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病例分享
- 格式:ppt
- 大小:14.48 MB
- 文档页数:55
肺癌单发脑转移的治愈的案例肺癌是一种常见的致死性癌症,其中单发脑转移也是常见的临床情况。
然而,在现代医学技术日益发达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患者成功地战胜肺癌,而且有些情况下即便是单发脑转移也可以被治愈。
下面是一位患者的治愈案例,我们可以从中看出现代医学技术和科学方法在治愈肺癌和单发脑转移中的重要作用。
病例概况:患者,陈女士,女,48岁,护士,健康状况一直优秀。
在某天体检中,发现右肺上叶有4.1cm的结节。
经CT、PET-CT等检查确定为肺癌,随后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发现右肺上叶肿瘤T1bN2M0期。
手术后转到放疗科和化疗科,接受了6次化疗和26次放疗。
治疗结束后经MRI检查,发现1个左侧颞叶2 mm的脑癌灶,切除术后行病理检查,证明其为肺癌转移。
此时,患者选择接受放疗和靶向治疗,并开始了四期相关的治疗。
治疗方案:由于患者的肺癌为右肺上叶肿瘤,术后治疗采用放疗比较标准的接受适量剂量全击区的胸壁放疗。
对于脑转移灶的治疗,患者接受了局部放疗。
同时,患者开始接受靶向药物治疗,并根据镜像学的监测来评估治疗效果。
治疗过程:患者开始接受治疗后,在放化疗时,出现了一些副作用,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但是很快得到有效控制。
另外,患者在脑部放疗时,出现了轻微的头痛和疲乏,但是同样受到有效治疗。
在接受靶向药物治疗的过程中,患者需要不定期前往医院检查,包括检查身体内部的重要器官,如肺、心、肝、肾等,并定期做脑部电影以监测疾病进程。
治疗总周期为一年,结束后患者接受了随访,包括每三个月到医院检查一次。
治疗结果:经过一年的有效治疗,因为患者合理选择了各种治疗手段,检查显示肺部没有任何异常,靶向药物也显示出很好的效果,像其他患者一样,陈女士最终治愈了自己的癌症和单发脑转移。
目前,她已经恢复了自己的工作和日常生活,而且每三个月定期就医检查身体,以确保没有再次复发。
结论:肺癌是一种常见的癌症,而单发脑转移也是肺癌常见的转移途径。
肺癌病例73岁晚期肺腺癌,⽣存期接近4年,贝伐珠单抗功不可没来源:肺癌直播间嘉宾:周彩存、孙建国、赵明芳、黄成亮晚期⽼年NSCLC患者进⾏治疗的⽬的是延长患者⽣命,提⾼⽣活质量。
⽼年患者因多有基础疾病和⾝体机能较差,所以药物选择上⾯有多重限制。
在临床⼯作中,除了强调规范化治疗,还应根据患者情况给予个体化治疗,才能进⼀步改善预后。
本期为⼤家介绍⼀例晚期肺腺癌合并恶性胸⽔的⽼年患者,应⽤贝伐珠单抗获益的病例。
病例详情基本情况患者,⼥,73岁。
2015年3⽉因“体检发现右肺多发占位2周”⼊住我院胸外科。
既往史:2型糖尿病10+年,服⽤⼆甲双胍、格列吡嗪控制⾎糖,⾎糖控制尚可。
11年前⾏“⽩内障”⼿术。
个⼈史:⽆吸烟史,否认⼤量粉尘接触史。
辅助检查2015.3.9体检发现右肺多发占位。
胸部CT⽰:右肺上叶后段见类圆形软组织结节影,3.1cmx1.9cmx3.0cm,边缘⽑糙,内见偏⼼性⼩空洞形成,右肺内见多发⼩结节影;左肺下叶后基底段似见⼩结节影;右侧胸腔少量积液。
体检,胸部CT2015.3.19PET-CT检查:右肺上叶后段见⼀⼤⼩2.6*2.5*2.4cm软组织密度结节影,边缘⽑糙,其内可见偏⼼性空洞影,临近胸膜增厚、粘连,病灶显像剂异常浓聚,SUVmax约6.3,延迟扫描显像剂摄取进⼀步升⾼,SUVmax约10.2,余右肺散在多发⼤⼩不等密度增⾼结节影,边界清楚,显像剂摄取未见明显增⾼。
⼊院,PET-CT2015.3头颅MRI⽰:未见转移。
⼊院,头颅MRI治疗经过外科活检:患者于2015.3.25在西南医科⼤学附属医院胸外科全⿇下⾏VATS单孔右上肺占位切除、右侧胸腔积液清除术,术中快速冰冰切⽚为腺癌。
术中所见:右肺发育较好,肺表⾯见多个⼤⼩不等⽩⾊⼩结节;右侧胸腔内见污秽浑浊积液约200ml,壁层胸膜见⼴泛分布⼤⼩不等的⽩⾊⼩结节;包块位于右上肺后段,直径约3cm,切⾯灰褐相间,局部脏层胸膜皱缩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