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文化差异与成语翻译
- 格式:pdf
- 大小:161.56 KB
- 文档页数:2
英汉动物形象成语的语用意义对比及其翻译作者:靳蓉张丽娟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第28期[摘要]一个民族的语用心理往往在动物形象词中表现得最明显。
通过了解这些词的来源、文化内涵和不同的语用意义,在翻译时针对目的语国家的语言习惯做出可接受的、恰当的处理以达到在跨文化交际中沟通两种不同文化的目的。
[关键词]动物形象成语文化内涵语用意义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每个民族的文化在其语言中表现得最为全面和完美。
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亦即文化个性,不同的文化之间呈现出不同的文化形态,这种文化形态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则表现为语言差异。
每种语言都有丰富多彩的成语,这是各民族人民在长期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千锤百炼创造出来的,具有浓厚的民族、历史和地方色彩。
这里所指的成语是广义的。
凡是社会上口传耳闻,常为人们所用的谚语和习语等皆称为成语。
英语成语数量繁若星辰,不同的分类方式使得成语有不同的归类。
成语可以按照结构分类,也可按照语体分类,还可按照成语中心词的意义来分类,这其中,含有动物形象的成语引起我们的特别关注。
本文试借语用学的理论,对英汉动物形象成语的语用差异及翻译作些探讨。
一、英汉动物形象成语的比较一个民族的语用心理往往在含动物的表达方式里表现最明显。
动物形象成语是古代生活的一个侧影,从中可看出古人的一般生活风貌、爱憎和愿望。
在东西方两种文化中,还有许多动物的形象都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即语用意义。
语用意义是符号使用者与符号之间的关系,而符号使用者(即使用一种语言的人)总是某种文化里的人,因此,语用意义与文化因素有相当密切的关系。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不同文化赋予同一种对象的不同联想意义。
如“蝙蝠”在中国文化中因其谐音为“福”而视为“福”鸟,在西方文化中它却是邪恶的象征。
再比如,“凤凰”在我国古代传说中是百鸟之王,使用时总含有祥瑞的意思,譬如,“龙凤呈祥”“攀龙附凤”等。
但在英语中phoenix是神话中的一种鸟,在阿拉伯沙漠中生活五六百年后自我焚化,并由此得到再生。
中英文化间的成语互译我国翻译界关于直译与意译的争论最早可以追溯到支谦的《法句经序》,许多年来,两种翻译方法究竟孰是孰非一直难以有一个公认的定论。
但翻译就是翻译,本来无所谓什么译,关键是能在原文与译文之间架构起一座合适的桥梁。
本文将从英译汉与汉译英两个方向,通过选取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一些成语或惯用语,来举例说明如何在翻译中“透过现象看本质”,抛开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影响,准确译出英汉成语的真实含义。
标签:直译;意译;英汉成语一般认为,翻译主要分为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两大类,由于文学翻译体裁的特殊性,加上中英两种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异,这就使得合适的对等词的寻找非常困难,特别是中英两种语言中的成语与惯用语,由于其涉及的文化因素比较多,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学会“透过想象看本质”,翻译出字面背后的真实含义。
本文将以英汉成语的互译为例,说明如何在翻译中保证“成语”这一特殊文化元素的传达效果。
1.英语成语汉译英语成语以其精辟、形象、生动等特点,牢固地确立了它在英语中的重要地位,但想准确地翻译英语成语却绝非易事,特别是一些英语成语同一些汉语成语和习惯说法在形式上非常相似,使得我们一读到这些英语成语,立刻就联想到那些汉语成语或习惯说法。
其实,两者之间形似意不似,貌合神离,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时切莫望文生义。
例如,“The children are in the seventh heaven with their new toys.”这一句中的in the seventh heaven,让人很容易将其与“升天”“死亡”等词汇联系起来;但两者实际上却是风马牛不相及,是由望文生义而引起的误解。
如果只译其字面意思,必然会贻笑大方。
Longman Dictionary of English Idioms.对这条成语所作的解释是(not formal)in a state of great happiness or contentment(非常高兴的,非常愉悦的,非常满意的)。
Cast P earls before swine.牛一猪)7)落汤鸡/落水狗:Like a drow ned mouse .鸡/狗一鼠)8)热锅上的蚂蚁: Like a cat o n hot bricks.蚂蚁一猫)9)宁为鸡头,毋为牛后: Better be the head of a dog than the tail of alio n.鸡—狗,牛一狮)由此可见,中国成语中的动物在英语成语中已不属于同一动物了。
2. 与颜色有关的成语或谚语英汉也不尽相同在颜色的作用上,有相同点。
比如,红色(red ),无论是在英语国家,还是在 中国,往往都与庆祝活动和喜庆日子有关。
如中国有开门红”代表着好运气。
英语有“redletter days 纪念日,喜庆日)等。
但更多的还是有不同点,而且两种 语言在颜色的意义上也有区别。
如 黄色”(yellow )在西方黄色表示懦弱,胆小,不敢面对现实。
而在中国,黄色是帝王的象征。
只有皇帝才配着黄色。
再如蓝 色” (blue )在英语中通常表示不快活,心情不好。
如:1) He is blue today文化与翻译 英汉成语、谚语中的语言文化差异 其语言也必然会有很大的差别。
语言 来谈 由于中西方的社会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离不开文化,文化也离不开语言。
本文就英汉成语或谚语对译的几个实例, 谈两种语言在成语或谚语中所存在的文化差异。
1.与动物有关的成语或谚语英汉不尽相同 1)他壮得像头牛。
He is as stro ng as a horse 牛一马) 2)她胆小如鼠。
She is as timid as a hare (鼠一兔) 3)养虎遗患: Warm a sn ake in on e's bosom 虎—蛇) 4)瓮中之鳖: Like a rat in a hole.(鳖一鼠) 5)害群之马: Black shee p.马一羊) 6)对牛弹琴:because his father is ill. 他今天心情不好,因为他父亲病了。
从中英文化差异中浅议英汉习语翻译的区别与比较06外语系(3)班06050307 单彩敏1.引言习语又称熟语,它通常包括成语、俗语、谚语、典故等,是一种在意义上和结构上都比较稳定的语言结构。
其表现形式音节优美,音律协调,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它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内涵。
因此对英语读者和汉语读者来说,做到彻底精确地理解蕴含深刻文化内涵的习语的翻译是相对比较困难的。
英汉文化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文化,它们的渊源和发展道路各不相同。
习语之所以最能鲜明地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是和这种历史文化的沉积分不开的。
汉语习语和中国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体现了汉民族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态度,记述其民族和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呈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个性。
同样,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历史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组合结构和修辞方法与英美文化密切相关。
因此,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把英汉习语进行对比,使语言学习者能加深了解这两种语言习语的文化异同,消除交流障碍和困难,提高语言交际能力.摘要习语又称熟语,堪称语言之精华,它通常包括成语、谚语、典故等,是一种在意义上和结构上都比较稳定的语言结构。
它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沉积的产物,它最能鲜明地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
英汉文化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文化,它们的渊源和发展道路各不相同。
在此考察了英汉语言中心理与文化的同异现象。
关键词:英汉习语心理文化对比翻译2. 英汉习语的不同所反应的文化背景差异2.1生活环境的差异习语的产生无不与人们生存的环境密切相关。
英国是一个岛国,地处西欧边缘,与西欧很多国家相邻,国内有很多富有特色、享有盛誉的城市和河流,这一特殊的地理环境都反映在习语上,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比如“between the devil and the deep blue sea (进退维谷)”,“Carry coals to Newcastle”(把煤送到纽卡斯尔———英国的产煤中心),“Set the Thames on fire”(火烧泰晤士河,伟大的壮举)。
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作为语言学习者,我们都知道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每种语言都反映了其所在文化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翻译过程中,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不可忽视。
本文将从不同层面探讨这一问题。
一、语言层面英汉两种语言的基础词汇和语法结构有很大差异。
例如英语的动词时态非常丰富,而中文则使用助词表示时态。
这就导致了在翻译过程中,英文句子可能需要在语法和逻辑层面做出调整才能更准确地表达中文原意。
同时,两种语言的词汇中也存在很大差异。
中文中通常使用成语、典故等表达方式,而英语的表达方式更倾向于实用性。
在翻译过程中, translators 需要注意不能只字翻译,而要根据目标语言读者习惯进行适当调整和转换。
二、文化层面除了语言差异之外,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也会对翻译造成影响。
首先,英汉两种文化的思维方式有所不同。
中文文化注重人际关系的建立,而英语文化更强调个体主义。
因此在翻译中,如果将一个英语句子中的个体主义理解为中文文化中的人际关系,就会使原意产生严重误解。
其次,不同文化中存在着很多不同的象征意义。
例如中文中的“狗尾巴草”就有“愚弄人”的意思,而在英语中“dog's tail grass”则只是一种植物的名字。
在翻译过程中, translators 需要对这些差异进行挖掘和理解,才能更好地传达原意。
三、社会层面不同的社会背景、习惯和风俗也会对翻译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
例如,在英语中“United Nations”通称为“UN”,而在中文中则通常直接称为“联合国”。
这是因为中文中通常不使用缩写,因此在翻译过程中也不能直接将英语缩写翻译成中文。
此外,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
例如在英国,男女年龄相差较大的情侣被称为“couple”,而在中国这种情况通常被称为“老少配”。
在翻译过程中,translators 需要对这些区别进行注意和把握。
结论总的来说,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不可避免。
英汉翻译中的常见问题解析引言:英汉翻译是一门复杂而又有趣的艺术。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英汉翻译的需求越来越大。
然而,由于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翻译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本教案将从语法、词汇、文化等多个方面解析英汉翻译中的常见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语法问题1. 语序不同英语和汉语的语序有很大的不同。
英语是主谓宾的语序,而汉语是主谓宾的语序。
在翻译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语序的颠倒,给读者造成困惑。
解决方法:在翻译过程中,要根据上下文和语境进行调整,保证句子的通顺和易读。
2. 时态和语态的转换英语的时态和语态与汉语有很大的差异。
在翻译过程中,经常需要将英语的时态和语态转换为汉语的相应形式。
解决方法:要根据上下文和语境进行转换,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二、词汇问题1. 词义的多样性英汉两种语言的词汇有着不同的特点,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有不同的词义。
解决方法:在翻译过程中,要根据上下文和语境选择合适的词义,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恰当性。
2. 习惯用语和成语的翻译习惯用语和成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很重要的地位,但它们的翻译常常会带来困扰。
解决方法:在翻译过程中,要根据上下文和语境选择合适的习惯用语和成语,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恰当性。
三、文化问题1. 文化差异英汉两种语言所处的文化环境不同,这导致了在翻译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文化差异的问题。
解决方法:在翻译过程中,要了解两种语言所处的文化背景,根据上下文和语境进行适当的调整,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贴近读者的需求。
2. 文化隐喻的翻译文化隐喻是文化中常见的表达方式,但在翻译过程中常常会带来困扰。
解决方法:在翻译过程中,要了解文化隐喻的含义和背景,根据上下文和语境进行适当的调整,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恰当性。
结语:英汉翻译中的常见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又有趣的话题。
通过对语法问题、词汇问题和文化问题的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英汉翻译中的挑战和难点,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
安徽文学ANHUIWENXUE 安徽文学2018年10期总第423期英汉成语对比与翻译王楠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摘要:成语作为语言体系中一部分,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意义上具有整体性,能够精炼、形象、警辟、生动地表达丰富的内容,使得文章增姿多彩,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英语和汉语里都有着丰富的成语。
很多中英文成语都能相互找到对应的表达。
本文就英汉成语的特点及其差异的探讨,相应地提出了几种英汉成语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院英汉成语对比翻译无论是英语里还是汉语里,都含有丰富的成语。
在汉语中,成语是人们表达自己情感的重要语言形式。
词组简洁、短语精辟都是汉语成语的重要特点。
在英语中,成语通常都具有特殊意义,以短语的形式存在。
英语成语和汉语成语都是以短语为基本形式,在含义,内容等方面都高度相似。
但若忽视英汉成语文化上的差异,在翻译的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错误。
所以,我们要对英汉成语的特点及其之间的差异有充分的了解,在翻译英汉成语的过程中反复揣摩其之间的异同,从而正确掌握翻译英汉成语的方法与策略,做好英汉成语的翻译工作。
一、英汉成语特点英语和汉语里所包含的成语使用范围十分广泛,无论是人们在平时的口语交流中还是书面语的表达里,成语都以较高的频率出现。
成语在语言的表达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英语成语和汉语成语还有一些共同点和相近之处。
汉语成语和英语成语都具有整体性。
即一条成语所表达的含义是整体的、独立的、完整的。
在理解它们的含义的时候就要从整体考虑,不可以断章取义。
每个成语背后都有自己独特的含义。
在语言的表达上起到言简意赅的效果,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此外。
汉语成语和英语成语的结构都是固定和定型的。
不能随意更改或调换成语里的词序结构,也不可以给成语随意加词或减词。
汉语成语很多都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有些根据字面意思就能够理解,而有些却是一个典故的浓缩,要了解了成语典故的出处才能理解它的意思。
例如《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史记》中的负荆请罪,《战国策·楚策》中的狐假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