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中国的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
- 格式:ppt
- 大小:1.48 MB
- 文档页数:26
第一单元中国的区域差异1.1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1.2 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第二单元中国的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2.1 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2.2 现代化技术在国土整治中的应用2第三单元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3.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地理背景3.2 水土流失的治理第四单元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4.1 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4.2 荒漠化的成因和防治第五单元河流的综合治理──以长江三峡工程为例5.1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5.2 百万移民及其安置5.3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第六单元农业低产区的治理──以黄淮海平原为例6.1 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6.2 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第七单元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以南方低山丘陵区为例 7.1 山区农业资源开发的地理背景7.2 山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与生态建设第八单元商品农业区域的开发──以东北地区农林基地建设为例 8.1 东北地区农林基地建设的地理背景8.2 土地资源开发与商品粮基地的建设8.3 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第九单元交通运输的建设──以西南地区为例9.1 西南地区交通运输建设的地理背景9.2 西南地区交通运输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第十单元海岛和海域的开发──以海南岛为例10.1 海南岛开发的地理背景10.2 海南岛的开发和保护第十一单元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西气东输为例11.1 我国天然气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11.2 实现双赢的能源战略──西气东输工程第十二单元城市新区的发展──以上海浦东为例12.1 建设上海浦东新区的地理背景12.2 浦东新区的规划与开发第十三单元地理区域研究(选学)13.1 地理区域研究的意义和内容13.2 地理区域研究的基本方法13.3 乡土地理调查研究。
1.2 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考点搜索】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教材分析】在了解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等三大自然区域总体特征的基础上,本课介绍其内部的自然地区在地形、气候、植被、土壤、水文等自然要素方面的差异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分析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帮助学生认识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和差异的显著性。
◆ 知识纲要◆重要图释图1.3 “东部季风区的四个自然地区”根据初中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可知:我国东部季风区从南到北由于所跨纬度比较大,气温差异最为明显,在北方从东到西由于距海远近不同,降水差异也比较明显。
其中热量条件的差异是造成南北差异的主要因素。
因此,东部季风区大致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又分为东北区、华北区,南方地区又分为华中区、华南区。
【学习策略】通过读图、分析、归纳的方法,识记三大自然区内部的空间位置、相互界线,理解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及其核心特征。
运用空白地图,将地理事物落实在图上,并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整理,理解三大自然区中各自然地区的区域差异。
【教学内容】一、 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主要差异——南北差异影响因素——热量其他差异——南北差异影响因素——水分主要差异——东西差异 影响因素——水分其他差异——垂直差异 影响因素——高度变化主要差异——垂直差异影响因素——高度变化其他差异——水平差异影响因素——水分同一性 差异性2.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即四个地区的主要特征) 表1-4: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在我国东部季风区,主导性差异因素是由太阳辐射决定的热量条件,故地区差异呈现出南北方向的变化规律。
2.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区的东西差异表1-5: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内部差异图1-6图1-7自然地区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分界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自然条件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农业生产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主导性差异因素是由海陆分布决定的水分条件,故地区差异呈现出东西方向的变化规律。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及其内部差异1. 华北平原华北平原是我国三大自然区之一,面积约30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区之一。
该区域地势相对平坦,海拔较低,平均海拔只有50米左右,地形较为单一。
该区域土地肥沃,具有较好的农业生产条件,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等。
华北平原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植被覆盖以草原为主。
该区域年平均降水量较少,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季节性干旱,因此水资源短缺是该区域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
2. 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是我国三大自然区之一,面积超过20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
该区域海拔超过4000米,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之一。
由于高原对气候有很大的影响,青藏高原地处东亚季风区和印度洋季风区的交汇处,气候复杂多变。
青藏高原是全球重要的生态系统,富含丰富的物种资源和文化遗产,同时也面临着生态环境问题。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开发等因素,该区域的草地退化、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严重。
3. 华南地区华南地区是我国自然区中面积最小但人口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主要包括广东、福建、广西、海南等省份,其地形多样化,沿海地区山区和盆地交错。
该区域受到广东湾和南海气流的影响,气候类型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由于气候的特殊性,华南地区拥有丰富的植被资源,森林覆盖率较高,可以种植一些要求高的经济作物。
华南地区的自然资源丰富,但也有一些环境问题,比如台风、洪涝灾害等。
同时,由于该区域工业化程度高,过度开发难以避免,导致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我们可以看到,我国三大自然区在地形、气候、自然资源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这些差异不仅影响着各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存在着一些共性和交错之处。
因此,在保护和管理自然资源方面,应该识别自然区间的差异和相同之处,推动地区间的合作,保证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