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促进教育质量有效提升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1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质量有效提升

徐培华

摘要:当前义务教育发展同经济发展一样呈现出明显的梯度状态,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以及不同人群之间存在着突出的发展不均衡问题。本报告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回顾各级政府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的措施和成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晰了未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应秉持的理念,并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建议

义务教育是一项基本国策,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法定职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质是科学发展观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具体体现,是以人文本精神在义务教育中的集中体现。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各级政府通过得力措施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让优质学校保持高位发展、薄弱学校实现快速提升,不断做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让更多孩子能够享受优质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今年是“十二五”教育规划的重要之年,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是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和重要使命。

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深远意义

1、教育均衡发展是社会民主化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的基本人权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民主化进程切实加快。政治的民主化必然要求教育的民主化。2000年通过的《达喀尔行动纲领》的主题是“全民教育:履行我们集体的承诺”。2011年10月25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第36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报告中指出:“教育民主化是全世界所有国家和所有与教育有关的人最关心的问题。”教育民主的核心是要保证每位儿童、少年都能接受基本均衡的义务教育。

这也是教育系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宗旨的战略举措。

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教育的均衡发展。上世纪末,美国通过了一个法案,对于连续两年内成绩没有提高的学校,政府增加拨款,投入之后,加强评估。如果此后仍无改进,学校拨款中的一部分将转给中低收入家庭,让他们请家教或转到其他公立学校,六年中间如果学校还没有起色,教师队伍要调整,以此举措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水平。我国从2001年起,学术界已开始对教育的均衡发展关注,并认为促进义务教育城乡均衡发展是今后20年我国政府最主要的教育理想。

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宪法》和教育政策法规规定的任务和内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的亮点之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由义务教育的本质决定的。一方面,义务教育是强迫教育、公共教育,也是普及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机会均等的教育,是“有教无类”的公正、平等教育。政府有义务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每所学校均衡发展,以满足广大城乡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最终实现促进每一位受教育者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另一方面,它又是义务教育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广大人民群众权利意识增长和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最好体现。我国政府已把它列为国家重要民生工程。就当前而言,促进义务教育城乡均衡发展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维护社会改革、发展、稳定,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发展的重要举措。

3、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体现。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立足于我国国情,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制定了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教育的政策,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和贫困家庭学生就学的支持力度。相继启动实施了“中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两免一补”政策、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制度、贫困家庭

子女全免费制度。这些重大举措有力地推进了我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与优越性。

4、推进义务教育均衡性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环节。教育是相关利益群体最多的社会事业之一,教育公平也就自然地成为人们评判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是国家提供同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共事业,其本质属性就是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现在教育发展很不均衡的状态,不仅无法满足大多数人共同的教育需求,更严重的是还会促使教育的热点问题持续升温。应对这一现状的唯一方式,就是从现在开始,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提供相对公平的教育机会和条件,使义务教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5、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为缓解教育不公,教育部落实了两方面措施,一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农村家庭贫困的学生实施“两免一补”,即免学杂费、免课本费,补寄宿生生活费,二是加大对高校贫困学生的扶持力度。我国自80年代提出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各地、各个学校都在努力地研究和探索,但就整体讲,素质教育还是任重道远,还需要教育部门、学校和全社会的长期努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义务教育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因此,实施义务教育区域内均衡发展,必须紧紧抓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一主线,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从根本上缩小城乡学校教学质量的素质差距,实现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原因分析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性课题,在任何时候教育不均衡现象总会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出现,其中有的是教育发展问题长期积淀的结果,有的则是新时

代条件下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导致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原因很复杂,并相互交织缠绕,很难梳理。主要有以下原因:

1、省内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

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既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重要表现,也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明显的由南到北的梯度差异,充分反映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指标上。

公共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尤其是省级财政投入的不足,就无法解决主要由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差异所导致的义务教育发展的差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迫切需要建立能够确保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公共教育财政体制。

2、教育政策与制度设计的缺失。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政策与制度设计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与制度设计相吻合、相匹配,就是确保重点的非均衡的价值取向,就是以城市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改革开放以来,在效率与公平问题的处理上,一直采取的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价值取向,教育政策与制度的设计也是如此,这势必导致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非均衡发展,导致义务教育的非均衡发展。

现行的学校管理和学校评估政策也在有意无意地引导和制造出新的差异。如评选示范性初中和实验小学,客观上推动了基层政府和社会对原有基础较好的学校重点关注、集中投入、增加资源,因而势必拉大校际差距,助长择校重点的形成。

由社会和教育转型而形成的政策制度缺失和真空,使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曾一度面对着泛市场、产业化、商品化的倾向。新旧体制交替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政策和制度来不及及时反映和应对,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缺少政策和制度支撑。如一些办学条件比较好、社会声誉比较高的中小学进行改制,实行高收费,解决了学校自主发展的问题,也进一步扩大了学校之间的差距。人事制度改革也产生新的问题,实施教师聘任制,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竞争上岗,其积极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