,烧焦的一定不能吃,因为烧焦部分致癌物含量最多。
不少人都喜欢在吃烧烤的时候喝上几杯冰啤酒,这也在无形中增加了致癌物质的吸收。
2。
膨化食品:多吃易致重金属超标爆米花可能是人们吃得最早的膨化食品,但是没多少人知道,高温密闭的铅罐做出的爆米花,出锅后会含有很多铅。
膨化食品含有重金属,一是加工这类食品往往要加入膨松剂之类的添加剂,二是食品在加工过程当中是通过金属管道的,金属管道里通常会有铅、锡合金,在高温下,这些铅容易汽化,汽化后的铅就会污染膨化的食品。
经常吃膨化食品对儿童的伤害很大,铅会慢慢积蓄于血液和骨骼中,很难被自然代谢出来。
当有害重金属累积到一定量的时候,就会对人体的神经、消化、造血等系统造成明显损害,尤其会导致认知障碍或思维能力下降。
为了追求口感,有些膨化食品会在表面加上氢化油脂,烘焙的时间越长、温度越高,产生的反式脂肪酸就会越多。
致癌物排名前十位致癌物排名前十位致癌物Top10:氟化物——会使癌症发生率提高。
致癌物Top9:苯二胺——会导致皮肤过敏,引发癌症。
致癌物Top8:酒精——过量会引发口腔癌、食道癌。
致癌物Top7:十二烷基硫酸钠——增加致煌的可能性。
致癌物Top6:甲醛——导致呼吸急促、恶心、头晕等症状,增大致癌性。
致癌物Top5:丙酸钙(E282)——引发肠道疾病和偏头痛。
致癌物Top4:滑石粉——增加患卵巢癌的可能性。
致癌物Top3:甲苯——造成人体慢性中毒。
致癌物Top2:二乙醇胺——会形成致癌物亚硝胺。
致癌物Top1:丙二醇——会损伤内脏功能。
生活中导致癌症的高危因素1、乳腺癌高危因素有乳腺癌家族史、特定的遗传基因BRCA1/2基因突变、一侧的乳腺癌病史对侧乳腺癌患癌风险大、既往有过胸壁的放疗史。
长期是处于高雌激素的环境里面(比如月经初潮来的早,一些绝经并且年龄大,没有结婚或者是没有生过孩子的、生孩子年龄大于30岁等等)。
从未哺乳或哺乳时间短(哺乳总时间与乳腺癌危险性呈负相关)外源性雌激素过多摄入(绝经期使用雌激素替代疗法或为了所谓的美容服用雌激素)、高脂高能量饮食、肥胖超重、有重度乳腺囊性增生病。
2、食管癌高危因素食管癌高发地区40岁以上人群、不良饮食习惯(腌制品摄入过多、喜食烫食、热茶、高盐饮食、食物粗糙、进食快)、吸烟、饮酒、营养缺乏或不足(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缺钼、缺锌等)。
有家族史(食管癌有家族聚集现象,可能是遗传易感,也可能是家族成员长时间暴露于相同环境致癌因素)。
食管的癌前病变(具有食管慢性炎症、食管反流性疾病、食管贲门失驰缓症、食管疤痕狭窄、食管白斑病等)。
一些不好的饮食习惯(比如饮食不规律、吃的太快太饱,平常喜欢暴饮暴食等等)3、胃癌高危因素一些不好的饮食习惯(比如饮食不规律、吃的太快太饱,平常喜欢暴饮暴食等等)、饮食不是很干净、喜欢吃煎炸烤等油腻刺激较大的食物、长期摄入含盐量较高的食物并且喜欢吃各种腌制品。
容易致癌的4种用油习惯
油”是人们每日必吃的食物,因此它的用法是否科学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如果使用不当,日积月累甚至可能引发癌症。
日前,我国著名心血管专家洪昭光教授针对人们在饮食生活中对食用油方面容易造成的一些误区提出了建议。
误区1:高温炒菜很多人炒菜时喜欢用高温爆炒,习惯于等到锅里的油冒烟了才炒菜,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
高温油不但会破坏食物的营养成分,还会产生一些过氧化物和致癌物质。
建议先把锅烧热,再倒油,这时就可以炒菜了,不用等到油冒烟。
误区2:不吃动物油如果没有油,就会造成体内维生素及必需脂肪酸的缺乏,影响人体的健康。
一味强调只吃植物油,不吃动物油,也是不行的。
在一定的剂量下,动物油(饱和脂肪酸)对人体是有益的。
误区3:长期只吃单一品种的油现在,一般家庭还很难做到炒什么菜用什么油,但我们建议最好还是几种油交替搭配食用,或一段时间用一种油,下一段时间换另一种油,因为很少有一种油可以解决所有油脂需要的问题。
误区4:血脂不正常的人群或体重不正常的人群,用油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对于血脂不正常的人群或体重不正常的特殊人群来说,我们更强调的是选择植物油中的高单不饱和脂肪酸。
在用油的量上,也要有所控制。
血脂、体重正常的人总用油量应控制在每天不超过25克,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基本上各占一半。
而老年人、血脂异常的人群、肥胖的人群、肥胖相关疾病的人群或者有肥胖家史的人群,他们每天每人的用油量要更低,甚至要降到2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