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 格式:pdf
- 大小:1.54 MB
- 文档页数:3
东北玉米产量调研报告范文东北玉米产量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范围调研目的:了解东北地区玉米产量的现状,并分析产量影响因素。
调研范围:主要调研东北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的玉米种植和产量情况。
二、调研方法1. 数据收集:通过查阅相关统计数据、学术文献和研究报告,获取东北地区玉米产量的历史数据和发展趋势。
2. 实地调研:选择各省具有代表性的农业区域,深入农田和农户,与当地农户进行面对面的访谈,掌握土地利用情况、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等信息。
3. 专家访谈:邀请相关专家学者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东北玉米产量发展的看法和建议。
三、调研结果1. 东北地区玉米产量的历史发展:从统计数据来看,东北地区玉米产量在过去十年间呈现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约为3%。
2. 影响东北玉米产量的因素:(1)气候因素:东北地区夏季温度适宜,降水充足,有利于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2)土地利用:东北地区拥有广阔的农田资源,适宜玉米种植。
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工业化程度提高,部分农田被转为城市建设用地,影响了玉米种植面积。
(3)种植技术:东北地区农民在玉米种植中采用了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如有机肥料的使用、温室的建设等,提高了玉米产量。
(4)政策因素:相关的农业支持政策对东北玉米产量的提升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5)市场需求:东北地区以玉米为主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受市场需求的影响较大。
四、调研结论和建议1. 东北地区玉米产量稳步增长,但与其他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应继续加大产量提升的力度。
2. 加强气象和农艺技术的研究,提高对气候变化和天气灾害的适应能力。
3. 鼓励和支持农民开展现代化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提高玉米的品质和产量。
4. 积极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投入,提高产量水平。
5. 建立和完善玉米市场调控机制,促进市场需求和产量的协调发展。
6. 继续加大农业政策的支持力度,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技术培训和资金支持。
以上就是本次东北玉米产量调研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希望能为相关部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阜新地区密植玉米品种种植现状及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农业生产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农业效益,许多地区选择了玉米种植作为主导产业。
阜新地区作为我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农业生产基地之一,玉米种植也成为了其主要产业之一。
本文将对阜新地区玉米品种种植现状及分析进行探讨。
阜新地区地处东北地区,农村人口众多,农业生产发达。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阜新地区玉米种植面积近年来一直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政策及技术的支持,种植面积得到进一步扩大。
截至2021年,阜新地区玉米种植面积已达到80万亩,玉米产量逐年增加,多年平均产量达到600斤/亩以上。
1、适应性好阜新地区地处东北地区,气候寒冷,紫外线强度大,风力较大,不适合所有玉米品种的种植。
其中,以春玉米品种种植比较普遍,春玉米品种多为早熟、矮秆、耐寒、耐涝、抗倒伏、适应性强的品种。
2、优质优产阜新地区的土壤酸性较强,但土壤肥力丰富,含有丰富的钾、磷、氮等元素,为玉米的优质优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同时政府还制定了各种扶持政策,如土地流转、贷款优惠、技术培训等,促进了玉米品种的优质优产。
3、多品种种植阜新地区玉米品种种植较为丰富,种植的品种有普通玉米、蔬菜玉米、糯玉米等,适应多种需求。
各地还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和市场需求等因素,选择适合自己地区的玉米品种进行种植,使得玉米产业更加灵活多样化。
三、阜新地区玉米品种种植存在的问题1、品种单一化问题虽然阜新地区玉米品种种植比较丰富,但因为当地气候、土壤等环境因素的限制,农民多数时候只能种植少量的品种,因而导致地区玉米品种比较单一化,给农民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2、缺乏市场信息阜新地区玉米生产主要以个体户为主,他们往往缺乏市场信息的了解,不知道哪种品种适合当地的市场需求。
这就导致了玉米品种的销售面临较大的压力,市场价格波动较大。
3、技术机构的缺乏阜新地区农民虽然有较多的经验,但在玉米种植抗病、抗蔓延、增产等方面的科技水平还比较欠缺。
东北玉米调研报告东北玉米调研报告一、引言玉米是中国重要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东北地区重要的农作物之一。
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东北地区的玉米产业发展迅猛。
为了深入了解东北玉米产业的现状和挑战,本调研报告对东北玉米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东北玉米的种植和销售情况,探讨玉米产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及寻找解决方案,促进东北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的方法。
我们在调研过程中与农民、农业专家和玉米加工企业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并结合实际数据进行分析。
四、调研结果1. 种植情况调研结果显示,在东北地区,玉米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面积广泛种植。
玉米的种植方式多样,同时适应于不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
种植密度和播种期也有一定的差异,但大部分农民都选择了适合当地条件的种植方式。
2. 产量和质量东北地区的玉米产量相对较高,但与国内一些其他地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农民普遍认为,这主要是由于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对较低。
此外,调研发现,东北地区的玉米质量普遍较好,符合国家标准。
3. 销售渠道和市场需求东北地区的玉米销售主要依靠粮库和玉米加工企业。
然而,农民普遍认为,当前的销售渠道较为单一,存在一定的销售压力和价格波动的风险。
市场需求方面,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玉米对食品、饲料、工业原料和能源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增长。
五、问题和挑战1. 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不高:由于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不高,玉米产量和质量相对较低,农民的收入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2. 销售渠道单一和价格波动风险:当前的销售渠道较为单一,存在一定的销售压力和价格波动的风险,农民的收益不稳定。
3. 市场竞争加剧:随着玉米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农民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
六、建议1.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和扶持政策:政府可以加大对农业技术的培训和支持力度,鼓励农民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提高产量和质量。
我国爆裂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爆裂玉米是一种新型的玉米品种,其外观呈现出爆裂状的形态,因此得名。
爆裂玉米因其特殊的口感和美味而备受消费者青睐,成为了休闲零食市场的热门产品。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国之一,爆裂玉米的生产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本文将对我国爆裂玉米生产的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分析。
一、爆裂玉米生产现状目前,我国爆裂玉米生产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
东北地区以辽宁、黑龙江和吉林为主要生产区域,而西北地区则主要集中在甘肃、青海和宁夏。
这些地区气候条件适宜,土地资源丰富,对于爆裂玉米的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生产技术方面,我国爆裂玉米生产已经逐步实现了规模化和现代化生产。
通过农业科技的不断创新和进步,爆裂玉米的种植、收获、加工等环节得到了有效提升和改进,从而保证了爆裂玉米产品品质的稳定和可控。
我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鼓励农民种植爆裂玉米。
在种植技术、补贴政策、销售渠道等方面都得到了良好的支持,为爆裂玉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1. 市场需求增长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食品市场需求不断增长,而爆裂玉米因其独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深受消费者喜爱。
爆裂玉米市场需求潜力巨大,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2. 产业链不断完善随着爆裂玉米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相关产业链也在不断完善。
目前,爆裂玉米深加工产品如爆米花、玉米片、玉米粉等也受到了市场的欢迎,相关行业的发展将为爆裂玉米产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
3. 技术创新推动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种植技术、生产技术和加工技术不断涌现,为爆裂玉米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未来,随着生产技术的进一步提升和成熟,爆裂玉米的生产成本将进一步降低,为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4. 国际市场拓展目前,我国爆裂玉米产品已经进军国际市场,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随着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不断增长,爆裂玉米产品有望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绥化玉米产业发展趋势绥化市位于中国黑龙江省中部,是黑龙江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
在农业领域,绥化市以玉米产业为主导,玉米产量和质量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
玉米作为绥化市的支柱产业之一,不仅为当地农民提供了丰富的经济收入,也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在当前的形势下,绥化市的玉米产业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因此,探讨绥化市玉米产业的发展趋势,对于推动该地区的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政策环境、技术进步、市场需求和产业链优化等方面分析绥化市玉米产业的发展趋势。
一、政策环境政策环境是绥化市玉米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中国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通过出台一系列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促进农业现代化。
在玉米产业方面,政府鼓励农民增加玉米种植面积和改良品种,提高玉米生产效益。
此外,政府还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通过技术创新带动玉米产业的提升。
可以预见,政府将继续出台一系列有利于玉米产业发展的政策,为绥化市玉米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政策支持。
二、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是推动绥化市玉米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当前,玉米种植已经开始应用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如大面积播种机械化、精细化管理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绥化市的玉米产业将更加注重推广和应用新技术,如智能化种植技术、精准施肥技术等。
这些技术将提高玉米产量、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推动绥化市玉米产业向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三、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绥化市玉米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变化,人们对玉米及玉米制品的需求逐渐增加。
玉米不仅可以作为主食,还可以加工成糖、酒精、淀粉、玉米油等多种产品。
此外,玉米还可以作为饲料,满足禽畜养殖的需求。
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绥化市的玉米产业将面临更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四、产业链优化产业链优化是提升绥化市玉米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目前,绥化市的玉米产业仍面临着产业链不完整、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
因此,绥化市应加快推进玉米产业链的优化,延伸玉米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Z h i f u j i n g y a n近年来,根据市场需求和自然资源条件,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突出,口感柔软细腻、甜粘清香、营养丰富,特别适于鲜食,鲜食玉米主要有销售果穗,速冻果穗、速冻籽粒以及制成饮品等。
本文阐述了鲜食玉米发展概况及市场营销情况。
一、鲜食玉米产业发展概况鲜食玉米在我国年种植面积已达1700多万亩,产值300亿元,是全球鲜食玉米第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
东北地区寒地黑土资源条件独特,在农业调结构转方式的背景下,把鲜食玉米作为实现产业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平台,近年来吉林、河北、黑龙江等地已成为鲜食玉米生产主产区及加工区。
鲜食玉米比普通玉米种植每亩多产三四百穗左右,速冻鲜食玉米每亩产值2800元左右,效益1500元左右,是种植大豆、普通玉米效益的2~4倍,现已形成从耕种到收获、从仓储到运输、从集市到居民餐桌的全程生态化、全程标准化、全程可追溯的三大安全体系。
鲜食玉米秸秆做青贮饲料,牲畜粪便腐熟还田,比较效益突出。
如按每人每年食用20支鲜食玉米计算,全国城镇人口大约需要160亿支,再算上鲜粒速冻加工和籽粒罐头加工以及速冻果穗出口的数量,鲜食玉米种植规模需要8000万亩左右。
根据预测,未来鲜食玉米种植面积可占普通玉米总面积的1/4左右,是玉米未来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
二、鲜食玉米市场营销基本内容1、示范基地建设建设一批集中连片、优质高效、绿色生态的种植示范基地,在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的同时,制定鲜食玉米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及良好农业操作规范(GAP),加强质量认证和过程监测,推行绿色综合防控和化肥农药减量化生产,确保鲜食玉米的质量安全。
产品认证和产地认证合二为一,扩大绿色(AA级和A 级)鲜食玉米发展规模,鼓励发展有机鲜食玉米。
保证优质的前提下,单产水平达到3500穗/亩。
到2025年,鲜食玉米种植面积达到55万亩,产能19亿穗。
2、贮藏条件建设优化配置资源,大力发展鲜食玉米流通业务,保持果穗新鲜度。
随着2021年的结束,我国东北地区玉米种植迎来了又一个丰收的季节。
在这一年里,我们紧密围绕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充分发挥东北地区的资源优势,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
现将2021年东北玉米种植工作总结如下:一、产量再创新高2021年,东北地区玉米种植面积达1.2亿亩,产量达到1200万吨,再创历史新高。
这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1. 政策支持: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对玉米种植的扶持力度,鼓励农民种植玉米,提高农民收入。
2. 科技创新:我们深入推进玉米品种改良和栽培技术革新,推广抗逆性、高产、优质玉米品种,提高玉米产量。
3. 水利设施建设: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灌溉条件,提高玉米产量。
4. 病虫害防治: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防治,降低玉米产量损失。
二、质量稳步提升在产量稳步提升的同时,东北地区玉米质量也得到稳步提升。
主要表现在:1. 玉米品种优质化:通过引进、培育和推广优质玉米品种,提高玉米品质。
2. 栽培技术精细化: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提高玉米品质。
3. 玉米加工转化:加大玉米加工转化力度,提高玉米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
三、市场前景广阔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东北地区玉米市场前景广阔。
主要表现在:1. 玉米市场需求稳定增长:国内玉米消费量持续增长,玉米价格保持稳定。
2. 玉米国际贸易活跃:我国玉米出口量逐年增加,玉米国际贸易市场潜力巨大。
3. 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迅速:玉米深加工产品在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应用广泛,市场前景广阔。
四、存在问题及对策尽管东北地区玉米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 玉米种植结构不合理:部分地区玉米种植面积过大,导致资源过度利用。
2. 玉米产业链条短:玉米加工转化率较低,产业链条较短。
3. 玉米市场波动较大:受国内外市场影响,玉米价格波动较大。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1. 调整种植结构:优化玉米种植区域布局,提高玉米种植效益。
玉米种植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分析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玉米作为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玉米种植产业也日益壮大。
然而,玉米种植产业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本文将分析其现状和对策。
一、产业现状分析玉米种植产业在我国已经具有悠久的历史,自改革开放以来,玉米种植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当前,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2.5亿亩,是最大的粮食作物之一。
同时,我国的玉米产量也居世界第一,达到了2.3亿吨以上。
玉米种植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1.低品质玉米主导目前,我国玉米种植以低品质玉米为主,主要用于饲料和工业原料。
而高品质玉米的种植和推广较为缓慢,导致我国优质玉米市场供需不平衡,进口玉米量大,且价值较高。
因此,需要加强对优质玉米的培育和推广,并扩大其市场需求,提高玉米产业的附加值。
2.种植结构单一当前,种植玉米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和北方平原地区,而其他地区的种植面积相对较小。
这种单一的种植结构不利于玉米生产的均衡发展,同时在急剧增长的种植需求下,劳动力成本和物价上涨,严重影响了种植成本和投资收益。
为此,需要在广大区域推广玉米种植,调整种植结构,提高生产效益。
3.技术装备水平落后目前,我国玉米种植技术装备水平相对落后,大多数玉米种植仍然采用传统人工耕种方式,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
在玉米播种、施肥、防治病虫害和收割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玉米种植的投入成本和生产效率难以提高。
因此,需要加强对玉米种植技术的研究,推广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化设备,降低种植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益。
二、对策分析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推进我国玉米种植产业的稳定发展。
1.加强对玉米品质优化的研究和推广应当积极开展对高品质玉米的研究,加强其培育和推广,逐步替代低品质玉米,以减轻进口压力。
同时,在市场经济基础上,对玉米的标准化、品牌化、差异化和溯源化进行推进,加强玉米品质监管,提高玉米产业的附加值。
我国爆裂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近年来,我国爆裂玉米逐渐成为了消费者喜爱的健康零食之一。
与传统的爆米花相比,爆裂玉米不仅口感更佳,营养价值也更高,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那么,我国的爆裂玉米生产现状是怎样的?它的发展前景又如何?目前,我国爆裂玉米的主要生产基地集中在东北、华北、西北等地。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爆裂玉米的总产量约为500万吨,其中江苏、山东、河北、辽宁等地的产量较为突出。
我国爆裂玉米生产主要以农户种植为主,规模较小,也有一部分企业进入这一领域,但以中小企业为主。
生产技术落后,产品同质化严重,产品品质、口感难以保证,存在资金紧张、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1. 市场前景广阔爆裂玉米具有营养丰富、口感独特、易保存等特点,逐渐成为消费者喜爱的健康零食之一。
随着消费者消费观念的变化,未来爆裂玉米的市场前景依然广阔。
2. 技术含量提升目前我国爆裂玉米的生产技术尚未成熟,同质化问题严重。
但是,国内不少企业正在持续投入研发,并不断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包括自动化生产设备、配方技术等等,有望进一步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品质。
3. 需求增长助力随着消费者对于健康食品需求的增长,爆裂玉米市场需求也会不断增长。
另外,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爆裂玉米同样也会受到外国市场的青睐,增长空间巨大。
4. 政策扶持爆裂玉米产业属于农业产业,我国政府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农业产业的发展。
对于爆裂玉米产业,政府也出台过多项支持政策。
未来,政策扶持将有望进一步加强,为整个爆裂玉米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撑。
总之,我国爆裂玉米产业发展前景广阔,而如何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拓展市场和增加政策支持则是行业继续发展的重点。
辽宁省玉米生产情况及产业结构调整趋势辽宁省作为中国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之一,玉米生产情况备受关注。
近年来,辽宁省的玉米产量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但总体上保持了稳定增长的趋势。
根据辽宁省农业农村厅的统计数据,2019年,该省的玉米总产量达到了1429万吨,比2018年增长了4.2%。
辽宁省的玉米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玉米种植是辽宁省的一项重要农业产业,也是该省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
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辽宁省农民纷纷将土地转向玉米种植,以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
根据辽宁省农业农村厅的数据显示,2019年,辽宁省的玉米种植面积达到了225万公顷,比2018年增长了5.2%。
这表明辽宁省农民对玉米种植的信心增强,对玉米市场的发展充满期待。
辽宁省的玉米产业结构调整也在不断进行。
玉米产业结构调整是辽宁省农业农村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
目前,辽宁省正在大力推进粮食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强科技创新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推进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延伸,加强玉米的深加工和品牌建设。
辽宁省还通过加大投入力度,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实行规模化经营,并积极引导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参与玉米产业链,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提高玉米产业的综合效益。
辽宁省农民的收入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由于玉米产业的发展,农民在种植、销售和加工环节均能获得稳定的收入。
辽宁省还鼓励农民通过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形式参与玉米种植,提高农民的收益水平。
辽宁省也积极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向农民发放贷款,帮助农民解决资金问题,促进玉米产业的发展。
辽宁省的玉米生产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玉米市场波动性较大,价格不稳定,直接影响农民的收入。
玉米产业链上下游环节的协调亟待改善,缺乏有效的流通渠道,导致玉米价差较大。
辽宁省的玉米产能也有限,产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需要加大技术力量和资金投入,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
辽宁省的玉米生产情况总体上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我国爆裂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1. 引言1.1 概述爆裂玉米生产现状爆裂玉米是一种经过特殊加工处理后产生的新型玉米产品,具有脆脆的口感和独特的味道,深受消费者喜爱。
我国爆裂玉米的生产现状总体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量逐年提升。
目前,我国爆裂玉米主要产地集中在东北地区,包括吉林、黑龙江、辽宁等省份,这些地区气候适宜、土壤肥沃,为爆裂玉米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1.2 探讨爆裂玉米产业发展的重要性爆裂玉米是一种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开发潜力的农产品。
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蛋白质和纤维素,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力和健康。
推动爆裂玉米产业发展,不仅可以丰富我国农产品种类,还可以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
爆裂玉米产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
通过发展爆裂玉米产业,可以带动农业产业链的发展,增加农民种植和销售爆裂玉米的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爆裂玉米产业的发展还可以推动农业现代化和科技创新。
通过引入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生产技术,可以提高爆裂玉米产量和质量,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促进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探讨爆裂玉米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具有积极作用。
希望相关部门和企业能够加大对爆裂玉米产业的支持和投入,推动该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的繁荣。
2. 正文2.1 我国爆裂玉米生产现状分析我国爆裂玉米生产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农业领域的重要产业之一。
我国爆裂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种植技术不断提升,农民种植的种子品质也在逐渐提高。
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爆裂玉米种植面积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生产数量也在不断提升。
我国爆裂玉米生产的品质得到了提升,通过技术改良和科学管理,产量和质量得到了双重提升。
爆裂玉米的种植环境得到了优化,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也更加科学合理,这些都有助于提高爆裂玉米的品质和产量。
我国爆裂玉米生产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农药和化肥的滥用、品质标准的不统一等,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合作解决。
乡村玉米产业发展趋势乡村玉米产业发展趋势一、引言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农民种植最广泛的作物之一,在我国的乡村地区有着广泛的种植面积和潜力。
乡村玉米产业的发展关系到农民的生活和乡村经济的繁荣发展。
本文将从乡村玉米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趋势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乡村玉米产业发展现状目前,我国乡村玉米产业发展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现状:1. 种植规模扩大: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民种植玉米的规模逐渐扩大。
尤其是在玉米主产区,农民纷纷选择玉米作为主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2. 种植模式更新:过去,农民主要依靠传统的种植方式和经验进行玉米种植。
现在,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农民开始采用更加科学的种植方式,如种植绿色、有机玉米,提高玉米的品质和产量。
3. 加工产业发展:玉米加工产业是玉米产业链的重要环节。
随着人们对玉米制品需求的增加,玉米加工产业逐渐发展壮大。
乡村地区的玉米加工企业也不断增加,加工技术和设备也在不断更新。
4. 商业模式创新: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电商的兴起,乡村玉米产业开始探索线上销售的新模式。
农民通过电商平台直接将玉米销售给消费者,实现了农产品的线上直售,减少了中间环节的利润损失。
三、乡村玉米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 主产区竞争激烈:我国的玉米主产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和东北三省。
由于玉米产量大、种植面积广,导致供给过剩,价格波动较大。
农民的收益也受到影响。
2. 市场需求不平衡:乡村玉米产业主要面向农村市场,但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者对玉米产品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
农民需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玉米品种和加工方法。
3. 种植技术有待提高:农民在种植玉米方面的技术相对滞后,许多农民仍然依赖传统的种植方式和经验。
缺乏科学的种植知识和技术指导,导致玉米产量和品质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4. 加工企业缺乏竞争力:乡村地区的玉米加工企业通常是小规模的家庭作坊式厂家,产品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能力相对较弱。
专题论述
6
2015年第4期
东北地区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杨 双
(辽宁省沈阳市农业科学院,沈阳110034)
摘要:汇总了东北地区近10多年来玉米生产、消费及流通
的相关统计数据,分析了影响玉米消费、玉米生产及玉米流通变
化的内外因素,讨论了东北地区玉米产业发展趋势及相关研究
方向,以期为玉米行业的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玉米消费;玉米生产;玉米流通
玉米(Zea mays L.)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起
源于美洲,16世纪中叶传入中国,至今在我国已有近
500年栽培历史。由于其产量高、增产潜力大、管理方
便、用途广泛,不但是粮饲兼用作物,而且还是重要的
工业原料,随着经济发展,消费需求不断增加。2004年
以来,中央出台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强农惠农政策,进一
步推动了玉米产业发展。2009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达
3046万hm
2
,超过水稻成为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
作物。2012年全国玉米产量为2.08亿吨,超过稻谷产
量383万吨,成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玉米生产已
成为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国已将玉米生
产发展定位到产业经济的层次去规划
[1]
。
东北三省地处黄金玉米带,位于我国三大玉米主产
色、无公害及普通小米之分,并且开发了多个品种,包
括高档礼盒、孕产妇专供、人民子弟兵特供、富硒小
米、四色小米包装等,但也只是精粗加工和各种不同
包装之别。其加工相对还很简单,技术含量较低。因
此还需要加强谷子的营养研究,进一步细化小米种
类,如适量生产灰小米、白小米、糯小米等特色品种以
及富硒、铁、锌、钙、微生素等有益矿物质和功能成分
的功能小米
[6]
,同时研发一些大众化谷子食品,如民
族的和传统的小米煎饼、小米凉皮、营养米粉、米酒、
米醋、膳食纤维等;既满足人们对杂粮健康食品的需
求,又满足在感观、口味、消费方式等方面的需求,开
拓新的市场
[7]
,从而拉长产业链,提高谷子生产的附
加值。
参考文献
[1] 金乡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金乡县志.北京:三联书店,2011
[2] 徐新,高立中.金谷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
.农业开发与装备,2013
(2):5-6
[3] 管延安,杨延兵,秦岭,等.山东省谷子生产现状与技术需求对策.山东
农业科学,2009(9):119-122
[4] 雷志刚,杨有为,谭志强.庆阳市谷子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甘肃农业,
2014(16):8-9
[5] 郭晋襄,李志华,李会霞,等.我国谷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
方向.中国种业,2014(3):16-18
[6] 管延安.山东省谷子生产及产业化发展建议.科技致富向导,2014
(5):6
[7] 穆婷婷,张福耀,冯美臣,等.山西省谷子生产可持续发展及产业链的
构建.中国种业,2012(6):13-15
(修回日期:2015-03-11)
区之一的北方春玉米区,土壤肥沃、光热水资源丰富、时
空分布合理,与玉米生育期进程同步,近几年东北三省
玉米总产占全国30%以上,玉米生产的增产潜力很大。
为深入了解东北地区玉米产业新形势,现将东北三省玉
米产业现状及趋势进行分析及讨论,以期为玉米行业的
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本文数据来自于布瑞克。
1 玉米消费情况
玉米消费主要有工业消费、饲用消费和口粮消费。
从1998-2012年玉米消费统计数据来看,玉米口粮消
费稳定在90万吨左右,但口粮消费占有比例越来越
小,从1998年的7%降到2011年的3%;饲用消费年
度间波动不大,但总体上呈增长趋势,1998年为735万
吨,到2011年达到1021万吨,虽然饲用消费绝对数量
增加,但相对比例大幅下降,由1998年的58%下降到
2012年28%;2004年国家相关政策为东北地区玉米
就地转化增值创造了条件,工业消费从2004年开始迅速
增长,工业消费比例从1998年的35%增加到2012年的
69%,成为玉米主要消费,2010年达到一个高峰为2617
万吨,是2004年的3倍多,同时带动了总消费的增长。
2 玉米生产情况
2004年起中央相继出台了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
基金项目: 2014年沈阳市科学事业费(E140025);农作物分子标记辅助育
种技术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