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热点专题【增强文化自信】考点解析精练
- 格式:pdf
- 大小:154.01 KB
- 文档页数:8
2019年中考时政热点专题中华文化、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考考点(5个)1、正确认识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B)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关系。
2、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C)3、传承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C)4、了解中华文化传统,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5、増强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意识,尊重不同的文化与习俗,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C)1.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请列举几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①物质文化:长城、故宮、秦始皇兵马俑、明皇陵、徽派建筑等②非物质文化:京剧、武术、汉字、黄梅戏、凤阳花鼓、宣纸等③代表人物:孔子、老子、李白、杜甫等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②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4、为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传下去,青少年应该怎样做?①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②保护优秀的文化遗产。
③弘扬中华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④结合时代发展,对文化加以创新,为传统文化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5、文化自信的来源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于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6、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与核心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核心:爱国主义7、为什么要高扬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1)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
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考前梳理:文化的特点与时代精神 1、世界文化的特点: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它通过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表现出来。
2、在全球化过程中,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呈现出多元和谐的发展局面。
3、任何民族文化的精华,都是全世界的,都必须属于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
4、节日是一种文化习俗。
5、面对各国不同的文化,应采取客观、平等、尊重、包容的态度。
6、中华文化的组成(构成):语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中国哲学、道德伦理。
7、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8、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9、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就是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0、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包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11、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12、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13、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民族的魂。
14、在改革开放中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5、在心得时代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16、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只有四者协调发展,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7、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18、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发展教育和科学,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19、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
专题五讲好中国故事弘扬民族精神热点聚焦1.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8月19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围绕讲什么中国故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怎样展现好中国形象作出深刻论述,提出明确要求。
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与世界深度融合、相互激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宣传思想战线的重要使命任务。
2.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3.2017年12月15日晚,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冬梦”和冬残奥会会徽“飞跃”正式亮相。
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冬梦”,以中国书法“冬”字为主体,将抽象的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巧妙结合。
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
在“BEIJING 2022”字体的形态上汲取了中国书法与剪纸的特点,增强了字体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力,也体现了与会徽图形的整体感和统一性。
4.塞罕坝——地球上一抹夺目的“中国绿”。
2017年12月4日至6日,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在肯尼亚内罗毕如期召开,在众多与会嘉宾中,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的代表陈彦娴、刘海莹、于士涛颇受追捧——以三人为代表的三代塞罕坝人55年创造的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令世界惊叹,塞罕坝那一抹位于世界东方的“中国绿”也惊艳了世界。
55年,塞罕坝从人迹罕至的荒原变成了112万亩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55年,一代又一代塞罕坝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懈努力、接续奋斗,创造出了举世瞩目的绿色奇迹;55年,从“沙地变林海,让荒原成绿洲”,塞罕坝人用信念和意志,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专题(二)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专项提分训练一、选择题1.2019年4月8日,执掌故宫博物院7年的单霁翔院长退休。
单霁翔院长曾说,“故宫每年的参观人次早已突破千万,但还有很多人不能来现场参观。
我们希望借助数字技术和文创传播,让故宫走进更多人的生活,让全世界人民都能通过故宫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②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③科技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④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019年第12期《求是》杂志刊发了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坚定文化自信,我们应该( )①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②弘扬社会正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全面吸收外来文化,消除中外文化差异,发展先进文化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2019年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式在曲阜举行。
举办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有利于( )①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产②把儒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③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④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4.2019年6月28日,第三届“东方杯”外国人汉字书法大赛在某某正式启动,征稿时间截至2019年10月10日。
活动举办两届以来,得到众多在华工作、生活和学习,对汉字书法有兴趣的外籍人士积极参与,并形成交流互动,大赛因此成为传播中华书法文化的国粹盛宴。
这 ( )①说明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最优秀的文化②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③有利于展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④有利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2019年5月31日,某某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2号公告公布了《某某省长城保护条例》自2019年7月1日起施行。
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时政热点专题复习:凝聚榜样力量坚定文化自信基础必背必背答题观点答题角度具体内容增强生命的韧性1.生活中难免有挫折,要勇于面对困难并积极战胜挫折。
2.面对挫折,发掘自己的生命力量,逐渐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
3.正确认识顺境和逆境的关系,能够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挫折,具备迎接挑战的能力。
【课标答题句】生命的意义1.伟大在于创造和贡献,我们要用自身的品德、才智和劳动,创造出比自己有限的生命更长久的、不平凡的社会价值。
2.生命虽然平凡,但也能创造伟大。
当我们将个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时,生命便会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
3.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要用认真、勤劳、善良、坚持、责任、勇敢书写自己的生命价值。
4.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尊重和敬畏生命,热爱生活,追求生命高度,成就幸福人生。
【课标答题句】榜样的力量1.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启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
2.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勇担责任1.我们应该积极承担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
2.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履行责任的能力,勇于承担责任,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3.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青年担当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的特点)2.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中华文化的重要性)3.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热点专题【增强文化自信】考点解析精练 命题角度一弘扬传统文化 材料一2018年8月4日,由中央电视台制作的30集纪录片《书法在校园》,在央视播出,展现书法进课堂、书法进校园有序推进近10年来,全国各地中小学校的书法教学和教育情况。近两年来,中央电视台摄制组随同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走访了浙江、上海、新疆、西藏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50多所学校,用纪实的手法调研了各地书法进校园的现状和普及情况。介绍了大量各地学校在学习、教学书法中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以及在落实书法教室、书法教材,解决书法教师等方面的有效办法。不少学校把书法作为特色教学吸引更多生源,受到家长的欢迎。 材料二《上新了·故宫》是中国首档聚焦故宫博物院的文化创新类真人秀节目,打破了大家对故宫的刻板印象,“零距离”走进公众视野。突破性地将未开放区域首次呈现在观众面前,透过“故宫兄弟”徜徉故宫的脚步来探索它的历史秘密,破解它的文化密码,寻求历史和文物的“前世今生”,并从中获取新的灵感。每期节目中,嘉宾作为新品开发官跟随故宫专家进宫识宝,探寻故宫历史文化,并与顶尖跨界设计师联手高校设计专业的学生,每期诞生一个引领热潮的文化创意衍生品,打造“创新”与“故宫”相结合的制作模式。 知识链接 1.为什么要推进书法进课堂、书法进校园?
(1)是传承书法艺术,提高中小学生汉字书写水平,感受汉字文化魅力的需要。 (2)是弘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的中华传统书法文化的需要。 (3)是增强文化自信,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保持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的需要。 (4)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需要。 2.推进书法进课堂,对中学生发展有何影响? (1)有利于学生了解和学习书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3)有利于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激发其创造潜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认同感,自豪感。 3.我们还可以开展哪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剪纸艺术进校园;戏曲进校园;等等。 4.《上新了·故宫》的播出有什么重要意义? (1)有利于传承故宫传统文化。 (2)有利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5.青年人参与制作,用时髦的方式解读叙说,为传统文化添上新彩。这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1)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不断创新传承方式和手段。 (2)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精神追求,是民族的文化基因,需要我们一代代传承。 (3)青年应当承担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命题角度二关注文化遗产凝结民族智慧 素材一中国“藏医药浴法”2018年11月28日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截至2018年,中国已有54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世界遗产名录国家排名第二位。 素材二2018年8月4日,在国际灌排委员会第六十九届国际执行理事会全体会议上,公布了2018年(第五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我国的都江堰、灵渠、姜席堰、长渠4个项目全部申报成功。截至目前,我国已有17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项目,是拥有遗产工程类型最丰富、灌溉效益最突出、分布范围最广泛的国家。 知识链接 1.我国“藏医药浴法”、都江堰、灵渠、姜席堰、长渠列入世界遗产说明了什么?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国拥有灿烂的古代文明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2)我国高度重视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 (3)我国在保护和发展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不断推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4)我国注重汲取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滋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2.我国“藏医药浴法”、都江堰、灵渠、姜席堰、长渠列入世界遗产有什么意义? (1)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提高民族凝聚力。 (2)有利于保护文化遗产,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3)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促进世界文化繁荣发展。 (4)有利于激发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5)有利于宣传中华文化,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3.为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请你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1)国家:①完善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大对破坏文化遗产行为的监管,严厉打击破坏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违法犯罪行为。②重视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文化产业;③加大对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的投入力度,加强对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的管理,做到专款专用。 (2)新闻媒体:①加大对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的宣传力度,激发广大人民群众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使命感和积极性。②在全社会营造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良好氛围,为世界遗产的保护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3)中学生:①树立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②宣传保护文化 专题训练 1.国家出台《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把书法纳入中小学课堂的学习中。一些学校将书法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评比、展示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中小学课堂是书法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创新的重要源泉②书法进课堂可以推动教育创新,使之更具生活性、实践性③书法进课堂可以让学生感受文化之美,增强文化传承的自觉性④书法创新应该立足于课堂教育,面向学生,提升书法的文化内涵 A.①③B.②③C.①④ D.②④ 2.2018年8月4日,由中央电视台制作的30集纪录片《书法在校园》,在央视播出,展现书法进课堂、书法进校园有序推进近10年来,全国各地中小学校的书法教学和教育情况。纪录片介绍了大量各地学校在学习、教学书法中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以及在落实书法教室、书法教材,解决书法教师等方面的有效办法。纪录片的播出() ①是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②有利于促进“书法在校园”活动的深入开展③表明国家将书法教育活动作为学校教育的重点④有利于加强人们对书法教育的认识 3.《上新了故宫》节目要求嘉宾作为新品开发官跟随故宫专家进宫识宝,探寻故宫历史文化,并与顶尖跨界设计师联手高校设计专业的学生,每期诞生一个引领热潮的文化创意衍生品,打造“创新”与“故宫”相结合的制作模式。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这说明() A.只要选择的文化内容好,采用何种方式表现不重要 B.只有一味地迎合年轻人,才能提高民族文化认同感 C.文化传承需要与时俱进,要创新传统文化呈现方式 D.继承传统文化没有意义,要另辟蹊径推动文化创新 4.中国“藏医药浴法”2018年11月28日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我国第54处世界遗产。“藏医药浴法”申遗成功的意义有()①成为文化的基本载体,传承人类共同文明②更加彰显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③有利于面向世界,借鉴世界其他文明之长④促进对人类文明演进和文化多样性的研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藏医药学是藏族人民在与大自然和疾病的斗争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它以悠久的历史、独特而显著的疗效闻名于世,至今守护者雪域高原的藏族人民。上述材料说明()①文化是人们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②人们既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享用者③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 6.2018年8月13日,在加拿大萨斯卡通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69届国际执行理事会公布了2018年(第五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中国的都江堰、灵渠、姜席堰和长渠4个项目全部申报成功。中国申遗成功有助于()①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②挖掘继承世界遗产的经济价值这一核心要求③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④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材料一:《上新了·故宫》一经开播,即引发了广大观众的热议和跨圈层的讨论。有媒体评,节目知识点和娱乐点齐飞,将成为让年轻人爱上文化节目的突破口。知名学者冷凇则称赞了节目人设上的创新,不仅有祝勇老师这样的文化研究学者坐镇,在文创嘉宾甄选上也颇为用心。 材料二:《国家宝藏》第二季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和故宫博物院两大文化体强强联手,加入山西博物院、河北博物院、山东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四川博物院、云南省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从《国家宝藏第一季》的八大博物馆(院)手中接过了讲述中国故事、节目融入音乐剧、舞剧、民族器乐剧等更多艺术手法,让国宝活起来的方式更丰富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相关知识,思考下列问题:(1)上述节目为何能让观众热爱与感动?
(2)当代中学生应该怎样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答案 1.B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文化的继承与发展。①说法错误,教育是书法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之一,社会实践是创新的重要源泉;②③说法正确,“一些学校将书法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评比、展示活动”,这说明书法进课堂可以推动教育创新,使之更具生活性、实践性,书法进课堂可以让学生感受文化之美,增强文化传承的自觉性;④说法错误,书法创新应该立足于社会实践,而不是立足于课堂教育。2.A3.C 4.A解析:①③符合题意,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②说法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④说法错误,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维系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5.A解析:①符合题意,藏医药学是藏族人民在与大自然和疾病的斗争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具有悠久的历史,这说明文化是人们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②符合题意,藏医药学今守护者雪域高原的藏族人民,说明人们创造了藏医药学,又利用藏医药学;③不合题意,材料不体现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推动作用;④不合题意,材料未涉及文化对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 6.C解析:①③符合题意,申遗成功有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发展好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