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应力分析》 第二篇 电阻应变测量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1.08 MB
- 文档页数:117
电阻应变计测量技术编辑词条分享本词条由rough创建,共有1位协作者编辑了1次。
最新协作者:rough。
电阻应变计测量技术是用电阻应变计测定构件的表面应变,再根据应力、应变的关系式,确定构件表面应力状态的一种实验应力分析方法。
纠错编辑摘要目录1 电阻应变计测量技术2 正文3 配图4 相关连接电阻应变计测量技术- 电阻应变计测量技术电阻应变计测量技术- 正文用电阻应变计测定构件的表面应变,再根据应力、应变的关系式,确定构件表面应力状态的一种实验应力分析方法。
将电阻应变计固定在被测构件上,构件变形时,应变计的电阻将发生相应变化。
用电阻应变仪(见电阻应变测量装置)测量电阻变化,把它换算成应变值;或输出与应变成正比的模拟电信号(电压的或电流的),由记录器记录下来;或用计算机按预定要求进行数据处理;用上述方法都可得到所测的应力或应变。
电阻应变计测量技术的优点是:①测量精度和灵敏度高;②频率响应好,可测量从静态到数十万赫的动态应变;③测量数值范围广;④易于实现测量的数字化、自动化和无线电遥测;⑤可在高温、低温、高压液下、高速旋转、强磁场和核辐射等环境进行测量;⑥可制成各种传感器,测量力、压力、位移、加速度等物理量,在工业过程和科学实验中用作控制或监视的敏感元件。
电阻应变计的主要缺点是:①一个应变计只能测定构件表面一点在某个方向的应变;②只能测得栅长范围内的平均应变。
发展简史电阻应变计测量技术,起源于19世纪。
1856年,W.汤姆孙对金属丝进行了拉伸试验,发现金属丝的应变和电阻的变化有一定的函数关系,说明应变关系可转换为电流变化的关系,可用电学方法测定应变。
1938年,E.西蒙斯和A.鲁奇制出了第一批实用的纸基丝绕式电阻应变计。
1953年,P.杰克孙利用光刻技术,首次制成了箔式应变计。
随着微光刻技术的进展,这种应变计的栅长可短到0.178毫米。
1954年,C.S.史密斯发现半导体材料的压阻效应,1957年,W.P.梅森等研制出半导体应变计,其灵敏系数比金属丝应变计高50倍以上,现已用于测量力、扭矩和位移等的传感器上。
应变测试方法电阻应变测试1.电阻应变测量技术是用电阻应变片测量构件的表面应变,再根据应力—应变关系确定构件表面应力状态的一种实验应力分析方法。
用电阻应变片测量应变的过程:2.分类:(1)静态测量:对永远恒定的载荷或短时间稳定的载荷的测量。
(2)动态测量:对载荷在2~1200HZ范围内变化的测量。
3.电阻应变测量方法的优点(1)测量灵敏度和精度高。
其最小应变读数为1με(微应变,1με=10-6 ε)在常温测量时精度可达1~2%。
(2)测量范围广。
可测1με~20000με。
(3)频率响应好。
可以测量从静态到数十万赫的动态应变。
(4)应变片尺寸小,重量轻。
最小的应变片栅长可短到0.178毫米,安装方便,不会影响构件的应力状态。
(5)测量过程中输出电信号,可制成各种传感器。
(6)可在各种复杂环境下测量。
如高、低温、高速旋转、强磁场等环境测量。
4.电阻应变测量方法的缺点(1)只能测量构件的表面应变,而不能测构件的内部应变。
(2)一个应变片只能测构件表面一个点沿某个方向的应变,而不能进行全域性测量。
电阻应变片1.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由物理学可知:金属导线的电阻率为当金属导线沿其轴线方向受力变形时(伸长或缩短),电阻值会随之发生变化(增大或减小),这种现象就称为电阻应变效应。
将上式取对数并微分,得:2.电阻应变片的构造电阻应变片由敏感栅、引线、基底、盖层、粘结剂组成。
其构造如图所示L R=A ρdR d dL dA R L A ρρ=+-dR d (12)R ρμερ=++3.电阻应变片的分类电阻应变片按敏感栅材料不同可分为金属电阻应变片和半导体应变片。
其中金属电阻应变片分为:(1)丝绕式应变片:敏感栅是用直径为0.01~0.05毫米的铜镍合金或镍铬绕制而成。
优点:基底、盖层均为纸做成,价格便宜,易安装。
缺点:其横向效应大,测量精度较差,应变片性能分散。
(2)短接式应变片:将金属丝平行排成栅状,端部用粗丝焊接而成。
电阻应变测量原理及方法目录电阻应变测量原理及方法 (4)1. 概述 (4)2. 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构造和分类62.1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 (6)2.2电阻应变片的构造 (8)2.3电阻应变片的分类 (10)3. 电阻应变片的工作特性及标定 (15)3.1电阻应变片的工作特性 (15)3.2电阻应变片工作特性的标定 (23)4. 电阻应变片的选择、安装和防护 (29)4.1电阻应变片的选择 (29)4.2电阻应变片的安装 (31)4.3电阻应变片的防护 (34)5. 电阻应变片的测量电路 (34)5.1直流电桥 (35)5.2电桥的平衡 (40)5.3测量电桥的基本特性 (42)5.4测量电桥的连接与测量灵敏度.. 436. 电阻应变仪 (53)6.1静态电阻应变仪 (54)6.2测量通道的切换 (57)6.3公共补偿接线方法 (61)7. 应变-应力换算关系 (63)7.1单向应力状态 (64)7.2已知主应力方向的二向应力状态 (64)7.3未知主应力方向的二向应力状态 (65)8. 测量电桥的应用 (67)8.1拉压应变的测定 (68)8.2弯曲应变的测定 (72)8.3弯曲切应力的测定 (74)8.4扭转切应力的测定 (76)8.5内力分量的测定 (77)电阻应变测量原理及方法1. 概述电阻应变测量方法是实验应力分析方法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是用应变敏感元件——电阻应变片测量构件的表面应变,再根据应变—应力关系得到构件表面的应力状态,从而对构件进行应力分析。
电阻应变片(简称应变片)测量应变的大致过程如下:将应变片粘贴或安装在被测构件表面,然后接入测量电路(电桥或电位计式线路),图1 用电阻应变片测量应变的过程随着构件受力变形,应变片的敏感栅也随之变形,致使其电阻值发生变化,此电阻值的变化与构件表面应变成比例,测量电路输出应变片电阻变化产生的信号,经放大电路放大后,由指示仪表或记录仪器指示或记录。
电阻应变计测量原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理解电阻应变计的测量原理,并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测量,掌握电阻应变计在应力应变测量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电阻应变计是一种能将构件上的应变变化转换为电阻变化的传感元件。
其工作原理基于电阻丝的应变效应,即电阻丝的电阻值会随着其长度的变化和横截面积的改变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当电阻丝受到拉伸或压缩时,其长度会增加或减少,同时横截面积也会相应地减小或增大。
根据电阻的计算公式:\(R =\rho\frac{l}{S}\)(其中\(R\)为电阻,\(\rho\)为电阻丝材料的电阻率,\(l\)为电阻丝的长度,\(S\)为电阻丝的横截面积),电阻丝的电阻值会发生改变。
通常将电阻应变计粘贴在被测构件的表面,当构件发生变形时,应变计随之变形,从而产生电阻变化。
通过测量电阻的变化,并根据应变计的灵敏系数,可以计算出构件表面的应变值。
三、实验设备及材料1、电阻应变仪2、静态电阻应变仪3、等强度梁实验装置4、电阻应变计若干5、连接导线若干四、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检查实验设备是否完好,确保电阻应变仪和静态电阻应变仪正常工作。
选择合适的电阻应变计,并对其进行外观检查,确保无损坏。
2、粘贴电阻应变计对待测构件(等强度梁)的表面进行清洁处理,去除油污、锈迹等,以保证应变计能够牢固粘贴。
在预定的测量位置上,使用胶水将电阻应变计粘贴在构件表面,并确保粘贴平整、无气泡。
3、连接导线将电阻应变计的引出线与连接导线焊接或用夹子连接牢固。
按照实验仪器的要求,将连接导线正确连接到电阻应变仪的相应接口上。
4、调试仪器打开电阻应变仪和静态电阻应变仪,进行预热和调试。
设置仪器的参数,如测量范围、灵敏系数等。
5、加载实验使用加载装置对等强度梁施加逐渐增加的载荷。
在加载过程中,观察电阻应变仪上的读数变化,并记录相应的数据。
6、重复实验为了提高实验数据的可靠性,重复加载实验若干次,并记录每次实验的数据。
电阻应变计测量原理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掌握电阻应变计测量原理并能够正确进行电阻应变计的测量。
实验原理:电阻应变计是一种使用金属材料的电阻特性来测量物体应变的装置。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形变时,电阻应变计固定在物体表面的金属片也会发生相应的应变,从而导致电阻值发生变化。
通过测量电阻的变化,就可以确定物体的应变情况。
电阻应变计通常由两个相互垂直的金属网格构成,其中一个网格称为感应极板,另一个网格称为感应极板。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感应极板与感应极板之间的距离会发生微小的变化,进而引起电阻值的变化。
假设电阻应变计的电阻值为R,当电阻应变计受到应变时,电阻值的变化量ΔR与应变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即ΔR = Sε,其中ΔR表示电阻值的变化量,S为电阻应变计的应变灵敏度,ε表示物体的应变。
实验步骤:1. 首先,将电阻应变计固定在待测物体的表面。
固定电阻应变计时应注意使其与待测物体保持良好的接触,避免介质层的存在。
2. 连接电阻应变计与接线盒,确保电阻应变计的引线正确连接。
3. 将接线盒与数字万用表连接,将万用表置于电阻测量档位。
如果使用带有简易电压源的桥式电阻应变计,还需要将电压源接入电路。
4. 施加一定的外力以产生待测物体的应变。
5. 观察数字万用表的读数,记录下电阻值的变化量。
实验注意事项:1. 电阻应变计应安装在待测物体的表面,接触良好。
2. 电阻应变计的引线应正确连接,确保电路的正常工作。
3. 施加外力时应均匀、稳定地施加,避免过大的应变导致电阻应变计的破坏。
4. 观察读数时应注意保持稳定,避免干扰。
实验结果及分析:根据实验步骤测得的电阻值变化量,可以利用公式ΔR = Sε计算出物体的应变量。
通过比较实验前后的电阻值,可以确定物体是否发生了应变。
在实际应用中,电阻应变计被广泛用于测量物体的应变。
例如在工程中用于测量桥梁、房屋等结构产生的应变,以及在材料科学中用于研究材料的性能和行为等。
总结:电阻应变计是一种常用的测量设备,通过测量电阻值的变化来确定物体的应变情况。
实验五 电测应力分析一、电测法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电阻应变测量技术可用于测定构件的表面应变,根据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确定构件的应力状态。
按作用原理,电阻应变片测量技术可看成由电阻应变片、电阻应变仪及记录器三部分组成。
它的工作原理是将电阻应变片固定在被测的构件上,当构件变形时,电阻应变片的阻值发生相应的变化,能通过电阻应变仪的电桥将此电阻值的变化转化为电压或电流的变化,并经放大器的放大,最后换算成应变数或输出与应变成正比的模拟电信号。
z 应变片(1)概念:能将被测试件的应变量转换成电阻变化量的敏感元件。
(2)组成:由敏感栅、基底、覆盖层、引线四部分组成。
(3)原理:电阻变化与弹性体应变有确定的线性关系。
这种电阻值随同变形发生变化的现象叫电阻应变效应。
关系表达式:εK RR=Δ K -应变片的灵敏系数z 电桥由于被测构件变形引起应变片电阻的变化是很小,必须通过仪器来测量,这种仪器就是电阻应变仪。
在电阻应变仪中一般有电桥将应变片的电阻变化转换为电压或电流的变化。
如图:(1)无载荷工作状态()()43214231R R R R R R R R E U ++−= 当 4231R R R R =则电桥处于平衡状态,称为电桥的平衡条件0=U(2)有载荷工作状态各臂阻值分别有ΔR1、ΔR2、ΔR3、ΔR4变化()43214433221144εεεε−+−=⎟⎟⎠⎞⎜⎜⎝⎛Δ−Δ+Δ−Δ=EKR R R R R R R R E U通过仪器转换直接输出应变值:4321εεεεε−+−=r ()με电阻应变仪电桥输出U 与各桥臂应变计的指示应变r ε有下列关系: 其中 4321εεεε、、、分别为各桥臂应变计的指示应变,K 为应变片的灵敏系数,为桥压。
E 二、电阻应变片各种接桥方法(一)接桥方法(1)温补半桥接法 (2)互补半桥接法(3)温补全桥接法(4)互补全桥接法(二)温度补偿在测量时,粘贴了应变片的被测试件总是处在一定温度环境中。
电阻应变计测量原理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通过电阻应变计测量原理,对材料在受力作用下的应变、应力进行了实验探究。
结果表明:通过电阻应变计所得到的数据准确可靠,可反映出材料在不同受力条件下的性能。
实验原理:电阻应变计是一种用于检测应变的传感器,其原理是基于应变导致电阻值的变化。
当电阻应变计被放置在受力的材料表面,它会随着表面的应变而产生电阻值的变化。
通过测量电阻值的变化,我们可以确定应变的大小。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四片电阻应变计,将其粘贴在被测材料表面,分别测量不同方向上的应变值。
实验步骤:1.制备被测材料;2.将四片电阻应变计分别粘贴在被测材料的不同方向上;3.搭建实验电路,设置电桥电路;4.对被测材料施加相应的载荷,并测量对应的电阻值;5.记录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可得到被测材料在不同受力条件下的应变值和应力值,如下表所示:载荷大小 q1应变 q2应变q3应变q4应变1N 8.22με7.90με8.12με8.10με2N 16.42με15.81με16.21με16.18με3N 24.83με23.89με24.48με24.45με4N 33.05με31.85με32.69με32.63με5N 41.29με39.60με40.76με40.67με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绘制应变与载荷大小的散点图,如下图所示:通过对图像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被测材料的杨氏模量,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应用。
结论: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应用了电阻应变计测量原理,获得了被测材料受力下的应变和应力值。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电阻应变计所得到的数据准确可靠,可反映出材料在不同受力条件下的性能。
本实验对于深入理解材料弹性性能有很好的帮助,并可在工程实际应用中得到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