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干细胞分离方法的研究进展_文献综述_陈颖
- 格式:pdf
- 大小:132.48 KB
- 文档页数:3
肿瘤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前进,对肿瘤治疗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其中,肿瘤干细胞的研究备受关注。
肿瘤干细胞是指在肿瘤中所存在的一小部分细胞,能够不断分裂增殖,并给予肿瘤再生的可能性。
因此,肿瘤干细胞的分离与培养以及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成为了当今医学研究的热点话题。
一、肿瘤干细胞的分离方法目前,分离肿瘤干细胞的方法主要包括紫杉醇浸润法、细胞表面标记法、限制稀释法等。
其中,限制稀释法是较为常用的一种。
限制稀释法是将单个肿瘤细胞样本通过连续的稀释、培养与观察,逐渐筛选出肿瘤干细胞。
它通过观察单个细胞的生长、分裂、增殖情况,来得出大量肿瘤细胞当中的干细胞。
虽然这种方法过程复杂、费时费力,但是它能够筛选出更加纯度高的肿瘤干细胞。
二、肿瘤干细胞的培养方法早期肿瘤干细胞的培养,主要采用血清补充的液体培养基进行细胞的培养。
但是在这种培养条件下,肿瘤干细胞很容易分化。
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实验室采用无血清培养条件进行肿瘤干细胞的培养,以维持肿瘤干细胞的稳定状态。
无血清培养条件下,需要选择不同种类的培养基,添加多种生长因子与细胞基质,来模拟肿瘤干细胞自身的生长环境。
同时,还需注意对细胞的密度、温度、pH 值、CO2浓度等生理性因素的控制。
三、肿瘤干细胞在肿瘤治疗中的治疗应用肿瘤干细胞的研究在肿瘤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肿瘤干细胞作为肿瘤治疗的靶点,开启了新的临床治疗途径。
其次,肿瘤干细胞可以用于评估肿瘤药物的治疗效果,这一评价标准能够更为准确反映药物的实际效果。
此外,肿瘤干细胞还可以用于评估肿瘤的预后情况,帮助医生选择更加有效的治疗方式。
总之,肿瘤干细胞的研究在肿瘤治疗研究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分离肿瘤干细胞、培养肿瘤干细胞以及开展针对肿瘤干细胞的治疗策略,将有助于提高肿瘤治疗的效果,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肿瘤干细胞在肿瘤发生和进展中的作用研究近年来,肿瘤干细胞日益成为肿瘤研究的重要热点之一,其在肿瘤发生和进展中的作用备受科研人员的关注。
肿瘤干细胞是一小部分能够自我更新和再生的细胞,而这些细胞正是导致肿瘤重建的罪魁祸首。
肿瘤干细胞的发现肿瘤干细胞最初是由美国的Rosen和Bostein在1997年提出的。
他们发现,体外培养的人类胶质瘤组织中只有少数几个细胞能够自我更新,而这些细胞具有成为更多干细胞的能力,从而导致了肿瘤的持续生长和扩散。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发现肿瘤干细胞在肿瘤发生和进展中的作用。
研究表明,这些干细胞能够避免正常的治疗方法,如放疗和化疗,导致肿瘤复发和进展。
同时,干细胞的特性也是使得肿瘤治愈如此困难的原因之一。
肿瘤干细胞的特性肿瘤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再生的能力是其最重要的特性之一。
这使得它们不仅能够维持肿瘤组织的生长和扩散,而且还能够再次发生肿瘤。
干细胞还具有多能性,即可以分化成不同类型的细胞,从而导致肿瘤的异质性。
肿瘤干细胞的功能肿瘤干细胞在肿瘤发生和进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们是肿瘤组织的主要来源,能够支持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其次,它们能够避免正常的治疗方法,如放疗和化疗的影响,导致肿瘤复发和进展。
因此,如果不对肿瘤干细胞进行有效的治疗,就无法真正治愈肿瘤。
肿瘤干细胞与肿瘤治疗由于肿瘤干细胞的存在,普通的肿瘤治疗方法可能不足以根除肿瘤。
因此,科学家们将注意力转向了肿瘤干细胞的研究和治疗。
治疗肿瘤干细胞的方法包括通过靶向肿瘤干细胞的分子来消灭它们,以及利用生物学的方法,如干细胞疫苗和植入可以生成正常细胞的人工干细胞等。
虽然肿瘤干细胞的研究和治疗仍在进行中,但这项工作已经为未来的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科学家们相信,只要持续不断地深入研究肿瘤干细胞,就有可能找到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最终实现肿瘤的治愈。
结直肠癌肿瘤干细胞的研究进展摘要】自肿瘤干细胞(CSC)学说的提出以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支持肿瘤中存在肿瘤干细胞,肿瘤干细胞是肿瘤增殖、转移、复发及耐药性产生的主要原因。
结直肠癌中肿瘤干细胞的发现为今后治愈结直肠癌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新方法。
近年来国外关于结直肠癌肿瘤干细胞的来源、分选鉴定以及表面标记物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关键词】结直肠癌;肿瘤干细胞;研究进展;表面标记物【中图分类号】R73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6-0271-02The Progress of the Research of Colorectal Cancer stem CellsYANG Ming,DENG Mingming1、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the PeoPle’s hosPital of Mianyang2、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the Affiliated HosPital,Luzhou Medical College【Abstract】More and more studys suPPort the cancer stem cells(CSCs) really exist in neoPlasm since the theory has been ProPosed,and it is the main reason of tumour initiaton,metastasis,recurrence and resistance to drugs. The finding of Colorectal cancer stem cell brings us new ways and methods to cure Colorectal cancer in the future.In recent years the studys about the origin, identification and surface maker of Colorectal cancer stem cells have got some Progress.【Key words】Colorectal cancer Cancer stem cells research Progress surface marker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临床上发现实施了外科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远期预后不佳的主要原因是术后的癌细胞的转移和肿瘤复发所导致。
肿瘤干细胞的研究新进展【关键词】肿瘤干细胞;干细胞;肿瘤近年来随着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或Tumour stem cells,TSC)在肿瘤组织中分离成功,并提出了肿瘤干细胞学说,为肿瘤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肿瘤干细胞是存在于肿瘤组织中的一小部分具有干细胞性质的细胞群体,均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不定向分化潜能,并可导致肿瘤发生。
现认为肿瘤干细胞是肿瘤形成及其不断生长的根源。
1 肿瘤干细胞的分离及鉴定1997年Bonnet等[1]首次确认了人类急性髓性白血病中肿瘤干细胞的存在,并成功分离出来。
研究发现只有0.2%~1%的细胞亚群有持续的克隆形成能力,与造血干细胞有相似的表型,即CD34+CD38-Thy-细胞,这种细胞移植到NOD/SCID小鼠后能形成类似AML的肿瘤细胞。
Al-Hajj[2]和Clarke[3]等首次从人类乳腺肿瘤中分离出了肿瘤干细胞,即CD44+CD24-/lowLin-细胞,只需100个即能100%形成肿瘤,CD44+CD24+细胞不能形成肿瘤。
这是首次在实体瘤中发现肿瘤干细胞的存在。
Ignatova[4]等在人类脑部肿瘤中发现了CD133+肿瘤干细胞,为肿瘤干细胞的存在再次提供了强有力证据。
Singh等[5]从人脑瘤中分离出CD133+和CD133-脑瘤细胞,只有CD133+的肿瘤细胞才能在体外培养中形成肿瘤球,具有较强的自我更新能力及增殖致瘤能力,仅需100个细胞就可以使NOD/SCID小鼠形成新的肿瘤,并能连续传代致瘤。
而CD133-的肿瘤细胞数量虽占多数,却不能使小鼠形成肿瘤。
Houghton等[6]研究发现在慢性螺旋杆菌感染时,骨髓来源的干细胞会聚到胃黏膜处,并不断增殖,久之发生化生、不典型增生及癌肿。
Baumann等[7]发现肝癌干细胞不仅可分化为肝细胞癌,还可能为胆管细胞癌,或者两者皆有的混合型肿瘤。
原发性肝癌在早期阶段受阻则表现为低分化肝癌,其表型介于肝细胞癌与胆管细胞癌之间;而在后期阶段受阻则表现为肝细胞癌或胆管细胞癌。
生命科学Chinese Bulletin of Life Sciences第21卷 第5期2009年10月Vol. 21, No. 5Oct., 2009文章编号 :1004-0374(2009)05-0715-05肿瘤干细胞研究进展潘秋辉1,宋尔卫2*(1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学研究中心,广州510120;2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乳腺外科,广州510120)摘 要:在过去的十年中,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tumor-initiating cell, CSC/TIC)虽然受到广泛重视,但也是争论的焦点。
如何正确认识C S C s 假说,以及C S C s 的生物学特点和C S C s 的治疗应用这些问题都存在巨大的争议。
该文对C S C s 的起源、分离鉴定的方法,以及信号通路、微环境等对C S C s 的调控关系,肿瘤的最佳治疗途径等问题进行综述。
关键词: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肿瘤治疗;分选鉴定中图分类号:R730.231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progress of cancer stem cellsPAN Qiu-hui 1, SONG Er-wei 2*(1 Medical Research Center,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120, China;2 Department of Breast Surgery,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120, China)Abstract: The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f cancer stem cells (CSCs) have received enormous attention over the past decade but remain topics of considerable controversy. Opinions about the validity of the CSC hypothesis,the 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CSCs, and the relevance of CSCs to cancer therapy differ widely. In the following text, we discuss the origin, the identification, regulatory pathway, microenviroment and the new potential therapeutic targets elucidated by considering cancer as a problem in stem cell biology.Key words: stem cell; cancer stem cell; cancer therapy; identification of sorfing收稿日期:2009-08-2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08301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0600328)*通讯作者:E-mail: songerwei02@1 肿瘤干细胞的概念肿瘤细胞群具有功能异质性,即不同的细胞亚群增殖、分化能力并不相同。
肿瘤干细胞的研究进展作者:严杰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2008年第04期中图分类号:R73-3 文献标示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8)4-0172-02肿瘤研究的难点和基本问题之一是那些肿瘤细胞能够无限地生长。
传统的观点认为肿瘤的生长是所有肿瘤细胞一起增殖的结果,通过对造血系肿瘤的研究发现,肿瘤细胞的生长繁殖和干细胞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提出了肿瘤干细胞学说[1]。
认为肿瘤的生长是肿瘤组织中极少量的肿瘤干细胞无限增殖的结果,而其周围的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是十分有限的。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白血病以及部分实体瘤中(如乳腺癌、脑瘤等),只有一小部分肿瘤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能力,并可形成新的肿瘤灶,这种细胞称之为肿瘤干细胞(tumorstemcell,TSC)。
这些研究对肿瘤研究领域和肿瘤的治疗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临床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和视觉角度。
本文就TSC的生物学特性、分离纯化鉴定技术及其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1 肿瘤干细胞理论的提出早在19世纪中期就有人在显微镜下发现肿瘤细胞与干细胞十分相似,但由于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研究没有进一步的深入。
但随后又有学者发现,在多发骨髓瘤和白血病患者中,仅有很少量的肿瘤细胞集落能够在体外克隆增殖,在异种移植实验中,将白血病细胞接种NOD/SCID小鼠[2],仅有1%到4%的细胞能够在脾内形成集落,表明并不是所有的肿瘤细胞都能无限的增殖,只有小部分肿瘤细胞具有致瘤源性。
早期对很多其他实体瘤,如对卵巢癌、肺癌、神经母细胞瘤的研究中,Hamburger等人[3]也发现仅有1/1000或1/5000的肿瘤细胞能在琼脂中形成克隆。
肿瘤的生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个正常细胞转变为肿瘤细胞至少要发生4-7次的突变,这需要几年甚或几十年的时间,在一些细胞更新快的组织如皮肤表皮、肠道黏膜和血液等,衰老细胞迅速死亡脱离机体,而这些组织恰是肿瘤的好发部位。
肿瘤干细胞研究的新进展与展望随着人类健康意识的提升,癌症成为了大家最为关注的健康问题之一。
虽然目前治疗癌症的方法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癌症的治疗仍然面临很大的挑战。
癌症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其中肿瘤干细胞是癌症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肿瘤干细胞研究一直是癌症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介绍肿瘤干细胞研究的新进展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癌症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肿瘤干细胞的定义和特点肿瘤干细胞是指肿瘤组织中一种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的细胞,它们具有分化为体细胞的潜能,并且能够延长肿瘤的生存期。
和普通的癌细胞不同,肿瘤干细胞能够形成肿瘤的种子细胞,并且在肿瘤治疗中具有一定的耐药性。
二、肿瘤干细胞研究的新进展最近的研究表明,肿瘤干细胞可以通过一些因素来激活它们的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
这些因素包括一些基因的突变、细胞微环境的改变和营养物质的供给等。
其中,细胞微环境对肿瘤干细胞的影响尤为重要。
肿瘤干细胞在特定的微环境下,会受到一些信号分子的作用,从而激活自身的分化和增殖,进而促进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同时,最近的研究表明,肿瘤干细胞还可以通过分泌一些促进血管生成的因子来促进自身的生长和扩散。
这些因子包括VEGF、FGF等,它们能够刺激周围的血管生成,供给肿瘤干细胞所需的养分和氧气,从而优先满足肿瘤干细胞的生长和扩散需求。
三、肿瘤干细胞研究的未来展望虽然肿瘤干细胞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一方面,肿瘤干细胞的分化和增殖机制、以及肿瘤干细胞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另一方面,开发针对肿瘤干细胞的新型治疗方法也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肿瘤干细胞和周围微环境的相互作用,深入了解细胞因子和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在这个基础上,设计针对肿瘤干细胞的新型治疗方法。
2、发展肿瘤干细胞特异性标记和鉴别技术,以便更准确地检测肿瘤干细胞的数量和分布,指导针对肿瘤干细胞的治疗策略。
肿瘤干细胞的研究进展王敏【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2(18)1【摘要】Cancer stem cell( CSC )theory, thinks that a small group of cells in tumor tissue is similar with stem cells in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which is believed to be the source of tumor genesis,metastasis and recurrence. CSC membrane expressed ABC transporters and CSC growth microenvironment make them relatively insensitive to chemotherapy and radiation therapy, and CSC has several signal pathways to update itself. Therefore,ABCG2's drug resistance, the growth microenvironment of CSC and the signal pathways are the new targets of cancer treatment. Here is to make a review on the origin and the biologic characteristic of CSCs,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SCs and the tumor drug resistance,metastasis and treatment.%肿瘤干细胞(CSC)理论认为肿瘤组织内有一小群细胞具有与干细胞类似的生物学特性,这一小部分细胞被认为是肿瘤发生、扩散、复发过程中的根源.CSC细胞膜上表达的ABC转运蛋白以及CSC生长的微环境都使其对化疗和放疗相对不敏感,并且CSC具有多条自我更新的信号通路.因而,ABCG2的耐药性、CSC生长的微环境和肿瘤细胞的信号通路等都是肿瘤治疗的新靶点.现就CSC的来源、生物学特性以及它们与肿瘤的耐药性转移和治疗间的关系进行综述.【总页数】3页(P59-61)【作者】王敏【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安徽省口腔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安徽省口腔疾病研究省级实验室,中央与地方共建口腔医学中心实验室)合肥,23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21【相关文献】1.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干细胞标志物用于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J], 杨震;姚金光2.植物化合物靶向肿瘤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J], 杨力侠;王琳;王金佩;邢书娟;黄国友3.卵巢癌肿瘤干细胞及其标志物与卵巢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J], 关慧鑫;韩世愈4.肿瘤干细胞相关机制及靶向肿瘤干细胞治疗研究进展 [J], 马慧;任正刚5.肿瘤干细胞与肺腺癌EGFR-TKI获得性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J], 陈雨;陈杰;李亚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DOI: 10.3969/j.issn.1673-713X.2018.04.010·综述·肿瘤干细胞研究进展潘有礼,赵成建,赵玉伟肿瘤是目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1]。
近年来,随着生物科技的进步以及肿瘤生物学的发展,肿瘤的临床治疗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是绝大多数恶性肿瘤仍然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其中转移和复发是当前肿瘤治疗的最主要挑战。
肿瘤干细胞是近年来肿瘤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它被认为是肿瘤组织内真正驱动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动力”,同时也是肿瘤复发和转移的根源。
肿瘤干细胞可以很好地解释肿瘤细胞的异质性,由于肿瘤组织中存在肿瘤干细胞群体,而其具有很强的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因而在维持肿瘤的恶性增殖、侵袭、耐药、转移、复发等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近年来肿瘤干细胞学说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3],并在白血病、乳腺癌、结直肠癌、脑肿瘤、前列腺癌、肺癌、肝癌、皮肤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成功分离出了肿瘤干细胞。
除此之外,研究人员还通过基因遗传谱系追踪技术对肿瘤细胞谱系进行了追踪,发现并证实了肿瘤干细胞的存在[4-6]。
这些研究成果均为基于肿瘤干细胞的肿瘤治疗策略提供了理论基础。
1 肿瘤干细胞模型肿瘤干细胞模型认为肿瘤干细胞为一群具有干细胞特性的细胞,其可以持续维持肿瘤的生长,并且肿瘤干细胞与正常的组织干细胞具有很多相似的特性,包括自我更新(对称和不对称分裂)和自我分化能力。
肿瘤干细胞模型的一个重要应用在于它表明肿瘤细胞是分等级的,并且肿瘤干细胞位于等级的顶端。
肿瘤干细胞模型的最早证据来源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7],该文献表明不同的白血病细胞亚群移植免疫缺陷老鼠后形成肿瘤的能力也是有差异的。
其中大多数白血病细胞不能持续增殖,而少数表型为CD34+CD38–的白血病细胞亚群可在NOD-SCID 小鼠体内引发新的白血病,首次发现了白血病干细胞(LSC)的存在。
随后,2003 年,Al-Hajj 等[8]在乳腺癌中发现CD44+CD24–的细胞具有肿瘤起始能力。
2006年第3期13LundellN,MarkidesK.Chromatographia,1992,34:369.14BusheyMM,JorgensonJW.AnalChem,1990,62(2):161.15郑天,屠春燕.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4,26(2):99 ̄105.16JanzenR,UngerKK,GiescheH,etal.JChromatogr,1987,397:91.17蔡宇杰,丁彦蕊,张大兵,等.色谱,2004,22(2):111 ̄115.18李国龙,李继睿,邵涛.广州化工,2004,32(3):5 ̄9.19周先碗,胡晓倩.生物化学仪器分析与试验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139.20SmithiesO,PoulikMD.Nature,1956,177(4518):1033.21O’farrelPH.JBiolChem,1975,250(10):4007 ̄4021.22OgurlT,TakahataI,KatsutaK,etal.Proteomics,2002,2(6):666.23ZhouG,LiHM,DeCampD,etal.MolCellProteomics,2002,1(2):117.24邓延倬,何金兰.高效毛细管电泳.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272 ̄317.25陆豪杰,阮宗琴,康经武,等.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1999,5(3):129 ̄134.26梁振,单亦初,赵瑞环,等.分析化学,2003,31(3):360 ̄363.27ManzA,GraberN,WidmerHM.SensActuatorsB,1990,B1:244 ̄248.28丛辉,王惠民,王跃国.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5,20(1):88 ̄89.29徐炎华,欧阳平凯,韦萍.江苏化工,1996,24(3):4 ̄7.李洁等:生物大分子分离技术:过去、现状和未来!!!!!!!!!!!!!!!!!!!!!!!!!!!!!!!!!!!!!!!!!!!!!肿瘤干细胞的研究进展中国医学科学院昆明医学生物研究所研究生瞿素在胡云章导师指导下,论述了肿瘤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肿瘤干细胞的发现与分离方法肿瘤干细胞是肿瘤细胞种群中的一小部分,具有自我更新和再生能力,可以不断地分化为其他类型的肿瘤细胞,并且对放疗和化疗等治疗方式具有很强的抵抗力。
因此,了解肿瘤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其产生和发育的机制,对于癌症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肿瘤干细胞的发现及其分离方法。
一、肿瘤干细胞的发现肿瘤干细胞的发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美国科学家Sell提出了“癌症干细胞假说”。
20世纪50年代,Bonnet和Dick最先在实验室里发现了一种名为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癌症干细胞,随后在该领域内的研究不断深入和发展,逐渐揭开了肿瘤干细胞的神秘面纱。
二、肿瘤干细胞的分离方法1. 流式细胞仪分离法流式细胞仪是现代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分离方法,能够对单个细胞进行高通量、快速和准确的分析及分选。
在肿瘤干细胞的分离中,该方法可以通过标记干细胞特异性表面标志物进行分离,如CD133、CD44等。
通过这些特异性表面标志物的标记分离,可以有效地分离出具有干细胞特性的肿瘤干细胞。
2. 限稀分离法限稀分离法是将肿瘤细胞单元稀释至较低的分离浓度后,进行定点、有规律的进行培养,以增加多克隆原始细胞的可能性,使其进一步形成单一克隆的肿瘤,从而得到单一肿瘤克隆并进一步研究,这种方法可以较好地分离出干细胞。
3. 3D培养分离法3D培养分离法是以生物材料或大分子载体作为模板,构建出三维结构的肿瘤微环境,既可以降低细胞对原来的人工环境的反应,增加干细胞的比例,同时可以模拟肿瘤微环境的构建和功能,并可以进一步研究干细胞的生长规律。
总之,肿瘤干细胞的发现及分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于癌症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肿瘤干细胞的研究也将会得到更加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和应用。
肿瘤干细胞在癌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与研究进展癌症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生和发展过程极为复杂。
近年来,科学家们的研究表明,在癌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肿瘤干细胞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肿瘤干细胞在癌症中的功能、影响因素以及目前的研究进展。
一、肿瘤干细胞的基本特征及功能肿瘤干细胞是指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一种特殊种类的癌细胞。
相对于普通癌细胞,肿瘤干细胞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首先,它们可以自我更新并保持相对稳定的数量;其次,它们可以分化为各种类型的非干细胞子代;最后,它们具有增殖和抵抗治疗等方面较高的活性。
在癌症发生中,肿瘤干细胞被认为是引发转移和复发的主要原因。
肿瘤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可以不断产生新的癌细胞,从而推动肿瘤的快速发展。
此外,肿瘤干细胞还具有抵抗放化疗药物和免疫治疗的能力,这使得肿瘤难以被完全消灭。
二、影响肿瘤干细胞活性的因素1. 肿瘤微环境肿瘤微环境是指包括血管生成、细胞因子释放和免疫反应等在内的一系列相互作用。
在这个微环境中,多种信号分子可以激活或抑制肿瘤干细胞的功能。
例如,通过促进血管生成、分泌生长因子等方式,肿瘤微环境可以为肿瘤干细胞提供丰富的养分和氧气,增加其生存和扩张能力。
2. 基因突变许多基因突变已经被证实与癌症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且对肿瘤干细胞活性有直接影响。
例如,在乳腺癌中,基因PIK3CA的突变会导致肿瘤干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提高。
这些突变可以改变信号转导途径和基因调控网络,从而使得肿瘤干细胞获得更高的增殖和存活能力。
三、肿瘤干细胞相关研究进展近年来,对于肿瘤干细胞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
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1. 肿瘤干细胞定位与鉴定方法的改进由于肿瘤干细胞数量较少且分布不均匀,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更有效的方法来定位和鉴定肿瘤干细胞。
近年来,流式细胞术和单细胞测序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对肿瘤干细胞的检测灵敏度。
2. 针对肿瘤干细胞的靶向治疗策略针对肿瘤干细胞的靶向治疗策略是当前癌症治疗领域的热点之一。
肿瘤干细胞在肿瘤进展和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肿瘤干细胞(Tumor Stem Cells,TSCs)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与分化能力的特殊细胞,被认为是肿瘤形成、发展和复发的关键因素。
近年来,关于肿瘤干细胞在肿瘤进展和治疗中的作用的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探讨肿瘤干细胞在肿瘤进展和治疗中的重要性、相关机制以及潜在应用前景。
一、肿瘤干细胞的存在意义与特征1.1 肿瘤干细胞对于肿瘤发展的推动作用多个实验和临床观察表明,只有少数的癌细胞具备无限生长能力并能够生成新的癌组织。
这些具有干性特征的癌细胞就是肿瘤干细胞。
相比于普通癌细胞,肿瘤干细胞具有更高程度上调节增殖和抑制凋亡信号传导途径及细胞周期相关蛋白,使其更易于逃避免疫系统的清除和耐受化疗药物的杀伤。
因此,肿瘤干细胞对于肿瘤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可忽视。
1.2 肿瘤干细胞的特征与鉴定方法肿瘤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和形成新的瘤结构等特征。
目前广泛接受的鉴定方法主要包括肿瘤干细胞表面标志物特征和体内移植实验。
其中,根据肿瘤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133、CD44、CD24等进行分选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二、肿瘤干细胞在肿瘤进展中的作用机制2.1 肿瘤干细胞与迁移转移肿瘤迁移转移是导致恶性肿瘤治愈率下降及复发、转移形成关键环节之一。
最近证据表明,肿瘤干细胞参与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其强大增殖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部分以及全身微小转移的细胞可能来自于肿瘤干细胞。
2.2 肿瘤干细胞与免疫逃避免疫逃避是肿瘤细胞摆脱机体免疫系统监视和杀伤的一种重要方式。
研究发现,肿瘤干细胞具有免疫逃避能力,其表面标志物CD47与巨噬细胞等吞噬作用的免疫细胞结合,从而抑制了肿瘤干细胞被清除的机会。
2.3 肿瘤干细胞对化学治疗与放射治疗的耐药性传统的化学和放射治疗方法难以彻底消灭肿瘤组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于常规药物和辐射耐药性的存在。
许多证据显示,肿瘤干细胞相对于普通癌细胞更具耐药性,这使得针对肿瘤干细胞进行耐药性靶向治疗成为许多科学家关注的焦点。
肿瘤干细胞的分离和鉴定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对肿瘤的研究也日趋深入。
其中一个研究方向是肿瘤干细胞的分离和鉴定。
这个领域的重要性在于,肿瘤干细胞是一类能够自我更新并在肿瘤生长、转移和复发中起关键作用的细胞。
因此,对肿瘤干细胞的研究有望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 肿瘤干细胞的定义和特点肿瘤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能分化特性的肿瘤细胞。
它们是肿瘤中能够产生各种不同类型细胞的祖细胞,并且有能力维持肿瘤的生长和发展。
与普通肿瘤细胞不同的是,肿瘤干细胞具有更强的代谢活性、更强的生存能力和更高的抗药性。
此外,肿瘤干细胞能够逃避免疫系统监控,从而在肿瘤发展进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2. 肿瘤干细胞的分离和鉴定方法肿瘤干细胞的分离和鉴定是肿瘤干细胞研究的基础。
目前主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细胞表面标记法通过将不同的细胞表面分子标记成不同的颜色,然后利用流式细胞术或细胞排序技术将不同的肿瘤细胞分离出来,从而分离和鉴定肿瘤干细胞。
常用的肿瘤干细胞表面标记分子包括CD133、CD44、CD24等。
(2)肿瘤球形体法肿瘤球形体法是通过将肿瘤细胞培养在特殊的培养基中,使细胞形成三维球状结构,从而富集肿瘤干细胞。
随着肿瘤球体的扩大,肿瘤干细胞比例会不断增加,从而方便肿瘤干细胞的研究。
(3)功能鉴定法通过对肿瘤细胞进行体外悬浮培养,利用细胞双层培养室将肿瘤细胞暴露在低氧环境中,从而富集肿瘤干细胞。
然后通过肿瘤球体形成、体内移植等一系列功能实验验证肿瘤干细胞的存在和功能。
3. 肿瘤干细胞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肿瘤干细胞的存在和作用是肿瘤治疗中的重要问题。
肿瘤干细胞具有较强的抗药性和低的分裂速度,这使得传统的化疗和放疗很难对其产生杀伤作用。
因此,发现并针对肿瘤干细胞的治疗方法成为了肿瘤治疗的重要方向。
(1)肿瘤干细胞抗靶向药物治疗由于肿瘤干细胞具有较强的自我更新、多能分化和抗药性等特点,它们成为了肿瘤治疗的一个难题。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肿瘤干细胞表面分子的存在为对其进行靶向治疗提供了可能。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12]NikolopoulouA,MainaT,SotiriouP,etal.Tetraamine2modifiedoctreotideandoctreotate:labelingwith99mTcandpreclinicalcomparisoninAR422JcellsandAR422Jtumor2bearingmice[J].JPeptSci,2006,12(2):1242131.[13]AntunesP,GinjM,ZhangH,etal.Areradiogallium2labelledDOTA2conjugatedsomatostatinanaloguessuperiortothoselabelledwithotherradiometals[J]?EurJNuclMedMolImaging,2007,34(7):9822993.[14]GinjM,SchmittJS,ChenJ,etal.Design,synthesis,andbiologi2calevaluationofsomatostatin2basedradiopeptides[J].ChemBiol,2006,13(10):108121090.[15]PettinatoC,SarnelliA,DiDonnaM,etal.68Ga2DOTANOC:bio2distributionanddosimetryinpatientsaffectedbyneuroendocrinetumors[J].EurJNuclMedMolImaging,2008,35(1):72279.[16]GinjM,ZhangH,WaserB,etal.Radiolabeledsomatostatinre2ceptorantagonistsarepreferabletoagonistsforinvivopeptidereceptortargetingoftumors[J].ProcNatlAcadSciUSA,2006,103(44):16436216441.[17]Ferro2FloresG,ArteagadeMurphyC,Rodriguez2CortesJ,etal.Preparationandevaluationof99mTc2EDDA/HYNIC2[Lys3]2bombesinforimaginggastrin2releasingpeptidereceptor2positivetumours[J].NuclMedCommun,2006,27(4):3712376.[18]GarciaGarayoaE,RueggD,BlauensteinP,etal.ChemicalandbiologicalcharacterizationofnewRe(CO)3/99mTc(CO)3bombesinana2logues[J].NuclMedBiol,2007,34(1):17228.[19]ZhangH,SchuhmacherJ,WaserB,etal.DOTA2PESIN,aDOTA2conjugatedbombesinderivativedesignedfortheimagingandtarge2tedradionuclidetreatmentofbombesinreceptor2positivetumours[J].EurJNuclMedMolImaging,2007,34(8):119821208.[20]LantryLE,CappellettiE,MaddalenaME,etal.177Lu2AMBA:Synthesisandcharac2terizationofaselective177Lu2labeledGRP2Ragonistforsystemicradiotherapyofprostatecancer[J].JNuclMed,2006,47(7):114421152.[21]BaumR,PrasadV,MutlokaN,etal.Molecularimagingofbombe2sinreceptorsinvarioustumorsbyGa268AMBAPET/CT:firstresults[J].JNuclMed,2007,48(Suppl):79P.[22]MaesV,Garcia2GarayoaE,BlauensteinP,etal.Novel99mTc2la2beledneurotensinanalogueswithoptimizedbiodistributionproperties[J].JMedChem,2006,49(5):183321836.[23]deVisserM,JanssenPJ,SrinivasanA,etal.Stabilised111In2la2belledDTPA2andDOTA2conjugatedneurotensinanaloguesforimagingandtherapyofexocrinepancreaticcancer[J].EurJNuclMedMolImaging,2003,30(8):113421139.[24]BucheggerF,BonvinF,KosinskiM,etal.Radiolabeledneuroten2sinanalog,99mTc2NTXI,evaluatedinductalpancreaticadenocarcinomapatients[J].JNuclMed,2003,44(10):164921654.[25]MatherSJ,McKenzieAJ,SosabowskiJK,etal.Selectionofradio2labeledgastrinanalogsforpeptidereceptor2targetedradionuclidetherapy[J].JNuclMed,2007,48(4):6152622.[26]GotthardtM,BeheMP,BeuterD,etal.Improvedtumourdetectionbygastrinreceptorscintigraphyinpatientswithmetastasisedmedullarythyroidcarcinoma[J].EurJNuclMedMolImaging,2006,33(11):127321279.[27]GotthardtM,BeheMP,GrassJ,etal.Addedvalueofgastrinre2ceptorscintigraphyincomparisontosomatostatinreceptorscintigraphyinpatientswithcarcinoidsandotherneuroendocrinetumours[J].EndocrRelatCancer,2006,13(4):120321211.[28]KornerM,StockliM,WaserB,etal.GLP21Receptorexpressioninhumantumorsandhumannormaltissues:PotentialforInVivoTarge2ting[J].JNuclMed,2007,48(5):7362743.[29]GotthardtM,LalykoG,vanEerd2VismaleJ,etal.Anewtech2niqueforinvivoimagingofspecificGLP21bindingsites:Firstresultsinsmallrodents[J].RegulPept,2006,137(3):1622167.[30]WildD,BeheM,WickiA,etal.[Lys40(Ahx2DTPA2111In)NH2]exendin24,averypromisingligandforglucagon2likepeptide21(GLP21)receptortargeting[J].JNuclMed,2006,47(12):202522033.[31]CaiW,ZhangX,WuY,etal.Athiol2reactive18F2labelingagent,N2[22(4218F2fluorobenzamido)ethyl]maleimide,andsynthesisofRGDpeptide2basedtracerforPETimagingofalphavbeta3integrinexpression[J].JNuclMed,2006,47(7):117221180.[32]DijkgraafI,KruijtzerJA,LiuS,etal.Improvedtargetingoftheal2pha(v)beta(3)integrinbymultimerisationofRGDpeptides[J].EurJNuclMedMolImaging,2007,34(2):2672273.[33]DijkgraafI,LiuS,KruijtzerJA,etal.Effectsoflinkervariationontheinvitroandinvivocharacteristicsofan111In2labeledRGDpeptide[J].NuclMedBiol,2007,34(1):29235.[34]DijkgraafI,KruijtzerJA,FrielinkC,etal.Alphavbeta3integrin2targetingofintraperitoneallygrowingtumorswitharadiolabeledRGDpep2tide[J].IntJCancer,2007,120(3):6052610.[35]deJongM,BreemanWA,BernardBF,etal.Tumorresponseafter90Y2DOTA02Tyr32octreotideradionuclidetherapyinatransplantablerat
tumormodelisdependentontumorsize[J].JNuclMed,2001,42(12):184121846.[36]ReubiJCandWaserB.Concomitantexpressionofseveralpeptidereceptorsinneuroendocrinetumours:molecularbasisforinvivomultire2ceptortumourtargeting[J].EurJNuclMedMolImaging,2003,30(5):7812793.(2010-02-26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