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舌诊与健康
- 格式:ppt
- 大小:4.19 MB
- 文档页数:20
中医食疗疗法舌诊的奇妙力舌诊,作为中医的基本诊断方法之一,是通过观察舌头的形态、颜色以及苔膜的情况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
舌头被视为人体的“内窗”,能够反映出人体脏腑的功能状态和潜在的健康问题。
中医食疗疗法结合舌诊,发挥出了奇妙的疗效。
舌头的形态特征是舌诊的重要内容之一。
舌头正常情况下应该呈现鲜红、光滑和柔软的状态。
如果舌头呈现不正常的形态,例如舌头胖大、瘦削、舌体肿胀等,都可能代表着某种脏腑功能失调或疾病存在。
而中医食疗疗法通过调整膳食,提供适宜的营养物质来改善身体的状况。
舌苔的颜色和质地也是舌诊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舌苔的颜色,我们可以大致判断出人体的脏腑健康状况。
例如,淡黄色舌苔可能表示脾胃虚弱,而白色舌苔则可能意味着体内湿气过重。
针对这些问题,中医食疗疗法会推荐相应的饮食调理方法。
例如,针对脾胃虚弱的人,可以多食用易消化的食物,并加入一些温热的调料,如姜和葱;对于湿气过重的人,则应该少食油腻和寒凉食物,多吃些有利于湿气排除的食物,如薏米和绿豆。
舌诊还可以观察舌苔的厚薄,以及质地的湿润与否。
舌苔浓厚、湿润可能代表着湿热内盛,而薄白的舌苔则可能意味着阳气不足。
对于湿热内盛的人,中医食疗疗法会建议他们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摄入一些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食材,如黄瓜和苦瓜;对于阳气不足的人,则应该多食用一些温补食品,如山药和大枣。
舌诊的奇妙力在于其可以通过观察舌苔的变化预防和调控一些潜在的健康问题。
当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时,舌苔的颜色和质地通常会有一定的改变。
通过定期观察舌苔的状况,我们可以及时发现脏腑功能失调的迹象,采取相应的中医食疗疗法进行调理和改善。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舌诊作为一种中医诊断方法,并不是万能的。
它只能作为辅助手段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和脏腑功能状态,不能替代其他更准确的检测方法。
同时,在进行舌诊之前,医生也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例如患者的主诉、脉搏等,才能做出全面的判断和决策。
总结起来,中医食疗疗法结合舌诊,发挥了奇妙的疗效。
中医看舌诊的方法
中医舌诊超神奇!你知道吗?咱就先说说这看舌诊的步骤吧。
首先得找个光线好的地儿,让患者把舌头伸出来。
仔细观察舌头的颜色,是淡红、红还是紫暗呢?就像观察一幅色彩斑斓的画一样。
接着看舌苔,厚不厚呀?是白苔还是黄苔呢?这就好比在分辨不同的土壤质地。
然后再看看舌头的形状,是胖大还是瘦小呢?哎呀,这就跟看不同形状的水果似的。
注意事项也不少呢!患者刚吃完饭可不行,那会影响舌头的状态。
还有啊,不能喝有色的饮料,不然舌头颜色都被弄乱啦。
你想想,要是刚喝完一杯浓浓的咖啡就看舌诊,那能准吗?
舌诊安全得很呢!又不用打针吃药,就是看看舌头而已。
稳定性也不错,只要操作规范,不同的医生看也能有比较一致的结果。
那舌诊都啥应用场景呢?身体不舒服去看中医的时候,医生常常会看舌诊。
平时自己也可以观察观察舌头,要是发现不对劲,赶紧去问问医生。
这多方便呀!优势也很明显,简单直观,能快速了解身体的大致情况。
我给你讲个实际案例哈。
有个人总觉得没精神,去看中医。
医生一看他的舌头,舌苔厚腻,颜色偏暗。
结合其他症状,判断是体内有湿气,还有点血瘀。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再看舌头,明显有了变化,人也精神多
了。
你说神奇不神奇?
中医舌诊真的是个超棒的诊断方法呀!它能让我们更了解自己的身体,为健康保驾护航。
观舌象辨证型,中医舌诊“暗藏玄机”中医学理论认为舌象反映了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反映机体盛衰、病邪深浅、邪气性质和疾病的转归和预后。
舌诊是中医学望诊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上观察与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
舌诊通过观察舌象了解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在此基础上进行辨证论治。
许多研究通过观察舌象发现了其与一些常见病的相关性,如冠心病、胃癌、糖尿病等。
1. 冠心病2013年新疆医科大学一项研究,观察了冠心病患者舌底脉络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按照舌底脉络长短、粗细、迂曲程度及颜色4个方面分类,通过分析发现:正常人舌底的舌质淡红,润而有津,黏膜有透明感,无混浊、白斑或色素沉着,无瘀丝、瘀点、瘀斑、瘀血颗粒,舌系带居中,长短适中,舌下两静脉仅隐现于舌下,呈线状并不粗张,少迂曲,长度不超过舌尖至舌下肉阜的3/5,其颜色为淡红或淡紫色,舌系带两侧有小而隆起的肉阜。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舌底脉络越长、颜色越深,而且迂曲程度越重。
冠心病患者舌底脉络长、粗、色紫暗、迂曲健康人舌底脉络短、细、淡紫色,无迂曲或迂曲程度轻。
为什么观舌象能诊察冠心病?“心主血脉”“心开窍于舌”,通过舌质可察知体内气血运行情况,判断心主血脉功能。
当心脏有实质性病变时,由于血脉瘀阻,常出现相应的舌象的变化。
从西医角度来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改变致血管壁弹性降低,管腔狭窄,心肌供血供氧不足,导致体内血液流变学和动力学发生一系列改变,导致舌下静脉压力升高,静脉瘀血、缺氧,舌血流量增多,所以出现不同程度的静脉曲张2. 胃癌一项研究观察了114例胃癌患者的舌象,发现多以青紫舌、淡白舌、胖大舌,舌苔以白腻、白厚腻苔为主,舌面外周部少苔或无苔。
胃癌患者发生青紫舌、淡白舌、胖大舌,舌苔以白腻、白厚腻苔为主,表现了胃癌气滞、痰结、血瘀、热毒壅盛、痰湿中阻的病因病机。
尤其是舌中部覆以白腻苔或白厚腻苔而舌面外周部出现少苔或无苔的舌象特点,更反映了胃癌发生时机体脾胃两虚,不仅脾失健运、湿浊中阻,同时胃阴亏损,胃气难以完全上乘于舌的复杂的病理变化特征。
【⾆象图解⾆下⾎管】中医⾆诊准确吗?中医教你望⾆⾊知健康【中医⾆诊准确吗?】绝⼤多数准确,有时存在假相需参照其他诊法。
中医是经验学最好是四诊合⽤啊。
不能光看⾆头。
中医望闻问切。
阴阳理论相结合才能准确。
中医通过观察病⼈⾆质和⾆苔变化诊察疾病的⽅法。
属望诊范畴。
⾆质和⾆苔的变化征象,称为⾆象。
⾆象的变化,能较客观地判断正⽓盛衰,分辨病位深浅,区别病邪性质,推测病情进退,为辨证论治的依据之⼀。
⾆的形态结构⾆附着于⼝腔底、下颌⾻和⾆⾻,是由横纹肌组成的肌性器官,有感受味觉、调节声⾳、搅拌⾷物、协助吞咽等功能。
⾆很软,形状及⼤⼩可以变化,在安静时⾆扁平⽽长。
⾆分为⾆体及⾆根两部分,其间有⼀条⼈字形界沟。
⾆体的上⾯称为⾆背(⼜称⾆⾯),下⾯称为⾆底,两侧叫⾆边,前端叫⾆尖。
⾆背黏膜层薄⽽透明,黏膜上有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总称为⾆乳头),后两者内有味蕾可感受味道。
丝状乳头上⽪浅层细胞轻度⾓化,故凡有其覆盖的⾆⾯均呈微⽩⾊。
丝状乳头有轻微⽽持续不断的⽣长能⼒,故在病变时可增长如⽑发状。
菌状乳头位于⾆边、⾆尖,分散在丝状乳头之间,可⽤⾁眼识别,透过上⽪隐约可见其固有膜内的⽑细⾎管,使菌状乳头在活体表⾯呈红⾊。
⾆的⾎管和神经分布很丰富,可灵敏反映机体变化。
【正常⾆象】 ⾆体柔软,活动灵活⾃如,颜⾊淡红⽽红活鲜明,胖瘦⼤⼩适中,⽆异常形态。
⾆苔⾊⽩,颗粒均匀,薄薄地铺于⾆⾯,揩之不去,其下有根,⼲湿适中,不黏不腻。
⾁眼观察,正常⾆象为薄⽩苔、淡红⾆。
正常薄⽩苔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咀嚼吞咽动作及饮⾷、唾液冲洗,可使丝状乳头间的物质及⾓化上⽪脱落清除,⽽仅留⼀层薄⽩⾆苔。
淡红⾆的形成,与⾆乳头内良好的微循环状态有关,其中菌状乳头内微⾎管较丝状乳头丰富,故淡红⾆的形成与菌状乳头数量的关系尤为密切。
健康青少年⾆尖部菌状乳头占乳头总数的70%,丝状乳头占30%,⽽⽼年⼈⾆尖部菌状乳头减少,仅占45%,故⽼年⼈淡红⾆⽐例⼤⼤低于青少年。
儿童舌诊图解大全儿童的舌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观察舌头的形态、颜色、苔色等情况,可以初步判断出儿童的身体状况。
下面我们将通过图解的方式,为大家详细介绍儿童舌诊的相关知识。
一、淡红舌。
淡红舌是指舌体颜色较淡,没有明显的红色。
这种情况通常代表着气血不足,脾胃功能较弱,需要调理身体,多补养气血。
二、红舌。
红舌是指舌体呈现出比较鲜艳的红色,有时还伴有瘀点或瘀斑。
这种情况可能代表着热毒内盛,需要清热解毒,调理身体。
三、淡白舌。
淡白舌是指舌体呈现出较为苍白的颜色,没有明显的红色或其他颜色。
这种情况通常代表着气血两虚,需要补养气血,调理身体。
四、紫暗舌。
紫暗舌是指舌体呈现出紫暗色,有时还伴有瘀点或瘀斑。
这种情况通常代表着气滞血瘀,需要活血化瘀,调理身体。
五、舌苔薄白。
舌苔薄白是指舌苔较薄,呈现出白色。
这种情况通常代表着脾胃功能较弱,需要调理身体,多补养脾胃。
六、舌苔厚腻。
舌苔厚腻是指舌苔较厚,呈现出黄腻色。
这种情况通常代表着湿热内蕴,需要清热利湿,调理身体。
七、舌苔黄。
舌苔黄是指舌苔呈现出黄色。
这种情况通常代表着湿热内蕴,需要清热利湿,调理身体。
八、舌苔黑。
舌苔黑是指舌苔呈现出黑色。
这种情况通常代表着寒湿内蕴,需要温阳祛寒,调理身体。
以上就是儿童舌诊的图解大全,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进行舌诊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全面观察舌头的形态、颜色、苔色等情况,从而初步判断出儿童的身体状况,及时进行调理。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儿童的舌诊,及时发现身体的问题,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
舌头是五脏六腑的镜子中医有个说法叫“舌是脏腑的外侯”,“舌是外露的脏腑”,“舌是脏腑的镜子”。
简短的几句话就把舌诊的原理说出来了。
中医为什么要看舌头呢?因为舌和心、肺、肝、脾、肾等五脏六腑有着紧密的联系,看舌头就等于看见了人的内脏,这就是“司外揣内”。
中医通过舌从外面就可以观察到里面,既巧妙又简便的把诊断问题解决了,我们总不能因为诊断一次疾病就把人的身体打开一次吧。
一、正常人的舌想通过舌头来看病,首先要明白正常的舌是什么样子,正常舌与不正常舌一对比,疾病就暴露无遗了。
正常舌一句话就可以概括:“淡(砖)红舌、薄白苔”。
这里说的舌是指舌体(也叫舌质),舌体是指舌的整块肌肉。
苔是指舌体上均匀分布的白色颗粒状薄垢。
中医看舌主要是看这两部分,即“红色舌体,薄白舌苔”。
1、舌体(1)、舌体的颜色:健康者的舌头是淡(砖)红色的,象粉红的荷花瓣。
如果颜色太过深红,绛红,说明相火旺,中气虚,很可能是上实下虚的体质,血气瘀滞于身体的上部;如果颜色很淡,说明血气不足,有贫血得可能。
(2)、舌体的大小与齿痕:如果舌体肥大,或边缘有齿痕(牙印),说明脾虚。
《内经》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舌头肥大肿满,是因为脾虚。
脾主运水,身体运走废水的能力下降,废水留滞在舌头的结果。
(3)、舌体的干燥湿润程度与有无裂痕:健康状况很好的人,口腔津液充足,舌头看起来有一层润润的水膜,伸出来的时候,好像要往下滴答水似的。
如果舌头看起来比较干,舌苔也干,这表明身体比较缺水(阴液不足)。
这并不是说你喝水少了,而是因为你的身体存不住水,喝下去没多久就排出去了。
也说明身体的能量不足,无法将足够的水液升腾到身体的高出。
肾主水,这两点通常与肾气不足有关。
如果舌面有裂痕,还是说明身体含水量少,就像土地如果缺水就会干裂一样。
2、舌苔即使是清澈的大湖,靠近岸边的地方也通常会有些淡淡的浮沫。
健康的人一般也会有一层很薄且湿润的舌苔,而且可以透过舌苔看见舌底。
如果舌苔厚了,就会看不见舌底。
察颜观舌识健康望诊是中医的四诊之一,其中望色和察舌象更具有特色。
望诊是中医的四诊之一,其中望色和察舌象更具有特色。
舌象是人体内脏的一面镜子,观察舌象可以了解机体的健康状况,判断疾病的轻重。
望面色黄种人正常的面色是微黄透红,明润光泽,这是健康的面色。
当然,由于遗传、体质、年龄、职业的不同,正常面色也有所差别,有的偏红,有的偏黄,有的偏白,有的偏黑……但总以明润含蓄为特点。
明润是指面色光明润泽,是精气充盈的表现;含蓄是指面色隐含于皮肤之内而不特别显露,是精气内含而不外泄的象征。
当您发现自己或亲友的面色与平时有较大改变,在排除了正常的外来影响因素之后,就要考虑有疾病或亚健康的可能。
面色白:由于面部毛细血管充盈不足而引起。
中医认为大多为虚寒或失血。
面色白而虚浮,属于气虚、阳虚;面色苍白而枯槁,属于血虚。
气血不足,内必有虚寒。
多见于久病体虚、大出血、慢性肾炎、呼吸系统疾患以及有贫血倾向的人。
面色萎黄:面色萎黄,没有光泽,常提示脾虚、气虚、血虚;也见于寒湿内停。
面色青:面部青筋显露,或整个面色发青,见于受寒、惊风、气血瘀滞、剧烈疼痛等,都提示体内有寒气。
面色嫩红:一般来讲,面色红赤代表有热,但也有人整个面部浮白,而颧骨周围嫩红,往往是内寒深重、阳气浮越的表现。
面色黑:肾虚有寒、瘀血水饮停积的人,往往面色发黑。
严重者如尿毒症晚期患者;轻浅者如熬夜后眼圈周围发黑、状如熊猫的人,都有血瘀寒积的表现。
望舌象舌诊内容很多,分别包括舌质和舌苔的神、色、形、态等等。
正常的舌象是淡红舌,薄白苔。
具体说来,是舌色淡红,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鲜明润泽,不胖不瘦;舌苔薄白,透过舌苔,可以隐约看出淡红的舌底,并且舌苔颗粒均匀,干湿适中,不粘不腻。
而以下舌象应当警惕。
舌色淡白或嫩白:这种舌头的颜色比正常的淡红舌要浅淡,甚至是明显地泛白色,往往是血气不能充盈舌部的表现,见于气血亏虚、阳虚寒积之人。
舌色青紫:舌头颜色发青,或带有紫气,或紫色,同时舌头润泽而不干燥,甚至水滑欲滴涎水,是阴寒内盛的表现。
舌诊表格总结
舌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观察舌苔、舌质、舌体颜色等舌象变化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
以下是舌诊表格的总结:
1. 舌苔:
- 舌苔颜色:正常舌苔应为淡红色或淡白色,苔色过淡可能表示气虚,苔色过厚可能表示湿热等。
- 舌苔质地:正常舌苔应薄而湿润,苔质过厚可能表示湿热,苔质过薄可能表示气虚等。
- 舌苔厚薄:正常舌苔应适度厚度,苔厚可能表示湿热,苔薄可能表示气虚等。
- 舌苔湿润度:正常舌苔应湿润适度,苔湿润度过多可能表示湿热,苔湿润度过少可能表示阴虚等。
2. 舌质:
- 舌质颜色:正常舌质应为淡红色,舌质偏红可能表示热盛,舌质偏淡可能表示气虚等。
- 舌质形状:正常舌质应平坦柔软,舌质胖大可能表示湿热,舌质瘦小可能表示气虚等。
- 舌质纹理:正常舌质应有细密纹理,舌质纹理粗糙可能表示湿热,舌质纹理细腻可能表示气虚等。
3. 舌体颜色:
- 舌体颜色:正常舌体应为淡红色,舌体偏红可能表示热
盛,舌体偏淡可能表示气虚等。
- 舌体湿润度:正常舌体应湿润适度,舌体湿润度过多可
能表示湿热,舌体湿润度过少可能表示阴虚等。
需要注意的是,舌诊结果应综合其他症状和体征进行判断,不能单凭舌象来确定诊断。
而且,舌象的变化也可能受到
其他因素的影响,如进食、服药等。
因此,在进行舌诊时,最好由专业的中医医师进行判断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