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综合实践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79.17 KB
- 文档页数:30
七年级下册综合实践课教案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认识校园内常见的植物,了解其基本特征和生长习性。
2.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增强学生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识别校园内常见植物的名称、形态特征。
2. 掌握观察植物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难点。
1. 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植物的生长习性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2. 如何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有效地进行团队合作。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践法、小组合作法。
四、教学准备。
1. 制作植物知识卡片,上面写有校园常见植物的名称、特征、习性等信息。
2. 准备放大镜、小铲子、笔记本、笔等观察和记录工具。
3. 提前联系学校相关部门,确保学生能够在校园内自由观察植物。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1. 老师走进教室,神秘兮兮地说:“同学们,今天咱们不上那种规规矩矩坐在教室里的课啦。
咱们要去探索一个就在咱们身边,但是又充满神秘的小世界。
你们猜猜是哪儿?”2. 有同学可能会猜操场、图书馆之类的。
老师笑着摇摇头,然后说:“这个小世界啊,就在咱们校园里,它们不会跑也不会跳,但是每一个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小秘密,它们就是校园里的植物!”(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老师拿出植物知识卡片,举着其中一张说:“来,同学们,咱们先简单认识一下一些校园里的‘明星植物’。
比如说这棵樟树,它呀,就像一个忠诚的卫士,总是站得笔直。
它的叶子呢,绿油油的,还带着一股淡淡的清香,这种清香还有驱虫的作用呢。
”2. 再拿起一张写着月季的卡片,“再看这个月季,长得那叫一个漂亮,花朵五颜六色的,就像一个个小仙子在绿叶间跳舞。
它的茎上还有小刺,这可是它的自我保护武器哦,就像小刺猬一样。
”3. 简单介绍完几种植物后,老师说:“同学们,咱们要去观察这些植物,那怎么观察呢?可不是光用眼睛看就行了。
咱们得像小侦探一样,全面地去探究。
人教版《综合实践活动》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初识程序设计本单元主要介绍了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和编程思维。
课时一:程序设计的概念和基本原理本课时主要通过生活场景引入,让学生了解到程序设计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提高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课时二:计算机编程语言的分类与应用本课时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编程语言的分类和应用领域。
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实例演示,让学生了解不同编程语言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课时三:算法与流程图本课时主要介绍了算法的概念和流程图的使用方法。
通过实例分析和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流程图的绘制技巧。
第二单元:Web页面设计本单元主要介绍了Web页面设计的基础知识和技巧。
课时一:Web页面设计的基本原理本课时主要通过展示优秀的Web页面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Web页面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要素。
通过小组合作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意能力。
课时三:CSS样式与布局本课时主要介绍了CSS的样式属性和常用布局方法。
通过实例展示和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会使用CSS美化网页和实现各种布局效果。
第三单元:人工智能初步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基础概念和应用领域。
课时一:人工智能的概念和发展历程本课时主要通过图文展示和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通过小组讨论和思考题,引导学生思考人工智能的影响和未来发展趋势。
课时二:机器研究初探本课时主要介绍了机器研究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案例。
通过实例分析和实践操作,让学生实际体验机器研究的过程和应用场景。
课时三:语音识别与智能助手本课时主要介绍了语音识别的基本原理和智能助手的应用。
通过实例演示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对语音识别技术的理解和智能助手的应用能力。
以上是人教版《综合实践活动》七年级下册全册的教案内容概述,具体的教学设计和活动细节请参考教材,结合学生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希望本教案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程序设计和Web页面设计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七年级下册综合实践课教案全册一、第一章:我们的校园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校园的基本布局和设施,提高学生对校园环境的认识。
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的情感,增强集体荣誉感。
1.2 教学内容介绍校园的基本布局,包括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操场等。
介绍校园的设施,如食堂、宿舍、浴室、医务室等。
介绍校园的历史和文化,如校训、校歌、校徽等。
1.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校园,观察和了解校园的基本布局和设施。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校园场所,进行调查和介绍。
学生汇报调查结果,全班交流分享。
二、第二章:我们的家庭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基本组成和功能,提高学生对家庭的认识。
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心家人的情感。
2.2 教学内容介绍家庭的基本组成,如父母、兄弟姐妹等。
介绍家庭的功能,如提供生活保障、情感支持、教育等。
讨论家庭中的亲情和责任,如孝敬父母、互相帮助等。
2.3 教学活动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情况,了解不同家庭的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家庭中的亲情和责任,举例说明。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全班交流分享。
三、第三章:我们的社区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区的基本情况和功能,提高学生对社区的认同感。
培养学生关心社区,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的意识。
3.2 教学内容介绍社区的基本情况,如地理位置、人口、环境等。
介绍社区的功能,如提供居住环境、生活服务、社交平台等。
讨论学生如何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如志愿服务、社区活动等。
3.3 教学活动学生调查自己所在的社区,了解社区的基本情况。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提出建议。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全班交流分享。
四、第四章:我们的节日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提高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
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情感。
4.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介绍节日的习俗和活动,如放鞭炮、扫墓、赛龙舟、赏月等。
讨论学生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如学习传统文化、参与节日活动等。
七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一、活动主题:春天的观察与描绘1. 活动目的:(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力。
(2)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描绘春天景色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 活动时间:1课时3. 活动地点:校园或户外4. 活动过程:(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景色,如花草树木、气候变化等。
(2)学生用词语或句子描述所观察到的春天景色。
(3)教师挑选几名学生上台分享他们的观察和描述。
(4)学生根据观察和描述,写一篇关于春天的短文。
5. 作业:完成一篇关于春天的短文。
二、活动主题:环保宣传1. 活动目的:(1)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宣传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 活动时间:1课时3. 活动地点:教室4. 活动过程:(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环保的重要性。
(2)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环保宣传方案。
(3)各组展示宣传方案,包括口号、标语、海报等。
(4)教师点评各组的宣传方案,选出最佳方案。
5. 作业: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个环保宣传方案。
三、活动主题:手工制作1. 活动目的:(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 活动时间:2课时3. 活动地点:教室4. 活动过程:(1)教师展示一些手工制作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手工制作的项目。
(3)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制作,提供必要的指导。
(4)学生完成手工制作,展示并互相评价。
5. 作业:完成一个手工制作项目,并写一篇关于制作过程和心得的文章。
四、活动主题:健康饮食1. 活动目的:(1)培养学生健康饮食的意识。
(2)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 活动时间:1课时3. 活动地点:教室4. 活动过程:(1)教师讲解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2)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健康饮食计划。
(3)各组展示健康饮食计划,包括食物选择、食谱等。
七年级综合实践下册教案全套第一章:春天的观察与体验教学目标:1. 了解春天的季节特征和变化。
2. 学会观察春天的自然现象,培养观察力和感知力。
3. 通过春天的体验活动,增强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春天的季节特征:春天的天气、植物的生长、动物的行为等。
2. 春天的观察方法: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观察动物的行为变化等。
3. 春天的体验活动:户外观察、植物种植、环保活动等。
教学活动:1. 春天的季节特征介绍: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春天的特征。
2. 春天的观察方法学习:教授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和动物的行为变化的方法。
3. 春天的体验活动:组织学生户外观察春天的自然现象,进行植物种植和环保活动。
第二章:探索春天的生态系统教学目标:1. 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2. 学会观察和分析春天的生态系统。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教学内容:1.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相互作用。
2. 春天的生态系统特点:植物的生长、动物的迁徙和繁殖、环境的变化等。
3. 探索春天的生态系统方法:观察、调查、实验等。
教学活动:1.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介绍: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2. 春天的生态系统特点学习:教授学生观察和分析春天的生态系统特点。
3. 探索春天的生态系统:组织学生进行观察、调查和实验,共同探索春天的生态系统。
第三章:春天的艺术创作教学目标:1. 了解春天的艺术创作素材和表现形式。
2. 学会运用春天的素材进行艺术创作。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春天的艺术创作素材:春天的自然景观、植物、动物等。
2. 春天的艺术表现形式:绘画、手工制作、摄影等。
3. 春天的艺术创作方法:观察、想象、创作等。
教学活动:1. 春天的艺术创作素材介绍: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春天的艺术创作素材。
2. 春天的艺术表现形式学习:教授学生运用春天的素材进行绘画、手工制作和摄影等艺术表现形式。
七年级下综合实践教案一、第一章:我们的地球1.1 学习目标: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包括地球的结构、地球的运动等。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让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地球的现象来理解地球的运动。
1.2 教学内容: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
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
1.3 教学活动: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结构。
通过观察太阳的升起和落下,理解地球的自转。
通过观察四季的变化,理解地球的公转。
二、第二章:我们的环境2.1 学习目标:了解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了解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空气、水、土壤等环境因素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影响:污染、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它们对人类和地球的影响。
2.3 教学活动:观察周围的环境,了解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
讨论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影响,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第三章:我们的身体3.1 学习目标:了解身体的基本结构,培养学生对人体生理功能的认识。
培养学生保持身体健康的意识。
3.2 教学内容:身体的基本结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人体的生理功能:呼吸、消化、循环、排泄等。
3.3 教学活动:观察人体的结构图,了解身体的基本结构。
通过实验或观察,了解人体的生理功能。
四、第四章:我们的社区4.1 学习目标:了解社区的组成和功能,培养学生对社区的认同感。
培养学生参与社区活动的意识。
4.2 教学内容:社区的组成:居民、机构、设施等。
社区的功能:提供居住环境、提供社会服务、提供休闲娱乐等。
4.3 教学活动:观察所在的社区,了解社区的组成和功能。
参与社区活动,体验社区的生活。
五、第五章:我们的文化5.1 学习目标: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5.2 教学内容: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诗词、书画、传统节日等。
七年级综合实践课下册教案全册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我们的校园1. 观察校园环境,了解学校的设施和布局。
2. 调查校园内的植物和动物,了解它们的习性和特点。
第二课时:我们的班级1. 介绍自己的班级,包括班级名称、班级人数、班级特点等。
第三课时:我们的家庭1. 介绍自己的家庭,包括家庭成员、家庭环境、家庭文化等。
2. 调查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和工作情况,了解家庭的亲情和温馨。
第四课时:我们的社区1. 观察社区环境,了解社区设施和居民生活。
2. 调查社区居民的需求和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三、教学方法:采用观察、调查、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工具,如校园平面图、班级名单、家庭调查表等。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记录工具。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参与度、调查报告、课堂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肯定和鼓励。
六、教学内容:第五课时:我们的节日1. 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2. 调查同学们最喜欢的节日及其原因,分享节日的快乐和传统文化。
第六课时:我们的饮食1. 调查同学们最喜欢的食物和饮食习惯,了解饮食与健康的关系。
2. 学习制作简单的食物,如做菜、包饺子等,体验饮食文化的魅力。
七、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节日文化和饮食文化,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八、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工具,如节日介绍资料、食物制作方法等。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记录工具,以及制作食物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九、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节日介绍、饮食调查报告、课堂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肯定和鼓励。
十、教学内容:第七课时:我们的身体1. 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如骨骼、肌肉、心脏等。
七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一、活动主题:探索春天的秘密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总结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活动过程:1. 课前准备:让学生收集有关春天的资料,如春天的植物、春天的天气等。
2. 课堂导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收集的资料,对春天的特点进行总结。
3. 活动主体:分组进行户外观察,记录春天的变化,如植物的生长、鸟类的活动等。
4. 活动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对春天的秘密进行探讨和总结。
二、活动主题:了解传统节日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活动过程:1. 课前准备:让学生调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等。
2. 课堂导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调查的结果,对中国传统节日进行总结。
3. 活动主体:分组进行节日习俗体验,如包饺子、贴春联等。
4. 活动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感受,对传统节日的意义进行探讨和总结。
三、活动主题:环保行动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活动过程:1. 课前准备:让学生调查了解学校的环保现状,发现环保问题。
2. 课堂导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调查的结果,提出环保问题和解决方案。
3. 活动主体:分组进行环保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植物种植等。
4. 活动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成果,对环保行动的意义进行探讨和总结。
四、活动主题:我们的校园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对校园的归属感。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总结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活动过程:1. 课前准备:让学生收集有关校园的资料,如校园的历史、校园的文化等。
2. 课堂导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收集的资料,对校园的特点进行总结。
3. 活动主体:分组进行校园探访,记录校园的变化,如校园的环境、师生的活动等。
4. 活动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探访成果,对校园的意义进行探讨和总结。
七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一、活动主题:探索身边的人文历史1. 活动目标:(1)培养学生对人文历史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通过实地考察、采访等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2. 活动内容:(1)了解所在地区的历史背景、文化特色;(2)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人文历史话题,进行实地考察、采访;(3)整理考察、采访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二、活动主题:环保行动1. 活动目标:(1)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提高环保行动力;(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问题解决能力;(3)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动手实践能力。
2. 活动内容:(1)学习环保知识,了解环境现状;(2)分组进行环保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3)展示环保成果,分享环保经验。
三、活动主题:科技创新比赛1. 活动目标:(1)培养学生科技创新兴趣,提高创新能力;(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项目管理和执行能力;(3)培养学生沟通表达、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活动内容:(1)了解科技创新比赛的要求和评分标准;(2)分组进行科技创新项目研发,如编程、、电子制作等;(3)完成项目,参加比赛,展示成果。
四、活动主题:我们的节日1. 活动目标:(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审美能力;(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交流能力。
2. 活动内容:(1)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节日;(2)分组进行节日主题的实践活动,如制作传统手工艺品、编排舞蹈等;(3)展示节日成果,进行交流和分享。
五、活动主题:户外拓展训练1. 活动目标:(1)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协调能力;(2)培养学生面对挑战、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勇于挑战、积极进取的精神。
2. 活动内容:(1)了解户外拓展训练的项目和规则;(2)分组进行户外拓展训练,如攀岩、CS实战等;(3)总结训练收获,进行分享和交流。
六、活动主题:社区服务与实践1. 活动目标:(1)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增强服务意识;(2)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七年级下综合实践教案第一篇:七年级下综合实践教案单元一:家庭生活课题:家庭饮食与健康第一课时活动目标1.引导学生对饮食的关注,认识饮食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食物物的功用,让食物更好地为我们健康成长服务。
2.了解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根据人体健康状况,试拟定健康食谱。
教学重点:发现问题给予帮助,解决问题。
活动过程:一、导入1、教师先以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思索,同时用大家经常吃的食物的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其探究的欲望。
2、你想研究有关“家庭饮食与健康”的哪些问题?学生提出相关问题。
二、根据课题,确定研究内容1、学生交流自己想研究的内容,教师引导点拨应怎样选择合适的研究内容师:确定了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我们就要确定这个课题的研究内容,刚才看了那么多,也听了那么多,你们现在心中有没有困惑,有没有对哪个方面最感兴趣,很想去深入研究呢2、教师引导点拨应怎样选择合适的研究内容3、小组讨论确定研究内容三、论证各小组研究内容的可行性1、小组研究内容展示2、学生交流评价各小组研究内容的可行性四、制定小组研究计划1、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小组研究计划(教师巡视指导)2、随机抽取几个小组进行交流3、学生对展示的小组研究计划进行评价、提个人的建议。
4、教师随机对研究的过程中的方法进行指导点拨。
5、小组再进行修改五、总结1、概括介绍本课题的研究步骤2、对学生下阶段的研究活动提几点要求第二课时活动目标1.了解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根据人体健康状况,试拟定健康食谱。
2.培养学生观察研究、想象创新及与人协作发展等方面的能力。
3.在活动中,学会交往与合作、学会与人交流等,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教学重点:发现问题给予帮助,解决问题。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班以“家庭饮食与健康”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让我们有了很多收获,也遇到了一些的困难,这节课我们共同了解一下。
教学设计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科目:综合实践活动 课 程 时 间 表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早自习 自7时00分 至7时40分
第一节 自7时50分 至8时30分
第二节 自8时40分 至9时20分
第三节 自9时50分 至10时30分
第四节 自10时45分 至11时25分
第五节 自13时00分 至13时40分
第六节 自13时50分 至14时30分
第七节 自15时10分 至15时50分
第八节 自16时00分 至16时40分
星 期
项 目 时
间 教 学 进 度 表 2014 至 2015 学年 第二 学期 七 年 综合实践活动 科
周次 月 日 教 学 进 度(内容提要) 教 学 方 法 备 注
1 3.2--3.6 蓝球场的问题 2 3.9--3.13 本校初中生追“星”情况调查(一) 3 3.16--3.20 本校初中生追“星”情况调查(二) 4 3.23--3.27 你了解孔子吗 5 3.31-4.3 废旧干电池浸出液对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 6 4.6--4.10 家乡小导游 7 4.13--4.17 我的鸡蛋不怕摔 8 4.20--4.24 绘制校园地图(一) 9 4.27-4.30 绘制校园地图(二) 10 5.4--5.8 期中考试 11 5.11--5.15 植物的一生 12 5.18--5.22 走进网络世界 13 5.25--5.29 飞越太空 14 6.1--6.5 塑造健康的心理 15 6.8--6.12 植物与我们的生活 16 6.15--6.19 复习 17 6.22--6.26 考试 记 事 《篮球场的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积极思考,提出想要了解的篮球场的相关问题。 2、提高通过上网、查阅图书资料、采访等途径查找资料的能力。 3、能对查询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类。 【重点难点】 1、了解篮球场的相关问题。 2、能根据学校篮球场的实际情况提出本校篮球场存在的问题。 【教学方法】 收集资料、小组合作探究、实际勘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回忆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BA)和中国职业篮球(CBA),说说比赛场和学校篮球场的外观。 学生讨论二者的不同。 二、教学探究 1、查找资料 学生阅读P11页小资料,了解篮球场地术语及篮球场地要求。 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并结合课本介绍篮球场地的相关知识点,学生了解更多的关于篮球场地的信息。 2、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实地考察学校的篮球场,小组内进行测量、观察,要求学生通过考察发现问题,找到学校篮球场和标准的篮球场有什么区别?并做好记录。 3、老师提出问题,产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讨论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在班上交流各自了解到的情况。 4、对于篮球场,同学们还有哪些想知道的问题?同学们提出问题交流。 5、学生填写评价单 三、总结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对篮球场的构成和轩际上的相关规定有了更多的了解,在本节课中学生发现的问题老师会和学校交流 《本校初中生追“星”情况调查(一)》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校初中生追“星”的情况和追“星”给大家的学习、生活带来的影响。 2、掌握调查问卷的设计方法。 3、树立追“星”的正确观念,提倡理智追“星”。培养与人交往的能力、耐挫能力,以及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重点难点】 通过对初中生追星情况的调查学做问卷调查 【教学准备】 1、收集反映青少年疯狂追星场面的片段,及权威杂或报纸对青少年追星的报道等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2、学生分小组每组4-6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出示多媒体课件; 学生观看课件,思考青少年追星行为是否恰当,学生交流感受,对案例中具体的追星行为发表见解。 二、合作探究 1、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调查问卷中的具体问题应该围绕调查目的来设计,本次活动的调查目的是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确定调查目的与调查对象。 2、设计调查问卷 学生结合书上的“设计调查问卷”,再根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设计问题及答案选项。 3、学生小组间试调查,对初步设计好的问卷进行试测,然后讨论善问卷。(培养学生严谨的探究精神) 4、制订调查计划 教师出示调查计划范例,引导学生明确调查计划包含的要素:调查目的、对象、时间、地点、组员分工等。 小组讨论、完成调查计划(培养学生有计划地开展行动的意识)。 小组代表交流调查计划。 修改、确定最终的计划。 5、实地调查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本校学生进行调查 《本校初中生追“星”情况调查(二)》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利用统计表进行数据整理,并根据整理结果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得出调查结论。 2、掌握调查报告的撰写方法。 3、提高分析、归纳的能力。 4、养成实事求是、认真严谨的探究态度。 【重点难点】 学会整理调查报告 【教学准备】 1、学生对本校初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2、学生分小组每组4-6人 【教学过程】 一、整理、分析数据 1、实地调查 2、统计回收到的问卷数量。 3、剔除无效问卷。 4、依次统计有效问卷上每道题目中各选项的数据。 5、用选择恰当的统计图表达统计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统计表统计。 要求学生通过再次统计或数据验证保证统计结果的准确性(提高整理数据的能力)。 二、得出结论 1、依次分析问卷上各问题的作答情况,得出结论。 2、综合整份问卷的数据分析结果,结合自己的思考得出完整的调查结论。 养成实事求是、认真严谨的探究态度。 三、完成调查报告 教师出示调查报告范例,设问:完整的调查报告包括哪些要素? 1、学生总结调查报告的要素及各部分的功能。 2、小组分工,完成调查报告。提高写作能力。 四、交流调查结果 1、制定展示交流计划 2、交流展示 各小组依次进行课题成果展示,其他小组倾听并记录疑问。展示完毕,倾听者提问,展示小组答疑。 组间评议。 完成书上P19页评价单 五、活动总结 通过本次活动,相信同学们对追“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为自己树立好的榜样,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你了解孔子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对孔子感兴趣或有疑惑的内容明确探究方向。 2、能够初步制订小组的课题研究方案。 3、激发对孔子的探究欲望,培养实践求知的精神。 【重点难点】 通过收集孔子的身世生平、教育理念、周游列国的事迹等方面的资料,加深对孔子的认识。 【教学准备】 孔子的名句,介绍孔子的短片或孔子有关的漫画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老师设问:“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等这些耳熟能详的经典名句,出自哪一位名家? 2、播放介绍孔子的短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切入话题。 二、学习探究 1、学生说出自己对孔子的了解,及自己对孔子感兴趣的方面。确定最想了解孔子哪方面的故事,并推代表发言,说明理由。 2、全班讨论查阅资料的途径和内容。 3、教师要求学生制订探究方案。小组讨论完成课题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并制订课题探究方案,小组交流探究方案。 4、可以用什么方法收集与孔子有关的资料?学生小组讨论如何利用书店、图书馆查找图书资料,以及查找图书资料的具体方法是怎样的。学生确定自己查找资料的方法。 5、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补充查找有关孔子的资料。 三、交流共享 1、各组派代表交流收集到的资料涉及的方面及内容。(树立与他人分享的意识)。 2、教师指导学生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并将同类资料整理、保存在同一个计算机文件夹内或摘录在同一张卡片上。组织班级交流。 3、提出问题:孔子的思想在如今社会是否依然适用。 组内讨论,完成讨论记录。鼓励学生发表观点时,可举出具体的事例加以说明。 四、总结评价 1、学生自评,互评,选出最优小组。 2、完成书中28页学习单。 《废旧干电池浸出液对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单元的探究学习活动,初步了解如何确定实验材料。 2、了解在设计对比实验方案时要考虑哪些因素。 3、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的团结精神。 4、培养学生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重点难点】 废旧干电池浸出液对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 【活动准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人们对废电池最早的关注始于1939年日本废电池事件的报道——380节腐烂电池导致数人发疯、死亡。电池中的重金属物质会污染地下水,进而污染农作物和海洋生物,直接影响作物生长。废旧电池真的会对环境产生危害吗? (出示课题:废旧干电池浸出液对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 二、 学习新知 (一)、确定实验材料 1、应选取废旧干电池的那一部分来完成实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