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181例鼻饲并发症的预防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114.50 KB
- 文档页数:1
鼻饲并发症预防与处理规范(5篇)第一篇:鼻饲并发症预防与处理规范鼻饲并发症预防与处理规范【窒息预防措施】一、操作时动作必须轻柔,避免误入气管,在插管过程出现呛咳、呼吸困难、口唇紫绀等立即停止插管。
二、鼻饲时应抬高床头30°,病情允许时可采用半卧位。
鼻饲完毕维持体位30分钟,避免搬动患者。
三、鼻饲时先确定胃管在胃内方可予鼻饲。
注意鼻饲速度要缓慢均匀,避免过快。
四、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00ml,间隔时间不少于2小时。
五、密切监测胃潴留量,当>150ml时,应通知医生了解是否暂停鼻饲。
六、鼻饲前将呼吸道痰液、分泌物等吸净,在鼻饲中及鼻饲后30分钟内尽量不进行吸痰操作,避免吸痰的刺激引起呕吐。
六、每日口腔护理2次,及时清洁口腔分泌物。
【窒息处理规范】一、如发生误吸,病人出现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停止鼻饲。
二、立即停止鼻饲,取右侧卧位,快速吸出口鼻及呼吸道内的吸入物。
三、当患者神志不清,呼吸心跳停止时,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等心肺复苏抢救措施,并遵医嘱给予抢救用药。
四、及时采取脑复苏措施,如给予患者头戴冰帽保护脑细胞,遵医嘱给予患者脑细胞活性剂、脱水剂等。
五、在抢救过程中要观察误吸患者意识、面色、呼吸等情况。
【鼻饲管堵塞预防措施】一、应用柔软、稳定性好的鼻饲管,以求舒适、安全。
二、鼻饲前应检查鼻饲管是否通畅,制作营养食时要打烂,过稠时加水稀释,药物要研成细未服用,牛奶不要与果汁同时喂。
三、鼻饲前后应用温开水20-30ml冲洗管道,避免堵塞。
【鼻饲管堵塞处理规范】一、在确定鼻饲管位置正常后,对已发生堵塞鼻饲管,可用温水冲洗,使之再通。
冲洗时注意用力不可过猛,阻力大时不可硬冲。
二、如冲洗不通时,给予重新置管。
【鼻饲管脱出预防措施】一、留置鼻饲管做好固定,胶布固定管道外漏部位于鼻翼、脸颊部,别针固定鼻饲管远端于枕边。
二、意识不清或躁动患者,必要时给予约束带约束两上肢,使用约束带前要向家属解释清楚目的。
系统细节护理干预在预防脑外科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鼻饲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观察发表时间:2018-08-20T14:48:42.373Z 来源:《医药界》2018年2月上作者:刘芸[导读] 评价系统细节护理干预对脑外科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鼻饲并发症方面的预防价值。
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8月-2017年3月的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
对照组脑外科患者接受基础护理,试验组脑外科患者接受系统细节护理干预,对比两组脑外科患者鼻饲并发症、营养状态情况。
开阳县人民医院刘芸 550300【摘要】目的:评价系统细节护理干预对脑外科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鼻饲并发症方面的预防价值。
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8月-2017年3月的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
对照组脑外科患者接受基础护理,试验组脑外科患者接受系统细节护理干预,对比两组脑外科患者鼻饲并发症、营养状态情况。
结果:组间鼻饲并发症发生率、营养状态表现对比,试验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针对脑外科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行系统细节护理,可以达到改善患者营养状态、降低鼻饲并发症的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系统细节护理脑外科重型颅脑损伤昏迷阶段鼻饲并发症对比一般颅脑损伤患者,处在昏迷状态的颅脑损伤患者身体能量消耗更为明显,增加了致残、致死率[1]。
针对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营养干预是提高患者营养的关键,同时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辅助措施[2]。
基于此,本文就我院收治的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对比基础护理、系统细节护理干预实施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实验对象选自2015年8月-2017年3月,共120例。
纳入标准:患者于伤后1d内入院,有昏迷症状GCS(格拉斯哥昏迷分级)<8分,经CT 检查属于重型损伤。
排除标准:有脑血管意外史、颅脑外伤史、颅内感染病史、精神病史、听力障碍病史[3]。
颅脑损伤昏迷病人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昏迷病人由于意识障碍,各种反射减退或消失,肢体活动受限,故其一切活动均是被动的,所以极易发生褥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以保证和促进病人的恢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本人在工作中总结了一些经验,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0例,男35例,女15例,年龄16~65岁,平均38.5岁。
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8例,坠落伤10例,摔伤8例,头部打击伤4例。
损伤类型:广泛性脑挫裂伤18例,硬脑膜外血肿12例,硬脑膜下血肿8例,脑内血肿并脑室内出血5例,颅内多发血肿4例,原发性脑干损伤3例。
1.2护理方法1.2.1肺部感染肺部感染是颅脑损伤最常见的并发症,多见于老年病人,免疫功能下降,抵抗力降低,加上意识障碍,患者都有舌后坠、咽反射迟钝、口腔分泌物增多、呕吐物误吸入呼吸道等情况,因此加强呼吸道护理极为重要[1]。
1.2.1.1对长期昏迷或卧床病人定时翻身扣背后及时吸痰,经常肺部听诊,对肺部感染重的一侧体位引流也是十分必要的。
痰液粘稠者可给予定时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并及时吸痰。
1.2.1.2有舌后坠者给予舌咽通气道畅通气道;呕吐病人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入气管;如分泌物过多难以咳出,并出现呼吸困难者,应尽早做气管切开。
早期积极的气管切开是呼吸道通畅的重要保证[2]。
1.2.1.3严格无菌操作。
气管切开者常规气道湿化,有痰时及时吸出,吸痰后滴入抗生素稀释液,套管口覆盖无菌湿纱布,如有污染及时更换。
气管切开处每日换药一次。
定期做痰液细菌培养,以检测肺部感染等情况。
1.2.1.4颅脑损伤病人无论是否已行气管切开均需进行雾化吸入,4次/d,以保持呼吸道湿化。
1.2.2口腔感染重视口腔清洁,加强口腔护理1.2.2.1每日用生理盐水或4%~10%碳酸氢钠或过氧化氢溶液擦洗口腔两次。
如遇呕吐频繁,且颅底骨折口腔出血性分泌物多,可增加次数,操作中加强对口腔粘膜的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或报告医生。
分析颅脑损伤昏迷病人鼻饲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昏迷病人鼻饲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的有效措施。
方法:选自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60例颅脑损伤昏迷病人,并且隨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病人的鼻饲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的效果和措施。
结果:通过采取有效的护理防治措施,可以有效的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不断的提高护理质量,促进病人的康复。
结论:针对颅脑损伤昏迷的病人在鼻饲并发症的护理上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病人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的质量,不断的促进病人的康复。
标签:颅脑损伤昏迷;鼻饲并发症;预防;护理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在伤后病人处在一种能量急剧消耗,高分解的状态,会严重的增加颅脑损伤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而鼻饲的治疗是一种针对颅脑损伤昏迷病人在治疗中采取的最常用的方法,可以保证患者得到基本的营养供应,帮助患者进行康复治疗。
但在鼻饲的护理治疗的过程中,如果存在着不当的护理方法,则会导致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在颅脑损伤昏迷病人鼻饲并发症中采取有效合理的预防护理措施,有利于病人的营养的均衡,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的质量,协助患者的康复治疗。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脑损伤昏迷病人6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患者平均年龄30~71周岁,没有严重的疾病史。
并且患者的颅脑损伤较为严重,均不能自己进食,需要进行鼻饲营养的供应。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按照传统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
观察组则由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
观察组的患者预防护理的方法如下:对患者的营养状态进行密切的观察,并且记录出患者的并发症等现象,对并发症的发生时间有具体的了解,并且针对患者的各种并发症进行制定具体的护理措施。
不断的完善患者的饮食方案,均衡患者的营养,不断的调整患者的阴阳输液配方。
同时护理人员还要对患者进行鼻饲插管的位置、长度及鼻饲的食物进行严格的监控,保证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鼻饲并发症能够得到完善的护理。
鼻饲并发症防范与应急处理(一)窒息1、临床表现(1)轻者出现呼吸困难、缺氧、面色发绀。
(2)重者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大小便失禁、抽搐、昏迷、甚至呼吸停止。
2、预防措施(1)操作时动作必须轻柔,避免误入气管,在插管过程出现呛咳、呼吸困难、口唇紫绀等立即停止插管。
(2)鼻饲时应抬高床头30°,病情允许时可采用半卧位。
鼻饲完毕维持体位30分钟,避免搬动患者。
(3)鼻饲时先确定胃管在胃内方可予鼻饲。
注意鼻饲速度要缓慢均匀,避免过快。
(4)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00ml,间隔时间不少于2小时。
(5)鼻饲前将呼吸道痰液、分泌物等吸净,在鼻饲中及鼻饲后30分钟内尽量不进行吸痰操作,避免吸痰的刺激引起呕吐。
3、处理措施(1)如发生误吸,病人出现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停止鼻饲。
(2)取右侧卧位,快速吸出口鼻及呼吸道内的吸入物。
(3)当患者呼吸心跳停止时,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等心肺复苏抢救措施,并遵医嘱给予抢救用药。
(4)及时采取心肺脑复苏治疗五、在抢救过程中要观察误吸患者意识、面色、呼吸等情况。
(二)鼻饲管堵塞1、临床表现鼻饲管堵塞,鼻饲时有阻力感。
2、预防措施(1)应用柔软、稳定性好的鼻饲管,保障患者舒适、安全。
(2)鼻饲前应检查鼻饲管是否通畅。
(3)鼻饲前后应用温开水20-30ml冲洗管道,避免堵塞。
3、处理措施(1)在确定鼻饲管位置正常后,对已发生堵塞鼻饲管,可用温水冲洗,使之再通。
冲洗时注意用力不可过猛,阻力大时不可硬冲。
(2)如冲洗不通时,给予重新置管。
(三)鼻饲管脱出1、临床表现:鼻饲管部分脱出2、预防措施(1)妥善固定(2)意识不清或躁动患者,必要时给予约束带约束两上肢,使用约束带前做好告知(3)搬动或翻动患者时做好管道管理,防止胃管脱出。
(4)做好患者及家属指导使其配合,避免自行拔管。
(5)加强巡视,认真交接鼻饲管留置情况。
3、处理措施(1)鼻饲管部分脱出,患者无禁忌症时可酌情进行续管。
昏迷患者鼻饲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总结了80例昏迷患者鼻饲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通过对昏迷鼻饲患者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保证患者的安全护理,饮食护理,呼吸道的通畅,严格制定用药计划,保持大小便通畅等护理措施,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了鼻饲患者的并发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了患者住院费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Abstract:The prevention and nursing measures of 80 cases of coma patients with nasal feeding complications. Through the strict condition of coma patient observation,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nursing, diet nursing care of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tract, smooth, strict drug development plan, keep stool smooth and nursing measures, timely detection and correct treatment of the patients with nasal feeding complications, reduce the pain of patients, shorten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reduce the cost of hospitalization patients, improved patient satisfaction.Key words:Coma; Nasal feeding;Complication; Nursing昏迷是最严重的意识障碍[1] 。
是指机体对外界及内部刺激的认知能力的状态出现一过性或持续性的障碍。
8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鼻饲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体会摘要观察颅脑损伤病人术后鼻饲情况及发生胃肠道症状、机械性并发症的各种原因。
术后出现不同程度并发症,恶心、呕吐25例,胃潴留19例,腹泻17例,便秘15例,误吸4例,脱管、堵管6例,经治疗护理后均进入康复训练期。
关键词颅脑损伤鼻饲并发症预防护理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病情严重,并伴有意识障碍,不能正常进食,病人多呈高代谢、高分解状态。
能量消耗剧增,蛋白质分解加快,易产生并发症,且死亡率高。
早期给予病人营养支持疗法可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1]。
胃肠内营养为主要营养方式,临床应用最多的是鼻胃管插管。
现将我院近3年来86例使用胃肠内营养支持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症预防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86例,男55例,女31例,年龄18~70岁,平均35岁。
其中,外伤致颅内血肿及脑挫裂伤72例,原发性脑干损伤14例,伴昏迷68例。
33例有合并伤,其中四肢骨折16例,肋骨骨折14例,骨盆骨折3例。
患者均在处理合并伤的同时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或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
鼻饲方法:鼻饲法是将胃管经一侧鼻腔插入胃内,通过胃管向胃内灌注流质食物、水和药物的方法。
鼻饲法适用于不能由口进食的病人,常用于昏迷、慢性球麻痹导致吞咽困难等不能自行进食的病人。
他们可通过从胃管注入的营养丰富的流食来摄取足够的蛋白质、水、药物与热量等[2]。
分次灌注法:用注射器分次灌注,每2~3小时1次,每次200~250ml,每日总量1500~2000ml或遵医嘱。
缓慢滴注法:用输液管插入瓶中,间断分次或连续不断滴注。
每日总量1500~2000ml,滴注过程中可用热水袋或加温器保温,夏天连续滴注过程中应注意流质密封,防止污染。
护理(1)一般护理:①插管护理: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插管技术,提高一次性插管成功率。
鼻饲用物应严格清洁消毒,每天更换用物1次。
每次鼻饲后应给予10~20ml温开水冲洗导管,以防食物堵塞或在管中发酵。
鼻饲患者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预防措施(1)操作过程中动作必须轻柔,避免误入气管,在插管过程中出现呼吸困难,口唇发绀等立即停止插管。
(2)鼻饲前确定胃管是否在胃内(应用三种检查方法),鼻饲时注意鼻饲温度、速度。
(3)鼻饲前清理呼吸道痰液、分泌物等。
(4)给予患者鼻饲时床头抬高≥30°,行翻身、平卧位时及时停止鼻饲喂养。
鼻饲完毕近30分钟避免搬动患者。
(5)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00ml,间隔时间不少于2小时。
(6)密切监测胃残量,当胃残量>200ml时,通知医生是否暂停鼻饲喂养。
(7)在鼻饲中及鼻饲后30分钟内尽量不进行吸痰等操作,避免吸痰的刺激引起呕吐。
(8)每天口腔护理2次,及时清洁口腔分泌物。
处理措施(1)患者发生误吸、出现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停止鼻饲喂养。
(2)给予患者取右侧卧位,快速吸出口鼻及呼吸道内的吸入物。
(3)当患者神志不清,呼吸心跳停止时,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等心肺复苏抢救措施,遵医嘱给予抢救用药。
(4)及时给予患者头戴冰帽保护脑细胞,遵医嘱给予患者脑细胞活性剂、脱水剂等。
(5)在抢救过程中密切观察误吸患者意识、面色、呼吸等情况。
预防措施(1)选择适宜鼻饲管,保证患者舒适、安全。
(2)鼻饲前应先回抽检查鼻饲管是否通畅,给予过稠食物时加温水稀释,给予药物要研成细末服用。
(3)鼻饲前后给予温开水20-30ml冲管,避免堵塞。
处理规范(1)确定鼻饲管位置正确后,若发生鼻饲管堵管,可用温开水冲洗使之再通,冲洗中避免用力不可过猛,阻力大时不可硬冲。
(2)如冲洗不通时,给予重新置管。
预防措施(1)留置鼻饲管做好固定,胶布固定管道外露部位于鼻翼、脸颊部(见下表)。
(2)意识不清或躁动患者,必要时给予约束双上肢,使用约束带前向家属解释其目的并签约知情同意书。
(3)搬动或翻动患者时做好管道管理,防止鼻饲管脱出。
(4)清醒患者做好指导,使其配合,避免自行拔除鼻饲管。
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鼻饲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463-01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胃肠内营养(enteralnutrition,en)的优越性日渐显著,由于伤后昏迷患者呈高代谢、高分解状态,能量消耗急增,尤其是蛋白质高分解代谢,使患者处于负氮平衡,增加颅脑损伤的病死率和病残率[1]。
胃肠外营养往往不能满足颅脑损伤后的能量高消耗,所以主张en为主要营养方式。
临床应用最多的是胃管鼻饲,适用于要素饮食、匀浆饮食、混合奶的en支持,[2]而此类患者病情均很严重,因此,由en引起的各种潜在的并发症也不应忽视。
现将鼻饲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从2003年1月~2010年12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62例,男180例,女82例,年龄8~74岁,gcs计分3-7分。
96例行开颅术,166例保守治疗,其中43例死亡。
伤后或术后72h 内无消化道损伤的条件下行鼻饲饮食,管饲时间为16~98天。
1.2 方法:①分次投给:用50ml注射器缓慢注入胃内,每次200ml,两至三小时一次。
②间歇重力滴注:又称循环法,用输液管与鼻饲管相连,24小时均匀滴入。
鼻饲饮食的种类采用聚合物膳食,混合奶,市售胃肠内营养制品,要素饮食,原则是高热量、高蛋白、低脂、易消化、易吸收,根据患者代谢和营养状况,胃肠道功能及对水摄入的限制来选择,早期胃肠内营养(en)溶液量控制在1000ml,以后逐渐递增至正常所需量。
2 结果本组病例262例,均使用鼻饲管,其中222例腹泻,43例呃逆呕吐,84例高糖血症,6例低糖血症,维生素缺乏36例,38例低钠血症,12例高钠血症,5例缺铁性贫血,12例误吸,15例脱管,24例堵管,5例食物反流。
3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3.1 胃肠道症状:①腹泻:发生率高达62%[3]。
由于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使肠道菌群失调可致腹泻,en溶液配制过程中的污染或注入不洁饮食亦可以导致腹泻。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鼻饲的护理体会【摘要】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的病人或行气管切开的病人,由于不能经口进食,能够通过鼻饲灌注食物、药物、水及其他必要的营养素以供需要。
本文对2001年-2006年我院脑外科108例鼻饲病人的护理体会,总结了鼻饲时的注意事项、鼻饲的方式。
由于病人昏迷程度不同,是不是行气管切开,插管时除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外,要因人而异;鼻饲进程中要周密观看病情转变,随时调整食谱,预防各类并发症的发生;当病人显现消化道出血或食物反流时要采取踊跃有效的应付方法。
【关键词】颅脑损伤鼻饲护理重型颅脑损伤后机体表现为能量消耗增加、分解代谢增加。
假设伤后初期不能及时、适当补充沛够的热能、蛋白质及其它营养物质,继而引发体重下降、低蛋白血症、免疫功能降低、伤口愈合不良,感染率增高等征象,从而阻碍疾病的恢复及神经元的修复再生功能。
为此我科自2001年至2006年对108例脑外伤昏迷病人采取了鼻饲疗法,取得了中意的成效。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08例均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GCS评分3-8分,男86例,女22例,年龄28-65岁,平均岁。
其中颅内血肿术后28例,原发性脑干损伤16例,脑挫裂伤64例,气管切开56例,鼻饲时刻最短3天,最长40天。
2护理体会鼻饲的注意事项:(1)插鼻饲管前检查病人鼻、口腔有无阻塞,有假牙应先掏出。
颅底骨折病人禁止从鼻腔插管,可从口腔插入。
(2)胃管插入后应先注入少量温开水,观看病人的反映,证明胃管通畅时,缓缓灌入食物,勿加压,如不通畅时可略加压。
为了幸免食物在管内存留、堵塞,每次灌入食物前后都应注入温水10ml左右。
(3)鼻饲前检查有无腹胀、胃内容物是不是排空或有无咖啡色液全。
如有腹胀或胃内残留物过量,应延长鼻饲距离时刻,并将胃内潴留物抽吸干净,减少鼻饲量,必要时辅助消化药。
假设有腹泻应及时调整饮食或临时停鼻饲。
(4)鼻饲前吸净口腔、鼻腔、气管切开处的痰液和分泌物。
(5)按期测量上臂围、血糖、电解质、血红蛋白等,依照情形调整饮食。
鼻饲法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定鼻饲法(nasogastric tube feeding)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但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效果,以下是预防和处理常见鼻饲法并发症的规定。
并发症一:鼻出血预防措施:- 插管前,检查患者鼻腔有无明显损伤或疾病,如鼻窦炎、鼻息肉等。
- 鼻饲管插入时,应注意角度和深度,尽量避免对鼻黏膜的刺激。
- 插管后,患者应保持饮食适温、不要用力咳嗽或擤鼻子。
处理方法:- 鼻出血时,应先按住鼻孔压迫止血,避免血液进入胃部。
- 如果鼻出血无法止住,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进一步处理。
并发症二:误导管预防措施:- 在插管前,仔细检查鼻饲管的长度是否符合患者需要。
- 插管时,要确保插入的是鼻胃管而非气管插管。
处理方法:- 如果发现鼻饲管误导进气管,应立即停止鼻饲,将患者调整为正确的体位,通知医生进行取出并重新插管。
并发症三:鼻饲管脱出预防措施:- 插管后,要确保鼻饲管的固定牢固,避免被患者自行拔出。
- 定期检查鼻饲管的固定情况,如有松动应及时重新固定。
处理方法:- 如果鼻饲管脱出,应立即通知医生,暂时停止鼻饲,待医生重新插管后重新开始鼻饲。
并发症四:误吸预防措施:- 鼻饲过程中,患者应保持坐位,尽量避免倒立或平卧,以减少误吸的风险。
- 插管后,应检查鼻饲管是否通畅。
处理方法:- 如果患者发生误吸,应立即通知医生,停止鼻饲并采取适当的呼吸道处理措施。
以上是针对鼻饲法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定。
在实施鼻饲时,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鼻饲误吸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护理【摘要】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病情严重,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不能正常进食,而且病人多处于高代谢、高分解状态,能量消耗大,蛋白质分解加快,易发生并发症,死亡率高。
早期给予病人营养支持疗法可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
胃肠内营养为主要营养方式,临床常应用鼻胃管插管,其中误吸是最严重的并发症,肺炎的发生严重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1],甚至直接窒息死亡。
误吸性肺炎的发生率为10%~77%[2]。
我院自2005年8月至2009年7月间因重型颅脑损伤行鼻饲的病人45例,发生误吸13例(28.8%)。
本文对误吸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护理对策。
【关键词】急性重型颅脑损伤;鼻饲误吸;预防护理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29例,女16例;年龄15~77岁,平均年龄61岁。
本组病例鼻饲原因均为重型颅脑损伤,在伤后48~72小时进行鼻饲,误吸发生在置管后1~18天,死亡2例(其中因肺部感染无法控制,并发DIC死亡1例)。
1.2方法45例患者均采用间歇鼻饲法。
胃管均采用硅橡胶十二指肠导管,该导管管壁光滑,富有弹性,软硬度适中。
胃管插入长度为患者耳垂至鼻尖再至剑突的距离,一般为45~55cm。
润滑胃管,由一侧鼻腔置入,证实胃管置入位置正确后,固定于鼻尖部。
2相关因素分析2.1创伤性因素正常情况下食管、胃贲门在不进食时为关闭状态,不发生食物返流,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神经肌肉存在不同程度损伤、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食管下括约肌、贲门处于开放状态以及胃肠排空障碍、胃潴留,增加发生食物返流的机会。
此外,患者意识障碍、咳嗽反射减弱,存在明显的清理呼吸道低效,同时咽部受到胃管的刺激,引起环状括约肌损伤也可增加误吸的发生[3]。
2.2体位性因素平卧、床头角度过低会增加返流食物进入呼吸道的机会。
文献报道,床头角度≥30°的半卧位是减少返流的最佳体位[4]。
2.3胃管性因素胃管插入深度不够或胃管脱出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