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 有理数的除法(1)
- 格式:ppt
- 大小:289.00 KB
- 文档页数:13
1.4.2 有理数的除法课程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在理解有理数除法意义的基础上,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并初步了解有理数法则的合理性及倒数的意义.2、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二、过程与方法目标教材通过除法意义计算一个实例,得出法则可以利用乘法来进行的结论,得出除法与乘法类似的法则,最后通过几个例题的教学说明有理数除法的另一种形式,也指出有理数除法与分数互换的关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有理数除法法则的导出及运用,让学生体会转化思想.2、通过学习有理数除法法则,感知数学具有普遍联系性,相互转化性.教学重点:学习有理数除法法则中学生对商的符号的确定.教学难点:乘除混合运算中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技巧的应用.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在小学,我们学过除法,如8÷4=8×41=2.那么8÷(-4)又会等于多少呢?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板书:1.4.2 有理数的除法二、师生互动,课堂探究(一)提出问题,引发讨论怎样计算8÷(-4)呢?要求一个数,使它与-4相乘得8.∵(-2)×(-4)=8 ∴8÷(-4)=-2 ①又∵8×(-41)=-2 ②∴8÷(-4)=8×(-41) ③③式表明,一个数除以-4可以转化为乘-41来进行,即一个数除以-4,等于乘-4的倒数-41.(二)导入知识,解释疑难在尝试:(-8)÷(-4)=? (-8)×(-41)=?1、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a÷b =a·b 1(b≠0)提出问题:(1)两数相除,商的符号如何确定?商的绝对值呢?(2)0不能做除数,0作被除数时商是多少?从有理数除法法则得出另一种说法:2、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如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说明:两数相除,在能整除的情况下,可用法则2,在确定符号后往往采用直接除;在不能整除的情况下,特别是当除数是分数时,可用法则1,把除法转化为乘法比较方便.3、例题分析:例1:计算:(1)(-36)÷9 (2)(-2512)÷(-53)解:(1)用法则2 (2)用法则1例2:化简下列分数:(1)312- (2)1245-- 解:(1)312- =(-12)÷3=-4 (2)1245--=(-45)÷(-12)=415例3:计算:(1)(-75125)÷(-5) (2)-2.5÷85×(-41)解:(1)利用乘法分配律 原式=75125×51=125×51+75×51=25+71=7125 (2)原式=25×58×41=1例4:计算(1)(-29)÷3×31 (2)(-43)×(-211)÷(-412)(3)-6÷(-0.25)×1411 (4)(-3)÷[(-52)÷(-41)]解:(1)原式=-29×31×31=-929(2)原式=-43×23×49=-21(三)、归纳总结,知识回顾1、除法的两种法则的恰当应用.2、乘除混合运算往往先将除法化为乘法,在确定积的符号,最后求出结果.(四)作业:P38 7 (4)(5)(6)(五)板书设计1.4.2 有理数的除法1、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a÷b =a·b 1(b≠0)2、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如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例1:计算:(1)(-36)÷9 (2)(-2512)÷(-53)解:(1)用法则2 (2)用法则1例2:化简下列分数:(1)312(2)1245--。
1.4.2有理数的除法(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理解倒数概念,会求有理数的倒数,掌握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索的方法观察、交流、归纳出有理数除法法则及倒数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转化思想.学习重难点:重点:有理数除法法则难点:(1)商的符号的确定;(2)0不能作除数的理解;教学方法:引导法,鼓励法,讲解法学习方法:做练习法,独立思考教学工具:彩色粉笔教学过程:复习引入1)、小红从家里到学校,每分钟走50米,共走了20分钟。
问小红家离学校有 1000 米,列出的算式为 50X20=1000 。
2)放学时,小红仍然以每分钟50米的速度回家,应该走 20 分钟。
列出的算式为 1000从上面这个例子你可以发现,有理数除法与乘法之间的关系是 。
自主学习自学教材中第 页的内容。
(要求理解倒数的概念,掌握倒数的求法)写出下列各数的倒数-4 的倒数 ,3的倒数 ,-2的倒数 ; 提问:37,52,321和5的倒数各是多少? 0有没有倒数?π有没有倒数?有则请求出来。
合作讨论比较大小: 1、 8÷(-4) 8×(41-); 2、(-15)÷3 (-15)×31; 3、(411-)÷(一2) (411-)×(21-); 与小学里学习的乘除方法进行类比与对比,归纳有理数的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有理数的除法法则是: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当堂检测1、计算(1) ; (2) 0÷(-1000);(3) ⎪⎭⎫ ⎝⎛-÷⎪⎭⎫ ⎝⎛-÷2332375 (4)÷课堂小结倒数的求法: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有理数的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1.4.2 有理数的除法(1)编制: 校对:目标: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倒数。
了解有理数除法的意义,理解有理数除法的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在熟练进行除法运算后,能够对式子进行化简。
重点:有理数的除法法则及其运用难点:(1)商的符号的确定。
(2)0不能作除数的理解。
一.知识要点1.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2.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二.经典例题和变式知识点1:有理数除法法则例1 计算下列各题(1)(25)(5)-÷-; (2)3(0.8)15-÷; (3)100(0.1)÷-;(4)0(2019)÷-; (5)35(3)()48-÷-; (6)11(0.125)12÷-变式1.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有( )①(24)(8)3-÷-=-;②(32)(8)4+÷-=-;③44()()155-÷-=;④3(3)(0.125)34-÷-=-A.1个B.2个C.3个D.4个知识点2:化简分数 例2.化简下列分数 (1)217-= ;(2)812=- ;(3)61-=- ;(4)60.3--=- ;知识点3:利用有理数的法则判断例3.若两个有理数的商是正数,和为负数,则这两个数( )A.一正一负B.都是正数C.都是负数D.不能确定变式3.若0x y x y+=,则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 A.00x y ==或 B.,x y 同号 C.,x y 异号 D.,x y 为任意有理数三.分层达标阶梯训练:A 基础演练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同号两数相除,取相同的符号B 、异号两数相除,取被除数的符号C 、两个数的商为0,则两数中至少有一个为0D 、两个数相除商为0,则只有被除数为03.若0,0<>b b ,那么ac ( ) A 、大于0 B 、小于0 C 、不一定 D 、大于或等于0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除以任何数都等于0B 、一个数与它的相反数的商等于-1B 、两个数的商为-1,则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D 、两个数相除,商一定小于被除数5.两个不为0的有理数相除,如果交换它们的位置,商不变,那么( )A.两数相等B.两数互为相反数C.两数互为倒数D.两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6.计算:(1)8-0.1253÷ (2)-0.91-0.013÷()()(3) 3-3-2.258÷()() (4)3-3-1.254÷()()B 能力提升7.已知0,21,4<==xy y x ,则y x 的值是 。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4.2《有理数的除法(1)》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除法(1)》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有理数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理解有理数除法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让学生感受有理数除法的实际意义,进而引导学生探究有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对有理数的基本运算有了初步了解。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能灵活运用有理数运算规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有理数除法运算问题,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有理数除法的运算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有理数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理解有理数除法的运算规律。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有理数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理数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有理数除法的运算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让学生感受有理数除法的实际意义。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例,发现有理数除法的运算规律。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实例和教学内容。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解决。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购物时找零、制作食品时配料等,引导学生感受有理数除法的实际意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向学生介绍有理数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如“同号两数相除,异号两数相除”等。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实例,发现有理数除法的运算规律。
1.4.2有理数的除法(1)教学设计活动1探究有理数的除法 问题1正数除以负数因为2×(-4)=-8 所以=-2负数除以负数 (-8)÷(-4)因为(2)×(-4)=-8 所以(-8)÷(-4) =2 零除以负数 0÷(-4)因为0×(-4)=0 0÷(-4)=0除以一个负数等于乘以这个负数的倒数。
活动2再次验证结论两者的关系-38÷0=?通过以上式子大小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吗?2:讲解新知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规律并用字母表示注:使用的条件。
给学生给足时间自己探究自己发现,自己验证,此次活动是本节课的核心活动,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有些学生可能不易发现更不会加以修改推广,得到结论,而忽略了使用的条件,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对比,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发现的规律.直到准确为止。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深入小组倾听学生的讨论,并注意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并注意学生学生语言的严谨性 此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意识.2.学生在探究,考虑问题是否全面.3.学生在描述通过探索规律得到的结论,语言是否严密、规范.4.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是否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注意倾听他人的见解,并能重新审视完善自己的想法.(学生活动)让学生对比得出两者相等的关系 老师点评:(1)既然相等我们就可以把除法转换成乘法来进行 运算。
(2)注意转化的方法(3)再次验证加深理解并得出结论(4)-38÷0的结果如何? 学生要说出理由这很重要!教师要关注:1、教师要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并注意学生学生语言的严谨性)41()8(-⨯-)41(0-⨯)41(8-⨯)21()411____()2()411(;31)15____(3)15();41(8_____)4(8-⨯--÷-⨯-÷--⨯-÷教学反思《孤独之旅》教学设计知识目标:理解小说内容,体会孤独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