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的研究进展
- 格式:doc
- 大小:78.00 KB
- 文档页数:8
2014年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仙鹤草中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院-系:理学院化学系专业:化学年级: 2011级学生姓名:何宣鹏学号: 201101020132导师及职称:王泽锋2014年4月2014 Annual Graduation Thesis (Project) of the College UndergraduateResearch progress in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Agrimonia pilosaDepartment:Dpartment of Chemistry, School of Science Major: ChemistryGrade: 2011Student’s Name: He XuanpengStudent No.: 201101020132Tutor: Wang ZefengApril, 2014仙鹤草中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何宣鹏红河学院理学院化学系2011级蒙自661100摘要本人在查阅了大量文献之后,对仙鹤草中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化学成分分为十二类概述,其成分主要为酚类、黄酮类、糖苷类、三萜类及皂苷类、有机酸、酯类、挥发油、甾体类、鞣质类、多糖、微量元素成分等化合物以及新发现的化合物。
关键词:仙鹤草;化学成分;研究Research progress in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AgrimoniapilosaHe XuanpengDpartment of Chemistry 2011, School of Science, Honghe University,Mengzi 661100ABSTRACTI'm reading a lot of literatur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in Agrimonia pilosa were summarized,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is divided into twelve categories, the main component of phenols, flavonoids, glycosides,three terpenoids and saponins, organic acids, esters, volatile oil, steroidal,tannins, multi sugar, trace elements and other compounds as well as newly discovered compounds.Keywords: Hairyvein agrimony,Chemical composition,Research红河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鹤草为双子叶植物蔷薇科龙芽草属植物龙芽草Agrimo-nia Pilosa Ledeb Var. japonica ( Miq. )Nakai的全草。
3种中成药中西红花苷-1和栀子苷的UPLC含量测定国佳莹;陈阳;邓亮;郝顺;蔡仕宁;王雅溶【摘要】目的分别测定妇科分清丸、黄连上清丸和芎菊上清片中栀子苷和西红花苷-1的含量.方法以前期分离的栀子苷和西红花苷-1为对照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对3家中药厂生产的含栀子的中成药中栀子苷和西红花苷-1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UPLC法准确度和精密度高,方法稳定,3种中成药中栀子苷含量为0.19%~0.47%,而西红花苷-1含量在0.014%~0.56%.结论所建方法准确、简便、快速,可用于以上3种中成药中栀子苷和西红花苷-1的含量控制方法.【期刊名称】《遵义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37)006【总页数】3页(P650-652)【关键词】栀子苷;红花苷-1;妇科分清丸;黄连上清丸;芎菊上清片;超高效液相色谱【作者】国佳莹;陈阳;邓亮;郝顺;蔡仕宁;王雅溶【作者单位】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药剂学教研室,广东珠海519041;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药剂学教研室,广东珠海519041;昆明医科大学药学院暨云南省天然药物药理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500;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药剂学教研室,广东珠海519041;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药剂学教研室,广东珠海519041;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药剂学教研室,广东珠海519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27.2妇科分清丸、黄连上清丸和芎菊上清片均含有栀子药材。
妇科分清丸由包括栀子、当归和川芎在内的11味中药组成,栀子占比8.9%。
黄连上清丸由黄连和栀子等17味中药组成,栀子占比6.1%。
芎菊上清片由川芎、黄芩和栀子等15味中药组成,栀子占比7.2%。
2010版国家药典对后两种中成药的品质评价是分别采用HPLC测定药品中的黄芩和黄连的有效成分 [1-2],而妇科分清丸则没有含量测定项。
药典记载以上3种中成药都属于清热药,而栀子的主要功效就是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因此有必要对该三味中成药中栀子进行质量控制。
HPLC法测定益气健脾口服液中枸橼酸的含量摘要:目的:建立益气健脾口服液中枸橼酸含量测定的方法。
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中谱红ODS-H(250×4.6 mm,5 μm),流动相为0.1%磷酸二氢铵溶液(用磷酸调节pH至2.8),流速为0.7 ml/min,采用等度洗脱,柱温为28℃,检测波长为210 nm,进样量为10 μl,进行含量测定。
结果:枸橼酸的理论塔板数大于7000,峰面积的RSD为1.9,小于2.0%;枸橼酸浓度在25.31~126.5 μg/mL(R2=0.9992)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重复性,色谱条件耐用性的RSD%均小于2.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7%,RSD%为1.6;精密度的RSD%为0.4,表明精密度良好。
结论:该方法高效简便,准确性、重复性好,耐用性强,可为该款益气健脾口服液对枸橼酸质量控制的提供科学依据,更科学评价和有效控制益气健脾口服液中枸橼酸含量。
关键词:益气健脾口服液;含量测定;枸橼酸;高效液相色谱法益气健脾口服为中药成方制剂,其质量标准收载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药品标准WS-5257(B-0257)-2014Z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补充申请批件2019B02293。
处方是由太子参,山药,桑叶,莲子,绿豆,乌梅,白扁豆,黑豆,南山楂,稻芽,鸡内金以上十一味中药经过煎煮提取加工而成的中成药口服液体制剂,辅料为蔗糖。
药方中的药材均为药食同源,药性温和,安全性高,可长期服用,组方还兼具着健脾,益气,消食三大功效,遵循君臣佐使。
山药可健脾益胃,免疫调节[1],药力为方中之首,为君药;太子参增强益气健脾、生津润肺[2]之功,故太子参为臣药;佐以绿豆、南山楂合用,既能改善脾虚湿盛导致的口淡不渴,食少乏力,也可清热解毒,调和五脏,避免诸邪反复蕴结于内[3],协助山药、太子参治疗兼症;使以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乌梅消食去滞,涩肠止泻,运脾化湿[4]抗氧化,降血脂[5],莲子,白扁豆,黑豆清心醒脾,健脾利湿,稻芽消食和中,健脾开胃,鸡内金理气利湿,健胃消食[3],为药方引经调和。
中药及其制剂中丹皮酚的含量测定摘要:丹皮酚的含量是衡量牡丹皮、徐长卿等中药材及以其组方的制剂六味地黄丸等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
本文综述了近年含丹皮酚的中药材及中药制剂测定时的前处理条件和各种测定方法。
关键词:丹皮酚;牡丹皮;徐长卿;药物分析牡丹皮为毛茛科芍药属牡丹(PaeoniasuffruticosaAndr.)的干燥根皮,徐长卿为摩萝科植物徐长卿(Cynanchumpaniculatum(Bge.)kitag.)的根及全草。
两者均是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常用中草药,其主要有效成分均是丹皮酚(patpnol)。
在常见的中药制剂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麦味地黄丸、当归养血丸等十余种中成药处方中均有配伍使用。
丹皮酚含量是评价这些中成药质量的重要定量指标。
中国药典(一九九五年版)规定六味地黄丸中丹皮酚含量是其定量指标之一[1]。
由于中药材及其制剂成分十分复杂,若需要测定其中某一成分,样品的前处理是关键的一步,而处理方法又必须与选定的分析方法相适应。
现将含丹皮酚的中药材及其制剂的样品处理和含量测定方法综述如下。
1、光谱法1.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ltravioet-VisibleSpectrophotometry,UV)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具有操作简单、费用较低等优点。
但由于该法基本上没有分离能力,样品处理要求严格,故常被用于一般要求不很严格的测定以及中药材炮制方法、处理条件的比较、制剂工艺选择等方面。
丹皮酚具有一定的挥发性,光谱法中样品处理一般都用水蒸气蒸馏或直接蒸馏法提取,以减少混入杂质,通常蒸馏液稀释后于274nm处测定吸收度。
周玉生等[2]用该法测定了牡丹皮中丹皮酚含量,比较了不同加工方法的丹皮酚的含量:取已加工的牡丹皮样品适量,置蒸馏瓶中,加水约120mL,蒸馏后得馏出液约有95mL,稀释后在274nm测定吸收度。
结果发现,水洗50℃烘干损失率最高,为34.96%;白酒喷淋晾干,损失率最低,为11.19%。
醇苷及多糖同步分离纯化的应用。
以新疆特色资源管花肉苁蓉为原料,采用膜分离技术,将管花肉苁蓉水提液先后经过30ku 超滤膜、400u 纳滤膜。
得到2种目标产物,一是多糖粗品,多糖得率为57.40%,纯度为51.82%;二是苯乙醇苷粗品,苯乙醇苷得率为66.86%,其中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总苯乙醇苷纯度分别为26.54%、3.36%、31.11%。
形成了一套采用膜分离技术加工管花肉苁蓉水提液的新工艺体系,此工艺操作简单安全、能耗及成本较低,可实现管花肉苁蓉苯乙醇苷及多糖的低碳、高效同步分离纯化。
3结束语综上所述,苯乙醇类化合物具有水溶性和吸湿性,易溶于甲醇,可溶于丙酮,性质较为稳定。
其提取工艺有加热回流提取、乙醇浸出提取、水溶媒提取、甲醇提取、微波辅助提取、超声辅助提取、微波-超声辅助提取、酶解提取等。
纯化方法有中压柱层析技术、大孔树脂技术和膜分离技术等。
参考文献[1]孔征,毛乐静,霍仕霞,等.Box-Behnken 响应面法优化管花肉苁蓉中毛蕊花糖苷的提取工艺研究[J].中国药房,2019,30(14):1970-1974.[2]黄翔,郭晔红,贾存勤,等.肉苁蓉提取工艺及干燥方式研究[J].中草药,2019,50(15):3622-3630.[3]朱玉婷,李茂星,王建,等.中压柱层析快速分离纯化肉苁蓉提取物中的松果菊苷和毛蕊花苷[J].解放军药学学报,2018,34(06):491-493.[4]刘朋龙,王亮.应用大孔树脂分离纯化管花肉苁蓉中苯乙醇苷研究[J].农产品加工,2018(23):11-14.[5]蒋华彬,刘丽莎,张清,等.膜分离技术同步分离纯化管花肉苁蓉苯乙醇苷及多糖[J].食品科技,2019,44(07):229-234.(作者简介:柳雯———女,1983年出生,本溪市化学工业学校,主要从事食品、药品、化学品及农产品的分析检验及方法研究)山药是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干燥根茎,具有补益气、消渴生津、保健、养颜等功效,是中国传统的药食同源的天然植物。
北方药学2016年第13卷第2期高效液相色谱法在中药制剂有效成分含量测定中的应用陈华(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鄂尔多斯017000)摘要:中药所含成分多样复杂,为质量标准的研究带来挑战。
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其高效准确、灵敏、应用范围广等特点,在中药含量测定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本文对高效液相色谱法在中药制剂有效成分含量测定中的应用展开介绍,其中包括生物碱类、中药苷类、黄酮类、萜类成分含量测定。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中药制剂有效成分含量测定中图分类号:R9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351(2016)02-0019-01近年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在多种结构类型的中药活性成分含量测定中的应用较为广泛。
这是由于HPLC与其他分离分析方法相比,具有灵敏度高、柱效高、分离速度快、重现性好、用范围广、操作方便等优点。
因此,HPLC成为中药制剂有效成分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以下对其在生物碱类、中药苷类、黄酮类、萜类有效成分含量测定中的应用进行介绍。
1生物碱类成分含量测定生物碱在中药界分布较广、种类较多、化学结构复杂,大多数生物碱化合物具有药理活性,成为中药的有效成分之一。
目前,临床中的生物碱成分大约80多种,由于生物碱存在形式不同(游离型与成盐型),碱性强弱不同。
采用HPLC法能够准确测定生物碱的有效成分含量。
侯伟雄等[1]利用HPLC法测定苦参碱分散片中苦参碱的含量,得出的结论是HPLC测定苦参碱含量准确、操作简便、结果可靠、方法可行。
朱丹妮等[2]采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和Shimadzu-10A高效液相色谱仪,对贝母类药材中生物碱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贝母类生物碱HPLC-ELSD 图谱有明显差异,样品制备简便,分离度较好,重现性佳,可用于贝母类药材的质量控制。
2中药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苷类在中药界分布广泛,生理活性多种多样,如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类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肝损害、调节免疫等作用。
中药药物分析方法中药药物分析方法系指对中药草药、中成药、中药注射剂等中药制剂进行质量分析、药效成分分析和毒理学评价的科学方法。
中药药物分析方法的发展和应用对于中药药物研究、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中药药物分析方法的分类和常用分析方法、中药分析的目的与要求以及中药质量控制的现状进行阐述。
中药药物分析方法按照分析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中药原料的分析方法和中成药、中药注射剂等中药制剂的分析方法。
中药原料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外观检查、显微鉴定、酸碱度测定、含量测定、水分测定、矿物质元素测定和有机物分析等。
而中成药、中药注射剂等中药制剂的分析方法则更加复杂,需包含药效成分分析、残留溶剂分析、微生物限度测试、毒性测定等多个方面。
中药药物分析方法的常用分析方法包括色谱法、质谱法、光谱法、电化学法等。
色谱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气相色谱法(GC)等,可用于药效成分的分离与测定。
质谱法可用于中药药效成分的结构鉴定。
光谱法包括红外光谱法、紫外光谱法和核磁共振波谱法等,可用于中药药效成分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电化学法则可用于分析中药草药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机物和生物分子等。
中药分析的目的与要求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为了评价中药的质量和药效成分,确保中药的安全性和疗效;二是为了指导中药的生产加工和质量控制。
中药药物分析方法在中药质量控制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药效成分的含量、提取率和纯度等参数,可以为中药制剂的生产提供依据,确保质量的稳定和一致性。
中药质量控制的现状存在一些问题,如中药的制备工艺繁复、草药的批次差异和质量不稳定等。
因此,中药药物分析方法的研究和应用亟待加强,以提高中药质量控制的水平。
同时,还需要完善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以确保中药药物分析方法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总之,中药药物分析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对于中药草药、中成药、中药注射剂等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药物分析方法的发展和应用应与中药科学研究和中药生产加工相结合,共同推动中药的发展和创新。
牛黄解毒片的分析综述摘要:目的:介绍牛黄解毒片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进展及趋势。
方法:查阅资料,选取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综述。
结果:叙述牛黄解毒片在定性、定量和检查三个分析项目上的研究进展,说明了牛黄解毒片质控的趋势和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结论:牛黄解毒片的质量将得到更有效,更全面的控制。
关键词:牛黄解毒片;质量控制方法;综述牛黄解毒片是临床常用的中药复方制剂,成分有人工牛黄、雄黄、石膏、大黄、黄芩、桔梗、冰品、甘草,收载于2010版《中国药典》一部[1]。
现行标准中虽有一套简便易行的质量控制方法,但不够完整和全面。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学者们对牛黄解毒片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因此,本文通过对近十几年来牛黄解毒片的质量控制进展进行分析总结,为进一步加强牛黄解毒片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质控指标,保证其内在质量,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规范提供参考。
1.鉴别1.1性状、显微鉴别和化学鉴别合格的牛黄解毒片除去包衣后应显棕黄色,有冰片香气,味微苦,辛。
王蕾等[2]对五个生产厂的牛黄解毒片进行抽查检验,结果从外观性状看大部分批次不合格。
《中国药典》2010版中以60~140μm的草酸钙簇晶(大黄)和有光泽的金黄色或橙黄色不规则碎块(雄黄)作为代表进行显微鉴别。
张惠珍等[3]对8家厂家产的牛黄解毒片进行显微鉴别,观察到三个样品中簇晶的大小和形态不符合规定,并用薄层色谱鉴别出这种非正品大黄为河套大黄,证明显微鉴别对大黄真伪进行质量控制的方法结果确实可靠。
冰片是其清热解毒的中药成分作用,具有升华性。
《中国药典》2010版中利用微量升华鉴别法,将升华物加新配制的1%香草醛硫酸溶液1~2滴,液滴边缘渐显玫瑰红色来证明冰片的存在。
张宜凡等人[4]则是用乙醚超声提取,挥干后在残渣中加入1%香草醛硫酸溶液1~2滴,观察有无出现紫红色来验证冰片的存在。
1.2色谱鉴别《中国药典》2010版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胆酸、大黄、黄芩和人工牛黄进行定性鉴别。
补中益气丸中主要成分不同检测方法综述作者:张华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版》 2016年第11期张华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甘肃省兰州市 730050【摘要】补中益气丸因功效显著在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近年来对其制量标准的研究也在不断扩大,除《中国药典》中收载的法定标准以外,尚有许多非法定标准的补充研究,对其质量控制提供了较好的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补中益气丸;主要成分;检测方法;质量控制;综述补中益气丸(Bu Zhong Yi Qi Wan,BZYQW)是我国著名中成药,原方是金代名医李东桓在其《脾胃论》中提出了“补中益气汤”此方剂,在几百年的历史之中,各代医家对该方剂进行效仿与使用,使得此方剂成为了经久不衰的名方,是益气健脾的代表方[1]。
此方剂在生升阳举陷与补中益气方面有着良好的功效,在临床上主要被用来对脾虚、中气下陷所导致的脱肛、阴挺以及泄泻,主要的症状有便溏久泻、子宫脱垂、食少腹胀、体倦乏力等。
笔者查阅了2010 年后相关文献,对其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进行了归纳。
1 鉴别方法在补中益气丸之中使用了黄芪来作为君药,臣药则主要是使用的甘草、党参与白术,佐药则有陈皮和当归,采用柴胡与升麻来作为使药。
鉴别项有甘草、当归、陈皮等[2],无柴胡的薄层色谱鉴别,谭杰等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补中益气丸中的柴胡进行定性鉴别,为加强质量标准进行了探索,经实验证明方法可靠,斑点清晰,分离效果好,不失为补中益气丸中柴胡的有效定性鉴别方法[3]。
2 定量检测2.1 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黄芪甲苷为处方中君药黄芪的主要有效成分,对黄芪甲苷的定量方法报道较多,有薄层色谱扫描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超高效液相色谱- 蒸发光散射法、高效液相色谱- 蒸发光散射法等。
其中高效液相色谱- 蒸发光散射法应用最多[4]。
《中国药典》中收载的质量控制方法补中益气丸法定标准中只规定用高效液相色谱- 蒸发光散射法测定黄芪中主要成分黄芪甲苷含量限度[2]。
中药质量控制与质量评价一:中药的有效成分现代研究结果证明中药的有效成分主要是生物碱、黄酮苷类、酚类、甾醇、蒽酮、木脂素、有机酸、氨基酸、多糖、蛋白质、多肽酶、以及挥发油萜类。
至今为止研究的主要对象集中在生物碱、皂苷、黄酮、多糖类成分的研究上二: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药物的粉碎可用超微粉碎技术。
1 中药有效成分传统的提取方法1.1 浸渍法浸溃法:它是最常见的简便浸出方法。
除特别规定外,浸渍法一般在常温下进行。
其最适用于有效成分遇热挥发或易被破坏的药材。
缺点是操作时间长, 且往往不易完全浸出有效成分。
1.2 渗漉法是用流动的溶媒渗过药粉而进行提取。
由于随时保持相当的浓度差,故提取效率高,浸出液较澄清,缺点是溶剂消耗量大,费时,操作麻烦。
1.3 煎煮法煎煮法是我国最早使用的传统的浸出方法。
此法简便易行,能煎出大部分有效成分,但煎出液中杂志较多,且容易发生霉变,一些不耐热挥发性成分易损失。
1.4 回流提取法在应用乙醇等易挥发的有机溶媒时,为减少溶媒消耗,提高浸出效率而采用回流热浸法。
循环回流热浸法则是采用少量溶媒,通过连续回流进行提取。
在回流时要加热,故对受热易破坏成分不适用,且溶剂耗量仍大,操作麻烦1.5 连续提取法连续提取法是实验室做中药有效成分分析时,用有机溶剂提取中常用的方法,通常用脂肪提取器或称索氏提取器来完成。
这种提取法,需用溶剂量较少,提取成分也少,但一般需数小时才能完成,所以遇热不稳定易变化的中药成分不宜采用此法。
2 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新技术分析2.1 微波萃取技术微波萃取技术的原理就是利用不同组分吸收微波能力的差异,使基体物质的某些区域或萃取体系中的某些组分被选择性加热,从而使得被萃取物质从基体或体系中分离,进入到介电常数较小、微波吸收能力相对较差的萃取剂中,并达到较高的产率。
微波提取技术也具有局限性:(1)富含挥发性或热敏性成分的中药材以及富含淀粉或树胶的天然植物不适合微波干燥。
(2)微波处理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宜顺论文网www.13Lw.com 1 摘要 中药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为我国民众的健康、为民族医药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随着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测定中药有效成分含量的方法得到了改进,本文综述了中成药国内外情况和常用的中成药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重点介绍薄层扫描法(TLCS),薄层扫描法将以其高效优势和多种检测方法在中成药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展望中成药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的未来。
关键词:中成药,有效成分,含量测定,薄层扫描法,发展 宜顺论文网www.13Lw.com 2
目录 一、中成药在国内外情况 ..................................................... 4 (一)国外中成药情况 .................................................... 4 (二)国内中成药情况 .................................................... 4 二、中成药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检测方法 ....................................... 6 (一)化学定量法 ......................................................... 6 (二)比色法 ............................................................. 4 (三)紫外分光光度法 .................................................... 4 (四)红外光谱法 ......................................................... 7 (五)柱层析或纸层析一紫外分光光度法 ....................................... 5 (六)气相色谱法 ......................................................... 7 (七)薄层扫描法 ......................................................... 7 (八)高效液相色谱法 .................................................... 7 三、薄层扫描法。 ............................................................ 8 (一)薄层扫描法原理和特点 ............................................. 8 (二)中成药中黄芩的功效和测定分析方法 .............................. 8 (三)测定中成药中黄芩含量实验 ........................................ 8 四、中成药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的发展 .................................................................................... 7 五、结束语 .................................................................... 9 六、参考文献 ................................................................. 9 宜顺论文网www.13Lw.com 3
引言 中药是我国传统防治疾病的重要武器,千百年来,在我国人民的健康生活中发 挥着重大的作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中药也面临着现代化的问题。近年来,全世界对中药的认识也逐渐加深,开始重视,这表明中药国际市场的快速发展 时期已经来临。当前,中药要进入世界市场,实现中药现代化,首当其冲是其质量的控制,而含量测定是质量控制最关键的部分。中成药在剂型、品种、产量及应用范围等方面均有迅速的发展。1985年版《中国药典》中收载达207个,为使中成药的内在质量具有客观的评价方法,逐步制订切实可行的质量指标,我国药学工作者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到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共收载中成药标准1069个品种,新增各项鉴别2165项,其中显微鉴别259项、簿层色谱鉴别1818项、液相色谱鉴别25项、气相色谱鉴别9项等,2010年版《中国药典》大幅度增加收载品种和检测项目,能多药物多成分检测,更标准科学有效等等。 宜顺论文网www.13Lw.com 4
一、中成药在国内外的情况 (一)国外中成药情况。 到目前为止,进入国外市场并且得到消费者广泛认可的我国中成药品种主要有几大类:第一类是传统中成药品种,这部份中成药曾随着历史上华人迁入国外和外国人回途时进入外国市场;第二类是通过贸易渠道进入国外市场的中成药产品,这类品种主要以新特药或制剂技术先进的中成药品种为主;第三类为通过电视广告或媒体影响而进入外国市场的中成药品种,如六味地黄丸、乌鸡白凤丸、神奇止咳糖浆、消遥丸、西瓜霜含片、金嗓子、湿毒清等产品;第四类是通过边贸或其它非正常渠道进入外国的中成药品种,这类品种以大路货产品为主,价格低,疗效好,适合国外消费市场的需求,以颗粒剂如板兰根颗粒、夏桑菊颗粒、罗汉果颗粒等和片剂清火栀麦片、穿心莲片、咳特灵片、Vc银翘片等以及部份外用类中成药产品。 (二)简述国内中成药情况。 我国中药资源极为丰富,是世界上最大的药材生产国。全国药用资源共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11146种,药用动物1500余种,药用矿物80种;用量较大的药材均能人工栽培;中成药在应用上品种繁多,为新药、保健食品的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来源;特别是中药在临床上表现出来的相应毒副作用小或无毒副作用、无耐药性,对一些疑难病、慢性病和老年病有独特疗效等优势,引起了世界许多国家的重视。 天然植物提取物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药品、保健品和化妆品,促使世界植物药市场的需求进一步增加。我国从中药与天然药物中开发的新的单体化合物达几十种之多,如强心灵、葛根总黄酮、延胡索乙素、喜树碱、秋水仙碱、青蒿素等。特别是绿茶提取物、青蒿素、芦荟提取物、银杏叶提取物等比较热销,多数产品出口平均单价均有不同程度上涨。
二、中成药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检测方法 近年来,中成药在剂型,品种,产量及应用范围等方面均有迅速的发展。《中国药典》(1985年版。下称《药典》)一部中收载达207个。为使中成药的内在质量具有客观的评价方法,逐步制订切实可行的质量指标,我国药学工作者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现将1980年以来,有关中成药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概况。 (一)化学定量法 化学定量法是一种古老的方法,适用于单味中药制剂或处方中无机成分的含量测定。主要包括重量法和滴定法。此类方法在复杂的处方中仅能测定出某类成分的总量, 专属性不强。 (二)比色法 中药的有效成分与特定显色试剂呈色后,比色测定。本法可直接测定未经分离的中药中黄酮类、蒽醌类、皂甙类、生物碱、酚性化合物等成分。 (三)紫外分光光度法 宜顺论文网www.13Lw.com 5
中药的有效成分在紫外区有特征性吸收者,不需加显色剂就能在特定的波长有最大吸收,通过测定其吸收度计算含量。该法灵敏度可达10-4~10-7g/ml,精密度为0.5%,适用于微量和痕量组分分析,较比色法应用更广泛。该法可测定中药中黄酮类、香豆素类、皂甙类、二苯乙烯苷类等化合物的含量。 (四)红外光谱法(FTIR) 红外光谱[1]专属性强,重现性好,操作方便,能够提供极其丰富的分子结构信息。随着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普及,红外光谱法在中药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中也具独特的作用。有报道采用红外光谱测定中药酸枣仁和补骨脂中磷脂的含量,并与比色法测定结果比较,认为该法操作简便,结果稳定[2]。红外光谱对于中成药有效成分测定有较大的帮助。 (五)柱层析或纸层析一紫外分光光度法 柱层析或纸层析一紫外分光光度法中成药中所含成分通过氧化铝层析柱, 用溶剂洗脱后, 根据成分的性质可于一定的波长处测定。例如: 左金丸、戊己丸、香连丸、万氏牛黄清心丸和三黄片中的小檗碱, 按上法处理后, 可于345-350 nm波长测定,[3-4]柱层析由手吸附剂、溶剂和决脱剂的选择不易而纸层析由于影响因素多, 误差大。所以这些方法已很少应用。 (六)薄层扫描法(TLCS) 薄层扫描法指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在薄层板上,对薄层色谱有吸收紫外光或可见光的斑点或对经照射能激发产生荧光的斑点进行扫描,将扫描得到的图谱及积分数据用于药品分析的鉴别,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基于被测成分的光谱特征分为紫外吸收光谱法、荧光法测定、分光光度法。因其分离结果直观,方法简便,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在中药复方制剂有效成分含量测定中占相当的比例。该法可用于测定绿原酸、淫羊藿苷、猪去氧胆酸、靛玉红等的含量[5]。 (七)气相色谱法(GC) 气相色谱法具有高效能,高选择性,高灵敏度,速度快,用样量少,重现性好的特点。但受样品蒸汽压的限制,只能测定挥发性成分的含量。GC以其高效的分离能力常用于中药挥发性成分(如芳香醇、蒎烯等)的测定,中药的其他成分(如酚类、生物碱、内酯类等)经衍生化反应后也可用GC分析。《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中有47项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中药成分的含量。中药制剂中丹皮酚、麻黄碱、麝香酮、察香酮、冰片、斑鳌素等成分均可用此法进行含量测定[6]。 (八)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高效液相色谱法[7]主要是利用要测定的指标成分与其他组分在流动相与固定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把指标成分分离出来并进行含量测定。具有分离效率高,准确性和重现性好,分析速度快,选择性优和灵敏度高的特点。其与气象色谱法比不受样品挥发性的限制,对于氨基酸、蛋白质、生物碱、核酸、类脂等挥发性低、热稳定性差、分子量大的高分子化合物以及离子型化合物尤为适合。因此在中药含量测定中,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得最为广泛,但该法对设备要求高,建立色谱条件也较薄层扫描法麻烦一些。该法检测的中药有效成分主要有生物碱类、甙类、黄酮类、蒽醌类、香豆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