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颜色词的文化内涵比较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4
中日颜色尊卑意识比较[摘要]:汉语和日语里都有为数众多的颜色词。
颜色作为一种象征符号,由于各自历史背景、文化环境的影响,其象征意义又存在诸多不同。
中日两国自古都有用颜色来区分等级的倾向,如黄色自古就是中国人心目中的高贵色,而在日本古时规定黄色是下层百姓服装的颜色,紫色在中日两国都有高贵的含义,白色是日本人审美意识的核心,在中国有禁忌含义。
[关键词]:颜色尊卑意识黄色紫色白色汉语和日语里都有为数众多的颜色词,由于人类文化的共性,两种语言在颜色词的使用上有许多共同点。
但是颜色作为一种象征符号,由于各自历史背景、文化环境的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对颜色赋予的尊卑贵贱意识也不尽相同。
中日两国自古都有用颜色来区分等级的倾向。
本文就中日两国颜色词的尊卑贵贱意识的变迁和原因进行探讨。
一、颜色尊卑意识产生的原因颜色被用来象征等级有一些可能的原因。
许多颜色的象征意义与价值相关,比如黄色,黄色让人联想到黄金的贵重价值,因此成为财富、权力的象征。
另有一些颜色的意义与数量的稀有、珍贵程度有关,比如紫色,在古代,紫色的颜料是从一种贝壳的壳中提取,数万个贝壳才能提取1克的染料,非常珍贵,只有少数地位高贵的人才能使用,因此紫色就和高贵的意义相关。
二、中国颜色尊卑意识的变迁在中国,自古至今象征高贵的颜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有在古代表示高贵的颜色现在已经成为卑贱色。
也有古时的卑贱色变成现在的高贵色。
黑色在中国古代有着非常高的地位。
秦汉以前,帝王以及诸侯均穿黑色的衣服,各个朝代的高级官员也大都穿戴黑色的官服。
周朝天子之服是玄衣而黄裳。
春秋时齐桓公喜欢穿紫色,国人纷纷效仿。
汉兴之后,儒生配合叔孙通定礼仪而制造舆论,把正色间色的区别说得极其认真,把贵贱等级跟颜色扯地很紧。
东汉末年,青衣为奴隶之服。
西晋亡国,刘聪捉住晋怀帝,令他穿青衣,给大家斟酒,以示侮辱。
唐代,颜色被用来区分官员的等级。
唐代以黄色为最高贵,红紫、蓝绿、黑褐等下之,白色则没有地位。
中日礼俗色彩尚忌的比较【摘要】中日两国在礼俗色彩尚忌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
在礼俗意义方面,中日对颜色的理解有所不同,如中国认为红色为吉祥、喜庆的颜色,而日本则将白色视为纯洁、神圣。
在颜色象征方面,中日人们对不同颜色的象征意义也有所差异,比如中国认为黑色为丧礼上的颜色,而日本却将其用于正式场合。
色彩搭配上的禁忌也有所区别,中日在选择服饰和礼品时需注意不同的色彩组合。
在节日和仪式中的色彩运用上,中日也有各自的传统习俗和规定。
在象征意义的表达方式上,中日人们通过不同的颜色来表达吉祥、祥和等不同的寓意。
中日两国在礼俗色彩方面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这也体现了两国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关键词】中日礼俗、色彩、比较、意义、象征、差异、搭配、禁忌、节日、仪式、运用、表达方式、结论1. 引言1.1 中日礼俗色彩尚忌的比较中日礼俗色彩在文化传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色彩的使用和忌讳也反映了各自文化的价值观和传统习俗。
本文将对中日两国的礼俗色彩进行比较,探讨它们在意义、象征、搭配和运用方面的异同。
在中日文化中,礼俗的意义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红色被视为喜庆、吉祥的象征色彩,因此在婚礼、新年等重要场合中常见红色的装饰。
而在日本,白色则是表示纯洁、神圣的颜色,因此在祭祀仪式和葬礼中常见。
颜色的象征意义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如黑色在中国文化中代表厄运、死亡,而在日本被视为端庄、正式的颜色。
色彩的搭配也受到一定的忌讳。
在中日文化中,有些颜色的搭配被认为会带来不吉利的影响,如在中国传统婚礼中,白色和黑色的搭配被认为是不吉利的。
而在日本,绿色和紫色的搭配也被视为不吉利。
在节日和仪式中,色彩的运用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传统节日中,常常运用红色、金色等吉祥色彩来增添喜庆氛围,而在日本的节日中,会运用白色、粉色等清新色调来营造神圣的氛围。
中日礼俗色彩在意义、象征、搭配和运用方面存在着差异。
通过比较两国的礼俗色彩,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它们文化传统的独特之处,为跨文化交流提供有益的参考。
《中日颜色词的文化内涵与翻译研究》篇一一、引言颜色词作为语言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其不仅承载着丰富的语义信息,还反映了各民族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的差异。
中国和日本两国虽相隔遥远,但同属亚洲文化圈,两国的语言文化在许多方面都有着相互借鉴与交融。
在颜色词方面,中日两国也呈现出独特而相似的文化内涵。
本文旨在探讨中日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其在翻译中的处理方式。
二、中日颜色词的文化内涵(一)中国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在中国文化中,颜色词往往承载着丰富的象征意义。
如红色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喜庆、吉祥和繁荣,常用于庆祝节日、婚礼等喜庆场合。
而白色则常被视为丧葬的颜色,象征着哀悼和悲痛。
此外,黄色在中国古代是皇家的象征,具有尊贵、威严的意味。
(二)日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在日本文化中,颜色词同样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如红色在日本文化中象征着吉祥、幸运和繁荣,常用于庆祝活动和婚礼。
而白色在日本则常被视为纯洁和祥和的象征,与中国的哀悼含义有所不同。
此外,日本还有“桜色”(樱花色),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新生的希望。
三、中日颜色词的翻译方法在翻译颜色词时,既要考虑到其基本含义,又要考虑到其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的引申含义。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翻译方法:1. 直译法:对于那些在两国文化中都有相同或相似含义的颜色词,可以采用直译法,以保留原词的语义信息。
如“红色”可直译为“赤”,以保持其原有的语义色彩。
2. 意译法:对于那些在两国文化中含义差异较大的颜色词,可采用意译法,根据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进行翻译。
如将“白色”翻译为“纯色”或“洁净之色”。
3. 增译法:在某些情况下,为了使译文更加贴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可以在翻译时增译一些词语或表达方式。
如“樱花色”可增译为“象征着春天到来的粉红色”。
四、案例分析以“红色”为例,在中国文化中,“红色”常被用于喜庆场合,如婚礼、春节等。
而在日本,“红色”同样具有吉祥、幸运的寓意,常用于庆祝活动和婚礼装饰。
《中日颜色词的文化内涵与翻译研究》篇一一、引言颜色词汇作为一种普遍存在于不同语言文化中的基本表达方式,在人们的生活和交际中具有特殊的文化意义和语言价值。
颜色词的翻译与使用在不同语言间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尤其是在中国和日本这样拥有丰富色彩文化与历史的国家中,颜色的运用往往具有深刻的内涵与寓意。
因此,本篇论文将深入研究中日颜色词的文化内涵以及翻译技巧,以帮助更好地理解两国文化的异同,并推动语言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二、中日颜色词的文化内涵1. 中国的颜色文化在中国文化中,颜色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和特殊的情感表达。
如红色被视为喜庆、繁荣和热情的象征,被广泛应用于婚庆、节庆等重要场合;绿色则象征着生机、活力和环保等;白色常常在祭拜等特殊场合中具有特殊的含义。
此外,不同的颜色组合也具有不同的寓意,如黄色与红色的组合象征着皇权和尊贵。
2. 日本的颜色文化在日本文化中,颜色同样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例如,白色在日本文化中具有纯洁、优雅的象征意义,常被用于婚礼等场合;红色在日本文化中同样具有喜庆、繁荣的寓意,但同时也被赋予了庄重、权威的意味。
此外,日本对色彩的细微差别也十分敏感,如樱花粉与桃花粉在日本的色彩文化中有着不同的含义。
三、中日颜色词的翻译研究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准确传达颜色词的文化内涵是关键所在。
首先,要了解两国文化的差异和特点,以避免因误解而导致的翻译错误。
其次,应采用恰当的翻译技巧和方法,如直译、意译、音译等,以尽可能地保留原词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
同时,还需注意在翻译过程中对色彩的细微差别进行准确把握,以使译文更加贴切自然。
四、中日颜色词的翻译技巧与方法1. 直译法直译法是保留原词的基本含义和文化内涵的翻译方法。
对于那些在两国文化中都具有相似含义的颜色词,如“红色”和“赤”,可以采取直译法进行翻译。
这种翻译方法可以保持原词的色彩特征和文化寓意,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含义。
2. 意译法意译法是根据原文的含义和语境进行翻译的方法。
《中日颜色词的文化内涵与翻译研究》篇一一、引言颜色作为语言中的基本元素,不仅是物体表面的反射或发射光的表现,更是文化、情感、象征等多重意义的载体。
对于中日两国来说,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和用法有着深刻的差异。
本文旨在探讨中日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其在翻译中的处理方式,以期增进两国语言文化的相互理解和交流。
二、中日颜色词的文化内涵1. 红色在中国文化中,红色常被视为吉祥、繁荣、幸福的象征。
如“红红火火”、“红运当头”等词语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而在日本文化中,红色也具有重要地位,常被用于庆祝活动,如婚礼、葬礼等场合。
但与中国的吉祥寓意相比,日本对红色的使用更侧重于其庄重、正式的场合。
2. 白色在中国文化中,白色常被视为丧事、哀悼的象征。
而在日本文化中,白色的含义则更为丰富。
除了用于丧事外,白色还常被用于婚礼等喜庆场合,表达了纯洁、清新的寓意。
此外,白色在日本文化中还具有高雅、庄重的含义。
3. 黄色在中国文化中,黄色被视为皇家、尊贵的象征。
如“黄金”、“黄袍”等词语表达了人们对权力和财富的追求。
而在日本文化中,黄色则更多地被用于日常生活,如食品包装、广告等。
此外,日本还有一些与黄色相关的独特文化现象,如“黄檎”等。
三、中日颜色词的翻译策略由于中日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存在差异,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
本文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1. 直接翻译对于那些文化内涵相对一致的颜色词,可以采用直接翻译的方法。
如将“红色”翻译为“赤い色”,将“白色”翻译为“白色”,等等。
这种翻译方法能够较好地保留原词的文化内涵,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2. 意译对于那些文化内涵差异较大的颜色词,可以采用意译的方法。
如将“黄金”翻译为“金色”,将“黄檎”根据具体语境进行翻译。
这种翻译方法能够更好地适应目标语的文化背景,使读者更容易接受。
3. 增译或减译在翻译过程中,有时需要结合上下文进行增译或减译。
如对于一些具有特殊文化内涵的颜色词,可以通过添加解释性文字来帮助读者理解其含义。
中日颜色词语及其文化象征意义xx颜色只不过是人的一种主观感觉,这种感觉有的称之为色彩感觉,如日本人的原始色彩感觉是赤为明、黑为暗、白为显、青为晕,这与我国古代用颜色代表“五行”“五方”如出一辙。
人给每一种色彩感觉都确定了名称,而记载这些颜色名称的词就是颜色词。
颜色的名称多源于能够提炼染料的自然物质,如与植物有关的红色类颜色词,汉语中有:枣红、石榴红、桃红、玫瑰红、山碴红等;日语中有:极色、杠梅色、桃色、蔷薇色、珊瑚色、撅子色、毒色、茜色等。
与矿产物质有关的黄色类颜色词,汉语中有:金黄、土黄、蜡黄等;日语中有:雄黄、黄土色、象牙色、生壁色等。
与动物有关的颜色词,汉语中有:鹅黄、鸡冠红、猩红、鱼肚白、鹦鹉绿、xx等;日语中有:鸭色、娃色、梅鼠、猩猩耕、海老茶、狐色、胳鸵色、雀色、莺色、氛羽色等。
也有的是人通过想象、联想而以自然物确定的。
这一类的颜色词,汉语中有:天蓝、水绿、苔青、月白、雪白、火红、水红等;日语中有:廿夕了工口一(xx光色)、苔色、苗色、水色、空色等。
因为中日两国丝染纺织业历史悠久兴旺发达,大部分颜色词与丝染纺织业有密切关系。
《说文解字》系部有关丝帛的颜色词就有很多,如“红、绿、紫、绛、维、缉、绢(白色)、缥(白青色)、堤(丹黄色)、细(黑色)、素”等;日语中除了与汉语相同的“红、绿、紫、绛、啡、给、缥”等外,还有“棘色、洗朱、瓶视、一斤染”等。
在古代,绢是中国特有的丝织物,唐·颜师古注:“绢,生白增,似嫌而疏者也。
”所以用它来代表白色,反映出中国丝织文化的背景。
而日语把酿酒用的拥霉的颜色叫做“翅魔”,这是一种略带灰的黄绿色,是日本的禁色之一,反映出日本酿造文化的背景。
类似上述许多颜色词,它不仅表示出不同的色彩,而且还从某个侧面反映出不同民族的文化和生活的特征。
3.颜色词的文化象征意义中日颜色词都蕴涵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心态和感情色彩,所以颜色词多数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一般认为,颜色词的象征意义是通过客观事物的色彩联想而生发出来的,即人们常说的看到某种颜色就会产生某种联想。
中日文化中色彩词汇象征意义的差别-比较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色彩不仅仅是一种物理现象,它在语言世界里也担当着重要作用。
由于人类文化的共通性,色彩的表现在不同的语言中存在着相同之处。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不同文化中色彩词汇的象征意义是有所差别的。
一、研究的问题以先行研究为基础,本文将围绕以下问题展开分析:(1)红黑在《新华词典》(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国语辞典』①、『新明解国语辞典』②、Longman Dictionary of EnglishLanguage and Culture③等词典中的意义。
(2)中日文化有很多相通之处,可是在色彩词汇的象征意义上有着明显的不同。
对照分析汉语和日语中色彩词汇的非同点。
(3)对比汉语和英语中的色彩词汇,分析中国和西方文化的非同点。
(4)探究东方与西方文化的异同及中日文化的差异,以此向中国的英语和日语学习者提出具体的学习建议方案。
二、文献回顾近年来,色彩词汇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因为色彩词的象征意义同各国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通过中日英三语色彩词汇的对比分析,可以窥探三国文化的异同之处。
王蜀豫在『中日色彩语における赤、白』④(2013)中,对比了中日两语中红、白的象征意义,并探讨了中日色彩词汇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王蜀豫发现,关于白的象征意义,中日两语相似的项目有七处。
日本方面的相关研究典型的如,大野晋在『日本语の色名の起源について』⑤(2012)一文中叙述道:日语中最初的色彩词为黑、白、红、蓝,分别同日语古语中的「明、暗、顕、漠」相对应。
三、中日英色彩词的对照分析(一)红黑的字面意义和象征意义(见表一)(二)中日英色彩词象征意义的共通点和不同点1.中日英色彩词象征意义的共通点(见表二)2.中英色彩词象征意义的不同点(1)红在汉语文化中,红色是最受欢迎的一种颜色。
在汉语文化中,红色常常象征着幸运和祝福等积极的事物。
颜色词及色彩意识的中日异同颜色词和色彩意识在各种文化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它们不仅是语言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社会文化和心理状态的反映。
中日两国文化中有许多颜色词和色彩意识相似的地方,但也有许多独特的差异。
本文将探讨中日颜色词和色彩意识的异同及其文化内涵。
在颜色词方面,中日两国文化中有许多相似的颜色词。
例如,红色在两国文化中都代表着幸运和喜庆。
然而,也有一些颜色词在两种文化中的含义存在差异。
例如,在日语中,“青色”常常代表蓝色,而在中文中,“青色”往往代表绿色。
日语中的“紫色”有时会传达一种神秘、高贵的感觉,而在中文中,“紫色”更多地被视为代表神秘的颜色。
在色彩意识方面,中日两国文化也存在一些相似之处。
例如,对于色彩的象征意义,两国都有所保留。
在中国的传统艺术中,白色常常被视为不吉利的颜色,而在日本文化中,白色则代表着纯洁和神圣。
中日两国文化对于色彩的感受也有些许相似之处,例如对于红色的喜爱和对黄色的警惕。
然而,中日两国文化在色彩意识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日本文化中的“葬式用色”和“年中行事用色”都与中国传统色彩意识有所不同。
例如,日本文化中的黑色和灰色常常被视为代表死亡和悲哀的颜色,而在中国的传统色彩意识中,黑色和灰色更多地被视为庄重、沉稳的颜色。
日本文化对于淡雅的色彩和高饱和度的色彩都持有较高的接受度,而中国的色彩文化则更注重色彩的象征意义。
尽管中日两国文化在颜色词和色彩意识方面存在许多相似之处,但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色彩表达方式和色彩感受。
这些差异反映了两种文化的内在特征和价值观。
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需要更加了解并尊重这些文化差异以促进更深入的理解和交流。
这些差异也提醒我们,不同文化的色彩表达方式和色彩感受是丰富多彩的,不能简单地将一种文化的色彩观念套用到另一种文化上。
在比较和参照其他国家的色彩意识和色彩表达时,我们应该保持一种开放和学习的态度,同时也要注重传承和发扬本民族的色彩文化和传统。
中日五种基本颜色词义项比较一、中日基本颜色词的来源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颜色词的出现,也是很早。
甲骨文中有用“幽(黑)、白、赤、黄、青”来表示色彩的记载。
也就是说,黑、白、赤、黄、青是中国最初用来表色彩的颜色词,也就是“五色”。
这五种颜色,正好和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阴阳五行相对应,“五行”的“木、火、土、金、水”正好对应“五色”的“青、赤、黄、白、黑”。
下面我们说一下这五个词的来源。
赤,《说文解字》:“赤,南方色也。
从大,从火。
红,帛赤白色也。
”意思就是说,“红”是一种由白与赤两种颜色间杂而成的间色,不是表示正色的红颜色,因此赤就我们所说的“红”的正色。
在日语中,“赤”也是和“光”有着联系的。
白,许慎《说文解字》:“白,西方色也,阴用事,物色白。
从人合二。
二阴数。
”汉代的五行之学认为,月为太阴,位西方主白色,故白为西方色,即白色之称。
在日语中,“白”是和“明亮、清楚”的语源相同。
青,《说文解字》:“青,东方色也。
木生火,从生,从丹。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青”既与“植物”相关也与“生”相关。
在日语里,大野晋在『日本?Zの世界』中指出:“青”这个颜色词和蓼蓝这种蓼科草本植物有密切的联系。
黑,《说文解字》云:“黑,火所熏之色也。
从炎,上出?洹薄S尚砩鞯淖⑹涂芍?,黑色为火焰上升熏燎物体所形成的颜色,即烟熏所成之色,也即炭黑。
日语中对“黑”的语源主要有好几种解释,其中最有说服力的一种解释认为“黑”是由“暮”和“暮色”的意思转换而成。
黄,《说文解字》:“地之色也。
从田从?樱右嗌?。
?樱?古文光。
凡?S之属皆从黄。
”从这段来看,也就是说黄是土地的颜色。
日本颜色名称的起源是“赤、白、黑、青”这四种颜色,在当时日本人的色彩观念中,黄色归在赤的色相上,所以,在日本古代黄色是表示低等级的颜色,这正好和我们相反。
二、中日五中基本颜色词的义项对比颜色词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它的词义也逐渐变化着,我们先来看一下,现代的颜色词的词义。
《中日颜色词的文化内涵与翻译研究》篇一一、引言颜色,作为人类视觉感知的基本元素,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不同的颜色在中文和日语中有着不同的文化含义和表达方式。
本文旨在探讨中日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其在翻译中的处理方法,以期为中日语言文化交流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中日颜色词的文化内涵1. 中文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在中文中,颜色词往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
例如,“红色”常被视为吉祥、喜庆的象征,常用于婚礼、节日等场合。
而“白色”则常与哀悼、悲伤等情感相联系。
此外,不同的颜色还与特定的民族心理、地域文化等密切相关。
2. 日语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在日语中,颜色词同样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例如,“赤”字在日语中常被用来表达热情、勇敢等积极情感。
而“白”字则常与纯洁、高雅等概念相联系。
此外,日语中的颜色词还常被用来表达季节、气候等自然现象。
三、中日颜色词的翻译方法1. 直译法在翻译颜色词时,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直译法。
即直接将中文或日语中的颜色词翻译成对应的外语词汇。
例如,“红色”可以直译为“赤”,而“绿色”可以直译为“緑”。
这种方法简单明了,能够较好地传达原意。
2. 意译法在某些情况下,由于文化差异等原因,直译可能无法准确传达原意。
此时可以采用意译法,即根据中文或日语中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用外语表达出相应的含义。
例如,“红白喜事”可以翻译为“wedding or funeral occasions”,以更好地传达其文化含义。
3. 音译法音译法是一种将外语词汇音译为中文或日语的方法。
在翻译颜色词时,有时可以采用音译法来保留原词的音韵和独特性。
例如,“热情的蓝色”中的“蓝色”可以音译为“blue”。
但需要注意的是,音译法可能导致一定的误解和歧义,因此需谨慎使用。
四、案例分析本部分将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中日颜色词在不同语境下的翻译方法和文化内涵。
例如,在描述日本樱花时,“樱花盛开的季节”中的“樱花”可以直译为“sakura”,以保留其原有的文化特色;而在描述中国国旗时,“五星红旗”中的“红色”则需根据上下文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以准确传达其象征意义。
中日颜色词的文化内涵比较【摘要】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颜色词与文化的关系也十分紧密。
中日颜色词除了表示大自然的绚丽色彩外,同时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分析比较中日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可从一个侧面了解中日文化的不同点。
【关键词】颜色词文化内涵日汉语言比较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一个民族文化的形成、发展和传播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
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颜色词与文化的关系也十分紧密。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在颜色文化方面两国有着许多相同的地方,同时由于两国人民的生活背景及历史文化的差异,虽然同属亚洲文化圈,也存在不少差异。
本文以生活中常用的一些颜色词在日语和汉语中不同的含义为例,讨论颜色在这两种文化中所产生的不同文化内涵。
一、红色在汉语的颜色词中,红色是文化蕴含最为丰富的一个词。
中华民族有崇尚红色的心理,在中国人看来,红色是喜庆之色,是幸福、吉祥、顺利、成功的象征。
因此,在喜庆热闹的场合上都可以看到红色。
譬如,结婚大喜的日子要在门窗或墙上贴上红喜字,新娘要穿红衣;生孩子要吃红蛋;过春节小姑娘要扎红头绳,男孩要放用红纸做的鞭炮;迎接贵宾要用红色地毯等。
因此,带有红色的词语在汉语里一般都是褒义。
例如,红包、红利、红人、红娘、红运、红颜、红双喜、红光满面、红得发紫、开门红。
但是,汉语中的红色词语有时也用来表示负债、亏损、警告、生气、妒忌等贬义,如赤字、亮红牌、红脸、红眼病等,但这些用法相对而言只是少数。
在日语中,红色表示“警告、危险”,如“赤信号”;还有表示“少女”之意,如“赤襟”。
日中都有表示“革命的、左倾的”等意义,如“红军、红旗、一颗红心、赤い思想、あの男は赤い”,但日语在此项意义中不含褒义。
在一些表达方式中可以看到中文里“红男绿女”来表示红色是男孩,绿色是女孩,而在日语中“男は青、女は赤”中,蓝色是男孩,红色是女孩。
日本每年一度的“红白歌会”中,红色代表着女队,白色则代表男队。
比较中日两国的色彩语文化色彩无疑是描绘事物时非常重要且又必要的构成要素,它不仅丰富了事物的表现力而且还为事物本身注入了新的活力。
正因如此,色彩语成为语言构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与历史、文化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色彩在各民族文化与其语言的关联性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不仅蕴藏着各民族独特的文化及语言中的象征意义,还反映了其民族或者是其地域中集团特有的色彩意识和文化传统。
本文将围绕中日两国分析两国在色彩语文化中关于“白”的异同点。
中日两国的语言文化自两千多年以前就已经开始相互影响,其中两国彼此的风俗文化也通过频繁往来受到一定的影响。
不知不觉间,在中日两国的发展之中都不断融合新鲜文化,这一点也导致中国与日本两国的色彩语都相当丰富,且在色彩的表现方面也有异曲同工之处。
但是这并不代表两国色彩语全部相同,也有很多色彩语因文化差异其表现含义大相径庭,甚至有些色彩语描述的是同一种颜色,但根据两国不同的风俗人情表达象征意义却正好相反。
中日两国都很重视根据场景以及特殊文化含义正确地使用色彩语,在本文中将以“白”为例,从侧面分析中日两国色彩文化的差异。
一、“白”的语意1.日语中“白”的语意关于“白”,在广辞苑中记录了以下五个语意。
其中第一种意思是将太阳光线中各种波长的光全部反射时看到的颜色,像雪一样的颜色。
第二种意思是指没有写字或者没有被加工过。
第三种是围棋中白子的缩略语,或者指持白子的一方。
第四种银的省略。
最后一种是判决为无罪,指真相大白、清白的含义。
除了上述的含义之外,在现代日语中狭义的“白”还可以表示白色人种。
最后,因为“白星”在日本相扑比赛中可以表示获胜一方,所以在日本“白”也有胜利和成功的意思。
上述的“白”出现在词句中,表现出具体的某一种语意,但是实际上生活中有很多表达是通过“白”的抽象的、象征性的意义来实现的。
2.汉语中“白”的语意汉语中的“白”与日语中的“白”在语意方面有部分相同之处。
首先,汉语中的“白”也可以表示霜或者雪的颜色,是物体被日光或者与日光相似的光线照射,各种波长的光都被反射时呈现的颜色。
《中日颜色词的文化内涵与翻译研究》篇一一、引言颜色词作为语言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不仅具有描述物体表面反射或发射光的能力,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中日两国,虽地理相近,文化交流历史悠久,但在颜色词的使用和解读上仍存在诸多差异。
本文旨在探讨中日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其在翻译中的处理方法,以期为中日语言文化交流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中日颜色词的文化内涵1. 中国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在中国文化中,颜色词常被赋予特殊的象征意义。
如“红色”常被视为喜庆、吉祥的象征,常用于婚礼、庆典等场合;“绿色”则常被用来描述生机勃勃、自然和谐的景象。
此外,颜色词还常被用来表达情感、寓意和象征,如“青山不改,绿水长流”中的颜色词便传达了深厚的情感。
2. 日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在日本文化中,颜色词同样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如“白色”在日本文化中具有纯洁、庄重的意义,常用于婚礼、葬礼等场合;“樱花粉”则代表了日本女性的柔美与温婉。
此外,日本颜色词还常与季节、风景、情感等紧密相连,如“桜色”(樱花色)便常被用来描述春天的景象。
三、中日颜色词的翻译研究1. 直译与意译在翻译颜色词时,通常采用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
直译是指将原语中的颜色词直接翻译成目标语言中的相应词汇,如将“红色”翻译成日语的“赤”,将“绿色”翻译成日语的“緑”。
然而,由于中日文化差异,某些颜色词在直译后可能无法完全传达原意,此时可采用意译的方法,通过解释和补充来传达原色的文化内涵。
2. 文化背景的考虑在翻译颜色词时,还需考虑两国文化背景的差异。
例如,“红色”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喜庆、吉祥的象征意义,但在日本文化中并不完全相同。
因此,在翻译涉及文化寓意的颜色词时,需注意解释其文化背景,以使译文更加准确、生动。
四、结论本文通过对中日颜色词的文化内涵与翻译研究进行分析,发现两国在颜色词的使用和解读上存在差异。
这些差异源于两国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多方面因素。
在翻译颜色词时,需充分了解两国文化背景,采用适当的翻译方法,以使译文准确传达原文的文化内涵。
中日颜色词的文化内涵比较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颜色词与文化的关系也十分紧密。
中日颜色词除了表示大自然的绚丽色彩外,同时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分析比较中日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可从一个侧面了解中日文化的不同点。
【关键词】颜色词文化内涵日汉语言比较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一个民族文化的形成、发展和传播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
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颜色词与文化的关系也十分紧密。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在颜色文化方面两国有着许多相同的地方,同时由于两国人民的生活背景及历史文化的差异,虽然同属亚洲文化圈,也存在不少差异。
本文以生活中常用的一些颜色词在日语和汉语中不同的含义为例,讨论颜色在这两种文化中所产生的不同文化内涵。
一、红色
在汉语的颜色词中,红色是文化蕴含最为丰富的一个词。
中华民族有崇尚红色的心理,在中国人看来,红色是喜庆之色,是幸福、吉祥、顺利、成功的象征。
因此,在喜庆热闹的场合上都可以看到红色。
譬如,结婚大喜的日子要在门窗或墙上贴上红喜字,新娘要穿红衣;生孩子要吃红蛋;过春节小姑娘要扎红头绳,男孩要放用红纸做的鞭炮;迎接贵宾要用红色地毯等。
因此,带有红色的词语在汉语里一般都是褒义。
例如,红包、红利、红人、红娘、红运、红颜、红双喜、红光满面、红得发紫、开门红。
但是,汉语中的红色词语有时也用来表示负债、亏损、警告、生气、妒忌等贬义,如赤字、亮红牌、红脸、红眼病等,但这些用法相对而言只是少数。
在日语中,红色表示“警告、危险”,如“赤信号”;还有表示“少女”之意,如“赤襟”。
日中都有表示“革命的、左倾的”等意义,如“红军、红旗、一颗红心、赤い思想、あの男は赤い”,但日语在此项意义中不含褒义。
在一些表达方式中可以看到中文里“红男绿女”来表示红色是男孩,绿色是女孩,而在日语中“男は青、女は赤”中,蓝色是男孩,红色是女孩。
日本每年一度的“红白歌会”中,红色代表着女队,白色则代表男队。
二、黄色
黄色象征着能使万物生长的阳光和土地,所以受到人们的崇尚。
又因黄色与黄金同色,所以黄色又象征着财富与权威、富贵与辉煌。
黄色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是法定的尊色,它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有“神圣、权威、庄严,辉煌”之意,它成了帝王的专用色彩,如“黄袍、黄榜”等。
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中国的祖先居住在黄河河谷,那里的土地是黄颜色的,所以我们中华民族格外崇尚黄色,黄色几乎成了中华民族的代表色。
在历史发展到今天,现代汉语中,黄色又被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内涵,有“污秽、下流”之意,如“黄色书刊、黄色电影、黄色音乐、扫黄打非”;有“枯萎、凋谢”之意,如“明日黄花”等等。
日语的黄色除了表示颜色(黄土、黄玉)外,还可以表示“声音比普通人高”,如“黄色い声”。
另外,也表示“年轻、经验不足”,如“口ばしが黄色い”,而现代汉语中却没有这种说法。
另外,日语的黄色没有“低级下流色情”的意思。
同时,日本的天皇也不像中国皇帝一样,崇尚黄色,所以也没有相应的语义内涵。
三、绿色∕蓝色
绿色是大自然的颜色。
因此,它被赋予了生机与活力。
在现代,绿色被称之为植物的生命之色,绿色常用来表示“青春、生命、没有污染、环保、安全通行”等意义内涵,如“绿色蔬菜、绿色食品、绿色能源、开绿灯”等等。
蓝色是天空和大海的颜色,它给人以清澈高远、博大精深、严肃的感觉。
蓝色在中文里的引申意义并不多,它借鉴了西方生活中的应用,表示“醒目、严肃,高科技”的意义内涵。
另外,在汉文化中,绿色是间色,“绿”使人联想到一种不快不祥之事,它往往表示卑贱。
汉代贱民头戴绿巾,唐时曾有地方官勒令罪犯佩戴绿色头巾以自辱,现在也常把老婆与他人私通比喻“戴绿帽子”。
在日语中绿色和蓝色同样也代表生机与活力,隐含着“年少、未成熟、幼稚”等意义,如“青春、青二才、青男、青刈り”等等。
四、黑色
在日语和汉语中都有不少词语表明”黑”与“不好的、坏的、邪恶的”意义相联系。
如“黑名单、黑钱、黑市、黑货、黑车、黑社会、黑户口”等。
黑色和夜色相似,因而它又象征“神秘肃穆”等含义。
另外,由于黑色和铁色相似,因此,在汉语中,自古人们常用黑色象征“刚直、坚毅、严正、无私”等含义。
如在戏曲脸谱艺术之中,往往用黑色象征历史人物的刚直不阿、铁面无私等高尚品性。
人们还用黑色象征“深沉”。
日语中的黑色也同样可以表示“凶恶的、非法的、隐蔽的、恶毒的”等贬义,如“腹が黒い人、黒風、黒雲”等等。
在这一点上,日中颜色词差别不大。
五、白色
在汉民族中,白色象征“纯洁、古朴自然、清晰明朗、无辜”。
例如,在汉语中有“洁白无瑕、洁白如玉、大白于天下、清清白白、清白无辜”等说法。
在中国古代,白色使人产生“卑贱、清贫”的联想。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白色是“平民之色”,古代老百姓的衣服不能施彩、故称“白衣”。
古代没有功名的人称“白丁、白身”,他们住的房子称“白屋”。
在汉语里,白字的意义往往有“徒然、轻视、无价值、贫穷”等贬义,如“白费、白送、白眼、吃白食、一穷二白”等等。
在京剧脸谱中,白色象征”奸邪、阴险”,如秦代的赵高,三国时期的曹操都是白色脸谱。
古代日本人十分崇尚白色,甚至认为白色拥有超能力及神性和灵性。
因此,可以说白色是古代日本人心中永恒的流行色。
在庶民文化兴起的近世以后,虽然大众色彩多种多样,但日本人心中的白色情节依然难以割舍。
又因为白色是一切色彩的起点,同时又是一切色彩的终点,这种轮回关系恰巧符合了“禅”的美学观念。
因此,对白色的推崇可以说是“神”的思想在色彩中的体现。
在日语中,白色也代表着“洁白、纯洁”等意义。
在日本,婚礼上新娘穿白衣,代表着纯洁与美丽。
而在中国的传统婚礼上,新郎新娘必须穿着喜洋洋的大红衣服,决不允许穿着白衣。
再如,日语中的“白タク”一词意为“自家汽车挂上白牌非法牟利”,这也相当于中国的“黑车”。
这一黑白的区别,正反映出不同文化中颜色词的不同使用。
日汉语言习惯不同,风俗各异,表示颜色的方法和用词也不尽相同,就是对同一颜色的理解与使用也有差异。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表示颜色的词汇也相应地不断得到丰富,其意义也从原来表示某种单纯的颜色而派生出许多新的意义内涵,从而使得人类的语言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丰富多彩。
了解日中文化的背景知识,掌握表示颜色的词汇在两种语言中的深层内涵,才能进行更有效、更顺利的交际,同时对中日文化交流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魏丽华.中日文化中的色彩语的隐喻意义.日语学习与研究,2003,(4).
[3]杨月枝.中日色彩词比较.中日习俗文化比较, 2004.
[4]西尾实.岩波国语辞典.日本:三省堂,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