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础——五行学说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3
中医的五大理论基础中医学作为我国传统的医学体系,拥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其中包括了五大理论,即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血理论、脏腑学说和经络学说。
这些理论构建了中医学的基石,为中医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原则。
一、阴阳学说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涉及到我国古代哲学中的阴阳观念,认为所有事物都存在着阴阳两个相对而又统一的方面。
阴阳的平衡与失衡是导致人体健康或疾病的重要原因。
中医通过调节阴阳的平衡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例如通过药物的寒热、滋补与泻疏等特性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
二、五行学说五行学说是中医学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它将自然界的事物分为五个相互关联的元素,即木、火、土、金、水。
中医认为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也可以用五行来解释,通过分析五行间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确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
中医治疗常常运用五行学说的原则,例如选择适合患者体质和疾病特征的草药,以达到平衡五行,调理人体的效果。
三、气血理论气血理论是中医独特的生理学观念,它认为人体内存在着气和血两种基本物质,它们在人体的营养和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
气血的运行和质量对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中医治疗疾病时经常注重调节气血的平衡。
例如,根据中医的气血理论,中医师可以通过针灸、推拿等手段刺激人体经络,调节气血的运行,从而恢复人体的健康。
四、脏腑学说脏腑学说是中医对人体内脏器官的一种分类和理解方式。
中医将脏腑视为人体内部重要的生理器官,每个脏腑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相互联系。
通过观察脏腑的功能以及脏腑间的相互作用,中医可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和疾病的发展情况。
中医治疗疾病时常常根据脏腑学说来选用相应的草药和疗法,以调节脏腑的功能,恢复人体的平衡。
五、经络学说经络学说是中医学中关于人体经络系统的理论,它认为人体体表和体内存在着一套复杂的络脉系统,贯穿全身,并连接脏腑和组织器官。
经络的通畅与否对人体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医治疗常通过针灸、推拿等手段来调理经络,以促进气血的流通,恢复组织器官的功能。
中医入门基础知识(3)-五行学说中医五行学说五行,指木,火,土,金,水5种物质的运动变化五,指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行,即运动变化,运行不息的意思其特点:五脏中的肝属木“木曰曲直”曲直,即树木的枝条具有生长,能屈能伸,柔和的特性。
因而引申为凡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人“木”五脏中的心属火“火曰炎上”火,炬发热,温暖,向上的特性。
因而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茂盛性质事物或现象,均可归属于“火”五脏中的脾属土“土爱稼墙”指农作物的播种和收获,土具有载物,生化的特性,故称“土载四行”,为万物之母。
因而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性冷能的食物或现象,皆归属于“土”。
五脏中的肺属金“金曰以革”金具有能柔能刚,变革,肃杀的特性。
因而引申为具有肃杀,潜能,收敛,清洁之意的事物或现象,均可归属于“金”五脏中的肾属水“水曰润下”水具有滋润下行的特性。
因而引申为具有寒凉,滋润,趋下,闭藏性能的事物或现象,均可归属于“水”。
五行归类如方位配五行,旭日东升,与木之升发特性相类似,故东方归属于木。
南方炎热,与火之炎上特性相类,故南方归属于火又如五脏配五行,脾主运化而类于土之化物,故脾归属于土肺主肃降而类于金之肃杀,故肺归属于金。
五行学说以天人相应为指导思想,以五行为中心,以空间结构的五方,时间结构的五季,人体结构的五脏为基本框架,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以及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按其属性进行归纳,即凡具有生发,柔和特性者统属于木,具有阳热,上炎特性者统属于火,具有长弄,化育特性则统属于土,具有清净,肃杀特性者统属于金,具有寒冷,滋润,趋下,闭藏特性者统属于水。
中医学以五行学说将人体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联系起来,形成了联系人体内外环境的五行结构系统,用以说明人体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以系统的观点阐明生命,健康和疾病。
五行相生相克,指五行之间逆向相生,又逆向相克,生中有克,克中有生,二者相辅相成,从而维持其相对平衡和正常的协调关系。
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五行学说,是研究木火土金水五行的概念、特性、生克制化乘侮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变化及相互关系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
一、五行的概念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五行的基本概念•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五行中的“五”,指由宇宙本原之气分化的构成宇宙万物的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行”,指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若从其方法论的角度来看,五行已超越了其物质性的概念,衍化为归纳宇宙万物并阐释其相互关系的五种基本属性。
•五行最初的涵义与“五材”有关,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或基本元素。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说:“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
”•五行一词,最早见于《尚书》。
《尚书·周书·洪范》说:“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此时的五行,已从木、火、土、金、水五种具体物质中抽象出来,上升为哲学的理性概念。
(二)五行特性•五行的特性,是古人对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直观观察和朴素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抽象而逐渐形成的理性概念,是用以识别各种事物的五行属性的基本依据。
•木曰曲直:能屈能伸,生长、升发、畅达•火曰炎上:炎热、上升、光明•土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金曰从革:刚柔相济,沉降、肃杀、收敛•水曰润下:滋润、下行、寒凉、闭藏(三)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五行学说依据五行各自的特性,对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进行归类,从而构建了五行系统。
•事物和现象五行归类的方法,主要有取象比类法和推演络绎法两种•取象比类法:“取象”,即是从事物的形象(形态、作用、性质)中找出能反映本质的特有征象;“比类”,即是以五行各自的抽象属性(特性)为基准,与某种事物所特有的征象相比较,以确定其五行归属。
•如事物或现象的某一特征与木的特性相类似,则将其归属于木。
第四单元五行学说第一节五行学说的概念一、五行的含义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元素的运动。
我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物质。
常用的五行概念,来自于最初的“五材”说。
二、五行的特性和事物与现象的五行归类1.五行的特性木的特性:木曰曲直引申义: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和现象。
火的特性: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
因而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土的特性:土爰稼穑引申义:具有承载、生化、受纳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和现象。
“土载四行”“土为万物之母”“万物土中生”“万物土中灭”。
金的特性:金曰从革引申义: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
水的特性:水曰润下引申义: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2.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属性归类①归类方法取象比类法:即是以五行各自的抽象属性(特性)为基准,与某种事物所特有的征象相比较,以确定其五行归属。
推演络绎法:即根据已知的某些事物的五行归属,推演归纳其他相关的事物,从而确定这些事物的五行归属。
五行中具有“润下”特性的是A.木B.火C.土D.金E.水『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水的特性:水曰润下引申义: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火的特性是A.曲直B.稼穑C.从革D.炎上E.润下『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火的特性: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
因而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五行中“金”的特性是A.炎上B.润下C.稼穑D.曲直E.从革『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金的特性:金曰从革引申义: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第二节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一、五行相生与相克1.相生是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促进、资生和助长作用。
顺序:木→火→土→金→水→木(相邻为相生关系)。
中医学基础——五行学说
细目一五行学说的概念
要点五行特性
1.“木曰曲直”:生长、升发、条达舒畅;
2.“火曰炎上”:温热、升腾、明亮;
3.“土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
4.“金曰从革”:清洁、肃降(肃杀)、收敛;
5.“水曰润下”:寒凉、滋润、向下
细目二五行的生克关系
要点一五行相生与相克
1.五行相生: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2.五行相克: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相生与相克
3.五行的制化
是指五行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相互促进,又相互克制、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
维持事物内部及事物之间的协调平衡的正常状态。
要点二五行相乘与相侮
1.相乘:五行中某一行对所胜一行的过度克制。
次序与相克相同:
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
2.相侮: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不胜”一行的反克。
次序与相克的方向相反:
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要点三五行母子相及
1.母病及子:
次序与相生相同
木及火,火及土,土及金,金及水,水及木。
2.子病及母:
一是子行亢盛,引起母行亦亢盛,结果子母两行皆盛,常称为“子病犯母”;
二是子行虚弱,累及母行,导致母行亦不足,终致子母俱虚。
三是子行亢盛,损伤母行,以致子盛母衰,常称为“子盗母气”。
次序与相生相反
木及水,水及金,金及土,土及火,火及木。
细目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指导确定治则治法
1. 相生规律
虚则补其母:滋水涵木法、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益火补土法等。
2.相克规律: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泻火补水法(泻南补北法)等。
指导情志疗法
怒伤肝,悲胜怒(金克木)
喜伤心,恐胜喜(水克火)
思伤脾,怒胜思(木克土)
忧伤肺,喜胜忧(火克金)
恐伤肾,思胜恐(土克水)。
小结第三单元五行学说
一五行特性
1.“木曰曲直”:生长、升发、条达舒畅;
2.“火曰炎上”:温热、升腾、明亮;
3.“土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
4.“金曰从革”:清洁、肃降(肃杀)、收敛;
5.“水曰润下”:寒凉、滋润、向下。
二五行相生与相克
1.五行相生: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2.五行相克: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三相乘与相侮
1.相乘:次序与相克相同:
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
2.相侮:次序与相克的方向相反:
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四五行母子相及
1.母病及子:次序与相生相同
木及火,火及土,土及金,金及水,水及木。
2.子病及母:次序与相生相反
木及水,水及金,金及土,土及火,火及木。
“子病犯母”;“子盗母气”。
五指导确定治则治法
1.相生规律:
滋水涵木法、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益火补土法等。
2.相克规律:
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泻火补水法(泻南补北法)等。
指导情志疗法
悲胜怒(金克木)、恐胜喜(水克火)、
怒胜思(木克土)、喜胜忧(火克金)、
思胜恐(土克水)。
例题
下列五行相乘关系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木乘土
B.土乘水
C.水乘火
D.火乘土
E.金乘木
『正确答案』D
下列关于五行相侮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
A.木侮金
B.金侮火
C.水侮木
D.火侮水
E.土侮木
『正确答案』C
下列哪项是根据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
A.培土制水
B.滋水涵木
C.金水相生
D.益火补土
E.培土生金
『正确答案』A
根据情志相胜法,可以制约大怒的情志是
A.喜
B.思
C.悲
D.恐
E.惊
『正确答案』C
A.曲直
B.炎上
C.从革
D.稼穑
E.润下
木曰()
水曰()
『正确答案』A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