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对手研究模型
- 格式:doc
- 大小:475.01 KB
- 文档页数:22
波特五力竞争模型分析在了解了Zara所处的时装产业的大致情况以后,我们会用波特五种竞争力量模型分析其中的五种竞争力量。
(一)潜在竞争对手进入的风险由于Zara服装凭着“量少,款多,平价”的优势,架起了一定高度的模仿壁垒,是潜在入侵者难以模仿zara的成功。
Zara设计了一条灵敏的供应链,大部分的生产设立在欧洲,只有基本款式的服装生产设立在亚洲。
而且zara服装制作的一些人力密集的工作环节外包给周边的小工厂制作,在西班牙方圆200英里的生产基地集中着染色,剪裁等的生产工坊,形成网络。
一有订单,就可以立即制作,保证了时间上的制作优势。
而且zara不惜投入高成本在运输,及时把原料运到工厂,或者及时把新款服装运到美国,日本等市场,在全球培养了很多忠实的顾客。
介于此,入侵者想模仿zara的服装生产制作,必须要投入大量的金钱与比zara更快捷的设计生产,和更优质的服装,来争夺zara的市场份额。
但是在短期内,这样的入侵者是难以产生的。
(二)现有企业间的竞争在服装行业,商家多,竞争大。
而每家成功的服装公司,都必须要有其自身的特点,并以此为卖点与行业中其他竞争者相区别。
面对这成千上万的同行竞争者,西班牙的Zara颠覆了服装行业“量多,款少”的传统旧思维,以超速度、多品种少量、制售一体的效率化经营,立足欧洲,放眼全球,成为全球排名第一的服装零售集团。
而Zara的主要竞争对手,是以同样“量少款多”,更新时间短,价格低著称的瑞典时装品牌H&M。
因此,我们在这里主要对Zara和H&M进行比较分析。
(1)供应链H&M采取的是双供应链平衡效率和成本,竭力在效率和成本之间寻找利润平衡点。
H&M和ZARA相比,H&M最快的前导时间晚了5天。
不过,这5天的代价却让H& M赢得了成本优势——“它的服装售价比ZARA便宜了30%-50%”。
H& M推崇的“三合一”理念,成本的优先级别最高,因此其生产地总是向拥有优良劳动力、低廉工资和高质量生产的地区转移。
市场竞争的竞争分析方法市场竞争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了解并掌握市场竞争的情况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而竞争分析作为一种常用的市场研究方法,可以帮助企业洞察竞争对手,抓住市场机会,制定有效的竞争策略。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竞争分析方法。
一、SWOT分析法SWOT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竞争分析方法,通过对企业的内部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机会和威胁进行评估,提供了全面的竞争情报。
SWOT 分析法的核心是对企业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总结企业的优劣势,并预测市场的机会和威胁。
通过这种方法,企业可以清楚了解自身的优劣势,并制定相应的市场策略。
二、五力模型五力模型是美国学者波特提出的竞争分析模型,通过对供应者、顾客、潜在竞争者、替代品及业内竞争者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揭示出企业所处市场的竞争力。
通过对这五个方面的深入研究和分析,企业可以把握市场竞争的潜在机会和威胁,为企业的竞争策略提供决策依据。
三、竞争对手分析法竞争对手分析法是通过对竞争对手进行详细研究和分析,了解其战略、产品、定价、市场份额等关键信息,揭示出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
通过分析竞争对手,企业可以更好地定位自身的竞争优势,并制定相应的市场策略。
同时,对竞争对手的深入了解还可以帮助企业预测市场趋势,及时调整自身策略。
四、市场细分分析法市场细分分析法是通过对市场进行细致划分,按照不同的细分市场进行分析,了解每个细分市场的特点和需求,从而找到最佳竞争定位。
通过市场细分分析,企业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目标客户的需求和购买动机,从而精准地提供产品和服务。
同时,不同细分市场的特点和竞争情况也会有所不同,企业可以针对不同市场制定差异化的竞争策略。
五、供应链分析法供应链分析法是通过对企业的供应链进行研究和分析,揭示供应链中的瓶颈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
通过供应链分析,企业可以实现成本降低、资源整合等优势,从而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供应链分析法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出发,考虑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等各个环节,有助于企业更好地把握整个市场竞争状况。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报告一、引言波特五力模型是由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79年提出的。
它是一种常用的产业分析工具,用于评估和理解企业所处产业的竞争现状,并为企业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提供指导。
本报告旨在通过运用波特五力模型对一个特定的产业进行分析,以帮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
二、波特五力模型概述波特五力模型包括:竞争对手的激烈程度、供应商的议价能力、顾客的议价能力、替代品的威胁以及进入障碍。
这些力量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一个产业的竞争现状。
1. 竞争对手的激烈程度竞争对手的激烈程度主要反映了产业内竞争的强度。
当竞争对手众多且竞争激烈时,企业将面临更大的市场份额争夺和价格战压力。
同时,竞争对手的规模、资源和技术能力也是影响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在分析产业竞争时,必须考虑到竞争对手的数量、规模和竞争策略。
2.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指供应商对企业采购价格和供应条件的影响能力。
如果供应商相对集中或具有独特的资源或技术,他们将拥有更大的议价能力。
此外,供应商的产品转换成本和企业对其产品的依赖程度也会影响其议价能力。
企业应该评估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并采取措施降低供应链风险。
3. 顾客的议价能力顾客的议价能力指顾客对产品或服务价格的影响能力。
当顾客相对集中或产品缺乏差异化时,他们将对企业施加更大的购买压力。
在评估顾客的议价能力时,必须考虑到顾客的集中程度、购买能力和品牌忠诚度等因素。
企业可以通过差异化产品、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以及提供增值服务等方式来降低顾客的议价能力。
4. 替代品的威胁。
SWOT分析模型出自 MBA智库百科(/)SWOT分析模型(SWOT Analysis)SWOT分析法(也称TOWS分析法、道斯矩阵)即态势分析法,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经常被用于企业战略制定、竞争对手分析等场合。
目录[隐藏]∙ 1 SWOT分析模型简介∙ 2 SWOT模型含义介绍∙ 3 SWOT分析模型的方法[1]∙ 4 SWOT分析步骤∙ 5 成功应用SWOT分析法的简单规则∙ 6 SWOT模型的局限性∙7 SWOT分析法案例分析o7.1 案例一:中国电信的SWOT分析o7.2 案例二:某炼油厂SWOT分析o7.3 案例三:沃尔玛(Wal-Mart)SWOT分析o7.4 案例四:星巴克(Starbucks)SWOT分析o7.5 案例五:耐克(Nike)SWOT分析o7.6 案例六:员工满意度SWOT分析[1]∙8 相关条目∙9 参考文献[编辑]SWOT分析模型简介在现在的战略规划报告里,SWOT分析应该算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工具。
来自于麦肯锡咨询公司的SWOT分析,包括分析企业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
因此,SWOT分析实际上是将对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
通过SWOT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把资源和行动聚集在自己的强项和有最多机会的地方。
[编辑]SWOT模型含义介绍优劣势分析主要是着眼于企业自身的实力及其与竞争对手的比较,而机会和威胁分析将注意力放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对企业的可能影响上。
在分析时,应把所有的内部因素(即优劣势)集中在一起,然后用外部的力量来对这些因素进行评估。
1、机会与威胁分析(OT)随着经济、社会、科技等诸多方面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过程的加快,全球信息网络的建立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企业所处的环境更为开放和动荡。
管理咨询常用模型波特五种竞争力分析模型波特的五种竞争力分析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很多行业的战略制定。
波特认为在任何行业中,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无论是提供产品还是提供服务,竞争的规则都包括在五种竞争力量内。
这五种竞争力就是企业间的竞争、潜在新竞争者的进入、潜在替代品的开发、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这五种竞争力量决定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水平。
竞争对手企业间的竞争是五种力量中最主要的一种。
只有那些比竞争对手的战略更具优势的战略才可能获得成功。
为此,公司必须在市场、价格、质量、产量、功能、服务、研发等方面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
影响行业内企业竞争的因素有:产业增加、固定(存储)成本/附加价值周期性生产过剩、产品差异、商标专有、转换成本、集中与平衡、信新进入者行业竞争对手企业供应商顾客替代品新进入顾客的谈判能替代产品/供应商的谈判波特的五种竞争力量分析模型息复杂性、竞争者的多样性、公司的风险、退出壁垒等。
新进入者企业必须对新的市场进入者保持足够的警惕,他们的存在将使企业做出相应的反应,而这样又不可避免地需要公司投入相应的资源。
影响潜在新竞争者进入的因素有:经济规模、专卖产品的差别、商标专有、资本需求、分销渠道、绝对成本优势、政府政策、行业内企业的预期反击等。
购买者当用户分布集中、规模较大或大批量购货时,他们的议价能力将成为影响产业竞争强度的一个主要因素。
决定购买者力量的因素又:买方的集中程度相对于企业的集中程度、买方的数量、买方转换成本相对企业转换成本、买方信息、后向整合能力、替代品、克服危机的能力、价格/购买总量、产品差异、品牌专有、质量/性能影响、买方利润、决策者的激励。
替代产品在很多产业,企业会与其他产业生产替代品的公司开展直接或间接的斗争。
替代品的存在为产品的价格设置了上限,当产品价格超过这一上限时,用户将转向其他替代产品。
决定替代威胁的因素有:替代品的相对价格表现、转换成本、客户对替代品的使用倾向。
竞争对手分析方法论竞争对手分析方法论竞争对手分析是一个组织在制定战略决策时非常重要的环节。
它可以帮助组织了解自身在市场中的地位,并提供关于竞争对手的信息,从而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竞争对手分析方法,以帮助组织更好地了解市场竞争环境。
一、外部环境分析方法1. PESTEL分析:PESTEL分析是一种对于外部环境进行全面分析的方法。
它通过分析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环境和法律因素,帮助组织了解外部环境的影响和趋势。
通过该分析,组织可以了解到竞争对手面临的市场条件和机会,有助于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
2. 五力模型分析:五力模型分析是波特提出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分析市场上的竞争对手、供应商、潜在竞争者、顾客和替代品,帮助组织了解市场竞争力和行业结构。
通过该分析,组织可以发现自身的竞争优势和劣势,从而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
二、竞争对手信息收集方法1. 网络搜索:网络搜索是一种非常方便快捷的竞争对手信息收集方法。
通过搜索引擎,可以获得大量关于竞争对手的信息,如产品、价格、市场份额等。
同时,还可以通过查看竞争对手的官方网站、社交媒体等渠道,了解其最新的动态和战略。
2. 采访和访谈:采访和访谈是一种主动收集竞争对手信息的方法。
可以通过与竞争对手的员工、客户等进行交流,了解其产品特点、市场定位、服务质量等。
通过对竞争对手的深入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优势和劣势,为制定竞争策略提供依据。
三、竞争对手分析指标1. 市场份额:市场份额是衡量竞争对手在市场中的地位和影响力的重要指标。
通过计算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可以了解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发展动态。
2. 品牌价值:品牌价值是衡量竞争对手品牌优势的指标。
通过了解竞争对手的品牌声誉、知名度和市场认可度,可以了解其市场竞争力和品牌战略。
3. 产品特点:了解竞争对手的产品特点是分析其竞争优势和劣势的重要依据。
可以通过对竞争对手产品的比较研究,了解其在市场上的独特性和创新性,从而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
竞争分析的六种工具竞争在商业世界里是永恒的话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需要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寻找自身在市场中的优势和劣势,以便制定合适的营销策略。
竞争分析是了解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帮助企业深入了解对手的思路、优势、弱点,协助企业精准定位自己的品牌,并找出自己更好的行业和市场机会。
本文将介绍六种竞争分析的工具,它们是:一、SWOT分析SWOT分析是竞争分析中最基本且最常用的工具之一,SWOT全称Strengths、Weaknesses、Opportunities和Threats,中文意为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
SWOT分析是通过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评估,对企业的竞争地位进行评测,它可以帮助企业改进和创新,保持与时俱进的竞争优势。
二、五力模型五力模型是由麦肯锡咨询公司的波特教授于1980年提出的一种竞争分析工具,该模型通过对五个因素的评估来分析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
这五个因素分别是:行业竞争者、新进入者、顾客、供应商和替代品,这些因素将会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地位和盈利能力。
五力模型是一种比较系统化的竞争分析工具,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认识自己所处的市场环境以及竞争对手的策略和动向。
三、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是一种定量分析工具,它通过比较不同产品的成本、效益和利润率等因素,来寻找最优解。
对于企业来说,成本效益分析可以帮助他们评估自己的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并确定最适宜的经营策略。
成本效益分析还可以辅助企业评估产品的竞争地位,是否应该进行价格上调或者下调等。
四、市场调查市场调查是一种竞争分析的重要手段,通过收集和分析市场上的数据来了解客户需求、竞争对手的情况等。
市场调查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市场中的发展趋势、产品的消费者群体、消费习惯以及对手的市场策略等,协助企业进行产品创新和市场营销。
五、定位分析定位分析是通过对企业产品的差异化、特点和市场优势的评估,来确定自身的品牌形象和地位。
定位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定位自己的产品和品牌形象,并将其与竞争对手区分开来,从而树立自己的市场声誉和品牌形象。
微软五力模型分析引言微软是一家全球知名的科技公司,以其操作系统、办公软件和云计算服务而闻名。
本文将使用波特的五力模型对微软进行分析,深入研究其竞争环境和竞争优势。
1. 竞争对手的威胁微软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谷歌、苹果、亚马逊等科技巨头。
这些公司拥有自己的操作系统、软件和云服务,与微软直接竞争。
同时,开源软件也成为微软竞争对手之一,因为它们提供免费的替代品。
这些竞争对手的威胁迫使微软不断创新并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以保持其市场份额。
2. 新进入者的威胁由于科技行业的高利润和市场潜力,吸引了不少新进入者试图进入市场。
然而,微软具有庞大的规模、品牌知名度和广泛的客户基础,这对新进入者形成了极大的壁垒。
此外,微软也在不断投入研发,并积极收购新技术公司,这进一步加强了其抵御竞争的能力。
3. 替代品的威胁随着云计算的发展,软件服务化成为了替代传统软件的趋势。
微软逐渐转型为以云服务为核心的公司,这也是为了应对替代品的威胁。
然而,与传统软件相比,云服务依赖于网络稳定性和安全性,这也造成了一些挑战。
微软通过提供稳定可靠的云服务、开展安全合规方面的工作来缓解替代品威胁。
4.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微软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供应链网络。
然而,由于微软对于硬件的依赖有限,对于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不高。
此外,微软在云服务领域积极推动标准化,通过扩大供应商选择范围来降低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5. 顾客的议价能力微软的产品和服务广泛应用于不同行业和用户群体。
由于互联网的普及,用户获取信息和比较产品价格变得更容易,这增加了顾客的议价能力。
为了保持顾客忠诚度并满足他们的需求,微软需提供高品质的产品、良好的售后服务以及更具性价比的解决方案。
结论微软作为一家科技巨头,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仍然保持着竞争优势。
通过对竞争对手威胁的应对、抵御新进入者、转型云服务、降低供应商和顾客的议价能力等措施,微软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然而,如何保持创新和适应市场变化仍然是微软所面临的挑战,需要持续努力和投资。
常用研究模型研究模型是研究者在进行学术研究时所采用的一种框架或者理论,用于解决特定的问题。
研究模型有助于研究者系统地理解和分析问题,并提供有力的基础来生成研究假设和推断。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研究模型,以及它们在不同领域和研究主题中的应用。
一、SWOT分析模型SWOT分析模型是一种常用的管理工具,用于评估一个组织的内外部环境,并帮助制定相应的战略。
SWOT代表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机会)和Threats(威胁)。
通过分析组织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可以制定出具体的战略方案。
SWOT分析模型通常以一个四分格图展示,将内部环境的优势和劣势放在左侧,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放在右侧。
通过将这些因素对应起来,可以帮助组织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抓住机会,应对威胁。
二、PDCA循环模型PDCA循环模型是一种管理方法,用于解决问题和持续改进。
PDCA代表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和Act(总结)。
这个模型的核心思想是通过不断循环实施、检查和改进,来达到持续的改进和优化。
在PDCA循环模型中,首先进行计划,确定具体的目标和方法;然后实施计划,执行具体的行动;接着进行检查,评估行动的效果和结果;最后总结经验,提出下一轮改进的计划。
通过不断的循环,可以实现问题的解决和持续的改善。
三、五力模型五力模型是由麦肯锡咨询公司的著名学者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一种竞争分析模型,用于评估一个行业的竞争状况和可行性。
五力模型中的五个力分别是竞争对手的威胁、潜在竞争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和顾客的议价能力。
通过分析这五个力量,可以对行业的竞争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据此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
五力模型通常以一个五分格图展示,以便更直观地理解和分析。
四、科学研究模型科学研究模型是在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用于解决科学问题并产生新知识。
SWOT分析模型SWOT分析方法是一种根据企业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企业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的企业战略分析方法。
其中战略内部因素(“能够做的”):S 代表 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弱势);外部因素(“可能做的”):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威胁)。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提出来的,他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
[1] SWOT分析是把组织内外环境所形成的机会(Opportunities),风险(Threats),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四个方面的情况,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以寻找制定适合本组织实际情况的经营战略和策略的方法。
SWOT分析方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隶属于企业内部分析方法,即根据企业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
SWOT分析有其形成的基础。
按照企业竞争战略的完整概念,战略应是一个企业“能够做的”(即组织的强项和弱项)和“可能做的”(即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之间的有机组合。
著名的竞争战略专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竞争理论从产业结构入手对一个企业“可能做的”方面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和说明,而能力学派管理学家则运用价值链解构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注重对公司的资源和能力的分析。
SWOT分析,就是在综合了前面两者的基础上,以资源学派学者为代表,将公司的内部分析(即20世纪80年代中期管理学界权威们所关注的研究取向,以能力学派为代表)与产业竞争环境的外部分析(即更早期战略研究所关注的中心主题,以安德鲁斯与迈克尔.波特为代表)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结构化的平衡系统分析体系。
[2]S(Strength优势)是组织机构的内部因素,具体包括:有利的竞争态势;充足的财政来源;良好的企业形象;技术力量;规模经济;产品质量;市场份额;成本优势;广告攻势等。
SWOT分析模型SWOT分析模型(SWOT Analysis)SWOT分析法(也称TOWS分析法、道斯矩阵)即态势分析法,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经常被用于企业战略制定、竞争对手分析等场合。
SWOT分析模型简介在现在的战略规划报告里,SWOT分析应该算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工具。
来自于麦肯锡咨询公司的SWOT分析,包括分析企业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
因此,SWOT分析实际上是将对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
通过SWOT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把资源和行动聚集在自己的强项和有最多机会的地方。
SWOT模型含义介绍优劣势分析主要是着眼于企业自身的实力及其与竞争对手的比较,而机会和威胁分析将注意力放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对企业的可能影响上。
在分析时,应把所有的内部因素(即优劣势)集中在一起,然后用外部的力量来对这些因素进行评估。
1、机会与威胁分析(OT)随着经济、社会、科技等诸多方面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过程的加快,全球信息网络的建立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企业所处的环境更为开放和动荡。
这种变化几乎对所有企业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正因为如此,环境分析成为一种日益重要的企业职能。
环境发展趋势分为两大类:一类表示环境威胁,另一类表示环境机会。
环境威胁指的是环境中一种不利的发展趋势所形成的挑战,如果不采取果断的战略行为,这种不利趋势将导致公司的竞争地位受到削弱。
环境机会就是对公司行为富有吸引力的领域,在这一领域中,该公司将拥有竞争优势。
对环境的分析也可以有不同的角度。
比如,一种简明扼要的方法就是PEST分析,另外一种比较常见的方法就是波特的五力分析。
2、优势与劣势分析(SW)识别环境中有吸引力的机会是一回事,拥有在机会中成功所必需的竞争能力是另一回事。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精心整理)(一)简介麦克尔·波特(MichaelPorter)于80年代初提出,对企业战略制定产生全球性地深远影响.用于竞争战略地分析,可以有效地分析客户地竞争环境.(二)详解五种力量模型将大量不同地因素汇集在一个简便地模型中,以此分析一个行业地基本竞争态势.五种力量模型确定了竞争地五种主要来源,即供应商和购买者地讨价还价能力,潜在进入者地威胁,替代品地威胁,以及最后一点,来自目前在同一行业地公司间地竞争.一种可行战略地提出首先应该包括确认并评价这五种力量,不同力量地特性和重要性因行业和公司地不同而变化,如下图所示:1.供应商地讨价还价能力供应商影响一个行业竞争者地主要方式是提高价格(以此榨取买方地盈利),降低所提供产品或服务地质量,下面一些因素决定它地影响力:(1) 供应商所在行业地集中化程度.(2) 供应商产品地标准化程度.(3) 供应商所提供地产品构在企业整体产品成本中地比例.(4) 供应商提供地产品对企业生产流程地重要性.(5) 供应商提供产品地成本与企业自己生产地成本之间地比较.(6) 供应商提供地产品对企业产品质量地影响.(7) 企业原材料采购地转换成本.(8) '供应商前向一体化'地战略意图.2.购买者地讨价还价能力与供应商一样,购买者也能够成为行业盈利性造成威胁.购买者能够强行压低价格,或要求更高地质量或更多地服务.为达到这一点,他们可能使生产者互相竞争,或者不从任何单个生产者那里购买商品.购买者一般可以归为工业客户或个人客户,购买者地购买行为与这种分类方法是一般是不相关地.有一点例外是,工业客户是零售商,他可以影响消费者地购买决策,这样,零售商地讨价还价能力就显著增强了.以下因素影响购买者集团地议价能力:(1)集体购买(2)产品地标准化程度(3)购买者对产品质量地敏感性(4)替代品地替代程度(5)大批量购买地普遍性(6)产品在购买者成本中占地比例(7)购买者后向一体化地战略意图3.新进入者地威胁一个行业地进入者通常带来大量地资源和额外地生产能力,并且要求获得市场份额.除了完全竞争地市场以外,行业地新进入者可能使整个市场发生动摇.尤其是当有步骤、有目地地进入某一行业时,情况更是如此.新进入者威胁地严峻性取决于一家新地企业进入该行业地可能性、进入壁垒、以及预期地报复.其中第一点主要取决于该行业地前景如何,行业增长率高表明未来地赢利性强,而眼前地高利润也颇具诱惑力.对于上两种威胁,客户需要研究进入壁垒地难易地条件因素,如钢铁业、造船业、汽车工业、规模经济是进入壁垒地重要条件,此外还有产品地差异条件,如化妆品及保健品业产品地差异条件是进入壁垒地主要条件之一.4.替代品地威胁替代品是指那些与客户产品具有相同功能地或类似功能地产品.如糖精从功能上可以替代糖,飞机远距离运输可能被火车替代等,那么生产替代品地企业本身就给客户甚至行业带来威胁,替代竞争地压力越大,对客户地威胁越大,决定替代品压力大小地因素主要有:(1)替代品地盈利能力.(2)替代品生产企业地经营策略.(3)购买者地转换成本.行业中地每一个企业或多或少都必须应付以上各种力量构成地威胁,而且客户必面对行业中地每一个竞争者地举动.除非认为正面交锋有必要而且有益处,例如要求得到很大地市场份额,否则客户可以通过设置进入壁垒,包括差异化和转换成本来保护自己.当一个客户确定了其优势和劣势时(参见SWOT分析),客户必须进行定位,以便因势利导,而不是被预料到地环境因素变化所损害,如产品生命周期、行业增长速度等等,然后保护自己并做好准备,以有效地对其它企业地举动做出反应.迈克·波特是举世公认地最伟大和最具影响力地商业理论思想家之一,被誉为竞争战略之父.“波特五力模型”是近二十多年来企业战略制定者们耳熟能详地商业概念之一.“波特五力”地概念最早出现在他于 1979 年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中题为《竞争力如何塑造战略》( How Competitive Forces Shape Strategy )地论文中.该论文地发表,历史性地改变了企业、组织乃至国家对战略地认识,被评为《哈佛商业评论》创刊以来最具影响力地十篇论文之一.在他 1980 年出版地《竞争战略》一书中,波特通过对行业和竞争对手地分析方法工具,发展和完善了这个模型.时至今日,《竞争战略》一书仍然是全世界战略制定者和 MBA 学生地核心必读书籍.在以前地文章中我们曾经谈到,商业概念地形成和被社会接受有其科学地必然性,同时商业概念也是时代地产物.《波特五力模型》地出现同样如此. 1980 年代前后,正值西方商界对商业理论原则重新全面思考地年代.该模型地问世于当时地商业环境恰好吻合.这个时期美国公司带着恐怖地心情目睹了 1970 年代日本企业对美国逐个行业地大规模侵蚀.美国公司以为,这是日本公司以廉价劳动力竞争地结果.直到 1970 年代末期他们才渐渐地意识到,其原因远不是这么简单.这时,波特积极倡导对竞争地本质问题进行全面地研究分析.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波特竞争战略思想形成地历史背景.波特在哈佛攻读博士期间,曾经受到其导师、经济学家理查德 ? 考夫教授地影响. 26 岁博士毕业后,波特留校成为该校最年轻地教授之一.随后,他离开哈佛大学经济系,转而成为哈佛商学院地教师.这样使他有更多地机会将他地学术理论原则广泛应用于商界地实践,因此他也成为严肃经济学派中最早投身于商业实践地先驱者之一.在哈佛商学院,波特地最大贡献是创造性地研究和开发了一套在公司层面、行业层面乃至国家层面地竞争模型.在研究竞争模型过程中,他采纳了产业经济学中称为“结构 - 行为 - 绩效研究模型”( 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 paradigm ),并把它应用于商业战略环境当中.在 1980 年出版地《竞争战略》中,波特这应写道,“任何行业,无论在本国地还是国际,无论是一个产品还是一项服务,竞争地规则就蕴藏在五个竞争力量当中”.他断言,这五种力量组成了竞争地全貌.最初,它们可能会被动地理解为竞争地基本内容.但是经过波特地深入剖析,展示给大家面前地是一个易于理解并利于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地框架模型.对于战略制定者而言,在执行任何可能影响一个公司战略地位地战略时,这五种力量发挥着必不可少地杠杆作用.波特认为,“这五种竞争力量地集合力决定一家公司地赢利能力.这五种力量地能量强弱在不同行业中会有所差别,并且会随着行业地发展发生变化.”波特五力模型:新进入者威胁. 新竞争者地加入必然会打破市场平衡,引发现有竞争者地竞争反应,也就不可避免地需要调入新地资源用于竞争,因此使收益降低.替代品地威胁. 市场上可替代你地产品和服务地存在意味着你地产品和服务地价格将会受到限制.买方地讨价还价能力. 如果买方拥有讨价还价能力,他们一定会利用它.这回减少你地利润,其结果是影响收益率.供方地讨价还价能力. 与买方相反,供方会设法提高价格,其结果同样会影响你地收益率.现有竞争者地竞争能力. 竞争会导致对市场营销、研究与开发地投入或降价,结果同样会减少你地利润.在后来地版本中,波特加进了“一般战略”( Generic Strategies )地概念.他认为,还有三种一般战略,即实施竞争战略地各种方法.在波特地眼中,战略就是如何竞争.波特地一般战略是:差异化战略,其产品被客户认为极有价值、独一无二地,在某些行业中业绩高于其它企业.公司通过差异化将自己和竞争对手区分开.成本领先战略,采用这一战略地公司开始变成行业内地低成本生产者.这里地低成本并非放弃质量和服务.一个低成本生产者必须发现和挖掘所有地资源优势.它一般出售一种标准和朴实无华地东西.集中战略,这种战略以“在行业内很小地竞争范围内作出选择”为基础,实施这种战略地企业选择行业内地一个细分市场,通过实施其战略来挤走那些战略定位不清或既想与众不同又想成本领先地竞争对手.波特认为,“有时一个公司能够成功地追求一个以上主要经营目标,尽管这样做非常难.有效地实施任何一个一般战略要求企业全身心地投入,如果要追求一个以上地经营目标,就有可能削弱公司地组织资源,打乱组织安排.”如果一家公司不能执行任何一种一般战略,他很可能遇到了问题.用波特地话说,“如果公司不能从这三种战略中确定哪一种 ---- 徘徊其间 ---- 它就会处在一种非常不利地战略形势.”波特认为,“这种公司会缺少市场份额,投资不足,缺乏采取低成本策略地决心,也不具备规避低成本地位地全行业范围内地差异化能力,更没有能够在有限范围内创造差异化或低成本策略地集中度.”徘徊其间地公司必然会导致低收益.它要么会失去多数对低价产品有需求地客户,要么必须从其他廉价公司那里抢回利润.而且,这样地公司也会失去高利润地生意,让那些集中于高利润目标地公司和完全实现差异化经营地公司占得先机.处于两难境地地公司还可能产生模糊不清地公司文化,和相互冲突地组织安排和激励体系.《竞争战略》于 1980 年出版后,波特地一般战略理论盛行一时,主张公司应当清晰地进行战略定位.但是,就在大约十年之后,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 1990 年代,许多公司在多个领域展开竞争.他们通过完善地服务和迅速扩张实施差异化战略,同时也是成本领先者,追求产品或服务质优价廉.。
管理咨询常用模型波特五种竞争力分析模型波特的五种竞争力分析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很多行业的战略制定;波特认为在任何行业中,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无论是提供产品还是提供服务,竞争的规则都包括在五种竞争力量内;这五种竞争力就是企业间的竞争、潜在新竞争者的进入、潜在替代品的开发、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这五种竞争力量决定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水平;竞争对手企业间的竞争是五种力量中最主要的一种;只有那些比竞争对手的战略更具优势的战略才可能获得成功;为此,公司必须在市场、价格、质量、产量、功能、服务、研发等方面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影响行业内企业竞争的因素有:产业增加、固定存储成本/附加价值周期性生产过剩、产品差异、商标专有、转换成本、集中与平衡、信息复新进入者行业竞争对手企业供应商顾客替代品新进入顾客的谈判能替代产品/供应商的谈判波特的五种竞争力量分析模型杂性、竞争者的多样性、公司的风险、退出壁垒等;新进入者企业必须对新的市场进入者保持足够的警惕,他们的存在将使企业做出相应的反应,而这样又不可避免地需要公司投入相应的资源;影响潜在新竞争者进入的因素有:经济规模、专卖产品的差别、商标专有、资本需求、分销渠道、绝对成本优势、政府政策、行业内企业的预期反击等;购买者当用户分布集中、规模较大或大批量购货时,他们的议价能力将成为影响产业竞争强度的一个主要因素;决定购买者力量的因素又:买方的集中程度相对于企业的集中程度、买方的数量、买方转换成本相对企业转换成本、买方信息、后向整合能力、替代品、克服危机的能力、价格/购买总量、产品差异、品牌专有、质量/性能影响、买方利润、决策者的激励;替代产品在很多产业,企业会与其他产业生产替代品的公司开展直接或间接的斗争;替代品的存在为产品的价格设置了上限,当产品价格超过这一上限时,用户将转向其他替代产品;决定替代威胁的因素有:替代品的相对价格表现、转换成本、客户对替代品的使用倾向;供应商供应商的议价力量会影响产业的竞争程度,尤其是当供应商垄断程度比较高、原材料替代品比较少,或者改用其他原材料的转换成本比较高时更是如此;决定供应商力量的因素有:投入的差异、产业中供方和企业的转换成本、替代品投入的现状、供方的集中程度、批量大小对供方的重要性、与产业总购买量的相关成本、投入对成本和特色的影响、产业中企业前向整合相对于后向整合的威胁等;SWOT分析模型“SWOT”是Strength、Weakness、Opportunity、Threat四个英文单词的缩写,这个模型主要是通过分析企业内部和外部存在的优势和劣势、机会和挑战来概括企业内外部研究结果的一种方法;S-优势:比较分析企业在外部市场环境、内部经营方面相对于其他竞争对手的优势;W-劣势:比较分析企业在外部市场环境、内部经营方面相对于其他竞争对手的劣势;O-机会:分析在目前的市场竞争态势下企业存在的发展机会;T-挑战:分析在目前的市场竞争态势下企业存在的威胁和挑战;SWOT分析模型优势-S弱点-W机会-O SO战略WO战略发出优势、利用机会利用机会、克服弱点威胁-T ST战略WT战略利用优势、回避威胁减小弱点、回避威胁这种方法的主观性比较强;SWOT分析所涉及的结果是人的认识和理解;如果人们的理解和认识根植于事实,那么SWOT分析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分析工具,它可以用来对各种群体进行相应的分析,并且将分析进行比较;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人们的认识和理解可能不完全是事实;因此在使用SWOT 的模型过程中应该比较谨慎;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利用多人打分和设立权重的办法来全面分析企业的内外状况;战略地位与行动评价矩阵战略地位与行动评价矩阵Strategic Position and Action Evaluation Matrix,简称SPACE矩阵主要是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及企业应该采用的战略组合;SPACE矩阵有四个象限分别表示企业采取的进取、保守、防御和竞争四种战略模式;这个矩阵的两个数轴分别代表了企业的两个内部因素——财务优势FSES和产业优势IS;建立SPACE矩阵的步骤如下:1)选择构成财务优势FS、竞争优势CA、环境稳定性ES和产业优势IS的一组变量;2)对构成FS和IS的各变量给予从+1最差到+6最好的评分值;而对构成ES和CA的轴的各变量从-1最好到-6最差的评分值;3)将各数轴所有变量的评分值相加,再分别除以各数轴变量总数,从而得出FS、CA、IS和ES各自的平均分数;4)将FS、CA、IS和ES各自的平均分数标再各自的数轴上;5)将X轴的两个分数相加,将结果标在X轴是;将Y轴的两个分数相加,将结果标在Y轴上;标出X、Y数轴的交叉点;6)自SPACE矩阵原点到X、Y 数值的交叉点画一条向量,这一条向量就表示企业可以采取的战略类型;SPACE矩阵要按照被研究企业的情况而制定,并要依据尽可能多的事实信息;根据企业类型的不同,SPACE矩阵的轴线可以代表多种不同的变量;如,投资收益、财务杠杆比率、偿债能力、流动现金、流动资金等;SPACE矩阵的轴线可以代表多种不同的变量内部战略处理外部战略处理财务优势——投资收益——杠杆比率——偿债能力——流动资金——退出市场的方便性——业务风险环境稳定性——技术变化——通货膨胀——需求变化性——竞争产品的价格范围——市场进入壁垒——竞争压力——价格需求弹性竞争优势——市场份额——产品质量——产品生命周期——用户忠诚度——竞争能力利用率——专有技术知识——对供应商和经销商的控制产业优势——增长潜力——盈利能力——财务稳定性——专有技术知识——资源利用——资本密集性——进入市场的便利性——生产效率和生产能力利用率向量出现在SPACE矩阵的进取象限时,说明该企业正处于一种绝佳的地位,即可以利用自己的内部优势和外部机会选择自己的战略模式,如市场渗透、市场开发、产品开发、后向一体化、前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混合式多元化经营等;向量出现在保守象限意味着企业应该固守基本竞争优势而不要过分冒险,保守型战略包括市场渗透、市场开发、产品开发和集中多元化经营等;当向量出现在防御象限时,意味着企业应该集中精力克服内部弱点并回避外部威胁,防御型战略包括紧缩、剥离、结业清算和集中多元化经营等;当向量出现在竞争象限时,表明企业应该采取竞争性战略,包括后向一体化、前向一体化、市场渗透、市场开发、产品开发及组建合资企业等; SCP分析模型SCP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模型,分析在行业或者企业收到表面冲击时,可能的战略调整及行为变化;SCP模型从对特定行业结构、企业行为和经营结果三个角度来分析外部冲击的影响;SCP分析模型外部冲击:主要是指企业外部经济环境、政治、技术、文化变迁、消费习惯等因素的变化;行业结构:主要是指外部各种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所在行业可能的影响,包括行业竞争的变化、产品需求的变化、细分市场的变化、营销模型的变化等;企业行为:主要是指企业针对外部的冲击和行业结构的变化,有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包括企业方面对相关业务单元的整合、业务的扩张与收缩、营运方式的转变、管理的变革等一系列变动;经营结果:主要是指在外部环境方面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企业在经营利润、产品成本、市场份额等方面的变化趋势;战略钟“战略钟”是分析企业竞争战略选择的一种工具,这种模型为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咨询顾问提供了思考竞争战略和取得竞争优势的方法;战略钟模型假设不同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适用性基本类似,那么,顾客购买时选择其中一家而不是其他企业可能有以下原因:1)这家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比其他公司低;2)顾客认为这家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具有更高的附加值;战略钟模型将产品/服务价格和产品/服务附加值综合在一起考虑,企业实际上沿着以下8种途径中的一种来完成企业经营行为;其中一些的路线可能是成功的路线,而另外一些则可能导致企业的失败;低价低值战略 :采用途径1的企业关注的是对价格非常敏感的细分市场的情况;企业采用这种战略是在降低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的同时降低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低 价 战 略 :采用途径2的企业是建立企业竞争优势的典型途径,即在降低产品或服务的价格的同时,包装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但是这种竞争策略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也降低价格;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个企业不能将价格降低到竞争对手的价格以下,或者顾客由于低价格难以对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水平做出准确的判断,那么采用低价策略可能是得不偿失的;要想通过这一途径获得成功,高低 低高附加值价格战略钟企业必须取得成本领先地位;因此,这个途径实质上是成本领先战略;差别化战略:采用途径3的企业以相同和略高于竞争对手的价格向顾客提供可感受的附加值,其目的是通过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来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或者通过稍高的价格提高收入;企业可以通过采取有形差异化战略,如产品在外观、质量、功能等方面的独特性;也可以采取无形差异化战略,如服务质量、客户服务、品牌文化等来获得竞争优势;混合战略:采用途径4的企业在为顾客提供可感知的附加值同时保持低价格;而这种高品质低价格的策略能否成功,既取决于企业理解和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又取决于是否有保持低价格策略的成本基础,并且难以被模仿;集中差别化战略:采用途径5的企业可以采用高品质高价格策略在行业中竞争,即以特别高的价格为用户提供更高的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但是采用这样的竞争策略意味着企业只能在特定的细分市场中参与经营和竞争;高价撇脂战略:采用途径6、7、8的企业一般都是处在垄断经营地位,完全不考虑产品的成本和产品或服务队附加值;企业采用这种经营战略的前提是市场中没有竞争对手提供类似的产品和服务;否则,竞争对手很容易夺得市场份额,并很快削弱采用这一策略的企业的地位;波士顿分析矩阵波士顿矩阵是由波士顿公司提出的,这个模型主要用来协助企业进行业务组合或投资组合;在矩阵坐标轴是的两个变量分别是业务单元所在市场的增长程度和所占据的市场份额;每个象限中的企业处于根本不同的现金流位置,并且应用不同的方式加以管理,这样就引申出公司如何寻求其总体业务组合;金牛:在低增长市场上具有相对高的市场份额的业务将产生健康的现金流,它们能用于向其他方面提供资金,发展业务;瘦狗:在低增长市场是具有相对低的市场份额的业务经常是中等现金流的使用者;由于其虚弱的竞争地位,它们将成为现金的陷阱;明星:在高增长市场上具有相对高的市场份额通常需要大量的现金以维持增长,但具有较强的市场地位并将产生较高的报告利润,它高低低高市场份额市场增长波士顿矩阵们有可能处在现金平衡状态;问题:在迅速增长的市场上具有相对较低市场份额的业务需要大量的现金流入,以便为增长筹措资金;波士顿矩阵有助于对各公司的业务组合投资组合提供一些解释,如果同其他分析方法一起使用会产生非常有益的效果;通过波士顿矩阵可以检查企业各个业务单元的经营情况,通过挤“现金牛”的奶来资助“企业的明星”,检查有问题的孩子,并确定是否卖掉“瘦狗”;但是这个矩阵的假设基础是经验曲线在市场中起作用,并且具有最大的市场份额的公司将是成本最低的生产者;这个矩阵模型过于简单,企业实际的经营情况要复杂得多; GE 行业吸引力矩阵这个模型是通用公司和麦肯锡公司所使用的三三矩阵;这个矩阵的两个轴分别表示市场吸引力和业务单位的实力或竞争地位;一个特定的业务单位处于矩阵中何处是通过对这个特定的业务单位和行业分析加以确定的;通过对这两个变量进行打分,确定业务单位位于矩阵中的位置,并由此来确定对该业务单位所采取的策略;建保退中 弱 强市场吸引力竞争地位GE 行业吸引力矩阵对于市场吸引力,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有:行业:绝对市场规模、成长率、价格敏感性、进入壁垒、替代品、市场竞争、供应商等;环境:政府法规、经济气候、通货风险、社会趋势、技术、就业、利率等;对于业务单位的实力或竞争地位,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有:目前优势:市场份额、市场份额变化趋势、盈利能力、现金流、差别化、相对价格地位等;持久性:成本、后勤、营销、服务、客户形象、技术等;在打分的时候,每个标准都有三个等级,如果标准之间的重要性有很大的不同,那么就应该进行加权,从而得到一个更为平均的分数;1——选择性/收益2——重组/收割2——有风险/退出2——再投资/领导地位5——投资/增长6——目标增长通过确定业务单位在矩阵中的位置,其需要实施的主要战略可能是:1)投资建立地位;2)通过平衡现金生成和有选择地使用现金以保持地位;3)放弃并退出市场;企业通过这样的矩阵可以保证其资源的合理配置,企业也可以尝试按照发展中业务和已发展业务的混合,与现金产生和现金使用的内在一致性来平衡业务;三四规则三四矩阵三四矩阵是由波士顿咨询集团提出的;这个模型用于分析一个成熟市场中企业的竞争地位;在一个稳定的竞争市场中,参与市场竞争的参与者一般分为三类,领先者、参与者、生存者;优胜者一般是指市场占有率在15%以上,可以对市场变化产生重大影响的企业,如在价格、产量等方面;参与者一般是指市场占有率介于5%~15%之间的企业,这些企业虽然不能对市场产生重大的影响,但是它们是市场竞争的有效参与者;生存者一般是局部细分市场填补者,这些企业的市场份额都非常低,通常小于5%;在有影响力的领先者之中,企业的数量绝对不会超过三个,而在这三个企业之中,最有实力的竞争者的市场份额又不会超过最小者的四倍;这个模型是由下面两个条件决定的:1)在任何两个竞争者之间,2比1的市场份额似乎是一个均衡点;在这个均衡点上,无论哪个竞争者要增加或减少市场份额,都显得不切实际而且得不偿失;这是一个通过观察的出动经验性结论;2)市场份额小于最大竞争者的1/2,就不可能有效参与竞争;这也是经验性结论,但是不难从经验曲线的关系中推断出来;通常,上述两个条件最终导致这样的市场份额序列:每个竞争者的市场份额都是紧随其后的竞争者的倍,而最小的竞争者的市场份额不会小于最大者的1/4;“三四规则”只是从经验中得出的一种假设,它并没有经过严格的证明;但是这个规则的意义非常重要,那就是:在经验曲线的效应下,成本是市场份额的函数;倘若两个竞争者拥有几乎相同的市场份额,那么,谁能提高相对市场份额,谁就能同时取得在产量和成本两个方面的增长;与所付出的代价相比,得到的可能会更多;但是对市场竞争的领先者而言,可能得到的好处却反而少了;然而在任何主要竞争者的激烈争夺情况下,最有可能受到伤害的却是市场中最弱下的生存者;这个理论正好可以解释中国彩电业几次降价后,各个企业的竞争态势的变化;在长虹第一次降价后,企业的成本和产量都得到收益,使它迅速成为市场占有率最大的企业,康佳和TCL则紧随其后;经过几次的降价后,企业已经不能再靠价格因素来扩大市场份额了,企业必须创造新的竞争优势;价值链模型业在设计、生产、营销、交货等过程及辅助过程中所进行的许多相互分离的活动,这些活动中的每一种都对企业的相对成本地位有所贡献,并奠定了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础;价值链模型将一个企业的行为分解为战略性相关的许多活动;企业正是通过比其竞争对手更廉价或更出色地开展这些重要的战略活动来赢得竞争优势的;价值链列示了总价值、并且包括价值活动和利润;价值活动是企业所从事的物质上和技术上的界限分明的各项活动,这些活动是企业创造对买方有价值的产品的基石;利润是总价值与从事各种价值活动的总成本之差;价值活动分为两大类: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基本活动是涉及产品的物质创造及其销售、转移买方和售后服务的各种活动;辅助活动是辅助基本活动,并通过提供采购投入、技术、人力资源以及各种公司范围的职能支持基本活动;设计任何产业内竞争的各种基本活动有五种类型:内部后勤:与接收、存储和分配相关联的各种活动,如原材料搬运、仓储、库存控制、车辆调度和向供应商退货;生产作业:与将投入转化为最终产品形式相关的各种活动,如机械加工、包装、组装、设备维护、检测等;外部后勤:与集中、存储和将产品发送给买方有关的各种活动,如产成品库存管理、原材料搬运、送货车辆调度等;市场和营销:与提供买方购买产品的方式和引导它们进行购买相关的各种活动,如广告、促销、销售队伍、渠道建设等;服务:与提供服务以增加或保持产品价值有关的各种活动,如安装、维修、培训、零部件供应等;在任何产业内所涉及的各种辅助价值活动可以被分为四种基本类型:采购:指购买用于企业价值链各种投入的活动,采购既包括企业生产原料的采购,也包括辅助活动相关的购买行为,如研发设备的购买等;技术开发:每项价值活动都包含着技术充分,无论是技术诀窍、程序,还是在工艺设备中所体现出来的技术;人力资源管理:包括各种涉及所有类型人员的招聘、雇佣、培训、开发和报酬等各种活动;人力资源管理不仅对基本和辅助活动起到辅助作用,而且支撑着整个价值链;基础设施:企业基础设施支撑了企业的价值链条;对于企业价值链进行分析的目的在于分析公司运行的哪个环节可以提高客户价值或降低生产成本;对于任意一个价值增加行为,关键问题在于:1) 是否可以在降低成本的同时维持价值收入不变; 2) 是否可以在提高价值的同时保持成本不变;3) 是否可以降低工序投入的同时有保持成本收入不变;; 4) 更为重要的是,企业能否可以同时实现1、2、3条;价值链的框架是将链条从基础材料到最终用户分解为独立工序,以理解成本行为和差异来源;通过分析每道工序系统的成本、收入和价值,业务部门可以获得成本差异、累计优势;下图为复印机生产企业的价值链;人力资源技术开采 购 内部后生产外部市场服务复印机生产企业的价值链价值链一旦建立起来,就会非常有助于准确地分析价值链各个环节所增加的价值;价值链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随着互联网的应用和普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之间组合价值链联盟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企业更加关心自己核心能力的建设和发展,发展整个价值链中一个环节,如研发、生产、物流等环节;ROS/RMS矩阵ROS/RMSReturn Of Sales/Relative Market Share矩阵也称做销售回报和相对市场份额矩阵,主要是用来分析企业的不同业务单元或产品的发展战略;这个模型认为,企业某个业务单元或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额应该与其在市场中的相对份额成正比,并且该业务单元或产品的销售额越高,该业务单元或产品为企业所提供的销售回报就应该越高;如下图,企业的某种业务单元或产品的销售额在由低向高不断增加,其相对市场份额和销售回报也在一个“通道”内由低向高不断增加;如果该业务单元或产品的销售额增加,而其对企业的销售回报或相对市场份额降低,那么企业就不应该在这个时候进入其他领域,应该着重改善这个业务单元或产品的经营状况;其他分析模型麦肯锡7S模型麦肯锡7S模型指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全面的考虑各方面的情况,包括结构、制度、风格、员工、技能、战略、共同的价值观等;也就是说,企业仅具有明确的战略和深思熟虑的行动计划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企业还可能会在战略执行过程中发生失误;因此,战略只是其中的一个要素;在模型中,战略、结构和制度被认为是企业成功的“硬件”,风格、人员、技能和共同的价值观被认为是企业成功经营的“软件”;麦肯锡的7S 模型是提醒企业的管理人员:软件和硬件同样重要;硬件要素战略战略是企业根据内外环境及可取得的资源的情况,为求得企业生存和长期稳定的发展,对企业发展目标、达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的总体谋划,它是企业经营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一系列战略决策的结果,同时又是制定企业规划和计划的基础;结构战略需要健全的组织结构来保证实施;组织结构是企业的组织意义和组织机制赖以生存在基础,它是企业组织的构成形式,即企业的目标、协同、人员、职位、相互关系、信息等组织要素的有效排列组合方式;组织结构就是将企业的目标任务分解到职位,再把职位综合到部门,由众多的部门组成垂直的权力系统和水平分工协作系统的一个有机的整体;组织结构是为战略实施服务的,不同的战略需要不同的组织结构与之对应,组织结构必须与战略相协调;制度企业的发展和战略实施需要完善的制度作为保证,而实际上各项制度又是企业精神和战略思想的具体体现;所以,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应制定与战略思想相一致的制度体系,要防止制度的不配套、不协调,更要避免背离战略的制度出现;软件要素风格一个企业的管理风格与它的企业领导人的性格和作风密切相。
管理咨询常用模型波特五种竞争力分析模型波特的五种竞争力分析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很多行业的战略制定。
波特认为在任何行业中,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无论是提供产品还是提供服务,竞争的规则都包括在五种竞争力量内。
这五种竞争力就是企业间的竞争、潜在新竞争者的进入、潜在替代品的开发、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这五种竞争力量决定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水平。
波特的五种竞争力量分析模型➢竞争对手企业间的竞争是五种力量中最主要的一种。
只有那些比竞争对手的战略更具优势的战略才可能获得成功。
为此,公司必须在市场、价格、质量、产量、功能、服务、研发等方面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
影响行业内企业竞争的因素有:产业增加、固定(存储)成本/附加价值周期性生产过剩、产品差异、商标专有、转换成本、集中与平衡、信息复杂性、竞争者的多样性、公司的风险、退出壁垒等。
➢新进入者企业必须对新的市场进入者保持足够的警惕,他们的存在将使企业做出相应的反应,而这样又不可避免地需要公司投入相应的资源。
影响潜在新竞争者进入的因素有:经济规模、专卖产品的差别、商标专有、资本需求、分销渠道、绝对成本优势、政府政策、行业内企业的预期反击等。
➢购买者当用户分布集中、规模较大或大批量购货时,他们的议价能力将成为影响产业竞争强度的一个主要因素。
决定购买者力量的因素又:买方的集中程度相对于企业的集中程度、买方的数量、买方转换成本相对企业转换成本、买方信息、后向整合能力、替代品、克服危机的能力、价格/购买总量、产品差异、品牌专有、质量/性能影响、买方利润、决策者的激励。
➢替代产品在很多产业,企业会与其他产业生产替代品的公司开展直接或间接的斗争。
替代品的存在为产品的价格设置了上限,当产品价格超过这一上限时,用户将转向其他替代产品。
决定替代威胁的因素有:替代品的相对价格表现、转换成本、客户对替代品的使用倾向。
➢供应商供应商的议价力量会影响产业的竞争程度,尤其是当供应商垄断程度比较高、原材料替代品比较少,或者改用其他原材料的转换成本比较高时更是如此。
波特五力模型的内容波特五力模型(Porter’sFiveForcesModel)是美国管理学家MichaelE.Porter于1980年提出,该模型是市场竞争分析模型,是用来分析一个企业如何面对市场竞争的有效工具。
一、波特五力模型的定义波特五力模型是由美国管理学家Michael E. Porter提出的,其主要是用来分析一个企业如何应对市场竞争的有效工具。
根据波特模型,企业可以通过分析竞争对手、潜在竞争者、竞争产品、客户、供应商等五种力量来把握行业状况,以及从中定位自身优势和劣势,从而制定更为合理的市场策略。
二、波特五力模型的内容(1)竞争对手分析竞争对手分析是研究竞争对手的行为,建立相关数据,以便预测竞争对手在动态竞争中的可能行动,给出企业的对策的一种分析方法。
这一分析包括了竞争对手的实力分析、主要竞争对手的行为分析、竞争对手的预算设置和竞争战略的设置等内容。
(2)潜在竞争者分析潜在竞争者分析是指研究和分析潜伏在市场边缘的新企业,可以扩大企业占有市场份额,或增强其竞争优势的一种分析方法。
其分析旨在寻找企业可能遇到的潜在竞争者,并根据这些潜在竞争者的情况,正确估计他们对企业的影响,以便采取有效的对策。
(3)竞争产品分析竞争产品分析是企业计划分销渠道的一种重要分析,综合分析产品的特性、竞争性和质量等因素。
该分析有助于企业准确地判断其产品的市场定位,并完善其产品结构以满足面向消费者的需求。
(4)客户分析客户分析包括对客户的态度、价值观、需求等进行分析。
通过对客户的分析,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市场细分的特点,为制定能够满足客户需求的营销策略提供重要的参考。
(5)供应商分析供应商分析是研究和分析供应商的行为,收集有关供应商的信息,包括供应商的资金状况、能力、灵活性、市场建议等,并从中汲取对于企业自身发展的知识。
以便确定供应商关系,制定有效收购和供应管理政策,以便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商机。
三、波特五力模型的作用(1)为企业把握行业状况提供有力帮助:波特五力模型可以从多维度进行行业分析,全面系统地分析市场情况,为企业把握行业状况提供有力的帮助,并从中定位自身优势和劣势。
竞争对手分析论纲概要 Keywords 竞争情报 竞争对手分析方法 竞争对手分析论纲 竞争对手分析程序 竞争对手分析软件
The methodological compendium of competitor's analysis Bao Changhuo Xie Xinzhou Li Yan Abstract The paper aims to establish a methedological compendium of competitor's analysis based on the multiple competitor analytical techniques. Its focuse is the three-dimensional analytical technique, the process and software of competitor's analysis. It can provide a clue and a framework for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competitor analytical techniques.
Keywords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competitor analytical technique methodological compendium of competitor's analysis process of competitor's analysis software of competitor's analysis
作为竞争情报核心内容的竞争对手分析已经形成了众多的专门分析方法,构成了色彩斑斓的竞争对手分析谱带。如何把握这些方法,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关于竞争对手分析方法的知识体系,是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
竞争对手分析论纲的提出 论者,学说、主张也;纲者,总则、要领也。论纲者,顾名思义,某一知识体系的纲要也,系举一纲而张万目之意。本文采用论纲一词,意在对众多的竞争对手分析方法构筑一个纲要,一个体系,以起到纲举目张、提纲挈领的功效,推动竞争分析知识的组织和应用。
迄今为止,国内外不少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竞争对手分析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整合,提出了不同的论纲,例如:
1、普赖斯科特模型 1999年8月,John E. Prescott教授在安徽黄山召开的"全国竞争情报技能和案例分析"学术研讨会上作了题为"竞争对手跟踪分析"的专题报告,提出了竞争对手跟踪的金字塔模型。作为《竞争情报丛书》之一的《竞争对手分析》一书中以此模型建构了竞争对手和竞争环境的预警系统框架,使该模型起到了论纲的作用,故称竞争对手跟踪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金字塔模型 2、波特模型 波特在1980年出版的《竞争战略》一书中提出了竞争对手分析模型,从企业的现行战略、未来目标、竞争实力和自我假设四个方面分析竞争对手的行为和反应模式。见图2。作为《竞争情报丛书》之一的《竞争对手分析》一书从竞争对手跟踪的角度对其进行了方法的细化和组织,提升了该模型的可操作性 图2 波特竞争对手分析模型 3、三角分析法 《竞争情报丛书》之一的《竞争战略与竞争优势》提出了三角分析法,认为对大环境、企业自身和关键对象三大要素的研究是竞争分析和战略研究的基本方法。
《竞争情报丛书》之一的《企业竞争情报系统》从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和企业自身为三角,将现用的竞争情报分析方法进行分类和归纳,形成了关于竞争对手分析方法论纲式的知识体系。见图3
图3 三角分析法 4、三维分析法 为了促进对竞争对手分析论纲的研究,本文从另一视角,提出由市场、能力和时间三大关键因素构成的三维分析法,以引起同行业者的兴趣和讨论。如图4所示。 图4 三维分析法的构想
三维分析法 三维分析法的理论基础 三维分析法的理论基础是市场结论理论和资源理论,因此,首先来认识这两种理论。 1、市场结构理论 迈克尔·波特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竞争战略和竞争优势思想。认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因素有两个:一是企业所处行业的盈利能力,即行业的吸引力;二是在行业内的相对竞争地位。故又称定位学派。如今他所倡导的产业分析方法,如五种力量模型、产业细分、产业情景分析等都被用于竞争对手分析。波特理论的实质是市场结构理论,即认为企业的盈利能力来自于市场,决定企业是否盈利的主要因素是产业的吸引力。但是,后来的事实证明,产业内公司的盈利水平和产业间的盈利水平一样,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即一些公司在没有吸引力的产业中也能获得很好的利润水平。这一矛盾导致了20世纪90年代以资源为基础的竞争优势理论的产生。
2.资源理论 资源理论认为,一个公司的能力和资源决定了它在成本和用户认可价值上的优势,而这又影响了公司在利润和市场份额上的表现。因此比竞争对手更好的利用某些核心资源和能力,更好的将这些能力与在行业中取胜所需的能力密切结合起来,就更有可能实现可持续竞争优势和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利润。 由此可见,市场结构理论侧重于首先识别市场需要,然后驱动公司想办法去满足这种需要。而资源理论侧重于在公司内部发展核心的能力和资源。这两种理论综合起来,为我们指出了企业战胜竞争对手、赢得竞争优势的两种途径:一种来自于市场,另一种则来自于企业内部的核心能力和资源。可采用这两种视角分析竞争对手所处的外部市场环境和内部资源、能力,我们便可以得出竞争对手在某一时点的快照。但是,只考察这两个因素的竞争对手分析,还只是某一时点的快照,无法将竞争对手的历史、现实和未来包括进来。因此还需引入时间变量,这样就形成了图4所示的能力(Capability)、市场(Market)和时间(Time)三维分析法,简称为CMT三维分析法。换言之,如果把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看作是空间因素,那么CMT三维分析就是分析某一特定竞争对手在一定时空条件下的状态。这正是竞争对手分析的真谛所在。
CMT三维分析法为竞争对手分析提供了分析框架,同时也可用于类分现有的几十种竞争对手分析方法
市场维的分析方法 竞争对手所处的市场环境,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宏观、中观和微观。宏观市场环境,包括如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大环境;中观市场环境即指产业环境;微观市场环境,包括客户、战略联盟等小环境。见图5。
图5 市场环境的三个层次 1、宏观市场环境的分析方法 在经济全球化的态势下,国家、地区和全球的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对企业战略的影响至关重要。
(1) 政治及国家风险分析(Political and country risk analysis) 该方法用于评估企业在国外运作的风险类型(如:资产、营运、赢利能力、人员等)与风险程度。假如你的竞争对手属于跨国经营的公司,并且所属行业受所在国的政治、经济影响很大,比如石油开采业,就可以考虑对其进行政治及国家风险分析。
(2) PEST分析 该方法用于分析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企业行为的影响。外部环境,系指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社会(Social)和技术(Technological)环境。
2. 中观市场环境的分析方法 任何一个企业都处在具体的行业之内,因此中观市场环境对企业战略的影响是非常明显和直接的。
(1) 五种力量模型(Five forces model) 描述推动企业竞争的五种基本力量:供方侃价能力、买方侃价能力、替代品威胁、进入威胁以及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
(2) 产业细分化(Industry segmentation) 用于分析一个产业内部分立的各个竞争层面。其细化的标准通常是产品类别、购买者特征、销售渠道以及地理划分。
产业细分化是实施集聚战略的要求。对于那些目标广泛的竞争对手,进行产业细分化分析,可以了解它们在各个产业细分上的表现,从而攻其薄弱之处,避免触其强势之处。另外,也可以尽量把不具有吸引力的细分产业留给竞争对手。
(3) 产业情景分析(Industry scenarios) 该方法可以用来对未来的各种可能的产业结构进行内在连续的详细描述。 一个产业情景就是一种对未来情况的内部连贯的看法。通过构造多种情景,企业能够系统地研究进行战略选择时不确定性可能带来的各种后果。
(4) 战略组分析(Strategic group analysis) 识别产业内可划分出的不同企业组群,每一战略组内的企业是同类的,表现为采用相似的战略,有相似的管理系统;它们倾向于被相同的竞争行动和外部事件所影响,以及对这些竞争行动和外部事件做出相近的反应,而不同战略组之间则是异类的。因此,竞争主要存在于战略组内的企业之间。
(5) 技术评价(Technological assessment) 用于掌握行业中技术上的关联及其变化。技术变革是竞争的主要驱动力之一。技术变革造就了许多当今的大企业,特别是高技术企业。跟踪行业中关键的技术驱动力量,保持与之同步发展,即可以在技术上处于优势地位。
(6) 专利情报分析(Patent analysis) 是指对来自专利说明书、专利公报中的大量的、零碎的专利信息进行加工及组合,并利用统计方法和技术使这些信息成为具有总揽全局及预测的功能。
3、微观市场环境的分析方法 当然对企业竞争态势最直接、最具体的影响当推企业所处的微观环境。因此,微观市场的分析是不可或缺的。
(1) 利益相关者分析及基本假设评测(Stakeholder analysis and assumption surfacing and testing)
所谓利益相关者,一般是指公司的股票持有者或公司所有者,他们的利益和公司的收益有着直接的联系,同时他们的一举一动也可能影响着公司的利益。
(2) 客户满意度调查(Customer satisfaction) 用于评估一个企业满足其客户需求的程度以及怎样才能改进企业的产品及服务。客户对企业产品及服务的满意度决定着用户的品牌忠诚度,以及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占有率,从而决定企业的盈利水平,同时也是指导企业改进产品及服务的重要参考指标。
(3) 战略联盟(Strategic alliance) 指在产业价值链中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间建立的长期合作关系(如合资、供销合同等)。它是联盟双方或多方通过企业间合作,共享、互补资源来增强彼此的竞争力的一种方式。战略联盟能够减少分割某一给定市场的竞争对手数量,开发共同的技术标准和产品配置。
(4) 市场信号分析(Marketing signa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