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Z理论在毕业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2.51 MB
- 文档页数:1
Triz理论在工业设计专业产品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Triz 理论是一种有效的解决问题和创新的方法,它起源于俄罗斯,被称为“发明创新理论”(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
Triz 理论在工业设计专业产品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创新设计的方法和工具,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 Triz 理论在工业设计专业产品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介绍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分析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案例,以期为相关领域的教学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Triz 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Triz 理论的基本原理包括两个核心概念,即矛盾和创新原理。
矛盾是指在设计和创新过程中出现的相互矛盾的要求或限制,通常包括技术矛盾和物质矛盾。
技术矛盾是指在设计中两个或多个技术参数之间的矛盾,如速度和力度之间的矛盾;物质矛盾是指在一个系统中两个或多个功能之间的矛盾,如需要柔软度和硬度之间的矛盾。
创新原理是指通过解决矛盾来实现创新,包括 40 多条通用的创新原理,如去除,取代,联合等。
Triz 理论的方法主要包括 TRIZ 解决问题的四个步骤,即问题识别,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和应用解决方案。
通过这四个步骤,可以帮助设计者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设计问题,并找到创新的解决方案。
1. 引导学生分析设计问题在工业设计专业产品设计课程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运用 Triz 理论的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分析设计问题。
当学生面对一个产品设计问题时,可以引导他们首先找出问题所在,明确矛盾和限制条件,然后分析问题的本质和原因,找出可以改进的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问题定位。
2.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Triz 理论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创新的解决方案。
在产品设计课程中,可以通过设计案例分析和实例演练等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 Triz 理论的方法,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TRIZ理论精髓及其对高职学生毕业设计创新的启示TRIZ理论是由俄罗斯工程师阿尔图尔·席利纳提诺夫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系统创新方法论,它被称为“工程发明的科学”。
TRIZ理论的核心是通过分析和理解技术系统的演化规律和创新模式,帮助工程师们快速定位和解决问题,实现技术创新的目标。
TRIZ理论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和产品设计中,并且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对于高职学生而言,毕业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毕业设计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问题解决中,也是一个展示自己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机会。
了解和掌握TRIZ 理论对于高职学生的毕业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能够为学生提供创新的启示。
TRIZ理论强调的是问题的本质和根本解决方法。
在毕业设计中,学生往往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技术问题和难题,有的问题可能是由于技术限制或者知识短板导致的,有的问题可能是由于市场需求或者用户体验引起的。
而TRIZ理论告诉我们,问题往往有其内在的规律和演化模式,只有找准了问题的本质和根源,才能够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应该充分分析和研究问题,找准问题的本质和根源,然后才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TRIZ理论倡导的是跨学科的思维和方法。
在毕业设计中,学生往往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有时候一个单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不能够完全解决问题,因此需要跨学科的思维和方法来解决问题。
TRIZ理论提供了一套系统化的创新方法,其中包括40个发明原理和76种技术矛盾的解决方法,这些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而且也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和方法,培养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应该积极应用TRIZ理论,跨学科的思维和方法,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TRIZ理论提倡的是全局优化和系统创新。
在毕业设计中,学生往往很容易陷入细节和局部的问题中,从而忽略了整体系统的优化和创新。
而TRIZ理论告诉我们,问题的解决和创新必须是在整个系统范围内进行的,只有找到了整体系统的瓶颈和矛盾,才能够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和创新方向。
Triz理论在工业设计专业产品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摘要】Triz理论是一种系统性创新方法,可以帮助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在产品设计课程中提升创新能力。
本文从Triz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具体应用案例入手,探讨了如何将其引入产品设计课程进行教学。
通过分析Triz理论在教学中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创新设计的核心思想。
文章还总结了Triz理论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展望了未来工业设计教育中的发展前景。
通过从实践中学习、探索问题的根源并找到创新解决方案,学生可以更好地应对日益复杂的设计挑战,提高自身的设计水平和竞争力。
Triz理论的应用为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和思维模式,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关键词】Triz理论, 工业设计, 产品设计, 课程教学, 创新能力, 教学方法, 发展前景1. 引言1.1 介绍Triz理论的概念Triz理论是一种源自俄罗斯的创新方法论,全称为“技术发展预测理论”。
它由苏联工程师阿尔图尔·彼得罗维奇·韦弗斯基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旨在解决工程领域的问题。
Triz理论的核心思想是通过系统性方法和创新原则,发现并解决技术领域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
这一理论强调了创新的系统性和可预测性,为解决复杂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Triz理论包含了40多个基本原则和矛盾解决原则,旨在帮助工程师和设计师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通过应用Triz理论,人们可以找到不同领域的最佳实践和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从而加速创新的过程并提高产品质量。
在工业设计专业产品设计课程中,引入Triz理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学习Triz理论,能够更好地理解设计中的矛盾与问题,并学会运用创新原则找到解决方案。
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还能够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工业设计专业产品设计课程中引入Triz理论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TRIZ理论在汽车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摘要】摘要:本文介绍了TRIZ理论在汽车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分析TRIZ理论的基本原理,探讨了其在汽车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理论基础。
结合实际案例,展示了TRIZ理论在解决问题和创新设计中的应用。
进一步探讨了TRIZ理论在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和优势,包括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展望了TRIZ理论在汽车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未来发展,指出其在培养学生工程思维和突破技术瓶颈方面的潜力。
总结指出,TRIZ理论在汽车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并展望其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TRIZ理论, 汽车电子技术课程, 教学, 理论基础, 案例分析, 实践应用, 优势, 未来发展, 总结, 发展前景1. 引言1.1 介绍TRIZ理论TRIZ理论是一种系统性的创新方法论,全称为“理论解决问题的发展历程”,是由俄罗斯发明家阿尔图尔·彼得罗维奇·莫洛波夫(Альтшуллер, Генрих Саулович)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
TRIZ 理论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寻找和利用已有的技术和知识,解决复杂问题并实现创新。
TRIZ理论包含了40多个发明原则和矛盾矩阵等工具,帮助创新者在创造性解决问题时找到方向。
TRIZ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行业,其独特的创新方法被认为是推动汽车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汽车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引入TRIZ理论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他们在汽车电子领域的专业素养。
1.2 介绍汽车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汽车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是指通过对汽车电子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系统学习和培养,培养学生在汽车电子领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思维。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传统机械产品,而是拥有复杂的电子系统和智能化功能的高科技产品。
汽车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成为培养汽车工程师和技术人才的重要环节。
TRIZ理论在高职课程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TRIZ(理论的创造性解决问题)是一种由苏联工程师格鲁鲁瓦尔·阿尔图诺维
奇·阿尔图什提出的创新方法,主要用于解决工程和技术问题。
它的中文全称是“理论的
创造性解决问题”,其中“理论”指的是阐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套原理和方法。
高职课程教学设计是指为高职院校的某一门课程制定并实施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
高职课程教学设计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而TRIZ理论的应用可以帮助提高高职课程教学设计的质量和效果。
TRIZ理论可以帮助教师在课程设计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它提供了一套
系统性的思维工具,帮助人们理解和分析问题的本质,并找到一种最优的解决方案。
在高
职课程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运用TRIZ理论的思维方式,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情
况出发,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TRIZ理论可以帮助教师设计出更具创新性的教学内容和活动。
在高职课程教学设
计中,教师可以借鉴TRIZ理论中的创新原理和模式,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融入到课
程教学中。
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实践案例或实验,引发学生的兴趣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和创新思维。
TRIZ理论还可以帮助教师解决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在高职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成绩不好等。
使用TRI
Z理论可以帮助教师深入分析问题的原因,并找到最适合的解决方法。
可以采用创新的教
学方式,如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TRIZ理论精髓及其对高职学生毕业设计创新的启示【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TRIZ理论的精髓及其对高职学生毕业设计创新的启示。
在分别对背景介绍、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进行了阐述。
在详细介绍了TRIZ理论的概述、核心思想以及在创新设计中的应用,同时分析了高职学生毕业设计中存在的创新问题。
结合TRIZ理论,提出了对高职学生毕业设计创新的启示。
在总结了本文的观点,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提出了对高职教育的启示。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帮助高职学生更好地应用TRIZ理论进行毕业设计创新,提升其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TRIZ理论, 高职学生, 毕业设计, 创新, 启示, 教育, 设计思维1. 引言1.1 背景介绍TRIZ理论是一种系统的创新方法论,起源于俄罗斯,被誉为世界上最有效的创新方法之一。
随着现代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飞速更新换代,创新已成为推动企业发展和提高竞争力的关键。
在高职学生毕业设计中,创新是至关重要的,能够体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创造力。
由于学生在创新设计中经验不足、思维局限,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创新设计,解决问题,提高设计质量和创新水平,成为当前高职教育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TRIZ理论的精髓及其在高职学生毕业设计创新中的应用,通过分析TRIZ理论的核心思想和在创新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为高职学生毕业设计提供启示,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有助于推动高职教育的创新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TRIZ理论在高职学生毕业设计创新中的应用,旨在通过深入分析TRIZ理论的核心思想和在创新设计中的实际应用,为高职学生提供更具启发性和可行性的创新方法和思路。
通过研究TRIZ理论在高职学生毕业设计中的实际操作,从而有效解决高职学生毕业设计中常见的创新问题。
Triz理论在工业设计专业产品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1. 引言1.1 介绍Triz理论Triz理论是一种系统性创新方法,起源于苏联,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Triz这一术语是由俄罗斯的发明家Altshuller提出的,代表了“理论的发展、创造性的问题解决”的缩写。
Triz理论基于对数千个发明问题的分析和总结,提出了一套创新方法论,包括40个发明原理、39个参数和76个技术预测模型等工具,帮助人们解决复杂的工程和设计问题。
Triz理论的核心思想之一是“矛盾理论”,即认为任何创新都是由于解决矛盾而产生的。
通过分析问题中的矛盾并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可以实现创新和优化。
Triz理论还注重对问题的系统性分析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帮助人们找到超越传统思维的解决方案。
在工业设计专业产品设计课程中,应用Triz理论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引导他们在设计过程中更加科学和系统地考虑问题,从而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通过引入Triz理论,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设计潜力,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设计专业人才。
1.2 介绍工业设计专业产品设计课程教学工业设计专业的产品设计课程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的重要一环。
通过课程教学,学生将学习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通过设计过程解决实际问题。
产品设计课程不仅包括对设计工具和技术的学习,还涵盖产品设计的理论基础、市场分析、人机工程学等多方面内容。
在课程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实践项目来应用所学知识,从而提升他们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
2. 正文2.1 Triz理论在工业设计专业产品设计课程教学中的意义Triz理论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系统思维。
通过学习Triz理论,学生可以了解到创新并非偶然发生,而是有一定的规律和方法可循。
他们能够通过Triz的系统性思维方式,从系统整体的角度来审视和分析设计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并提出创新解决方案。
Triz理论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
TRIZ理论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本文探讨了TRIZ理论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文章首先介绍了TRIZ理论的概念和原理,然后探讨了如何将TRIZ理论运用到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引导学生创新思维,提高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通过对TRIZ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结论部分总结了TRIZ理论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积极影响,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并强调了继续深入研究TRIZ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的重要性。
该研究对于推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创新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TRIZ理论, 计算机基础课程, 教学应用, 创新思维, 问题解决能力, 综合能力, 积极影响, 研究方向, 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信息化社会,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如何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效果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1.2 研究意义TRIZ理论的引入和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内在规律和逻辑关系,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综合能力。
通过TRIZ的引导,学生可以更快速地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TRIZ理论的应用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做出理性的判断和决策。
将TRIZ理论引入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丰富课程内容,提升教学质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3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TRIZ理论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对学生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以及综合能力的影响。
隰【创新】理论高地摘要:TR IZ理论是目前国际上广为流行的创新设计理论和方法,它已经逐渐得到国内诸多科研结构、公司和专家的重视,它不仅广泛应用于工程技术领域,也正逐步应用于管理、艺术、社会和高校等诸多领域。
本文重点讨论TR IZ理论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为高校学生提供创新的理论,而创新活动可以使TR IZ理论在实践中得到检验。
关键词:TR IZ;高校教学;创新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对教学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其中,高校已经意识到创新教育的重要性。
创新教育的开发可从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加强创新实践等方面着手。
发明问题的解决理论(TRIZ),能够向学生提供一套系统的创新理论和科学思维方法,对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创新能力大有帮助。
运用TRIZ理论,可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一、TRIZ理论1.TR IZ理论的产生TRIZ是什么?它是俄文缩写转换为拉丁文字,其意义为“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其拼写是由“发明问题的解决理论”(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俄语含义的单词首字母(Teoriya Resh-eniya Izobretatelskikh Zadatch)组成,在欧美国家也可缩写为TIPS,也有中国专家给它取了一个中国化的名字叫“萃智”理论。
TRIZ理论是由前苏联发明家阿利赫舒列尔(G.S.Altshuller)在1946年创立的,Altshuller也被尊称为TRIZ之父。
1946年,Altshuller开始了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研究工作。
当时Altshuller 在前苏联里海海军的专利局工作,在处理世界各国著名的发明专利过程中,他总是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当人们进行发明创造、解决技术难题时,是否有可遵循的科学方法和法则,从而能迅速地实现新的发明创造或解决技术难题呢?答案是肯定的!Altshuller发现任何领域的产品改进、技术的变革、创新和生物系统一样,都存在产生、生长、成熟、衰老、灭亡,是有规律可循的。
教育论坛Education BBS
■ 姜珺珺
TRIZ理论在毕业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在高等教育培养方案中,毕业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要求教师和学生都具备不断的创新精神。
而TRIZ理论则提供了大量的创新理论和方法,能够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在掌握毕业设计课程理论知识的同时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TRIZ理论;创新;毕业设计课程
环境设计学科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它涵盖了街景设计、广场设计、公共设施、室内外设计、景观设计等,是一门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
目前,很多高等院校没有在教材和教学模式上形成一定的系统,所开设的课程与上课的具体方式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改进。
虽然部分高等院校提出了许多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建设性方案,而其中存在不同的看法,主要集中在教学改革问题。
1毕业设计课程概述
毕业设计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中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它需要教师能够在理论和实践两个环节中给予学生一定的知识量。
虽然我们现在的高等教育比较之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创新方面还是非常缺乏的。
之前的教学方式大多都是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讲学为主,学生只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相应的作业,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学习永远是处在被动方。
而TRIZ的创新理论,恰恰是要改变这一点,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将创新理论应用于毕业设计中。
2 TRIZ创新理论
TRIZ理论由前苏联科学家根里奇·阿奇舒勒在1946年创立,是基于知识的、面向人的、有效的创新法。
①TRIZ理论包含着许多系统、科学而又富有可操作性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和发明问题的分析方法。
②TRIZ理论比一般的创新理论具有较大的特点,它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创造的一般规律,快速发现并找到矛盾的所在。
TRIZ理论提供了超乎常人的思维方法、检测的工具、解决问题的途径等,能激发创造性思维,大大提高进行工作的效率。
因此,在毕业设计课程教学中引入TRIZ理论,进行创新理论教育,将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特色。
3 TRIZ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教学中适当地加入TRIZ创新理论,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高等教育中,应该把TRIZ的教学模式加入到具体的课程体系中去。
(1)鼓励学生使用创造性的思维方式,针对老师提出的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找出之间的问题所在,同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培养同学思考问题,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2)可以在课程中加入项目式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的工程中以实际的项目作为设计研究的对象,通过对设计项目进行分析、讨论,形成一定的设计思路,通过TRIZ的系统理论解决矛盾,让学生通过项目学会收集资料、评估解决矛盾的方案,最终得到满意的设计方案。
4创新教学模式的开展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抛出一个教学任务,讲述课堂的知识要点,教师为主,学生为辅,这种方式现在看来,极大的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而TRIZ创新理论所构造的课堂则应该改变这一点,让学生从辅助地位转为主导,共同参与课堂设计。
现将课堂设计分述如下:
4.1准备工作
根据班级的人数,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成员3-4名,分组的方式可以不固定,教师分配或者学生自由组合。
在小组分配时把握一个原则,每个小组的学生之间的能力和特长要平衡,老师要根据这一点调配组员,目的是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才能,以免出现任务无法完成的情况。
4.2分工情况
每个小组请同学自行安排分工,竞选出各组的组长、副组长、各位分工不同的成员。
这个环节中,团队协调很重要,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合适自己的岗位,老师可以在一旁辅助。
4.3任务安排
老师给予同学2个设计命题,提供甲方客户的全部信息及设计要求,让学生进行项目设计。
采取竞争机制,班级的各个小组来竞争这两个设计方案,如果谁想得到设计订单,最终就要看哪个小组能够拿出令甲方满意的方案,得到项目的小组相应的就要参加后续的设计。
4.4根据组员的特点,组长分配任务
原则上每位同学都必须有任务。
例如:软件有特长的可以进行设计后期的制作,手绘有专长的可以进行前期的草图构思,口才好的同学可以参与设计的陈诉,等等。
4.5分析项目和完成项目方案
教师在其中要参与学生的设计的全过程,及时指出学生的缺点和问题,同时讲述各个设计案例的特点,欣赏优秀设计案例,帮助学生尽快完成项目设计。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在整个过程中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扬个性、培养团队意识,体会TRIZ创新理论的应用原理。
4.6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
各位小组分别陈述设计方案,进行投票,学生和教师进行打分,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结合。
教师针对每个作品进行设计评析,指出优点和缺点,提出修改意见。
5总结
在毕业设计课程中加入TRIZ理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项目为学习研究对象,通过项目设计的全过程,学会用掌握的知识点和方法解决项目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在参与设计的过程中,能够把握设计全局和细节的关系。
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掌握理论知识,而且完成实际项目的能力也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作者简介:姜珺珺(1982~),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环境艺术设计。
注释
[1]书科.解决创新发明问题的理论——TRIZ简介[J].中国制笔,2009(04).
[2]张志远 何川 张鹏.运用TRIZ理论解决新产品开发中的冲突[J].工程设计学报,2003(04).
参考文献
[1]教育心理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35-66.
[2]吴宝金.如何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J].福建教育学院,2005(12).
[3]赵敏.胡钰.创新的方法[M].当代中国出版社.
[4]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编.TRIZ理论入门导读[M].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5]王亮申.孙峰华.Triz新理论与应用原理[M].科学出版社.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