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墙的故事
- 格式:docx
- 大小:12.88 KB
- 文档页数:1
柏林墙历史的见证与和平的象征柏林墙,作为二战后冷战时期的重要象征之一,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与分裂的悲剧,同时也成为了和平与团结的象征。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建墙原因、人们的反应以及墙的倒塌等方面,探讨柏林墙对历史的见证以及作为和平象征的意义。
1. 历史背景二战结束后,东西方世界产生鸿沟,冷战一触即发。
苏联和美国等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经济和地缘政治上产生分歧。
西方国家实行民主制度,提倡市场经济;而东方国家则实行共产主义制度,主张计划经济。
这种冲突导致世界范围内的紧张局势,也直接影响了德国的分裂。
2. 建墙原因柏林墙的建立,是由于德国的分裂局势日益尖锐化。
西柏林成为西方国家与东德之间的交流窗口,人们可以相对自由地出入。
这对东德政府而言,对其权威产生了极大的威胁。
因此,在1961年夏季,东德政府在一夜之间开始修建柏林墙,以封堵西柏林的人口流动。
3. 人们的反应柏林墙的建立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谴责。
人们纷纷对该墙表示愤慨,并指责东德政府侵犯了人权和自由。
该墙分割了家庭、亲友和共同体,成千上万的人痛失至亲,并被迫与亲人分隔两地,这种离散带给人们巨大的伤痛。
4. 墙的倒塌柏林墙经历了数十年的分隔,但随着东欧剧变的浪潮,社会主义集团的解体,东德政权也面临巨大的压力。
1989年,在大量人民示威游行的压力下,东德政府最终宣布放开墙口。
人们涌入墙口,开始亲手拆除柏林墙,这一历史性时刻象征着和平和团结的胜利。
5. 柏林墙的象征意义柏林墙的倒塌标志着东西德统一的开始,不仅意味着德国重新成为一个整体,更是冷战时期的标志性事件之一。
柏林墙的倒塌象征着对分裂与束缚的反抗,它同时也宣告了和平与团结的胜利。
在柏林墙的历史见证下,人们深刻认识到分裂与冲突的危害,而对和平与团结的渴望也更加强烈。
柏林墙作为历史的见证,提醒着我们珍惜和平、努力维护国际间的友好合作关系。
综上所述,柏林墙作为历史的见证和和平象征,将永远留存在人们的记忆中。
它提醒着我们,历史的分裂与仇恨是人类无法承受之重,而和平与团结则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
与柏林墙有关的书说起柏林墙啊,那可真是一段充满故事的历史。
就像一道深深的疤痕,刻在柏林这个城市的记忆里,也刻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
有不少关于柏林墙的书呢,这些书就像是一把把钥匙,能打开那段被尘封的岁月。
读这些书的时候,感觉就像是在穿越时空,一下子就站在了柏林墙的面前。
那墙又高又冷,把一个城市硬生生地分成了两半,就像一把无情的刀,把一块完整的蛋糕切成了两块。
家人、朋友被分隔在两边,那种痛苦和无奈啊,真的是难以想象。
有些书里详细描写了柏林墙建造时的情景。
那时候的柏林,就像是一个突然被暴风雨袭击的港湾,人们原本平静的生活被彻底打乱。
墙就这么竖起来了,人们早上醒来,发现自己熟悉的街道、熟悉的邻居,一下子就变得遥不可及。
这和我们生活中突然遇到一些不可抗拒的变化是一样的。
比如说,突然有一天你住的地方被划了一条线,线这边是你的家,线那边就不许你去了,你说这得多难受啊?在这些书里,还能读到那些试图翻越柏林墙的人的故事。
他们就像是一群渴望自由的鸟儿,哪怕面前有重重的障碍,也想要冲破束缚,飞到墙的另一边去。
他们的勇气真的很让人敬佩。
可是啊,墙那么高,周围还有守卫,很多人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这就好比我们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会遇到很多困难,有时候甚至是危险,但还是有人愿意去冒险,因为梦想就像远方的灯塔,吸引着我们不断前行。
关于柏林墙的书还会讲述墙两边人们不同的生活状态。
一边可能是相对繁荣的景象,另一边也许就显得有些落寞。
这就像在同一个班级里,有的同学有很多学习资源,而有的同学却资源匮乏。
这种对比啊,真的很让人揪心。
而且啊,柏林墙不仅仅是一道物理上的墙,更是在人们心里竖起了一道墙。
两边的人可能会互相猜疑、互相害怕,这种隔阂比墙本身更难打破。
读这些书的时候,你会发现,历史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
柏林墙的倒塌就像是一场奇迹。
那些在墙两边等待了多年的人们,终于可以团聚了。
那是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啊。
就像久旱逢甘霖,压抑了多年的情感一下子爆发出来。
历史的见证德国柏林墙旅游指南德国柏林墙是世界历史上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地标,它见证了冷战时期东西方政治分裂的悲惨历史。
如今,柏林墙已经成为了一个备受游客关注的旅游胜地。
对于那些对历史感兴趣的游客来说,参观德国柏林墙是一次深入了解这段历史的机会。
柏林墙绵延约150公里,是一个分割东西柏林的墙壁,建于1961年至1989年之间。
它的目的是阻止东德居民逃往西德。
墙上铁丝网上面,设有警卫、哨所和地雷,目的是尽可能防止居民逃跑。
然而,墙并没有阻止柏林市民追求自由和团聚的渴望,成千上万的人尝试逃亡,导致很多悲剧发生。
作为一个历史遗迹,旅游者可以在柏林寻找墙的遗迹和相关的博物馆。
其中,东侧留存下来的墙的部分成为了人们纪念柏林墙历史的地方。
这些墙面保留了过去的刀痕和涂鸦,让人们可以亲身感受到那个年代的恐怖和艰辛。
在墙上漫步,你会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存在感,仿佛时光倒流,把你带回到那个曾经分裂的时期。
除了墙的残骸,游客还可以参观柏林墙纪念馆。
这个博物馆通过展览和图片,以及口述历史故事等方式,向游客讲解柏林墙的历史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博物馆不仅是一个展示历史的场所,也是一个反思人性和追求自由的地方。
游客通过参观这些展览,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到柏林墙背后的故事,并且体会到人们奋力争取自由的决心。
对于想要更深入了解柏林墙的游客来说,他们可以参加一些专门的导览或者参观纪念馆的讲解活动。
通过与专家交流,游客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墙的历史和那个时期的社会背景。
有专业的导游带领,可以解答游客的疑问,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并体验这段历史。
与此同时,柏林墙也是一个艺术家们的创作天堂。
墙上的涂鸦和艺术作品成为了柏林独特的景观。
这些艺术作品不仅仅是对历史的纪念,也传达着艺术家对自由和和平的追求。
游客在参观墙时,可以欣赏这些艺术作品,并且了解艺术家们的创作背后的意义。
在柏林墙周围,还有一些纪念公园和纪念碑,用来纪念历史上逃亡者和受害者。
这些纪念物和纪念碑不仅让人们缅怀历史,还提醒着人们自由和和平的重要性。
柏林墙遗址历史的见证与和平的象征柏林墙遗址攻略柏林墙遗址历史的见证与和平的象征柏林墙自1961年至1989年存在,是冷战时期东德政府建立的一道分隔东西德的隔离壁垒。
这道围墙不仅给德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伤痕,也成为了世界历史上最有力的见证与和平的象征之一。
如今,柏林墙遗址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历史纪念地,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本文将为您提供柏林墙遗址的攻略,带您领略这段历史的见证与和平的象征。
一、柏林墙遗址的历史柏林墙的建立原因是东德政府为了控制人民流动和阻止他们逃往西德而采取的措施。
在冷战时期,东西德的分歧日益加深,许多东德的居民希望寻求更好的生活,于是纷纷逃往西德。
为了遏制这种人口流失,东德政府决定在柏林建立一道分隔两德的壁垒。
柏林墙的建立并不仅仅是为了隔离两德,更重要的是为了防止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思想渗透进入东德。
柏林墙的存在严重侵犯了人权和自由,成千上万的人被困在东德,无法自由出行。
这段黑暗的历史给德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苦难和痛楚。
二、柏林墙遗址的重要性柏林墙作为历史的见证,见证了冷战时期德国分裂的痛苦与分裂的人们。
它也成为了和平的象征,让人们认识到战争和分裂只能给人类带来痛苦。
因此,柏林墙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历史纪念地,吸引着全世界的游客来参观。
柏林墙遗址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作为历史见证的意义,还在于它所蕴含的和平价值。
通过触摸柏林墙的碎片和观看当时的照片和录像,人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战争与分裂的痛苦,从而更加珍惜和平与团结的重要性。
三、柏林墙遗址的参观攻略如果您计划参观柏林墙遗址,以下是一些攻略供您参考:1. 参观时间:柏林墙纪念碑和其他纪念地一年四季都对游客开放。
您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和时间安排选择最合适的参观时间。
2. 游览路线:您可以从柏林墙的主要遗址开始,如品牌门、查理检查站、波茨坦广场等。
在游览过程中,您将看到柏林墙的碎片、纪念雕塑和历史标识等。
3. 导游服务:为了更好地理解柏林墙的历史和意义,您可以选择参加导游服务。
三个值得中国人深思的真实故事第1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柏林墙倒塌之后的德国。
1991年9月,统一后的柏林法庭上,举世瞩目的柏林围墙守卫案将要开庭宣判。
这次接受审判的是4个年轻人,30岁都不到,他们曾经是柏林墙的东德守卫。
两年前一个冬夜里,刚满20岁的克利斯和一个好朋友,名叫高定,一起偷偷攀爬柏林墙企图逃向自由。
几声枪声响,一颗子弹由克利斯前胸穿入,高定的脚踝被另一颗子弹击中。
克利斯很快就断了气。
他不知道,他是这堵墙下最后一个遇难者。
那个射杀他的东德卫兵,叫英格·亨里奇。
当然他也绝没想到,短短九个月之后,围墙被柏林人推到,而自己最终会站在法庭上因为杀人罪而接受审判。
柏林法庭最终的判决是判处开枪射杀克利斯的卫兵英格·亨里奇三年半徒刑,不予假释。
他的律师辩称,他们仅仅是执行命令的人,根本没有选择的权利,罪不在己。
法官当庭指出东德的法律要你杀人,可是你明明知道这些唾弃而逃亡的人是无辜的,明知他无辜而杀他,就是有罪。
作为警察,不执行上级命令是有罪的,但是打不准是无罪的。
作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此时此刻,你有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主权,这是你应主动承担的良心义务。
评论在这个世界上,良知是最高的准则,是不允许用任何借口来无视的。
自然法永远高于社会法。
第2个故事清末,法国使臣罗杰斯对中国皇帝说你们的太监制度将健康人变成残疾,很不人道。
没等皇帝回话,贴身太监姚勋抢嘴道——这是陛下的恩赐,奴才们心甘情愿。
怎可诋毁我大清国律,干涉我大清内政!?评论大清国人人有病。
什么病?做了奴隶而不知道自己是奴隶,还以为自由着的病。
林语堂先生曾说过,中国有一类人,身处社会最底层却有着统治阶级的思想。
第3个故事十八个世纪,德国皇帝威廉一世曾在波茨坦建立了一座行宫。
一次,他住进了行宫,登高远眺波茨坦市的全景,但他的视线却被一座磨坊挡住了。
皇帝大为扫兴。
这座磨坊有碍观瞻。
他派人与磨坊主去协商,打算买下这座磨坊,以便拆除。
不想,磨坊主坚决不卖,理由很简单这是我祖上世代留下来的,不能败在我手里无论多少钱都不卖!皇帝大怒,派出卫队,强行将磨房拆了。
三次柏林危机催生柏林墙2010年10月11日19:321961年8月13日凌晨2点30分,东柏林黑暗无人的大街上警笛狂鸣,矮墩墩的T-34和T-54型坦克带领着满载德国军队的卡车直奔东西柏林之间25英里长的边界线。
头戴钢盔的东柏林警察乘卡车前往主要通道站岗。
士兵从车上卸下木拒马、铁丝网、水泥桩柱、石块、镐头、铁锹。
4小时后日出之时,柏林墙的墙基已经形成了。
随后,柏林墙被完全修建起来,当时仍然留在东柏林的绝大多数德国人便从此被禁锢,直至1989年11月9日。
看上去一夜而立的柏林墙,实际上是冷战的产物和德国分裂的具象表现,它的背后有多少故事?本报连续专题报道将带您重温这段苦涩而又值得深思的历史。
“数字”柏林墙柏林墙全长169.5公里,其中包括水泥板墙104.5公里、水泥墙10公里、铁丝网55公里。
墙高约3.6米。
沿墙修建了253个瞭望塔、136个碉堡、270个警犬桩、108公里长的防汽车和坦克的壕沟。
此外,还有一接触便会发出信号的铁栅栏119.5公里和供边防军士兵巡逻用的巡逻道119.5公里。
柏林墙设有7个过境站,供墙两边的人员来往之用。
早在柏林墙竖立之前,被冷战双方阵营分治的柏林就已经经历了三次危机。
正是这些危机与其背后的政治斗争暗流“添砖加瓦”,使得日后的柏林墙一夜建成“顺理成章”。
三次柏林危机中,第一次发生于1948年,又称“柏林封锁”,是冷战开始后其中一个最早发生的危机,其导火线为1948年6月24日苏联阻塞铁路和到柏林西部的通道,至1949年5月11日苏联宣布解除封锁,停止行动之后,危机缓和。
第二次发生于1958年,苏联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英美法六个月内撤出西柏林驻军,后来以苏联让步完结。
第三次发生于1961年,苏联重新提出西柏林撤军要求,事件以苏联在东柏林筑起柏林墙作结,美苏关系以苏联冻结柏林问题而得以缓和。
第一次柏林危机:德国彻底分裂为东西德1945年5月8日,纳粹德国投降。
战败的德国不仅丧失了战前和战争期间吞并的别国领土,而且根据1945年美、英、苏三国克里米亚声明和波茨坦协定,东普鲁士和奥得河-尼斯河以东的约11.4万平方公里的德国领土分别割让给了苏联和波兰,其余的德国领土和首都大柏林市则由美苏英法4国分区占领,建立4个占领区,并由4国组成“盟国管制委员会”,接管德国的最高权力。
德国柏林墙的倒塌与统一在 20 世纪的历史长河中,德国柏林墙的倒塌无疑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之一。
这一标志性的时刻不仅改变了德国的命运,也对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柏林墙始建于 1961 年,它是冷战时期东西方阵营对峙的产物。
当时,德国被分为东德和西德,柏林也被分割为东柏林和西柏林。
柏林墙的建立,旨在阻止东德居民逃往西德。
这堵墙高达数米,布满铁丝网和瞭望塔,成为了德国分裂的象征,也成为了人们心中难以逾越的鸿沟。
在柏林墙存在的近三十年里,东德和西德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走上了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
西德在战后经济迅速崛起,得益于马歇尔计划的援助以及自身的经济改革,逐步发展成为欧洲经济的重要支柱。
而东德在苏联模式的影响下,经济发展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西德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际形势逐渐发生变化。
20 世纪 80 年代末,苏联的改革和东欧国家的剧变,为德国的统一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与此同时,东德国内的民众对于经济状况和政治体制的不满日益加剧,要求改革和统一的呼声越来越高。
1989 年 11 月 9 日,柏林墙在民众的压力下被迫开放。
那一天,成千上万的东德民众涌入西柏林,与久违的亲人相拥而泣,人们欢呼雀跃,庆祝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柏林墙的开放标志着德国统一的进程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然而,德国的统一并非一蹴而就。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东德和西德政府就统一的方式、时间和条件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谈判和协商。
最终,双方达成了协议,决定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统一。
1990 年 10 月 3 日,德国正式宣告统一。
这一天,德国各地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人们沉浸在喜悦之中。
统一后的德国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经济整合、社会融合和政治体制的调整等。
在经济方面,东德的企业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和重组,以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环境。
西德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来帮助东德地区的发展,但这一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东德地区的失业率一度居高不下,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
柏林墙倒塌东西德团结的象征柏林墙倒塌:东西德团结的象征柏林墙的倒塌是二十世纪末国际政治史上最具象征意义的事件之一。
这道墙曾将东、西柏林划分开来,为人们构建了两个不同社会体系的象征。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局势逐渐发生变化,促使人们通过和平手段实现东西德团结。
这场历史性的事件不仅是柏林墙倒塌,更代表了人们对自由、团结和和平的渴望。
一、局势背景柏林墙的建立源于二战后的国际形势,东西方阵营的对立以及德国分割带来的社会动荡。
1949年,德国在东西方分为两个不同的国家,东德成为了社会主义国家,而西德则采用了市场经济。
这种二分的状态一直持续到1989年。
二、柏林墙的存在柏林墙于1961年建成,成为东、西德之间的物理障碍。
这道墙分离了家庭、朋友和民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痛苦隔离。
每一天,数以千计的人都在试图逃离东德,寻求更好的生活和自由。
然而,许多人试图越墙而出时,遭到了暴力对待或失去了生命。
三、东德的改革潮起20世纪80年代,东德面临经济困境和社会压力。
西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在柏林墙的西侧映入人们眼中,这使得东德人民对他们所失去的自由产生了更大的渴望。
改革的呼声在东德内外迅速扩散,为后来的和平革命奠定了基础。
四、民众的呼声1989年,东德的民众开始举行示威活动,要求政府改革。
随着人数的增加和声势的浩大,这些示威活动快速演变成了和平革命的浪潮。
人们怀着对自由和团结的渴望,走上街头,为东西德的团结发声。
他们承受着压力和风险,但他们的勇气和决心无法阻止。
五、墙的倒塌与团结历史发生在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被公开表示将对民众开放。
这一消息在全球引发了广泛的震动,世界各地人们充满喜悦地观看着墙的倒塌,这是一个象征性的胜利。
东、西德最终实现了和平团结,图解了人类追求自由和平等的愿景。
六、团结的挑战然而,柏林墙倒塌后的东、西德团结并非一帆风顺。
双方面临着巨大的文化、政治和经济障碍。
然而,这场历史性的事件成为了东、西德人民之间相互理解、尊重和合作的契机。
柏林墙的倒塌东欧剧变柏林墙的倒塌与东欧剧变柏林墙的倒塌和东欧剧变是二十世纪末欧洲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们标志着冷战时期的结束和欧洲政治地图的深刻变革。
本文将以时间顺序为线索,从柏林墙的建立到倒塌,以及东欧国家的剧变,分析这些事件对欧洲及全球格局的影响。
一、柏林墙的建立1961年,柏林墙的建立是冷战期间东西方矛盾的集中体现。
在这之前,东德政府实施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失措施,数以百万计的东德居民通过柏林前往西德。
为了阻止这种人口外流,东德政府决定修建一道分隔柏林东西两部分的墙壁,封锁人员流动。
柏林墙的建立,使柏林成为东西方对峙的象征,也进一步加剧了东西方的敌对关系。
二、柏林墙的倒塌柏林墙的倒塌发生在1989年,标志着冷战时期的结束。
1989年11月9日,东德政府宣布对墙的限制解除。
这一消息引发了柏林市民的巨大兴奋,成千上万的人涌向墙壁,亲手将其推倒,实现了柏林墙的倒下。
柏林墙的倒塌不仅象征着东西方冲突的结束,也为德国的统一铺平了道路。
三、东欧剧变柏林墙的倒塌引发了整个东欧地区的政治变革,被称为东欧剧变。
东欧剧变在短时间内席卷了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和罗马尼亚等国家。
这些国家的政权纷纷崩溃,共产党政权被推翻,多党制和民主制度逐渐确立。
东欧剧变给欧洲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也对全球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柏林墙倒塌和东欧剧变的影响柏林墙倒塌和东欧剧变对欧洲及全球格局产生了多重影响。
1. 结束冷战:柏林墙的倒塌象征着东西冲突的结束,标志着冷战的结束。
冷战期间,东西方的敌对关系曾给全球带来了长时间的不安定和不确定性。
2. 推动德国统一:柏林墙的倒塌为德国的统一提供了契机。
东西德两个国家在柏林墙倒塌后进行了谈判,最终于1990年实现了统一,标志着东西德的分裂终结。
3. 东欧民主化:柏林墙倒塌和东欧剧变推动了东欧国家的民主化进程,多党制和民主制度在这些国家中得到了确立。
东欧民主化的推动,为这些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
究竟是谁推倒了柏林墙?作者:杨佩昌4464人参与88评论柏林墙的和平倒塌,决定性的因素是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这位伟大的领导人顺应历史潮流,把一个分裂的欧洲带进了和平统一。
同时,东德领导人最后的良知和理性也发挥了关键作用。
11月9日,德国隆重纪念柏林墙倒塌25周年。
当天,德国首都柏林举行各种活动进行纪念,包括德国总理默克尔、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内的多国政要出席。
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倒塌,如潮的人流从东柏林涌向西柏林、从东德其他地区冲进西德境内。
横亘在东西方之间的铁幕被拉开,一个旧时代宣告终结。
在柏林墙倒塌25周年的纪念活动上,德国总理默克尔这样说道:“这一事件向全世界昭示,梦想是可以实现的。
柏林墙的倒塌向那些基本人权受到威胁的国家传递出这样一个信息: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柏林墙毫无疑问是一个邪恶的象征,甚至可以说柏林墙的修建简直是一个笑话。
虽然它的名字“反法西斯墙”起得很美妙,但掩盖不了用来残酷对付本国人民的事实。
在二十余年时间里,柏林墙边上演了一幕又一幕逃亡的悲喜剧。
有的人成功逃脱获得自由,但多数人为了冲过柏林墙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对苦盼统一的德国人而言,柏林墙的倒塌,有人认为是意想不到的惊喜,也有人认为是水到渠成、顺应了历史的大势。
不管是意外惊喜还是水到渠成,不可否认的是,柏林墙的倒塌没有流血。
德国总理默克尔意味深长地安慰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民:“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听起来似乎很轻松,但事实上围绕东西德的统一,背后还是进行了艰苦的较量。
1989年10月9日,东德第二大城市莱比锡爆发了“我们是人民”的抗议活动。
对此,东德媒体多数保持沉默,似乎什么事情都从未发生过一样。
只有官方宣传部门表态:“西方媒体在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闹事”,“西方阴谋颠覆国家政权”,并呼吁群众“保持街道安静和社会稳定”。
但官方的公信力已经丧失,多数民众不再相信官方的宣传。
10月15日,东德首都东柏林呼应莱比锡,举办了反暴力音乐会;10月16日,参加莱比锡抗议活动的人数达到12万人,而这是一个当时不到50万人口的城市。
柏林墙的故事
民主德国经济每况愈下,东德人逃往西德,为了遏止这一活动,1961年8月13日一项“夜间雾里行动”在东柏林悄悄地进行着,从东德地区川流不息的逃亡行动将就此结束,街垒、铁丝网和坦克首先出现在东西柏林的边界上。
第二天开始了建筑工作。
一堵水泥墙建起来了。
边界被进一步封锁起来。
当时这个被东德做作“反法西斯保护墙”的堡垒成为令人无法通越的障碍。
最初,柏林墙由12公里长的水泥培和137公里长的铁丝网组成,包括有116个观望台,随后经过了四次改建和加固。
柏林墙一共截断了192条街道(97条在柏林内,95条为柏林通向东德的道路),32条铁路线,8条轻轨和4条地铁以及3条高速公路。
边界上的河流、湖泊也被禁止通航,并加以监视,西柏林变成了一座孤岛,谁想在西柏林与西德之间旅行,则必须通过边境的严格检查,在隔离期间不断有人试图越过柏林墙,寻求自由,在近30年中,至少有239人在试图翻越柏林墙或潜渡施普雷河时丧失了生命。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使东德愈加严峻的内政和经济状况发生了聚变,1989年,无数东德人通过新开放的匈牙利和昊地利边界逃离东德,还有一些人寻求大使馆的屁护,在这段时间里共有22万人离开了民主德国。
与此同时,东德越来越多的人上街游行,要求进行政治改革,以至于民主德国40周年的庆典演变为反政府的游行,1989年11月9日人们盼望已久的旅行自由的规定终于公布了。
上千的人蜂拥至当晚开放的边界处。
东西柏林人幸福地拥抱在一起,那一天成为柏林历史上最美好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