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外科微创技术发展思考和建议
- 格式:docx
- 大小:19.41 KB
- 文档页数:2
肝胆胰疾病的微创治疗技术研究近年来,肝胆胰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给患者的生活和身体健康带来不小的威胁。
对于这一类疾病的治疗,传统的手术方法面临着诸多难点和问题,而微创技术的出现则给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本文将详细探讨肝胆胰疾病的微创治疗技术研究。
一、微创治疗的概念及发展微创治疗,是指相对于传统开放性手术而言,手术切口更小、侵袭性更小、术后恢复更快的一种治疗方式。
微创技术的出现得益于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应用范围逐渐扩大,确切来说,早在20世纪70年代,微创手术技术就已经开始发展。
目前,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微创技术已经成为了许多疾病治疗的首选方法。
二、微创治疗肝胆胰疾病的技术微创技术在肝胆胰疾病的治疗上的应用也正逐渐扩大。
目前,基本上所有的肝胆胰疾病都可以采用微创技术进行治疗。
根据病情和需要,微创治疗常见的技术有以下几种:1.腹腔镜手术腹腔镜手术是一种热门的微创手术技术,其操作步骤是在患者腹壁上开一个小孔,将一根可以移动的摄像头引入到腹腔内,利用外科器械在屏幕上的引导下进行手术。
对于肝胆胰疾病的治疗,腹腔镜手术具有手术切口小、出血少、愈合快等诸多优点。
2.介入放射学技术介入放射学技术是以X线为导向,借助特殊设备,将小型器械和药物等注入到肝胆胰脏器内部进行治疗和修复。
介入放射学技术不仅可以在病灶范围内直接进行操作治疗,还可以通过影像学技术以三维图像显示出肝胆胰脏器内部情况,方便医生进行准确的手术治疗。
3.内窥镜手术内窥镜手术是通过将一根可以移动的摄像头引入到人体内部,再利用外科器械在引导下进行手术。
这种技术优点在于,具有微小切口、恢复快以及出血少的特点,并且可以进行较为复杂的手术,如胆管结石清除、胰腺手术等。
三、微创治疗的优点微创治疗相比于传统的开放性手术具有以下优点:1. 减少术中出血及手术时间微创技术下手术伤口小,切口减少,操作精确度更高,因此术中出血时间更短、创伤更轻,并控制手术时间,能大大缩短手术期限,使患者在术中的压力更小,让他们更快地恢复。
新形势下肝胆外科的微创技术探析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冷冻、微波、射频、微创等新技术在肝胆外科治疗中的应用已经日趋成熟和广泛,尤其是引起肝胆外科治疗革命的微创技术,不仅最大可能性地减少了对患者机体的伤创口面积和损伤,而且推动了微创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和发展。
本文旨在讨论当代微创技术在肝胆外科治疗中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趋势,并对微创技术在肝胆外科治疗领料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初步分析和探讨。
标签:肝胆外科;微创技术;研究1肝胆外科中微创技术的应用微创技术(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MIT)是指在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采用介入超声学、放射学、内镜、胆道镜和腹腔镜等技术手段,以使在达到诊断和治疗目的的前提下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损伤,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技术。
1901年Kelling发表了应用膀胱镜检查狗腹腔的相关报道,1910年Jaco-baeu 首次成功地将这一技术应用于人体疾病的治疗。
1928年Kalk用腹腔镜来诊断肝脏和胆囊疾病,并作为肝活检查的手段。
1983年显微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IS)的概念首次由Wickham提出[1]。
1987年世界上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由Mouret成功完成,从此肝胆外科中微创技术的应用革命星火开始燃起。
我国的第一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1991年由苟祖武完成[2]。
微创技术成功运用于肝胆外科手术并得到迅速的推广和普及是因为它的手术创口小、患者痛苦少,手术后恢复快的特点。
当前,在肝胆外科的微创技术应用中最成功的范例当属胆道结石的微创治疗,迄今至少有70%以上的胆道结石手术是在微创技术下成功完成的。
微创外科手术的实质就是通过腹腔镜的可视条件下,利用物理和化学原理,在特殊手术器械或联合应用射频、微波、激光、超声等技术对病变部位进行治疗。
通过微创技术进行手术切除病变的过程中可以最大程度地不破坏病变周围的正常组织,从而达到手术对患者的伤害最小的治疗目的。
肝胆管结石的微创治疗的进展肝胆管结石在我国是常见病和难治性胆道疾病, 发病率在结石性胆道疾病中达80%以上[1],具有病变广泛、病情复杂、并发症发生率高、术后残留结石或复发率高的特点。
肝胆管结石的传统疗法主要采用开腹手术。
随着内镜及腹腔镜技术的日臻成熟,微创外科改变着我国传统胆道外科的格局,微创治疗不仅仅用于胆囊结石和肝外胆管结石,而且还用于肝胆管结石的治疗。
迄今为止,肝胆管结石的微创外科治疗主要包括腔镜外科、内镜外科等。
1十二指肠镜的应用对于肝胆管结石,术前可通过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Oddi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sphincterotomy,EST)、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nasobiliarydrainge,ENBD)等,准确了解胆道病变并取出结石。
1.1EST或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文献报道取石成功率为80%~90%[2]。
该疗法的关键是合理掌握切口的位置和长度,顺利取出或排出胆管内结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EST的切口有大、中、小3种。
切开括约肌使其开口扩大,结石自然排出,或用各种方法取出结石。
EST 的切口越大,胆总管结石取出越容易,胆汁引流越通畅,胆总管结石复发率越低。
如遇大结石或结石嵌顿者,不能强行牵拉,可先行机械碎石。
此方法对直径<1.0cm的结石,尤其是<0.5cm的结石较为有效,有效率80%~91%,治愈率36%~83%[3]。
对结石直径>1.0cm的患者效果较差,且容易引起结石嵌顿,并发化脓性胆管炎或胆源性胰腺炎,但在有机械碎石网篮条件下,2~3cm大结石仍能够粉碎后成功取出。
EST联合利胆排石中药治疗肝胆结石,可提高疗效[4]。
1.2经鼻胆管置管灌注溶石将有效的溶石剂经导管注入胆道系统,直接接触胆石,获得溶石的效果,溶石有效率达95.3%[5],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对患者体质要求低等优点。
肝脏外科技术的发展【摘要】肝脏外科技术的发展在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主要体现在微创肝脏外科技术的应用、机器人辅助肝脏手术的发展、影像引导下的肝脏手术技术改进、介入性肝脏治疗技术的创新以及基因编辑在肝脏外科技术中的应用等方面。
这些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为肝脏疾病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使手术更加安全、有效和精准。
肝脏外科技术的发展前景广阔,对于肝脏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肝脏外科技术的发展方向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治疗和定制化手术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和治疗效果。
通过不断地技术创新和研究探索,相信肝脏外科技术将在未来取得更大的发展,为患者带来更多的福音。
【关键词】肝脏外科技术,微创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影像引导,介入性治疗,基因编辑,发展前景,治疗意义,未来方向。
1. 引言1.1 肝脏外科技术的发展肝脏外科技术的发展是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肝脏外科手术技术也在不断地创新与发展。
传统的肝脏手术往往需要大幅度的切口和长时间的手术时间,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创伤和风险。
而现代微创肝脏外科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小切口和精细的操作,实现对肝脏病变的治疗,减少患者的术后疼痛和恢复时间。
除了微创技术,机器人辅助肝脏手术的发展也成为了肝脏外科领域的热点。
机器人在手术中的精准操作和稳定性,可以帮助医生完成更复杂的手术操作,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率。
影像引导下的肝脏手术技术改进,使医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患者的肝脏结构,帮助他们做出更准确的手术计划,减少手术风险。
介入性肝脏治疗技术的创新和基因编辑在肝脏外科技术中的应用,也为肝脏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可能性。
通过不断地创新和进步,肝脏外科技术将会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为肝脏疾病的治疗带来更多的希望和可能性。
2. 正文2.1 微创肝脏外科技术的应用微创肝脏外科技术是指通过微小的切口或穿刺入路进行肝脏手术的一种先进技术。
随着手术器械与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肝脏外科技术在肝脏疾病治疗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微刨技术在肝胆外科疾病应用的进展翁以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微创外科由于其创伤小、不开腹、出血少、恢复快、效果好等优点深受患者的欢迎,已成为21世纪外科发展的主流趋势之一。
该技术在外科临床应用广泛,使大量肝胆疾病患者受益,同时也带来许多值得外科医师思考的问题。
微创手术——外科发展的方向传统外科由于手术操作方法的限制,无法克服小切口与充分显露的矛盾,而强调手术野充分暴露,手术造成的损伤有一半是花在制造切口上;病人在接受治疗的同时,经受到较大的手术创伤,疗效也大打折扣。
很多外科医生抱怨,内科、影像科通过内镜、介入诊治“抢走”了病人,其实正是因为应用了微创的理念。
减少生理和心理上的损伤是对身体最有效的保护,也是病人的需求。
因此,微创手术是外科发展的方向之一。
另外,人为地提高病人的应激能力,也会使其在遭受严重创伤或大手术打击时获益。
临床上,通过给予生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调节皮质醇的反应分泌规律,可以明显地减轻重大手术创伤后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有利于手术后恢复。
外科微创化的基本观念,是通过各种手段减少外科医源性损伤,减轻外科创伤后发生的内环境紊乱,同时达到或超过传统外科的治疗效果,以利于病人康复。
随着内镜和相关技术的发展,有效地解决了手术入路微型化与充分显露的矛盾,外科前辈们主张或关注的充分显露的原则得到很好执行,使微创外科得以迅速发展。
微创技术发展概况和主要进展微创手术在肝胆外科疾病的应用和发展与腹腔镜技术的普及密切联系。
1901年,Kelling首用膀胱镜观察狗的腹腔。
1910年,Jacobaeus用腹镜检查人的腹腔。
1928年,Ott以额镜为光源,用陷凹镜观察孕妇腹腔。
1928年,Kalk用腹腔镜来诊断肝脏和胆囊疾病,并作肝活检J1938年,Veress发明安全气腹针。
上世纪50年代,Hopkin发明柱状透镜,提高了光导效率。
60~70年代,Semm配套设计了气腹机、冷光源、热凝装置及其他专用器材,并施行大量妇科手术。
肝胆微创出科总结范文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肝胆微创手术作为一种先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已经逐渐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就肝胆微创外科手术的现状、技术特点及其应用价值进行总结和探讨。
一、肝胆微创外科手术的现状肝胆微创外科手术是通过最小创伤、高分辨显微镜和高效的器械,对肝胆系统疾病进行干预和治疗的外科手术方法。
与传统的肝胆外科手术相比,肝胆微创手术具有以下显著优势: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康复快、并发症少等。
这些优势使得肝胆微创手术在肝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
目前,肝胆微创外科手术主要包括腹腔镜下肝切除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以及经皮经肝胆管镜下胆管结石取石术等。
以肝切除术为例,传统的开放性肝切除术需要进行大幅度切口,术后疼痛、伤口愈合疗程长,而腹腔镜下肝切除术只需3~4个小切口,可以实现创伤最小化,术后恢复更迅速。
二、肝胆微创外科手术的技术特点1. 显微镜技术应用广泛:显微镜可提供高清晰度的放大视野,使外科医生在手术中能够更加清楚地观察患者的肝胆系统结构,减少误伤的可能性。
2. 高科技器械的运用:肝胆微创手术依赖先进的医疗器械,如高频电刀、超声刀、吻合器等,这大大提高了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3. 多学科协作:肝胆微创外科手术需要外科医生、影像医学科医生、麻醉科医生等多专业的协作。
各专科间的密切合作,有效地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三、肝胆微创外科手术的应用价值1. 提升手术安全性:肝胆微创手术减少了手术创伤,降低了出血量和并发症的风险。
同时,新型器械的运用使手术操作更加精准,减少了对周围组织的伤害。
2. 缩短术后恢复时间:肝胆微创手术术后疼痛轻、创伤小,患者康复快,可以更早地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3. 改善患者体验:相较于传统开放手术,肝胆微创手术术后疤痕更小、术后疼痛更轻,能够减少患者的不适感,提升患者的手术体验。
4. 避免传统手术的并发症:肝胆微创手术操作更加精确,减少了术后瘢痕、腹壁疝气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微创技术在肝胆疾病手术中的应用研究在传统的肝胆疾病手术中,患者需要进行大切口手术,术后恢复周期长,创面疼痛明显,且容易并发感染、出血等风险。
而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采用微创手术进行治疗,以减少手术对身体的损伤,缩短术后恢复时间。
本文将探讨微创技术在肝胆疾病手术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一、微创技术简介微创技术是一种基于最小创伤理念、提供精细、安全、可靠的诊疗手段的治疗方法。
微创技术优点是微小切口,小创面,微创疼痛小,创面愈合好,患者术后恢复快,对身体的损伤最小。
微创技术的发展目前已经融入了肝胆疾病领域。
二、微创手术的应用1、腹腔镜手术术目前腹腔镜手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肝胆疾病的治疗中,其应用范围包括appendectomy,cholecystectomy,以及肝脏手术等。
与传统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创面持续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腹腔镜手术操作要求医生对手术器械操作熟练,同时需要进行大量的手术训练,才能顺利完成操作。
另一方面,微创手术还可以利用3D图像线导航技术,使手术过程更加精细化。
2、介入性技术除了腹腔镜手术外,介入性技术还是一种常用的微创手术,其采用导管技术进入肝或胆管,使用放射性荧光素进行诊断或治疗疾病。
与传统手术相比,介入性技术具有风险性低,恢复快速,不需要开刀等优点。
3、影像引导技术影像引导技术是对介入性技术的一种补充和扩展,借助影像引导技术提供的即时成像信息,医生可以更加精确地进行手术、疾病的定位,并进行引导操作。
三、应用效果分析与传统手术相比,微创手术具有优异的效果,应用人群越来越广。
例如在胆囊切除术中,相比传统的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以避免术后伤口感染,疼痛明显减轻,创面愈合较好,术后恢复迅速。
此外,微创技术在肝胆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不良反应和术后并发症,并加速患者的康复。
在特定的手术条件下,微创技术可以取代传统手术,成为更加安全、有效和可靠的治疗方案。
胆系疾病中应用微创技术的现状与展望【摘要】胆系疾病是普外科的常见多发病,胆系疾病谱发生了重大变化,良性疾病在胆系疾病中占大多数。
胆系的解剖学结构特点使微创技术更易开展,新的治疗手段的出现使胆系疾病的大多数病例的微创治疗成为可能,但微创技术的应用并不排除传统手术的作用。
今后在应用微创技术上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继续转变观念,缩短与国外的差距,加强基础研究及随访观察。
随着疾病诊断的早期化,微创技术具有更广泛的前景。
【关键词】胆系疾病;微创技术胆系疾病是普外科的常见多发病,由于胆系疾病谱的重大变化,胆系解剖学结构的特点和新的治疗手段的出现,使胆系疾病的微创治疗成为众多微创外科领域中的典型。
1 治疗胆系疾病应用微创技术的现状1.1胆系疾病谱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单纯性肝内胆管结石、原发性胆总管结石、肝内外胆管混合性结石和胆道蛔虫症的发病率明显降低;由胆管结石引起的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和十二指肠乳头狭窄相应减少;单纯性胆囊结石和息肉样病变明显增多;胆源性胰腺炎、肝外胆管癌和胆囊癌有增多趋势,但在就诊时后两者多为晚期;其他胆系疾病(如胆总管囊肿、胆道闭锁等)相对少见。
良性疾病在胆系疾病中占大多数。
1.2 胆系的解剖学结构特点使微创技术更易开展:胆道系统的腔状结构、管状结构的排列和较为表浅的位置,使微创手术入路方便、快捷、安全。
微创技术进入胆道的途径有三:首先是经皮经肝的胆管途径(术前胆道镜技术等),其次是经皮经腹的途径(腹腔镜、胆道镜技术等),第三为经口内镜途径(十二指肠镜技术、胆道子母镜技术)。
三条途径的有机结合能更好地发挥微创技术的作用。
1.3 新的治疗手段的出现使胆系疾病的大多数病例的微创治疗成为可能:①需手术治疗的胆囊良性外科疾病(胆囊结石、胆囊良性隆起样病变,功能障碍的非结石性胆囊炎等)大多数可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来治疗;②胆总管结石和十二指肠乳头狭窄的大部分病例可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或经十二指肠镜的乳头切开( est)取石术或气囊扩张( enbd)取石术,若配以碎石技术可提高该技术的成功率;③良性胆道狭窄的可用内镜下气囊扩张术或经皮经肝的胆管内置导管扩张术治疗;④晚期的胆道恶性梗阻可用经十二指肠镜的或经皮经肝的胆管置管内外引流术缓解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⑤重症胆管炎或胰腺炎常需先行est (或enbd)治疗,部分病例可获得确定性治疗的目的;⑥部分胆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病例可用经皮经肝或经十二指肠镜的气囊扩张术治疗;⑦胆道镜技术是治疗肝脏复杂胆管结石、胆道残余结石的重要组成部分。
肝脏外科技术的发展【摘要】肝脏外科技术的发展在医学领域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从肝脏外科技术的发展意义和历史回顾入手,分析了微创肝脏外科技术的应用、机器人辅助肝脏外科手术、肝脏移植技术的进步、影像引导肝脏外科技术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肝脏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将提高肝脏手术的成功率,并带来新的治疗方法和手术方式。
肝脏外科技术的发展对医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将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推动医学领域向前发展。
通过不断优化技术,肝脏外科手术将变得更精准、高效,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随着肝脏外科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我们有理由期待医学领域在治疗肝脏疾病方面有更大的突破和进步。
【关键词】肝脏外科技术、发展意义、历史回顾、微创技术、机器人辅助手术、肝脏移植、影像引导技术、未来发展趋势、医学领域意义、成功率提高、新的治疗方法、手术方式。
1. 引言1.1 肝脏外科技术的发展意义肝脏是人体重要器官之一,负责体内新陈代谢、解毒、合成蛋白等重要功能。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肝脏外科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为肝脏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肝脏外科技术的发展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肝脏外科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可以提高肝脏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通过引入微创手术技术和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和出血量,缩短术后恢复时间,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和可控性,从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肝脏外科技术的发展对于促进医学领域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肝脏外科技术的不断完善,肝脏疾病的治疗方法也会不断更新和丰富,为肝脏病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手段,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重获健康。
肝脏外科技术的发展意义不仅在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安全性,还在于推动医学领域的进步,促进疾病治疗的创新和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相信肝脏外科技术的发展将为更多肝脏病患者带来福音,为医学领域带来新的突破和进步。
1.2 肝脏外科技术的历史回顾肝脏外科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
微创外科技术在胆道外科中的应用及展望目的将微创外科技术应用于胆道外科手术中,减少手术带来的局部或全身性伤害效应。
方法联合使用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腹腔镜,对180例胆道外科疾病患者进行微创外科手术治疗。
结果􀀁本组180例微创胆道外科手术均获成功,手术后患者无痛或微痛,没有严重并发症产生,手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
结论􀀁微创外科手术治疗胆道结石症创伤小、安全可行,适应症广。
标签:微创胆道外科手术胆道外科疾病是一种常见病,近年来发病率呈现出不断上升趋势,由于胆道疾病谱的巨大改变以及胆道解剖学结构新的特点和治疗手段的展现,使得胆道外科疾病的微创手术治疗成为了微创外科手术领域中的典型[1]。
作者自2006年10月开展微创胆道手术技术,并将微创外科技术应用于胆道外科手术,用来减少手术带来的局部或全身性伤害效应,现已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自2006年10月-2008年8月胆道外科疾病患者共180例,男性83例,女性97例,年龄22-73岁,平均年龄49.2岁,其中结石性慢性胆囊炎101例, 胆囊息肉18例,胆总管结石21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40例。
1.2 手术方法首先进行手术前常规性检查与准备,之后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法进行麻醉,选取右肋缘下1cm位置,于腹直肌或者腹直肌旁处切口,切口长度约3.5cm,使用微创胆道外科手术器械,在以安全为原则下,固定手术步骤、技巧,进行胆囊切除手术共119例,进行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T”型管引流术21例,进行胆囊切除与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T”型管引流术40例。
结果胆囊切除手术切口长度为3.0-4.0cm( 平均约为3.5cm),手术时间为40-60分钟(平均约为48分钟);胆囊切除与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T”型管引流手术切口长度为3.8-5.1cm(平均约为4.6cm),手术时间为55-95分钟(平均约为75分钟)。
肝脏外科的发展现状及展望发布时间:2021-09-01T01:12:54.452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1期作者:林宏[导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医疗领域也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多种类型的诊疗技术林宏内蒙古医科大学赤峰临床医学院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024000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医疗领域也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多种类型的诊疗技术,随着相关技术不断的改进和创新,也呈现出巨大的应用价值。
在肝胆外科的诊疗过程中,也进一步深入运用多种类型的诊疗技术和方法,进而呈现出巨大的应用价值。
结合这样的情况,本文重点综述肝胆外科的发展现状以及展望等相关内容,希望本文的综述可以为肝胆外科领域的良性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肝胆外科发展现状展望一、引言随着外科诊疗工作的进一步推进,以及各类影像学和介入治疗技术的有效应用,为临床外科工作实现突飞猛进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和技术力量。
在肝胆外科的发展过程中,也更有效的结合实际发展和应用情况充分融入和应用相对应的诊疗新技术以及方法等,这样能够呈现出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及巨大应用优势,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诊疗服务。
据此,本文重点综述肝胆外科的发展现状以及展望等内容。
二、肝脏外科的发展现状2.1在肝胆外科领域有效应用血流阻断技术。
当前,从整体情况来看,在有效推行肝切除术的过程中,针对血流进行有效控制的方法仍然采取的是Pringle法,Makuuchi提出的半肝入肝血流阻断方法也得到广泛推行,这种方法在具体的应用环节可以在更大程度上避免或者减轻对于肝功能的损害。
在临床实践和不断的研发过程中进一步有效摸索出完全不需要解剖肝门的预先处理患侧肝脏血管支的方法,这样可以更有效的控制血流。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需要在第一肝门处通过肝实质对于患者患侧肝脏血管和胆管进行相对应的结扎,然后在第二肝门针对患者的肝静脉进行相对应的肝实质结扎,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更充分的阻断肝脏的血流,以此充分呈现出“无血”肝切除的效果。
肝胆外科疾病中微创技术的应用目的总结微创技术在肝胆外科疾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总结微创技术的优越性,并详细分析其在肝胆外科疾病如,胆囊结石、胆管结石等疾病中的应用,并结合相关的文献进行治疗分析。
结果微创技术在治疗肝胆外科疾病中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减少对患者的创伤。
结论随着内镜和相关技术的发展,微创外科技术得以迅速发展。
微创手术在肝胆外科疾病中的应用和发展与腹腔镜技术的普及密切相关。
以腹腔镜手术为代表的微创外科技术正在逐步走向成熟。
微创技术具有其他技术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肝胆外科疾病中有应用价值。
标签:肝胆外科;微创技术;应用微创外科的迅猛发展深刻地影响了外科医生的观念和手术方式,为外科治疗翻开了新的一页。
微创外科技术涉及范围广泛,包括腔镜外科技术、内镜外科技术、多镜联合技术、介入治疗技术等,其在肝胆外科中的应用引起了里程碑式的外科技术革命。
微创技术具有其他技术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如手术入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以及住院时间短等。
目前,几乎所有传统的普通外科手术都可以用内镜技术完成。
我国微创外科技术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相当一部分地、市级以上医院已经在多年熟练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基础上,开始了甲状腺、肝、胆、胰、脾、胃肠等中高级腹腔镜手术的尝试。
现结合相关的文献总结微创技术在肝胆外科疾病中的应用,以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1微创技术在胆囊切除术方面的运用胆囊切除术在肝胆外科疾病中最为多见,在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病人进行手术治疗时,做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术中可利用胆道镜取石。
利用腹腔镜胆管切开取石的好处是可把两次手术并为一次完成,很大程度地减少病人的痛苦。
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和常规胆总管取石一样需要放T管,术后需要带T 管出院,并且需要T管造影再拔管,间隔时间长,这是对病人不方便的地方。
现在总的趋势倾向于先通过微创ERCP处理胆总管结石,再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2微创技术在胆管结石方面的运用胆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肝胆外科疾病,一旦发现疾病应及时给予手术治疗,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肝胆管结石微创技术应用新进展肝胆管结石属于胆管结石中的一种,其结石的部位主要在分支胆管中,一般和肝外胆管的结石并存。
结石会造成胆管内部形成阻塞,进而影响胆功能的正常发挥,后期还极易引发急慢性的并发症状,也相应提升了手术治疗的难度。
临床中关于肝胆管手术的研究不断深入,微创技术是近年来在该领域干预效果较好的一种手术方式,近年,关于微创技术在肝胆管结石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还在继续进行,并且取得了一些新进展。
本文针当前肝胆管患者治疗中常用的三种微创技术进行分析,通过简要介绍各治疗方法的优劣,为治疗该症的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一些工作建议。
标签:肝胆管;结石;微创技术;进展【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249(2018)03-167-02肝胆管结石又称为肝内胆管结石,主要是由于胆道内的细菌感染或者胆汁停留在胆管时间较长,导致胆汁中的大分子物质凝结形成结石【1】。
临床上常采用B超检查方式观察肝内胆管呈现钙化结石样影像【2】。
肝胆内部形成的结石虽然会导致内部形成阻塞,但是在早期并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只有经过超声检查才会观察到胆管阻塞的情况,随着病程延长,后期胆管系统才会逐渐出现结石增生【3】,并引发胆汁性肝萎缩或脓肿【4】,该病症的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因此要及时予以手术治疗。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微创技术在胆管取石手术中获得广泛应用。
较之于传统手术,微创技术的手术位置更为灵活,且创面更小,更加利于后续的康复。
但是由于不同治疗方法自身特点也不尽相同,医务工作者应当明确手术利弊,根据患者自身特点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一、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一)手术过程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是指除去病变肝部组织和肝管的手术。
根据患者的病变程度,可以选择进行非解剖式或者解剖式进行对病变部位进行切除。
目前,较多肝切除术都是在腹腔镜引导下进行的。
手术时会在患者肚脐右方2厘米处建立观察孔,并以腹中线肝下边缘2厘米处、锁骨中线肝下边缘2厘米处作为操作孔,同时使用超声刀对病变肝区进行离断操作【5-6】。
肝胆胰外科微创技术发展思考和建议
陈亚进
.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肝胆胰外科
90年代初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开展,引发了一场外科技术的革命,各专科都在进行着从传统的开放手术向腔镜手术的过渡。
如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取代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而成为治疗良性胆囊疾病的金标准手术方式,同时腹腔镜手术也从早期治疗良性疾病向着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方向发展。
尤其是在消化道肿瘤的微创治疗方面进展迅速,不仅经过了技术层面的突破,而且还根据标准化的术式制定了相应的规范和指南,在全国建立了27个由专业学会认定的培训中心,使得腹腔镜手术在胃肠外科得以广泛开展和普及,惠及了万千患者。
然而,作为最先点燃微创技术之星火的肝胆胰外科在腔镜手术的发展和规范方面远远落后于胃肠外科。
其主要原因是:1)除胆囊切除术外,肝胆胰手术即使在开腹情况下技术要求很高,手术风险大。
2)肝脏、胰腺为深在的实质性器官,缺乏明显的解剖间隙和解剖标志,增加了腹腔镜操作的难度。
3)肝脏、胆道、胰腺均为非常重要的消化器官,发生病理改变时常表现形态上的变化和功能受损,一旦手术失败,再次手术补救的难度非常大,常导致患者的死亡和残疾。
4)针对腔镜肝胆手术特点的专用摄像系统和特殊分离实质性器官的器械还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并且腹腔镜肝胆手术所需设备加多,价格昂贵,限制了基层和不发达地区此项技术的开展。
尽管如此,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微创理念的发展,国内外许多肝胆外科专家在腹腔镜肝胆手术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尤其是近十年来,以腹腔镜手术为代表的微创技术在肝胆胰的疑难疾病的治疗方面取得长足进步(见图1、图2),具有代表性的成果包括:1)腹腔镜结合胆道镜和纤维十二指肠镜(所谓“二镜”或“三镜”联合)可以治疗大多数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
2)绝大部分的脾切除可以经腹腔镜手术安全顺利完成。
3)在严格控制适应症的情况小,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脏良恶性疾病可以达到安全、有效和微创的目的。
4)腹腔镜下胰体尾良性肿瘤切除,急性胰腺炎经腹腔镜引流、腹腔镜下胰腺内分泌肿瘤局部切除等手术均取得良好效果。
5)腹腔镜下右半肝切除、右三叶切除、尾状叶切除、肝门部胆管癌切除、先天性胆管囊肿切除、门奇断流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甚至活体供肝的切除等高难度手术均有成功经验的报道。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医疗改革的加速,医疗卫生的投入不断加大,全民医保已见雏形,广大人民群众不但要求治好病,对快速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高。
微创已完全不限于纯技术的意义,而是进化成医生和患者共同追求的一种理念——最佳治疗效果、最小的机体创伤、最大限度保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肝胆胰外科的微创技术也应像其他专科一样取得更快的发展和普及。
由于肝胆胰手术的复杂性和风险性,使得一方面只有少数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大医院开展较疑难的腹腔镜肝胆胰手术;另一方面,基层医院和技术水平较低的医院开展此类手术却频频出现严重并发症,危机医疗安全。
有资料显示:腹腔镜手术所致的胆道损伤70%发生在基层医院,发生损伤后的修补手术由当事医生完成的成功率不到20%,而由上级医院的专业医生完成的修补手术成功率达90%以上。
因此,当务之急是促进肝胆胰微创技术的突破,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和指南,建立跨区域的培训中心,使更多的医院安全有效的开展肝胆胰微创手术,使更多的患者受益。
发展技术重点:
针对腹腔镜肝胆胰手术的的难点和瓶颈,应重点发展以下技术重点。
1)结合先进数字三维影像技术,确定各种腔镜肝切除的的切面路径和解剖标志。
2)探索联合应用多种断肝器械的最佳模式。
3)确立腹腔镜下左肝外叶切除的规范技术指南。
4)充实腹腔镜肝切除在治疗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复发性肝癌以及高危患者中的循证医学证据。
5)优化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在胆管肝胆管结石治疗中的模式,建立腹腔镜下胆道探查一期缝合胆管的适应症和技术标准。
6)开发国产腹腔镜肝胆手术的专用器械
7)普及腹腔镜下超声诊断和引导技术
8)腹腔镜结合其他微创技术如微波/射频消融技术的应用
措施:
技术层面;针对技术难点进行多学科多中心的联合攻关,以期在腹腔镜下断肝技术、胆肠吻合和胰肠吻合技术、淋巴结清扫技术方面取得突破
管理规范层面:以专业学会牵头,组织多个大的医疗中心对各种腹腔镜肝胆胰手术进行技术规范。
对于涉及观念改变的问题设计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以充实证据和制定指南。
如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能否代替开腹手术、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癌是否具有优势、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在治疗胆管结石中如何优化组合、腹腔镜下胆道探查一期缝合胆管能否代替传统的开腹胆道探查T 管引流术等问题。
同时对一些技术含量很高、手术风险大的术式如腹腔镜下右半肝切除、右三叶切除、尾状叶切除、肝门部胆管癌切除、先天性胆管囊肿切除、门奇断流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应建立准入门槛,从而保证病人的利益、保障医疗安全。
普及培训层面:全国建立多个区域性的培训中心,建立专业的教师库,定期开办培训课程及举行学术论坛,从而推广、普及和规范腔镜技术在肝胆胰外科中的应用。
总之,建立技术标准、加大培训力度、充实循证依据、制定管理规范是未来发展和普及肝胆胰微创技术主要方向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