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药用植物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120.50 KB
- 文档页数:12
广西石山地区适栽中草药概述董青松,白隆华,蒲瑞翎(广西药用植物园,南宁530023)摘要:在广西石漠化综合治理中,种植中草药不失为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恢复石山地区生态的好途径。
根据广西石山地区的地理条件、生态条件及中草药的市场前景,概述适合目前栽培的金银花、扶芳藤等18种中草药品种,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石山地区;中草药;栽培利用;广西中图分类号:S5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161(2005)03-0262-04C u l t u r e o f C h i n e s e h e r bm e d i c i n e i nr o c k-m o u n t a i na r e a o f G u a n g x iD O N G Q i n g s o n g,B A I L o n g h u a,P U R u i l i n g.(G u a n g x i Me d i c i n e B o t a n i c a l G a r d e n,N a n n i n g530023)A b s t r a c t:T o i n t e g r a t i v e l y t r a n s f o r m t h e b a d e c o l o g y o f r o c kd e s e r t a r e a i n t o b e t t e r o n e i nG u a n g x i,c u l t u r e o f C h i-n e s eh e r bm e d i c i n ei sag o o dw a yt or e g u l a t et h ea g r i c u l t u r a l p r o d u c t i o ns t r u c t u r ea n di m p r o v ee c o l o g yo f r o c k a r e a.I n t e r m so ft h eg e o l o g i ca n de c o l o g i cc o n d i t i o n so ft h ea r e aa n dt h em a r k e td e m a n d f o rC h i n e s eh e r b m e d i c i n e,18k i n d s o f h e r bm e d i c i n e w h i c ha r e s u i t a b l e t o b e p l a n t e di n c l u d i n gh o n e y s u c k l e a n df o r t u n e e u o n y m u s, h a v e b e e nr e c o m m a n d e dt op l a n t e r s.K e yw o r d s:r o c km o u n t a i na r e a;C h i n e s e h e r bm e d i c i n e;c u l t u r e a n du s e;G u a n g x i广西为多山省区,石山面积8.9万k m2,约占广收稿日期:20041119作者简介:董青松,女,广西天等县人,助理研究员,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药用植物资源及规范化栽培研究。
广西瓜馥木属药用植物资源
廖志勇
【期刊名称】《江西中医药》
【年(卷),期】2010(041)002
【摘要】为了阐明在广西民间常用的瓜馥木属植物,现通过野外资源调查和原植物标本鉴定,核对药材原植物标本整理了7种在广西民间常用的瓜馥木属植物,并分别记录了他们在广西的分布和功效,为充分利用本属药用植物资源开展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总页数】2页(P61-62)
【作者】廖志勇
【作者单位】江西省新余市人民医院,新余3366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4.4
【相关文献】
1.中国瓜馥木属植物叶片结构的解剖观察 [J], 孙同兴;董运秋;侯学良
2.中国瓜馥木属(番荔枝科)一新记录种 [J], 谭运洪;陈雨晴;薛彬娥
3.广西瓜馥木的新黄酮成分 [J], 商立坚
4.中国瓜馥木属(番荔枝科)一新记录 [J], 侯学良;朱世新;李秉滔
5.瓜馥木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金晨;张凌;陈佳倩;詹煌;黄慧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广西叶下珠属药用植物
梁定仁;蒙爱东;孙西
【期刊名称】《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0(0)S1
【摘要】本文报道了广西叶下珠属区用植物 13种 1变种 ,以及分布、生境、民间应用等。
【总页数】1页(P49-49)
【关键词】广西;叶下珠属;药用植物;资源
【作者】梁定仁;蒙爱东;孙西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广西药用植物园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9
【相关文献】
1.傣族民间药用植物苦味叶下珠 [J], 彭朝忠
2.我国叶下珠属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J], 赵永华;丁赢;杨春清;郭玉海;解超杰
3.叶下珠科珠子木属一新异名 [J], 姚纲;黄宝优;戴碧淇;连凯铭;罗世孝
4.叶下珠属植物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J], 缪煜灿;王海燕
5.四川叶下珠与广西叶下珠的质量比较研究 [J], 贾芳;夏厚林;黄萍;唐建军;宁梓君;黄小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白背叶民间的良药
白背叶又叫白鹤草、叶下白、白背木、白背娘、白朴树、白帽顶等,是一种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广西、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和海南等地的常见中药材。
它的根根,也可称为白膜根、白朴根、野桐根等,
因为白背叶根有用处比较广,但是它有内服和外用之分,外用只要是捣烂敷在患处就行,还是比较简单的,所以如果要用,在不懂的情况下一定要问医生。
白背叶单叶互生,具长柄;叶片圆卵形,长7-12cm,宽5-14cm,先端渐尖,基部近截形或短截形,具2腺点,全缘或不规则3浅裂,上面近无毛,下面灰白色,密被星状毛,有细密棕色腺点。
气微,味苦、涩
白背叶平、苦、涩、凉、有清热解毒、消炎、止血、止痛、柔肝活血、健脾化湿的功用。
主治,根:用于慢性肝炎,肝脾肿大,白带、子宫脱垂。
扁桃体炎、产后关节痛、脱肛、便血、鹅口疮、妊娠水肿、胃痛、关节炎、腮腺炎,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等。
广西药用植物园观后感在繁忙的生活中,能有机会走进广西药用植物园,就像是在沙漠中发现了一片绿洲,让人感到无比的惊喜和惬意。
刚踏入植物园的那一刻,我就被那郁郁葱葱的景象给吸引住了。
这里简直就是植物的王国,各种各样的药用植物让人眼花缭乱。
我就像一个好奇的孩子,迫不及待地想要去探索每一个角落。
沿着蜿蜒的小径前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繁茂的青蒿地。
青蒿,这个名字大家可能并不陌生,屠呦呦老师就是从它身上发现了青蒿素,为全球疟疾防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眼前的青蒿长得并不起眼,细细的杆子,小小的叶子,普普通通的样子。
但是当我知道它蕴含着如此巨大的能量时,对它的敬意油然而生。
我蹲下来,仔细地观察着,青蒿的叶子上有着细细的绒毛,用手轻轻一摸,有点痒痒的。
凑近闻一闻,有一股淡淡的清香,仿佛在诉说着它的不平凡。
继续往前走,看到了一棵巨大的杜仲树。
这棵树的树干非常粗壮,得好几个人才能合抱过来。
树皮有着深深的裂纹,就像岁月在它身上留下的痕迹。
据说杜仲的树皮有着极高的药用价值,能够补肝肾、强筋骨。
我抬头看着它那茂密的枝叶,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形成了一片片光斑,美不胜收。
在杜仲树的旁边,有一块小小的牌子,上面介绍了杜仲的生长习性和药用功效。
我站在那里,认认真真地读了起来,越读越觉得大自然真是神奇,赋予了每一种植物独特的价值。
走着走着,来到了一个小小的池塘边。
池塘里种满了睡莲,粉色的、白色的、紫色的花朵竞相开放,美不胜收。
睡莲的叶子圆圆的,漂浮在水面上,就像一个个绿色的盘子。
有几只蜻蜓在池塘上空飞舞,偶尔会停在睡莲的花瓣上,真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我坐在池塘边的石头上,静静地欣赏着这美丽的景色,微风拂过,带来了阵阵花香,让人心旷神怡。
在植物园的一角,我发现了一片神秘的区域,那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藤本植物。
有鸡血藤、首乌藤、钩藤等等。
这些藤本植物相互缠绕,形成了一个绿色的迷宫。
我小心翼翼地走进去,生怕迷路。
鸡血藤的茎是红色的,就像鸡血一样,非常鲜艳。
七叶莲的功效与作用【名称】七叶莲【异名】小叶鸭脚术、汉桃叶(《广西中草药》),七叶烂(《贵州民间药物》),狗脚蹄(《台湾药用植物志》),手树、七加皮、七叶藤(《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
【基原】为五加科鹅掌柴属植物鹅掌藤的根或茎叶。
【原植物】七叶莲鹅掌藤Schef flera arboricoLa Hayata常绿藤状灌木,高2~3m。
茎圆筒形,有细纵条纹。
掌状复叶互生,有小叶7~9片;叶柄纤细,圆柱形,长7~9cm;托叶在叶柄基部与叶柄台生成鞘状,宿存或与叶柄一起脱落;小叶片革质,倒卵状长椭圆形,长9~16cm.宽2.5~4c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渐狭或钝形,全缘,上面绿色,光泽,下面淡绿色,网脉明显。
伞形花序集合成圆锥花序,顶生;总花梗短,花梗长 1.5~2.5mm,均疏生星状绒毛,花萼5齿裂;花瓣5~6片,分离,卵形,白色;雄蕊5;子房下位,5~6室,柱头5~6枚,无花柱。
浆果球形,有明显的五棱,橙黄色。
花期7~10月,果期11~12月。
生于山谷或阴湿的疏林中。
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等地。
【采收加工】7~10月采收,鲜用或切片晒干。
【成分】鹅掌藤中含镰叶芹醇(falcarinol);还含(E)--金合欢烯[(E)--famescene],多孔甾醇(poriferasterol)。
叶和茎中含2个三萜类皂苷:3-o-[a-L-吡哺鼠李糖基(1a)--D-吡哺葡萄糖醛酸基]齐墩果酸28-o--D-吡哺葡萄糖苷{3-0-[a-L-rhamnopyranosyl-(1a)--D-glucuronopyranosyl]oleanollc acid-28-o--D-glucopyranosIde},3-O-[a-L-吡哺阿拉伯糖基-(1a)-p0吡哺葡萄糖醛酸基]齐墩果酸28-O--D-吡哺葡萄糖苷{3-O-[a-L-arahinopyranosyl-(1a)--D-glucuronopyranosyl]oleanalic acid 28-o--D-glucopyranoside}。
广西南五味子属植物的分布与利用
韦霄;梁惠凌;唐辉;蒋运生;蒋福勇
【期刊名称】《南方农业学报》
【年(卷),期】2006(037)002
【摘要】南五味子属为五味子科常绿攀援木质藤本植物,具有很高的药用、果用和观赏价值.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等东南亚一带.中国共有10种,主产于西南至东南部.广西现有7种,即冷饭团、毛南五味子、冷饭藤、异型南五味子、南五味子、仁昌五味子和广西南五味子.文章介绍了广西南五味子属植物的种类、分布、生境和利用现状,并对其合理化开发利用提出了加大资源保护力度,加强引种驯化及综合利用研究等3项建议.
【总页数】3页(P117-119)
【作者】韦霄;梁惠凌;唐辉;蒋运生;蒋福勇
【作者单位】广西植物研究所,桂林,541006;广西植物研究所,桂林,541006;广西植物研究所,桂林,541006;广西植物研究所,桂林,541006;广西桂林农校,桂林,541006【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49.71
【相关文献】
1.中国南五味子属植物的种质资源及开发利用 [J], 邓白罗;谢碧霞;张程
2.广西雅长兰科植物自然保护区石斛属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 [J], 赖家业;林少芳;何荣;蒋桂雄;罗墩;刘世勇;宋希强
3.广西紫金牛属药用植物资源及可持续利用初探 [J], 毛世忠;唐文秀;骆文华;邓涛;丁莉;隗红燕
4.广西栲属植物及其开发利用研究 [J], 梁瑞龙;朱积余
5.广西绞股蓝属植物的种类及分布 [J], 大青山实验局林下植物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广西濒危珍稀中药材三叶青资源调查研究韦树根;董青松;韦莹;马小军;黎颖菁;付金娥【期刊名称】《北方园艺》【年(卷),期】2011(000)021【摘要】采用实地调查和走访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的三叶青资源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三叶青主要分布于广西的桂北与桂西海拔较高的山谷、灌丛、林间等荫凉的地方;其群落结构由乔木、灌木、草本组成,有50多种伴生植物;由于生态的破坏和不合理的采挖,目前广西资源储量约为24 441.20 kg,分布面积和储量迅速减少,市场需求持续强劲.建议应重视和加强三叶青野生资源保护,进行人工种植,保证三叶青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总页数】3页(P162-164)【作者】韦树根;董青松;韦莹;马小军;黎颖菁;付金娥【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广西分所,广西南宁530023;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广西分所,广西南宁530023;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广西分所,广西南宁530023;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广西分所,广西南宁530023;广西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广西南宁530022;广西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广西南宁5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7.23+9【相关文献】1.广西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种质资源调查研究 [J], 王才明;黄仕训;王燕2.重视珍稀濒危中药材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发展——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教授 [J], 王霞3.广西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珍稀濒危植物统计调查研究 [J], 尚永明;张海凤4.深圳市珍稀濒危野生南药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J], 罗宇谦;陈涛;郑艳;廖初琴;黄建睿;陈健辉;缪绅裕5.黑茶山林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J], 张芳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广西药用植物园:中药国际交流合作的典范作者:来源:《中国·东盟博览》2015年第09期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广西分所)创建于1959年,占地面积202公顷,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直属的从事药用动植物资源收集、保存、展示、科普教育,特色中药资源、民族药资源产品开发、中药材产品质量检测技术与标准研究,中药材产品质量标准起草以及检测服务的公益性事业单位。
广西药用植物园秉承以资源保护促进科学研究,以科学研究引领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巩固资源保护的发展模式理念。
江泽民、胡锦涛、乔石、贾庆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先后莅临广西药用植物园视察指导工作。
种质资源保存成绩显著建成集活体保存、种子保存、离体保存、标本保存、馏分保存和基因保存的保存体系,目前物种保存已达282科1773属8900种。
初步建成了世界最大的药用植物迁地保育中心,拓展了保护生物学学科——药用植物保育学,该学科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
牵头负责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广西)试点工作,成立自治区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采集腊叶标本16.2万份,种子种苗463份,重点药材572种,发现新物种8种,发现新纪录12种(属),记录传统知识131项。
科学研究底蕴深厚拥有1个国家级实验室——西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广西药用资源保护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100余台/套,实验室面积近2万平方米。
引进八桂学者2名,特聘专家1名,客座教授33人,广西十百千人选4人,在站博士后4人,博士及副高以上高层次科研人员36人,硕士83名。
作为国内外知名的教学与科研实践基地,广西药用植物园先后与奥地利格拉茨大学、中田纳西州立大学建立了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开展了相关领域的联合研究。
近五年来,获得国家级项目30余项,省部级项目110余项,立项课题经费达11688万元。
广西药用植物园观后感在繁忙的生活中,我们总是渴望寻找一片宁静而又充满奥秘的角落,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和生命的奇迹。
广西药用植物园,就是这样一个让人心驰神往的地方。
当我踏入这片神奇的土地时,仿佛进入了一个充满神秘和未知的药用植物王国。
一进入植物园,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夹杂着各种植物的芬芳。
这里绿树成荫,花草繁盛,每一步都仿佛是在与大自然进行一场亲密的对话。
沿着蜿蜒的小径前行,各种各样的药用植物让人目不暇接。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郁郁葱葱的青蒿地。
青蒿,这种看似平凡的植物,却因为屠呦呦的研究而闻名于世。
它是治疗疟疾的重要药材,为全球无数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
看着这片青蒿,我不禁对那些默默奉献的科研人员充满了敬意,是他们的不懈努力,让这些平凡的植物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
继续前行,我看到了一棵高大的肉桂树。
肉桂,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香料,但在这里,我了解到了它更多的药用价值。
它具有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等功效。
在了解这些知识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藏是如此丰富,只是我们平时很少去关注和了解。
植物园中还有许多珍贵的中药材,如石斛、灵芝、人参等。
石斛,被誉为“中华九大仙草”之首,具有滋阴清热、益胃生津等功效。
灵芝,自古以来就被视为祥瑞之物,具有补气安神、止咳平喘等作用。
人参,更是大补元气的佳品。
看着这些珍贵的植物,我心中充满了感慨,大自然的恩赐是如此慷慨,而我们人类应该更加珍惜和合理利用这些资源。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不仅被各种药用植物的形态和功效所吸引,还被植物园的布局和设计所打动。
植物园的规划非常合理,不同的区域种植着不同类型的药用植物,有的按照功效分类,有的按照生长环境分类。
这样的布局不仅方便游客参观学习,也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保护。
此外,植物园中还设置了许多科普展板和介绍牌,详细地介绍了每一种药用植物的名称、科属、形态特征、药用价值以及使用方法等信息。
这些科普内容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增加了我的知识储备,也让我对中医药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广西药用植物简介 广西是我国中药材的主要产区之一,药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共548科,1861属,4637种。总数列为全国第二。广西特有的药用植物达112种。 广西的地理位置: 广西地处祖国南疆,位于东经104°26’—112°04’,北纬20°54‘—26°24’之间,北回归线横贯全区中部。西北连接云贵高原,东南与海洋相接,南面和越南相邻。 广西地形地貌: 全区地势总的来说西北高东南低,是一个倾斜的盆地,但丘陵和中等山地也广泛分布。 ①盆地大小相杂; ②山系多呈弧形,层层相套。山地以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山为主,占广西总面积23.5%; ③丘陵错综,占广西总面积10.3%,在桂东南、桂南及桂西南连片集中; ④平地占广西总面积26.9%。广西平原主要有河流冲积平原和溶蚀平原二类。 ⑤喀斯特广布,占广西总面积37.8%,集中连片分布于桂西南、桂西北、桂中、桂东北。 广西气候特征: 气候受季风影响强烈,具有北热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三个气候带的特点。春季相对多雨;夏季高温高湿,降雨充沛;秋季凉爽,常有干旱;冬季有霜冻,冬夏季交替明显。 ①气候温暖,热量丰富。气温由南向北递减,由河谷平原向丘陵山区递减。 ②降水丰沛,干湿分明。东部多,西部少;丘陵山区多,河谷平原少;夏季迎风坡多,背风坡少等特点。 ③日照适中,冬少夏多。南部多,北部少;河谷平原多,丘陵山区少。 ④灾害频繁,旱涝突出。 广西史称“八桂”。“八桂”现由方位划分,分别为:桂东北、桂东、桂中、桂中北、桂西北、桂西南、桂东南、桂西。而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具有跨三个气候带,由太阳辐射、大气环流的差异,不同地带的中药资源种类有明显的不同,植物分布也有一定的规律。根据“三向地带性”学说,可把我区分为以下几个药材区: 1.北部地带常绿阔叶林药材区 ①桂东北:罗汉果、厚朴、黄柏、杜仲 2.中部地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药材区 ①桂东:灵香草、山药、天花粉、肉桂 ②桂中:金银花、竹叶柴胡、栀子 ③桂中北:大风艾、金银花、地枫皮、石斛 ④桂西北:茶辣、川楝、薏苡、石斛 3.南部地带常绿季雨林药材区 ①桂东南:是广西南药生产基地。珍珠、肉桂、砂仁、八角、巴戟天、蔓荆子、山药、郁金 ②桂西南:蛤蚧、龙血树、八角、砂仁 ③桂西:三七、千年健、草果、黄精 广西土壤: 广西地带性土壤有红壤、黄壤、砖红壤、黑色石灰土棕色石灰土、水稻土、冲击土、生草灰化土等多种土壤,其中以赤红壤、红壤、黄壤分布面积最广。 按土壤的性质,中药资源的分布也有所不同: ①广西北部的石灰岩山地,占全区面积的40%左右,具有独特的熔岩地貌,岩多土少,干旱,夏日高温,所以生长着大量喜钙或适钙的药用植物:地枫皮、广豆根、千年健、青天葵和金不换。 分布的药用乔木有:银杏、木棉、秋枫、乌桕、石楠皂角、木蝴蝶、苹婆、粉苹婆; 药用灌木有飞龙掌血、萝芙木、珙桐、黄荆、山牧荆、南天竹金丝桃等; 药用藤本有广西马兜铃、何首乌、对叶百步、紫藤; 药用草本有竹叶柴胡、白及、黄独、一支箭、德保黄精。 ②而南方的酸性土壤的特有植物有:桃金娘、栀子、毛冬青、狗脊。
(一)罗汉果:
罗汉果为葫芦科多年生宿根草质藤本植物,长2~5m。茎纤细,暗紫色。卷须2分叉几达中部。叶互生,叶柄长2~7cm;叶片心状卵形,膜质,长8~15cm,宽3.5~12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耳状心形,全缘,两面均被白色柔毛。花雌雄异株,雄花序总状,雌花花单生;花萼漏斗状,被柔毛,5裂,花冠橙黄色,5全裂,先端渐尖,外被白色夹有棕色的柔毛。瓠果圆形或长圆形,被柔毛,具10条纵线,种子淡黄色。花期6~9月,果期9~11月。 罗汉果对生长环境要求: 【温度】喜温暖、昼夜温差大的气候,不耐高温,怕霜冻。 【光照】喜光而不耐强光。幼苗期怕强光照射,在半阴的条件下生长发育良好。成年植株,每天仅6一8小时的光照就能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水】要求较湿润条件,适于在空气湿度75%以上、土壤田间持水量60-80%的条件下生长。 【土壤】土壤要求不严,除沙土、粘土和排水不良的低洼地以及盐碱土外,一般的土壤均能生长,但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含腐殖质多的微酸性黄壤土或黄红壤土为好。 ※主要分布于海拔300~1400米亚热带山坡林下、河边湿润地段或灌木丛林 。 【选地】在海拔1000~1200m地区种植宜选择向阳的山坡地,在300~500m地区宜选择在背阳的北面山坡地。 【种植方式】单作。其雌雄异株,种植时需配置足够的雄株。 【繁殖方式】以压蔓繁殖为主,主要在白露至秋分时期。 【果实采收】九月下旬待藤叶稍枯,果子青黄时即可进行采收。 【区内分布】广西桂林市临桂区和永福县的山区。 【药用部位】干燥果实 【药材名】罗汉果 【性味及功能主治】 甘、凉。清肺止咳、润肠通便。治肺火咳嗽、咽痛 失音、便秘。 (二)广西莪术: 为姜科姜黄属植物。多年生草本,高50~110cm。叶片4~7,二列,长椭圆形,长8~13cm;樱部苞片长椭圆形,先端粉红色至淡紫色,腋内无花,中下部苞片卵圆形,淡绿色,腋内有花2至数朵;萼筒白色;花冠近漏斗状,长约2.5cm,花瓣3,粉红色,长圆形,上方一片较大,先端成兜状;微生退化雄蕊形态与花瓣相似,淡黄色。花期4~9月。 广西莪术对生长环境要求: 【温度】喜高温,生育适温23~30℃ 【光照】阳光充足 【水】喜湿,耐旱。水对其生长至关重要,田间持水量约50~60%。 【土壤】以阳光充足、排水良好、土层肥沃深厚、上层土壤 疏松,下层较紧密的的腐质植土或沙质壤土为好。 ※生于向阳、土壤湿润、肥厚的水沟边、林缘、山坡地上。 【选地】选择有机质丰富,肥力较好,排水良好,壤性土质(粘质土也好,但采收困难,砂质土较差)的旱地、坡地种植,新开垦的最好。 【种植方式】忌连作,可与玉米、大豆间套作。 【繁殖方式】块茎繁殖,全年均可育苗,以春至夏季最佳。 【采挖季节】秋冬两季,茎叶枯萎后采挖。 【区内分布】主要分布于桂中南。钦州的种植面积超过50%,灵山县有全区最大的种植基地,在玉林、兴业、贵港也广泛种植。 【药用部位】根茎 【药材名】莪术 【功能主治】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三)鸡骨草:
豆科相思子属植物。攀援灌木,高1-2米。枝细直,平滑,被白色柔毛,老时脱落。羽状复叶互生;小叶6-11对,膜质,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0.5-1.5厘米,宽0.3-0.5厘米,先端截形或稍凹缺,具细尖,上面被疏毛,下面被糙伏毛,叶腋两面均隆起;小叶柄短。总状花序腋生;花小,长约6毫米,聚生于花序总轴的短枝上;花梗短;花冠紫红色或淡紫色。荚果长圆形,扁平,长约3厘米,宽约1.3厘米,顶端具喙,被稀疏白色糙伏毛,成熟时浅褐色,有种子4- 5粒。种子黑褐色,种阜蜡黄色,明显,中间有孔,边具长圆状环。花期8月。 鸡骨草对生长环境要求: 【温度】喜温暖,怕寒冷 【光照】阳光充足 【水】忌涝,耐旱 【土壤】疏松、肥沃的壤土、砂质壤土、轻粘土、pH5-6.5的环境为适宜。 ※生长于亚热带高温地区的低矮山丘向阳处,如山地或旷野灌木林边。 【选地】可选择在山坡、旱田或排水良好的水稻田种植。 【种植方式】可间种于幼果林或经济幼林 【繁殖方式】主要以育苗移栽繁殖 【采挖季节】全面可采,一般于冬、春季挖取全株。 【区内分布】主产于南宁 【药用部位】带根全草 【药材名】鸡骨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舒肝止痛。用于黄疸,胁肋不舒,胃脘胀痛, 急、慢性肝炎,乳腺炎。
(四)三七:
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多年生草本,高达60cm。根茎短,茎直立,光滑无毛。掌状复叶,具长柄,3~4片轮生于茎顶;小叶3~7,椭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边缘有细锯齿。伞形花序顶生,花序梗从茎顶中央抽出,长20~30cm。花小,黄绿色;花萼5裂;花瓣、雄蕊皆为5。核果浆果状,近肾形,熟时红色。种子1~3,扁球形。花期6~8月,果期8~10月。 三七对生长环境要求: 【温度】喜温暖,年平均气温15-17℃为宜。在30℃以上,植株易犯病 【光照】喜半阴的环境,典型的阴生植物,要搭建荫棚栽培,透光棚透光度在10%~15%最好 【水】畏多水,一般保持25~30%的土壤水分,院内空气湿度要求在75%~85%,年降水量1000~1300mm 【土壤】土壤为疏松红壤或棕红壤,微酸性 ※生于山坡丛林下。现多栽培于海拔800~1000m的山脚斜坡或土丘缓坡上。 【选地】宜选坡度在5-15度的排水良好的缓坡地,富含有机质的腐殖质土或砂壤土 【种植方式】农田地前作一玉米花生或豆类为宜,切忌茄科为前作。地块选好,要休闲一至半年。收获后5~8年才可栽培,忌连作。 【繁殖方式】种子繁殖 【采挖季节】从播种到收获需三年以上 【区内分布】广西百色的田东,田阳,靖西,德保,那坡,梧州也有种植 【药用部位】干燥根及根茎 【药材名】三七 【功能主治】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五)两面针:
芸香科植物。木质藤本;茎、枝、叶轴下面和小叶中脉两面均着生钩状皮刺。单数羽状复叶,长7-15厘米;小叶3-11,对生,革质,卵形至卵状矩圆形,无毛,上面稍有光泽,伞房状圆锥花序,腋生;花4数;萼片宽卵形。蓇葖果成熟时紫红色,有粗大腺点,顶端正具短喙。 两面针对生长环境的要求: 【温度】生长适宜温度为30℃ 【光照】阳光充足 【水】喜湿润,忌积水 【土壤】对土壤要求不高,除盐碱地不宜种植外 ※见于海拔800米以下的温热地方,山地、丘陵、平地的疏林、灌丛中、荒山草坡的有刺灌丛中较常见。 【选地】宜选择向阳,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而且疏松肥沃的壤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