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人民币的认识——简单计算
- 格式:docx
- 大小:11.31 KB
- 文档页数:3
小学数学认识货币及简单货币计算在小学数学学科中,认识货币以及进行简单的货币计算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通过学习货币的概念和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货币计算,能够培养学生的日常生活应用能力和数学思维,并且为未来更深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货币的认识货币是指用来购买商品和服务的一种特殊媒介,是现代经济中广泛流通的价值标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使用的货币主要包括纸币和硬币两种形式。
1. 纸币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上面印有国家的名称、图案和面值数字。
纸币的面值不同,人们可以使用不同面值的纸币进行消费。
在数学计算中,我们需要了解各种纸币的面额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硬币硬币是用金属制成的,也是一种常见的货币形式。
硬币的面值通常较小,而且不同面值的硬币在尺寸、颜色和图案上也有所不同。
对于小学生来说,了解硬币的面额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他们就能够进行简单的货币计算。
二、简单货币计算货币计算是指根据给定的货币数额进行加减乘除等数学运算,帮助学生培养对数字的敏感度和抽象思维能力。
在小学阶段,学生主要进行简单的货币计算,如加减法运算、找零等。
1. 货币加法与减法货币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是最基本的计算方法。
通过加法和减法运算,学生可以计算出一些简单的货币数额,如购物时消费的金额以及找零的数额。
例如,小丽去商店买了一个饮料,价格是5元,她拿出一张10元的纸币付款,那么她应该找回多少零钱呢?解答:我们可以用减法来计算,10元减去5元,等于5元,所以商店应该找给小丽5元零钱。
又例如,小明买了一本书,价格是15元,他拿出20元的纸币付款,那么商店应该找给小明多少零钱呢?解答:我们可以用减法来计算,20元减去15元,等于5元,所以商店应该找给小明5元零钱。
2. 找零找零是指根据商品价格和付款金额,计算出商店应该找给顾客的零钱数额。
进行找零计算需要学生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的方法。
例如,小华去超市买了一件衣服,价格是50元,她拿出一张100元的纸币付款,那么商店应该找给小华多少零钱呢?解答:我们可以用减法来计算,100元减去50元,等于50元,所以商店应该找给小华50元零钱。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例7)高新小学西校区蓝春燕一、教学内容: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解决问题(例7)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解决关于人民币的简单问题时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不同的解题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初步学会有序思考。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及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不同的解题策略。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解决问题策略,指导学生学会有序思考。
四、教学准备1.课件。
2.学具:书籍封面的图片纸。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理解题意1.出示情境。
师:六一那天爱看书的小丽在书店看到了一些自己喜欢的书,请看!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生1:我知道了书的价格。
生2:有四种书。
生3:我知道了《我是小学生》5元;《画报》6元;《卡通世界》8元;《连环画》7元。
师:要解决什么数学问题呢?生:用13元钱正好可以买哪两本书?师:谁来读一读?生1:语气平淡,没有突出“正好”。
生2:突出“正好”。
师:有同学突出了“正好”两个字,那么“正好”是什么意思呢?生1:刚刚好。
学生1:生活中的意思是不多也不少。
学生2:这道题中“正好“的意思是把这13元都花完,不剩钱。
3.揭示课题:小丽该怎么选书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实际问题引入,抓住关键词理解问题。
要注重让学生说明思考过程,为后面问题策略的教学做准备。
(二)探究问题,寻求策略1.师:要解决这个数学问题,相信同学们有很多的好办法,现在我们来进行小组合作研究,看看哪个组的方法最多。
(小组合作)师:先听要求:1、桌面上有一个夹子的和一个信封,信封暂时不要打开。
2、组长给组里的成员每人一张白纸3、卡片是一个组一套,不是一人一张。
是一个人摆其他人写算式。
听明白要求了吗?开始吧。
认识人民币----解决问题双塘中心小学巫婷教学内容:教材第58页例7教材分析:本节课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认识人民币,解决实际问题。
购买简单的文体用品是一年级小学生能做的事情,并且也是他们愿意做的事情。
教材以此背景为基础,让学生在经历模拟购物的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学习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理解正好的意思。
2.初步学会认识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掌握计算的方法。
3.使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加法,元,角之间的换算)解决简单的正好购买什么的小件商品问题,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及思维的广度和灵活性,进一步加强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5.让学生体验学数学的乐趣和“用数学”的情感,培养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正好的意思。
教学难点:向学生渗透有序排列的数学思想,让学生初步简单了解有序排列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书本小卡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一位新的朋友,你们欢迎吗?出示糖宝。
生答想。
师模仿糖宝:亲爱的小朋友们,我是最最可爱的糖宝,这节课我们将会一起度过,我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所以我想考考你们,可以吗?生:可以。
糖宝:同学们不但聪明而且很有勇气敢于接受挑战。
请你们看大屏幕吧!出示幻灯片:1.我会填(前面三题指定同学回答,最后一题全班一起回答)1元5角=()角32角=()元()角46角=()元()角5元=()角师:哪个同学能够完整的说出第一个小题。
(生答)糖宝:这个小朋友真聪明,让我们成为朋友吧。
师:这个小题谁能完整的说出来呢!(生答)糖宝:这个小朋友真棒。
师:这个小题哪个同学又能完整的说出来呢?(生答)糖宝:这个小朋友不但长得帅,而且也很聪明。
真了不起!师:最后一个小题让我们全班一起来完整的回答。
(全班齐答)糖宝:原来我们班的小朋友,个个都是这么聪明,我真的是太高兴了,可以认识这么一群聪明的小朋友。
智慧大闯关——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导学目标:掌握元、角换算的基本方法————大钱换小钱;小钱换大钱如果你通过了关卡就在后面的括号里画√。
第一关:人民币我会认()第二关:人民币我会换()第三关:人民币我会填()第四关:人民币我会算()第五关:活学活用我最棒()1、我是小小数学家1元5角=()角 2元2角=()角5元6角=()角 3元1角=()角31角=()元()角 48角=()元()角21分=()角()分2、在里填上“>”“<”或“=”。
53角元3角 1元6角角89角元9角 10元1角元1分欢迎来到数学王国!!!!!!当堂检测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0分)1元=()角 20分=()角1角=()分 50角=()元4元8角=()角 9元6角=()角75角=()元()角 27角=()元()角2、算一算。
(14分)3角+4角=()角 10角-5角=()角5角+3角=()角8元-5元=()元8元+2元=()元7角-4角=()角15元-6元=()元8角+8角=()角=()元()角7角+5角=()角=()元()角1元5角-5角=()元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要求:说说怎样想的)20分=()角 7角=()分 60角=()元1元=()分 40角=()元 1元=()角5角4分=()分 65角=()元()角 9角=()分3元6角=()角 23分=()角()分 70角=()元4里填上“>”|“<”或“=”。
50角 4分角 1元角 3分7元角 6元8角元 42分元1角。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2.知道物品价格的表示形式。
3.培养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4.通过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并知道爱惜人民币。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0页。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钱袋(内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习用具、玩具等。
教学设计设境激趣聪聪、明明,他们俩今天也来了,他们有一些问题想问问大家。
1.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2.按质地分为哪两类?1元=()角1角=()分一张2角可以换()个1角……教师给予鼓励。
[运用多媒体课件,声像并茂呈现给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故事以故事激趣导入。
]情景对话(出示课件)聪聪、明明,你拿那么多的硬币干吗去啊?明明:我去买空尺子,我拿了12个一角。
聪聪:拿那么多,要是丢一个,怎么办啊?明明:那怎么办?小朋友们,你们能帮我吗?[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使之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 过渡进入新课1.师:我们该怎样帮明明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生:可以去换钱。
师:那该怎样换呢?生讨论生A:可以换两张5角,一张两角生B:还是多。
可以用10个一角换1张1元,2个1角换1张2角。
明明:哦!原来12角=1元2角,谢谢你们![通过小组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大胆发表不同的见解,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并体现了实用性。
]2.我们帮明明解决了问题,聪聪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帮忙。
(出示课件)3元8角=()角26角=()元()角……师:你是怎么想的?3.换钱游戏:小组四人利用学具互换。
[通过实践活动巩固知识,更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
]4.师:现在,明明拿着换好的钱走进了“大张量贩”。
(课件出示)尺子:1.20元明明:这1.20元是多少呢?师:明明又遇到什么困难了?谁来帮帮他?学生讨论生:1.20元就是1元2角师:对了,我们看1.20元中有一个小圆点,圆点的左边表示元,右边的第一位表示角,第二位表示分,所以1.20元就是1元2角,这就是物品价格的表示方法。
《认识人民币》评课稿刘卫国新课程标准指出:生活情境是数学内容的载体,是情感的诱因,是数学活动的平台。
张琦涵老师在《认识人民币》一课中很好地诠释了这一标准,创设出一个和谐、互动的生活中的数学课堂。
综观这节课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体现出如下几个主要特征。
1、注重学习方式的选择与应用,把“学数学”变为“玩数学”。
这节课的设计,是主要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为学生设计了看钱、认钱、比钱、分类、购物等活动,让学生以小主人的身份人人参与、个个动手、积极思考、主动探索,鼓励学生自己寻求答案,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而老师始终是一个合作者和引导者。
学生在这个环节中热情高涨,人人抢着参与,都能说得出根据人民币的颜色、图案、大小、数字等来辨别,这为后面学习换币和简单的计算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在这一多维互动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均等的参与机会,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2、教材资源来源于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人民币的认识对学生来说有初步的概念。
但在实际生活中,只认识人民币是远远不够的,认识人民币的目的是为了使用它,体现它的社会价值。
课的开始就展示了世界各地的钱,最后出示人民币。
使学生知道,我们中国人用的钱叫人民币,从而自然引出新课。
然后,通过换币,体会、理解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最后在逛超市购物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付币,提高社会交往和实践能力。
3、构建定位和谐的师生关系,体现了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正是这样的课堂,才保证了学生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状态下畅所欲言,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还有必要的常规训练,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还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在教学中还对学生进行了爱护人民币,节约用钱的教育,为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起到了良好作用。
还有几点建议与大家一起商榷:1、学习方式的选择,合作式学习,落实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一节课下来,总会有个别同学成了观战者,特别是个别后进生,虽然强调组长要督促好成员,帮助后进生,一起合作参与,但真正动手操作之后就各顾各的。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简单的计算》教学设计板书设计
鹿马登完小雄四生
2、简单的计算
第1课时教学内容:简单的计算(例5、例6)
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和简单的加法计算。
2、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用小数表示物品的价格
教学难点:人民币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准备:例5、例6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答:
1、3元=()角50角=()元
2、8元=()角70角=()元
二、新授。
1、教学例5。
出示例5的挂图,提问:“这是几元几角?”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元2角,
接着问:1元可以换成多少个角?1元2角是多少角?你是怎样想的?学生试回答后,教师再做说明:1元是10角,1元2角就是10角加2角等于12角。
板书1元2角=12角。
2、教学例6。
出示例6挂图。
教师试问:谁知道0.50元是几角?2.00元是几角?你是怎么知道?以元为单位小数点左边是几就是几元,右边第一位是几就是几角,右边第二位是几就是几分。
1.20元是1元2角。
35.90元是35元9角。
(这部分知识学生知道它表示几元几角就可以了,至于1.20元是个什么数,怎么读、写不需要学生掌握)
认识物品单价的方法:小数点左边表示几元,右边表示几角注意区分:3.50元(3元5角)与35.00元(35元) 3.50元(3元5角)与5.30元(5元3角)
三、课堂作业设计
1、课本第50页“做一做”。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说给同桌的同学听,你是怎么想的。
第2题:学生先做,教师巡视,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2、本第51页“做一做”。
3、练习九。
3、4、5、6、7、9 第5题:两人一小组进行合作(哪两
样物品的价钱合起来是1元)例:一个同学拿7角,另一个同学要拿几角合起来才是1元?你是怎么想的?(1元=10角,7角+3角=10角)在操作过程中,也可培养学生
之间的合作精神。
四、思维训练
1、在()里填上“>、<、=” 45角()5元4角
2元3角()23角30角()1元3角
7元1角()17角
2、利用练习九的第9题,计算下面的题小明有15元,
可以买什么,什么东西买不了?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用小数表示物品的价格,都能看懂商品的单价,此外还进行了元、角、分的简单计算。
板书设计:
简单的计算1元2角 1张1元和2个1角
12个1角1元2角=12角 12角=(1)元(2)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