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六单元墨子一兼爱练习+Word版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694.50 KB
- 文档页数:9
7《兼爱》课后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
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
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
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
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
是何也?皆起不相爱。
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
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身故贼人身以利其身。
此何也?皆起不相爱。
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
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
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
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
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节选自《兼爱》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身/故贼人身以利其身B.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身/故贼人身以利其身C.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身/故贼人身以利其身D.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身/故贼人身/以利其身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察乱何自起”的“当”与《登泰山记》“僻不当道者”的“当”含义一样,都为“对着,面对”的意思。
新人教版选修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61《兼爱》同步练习一、夯实双基1.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相篡(cuàn)不惮(dàn)慈(chí)孝B.执(zhí)弱侮(wǔ)贫敖(ào)贱C.恶(è)人恶(è)衣牂(zāng)羊D.黧(lí)黑期(jī)年乱行(xínɡ)【答案】B(A慈:cí,C恶:wù人,D行:hánɡ)2.下列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B.C.D.【答案】C(两个“举”都当“拿”讲)3.下列句子中的“独”字,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今诸侯独知爱其国A.子独不闻夫坎井之蛙乎?B.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独以吾两人在也C.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D.故君子必慎其独也【答案】B(例句和B都当“只、仅”讲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B.C.D.【答案】C(两个“比”字都当“等到”讲)5.下列句子中的“以”字,意义相同的两个是( )A.以不相爱生B.是以不惮举其国以攻人之国C.是以不惮举其身以贼人之身D.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答案】AC(AC:因为,B:来,D:拿)6.下列句子中的“为”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仁人之所以为事者B.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C.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D.乃今得之,为予大用【答案】AC(AC:作为,B:为了,D:是)7.下列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是故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B.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C.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D.揖御寇而进之【答案】BD(BD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A名词作状语,C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8.下列句式相同的两项是( )A.此何难之有焉?B.是其故何也?C.东西南北,唯命之从D.予之不知余也【答案】AC(都是宾语前置句)二、文本精品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9.下列对文中加点的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家主相爱则不相篡篡:掠夺B.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贼:残害C.诈不欺愚愚:愚蠢D.是以仁者誉之誉:称颂【答案】C(愚:这里指忠直敦厚的人)10.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A.既以非之,何以易之B.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C.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D.是以仁者誉之【答案】B(B项中的“以”与例句中的“以”都是介词,“拿”、“用”A项,通“已”,副词,已经C、D两项中的“以”都是介词,“因为”)11.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B.C.D.【答案】C(都是动词,看待A项前一个“若”是“好像”;后一个“若”是“及,比得上”B项前一个“则”是连词,“就”;后一个“则”表示肯定判断,“就是”D项前一个“和”是形容词,“和睦”;后一个“和”是形容词,“温暖”) 1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既以非之,何以易之?译文:既然已经反对它,那么用什么改变它呢?B.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译文:因此诸侯和诸侯相爱就不会在郊野战斗C.家主相爱则不相篡译文:卿大夫与卿大夫相爱就不会篡夺君位D.君臣相爱则惠忠译文:君臣之间相爱,君对臣就会施惠,臣对君就会效忠【答案】C(“篡夺君位”错,应为“争夺利益”或“掠夺财富”)三、课外延伸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张特立,字文举,东明人中泰和进士,为偃师主簿改宣德州司侯州多金国戚,号难治特立至官,俱往谒之有五将军率家奴劫民群羊,特立命大索闾里,遂过将军家,温言诱之曰:“将军宅宁有盗羊者邪,聊视之以杜众口”潜使人索其后庭,得羊数十遂缚其奴系狱,其子匿他舍,捕得之,以近族得减死论豪贵由是遵法,民赖以全正大初,迁洛阳令时军旅数起,郡县窘迫,东帅纥石烈牙兀喧又侮慢儒士会移镇陕右,道经洛阳,见特立淳古,不礼之,遽责令治糗具,期三日足,后期如军法县民素贤特立,争输于庭,帅大奇之既而拜监察御史,首言世宗诸孙不宜幽囚;尚书右丞颜盏石鲁与佃民争田,参知政事徒单兀典谄事近习,皆当罢黜执政者忌之会平章政事白撒犒军陕西,特立又劾其掾不法白撒诉于世宗,言特立所言事失实世宗宥之,遂归田里特立通程氏易,晚教授诸生,东平严实每加礼焉岁丙午,世祖在潜邸受王印,首传旨谕特立曰:“前监察御史张特立,养素丘园,易代如一,今年几七十,研究圣经,宜锡嘉名,以光潜德,可特赐号曰中庸先生”壬子岁,复降玺书谕特立曰:“白首穷经,诲人不倦,无过不及,学者宗之,昔已锡嘉名,今复谕意”癸丑,特立卒,年七十五特立所著书有《易集说》《历年系事记》(节选自《元史·张特立传》)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B.C.D.【答案】B(A项中“与”,一为介词,“跟”;一为介词,“替”B项中“以”,介词,“因为”C项中“于”都是介词,前者是“向”的意思,后者是“与、跟”的意思D项中“为”,一为动词,“担任”;一为介词,“对”)1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张特立敢于直言、不畏权贵的一组是( )①其子匿他舍,捕得之②县民素贤特立,争输于庭③首言世宗诸孙不宜幽囚④参知政事徒单兀典谄事近习,皆当罢黜⑤世宗宥之,遂归田里⑥可特赐号曰中庸先生A.①②③B.③④⑥C.①③④D.③④⑤【答案】C(②表明张特立受人爱戴;⑤介绍张特立受陷被贬;⑥赞扬张特立能保持中庸之道)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特立做事很讲究策略,先稳住五将军,再命人暗中搜查,于是,将将军绑起来关进监狱B.东师纥石烈牙兀喧向来对读书人不尊敬,故意刁难张特立,令他在三日之内备足军粮器械C.由于张特立直言进谏,得罪了权贵,致使白撒到金世宗那里告状,他因此解官回到了家乡D.晚年,张特立隐居田园,朝代变换也始终如一,被元世祖封为“中庸先生”【答案】A(A项中不是“将将军绑起来关进监狱”,而是“将将军的家奴绑起来关进监狱”,犯了“移花接木”的错误)16.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将军宅宁有盗羊者邪,聊视之以杜众口译文:(2)豪贵由是遵法,民赖以全译文:(3)白首穷经,诲人不倦,无过不及,学者宗之译文:【答案】(1)将军家里难道还会出盗羊贼吗?不过随便看看,免得别人说闲话罢了(2)豪贵之家从此变得守法起来,百姓也有了安全感(3)钻研经典一辈子,诲人不倦,时刻保持中庸之道,学生都景仰他【参考译文】张特立,字文举,东明人泰和年间考中进士,出任偃师县主簿后来又改任宣德州司侯宣德州内金朝皇亲国戚众多,号称难治之州张特立上任后,都一家一户进行了拜访其中有一国戚五将军,带着家奴掠抢了百姓的一群羊,张特立下令在村里进行大规模搜查,路过五将军家时,心平气和地诱哄他说:“将军家里难道还会出盗羊贼吗?不过随便看看,免得别人说闲话罢了”暗地里,却叫人搜查后院,查获羊几十只于是,将将军的家奴捆绑起来关进监狱,将军的儿子躲藏到别人家里,派人将他抓获,因为是皇帝近族才得以免予死罪这样一来,豪贵之家变得守法起来,百姓也有了安全感正大初年,改任洛阳令当时战事频繁,军队来往很多,地方郡县穷于应付东帅纥石烈牙兀喧又对读书人极不尊敬刚好这支部队移防到陕右地区,途经洛阳,看见张特立一副读书人的儒雅模样,便起侮慢之意,不以礼待他,于是,责令他准备军粮器械,并且限令三天之内备足,逾期则依军法处置洛阳全县百姓一向称道张特立的贤明,纷纷抢着将军需物品运送到县府,使得东帅万分惊奇,不得不刮目相待等到后来(张特立)晋升为监察御史时,第一个提出金世宗的诸孙不应关押;尚书右丞颜盏石鲁和百姓争夺田产,参知政事徒单兀典阿谀奉承,办事不公,都应当罢免张特立的正直,为当权者所不容当平章政事白撒在陕西慰劳部队时,张特立又揭露白撒的部属违法乱纪白撒在金世宗那里告状,说张特立所说的和事实不符金世宗宽恕了他,他也因此解官回到了家乡张特立精通程氏易学,晚年教授学生,东平的严实时常对他以礼相敬丙午年间,元世祖在王府接受王印,首先传旨告诉张特立说:“前监察御史张特立,隐居田园,朝代变换也始终如一,现在已年近七十,研究探索古代圣典,应当赏赐美名,以弘扬其潜在品德,可以特别赐号为‘中庸先生’”壬子年间,又再次向张特立下诏书说:“钻研经典一辈子,诲人不倦,时刻保持中庸之道,学者都景仰他,以前已赏赐了美名,今日再表达这个意思”癸丑年间,张特立去世,享年七十五岁张特立所著的书籍,有《易集说》《历年系事记》四、高考热点17.提取材料的要点,用一句话回答问题有些月收入千余元的年青人,却热衷于买一些顶级品牌的小配件,如领带、皮鞋、皮包等又有一些年轻的白领节衣缩食购买奢侈品,不是出于实用的考虑,而是把它作为“成功人士”“社会地位”以及“美好生活”的象征有学者据此认为,“消费主义”已成为不少人生活的主宰从以上材料可知,学者之所谓“消费主义”指的是这样一种生活方式:【答案】人们所消费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它们的象征意义(“使用价值”“象征意义”为答案的关键词)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答题(5分)有一个女孩自杀,被一个老人撞见了,未遂女孩哭诉了好多自杀的理由,老人说了救她的理由第二天,老人拿了张“一句话设题答卷”让女孩看设题是:如果可能,你所要的最大幸福是什么?上面有五个人的答案,女孩读了并见了这五个答题人后,拥紧老人哭着说:“我错了,谢谢您!”五个答题人是五个孩子——孤儿、弃儿、盲人、聋哑人、瘫痪病儿请你分别替他们写出答案:(1)孤儿:(2)弃儿:(3)盲人:(4)聋哑人:(5)瘫痪病儿:【答案】(1)有个家(2)有爱我的爸妈(3)有一双明亮的眼睛(4)能听一听鸟儿的歌唱(5)能起来走一走(能站起来)19.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完成下面的填空盘古说:我开共工说:我撞女娲说:我夸父说:我追精卫说:我后羿说:我射仓颉说:我造神农说:我尝燧人说:我有巢说:我搭鲧说:我堵禹说:我干将、莫邪说:我铸鲁班说:我锯孙子说:我谋孔子说:我孟子说:我老子说:无为庄子说:自在……这样,开天辟地、利用自然、制造工具、创立学说的先秦文化就呈现在我们面前了【答案】例:补填钻疏仁义(“我”后面的字从词性上看应是动词,并且概括了这个人的具体做法如盘古说:“我开”的原因是后人对盘古的认识集中在盘古开天辟地上同样,精卫有填海的故事,空格处可填“填”;燧人有钻木取火的传说,空格处可填“钻”;大禹用疏通的方法治水,空格处可以填“疏”“治”;而孔子、孟子宣扬的思想是“仁”“义”,空格处可分别填“仁”“义”)五、读写创新20.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大山,我想对你说:我崇拜你的伟岸、沉稳;高考,我想对你说:想跟你亲密接触真不容易;鲁迅,我想对你说:能不能不让阿Q死啊?……对许多人事,我们可以有自己独特的看法,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没有机会倾诉现在,请你选择一个对象,表达你对所选对象的独特看法请以“,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必须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必须用第一人称;③字数在800字左右;④内容健康向上【写作指向】一篇作文就是一个独特的世界就本题而言,要使自己的作文“独特”起来,首先要有独特的视角,因为它决定了你的切入角度和写作方向如果倾诉的对象定格在老师、父母等人物身上,就很难跳出俗套的圈子,难以出新其次这是一个非常便于抒情的作文题目,要写出真情实感,以情动人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敞开心扉,敢于说出想说的话,敢于展示独特的内心世界,让自己的作文流淌出富有个性的真情再次要全面考虑问题,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依据充分的事实或理论作出全面的评价,阐述独到的见解,使行文充满思辩性【佳作赏读】宝姐姐,我想对你说水滨、小径,蜿蜒向美人的门扉帘卷西风,谁来掀动孤寂的帷帐?缺月疏桐,凝望他已走远的身影,“蘅芜苑”千百遍读出的竟是“恨无缘”!宝姐姐,今夜,我来拜访你,因为有太多的话想对你说客观地说,你并不是一个幸运者你不会争强斗胜,更不是赖在贾府,一心想当宝二奶奶对岫烟的救济,对黛玉的关心,对湘云的爱护,对探春的帮助,令人不禁佩服你这位“山中高士”超凡的度量与气质然而,即便你“任是无情也动人”,宝玉所爱的却不是你;如果说林黛玉最终是得到了宝玉的心可以幸福地离去了,那么你的结局竟是一无所有宝姐姐,我为你而悲别人眼里的你圆滑老练,我眼里的你却是太痴太傻,你从不主动追求,而且从来就怯于内心的表达作诗,多为应景之作;处事,也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你太少流露自己的感情,把本来一颗属于少女的心打磨得失去了血色“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你笃信着迂腐的礼教,期待着破败的封建秩序给自己的好运增加砝码——其实是自欺欺人!当一切尘埃落定,你才发现残风与落叶在数点着自己的归期宝姐姐,我不明白,你分明有一腔热情,为什么却要服“冷香丸”来压抑,变得淡然如冰?你分明有青春的萌动,为什么要戴上金锁来束缚,加快自己的枯萎憔悴?你的蘅芜苑前有一块巨石屹立,我不知道那是不是象征着你心灵的闭塞,外人难以走进宝姐姐,你爱宝玉吗?爱一个人,不是应该让他知道吗?宝玉挨打,你只说了一句“心疼”便自悔失言,羞红了脸一言不发;而林妹妹可是哭肿了眼睛,更作出了辗转柔肠的《题帕三绝》“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宝姐姐,你输给黛玉的,是一份果敢与真诚呀!至于缘分,你从不积极争取;关于爱情,你早就付与水月镜花你一片好心却给“木石前盟”编织了噩梦,而你自己的梦想也注定会支离破碎于是我对你的命运不再抱有怀疑,我了解宝玉离开时的坚定心与心的距离决定了你们人生的轨迹一任平行、没有交点水滨、小径,望断这一脉秋水,望不到那人的音讯你叹息着换上一炷香,独坐在漫漫长夜中,等着天明【名师点评】本文词汇丰富,语言优美,叙述到位,表达有力度,感情充沛,一气呵成;“你”“我”相称,好似与“宝姐姐”在月下的蘅芜苑贴心交谈,读来也亲切自然,好像读者自己也参与了这次交谈;以原著精神实质为依托,以“恨无缘”为总纲,切入角度新颖,多层次、多角度地分析了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恰当引用,对比阐述,有理有据,令人信服这是一篇有深度、有感染力的佳作。
《兼爱》参考译文先生墨子说:“仁人拿来作为自己的事业的,一定是为天下人兴办有利的方面好的方面,为天下人除去有害的方面坏的方面,仁人就是拿这作为自己的事业的。
”既然这样,那么对天下人有利的方面是什么呢?对天下人有害的方面是什么呢?先生墨子说:“现在如国家跟国家互相攻打,卿大夫的食邑跟卿大夫的食邑互相夺取,人跟人互相贼害,国君对臣下不仁爱臣下对国君不忠诚,父亲对儿子不慈爱儿子对父亲不孝敬,兄弟之间不融洽不协调,这些都是对天下人有害的方面。
”既然如此,那么就考察一下这些对天下人有害的方面究竟是因为什么产生的呢?是因为人们不相爱产生的吗?先生墨子说:“是因为人们不相爱产生的。
现在诸侯仅仅知道爱他自己的国家,不爱别人的国家,因此不忌惮发动自己的国家来攻打别人的国家。
现在卿大夫仅仅知道爱自己的食邑,而不爱别人的食邑,因此不忌惮发动自己的食邑来攻打别人的食邑。
现在人们仅仅知道爱自己之身,不爱别人之身,因此不忌惮运用自身的力量来贼害别人之身。
因此,诸侯和诸侯不相爱就一定会在郊野里打仗,卿大夫和卿大夫不相爱就一定会互相夺取,人和人不相爱就一定会互相贼害,国君和臣子不相爱那么国君对臣子就不会仁爱、臣子对国君就不会忠诚,父与子不相爱那么父亲对儿子就不会慈爱、儿子对父亲就不会孝敬,兄与弟不相爱就会不和睦、不协调。
全天下的人都不相爱,力量大的就一定会控制力量小的,人多的就一定会抢夺人少的,富有的就一定会欺负贫穷的,地位高的就一定会轻视地位低的,不诚实的就一定会欺骗敦厚的。
天下所有的祸害、篡夺、仇怨、憎恨,它们所以发生,都是因为人跟人不相爱,因此有仁德的人反对它。
”既然已经反对它,那么用什么改变它呢?先生墨子说:“用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互相爱、互相使对方得利的方法(即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来改变它。
”既然这样,那么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互相爱、互相使对方得利的方法将如何实践呢?先生墨子说:“看待别人的国家就像看待他自己的国家,看待别人的食邑就像看待他自己的食邑,看待别人之身就像看待他自己之身。
第六单元《墨子》选读一、兼爱墨子以兼爱为其社会伦理思想的核心,认为当时社会动乱的原因就在于人们不能兼爱。
他提倡“兼以易别”,反对儒家所强调的“爱有差等”的观点。
他提出“兼相爱,交相利”,把兼爱与实现人们物质利益方面的平等互利相联系,表现出对功利的重视。
墨子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攻等主张均以兼爱为出发点,他希望通过提倡兼爱解决社会矛盾。
要知道,直到今天,这几个大字仍然是我们全人类在努力靠近的目标啊!他不光思考,而且行动。
他充满了智慧,又燃烧着血性。
墨家集团一代又一代“赴火蹈刃,死墨子狂奔十个昼夜,至少跑过两千里路赶到楚都,劝说楚王不要攻宋。
楚王自恃有鲁班发明的课内素材博爱的墨子墨子在《兼爱中》篇说:“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
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
”墨子把社会混乱的根源归结为人与人之间的不相爱,主张不遗余力地宣传“兼爱”,以代替“偏爱”,他终生热忱向往和执着追求实现兼爱的理想。
墨子的“兼爱”指普遍平等的爱,即博爱,不分血缘的亲疏和等级的贵贱而给予无差别的爱,“爱无差等”,而不是局部的“偏爱”。
他认为实行兼爱就应该给人民以实际的利益,解决人民迫切的生活问题,做到“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从而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
墨子重视道德的巨大社会作用,把实行仁义之道看作“天下之良宝”。
墨子身体力行“我先从事乎爱,利人之亲,然后人把我爱,利吾亲”“为人之家,若为其家”“为彼犹为己”。
庄子也称赞“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在墨子之后出生的孟子也不得不为墨子克己利人、救国救民的高尚情操所感动,称赞说:“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运用角度【课外应用】墨家学说,兼爱。
这话从两千年前说起,然后随着秦的“以法为师”以及汉的“独尊儒术”烟消云散。
法家思想维护了统治者的人性,儒家学说兼顾了天下人的人性,而墨家,摈弃了人性。
墨家是败在不顾人间烟火上的。
兼爱,从道德的角度上来说是个无法企及的高度,让人从自然功利的境界一下子步入天地宇宙间,可以俯瞰人类了。
于是向往着单纯美好的墨家人怀着崇高的心走进世俗。
当一个人的纯洁遇上了腐朽肮脏的时候,如果不能与之合流就终将郁郁寡欢,甚至遭遇群起而攻之。
墨家人坚持着那些高度清洁的原则,所以被各式各样心怀叵测的人怀疑、算计、利用和残害。
漠视人性与泯灭人性一样,换不来信仰。
一、基础达标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破碎乱行.(hánɡ)少食恶.(è)衣 B.⎩⎪⎨⎪⎧牂.(zānɡ)羊之裘练帛之冠.(ɡuàn) C.⎩⎪⎨⎪⎧百人有.(yǒu)余贵必敖.(áo)贱 D.⎩⎪⎨⎪⎧好士细要.(yào)苟君说.(yuè)之 解析:B 项,“冠”读ɡuān;C 项,“有”读yòu;“敖”通“傲”,读ào;D 项,“要”通“腰”,读yāo。
答案:A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既以非之,何以易之B.昔越王勾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C.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D.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解析:A项,第一个“以”通“已”;B项,“驯”通“训”;C项,“辩”通“辨”。
答案:D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看待B.既以非之,何以易.之易:改变C.胁息然后带.带:腰带D.是以仁者非.之非:反对解析:C项,带:名词作动词,系好腰带。
答案:C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仁人之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③视人之家若视..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②其所以其.家④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解析:所以:①名词,“……的(原则)方法”;②名词,“……的原因”。
③代词,自己的;④代词,他的。
答案:D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
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
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
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
子墨子曰:“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
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
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劝我者也,何故止我?”子墨子南游于楚,见楚惠王,楚惠王以老辞,使穆贺见子墨子。
子墨子说穆贺,穆贺大说,谓子墨子曰:“子之言则成善矣,而君王,天下之大王也,毋乃曰‘贱人之所为’,而不用乎?”子墨子曰:“唯其可行。
譬若药然,草之本,天子食之以顺其疾,岂曰‘一草之本’而不食哉?今农夫入其税于大人,大人为酒醴粢盛,以祭上帝鬼神,岂曰‘贱人之所为’而不享哉?故虽贱人也,上比之农,下比之药,曾不若一草之本乎?且主君亦尝闻汤之说乎!昔者,汤将往见伊尹,令彭氏之子御,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
’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也。
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
’汤曰:‘非女所知也。
今有药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说而强食之。
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
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
’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
彼苟然,然后可也。
”子墨子曰:“商人之四方,市贾倍徙①,虽有关梁之难,盗贼之危,必为之。
今士坐而言.义,无关梁之难,盗贼之危,此为倍徙,不可胜计,然而不为,则士之计不若商人之察.也。
”子墨子北之齐,遇日者②。
日者曰:“帝以今日杀黑龙于北方,而先生之色黑,不可以北。
”子墨子不听,遂北,至淄水,不遂而反焉。
日者曰:“我谓先生不可以北。
”子墨子曰:“南之人不得北,北之人不得南,其色有黑者,有白者,何故皆不遂也?若用子之言,则是禁天下之行者也。
是围.心而虚天下也,子之言不可用也。
”子墨子曰:“吾言足用矣,舍言革.思者,是犹舍获而攈粟也。
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犹以卵投石也,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不可毁也。
”注:①倍徙:倍,指一倍;徙,指五倍。
②日者:古时占卜预测吉凶的人。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士坐而言.之言:讲,说B.舍言革.思者革:改变,变更C.则士之计不若商人之察.也察:考察D.是围.心而虚天下也围:束缚解析:察:精明。
答案:C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B.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C.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D.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解析:根据关键词“子墨子”“即”“过”“子”的意思即可断句。
答案:B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子认为,一切言语行动都要服从于义,天下事没有比义更重要的。
B.在天下没有谁行义的情况下,墨子的老友劝阻他到楚国推行自己的主张。
C.墨子被楚惠王以老为由拒绝接见,他的主张学说也被楚惠王视为“贱人之所为”。
D.墨子认为今之士人只知“坐而言义”,即使无任何艰难险阻也不去行义。
解析:老友是阻止墨子“独自苦而为义”,没有阻止他到楚国去行义。
答案:B8.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劝我者也,何故止我?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犹以卵投石也,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不可毁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注意翻译出关键词语“为”“如”“劝”“止”“以”“非”“尽”“是”的准确意思,判断句式翻译时要加上判断动词“是”。
答案:(1)如今天下没有谁行义,那么你应该鼓励我去行义,为什么还要阻止我呢?(2)拿他的言论反对我的言论,这好比拿蛋来击石头,将天下所有的蛋都打破了,那石头还是原样,是不会被打坏的。
参考译文:墨子说:“世间所有的事情没有比义更可贵的了。
假使现在对一个人说:‘给你帽子和鞋子,而砍断你的手和脚,你肯做这样的事吗?’这人一定不肯,什么原因呢?因为鞋帽不如手脚贵重啊。
然后又对这人说:‘给你天下,而杀死你,你肯做这样的事吗?’这人一定不肯,什么原因呢?因为天下不如自己的身体贵重啊。
人们为争一句话而相拼杀,这是由于道义比身体贵重啊。
所以说:世间所有的事情,没有比义更重要的了。
”墨子从鲁国到齐国去探望一位老友,这个老友对墨子说:“现在天下没有谁行义,而你却独自苦苦去行义,你不如停止吧。
”墨子说:“假使现在此地有一个人,他有十个儿子,其中只有一个儿子耕田,其余九个闲着,那么耕田的人不能不更加努力。
什么原因呢?因为吃的人多,而耕田的人少。
如今天下没有谁行义,那么你应该鼓励我去行义,为什么还要阻止我呢?”墨子南游到楚国,见到楚惠王,楚惠王以老为借口不用墨子,派穆贺去见墨子。
墨子游说穆贺,穆贺听了非常高兴,对墨子说:“你的话的确好,只是我们君王,是天下的大王,他也许认为‘这是贱人出的主意’,因此不采用吧?”墨子说:“只要可行就是好的。
譬如药一样,一棵草根,天子吃了它能把病治好,怎能因‘它是草根’而不吃呢?现在农夫交税给大人们,大人们拿来做酒食祭品,祭祀上帝鬼神,怎能说‘那是贱人生产出来的’就不享用呢?所以即使是低贱的人,上可比农夫,下可比药,难道连草根都不如吗?况且你也曾听说过商汤王的传说吧!从前商汤将去见伊尹,派彭氏之子驾车,彭氏之子半路上问汤:‘君王将到哪里去?’汤说:‘将前往见伊尹。
’彭氏之子说:‘伊尹是天下的贱人。
如果君王想见他,下令把他召来好了,这样做,对他已够恩赐的了。
’汤说:‘这不是你能明白的。
现在这里有一种药,吃了它能耳聪目明,那我必定高兴地把药吃下去。
今天伊尹对我国之重要,就好比良医妙药。
你不让我去见伊尹,这是你不希望我好。
’于是令彭氏之子下车,不让他驾车了。
如果楚王真能像汤一样,他就会用贱人之言。
”墨子说:“商人到四方去做买卖,只要交易中有一倍或五倍的利,即使有关卡桥梁的阻拦,盗贼的危险,也一定要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