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管理指南
- 格式:pptx
- 大小:9.72 MB
- 文档页数:37
1、脊髓损伤在脊髓休克期间表现为受伤平面以下出现驰缓性瘫痪,运动、反射及括约肌功能丧失,有感觉丧失平面及大小便不能口头,2-4周后逐渐演变成痉挛性瘫痪,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并出现病理性椎体束征,胸端脊髓损伤表现为截瘫,颈段脊髓损伤则表现为四肢瘫,上颈椎损伤的四肢瘫均为痉挛性瘫痪,下颈椎损伤的四肢瘫由于脊髓颈膨大部位和神经根的毁损,上肢表现为驰缓性瘫痪,下肢仍以痉挛性瘫痪。
脊髓半切综合征:又名Brown-Sequard征。
损伤平面以下同侧的躯干及肢体的运动及深感觉消失,对侧肢体痛觉和温觉消失。
脊髓前综合症:颈脊髓前方受压严重,有时可引起脊髓前中央动脉闭塞,出现四肢瘫痪,下肢瘫痪重于上肢瘫痪,但下肢和会阴部仍保持位臵觉和深感觉,有时甚至还保留有浅感觉。
脊髓中央管周围综合症多数发生于颈椎过伸性损伤。
颈椎管因颈椎过伸而发生急剧溶剂变化,脊髓受皱褶黄韧带、椎间盘或骨刺的前后挤压,使脊髓中央管周围的传导束受到损伤,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的四肢瘫,上肢于下肢,没有感觉分离,预后差。
2、脊髓圆锥损伤正常人脊髓终止于第1腰椎体的下缘,因此第1腰椎骨折可发生脊髓圆锥损伤,表现为会阴部皮肤鞍状感觉缺失,括约肌功能丧失致大小便不能控制和性功能障碍,两下肢的感觉和运动仍保留正常。
3、马尾神经损伤马尾神经起自第2腰椎的骶脊髓,一般终止于第1骶椎下缘,马尾神经损伤很少为完全性的。
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驰缓性瘫痪,有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及括约肌功能丧失,肌张力降低,腱反射消失,没有病理性椎体束征。
4、脊髓损伤后各种功能丧失的程度可以用截瘫指数来表现‚0‛代表功能完全正常或接近正常。
‚1‛代表功能部分丧失。
‚2‛代表功能完全丧失或接近完全丧失。
一般记录肢体自主运动、感觉及两便的功能情况。
相加后即为该病人的截瘫指数,如某病人自主运动完全丧失,而其他两项为部分丧失,则该病人的截瘫指数为2+1+1=4,三种功能完全正常的截瘫指数为0,三种功能完全丧失则截瘫指数为6。
2023版泌尿外科尿失禁诊疗指南
简介
本文档旨在提供2023年版泌尿外科尿失禁诊疗的指南,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理解该疾病以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
诊断
泌尿外科尿失禁的诊断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格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
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
- 病史询问
- 泌尿系统检查
- 尿液分析
- 尿流动力学检查
-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波、CT扫描等)
分类
根据尿失禁的类型和原因,泌尿外科尿失禁可分为以下几种:
1. 应力性尿失禁
2. 急迫性尿失禁
3. 过度活动膀胱引起的尿失禁
4. 混合性尿失禁
治疗
治疗泌尿外科尿失禁的方法多样化,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
- 保守治疗:包括行为治疗、膀胱训练和盆底康复等。
- 药物治疗:通过使用抗胆碱药物、β3受体激动剂等药物来改善尿失禁症状。
- 手术治疗:对于一些顽固性的尿失禁病例,手术治疗可能是一种有效的选择。
预防与护理
为了预防泌尿外科尿失禁,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 加强盆底肌肉锻炼,保持盆腔健康。
- 避免过度饮水和过度排尿。
- 养成定期排尿的惯。
- 避免长时间保持尿液。
结论
泌尿外科尿失禁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控制尿失禁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提供了2023版的诊疗指南,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更好的参考和指导。
对于具体的治疗方案,仍需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决策和调整。
医院护理部康复科脊髓损伤健康教育
1 .心理指导:向患者正面解释脊髓损伤的知识,收集有利于患者的信息,让他们对脊髓损伤的恢复仍抱有希望,缓解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减轻其心理压力,指导家属或朋友给患者更多的鼓励和关心。
2 .饮食指导: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保证维生素、纤维素、钙及各种营养物质的合理摄入。
3 .自我护理指导:教会家属及患者在住院期间完成“替代护理”到自我护理的过渡,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肺部、泌尿系统感染,掌握二便管理办法,制定一个长远的康复训练计划,教会家属掌握基本的康复知识和训练技能,防止二次残疾。
4 .康复训练指导:主要包括关节活动度练习、安全转移或辅助转移、ADL训I练、站立及步行训练、假肢、矫形器、辅助器具的使用、离床期康复护理训练指导、预防压疮和肺部感染、管理膀胱功能及预防尿路感染。
5 .回归社会,定期随访,发现并发症及时就诊。
脊髓损伤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是指由于外界直接或间接因素导致脊髓损伤,在损害的相应节段出现各种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肌张力异常及病理反射等的相应改变。
脊髓损伤的程度和临床表现取决于原发性损伤的部位和性质。
在中医学属外伤瘀血所致“腰痛”、“痿证”、“癃闭”等病证范畴。
脊髓损伤可分为原发性脊髓损伤与继发性脊髓损伤。
前者是指外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脊髓所造成的损伤。
后者是指外力所造成的脊髓水肿、椎管内小血管出血形成血肿、压缩性骨折以及破碎的椎间盘组织等形成脊髓压迫所造成的脊髓的进一步损害。
临床症状实验研究证明,原发性脊髓损伤常常是局部的、不完全性的,而损伤后在局部有大量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的释放和蓄积,使脊髓局部微血管痉挛、缺血,血管通透性增加,小静脉破裂,产生继发性出血性坏死。
这种脊髓损伤后脊髓中心部分大面积出血性坏死的自毁现象简称为出血性坏死,是脊髓损伤后继发的重要病理过程。
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的严重并发症,由于椎体的移位或碎骨片突出于椎管内,使脊髓或马尾神经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
胸腰段损伤使损伤平面以下的躯干和肢体产生运动及感觉障碍,称为截瘫,而颈段脊髓损伤后,双上肢也有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四肢瘫痪,简称“四肢瘫”。
1、脊髓损伤在脊髓休克期间表现为受伤平面以下出现驰缓性瘫痪,运动、反射及括约肌功能丧失,有感觉丧失平面及大小便不能口头,2-4周后逐渐演变成痉挛性瘫痪,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并出现病理性椎体束征,胸端脊髓损伤表现为截瘫,颈段脊髓损伤则表现为四肢瘫,上颈椎损伤的四肢瘫均为痉挛性瘫痪,下颈椎损伤的四肢瘫由于脊髓颈膨大部位和神经根的毁损,上肢表现为驰缓性瘫痪,下肢仍以痉挛性瘫痪。
脊髓半切综合征:又名Brown-Sequard征。
损伤平面以下同侧的躯干及肢体的运动及深感觉消失,对侧肢体痛觉和温觉消失。
脊髓前综合症:颈脊髓前方受压严重,有时可引起脊髓前中央动脉闭塞,出现四肢瘫痪,下肢瘫痪重于上肢瘫痪,但下肢和会阴部仍保持位置觉和深感觉,有时甚至还保留有浅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