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肿瘤标志物之甲胎蛋白
- 格式:pdf
- 大小:178.25 KB
- 文档页数:2
(1) AFP:甲胎蛋白:(2)CEA:癌胚抗原(3)CA199:糖类抗原199(4)CA125:癌抗原125(5)CA153:肿瘤抗原153(6)CA50:癌抗原50(7)CA242:糖类抗原242(8)β2—MG:β2—微球蛋白(9)Fe Pro:血清铁蛋白:(10)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11)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2)TNF:肿瘤坏逝世因子AFP:甲胎蛋白:甲胎蛋白是一种糖蛋白,英文缩写AFP.正常情形下,这种蛋白重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胎儿出生约两周后甲胎蛋白从血液中消掉,是以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尚不到20微克/升.但当肝细胞产生癌变时,却又恢复了产生这种蛋白质的功效,并且跟着病情恶化它在血清中的含量会急剧增长,甲胎蛋白就成了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一个特异性临床指标.检测甲胎蛋白的办法有好几种,放射免疫法测得的甲胎蛋白大于500微克/升.且中断4周者,或甲胎蛋白在200~500微克/升.中断8周者,在消除其它引起甲胎蛋白增高的身分如急.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胚胎瘤.消化道癌症后,需再联合定位检讨,如B超.CT.磁共振(MRI)和肝血管造影等即可作出诊断.不过,正常怀孕的妇女.少数肝炎和肝硬化.生殖腺恶性肿瘤等情形下甲胎蛋白也会升高,但升高的幅度不如肝癌那样高.肝硬化病人血清甲胎蛋白浓度多在25~200微克/升之间,一般在2个月内随病情的好转而降低,多半不会超出2个月;同时伴随转氨酶升高,当转氨酶降低后甲胎蛋白也随之降低,血清甲胎蛋白浓度常与转氨酶呈平行关系.假如甲胎蛋白浓度在 500 微克/升以上,虽有转氨酶升高,但肝癌的可能性大,转氨酶降低或稳固,而甲胎蛋白上升,也应高度疑惑肝癌.甲胎蛋白在肝癌消失症状之前的8个月就已经升高,此时大多半肝癌病人仍无明显症状,肿瘤也较小,这部分患者经由手术治疗后,预后可得到明显改良,故肝硬化.慢性肝炎病人.家族中有肝癌患者的人应半年检测一次.CEA:癌胚抗原CEA最初发明于结肠癌和胎儿肠组织中,故名癌胚抗原.CEA升高罕有于大肠癌.胰腺癌.胃癌.小细胞肺癌.乳腺癌.甲状腺髓样癌等.但抽烟.怀胎期和血汗管疾病.糖尿病.非特异性结肠炎等疾病,15%~53%的病人血清CEA也会升高,所以CEA不是恶性肿瘤的特异性标记,在诊断上只有帮助价值.此外,血清CEA程度与大肠癌的分期有明白关系,越晚期的病变,CEA浓度越高.97%的健康成人血清CEA浓度在2.5ng/mI以下.原发性结肠癌患者CEA增高占45-80%.除原发性结肠癌以外,腺胰癌.胆管癌.胃癌.食道癌.腺癌.肺癌.乳腺癌和泌尿体系的肿瘤阳性率也很高,一般在50-70%.良性肿瘤.炎症和退行性疾病,如结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胰腺炎和酒精性肝硬变病人CEA也有部分升高,但远远低于恶性肿瘤,一般小于20μg/L,CEA超出20 ng/ml时往往提醒有消化道肿瘤.所以测定CEA可以作为良性与恶性肿瘤的辨别诊断根据.CA199:糖类抗原199肿瘤抗原CA199:升高多见于胰腺癌,也可见于结肠癌.肝癌.胆囊癌,是以,其特异性不是特殊高.CA125:癌抗原125癌抗原125重要用于帮助诊断恶性浆液性卵巢癌卵巢上皮癌,同时也是疗效考察.断定有无复发的优越指标增高:见于卵巢癌.乳腺癌.胰腺癌胃癌等;女性生殖体系非恶性肿瘤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卵巢囊肿等也增高;别的良性和恶性胸水.腹水中可见癌抗原125增高,怀胎前3个月内也有癌抗原125增高的可能CA135:肿瘤抗原153升高多见于乳腺癌,此外肝癌.胰腺癌.卵巢癌也可见升高.CA50:癌抗原50是一种非特异性的广谱肿瘤标记物,与癌抗原19-9有必定的交叉抗原性,重要用于胰腺癌.结肠/直肠癌.胃癌的帮助诊断,个中胰腺癌病人增高最明显.增高:见于胰腺癌(阳性率可达87%).结肠/直肠癌.胃癌.肺癌.肝癌.卵巢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溃疡性结肠炎.肝硬化.黑色素瘤.淋巴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也增高.CA242:糖类抗原242【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消化道肿瘤.β2—MG:β2—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在肾功效衰竭.炎症及肿瘤时,血浆中浓度可升高.重要的临床运用在于监测肾小管功效.特殊用于肾移植后,若有排挤反响影响肾小管功效时,可消失尿中BMG排出量增长.在急性白血病和淋巴瘤有神经体系浸润时,脑脊液中BMG可增高.因含量微,经常运用放射免疫办法测定,正常血浆BMG参考值为1.0-2.6μg/L,尿中0.03-0.37mg/d.Fe Pro:血清铁蛋白:降低:见于缺铁性贫血.养分性贫血.慢性腹泻.慢性掉血.沾染.肝硬化等.升高:见于铁负荷过量.过多输血.养分不良.急性白血病.炎症.肝脏病变.恶性肿瘤等,尤其原发性肝癌明显升高.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是神经元和神经内排泄细胞所特有的一种酸性蛋白酶是小细胞肺癌(SCLC)最迟钝最特异的肿瘤标记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是小细胞肺癌和神经母细胞瘤的肿瘤标记物可用于辨别诊断病情监测疗效评价和复发预告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监测小细胞肺癌的复发比临床肯定复发要早4~12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还可用于神经母细胞瘤和肾母细胞瘤的辨别诊断前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平常增高尔后者增高不明显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讨介绍: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为胎盘排泄的一种糖蛋白激素.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正常怀孕.早孕.绒毛膜癌.葡萄胎.宫外孕.子宫颈癌.卵巢癌.睾丸肿瘤.胃癌.肝癌.胰腺癌.乳腺癌.怀胎毒血症等.减低:见于预兆流产等.TNF:肿瘤坏逝世因子[临床意义]最初发明这种物资能造成肿瘤细胞坏逝世,因而得名.TNF的生物活性具有肿瘤杀伤.免疫调节及介入炎症和发烧反响的感化.TNF在针对微生物沾染的炎症反响进程中施展症结性感化.重要表示为促使白细胞在炎症局部集合,活化炎性白细胞,杀伤微生物,并可促进病毒沾染细胞的杀伤.故血中TNF浓度增高可猜测某些沾染性疾病(如脑膜炎球菌沾染),也罕有于自身免疫病.。
甲胎蛋白标准值甲胎蛋白(AFP)是一种重要的肿瘤标志物,通常在肝癌和胚胎性肿瘤中检测。
AFP的标准值对于癌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甲胎蛋白的标准值以及其相关知识。
甲胎蛋白是一种胚胎发育过程中产生的糖蛋白,在正常成人体内的含量非常低。
一般情况下,AFP的标准值在成年人体内是极低的,通常在20ng/ml以下。
在婴儿出生后的几个月内,AFP水平会逐渐下降,直至降至正常水平。
因此,对于成年人来说,如果AFP的水平显著升高,往往意味着可能存在某种疾病,特别是肝癌或其他肿瘤。
在临床上,医生通常会通过血液检测来确定AFP的水平。
正常情况下,AFP的标准值在0-10ng/ml之间被认为是正常的。
而超过10ng/ml的水平则可能暗示着某种疾病的存在。
当AFP的水平超出正常范围时,医生通常会进一步进行检查,以确定具体的疾病情况。
除了肝癌外,AFP的水平也可能在其他疾病中升高,比如胚胎性肿瘤、肝硬化、肝炎等。
因此,当发现AFP水平异常时,医生通常会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以及其他检查结果来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疾病的具体类型和严重程度。
需要注意的是,AFP的标准值在不同年龄段和性别之间可能会有所不同。
比如,孕妇的AFP水平在怀孕期间会显著升高,这是因为胎儿在发育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AFP。
因此,针对不同人群,医生通常会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合适的AFP标准值范围。
总的来说,AFP的标准值对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一旦发现AFP水平异常,患者应及时就医,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以确定疾病的具体情况。
同时,定期体检和血液检测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人们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综上所述,了解AFP的标准值以及其相关知识对于维护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定期的体检和血液检测,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对于预防和治疗肿瘤等疾病具有积极的意义。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自己的健康,定期进行体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的发生。
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的检测及临床意义一、概述1、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胎儿发育早期由肝脏和卵黄囊合成的一种由591个氨基酸组成的糖蛋白,电泳时位于白蛋白和α1球蛋白之间。
2、新生儿时期AFP很高,到1岁时降至10µg/L~20µg/L,在成人血清中AFP的含量很低。
当肝细胞发生恶性变时,AFP含量明显升高,是临床上辅助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重要指标。
二、参考区间血清AFP检测的参考区间可因方法、仪器、试剂不同而有不同。
三、筛查血清 AFP 联合肝脏超声检查可作为原发性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
高危人群以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长期酗酒者以及有原发性肝癌家族史者为主,筛查年龄男性≥ 40 岁,女性≥50 岁开始,宜每隔 6个月检查一次。
四、临床意义1、血清AFP是临床上辅助诊断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最常用的肿瘤标志物。
对于血清AFP≥400μg/L超过1个月,或≥200μg/L持续2个月,在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和生殖系胚胎源性肿瘤后,应高度怀疑肝癌,需做B 超检查,必要时做CT/MRI和活组织检查等以明确诊断。
血清AFP对肝癌诊断的阳性率一般为70%左右,尚有约30%的肝癌患者AFP检测阴性,因此,不能仅靠AFP来诊断肝癌。
2、血清AFP升高也可见于生殖系胚胎源性肿瘤,如睾丸非精原细胞瘤、卵黄囊瘤、恶性畸胎瘤等。
还可见于其他恶性肿瘤,如胃癌,结直肠癌等。
3、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 AFP 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多在20~200µg/L之间,一般在2个月内随病情的好转而逐渐下降。
4、妇女妊娠3个月后血清AFP可见升高,主要来源于胎儿。
孕妇血清中AFP异常升高,可见于胎儿神经管缺损、脊柱裂、无脑儿等。
AFP可由开放的神经管进入羊水而导致其在羊水中含量异常升高。
孕妇血清中AFP异常降低,提示胎儿有Down's 综合征的风险。
甲胎蛋白标准甲胎蛋白标准(AFP)是一种特定的蛋白质,是胚胎和胎儿发育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蛋白质,同时也是一种肿瘤标志物。
AFP作为一种生物标志物,可以用来诊断某些疾病,如胎儿畸形和某些癌症。
本文将介绍AFP的特点、检测方法、临床应用和标准化的重要性。
一、AFP的特点AFP是一种单链糖蛋白,由4个多肽单元组成。
它主要在胚胎和胎儿的肝脏、胃肠道和卵巢中合成,是一种胚胎发育的标志。
AFP的含量在胎儿出生后会逐渐降低,成人体内的AFP含量通常很低。
然而,某些情况下,如某些肝病和某些癌症,AFP的含量会升高。
二、AFP的检测方法AFP的检测方法有很多种,包括免疫测定法、放射免疫测定法、酶免疫测定法等。
其中,免疫测定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这种方法利用免疫学原理,通过检测样本中AFP与抗AFP抗体的结合情况,来测定AFP的含量。
放射免疫测定法则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体与样本中的AFP结合来测定AFP的含量。
酶免疫测定法则是利用酶标记的抗体与样本中的AFP结合来测定AFP的含量。
这些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医生和病人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
三、AFP的临床应用AFP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以下方面:1. 诊断胎儿畸形:AFP是一种胚胎发育的标志,如果胎儿出现某些畸形,如神经管畸形、腹壁缺陷等,AFP的含量会升高。
因此,通过检测母体血液或羊水中的AFP含量,可以帮助医生诊断胎儿畸形。
2. 诊断某些癌症:AFP在某些癌症中也会升高,如肝癌、睾丸癌等。
因此,通过检测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AFP含量,可以帮助医生诊断这些癌症。
3. 监测治疗效果:AFP可以用来监测某些癌症的治疗效果,如肝癌、睾丸癌等。
如果治疗有效,AFP的含量会降低,反之则升高。
四、标准化的重要性AFP的检测结果对于病人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标准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标准化可以使不同实验室之间的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这对于医生的诊断和病人的治疗非常重要。
(1) AFP:甲胎蛋白:(2)CEA:癌胚抗原(3)CA199:糖类抗原199(4)CA125:癌抗原125(5)CA153:肿瘤抗原153(6)CA50:癌抗原50(7)CA242:糖类抗原242(8)β2—MG:β2—微球蛋白(9)Fe Pro:血清铁蛋白:(10)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11)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2)TNF:肿瘤坏死因子AFP:甲胎蛋白:甲胎蛋白是一种糖蛋白,英文缩写AFP。
正常情况下,这种蛋白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胎儿出生约两周后甲胎蛋白从血液中消失,因此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尚不到20微克/升。
但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却又恢复了产生这种蛋白质的功能,而且随着病情恶化它在血清中的含量会急剧增加,甲胎蛋白就成了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一个特异性临床指标。
检测甲胎蛋白的方法有好几种,放射免疫法测得的甲胎蛋白大于500微克/升、且持续4周者,或甲胎蛋白在200~500微克/升、持续8周者,在排除其它引起甲胎蛋白增高的因素如急、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胚胎瘤、消化道癌症后,需再结合定位检查,如B超、CT、磁共振(MRI)和肝血管造影等即可作出诊断。
不过,正常怀孕的妇女、少数肝炎和肝硬化、生殖腺恶性肿瘤等情况下甲胎蛋白也会升高,但升高的幅度不如肝癌那样高。
肝硬化病人血清甲胎蛋白浓度多在25~200微克/升之间,一般在2个月内随病情的好转而下降,多数不会超过2个月;同时伴有转氨酶升高,当转氨酶下降后甲胎蛋白也随之下降,血清甲胎蛋白浓度常与转氨酶呈平行关系。
如果甲胎蛋白浓度在500 微克/升以上,虽有转氨酶升高,但肝癌的可能性大,转氨酶下降或稳定,而甲胎蛋白上升,也应高度怀疑肝癌。
甲胎蛋白在肝癌出现症状之前的8个月就已经升高,此时大多数肝癌病人仍无明显症状,肿瘤也较小,这部分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预后可得到明显改善,故肝硬化、慢性肝炎病人、家族中有肝癌患者的人应半年检测一次。
肝癌的肿瘤标志物与指标肝癌是一种严重的肿瘤疾病,早期诊断是提高治疗成功率和生存率的关键。
在肝癌的诊断中,肿瘤标志物和指标的检测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肝癌肿瘤标志物和指标,以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1.肝癌相关抗原(AFP)肝癌相关抗原(AFP)是最常用的肝癌标志物之一。
AFP的检测可以作为肝癌筛查和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
在肝细胞癌和胚胎性肿瘤中,AFP的水平往往明显升高。
然而,AFP的敏感性并不高,因此需要与其他标志物或检查方法相结合才能提高准确性。
2.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是一种与肝癌鳞状细胞癌相关的标志物。
SCCA的升高可以提示肝癌病情的进展和转移。
它在早期诊断中的价值较低,但对于评估肿瘤恶性程度和预后具有一定的意义。
3.甲胎蛋白-增强型同一亲和力电池(AFP-L3%)AFP-L3%是AFP的变种,在肝癌中的阳性率更高。
AFP-L3%的升高可以提示肝癌的发生和进展。
一些研究表明,AFP-L3%与肝癌的浸润与转移呈正相关,因此在评估肝癌的临床分期和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
4.人细胞凝集素-3(Gal-3)人细胞凝集素-3(Gal-3)在肝癌中表达增强。
Gal-3的升高与肝癌的发生、进展以及肿瘤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
Gal-3的检测可以作为辅助诊断指标,提高肝癌的早期诊断率。
5.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25(CA125)是一种与肝癌相关的肿瘤标志物。
CA125的升高可以提示肝癌的存在,特别是肝细胞癌。
然而,CA125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因此常常需要与其他检查方法结合使用。
6.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99(CA199)在肝癌中的水平通常升高。
CA199的检测可以作为肝癌的辅助诊断指标,有助于评估肿瘤的预后和治疗效果。
除了以上常见的肝癌肿瘤标志物外,一些其他指标也与肝癌的诊断和治疗密切相关。
如肝功能指标(ALT、AST、AFP/ALT比值等)、包括PD-L1等免疫检测指标、肿瘤相关基因等。
谈血清肺肿瘤标志物检验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肝癌诊断主要靠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影像学和组织学检查,它是血清腫瘤标志物检测在肝癌诊断中的重要应用和依据。
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标签:肿瘤标志物肺癌癌胚抗原关于肝癌诊断主要靠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影像学和组织学检查,下面我来介绍一下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肝癌诊断中的依据和应用。
一、甲胎蛋白(AFP)AFP是肝癌诊断的一个特异性指标,应用于人群普查,肝癌诊断及鉴别诊断、判断其预后、疗效和复发。
AFP诊断肝癌时应注意以下六点:1、在肝癌患者中AFP阳性率为60-90%,有一定的局限性。
2、有的患者血清中AFP水平在20-200μg/L,并持续两个月以上,可见于肝癌患者,也多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其中部分为亚临床型肝癌。
有人观察了3177例AFP低度持续阳性者,一年内肝癌发生率10.46%,为当地自然人群的315.2倍,应对这些患者动态监测AFP。
AFP可在症状出现之前数月做出肝癌的诊断,有早期诊断肝癌的价值。
3、肝癌患者经有效治疗后,血清中AFP水平可下降或消失。
若AFP已经降至正常,以后又升高者,提示肝癌复发,AFP可作为判断疗效和复发的指标之一。
4、肝炎活动时,血清AFP可升高。
常见于有明显炎症坏死的重症型肝炎、肝硬化和慢性肝炎患者。
可动态观察AFP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关系,若两者动态曲线平行或同步,活动性肝病可能性大;如两者曲线分离,ALT下降或正常后,AFP反而升高者则多为肝癌;5、其它肝脏肿瘤中AFP检出率:胆管细胞癌为3.6-5.2%,混合细胞癌为17.1-37.4%,84.6-100%的肝母细胞瘤患儿>1000μg/L。
6、睾丸、卵巢畸胎瘤患者血清AFP水平明显升高:少数胃癌、胆囊癌、胰腺癌AFP也呈低水平升高。
另外,孕妇和新生儿血清AFP升高,应注意鉴别。
二、AFP异质体肝癌细胞产生的AFP糖链上有较多的岩藻糖苷酶,其与植物凝集素如刀豆素(ConA)和小扁豆素(LCA)有较大的亲和性(结合型为主)。
解读常见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是反映肿瘤存在的化学类物质。
它们或不存在于正常成人组织而仅见于胚胎组织,或在肿瘤组织中的含量大大超过在正常组织里的含量,它们的存在或量变可以提示肿瘤的性质,借以了解肿瘤的组织发生、细胞分化、细胞功能,以帮助肿瘤的诊断、分类、预后判断以及治疗指导。
一.铁蛋白铁蛋白为机体内一种贮存铁的可溶组织蛋白,正常人血清中含有少量铁蛋白,但不同的检测法有不同的正常值,一般正常均值男性约80-130ug/L(80-130ng/ml)女性约35-55ug/L(35-55ng/ml),血清铁水平在妊娠期及急性贫血时降低,急慢性肝脏损害和肝癌时升高,国内报道肝癌患者阳性率高达90%。
近年来发现肝癌还含有一种酸性的异铁蛋白,称为癌胚异铁蛋白,可能有助于早期诊断。
诊断缺铁性贫血的重要指标,也是恶性肿瘤的标志物之一。
血清铁蛋白增多,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铁利用量下降)、溶血性贫血(铁释出过多);血色素沉着症及反复输血(铁吸收或储存增多)、铅中毒及维生素B6缺乏引起贫血(铁利用降低)、恶性肿瘤、肝脏病变、急性感染。
肝癌患者有铁蛋白增高的原因可能是:①肝癌细胞能合成和分泌铁蛋白或异铁蛋白。
②肝癌组织对铁蛋白的摄取及清除受到影响。
③肝细胞损害坏死,贮存在肝细胞浆中的铁蛋白溢入血中。
血清铁蛋白虽非特异性,但除肝癌、胰腺癌中度升高外,其它消化道肿瘤如食管癌、胃癌、直结肠癌均不升高。
肝癌患者治疗有效者血清铁蛋白下降,而恶化和再发者升高,持续增高则予后不良,故血清铁蛋白测定可作为疗效监测手段之一,特别是对AFP阴性的患者尤有意义二.甲胎蛋白甲胎蛋白由新生的幼稚肝细胞分泌,胎儿的肝细胞没有发育(分化)完全,分泌的甲胎蛋白量很大,所以孕妇的甲胎蛋白会阳性。
肝癌是尚未分化的肝细胞,当然能大量分泌甲胎蛋白。
孕妇在分娩1年后体内的甲胎蛋白就会恢复正常,正常值为每升血内甲胎蛋白含量不超过20微克,超过400ug/L即为高浓度阳性。
体检项目中异常指标解析肿瘤标志物检查中CEAAFPCA的意义与异常情况体检项目中异常指标解析肿瘤标志物检查中CEA、AFP、CA125、CA19-9的意义与异常情况体检是人们维护健康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对体检项目中异常指标的分析,可以及早发现和预防一些潜在的健康问题。
肿瘤标志物检查是体检中常用的一种项目,其中CEA(癌胚抗原)、AFP(甲胎蛋白)、CA125(碳酸盐酸磁性蛋白125)、CA19-9(碳酸盐酸磁性蛋白19-9)是常见的肿瘤标志物。
本文将分析CEA、AFP、CA125、CA19-9的意义及其异常情况。
一、CEA(癌胚抗原)CEA是一种糖蛋白,通常以纤维蛋白结合形式存在于胚胎和胚胎分化的组织中。
在体检中,CEA的检测可以用于辅助肠道、胃、胰腺等多种恶性肿瘤的诊断和评估。
正常情况下,CEA的血液浓度较低,而异常升高或持续升高则可能意味着患者存在肿瘤疾病。
例如,结直肠癌、肺癌、胰腺癌等肿瘤患者常常有CEA的升高情况。
因此,CEA的异常增高可能提示患者存在恶性肿瘤,但并不具有特异性,需结合病史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二、AFP(甲胎蛋白)AFP是胎儿肝脏和消化系统的一个特定蛋白,正常情况下,AFP的血液水平在出生后逐渐降低,成年人血液中的AFP浓度应低于20μg/L。
AFP的异常升高可以提示患者存在某些肿瘤疾病或其他疾病情况。
AFP检测在诊断和评估肝癌、睾丸癌和卵巢癌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肝癌诊断中,AFP的升高往往是一个较为敏感的指标,但缺乏特异性,需要结合肝脏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
三、CA125(碳酸盐酸磁性蛋白125)CA125是一种糖蛋白,通常以膀胱、子宫、卵巢等部位的上皮组织为来源,正常情况下,CA125的血液浓度较低。
CA125的异常增高可以提示患者存在恶性肿瘤疾病,尤其是卵巢癌。
然而,CA125的升高不具有特异性,还可能受到非恶性肿瘤、盆腔炎症和其他因素的干扰。
因此,在体检中检测到CA125的异常升高,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甲胎蛋白(AFP)病人会长期出现AFP达到上千,但多年都没有肝癌的迹象;同时发现约20%的晚期肝癌病人,直至病故前,AFP仍不超过10。
阳性原因甲胎蛋白是肝癌的特异性标志,但血清甲胎蛋白阳性未必都是肝甲胎蛋白癌。
什么情况甲胎蛋白会出现阳性呢?甲胎蛋白由新生的幼稚肝细胞分泌,胎儿的肝细胞没有发育(分化)完全,分泌的甲胎蛋白量很大,所以孕妇的甲胎蛋白会阳性。
肝癌是尚未分化的肝细胞,当然能大量分泌甲胎蛋白。
孕妇在分娩1年后体内的甲胎蛋白就会恢复正常,正常值为每升血内甲胎蛋白含量不超过20微克,如果甲胎蛋白升高到每升血400微克以上,那么患肝癌的机率就很大了,这时还要进行超声波检查,因为有30%~40%肝癌患者的甲胎蛋白不会升高,所以需要进行综合检查。
双胎孕期甲胎蛋白值比单胎高一些,所测350ng/ml在正常范围,高于正常值三倍以上才有临床意义。
单胎妊娠有参考值:孕21周均值82.3,3 倍值246.9,双胎应大于493以上才有意义。
用测甲胎蛋白值来筛查神经管畸形,孕21周以后一般不做这项检查。
可用B 超监测神经管畸形的。
建议检测甲胎蛋白检测甲胎蛋白的方法有好几种,放射免疫法测得的甲胎蛋白大于甲胎蛋白500微克/升、且持续4周者,或甲胎蛋白在200~500微克/升、持续8周者,在排除其它引起甲胎蛋白增高的因素如急、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胚胎瘤、消化道癌症后,需再结合定位检查,如B 超、CT、磁共振(MRI)和肝血管造影等即可作出诊断。
不过,正常怀孕的妇女、少数肝炎和肝硬化、生殖腺恶性肿瘤等情况下甲胎蛋白也会升高,但升高的幅度不如肝癌那样高。
肝硬化病人血清甲胎蛋白浓度多在25~200微克/升之间,一般在2 个月内随病情的好转而下降,多数不会超过2个月;同时伴有转氨酶升高,当转氨酶下降后甲胎蛋白也随之下降,血清甲胎蛋白浓度常与转氨酶呈平行关系。
如果甲胎蛋白浓度在500 微克/升以上,虽有转氨酶升高,但肝癌的可能性大,转氨酶下降或稳定,而甲胎蛋白上升,也应高度怀疑肝癌。
肿瘤标志物1、甲胎蛋白(AFP):参考值:<20ng/ml (放免法)<10.9ng/ml (化学发光法).原发性肝细胞癌>200ng/m1,且渐升高,可达400ng/m1。
急慢性活动性肝炎可>100ng/m1,但随转氨酶恢复正常可逐渐降低。
.妊娠、睾丸及卵巢肿瘤、某些消化系肿瘤伴肝转移者水平增高。
2、癌胚抗原(CEA):参考值:放免:<15ng/m1 发光:<5ng/ml.对消化道肿瘤如:胃、结直肠、胰腺、胆囊肿瘤有较好的阳性检出率,亦可作为肺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指标。
因其在良恶性疾病间可有交叉,对其特异性有一定影响,但良性病变一般仅有暂时低度增高。
亦可作为肿瘤病人的一般追踪随访指标。
3、β2-微球蛋白(β2-Mg):参考值:血清1.675±0.335ug/ml,尿0.0 91±0.068ug/ml.体内正常有核细胞均能合成,肿瘤细胞代谢活性增高,至血中水平升高,各类白血病、何杰金氏病、多发性骨髓瘤等诊断为有价值指标。
.亦可作为其它肿瘤辅助指标。
血、尿中β2-Mg可作为灵敏的肾功能评价指标。
4、血清铁蛋白(Ferritin,Fer或SF):参考值:成年男性:28-397ng/ ml,女性:6-159ng/m1.贫血或肝功能异常,可使Fer的水平增高。
原发性肝癌患者70%以上Fer水平增高,及AFP联合应用可提高阳性率。
.血液淋巴系统,及其它系统实体肿瘤可有一定程度增高。
5、糖类抗原CA-50:参考值:血清中阳性界值:<25U/m1.广谱肿瘤标志物,主要为胃、结直肠肿瘤,其它消化系统及卵巢、膀胱,前列腺,肺、乳等均有一定阳性率。
可作为其它肿瘤标志物的辅助指标。
可做为放化疗及术后观察,或复发监测。
6、糖类抗原CA-19-9:参考值:血清中阳性界值:<37U/m1.胰腺癌、胆管癌特异性升高,可大于200-240U/ml以上。
胰腺炎,阻塞性黄疸病人可呈轻、中度升高,症状改善可恢复正常,持续高水平应警惕恶性肿瘤的存在。
(1) AFP:甲胎蛋白:令狐文艳(2)CEA:癌胚抗原(3)CA199:糖类抗原199(4)CA125:癌抗原125(5)CA153:肿瘤抗原153(6)CA50:癌抗原50(7)CA242:糖类抗原242(8)β2—MG:β2—微球蛋白(9)Fe Pro:血清铁蛋白:(10)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11)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2)TNF:肿瘤坏死因子AFP:甲胎蛋白:甲胎蛋白是一种糖蛋白,英文缩写AFP。
正常情况下,这种蛋白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胎儿出生约两周后甲胎蛋白从血液中消失,因此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尚不到20微克/升。
但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却又恢复了产生这种蛋白质的功能,而且随着病情恶化它在血清中的含量会急剧增加,甲胎蛋白就成了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一个特异性临床指标。
检测甲胎蛋白的方法有好几种,放射免疫法测得的甲胎蛋白大于500微克/升、且持续4周者,或甲胎蛋白在200~500微克/升、持续8周者,在排除其它引起甲胎蛋白增高的因素如急、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胚胎瘤、消化道癌症后,需再结合定位检查,如B超、CT、磁共振(MRI)和肝血管造影等即可作出诊断。
不过,正常怀孕的妇女、少数肝炎和肝硬化、生殖腺恶性肿瘤等情况下甲胎蛋白也会升高,但升高的幅度不如肝癌那样高。
肝硬化病人血清甲胎蛋白浓度多在25~200微克/升之间,一般在2个月内随病情的好转而下降,多数不会超过2个月;同时伴有转氨酶升高,当转氨酶下降后甲胎蛋白也随之下降,血清甲胎蛋白浓度常与转氨酶呈平行关系。
如果甲胎蛋白浓度在 500 微克/升以上,虽有转氨酶升高,但肝癌的可能性大,转氨酶下降或稳定,而甲胎蛋白上升,也应高度怀疑肝癌。
甲胎蛋白在肝癌出现症状之前的8个月就已经升高,此时大多数肝癌病人仍无明显症状,肿瘤也较小,这部分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预后可得到明显改善,故肝硬化、慢性肝炎病人、家族中有肝癌患者的人应半年检测一次。
一些肿瘤标志物的正常值甲胎蛋白(AFP)正常参考值:血清025ug/L。
临床意义:①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AFP明显升高,约71%的患者AFP>500ug/L。
②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AFP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其水平常<500ug/L。
③生殖腺胚胎性肿瘤的患者血清中AFP可见升高。
④妇女妊娠3个月后,血清AFP开始升高,7-8个月时达到高峰,一般在400ug/L以下,分娩后3周恢复正常。
若孕妇血清中AFP异常升高,应考虑有胎儿神经管缺损畸形的可能性。
癌胚抗原(CEA)正常参考值:血清<5ug/L。
临床意义:①血清CEA升高主要见于结肠癌、直肠癌、胰腺癌、胃癌、肝癌、肺癌、乳腺癌等,其他恶性肿瘤也有不同程度的阳性率。
②CEA连续随访检测,一般情况下,病情好转时血清CEA浓度下降,病情恶化时升高。
③肠道憩室炎、直肠息肉、结肠炎、肝硬化、肝炎和肺部疾病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阳性的百分率较低。
④98%的非吸烟健康者血清<5ug/L。
吸烟者中约有39%的人CEA>5ug/L。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正常参考值:<40ug/L。
临床意义:①前列腺癌手术后,PSA 浓度可逐渐降至正常,若手术后PSA浓度不降或下降后再次升高,应考虑肿瘤转移或复发。
②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炎、肾脏和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血清PSA水平也可升高,但必须结合其他检查进行鉴别。
③约有5%的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升高,但PSA 在正常水平。
糖链抗原19-9(CA19-9)正常参考值:血清<37U/ml。
临床意义:①胰腺癌、胆囊癌、胆管壶腹癌时,血清CA19-9水平明显升高,尤其是胰腺癌晚期病人,血清CA19-9浓度可达40万U/ml,阳性率约为7⒋9%②胃癌阳性率约为50%,结肠癌阳性率约为60%,肝癌阳性率约为6⒋6%。
③急性胰腺炎、胆囊炎、胆汁淤积性胆管炎、肝硬化、肝炎等疾病CA19-9也有不同程度升高。
糖链抗原50(CA50):正常参考值:血清<24U/ml。
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基因表达的调控丁克清【摘要】肿瘤标志物(TM)能伴随肿瘤的发生而特异性表达,这对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效果的观察及预后的判断,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阐明TM的表达机制,可作为研究癌变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手段。
目前对TM表达调控机制的研究虽然未完全明了,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试图从基因表达调控方面理解癌变机制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多成果。
本文旨在就肝癌的TM甲胎蛋白(AFP)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简介最近的进展。
【期刊名称】《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理工卷》【年(卷),期】2005(002)012【总页数】3页(P440-441,444)【关键词】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转录因子;沉默子【作者】丁克清【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医学院,湖北,荆州,43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4.33肿瘤标志物(TM)能伴随肿瘤的发生而特异性表达,这对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效果的观察及预后的判断,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阐明TM的表达机制,可作为研究癌变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手段。
目前对TM表达调控机制的研究虽然未完全明了,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试图从基因表达调控方面理解癌变机制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多成果。
本文旨在就肝癌的TM甲胎蛋白(AFP)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简介最近的进展。
1 AFP和AFP基因业以证明胚胎性TM是诊断肝细胞癌和畸胎瘤可靠性高的TM。
AFP基因与白蛋白、维生素D结合蛋白基因同属白蛋白基因家族,定位于人类染色体4q11-12,总长为20 Kb,它们来自于同一祖先基因,约6亿年前分化。
胚胎期的主要血清蛋白AFP由胎肝和卵黄囊产生,出生后迅速减少,成年后几乎不能检出,但在肝炎和肝硬化等肝损害时可一过性再现,伴随肝细胞癌和畸胎瘤的发生可高水平表达。
AFP基因由15个外显子和14个内含子组成,AFP表达活性依赖于增强子的调控并存在增强子区域性功能。
鉴定与AFP基因的5’上游转录调控域结合的转录因子表明,人AFP基因的表达由从转录起点约0.2Kb上游的启动子域和约1.0~3.3Kb上游的增强子域,呈组织特异性调控[1,2]。
常用肿瘤标志物及主要临床意义20241、甲胎蛋白(AFP)AFP是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最敏感、最特异的指标,适用于大规模普查,如果成人血AFP值升高,则表示有患肝癌的可能。
甲胎蛋白主要由胎儿肝细胞及卵黄囊合成。
甲胎蛋白在胎儿血液循环中具有较高的浓度,出生后则下降,至生后2~3月甲胎蛋白基本被白蛋白替代,血液中较难检出,故在成人血清中含量极低。
甲胎蛋白具有很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运输功能、作为生长调节因子的双向调节功能、免疫抑制、T淋巴细胞诱导凋亡等。
甲胎蛋白与肝癌及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多种肿瘤中均可表现出较高浓度,可作为多种肿瘤的阳性检测指标。
目前临床上主要作为原发性肝癌的血清标志物,用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疗效监测。
在转移性肝癌中,AFP值一般低于350~400 ng/ml。
2、癌胚抗原(CEA)CEA升高常见于大肠癌、胰腺癌、胃癌、乳腺癌、甲状腺髓样癌、肝癌、肺癌、卵巢癌、泌尿系肿瘤等。
但吸烟、妊娠期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肠道憩室炎、直肠息肉、结肠炎、胰腺炎、肝硬化、肝炎、肺部疾病等,15%~53%的患者血清CEA也会升高,所以CEA不是恶性肿瘤的特异性标志,在诊断上只有辅助价值。
大量临床实践证实,术前或治疗前CEA浓度能明确预示肿瘤的状态、存活期及有无手术指征等。
术前CEA浓度越低,说明病期越早,肿瘤转移、复发的可能越小,其生存时间越长;反之,术前CEA浓度越高说明病期较晚,难于切除,预后差。
CEA检测还可对经手术或其他方法治疗使CEA恢复正常的病人,进行长期随访,监测其复发和转移。
通常采用以下方案:术后第六周一次;术后3年内,每月一次;3~5年每三月一次;5~7年每半年一次;7年后一年一次。
若发现升高,两周后再测一次,两次都升高则提示复发和转移。
3、癌抗原125(CA125)CA125最常见于上皮性卵巢肿瘤(浆液性肿瘤)患者的血清中,其诊断的敏感性较高,但特异性较差。
黏液性卵巢肿瘤中不存在。
大话肿瘤标志物之甲胎蛋白
导语:常常有朋友问我体检报告中AFP是什么,也不知道体检时为什么检测它。
其实AFP 是原发性肝癌(后简称肝癌)肿瘤标志物,主要用于肝癌早期筛查。
早期肝癌常无特异症状,不少早期肝癌患者是在体检时偶然发现的,大部分肝癌患者有了临床症状才去医院就诊,往往错失了治疗良机。
甲胎蛋白在肝癌症状出现之前8个月就能检测到,因此在肝癌高危人群中定期检测AFP,能有效发现早期肝癌。
甲胎蛋白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早在1956年在哺乳动物的胚胎中发现甲胎蛋白,1964年在肝癌患者的血清中也发现这种蛋白质。
甲胎蛋白由胚胎肝细胞、卵黄囊细胞及胃肠道上皮细胞产生。
胎儿出生两周后甲胎蛋白从血液中消失。
除了孕妇和新生儿,正常人血清中AFP浓度低于20ng/ml。
如果体检发现(孕妇除外)AFP明显升高,尤其是大于400ng/ml时且持续一个月,应高度怀疑肝细胞癌的可能。
甲胎蛋白升高就是肝癌吗?
不是的。
甲胎蛋白除了在肝细胞肝癌中明显升高意外,在下述情况中也会升高:
1)肝细胞损伤后再生:肝硬化、酒精和药物导致的肝损伤,常伴有肝细胞再生,会产生一定量的甲胎蛋白,但很少超过400ng/ml,且随着肝细胞损害修复,甲胎蛋白会慢慢恢复正常。
2)肝炎:除肝细胞癌以外,肝炎患者肝细胞再生过程中会产生甲胎蛋白,但这种情况是暂时的,一般不超过400ng/ml。
3)胚胎源性肿瘤:睾丸、卵巢和其他部位发生微型胚胎源性肿瘤时甲胎蛋白也会升高,此时可通过联合检测free-β-hCG来鉴别。
4)其他癌症:少数胃肠道恶性肿瘤会产生低浓度甲胎蛋白。
如15%的胃癌患者甲胎蛋白会升高。
5)其他:孕妇和新生儿。
继发性肝癌甲胎蛋白会升高吗?
继发性肝癌患者中,甲胎蛋白一般多为阴性。
继发性肝癌以胃癌转移最多,其次为肺、结肠、胰腺、乳腺等。
由于15%的胃癌患者会有甲胎蛋白升高情况,如果患者没有肝病背景,但甲胎蛋白低浓度升高时,应警惕胃癌肝转移的可能。
为什么有甲胎蛋白阴性的肝癌患者?
不同群体肝癌细胞遗传基因活化程度不同。
如果控制甲胎蛋白表达的基因失活,肝癌细胞就不产生甲胎蛋白。
此时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B超、CT、核磁共振等方法进行检查。
AFP结果如何预测肝癌疗效和预后?
肝癌患者都希望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那怎样才能知道呢?
手术病人:如术前无转移,手术做得好,肿瘤切除干净,那么甲胎蛋白在1到4周内可降至正常水平,常低于50ng/ml。
如果没有下降或下降后又升高,那就要注意弥漫性肝癌或者肝癌又复发了。
化疗病人:化疗过程中如果AFP水平下降,说明病情好转了,如果持续不降,说明化疗效果不好,应该换一种治疗方案。
如果持续升高,表明病情恶化,可能有复发可能。
为什么肝癌患者还要检测癌胚抗原?
癌胚抗原是一个广谱标志物,在消化道恶性肿瘤,尤其是结肠/直肠癌中,癌胚抗原有重要诊断价值。
原则上全身各器官的恶性肿瘤都可通过血液或淋巴管转移至肝脏,最常见的肝转移是结肠/直肠癌。
因此肝癌患者甲胎蛋白阴性或低浓度升高,而癌胚抗原明显升高时,应考虑是否存在继发性肝癌的可能,需进行相关检查排除其他部位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