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肢蹄保健
- 格式:pdf
- 大小:443.68 KB
- 文档页数:2
荷斯坦奶牛肢蹄疾病防治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奶牛肢蹄病的术语和定义,奶牛肢蹄病的预防和保健技术规范。
本文件适用于上海地区栓系或散栏式规模化奶牛场。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GB/T16568奶牛场卫生规范NY5027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NY5047无公害食品奶牛饲养兽医防疫准则NY/T5030无公害农产品兽药使用准则NY/T5049无公害食品奶牛饲养管理准则DB31/T356规模化奶牛场生产技术规范DB2306/T096奶牛蹄部疾病诊断技术规程DB11/T150.3奶牛饲养管理技术规范第3部分:饲养与饲料DB11/T150.4奶牛饲养管理技术规范第4部分:卫生防疫DB51/T1113奶牛感染性蹄病防治技术规范DB13/T551牛肢蹄病防治技术规程DB21/T3063种公牛肢蹄保健技术规范3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肢蹄病Hoof and limb disease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四肢及蹄部疾病的总称。
奶牛四肢疾病包括关节炎、滑膜炎、关节变形等;奶牛蹄部疾病包括腐蹄病、蹄趾皮炎等感染性蹄病,还包括蹄底溃疡、蹄尖溃疡、白线病等非感染性蹄病。
奶牛肢蹄病的影响因素较多,包括奶牛自身、营养、环境、管理和其它疾病等。
3.2蹄浴Hoof bath定期通过喷洒浴蹄和浸泡浴蹄,使得蹄浴药物覆盖整个蹄部,从而达到硬化蹄部和杀灭蹄部病原菌的作用。
蹄浴是规模化牧场控制蹄病的重要方法。
3.3预防性修蹄Prophylactic hoof trimming又称为常规性修蹄或功能性修蹄,使用专业修蹄工具对正常的牛蹄定期进行修整的操作。
目的是通过修整蹄趾长度,建立和平衡内外侧蹄趾负重来恢复正常的蹄趾功能,从而使蹄趾能适应坚硬的混凝土地面,并预防蹄病的发生。
奶牛蹄部修理与保健护理规程蹄是奶牛重要的支撑和运动器官,通过肢蹄运动可以充分发挥心脏供血功能和消化机能,促进血液循环和胃肠运动,蹄的健康直接关系到奶牛的优良性能能否发挥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为保证奶牛蹄的健康,降低因肢蹄病给公司造成的巨大损失。
一、蹄的修蹄与护理意义(一)蹄病定义:奶牛在走路时发生跛行的状态即为蹄病。
(二)蹄病是奶牛场损失最大的疾病之一,因蹄病导致大量奶牛被直接或间接淘汰。
(三)蹄病病牛空怀期增加28天。
(四)每年,每100头蹄病牛带来9000美元经济损失。
二、肢蹄保健措施(一)蹄浴1、浴蹄池的规格(1)在挤奶厅回牛通道里设计清水池和浴蹄池,清水池在前浴蹄池在后,清水池和浴蹄池之间距离为10-20cm。
浴蹄池和清水池的宽度为2-2.5m,长2.5m,高15cm。
(2)每个牧场必须要有标准的浴蹄池,不符合要求对场长负激励1000元。
2、浴蹄药物、浓度及液面高度浴蹄药物:硫酸铜、甲醛;浓度:硫酸铜5%,甲醛:没有传染性蹄病的牧场由以前纯甲醛浓度5%调整为甲醛溶液浓度为5%(蹄浴液浓度5%=1升36%的甲醛溶解到20升水中),有传染性蹄病的牧场由以前纯甲醛浓度5%调整为甲醛溶液浓度为8%(蹄浴液浓度8%=1升36%的甲醛溶解到16.5升水中);液面高度以没过蹄冠为宜。
浴蹄液浓度及液面高度不符合标准对挤奶主管负激励200元/次。
3、浴蹄牛群浴蹄牛群:在干奶牛群和青年牛群牛蹄健康的情况下只对泌乳牛群进行浴蹄。
4、常规浴蹄(1)蹄浴频次:连续两天用同一种药物(硫酸铜)蹄浴后隔两天再次连续两天用同一种药物(甲醛)浴蹄,一直循环以上程序。
(2)每一次药浴液最多可供500头牛进行浴蹄,浴蹄牛头数超过500头后要把浴蹄池清理干净,重新更换浓度为5%的药浴液,存放清水的池子同时进行更换。
5、特殊情况(1)泌乳牛群出现传染性蹄病浴蹄频次变为3天甲醛(浓度为8%)两天硫酸铜(浓度为5%),要连续的做蹄浴,中间不停。
奶牛注意肢蹄保健护理营养管理奶牛营养管理在降低奶牛肢蹄病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如瘤胃酸中毒就是造成蹄叶炎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中需要注意的是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建议不超过45%,且日粮中纤维含量要充足。
按照经验来讲,一般草料的组成应占泌乳牛干物质采食量的1/3以上,如使用TMR日粮则需要注意搅拌均匀、TMR筛检查每层的比例合适且日粮稳定。
另外,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对蹄部健康也非常重要。
锌是角质生长所必须的,推荐用量为40毫克/公斤,它在肝脏中与维生素A 结合,后者在维持上皮组织及细胞复制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铜缺乏或者钼过度摄取会造成跛行牛增加,可见奶牛关节变大等现象,铜推荐用量为大于10毫克/公斤。
夏季高温高湿的条件下,饲喂的饲料容易发酵发热,所以饲喂前配制好饲料,不得提前几个小时配制,防止腐败饲料诱发肢蹄疾病,且每次饲喂前应及时清理料槽,保证料槽的干净,必要时还应做好料槽消毒工作。
选种选育在选择高性能种公牛的同时,也应考虑肢蹄性状等功能性指标,以帮助牛群从种质上改良肢蹄,减少肢蹄疾病发生。
环境管理卫生。
夏季来临,潮湿度增加,尤其需要及时清理粪便,通过肢蹄卫生评估分值比例来评价奶牛肢蹄所处环境的优劣。
当粪便超过蹄冠状带后则会影响奶牛蹄部健康,3分以上超过10%的时候则必须做出环境整改措施,以提高肢蹄卫生状况。
防滑。
潮湿时候也容易造成水泥地面易滑,当经常出现奶牛滑倒或者蹄外侧伤情较多的时候,应及时做好地面打磨防滑工作,减少跌倒、蹄底物理性受损风险。
干燥。
在清理好路面、牛舍的同时,应尽量通风,并定期消毒,保证牛床、牛舍、通道、待挤厅等牛活动场所的干燥,减少细菌滋生繁殖。
护理蹄浴。
有效的蹄浴能很好地预防蹄叉炎,减少传染性蹄病发生,但蹄浴管理很重要,必须符合一定条件才能最大程度发挥蹄浴的效果。
预防性护理。
为保证奶牛肢蹄形和站姿正常,一般需要预防性整修蹄部,其整修时间点有两种思路。
一是在体质量急剧增加前进行蹄形矫正,保证后期正常生产,即新干奶牛、产后120天开始蹄形整修;二是在每年的春秋时期进行季节性整蹄,此阶段蹄部角质生长快,整修后能快速恢复。
Disease Prevention奶牛肢蹄病的发病原因与防控要点分析于 团1,刘 刚2,孙 强31 青岛市即墨区田横动物卫生与产品质量监督站,山东青岛 2662122 青岛市即墨区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山东青岛 2662003 青岛市即墨区段泊岚动物卫生与产品质量监督站,山东青岛 266223摘 要:奶牛肢蹄病已成为现代奶牛饲养过程中,严重影响奶牛场经济效益的疾病之一。
肢蹄病发生后,明显影响奶牛的运动和采食能力,影响奶牛产奶量和繁殖性能,严重者甚至被过早淘汰。
本研究对奶牛肢蹄病的现状、发病原因等介绍分析,指出奶牛肢蹄病的发病原因有遗传因素、日粮营养因素、场地因素、管理因素、病原因素等,进而总结出防控本病的措施。
在治疗方面,可以采取蹄部外用药和封闭疗法;在预防方面,要调整奶牛日粮结构,定期进行蹄浴,加强蹄部保健,加强日常管理工作,培育优良品种。
关键词:奶牛;肢蹄病;发病原因;防控文章编号:1671-4393(2024)02-0060-05 DOI:10.12377/1671-4393.24.02.120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特别是婴幼儿对乳制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奶牛养殖快速发展,养殖量增加。
随之而来,奶牛疾病的发病率也直线上升,其中奶牛肢蹄病已经成为规模奶牛养殖场奶牛淘汰的三大重要疾病之一。
近年来,随着奶牛集约化生产的发展,奶牛的运动空间缩小,精粮饲喂过多,加速了养殖场奶牛肢蹄病的发生。
虽然奶牛肢蹄病不会直接导致奶牛死亡,但大部分奶牛肢蹄病可导致奶牛不舒适,进而引起奶牛生产性能下降,缩短奶牛使用年限,增加奶牛的非正常淘汰率,给奶牛养殖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
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四肢以及蹄部各种疾病的总称。
本研究在对规模奶牛养殖场内奶牛肢蹄病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奶牛肢蹄病的现状、发病原因等进行总结,并制定出有效的治疗措施和综合预防措施,以达到降低奶牛肢蹄病的发病率,提高奶牛生产性能,延长奶牛利用年限,减少经济损失的目的,为规模化奶牛场奶牛肢蹄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奶牛肢蹄病的症状与防治张海燕1袁孙庆华2(1.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伊敏河镇畜牧兽医站 021130;2.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畜牧站 166200) 奶牛为偶蹄动物,内外蹄对称,大小相等,整个蹄近似圆形,蹄与地面形成4550度,负重均衡,蹄的质地坚实,致密,无裂缝,蹄间间隙紧密。
常见的奶牛肢蹄病有蹄变形、指趾间皮肤赘生物、指趾间蜂窝质炎、蹄腐烂、蹄叶炎等。
蹄病影响奶牛的正常生活活动,因疼痛而多发生强制性趴卧,导致正常运动受到限制,影响奶牛的食欲和精神,造成消化、代谢和泌乳障碍,产奶量下降,消瘦,进而影响繁殖。
1 临床症状在奶牛饲养工作中,常见的肢蹄病以跗关节磨损及炎症肿胀、趾间皮炎(俗称蹄叉炎)、蹄底溃疡为主。
前肢肢蹄病主要集中在趾间皮炎及蹄底溃疡,两后肢以跗关节磨损及炎性肿胀、趾间皮炎、蹄底溃疡居多。
该病发生后,蹄的真皮和角质层发生化脓性病理变化,病牛真皮坏死与化脓、角质溶解,患牛疼痛,生产性能下降。
饲养环境潮湿或阴雨连绵的夏秋季节易发本病。
病变部位有明显的急性蜂窝织炎,蹄间和蹄冠皮肤充血、红肿,有时可见坏死或表面性溃疡,且有恶臭分泌物,有的蹄间可见不良肉芽增生。
蹄底角质部呈黑色,叩击牛有痛感,修蹄时有乌灰色或乌黑色的恶臭脓汁流出。
病变若向上扩展可变为脓性屈趾腱鞘炎、化脓性关节炎,有时角质溶解,蹄真皮过度增生,肉芽突出蹄底,球节感染发炎、脓肿、疼痛。
病情加重,个别卧病不起,并表现出全身症状,如发热、食欲不振、消瘦、产奶量下降等。
局部检查见趾间皮肤和蹄冠呈红色或暗紫色,肿胀,敏感。
患肢负重不起或各肢交替负重,以一肢或多肢跛行、跪地及剧烈疼痛为特征。
2 治疗方法蹄病的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治疗,消炎止痛,去除腐败,加强蹄部血液循环,促进炎性吸收,先治疗重症,后治疗轻症,防止人为处理不当造成瘫痪。
病初对于蹄变形的奶牛,应采取修蹄方法,根据蹄变形的程度不同可用相应办法给予修整,也可用浴蹄液进行敷蹄,每日2次,持续1周,对蹄病治疗有一定效果。
规模化奶牛场奶牛蹄病的综合卫生保健王鑫麟(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一心乡政府畜牧水产服务中心 166250)摘要:肢蹄病是规模化奶牛场常见疾病之一,该疾病对奶牛的蹄部危害较大,容易引起其他的疾病,降低养殖场的生产效益。
对奶牛场肢蹄病的研究进行探讨,阐述一些防治和保健方式,给养殖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奶牛;规模化;蹄病;卫生保健 规模化奶牛场中肢蹄病是常见四大疾病之一,奶牛的蹄部是其支持和运动的主要器官,蹄部的健康和奶牛的健康、产奶有直接关联性,关系着奶牛的生产性能和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肢蹄病会影响奶牛的生产和繁殖,跛行的奶牛超过90%都是因为蹄部问题导致的,所以不能够忽视奶牛场奶牛蹄部疾病问题。
蹄部发病在24月份比较多,在春季的时候,运动场比较泥泞,奶牛蹄部发病较多,泌乳初期3个月发病几率较高,患病的奶牛生产能力降低,还有被淘汰的可能,约有20%的奶牛患该疾病,因此经济损失比较大。
1 环境调控运动场地保持干燥,初春时节,雨雪融化,养殖场应该要做好排水工作,设施完善,设置简易排水沟,将低洼积水泵干,让运动场地干净、干燥,对一些破损的地方进行填补修理,让运动场平整。
散养和栓养的奶牛场都要对牛舍进行清洁,每天的3次饲喂之后要进行打扫,将清理的粪便和杂物运出饲养场地。
牛舍的水泥地要设置防滑痕,在进出口部位安置防滑设施。
散养栏使用垫草来铺垫,冬季要让垫草时刻处于干燥洁净状态。
牛床要能够适合牛的起卧,大小合适。
活动场地的设计,在牛场接近牛舍的地方,选择水泥作为地面材料,饮水槽也要选择硬化地面,剩余的运动场地,应该选择三合土压制地面,可以促进排水,不容易积水。
定期进行养殖场的消毒。
对奶牛运动场地进行消毒,每月2次以上,牛舍也要使用消毒液进行消毒处理,然后保持场地的干燥。
2 蹄部常规卫生保健①定期修蹄,养殖场要安排专业的修蹄人员进行该项工作,每年至少对牛群进行1次蹄部检查,对蹄部存在畸形、不正的奶牛进行修整,春秋季粪便进行1次最好,孕期牛需要在生产之后进行,针对蹄部病症及时治疗。
养殖技术-奶牛肢蹄病的护理措施近年来,奶牛肢蹄病发病率大幅上升,给奶牛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针对这一情况,笔者结合生产实践介绍几点奶牛肢蹄护理措施,以供参考。
1.提供营养均衡的日粮。
根据奶牛生长、生产阶段的不同,进行分群饲养,按需配方调整。
补充精饲料的能量与蛋白含量比例适当,保证饲料中钙、磷、镁、钾、钠等常规元素和铁、铜、锰、锌等微量元素的含量。
保证奶牛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烟酸的供应。
同时要注意精粗粮的比例,精饲料要适量,干草等粗饲料的供给要充足。
在饲料中添加缓冲剂,可防止乳酸中毒和刺激采食量的提高。
对高产奶牛、老龄牛等特殊牛群,定期补喂钙制剂和亚硒酸钠,可有效预防奶牛肢蹄病。
2.改善牛舍内外环境。
保持圈舍及运动场清洁干燥,及时清除粪便和尖锐异物及有坚硬棱角的杂物。
加强消毒卫生,定期进行环境消毒,以减少病菌对牛体的侵害机会。
奶牛舍的地面采用机制红砖等防滑系数好的材料,也可以在牛床上铺橡胶垫。
奶牛的运动场地面要排水良好,最好用三合土(黄土、沙石、白灰)压制而成,形成中间高、四周略低的结构,以利于渗水和排水。
3.加强对肢蹄的保护。
消除、缓解肢蹄机能障碍的原则是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
经常开展修蹄、护蹄工作,发现病变,及时治疗。
修蹄。
奶牛应每年定期修蹄1~2次,一般在妊娠3个月前和产后30 天左右修复牛蹄,青年奶牛也要修蹄。
修蹄前要从牛前、后、侧面查看肢蹄的延长、突出部、角度,对左右蹄,内外蹄进行对比后进行修正。
蹄浴。
一般分为浸泡浴蹄和喷洒浴蹄。
浸泡浴蹄:在挤奶厅出口处修建蹄浴槽,或在其他奶牛必经之处修建。
大小视牛场实际而定。
用3%~5%福尔马林溶液,用药深度约为10厘米。
药浴水温要在15℃以上,如果浴液温度降到15℃以下,就会失去作用。
4%硫酸铜效果也很好,硫酸铜一方面有杀菌的作用,另一方面有硬化蹄匣的作用。
喷洒浴蹄:站立绑定,用清水充分洗净蹄部的泥土、粪尿等污物;之后,将药液直接喷洒到趾间、蹄壁及蹄球部。
奶牛肢蹄保健技术措施朱洪强【期刊名称】《中国畜牧兽医文摘》【年(卷),期】2013(000)003【总页数】1页(P132-132)【作者】朱洪强【作者单位】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畜牧局,濮阳 457001【正文语种】中文近几年来,随着牛奶产量的增加,奶牛的蹄病也越来越多。
肢蹄病可以导致奶牛体况日渐消瘦、采食量下降、产奶量大幅度减少、繁殖出现障碍,最后倒地不起或因并发其他疾病而死亡。
据资料统计,因奶牛患肢蹄病导致的淘汰率占奶牛淘汰更新的15%~19%,肢蹄病成了奶牛淘汰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掌握奶牛的肢蹄保健技术十分重要。
1 修蹄修蹄分为预防性修蹄和功能性修蹄2种。
1.1 术前准备需要准备的器械有蹄刀、剪、锉或是电动修蹄机等。
药品有消毒棉、20%甲醇溶液、10%戊二醛、碘酊、高锰酸钾、松馏油等。
1.2 修蹄注意事项1.2.1 准确判断蹄型正常牛的前蹄75~85 mm,后蹄长度80~90 mm,蹄底厚度5~7 mm,防止过削。
悬蹄长度为30~40 mm,蹄底宽度45~55 mm,硬角质起始到蹄尖和蹄底之间成45°角。
1.2.2 削蹄尽量少削内侧趾,两趾同高。
1.2.3 削蹄技术将角质病灶趾后方尽量削低,除去蹄底球部和蹄壁的松脱角质,用“L”蹄刀将创内真皮增生的肉芽组织切除,用直刀的前卷部将蹄底及蹄踵黑色的点状和块状的逐一抠除,患有蹄底脓肿等疾病的尽量将蹄瓣削薄,将腐烂的腔洞创扩成反漏斗型,排出淤血,让其流出鲜血,用3%的双氧水清创,然后用高锰酸钾填塞止血,再用40%的高锰酸钾清洗创腔,用消毒棉试干后将木瓜酶粉撒在创腔内。
然后,用松馏油棉球封闭,最后用麻布包扎固定,一般5~6 d换1次药,换药2~3次即可痊愈。
2 蹄浴蹄浴是用一定浓度的消毒液处理牛蹄,达到预防、改善或治疗蹄病的卫生措施。
2.1 蹄浴方法蹄浴可分为喷洒蹄浴、浸泡蹄浴和日常消毒3种形式。
用清水将蹄部的脏物洗净,将15%的硫酸铜或福尔马林直接喷在牛蹄上为喷洒蹄浴;将池中放入5%~10%硫酸铜,深度约为10 cm,2~3次/月,0.5h/次,这种方法为浸泡蹄浴;在奶牛经常出入的通道设立两道池,一个池中放入深20 cm的清水,隔2 m以上为深5 cm以上的药浴池。
【微★独家】奶牛修蹄保健的探讨为什么修蹄?1肢蹄评分首先我们来讲一下肢蹄评分,目前常用的是五分制评分。
2蹄病到底带来多大的经济损失?举例:100头牛,正常30千克/天,奶价 3元。
一分的牛正常情况下没有奶损失;二分的牛有轻微的跛足,奶牛站立背直,行走背部微弓,属于轻微蹄病,会有1%的奶损失;30 千克/头/天×1%= 0.3千克,0.3千克/头/天×100 头= 30千克/天,30千克/天×365 天×3 元/千克 =32850 元/年;三分的牛奶牛站立背部微弓,行走背部微弓属于轻度蹄病,奶损失是3%,年损失98550 元;四分的牛属于中度蹄病,奶损失是17%;五分的牛属于重度蹄病,奶损失是36%!治疗费用,体重损失,不孕不育,卵巢问题,过早淘汰等带来的损失。
3 3为什么修蹄?3.1 纠正过度生长:正常的牛蹄每个月生长0.5厘米,每个月都有生长。
3.2 平衡两蹄瓣的承力:将蹄修平使其均匀受力,让牛平稳的站在地面上,减少某一个蹄或者某一个蹄瓣的承重力。
3.3 去除早期蹄部病变:奶牛肢蹄评分二分和三分的牛要早期观察是否有肢蹄疾病,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3.4 治疗因为酸中毒导致的蹄叶炎。
牛蹄的生理结构正确的认识牛蹄的生理结构有助于我们以后的修蹄操作,修蹄长度和角度都要依据正常的生理结构来进行。
牛蹄的生理结构由趾骨与肌腱、蹄冠、蹄壁、蹄跟和两个悬蹄组成。
牛蹄的断面由蹄冠、冠垫、蹄壁、壳层、趾骨、趾底、趾跟、趾垫构成。
A蹄仰角:前蹄50度,后蹄45度B蹄长:7.62厘米C蹄跟高:3.175怎样修蹄?1间隔多长时间一次?比较理想的话每年2~3次,在每年的春秋季进行。
根据产奶量的高低修蹄次数也不同,单产20公斤左右可每年2~3次,单产30公斤以上可以每年修蹄3~4次。
2什么时候修蹄?建议在奶牛一胎产犊前进行第一次修蹄,让它适应这个过程,修好蹄型,以后每年在进行2~3次的简单修整,不要等到二胎以后在进行,会增加修蹄难度。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奶牛蹄病及保健蹄病为奶牛蹄的病理变化过程,包括蹄病和蹄变形。
蹄变形指蹄的形状发生改变,蹄病指蹄已发生病理变化,临床表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蹄变形是蹄病的基础,临床表现出蹄病。
一、蹄病发生的原因与营养的关系产前精料喂量过多,母牛过于肥胖,产后胎衣下不,子宫炎和酮病瘤胃酸中毒发病增多,而这些疾病可致使蹄病的发生。
矿物质缺乏,特别是钙、磷的不足,比例不当,致使钙、磷代谢紊乱,临床上出现骨质疏松症,而导致蹄病的发生。
与圈舍的关系舍阴暗潮湿,通风不良,氨气浓度过高,在氨的作用下,蹄底角质变性分解呈粉状,故在临床上出现“粉蹄”;炎热多雨季节,牛圈泥泞,粪尿堆积发酵,牛蹄受污物浸渍,角质变软,抵抗力下降,促使蹄病发生;生长期立于水泥地等较硬地面上,可便角质过度磨损,引起蹄底发生严重挫伤;圈舍过小,牛密度过大,奶牛缺少运动,蹄角质过度生长,出现变形、蹄裂。
与管理的关系修蹄不及时或不修蹄,蹄受多种因素影响,表现异常角质形成,出现蹄变形,则促使蹄病的发生。
奶牛集中饲养时环境因素、圈舍运动场不消毒、不清扫,致使传染病、寄生虫病流行和传播,常会引起蹄病出现,如口蹄疫、坏死杆菌病、牛病毒性腹泻、锥虫病等。
与遗传育种的关系在生产实践中,奶牛场可通过淘汰有明显肢蹄缺陷,特别是那些蹄变形严重,经常发生跛行的奶牛及其后代,或使牛群肢蹄状况得到改善。
二、蹄保健的重要性肉牛蹄的保健是保证奶牛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护蹄不良,牛体质下降,逐渐消瘦,抗病力降低,易感染其他疾病。
护蹄良好,可提高牛的利用年限,降低因蹄变形、蹄病造成的淘汰率。
护蹄不当不仅导致蹄变形和病变足蹄,同时泌乳量下降,还会影响繁殖能力。
三、护蹄方法供应平衡日粮,满足奶牛对各种营养成分的需求,其中特别注意精粗比、碳氮比和钙磷比。
保持圈舍、运动场清洁、干燥,不用炉渣、石子铺运动场。
保持蹄部卫生,夏天用清水每日冲洗。
建立修蹄制度,每年春秋两季各修一次蹄。
坚持用药物浴蹄。
浴蹄药物选择3%~5%福尔马林或4%硫酸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