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导抗扰性度测试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311.81 KB
- 文档页数:5
传导抗扰度测试标准一、测试仪器1. 传导抗扰度测试仪: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能够模拟各种传导干扰信号,测量被测设备的传导抗扰度。
2. 功率分析仪:用于测量被测设备在传导抗扰度测试中的功耗。
3. 阻抗分析仪:用于测量被测设备的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
4. 测试线缆:具有较低的阻抗和较高的绝缘性能,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5. 测试软件:能够控制传导抗扰度测试仪和读取测试数据。
二、测试布置1. 被测设备应放置在平稳的测试台上,保证其正常运行。
2. 测试线缆应正确连接在被测设备和传导抗扰度测试仪之间。
3. 测试布置应避免电磁干扰和信号反射,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4. 测试环境应保持整洁和安静,避免外界干扰影响测试结果。
三、测试方法1. 传导抗扰度测试应按照相关标准进行,一般采用CISPR标准。
2. 对于不同频率和幅度的干扰信号,应选择合适的测试等级。
3. 在测试过程中,应密切关注被测设备的运行状态,以及测试数据的变化情况。
4. 对于不符合标准的测试结果,应重新进行测试,并分析原因。
四、测试步骤1. 打开传导抗扰度测试仪和测试软件,准备测试。
2. 设置测试等级、频率、幅度等参数,按照需要选择测试模式。
3. 将测试线缆连接到被测设备和传导抗扰度测试仪之间。
4. 开始测试,观察被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测试数据变化情况。
5. 在测试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测试,并记录异常情况。
6. 完成测试后,关闭传导抗扰度测试仪和测试软件,整理测试数据和分析结果。
7. 对于不符合标准的测试结果,应重新进行测试,并分析原因。
8. 根据需要编写测试报告和整理测试数据。
五、测试结果分析1. 根据测试数据,分析被测设备的传导抗扰度性能。
2. 对于不符合标准的测试结果,应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3. 根据需要对被测设备进行优化设计或改进制造工艺,以提高其传导抗扰度性能。
4. 将测试结果记录在测试报告中,以便后续分析和使用。
六、安全措施1. 在使用传导抗扰度测试仪时,应注意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整机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评价方法整机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是指在整机工作过程中,由于射频场的传导等原因,导致其他设备或系统发生干扰或故障的现象。
为了评估整机的抗扰度,可以进行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以下是一种评价方法的详细介绍,共计1200字。
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实验设计、试验条件及标准的选取、试验步骤、试验结果的评价等方面。
具体的评价方法如下:实验设计:1.确定试验目标:明确评价的对象和指标,包括设备的功能是否正常、数据的正确性、抗干扰的程度等。
2.确定试验装置:根据被测设备的特点和试验目标,设计合适的试验装置,包括整机和被测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接地方式等。
3.确定试验参数:根据对被测设备的分析和实际工作环境中的场强和频率等参数,确定合适的试验参数。
试验条件及标准的选取:1.试验频率范围:根据实际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干扰源的频率范围,确定试验频率范围,包括低频和高频。
2.试验场强:根据实际工作环境中的场强情况,确定试验场强范围,包括低场强和高场强。
3.试验标准:根据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确定评价整机抗干扰的标准。
试验步骤:1.设备准备:准备好被测设备和评估设备,并对其进行检查和校准。
2.设置试验场景:根据试验要求,设置合适的场景,包括场强和频率等参数。
3.进行试验:根据试验设计和标准,进行传导骚扰的试验,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被测设备的运行情况。
4.重复试验:根据试验要求,对同样的试验进行多次重复,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数据分析:将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估整机在不同场强和频率下的运行情况。
6.结果评价:根据试验目标和标准,对试验结果进行评价,判断整机抗扰度的优劣。
试验结果的评价:1.故障率评价:根据试验结果,统计整机在不同场强和频率下的故障情况,评估其抗扰度。
2.数据准确性评价:根据试验结果,检查数据的正确性,评估整机在不同场强和频率下的数据准确度。
3.功能状态评价:根据试验结果,观察整机在不同场强和频率下的功能状态,评估其正常工作的能力。
传导抗扰度测试原理-回复传导抗扰度测试原理是指在电磁兼容性测试中,用于评估电子设备在外部电磁场条件下是否能够正常工作的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传导抗扰度测试原理,包括测试的步骤、测试设备和测试参数等。
一、传导抗扰度测试概述传导抗扰度测试是电磁兼容性测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用于评估电子设备在现场环境中受到来自其他设备和电磁源的电磁干扰时的抗扰度能力。
该测试方法主要通过将被测设备暴露在外部电磁场中,并在不同频率下进行幅度和相位的测量,以确定设备对干扰场的耦合程度。
二、传导抗扰度测试步骤1. 设备准备:确定测试设备和测试对象,并检查其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2. 测试平台准备:搭建测试平台,包括电源、天线、功率放大器等设备,并确保其工作正常。
3. 测试设置:确定测试参数,包括频率范围、功率级别、测试时间等,以及设备的接地方式。
4. 测试场景搭建:将被测设备放置在测试平台上,并根据现场环境搭建相应的电磁场。
5. 耦合回路测量:使用测试仪器测量设备与电磁场之间的耦合回路,包括电缆、接口、散射等参数。
6. 幅度测量:在不同频率下,使用功率计或频谱仪等仪器测量设备对电磁场的幅度响应。
7. 相位测量:使用相关仪器测量设备对电磁场的相位响应,并与外部参考信号进行比较。
8. 数据分析和评估: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评估设备的抗扰度能力,并与相关标准进行比对。
三、传导抗扰度测试设备1. 信号发生器:用于产生不同频率和幅度的测试信号,模拟不同的干扰场景。
2. 功率放大器:用于放大测试信号的功率,以便模拟实际的干扰场景。
3. 测量仪器:包括功率计、频谱仪、相关仪器等,用于测量设备对干扰场的幅度和相位响应。
4. 环境模拟设备:用于搭建和模拟测试场景,如电磁吸收材料、屏蔽室等,以减少外部干扰。
四、传导抗扰度测试参数1. 频率范围:确定测试的频率范围,通常选择关键频点和频段进行测试。
2. 功率级别:确定测试信号的功率级别,以确保设备在实际应用中不会受到过大的干扰。
.(CS)传导骚扰抗扰度传导骚扰抗扰度1.传导骚扰抗扰度概述1.1《电磁兼容:1998 本标准主要介绍国际标准IEC61000-4-6:2006,对应国家标准GB/T17626.6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的试验方法。
试验和测量技术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目的和应用场合1.2该电磁场会频率范围内射频发射机产生的电磁场。
本标准所涉及的主要骚扰源是来自9kHz~80MHz作用于电气、电子设备的电源线、通信线和接口电缆等连接线路上,这些连接引线的长度则可能与干扰频率的几个波长相当,因此,这些引线就变成被动天线,接受外界电磁场的感应,引线电缆就可以通过传导方式耦合外界干扰到设备内部(最终以射频电压和电流所形成的近场电磁骚扰到设备内部)对设备产生干扰。
从而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所以,本标准的目的主要是建立一个评估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性能的公共参考,为有关产品的专业技术委员会或用户和制造商提供一个基本参考。
传导骚扰抗扰度常见术语2人工手2.1 模拟正常工作条件下,手持式电气设备和地之间的人体阻抗的电网络辅助设备2.2 为受试设备正常运行提供所需信号的设备和检验受试设备性能的设备。
注入钳2.3 u 电流钳由被注入信号的电缆构成的二次绕组实现的电流变换器。
电磁钳u由电容和电感耦合相组合的注入装置。
共模阻抗2.4在某一端口上共模电压和共模电流之比。
耦合系数2.5在耦合装置的受试设备端口所获得的开路电压(电动势)与信号发生器输出端上的开路电压的比值耦合网络2.6以规定的阻抗从一电路到另一电路传输能量的电路。
去耦网络2.7 防止施加给受试设备的测量信号影响不被测量的其他装置、设备或系统的电路。
电压驻波比2.8沿线最大电压和邻近最小电压幅度之比。
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等级39kHz~150kHz频率范围内,对来自射频发射机的电磁场所引起的感应骚扰不要求测量。
在u频率范围内,对来自射频发射机的电磁场所引起的感应骚扰的抗扰度试验应在150kHz~80MHz u根据设备和电缆最终安装时所处电磁环境按下面表格选择相应的试验等级。
传导骚扰抗扰度(CS)1.传导骚扰抗扰度1.1传导骚扰抗扰度概述本标准主要介绍国际标准IEC61000-4-6:2006,对应国家标准GB/T17626.6: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的试验方法。
1.2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目的和应用场合本标准所涉及的主要骚扰源是来自9kHz~80MHz频率范围内射频发射机产生的电磁场。
该电磁场会作用于电气、电子设备的电源线、通信线和接口电缆等连接线路上,这些连接引线的长度则可能与干扰频率的几个波长相当,因此,这些引线就变成被动天线,接受外界电磁场的感应,引线电缆就可以通过传导方式耦合外界干扰到设备内部(最终以射频电压和电流所形成的近场电磁骚扰到设备内部)对设备产生干扰。
从而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所以,本标准的目的主要是建立一个评估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性能的公共参考,为有关产品的专业技术委员会或用户和制造商提供一个基本参考。
2传导骚扰抗扰度常见术语2.1人工手模拟正常工作条件下,手持式电气设备和地之间的人体阻抗的电网络2.2辅助设备为受试设备正常运行提供所需信号的设备和检验受试设备性能的设备。
2.3注入钳u 电流钳由被注入信号的电缆构成的二次绕组实现的电流变换器。
u 电磁钳由电容和电感耦合相组合的注入装置。
2.4共模阻抗在某一端口上共模电压和共模电流之比。
2.5耦合系数在耦合装置的受试设备端口所获得的开路电压(电动势)与信号发生器输出端上的开路电压的比值2.6耦合网络以规定的阻抗从一电路到另一电路传输能量的电路。
2.7去耦网络防止施加给受试设备的测量信号影响不被测量的其他装置、设备或系统的电路。
2.8电压驻波比沿线最大电压和邻近最小电压幅度之比。
3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等级u 在9kHz~150kHz频率范围内,对来自射频发射机的电磁场所引起的感应骚扰不要求测量。
u 在150kHz~80MHz频率范围内,对来自射频发射机的电磁场所引起的感应骚扰的抗扰度试验应根据设备和电缆最终安装时所处电磁环境按下面表格选择相应的试验等级。
传导骚扰抗扰度(CS)1.传导骚扰抗扰度1.1 传导骚扰抗扰度概述本标准主要介绍国际标准IEC61000-4-6:2006,对应国家标准GB/T17626.6: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的试验方法。
1.2 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目的和应用场合本标准所涉及的主要骚扰源是来自9kHz~80MHz频率范围内射频发射机产生的电磁场。
该电磁场会作用于电气、电子设备的电源线、通信线和接口电缆等连接线路上,这些连接引线的长度则可能与干扰频率的几个波长相当,因此,这些引线就变成被动天线,接受外界电磁场的感应,引线电缆就可以通过传导方式耦合外界干扰到设备内部(最终以射频电压和电流所形成的近场电磁骚扰到设备内部)对设备产生干扰。
从而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所以,本标准的目的主要是建立一个评估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性能的公共参考,为有关产品的专业技术委员会或用户和制造商提供一个基本参考。
2 传导骚扰抗扰度常见术语2.1 人工手模拟正常工作条件下,手持式电气设备和地之间的人体阻抗的电网络2.2 辅助设备为受试设备正常运行提供所需信号的设备和检验受试设备性能的设备。
2.3 注入钳u 电流钳由被注入信号的电缆构成的二次绕组实现的电流变换器。
u 电磁钳由电容和电感耦合相组合的注入装置。
2.4 共模阻抗在某一端口上共模电压和共模电流之比。
2.5 耦合系数在耦合装置的受试设备端口所获得的开路电压(电动势)与信号发生器输出端上的开路电压的比值2.6 耦合网络以规定的阻抗从一电路到另一电路传输能量的电路。
2.7 去耦网络防止施加给受试设备的测量信号影响不被测量的其他装置、设备或系统的电路。
2.8 电压驻波比沿线最大电压和邻近最小电压幅度之比。
3 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等级u 在9kHz~150kHz频率范围内,对来自射频发射机的电磁场所引起的感应骚扰不要求测量。
u 在150kHz~80MHz频率范围内,对来自射频发射机的电磁场所引起的感应骚扰的抗扰度试验应根据设备和电缆最终安装时所处电磁环境按下面表格选择相应的试验等级。
传导抗扰度测试标准一、测试设备1.测试设备应包括:信号发生器、信号分析仪、功率放大器、干扰模拟器、被测设备(EUT)等。
2.测试设备的精度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并经过计量认证。
二、测试场地1.测试场地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具备开阔的空间和良好的电磁环境。
2.测试场地应避免干扰源的干扰,如远离电磁炉、微波炉、雷电等干扰源。
三、测试信号1.测试信号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包括频率、幅度、波形等参数。
2.测试信号应根据被测设备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如电源线、信号线、控制线等。
四、测试方法1.将被测设备放置在测试场地中,连接测试设备,设置好测试参数。
2.将测试信号通过功率放大器进行放大,然后通过干扰模拟器对被测设备进行干扰。
3.在干扰过程中,对被测设备的性能进行检测和记录。
4.重复以上步骤,对被测设备进行多次测试,并记录测试结果。
五、测试结果判定1.根据测试结果,对被测设备的传导抗扰度性能进行评价。
2.如果被测设备在测试过程中出现故障或性能下降,则判定为不合格。
3.如果被测设备在测试过程中未出现故障或性能下降,则判定为合格。
六、安全措施1.在测试过程中,应保证测试设备和被测设备的电源稳定,避免意外断电或电压波动的影响。
2.在测试过程中,应保证人员的安全,避免触电或其他意外事故的发生。
3.在测试过程中,应保持场地的整洁和安全,避免杂物或人员误入测试区域。
4.在测试过程中,应对测试人员进行培训和安全教育,确保他们了解并遵守相关安全规定。
七、测试记录与报告1.在测试过程中,应对测试数据进行实时记录和整理,包括测试时间、测试人员、测试设备、测试信号、测试结果等。
2.在测试结束后,应根据测试数据编写测试报告,包括测试目的、测试设备、测试信号、测试结果及结论等。
3.测试报告应清晰明了地描述测试过程和结果,以便相关人员了解和评估被测设备的传导抗扰度性能。
传导抗扰度测试方案-EMS测试系统对于低频(150kHz-80MHz/230MHz)的射频信号,由于其波长比EUT尺寸要长得多,EUT的互连电缆(包括电源线和电缆线)比EUT本身更容易成为天线而接受电磁场,因此射频抗扰度试验的低频部分,采用传导测试方式更直接。
针对不同类型的电缆,可选4种注入方式:
CDN注入:适合于电源线(使用M型CDN)以及常用电缆。
电磁钳注入:如果无法使用CDN,可以使用EM-钳(电磁钳)。
电磁钳是一种高效宽带的夹钳式注入设备,常用于测试非屏蔽的多根电缆。
电流钳注入:如果无法使用CDN,而且被测试电缆的长度很短,就需要使用电流钳。
直接注入法:通过100Ω电阻直接注入到同轴电缆的屏蔽层上。
试验等级:
测试设备:射频信号源、耦合去耦装置、功率放大器、衰减器、射频开关、测试软件及其他专用配件等。
了解更多EMS测试设备点击EMS抗扰度测试。
测试配置:。
在电磁兼容性(EMC)测试中,传导抗扰度测试是评估设备对外部电磁场干扰的能力的一部分。
这种测试通常包括射频传导、电源线传导和地线传导等方面的考虑。
以下是一般的传导抗扰度测试方法:
射频传导抗扰度测试:
设备准备:将待测试设备放置在一个合适的测试环境中,通常是一个屏蔽室(Faraday Cage)。
测试频率范围: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选择适当的测试频率范围。
注入信号:在测试频率范围内,通过射频传导的方式向设备引入一定水平的射频信号。
观察设备响应:观察设备是否在这些射频信号的情况下正常工作,是否发生异常或失效。
电源线传导抗扰度测试:
设备准备:设备连接到电源线,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注入信号:在设备的电源线上注入一定水平的射频信号,模拟电源线传导的干扰。
观察设备响应:观察设备是否在这些电源线干扰的情况下正常工作,是否发生异常或失效。
地线传导抗扰度测试:
设备准备:设备连接到适当的地线系统,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注入信号:在设备的地线系统上注入一定水平的射频信号,模拟地线传导的干扰。
观察设备响应:观察设备是否在这些地线干扰的情况下正常工作,是否发生异常或失效。
报告和认证:
测试报告:记录测试的详细过程、测试结果以及观察到的任何异常情况。
认证:根据测试结果,评估设备是否符合相关的EMC标准和规范,以便获取相应的认证。
这些测试方法通常基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其他相关组织发布的EMC标准。
具体的测试要求和流程可能会根据不同的行业和产品类型而有所不同。
在进行传导抗扰度测试之前,了解并遵守适用的标准和规范是至关重要的。
传导骚扰抗扰度测试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騷扰抗扰度测试所研究的骚扰源通常是指来自射频发射机的电磁场。
该电磁场可能作用于连接安装设备的整个电缆上。
虽然被骚扰设备的尺寸比骚扰频率的波长小,但I/O线,例如电源线、通信线、接口电缆等,由于其长度可能是几个波长、则可能成为无源的接收天线网络。
假定连接设备的电缆网络是处于谐振的方式(入/4和入/2开路或折合偶极子,电缆系统间的敏感设备易受到流经设备的骚扰电流的影响,并由相对于参考接地平面(板)具有 150Ω共模阻抗的耦合和去耦网络代表这种电缆系统。
测量方法是使受试设备在骚扰源作用下形成的电场和磁场来模拟来自实际发射机的电场和磁场。
这些骚扰场是由试验配置所产生的电压或电流所形成的近区电场和磁场来近似表示的。
用耦合和去耦装置提供騷扰信号给某一电缆,同时保持其他电缆不受影响,只近似于骚扰源以不同的幅度和相位范围同时作用于全部电缆的实际情况。
1. 射频辐射抗扰度测试试验等级
试验等级定义的频率范围为150kHz?8MHz。
9?150Khz频率范围内,对来自射频发射机的电磁场所引起的感应骚扰不要求测量。
试验等级如表1所示。
表1,试验等级
试验等级
电压(e.m.f)
U0/dBμV U0/V
11201
21303
314010
X特定
注;X是一个开放等级。
试验等级选择主要依据设备和电缆实际安装时所接触的电磁环境。
表6-16中的等级划分依据如下。
a. 1类:低电平辐射环境。
无线电台/电视台位于的距离上的典型电平和低雄率发射接收机的典型电平。
b. 2类:中等电磁辐射环境。
用在设备飭低功率便携式发射机(典型额定值小于1W)。
典型的商业环境。
c. 3类:严酷电磁辐射环境。
用于相对靠近设备,但距离不小于1m的手提式发射接收机(≥2W),用在靠近备的高功率广播緒机和可能靠近工科医设备。
典型的工业环境。
d. X类:特定产品通过协商或由产品规范和产品的技术标准规定的开放等级。
选择适用等级时,还要考虑到受试设备产生故障的后果,当产生的后果严重时可以考虑采用更严格的试验等级。
2. 射频辐射抗扰度测试试验设备
(1) 试验信号发生器
试验信号发生器包括在所要求点上以规定的信号电平将騷扰信号施加给每个耦合装置输人端口的全部设备和部件。
试验信号发生器的部件包括:射频信号发生器G1,衰减器T1 (典型0?40dB、射频开关S1、宽带功率放大器PA、低通滤波器(LPF)和/或高通滤波器(HPF)、衰减器T2。
具体的组合如图1所示。
图1,试验信号发生器的配置
表2试验信号发生器的特性
输出阻抗50Ω,驻波比≤1.2
诮波和失真比载波电平低15dB以上
幅度调制内调制或外调制,调制度80%±5%,1 (1士
±10%)kHz的正弦波
输出电平足够高,能覆盖试验电平
(2) 耦合和去耦装置
为使骚扰信号合适地耦合到连接受试设备的各种电缆上,应用耦合和去耦装置。
耦合和去耦装置可组合成一个盒子,或由几部分组成。
耦合和去耦装置的主要参数共模阻抗,在受试设备端口看进去应符合表6-1&所示。
表3,耦合和去耦装置的主要参数
参数
频段
0.15~26MHz26~80MHz
∣Zce∣150Ω±20Ω150+60Ω,-45Ω
(3) 耦合和去耦装置的受试设备端口上共模阻抗的校验
耦合和去耦装置是由受试设备端口上看进去的共模阻抗∣Zce∣来表征的,其值的正确性保证了测量结果的重现性。
耦合和去耦合装置与阻抗参考平面应放在参考接地平面上,参考接地平面的尺寸应超过设备所有边的几何投影尺寸至少0.2m。
使用的网络分析仪或阻抗仪应有50Ω的参考阻抗,应在阻抗参考平面上校准网络分析仪。
在阻抗参考链接点和受试连接点和受试设备端口之间必须用短线连接线(≤30mm)的几何尺寸验证∣Zce∣。
(4) 试验配制
受试设备应放在参考接地平面上面0.1m高的绝缘支架上,将合适的耦合和去親装置提供给全部有关电缆。
装置与参考接地平面上受试设备的几何投影在0.1?0.3m范围内。
对屏蔽电缆是将骚扰信号电流注人到电缆的屏蔽层,对非屏蔽电缆是将騷扰信号通过耦合和去耦网络(CDN)注入各条馈线上。
射频传导騷扰抗扰度试验配置如图2所示。
图2,射频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配置图
3. 射频辐射抗扰度测试步骤
注入电流试验中,注入方法的选择是进行试验的第一步,根据设备的性质和结构特点可选择以下注入方式。
(1) 直接注入
来自信号发生器的骚扰信号通过100Ω的电阻被注人到同轴电缆的屏蔽层上,在辅助设备和注人点之间尽可能靠近注入点处插人一个去耦网络。
此去耦网络通常由各种电感组成,以便在整个频率范围内产生高阻抗,一般要求在150kHz的频率上至少是280µ的电感量。
同时要求电抗足够高,在26MHz以下频率电抗应≥260Ω,在26MHz以上频率电抗应≥150Ω。
另外,去耦网络还应用于不被测量但连接到受试设备或辅助设备的全部电缆上。
(2) 钳注入法
钳注入法是指采用电流钳或电磁钳实现#号发生器和受试设备连接的方法。
电流钳的作用是对连接到设备的电缆建立感性耦合,电磁钳的作用是对连接受试设备的电缆建立感性和容性耦合。
这两种钳注入装置耦合和去耦部分都是分开的,由钳式装置提供耦合,而共模阻抗和去耦功能是建立在辅助设备上的。
注人法的具体程序由图3给出。
图3,注入法选择程序
对于来自试验配置的辐射应遵守有关干扰法则,当辐射的能量超过允许的电平时,应在屏蔽室内进行试验。
依次将试验信号发生器连到每个耦合和去耦装置上,而其他不被激励的耦合装置的射频输人端口应端接50Ω电阻负载。
为了防止谐波干扰受试设备,应使用滤波器。
试验信号在每一频率上的驻留时间不应少于受试设备所需的运行和响应时间。
试验期闾应设法充分操作受试设备,并充分审查抗扰度试验所选择的全部操作方式,推荐使用专门的操柃程序。
无论是直接注人还是钳注入,均应对骚扰源的电平进行调整,按所需的试验电平进行试验。
具体方法是用手动或自动方法在150kHz?80MHz (或230MHz)频率范围进行扫描,按试验判据检查受试设备的功能和性能是否正常。
扫描速率不能超过1,5×10-3十倍频程/S。
当扫描速率曾加时,步进大小不应超过起始频率的1%,此后步进的大小不应超过前一频率值的1%,在每一频率上的驻留时间不应小于受试设备—的运行和响应时间。
以上为共模注入骚扰信号的方法,共模注入点是指受试设备注入骚犹信号的点,对连接电缆而言是电缆的屏蔽层,对非屏蔽馈线(如电源线)是指注入网络中RC线路与每根线相交的点。
在未调制时,试验信号发生器的特性由表2给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