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会考大题考试热点归纳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1
辽宁省2019年高中会考[数学]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集合,则()A. B. C. D.答案:D答案解析:因为,所以=,故选D.2.函数在区间[-2,-1]上的最大值是( )A. 1B. 2C. 4D.答案:C答案解析:由于为定义域上的减函数,故当时函数取得最大值为.故选C.3.函数的最小正周期是()A. B. C. D.答案:B答案解析:依题意可知,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故选B.4.已知,则的值是()A. 0B. –1C. 1D. 2答案:A答案解析:依题意.故选A.5.如图所示,一个空间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俯视图是一个直径为1的圆,那么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为()A. B. C. D.答案:A答案解析: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为圆柱,故其表面积为,故选A.6.已知向量,向量,若,则实数的值为()A. B. 3 C. D. 1答案:B答案解析:由于两个向量垂直,故,故选B.7.在某次考试中,共有100个学生参加考试,如果某题的得分情况如表:得分0分1分2分3分4分百分率37.08.6 6.028.220.2那么这些得分的众数是()A. 37.0%B. 20.2%C. 0分D. 4分答案:C答案解析:由题意得,得分为0分的比例为37.0%,所占比例最大,所以这些得分的众数是0。
选C。
8.若回归直线的方程为,则变量x 增加一个单位时()A. y 平均增加1.5个单位B. y 平均增加2个单位C. y 平均减少1.5个单位D. y 平均减少2个单位答案解析:由于回归直线方程为,其斜率为,故变量增加一个单位时,平均减少个单位.故选C.9.若直线过点且与直线垂直,则的方程为A. B.C. D.答案:A答案解析:因为的斜率,所以,由点斜式可得,即所求直线方程为,故选A.10.已知,,若,则点的坐标为()A. B. C. D.答案:D答案解析:设,则,,根据得,即,解得,故选D.11.对于不同直线以及平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如果,则B. 如果,则C. 如果,则D. 如果,则答案:D答案解析:对于A选项,可能含于,故A选项错误.对于B选项,两条直线可能异面,故B选项错误.对于C选项,可能含于,故C选项错误.对于D选项,根据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知,D选项正确,故选D.12.等差数列{a n}中,a2+a5+a8=12,那么函数x2+(a4+a6)x+10零点个数为()A. 0B. 1C. 2D. 1或2答案:C答案解析:根据等差数列的性质只,,故二次函数对应的判别式,所以函数有两个零点,故选C.13.某超市有三类食品,其中果蔬类、奶制品类及肉制品类分别有20种、15种和10种, 现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容量为的样本进行安全检测,若果蔬类抽取4种,则为 .答案:9答案解析:由果蔬类抽取种可知,抽样比为,故.14.圆C的方程是x2+y2+2x+4y=0,则圆的半径是_______________.答案:答案解析:依题意,故圆的半径为.15.直线的斜率是3,且过点A(1,-2),则直线的方程是_____________.答案:答案解析:由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得,化简得.16.若实数x,y满足,则y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答案:2.答案解析:画出可行域如下图所示,由图可知,的最大值为.本大题共5小题,共5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侧棱PD⊥底面ABCD,PD=DC,E 是P C的中点,作EF⊥PB交PB于点F.(Ⅰ)证明PA//平面EDB;(Ⅱ)证明PB⊥平面EFD.答案:(Ⅰ)详见解析;(Ⅱ)详见解析.答案解析:证明:(Ⅰ)连结,交于.连结.∵底面是正方形,∴点是的中点.在△中,是中位线,∴//.而平面,且平面,所以,//平面.(Ⅱ)∵⊥底面,且底面,∴⊥.∵底面是正方形,有⊥,,平面,平面,∴⊥平面.而平面,∴⊥.又∵,是的中点,∴⊥,,平面,平面.∴⊥平面.而平面,∴⊥.又⊥,且,平面,平面,所以⊥平面.18.等差数列中,.(1)求的通项公式;(2)设,求数列的前项和.答案:(I)(II)答案解析:(1)设等差数列{a n}的公差为d,则a n=a1+(n-1)d.因为所以.解得a1=1,d=.所以{a n}的通项公式为a n=.(2)b n==,所以S n=19.已知的三个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1)求角C的大小;(2)若的面积为,c=,求的周长.答案:(1);(2).答案解析:(1)由及正弦定理,得a2+b2-c2=ab,由余弦定理得,∵,∴.(2)由(1)知.由的面积为得,解得ab=8,由余弦定理得,∴(a+b)2=36,a+b=6,故的周长为.20.已知圆的圆心在直线上,且与轴正半轴相切,点与坐标原点的距离为.(Ⅰ)求圆的标准方程;(Ⅱ)斜率存在的直线过点且与圆相交于两点,求弦长的最小值.答案:(Ⅰ) ;(Ⅱ) .答案解析:(Ⅰ)由题可设,半径,.圆与轴正半轴相切,圆的标准方程:.(Ⅱ)设直线的方程:,点到直线的距离,弦长,当时,弦长的最小值.21.已知函数,.(Ⅰ)若为偶函数,求的值并写出的增区间;(Ⅱ)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当时,求的最小值;(Ⅲ)对任意的,,不等式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答案:(1) ;增区间.(2) 的最小值为,取“”时.(3) .答案解析:(Ⅰ)为偶函数,,即,解得.所以,函数,对称轴,增区间(Ⅱ)由题知∴又∵,∴∴,即的最小值为,取“”时(Ⅲ)∵时,∴在恒成立记,()①当时,由,∴②当时,由,∴③当时,由,综上所述,的取值范围是。
近五年语文中考试题分析一、字词题分析:2006年改错别字,写汉语拼写,规范书写2007年根据拼音写汉字,改正错别字2008年根据汉语写拼音,改正错别字2009年选择注音正确的一项,选择书写正确的一项2010年选择注音有误的一项,选择没有错别字的一项综合上述情况,字词音是必考内容。
一般占4分。
在常规教学中一定要落到实处。
改错别字是常见的题型,考试虽然由书写改为选择,但范围更广,生字词的内容正在扩大。
二、古诗文默写题分析:2006年全是理解性默写。
范围分别是:《沁园春》《醉翁亭记》《望岳》及爱国诗句的自由默写。
2007年根据上巨写下句,其它三个为理解性默写。
范围分别是《水调歌头》《论语》《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饮酒》2008年两个根据上句写下句,三个理解性默写。
范围分别是《醉翁亭记》《课后十首诗,《论语》《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009年三句写下句或上句。
两个理解性默写。
范围分别是《论语》《使至塞上》《水调歌头》《登飞来峰》《己亥杂诗》2010年四个上下句默写,两个理解性默写。
范围分别是《孟子》两章《五柳先生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过零丁洋》《论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综合上述情况:近五年的默写理解性默写正在减少,默写上句或下句正在增加。
诗中含有哲理性的名句默写情况很普遍。
同时《论语》默写的频率很高。
分值每年都是8分。
三、成语题出题特点分析:1、一般出现在第一大题“积累运用”的第四小题,分值2分。
2、形式:选择题(单选),选择错误的一项。
3、考试内容:成语的正确含义;成语所用语言环境是否正确;成语感情色彩是否运用正确;一般出题的是常见成语、常(用)错的成语。
四、病句修改题特点分析:1、一般出现在第一大题“积累运用”的第6小题,分值2分。
2、形式:多以简答题形式出现,格式为:“修改意见是”,很少出选择题,(05年是选择题,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3、考试内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会考历史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A. 商朝B. 秦朝C. 汉朝D. 唐朝答案:C2.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属于“战国四君子”?A. 孟尝君B. 信陵君C. 平原君D. 诸葛亮答案:D3.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的统一度量衡制度,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货币B. 长度C. 重量D. 语言答案:D4.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以下哪项措施?A. 推行郡县制B. 推行科举制C. 推行推恩令D. 推行均田制答案:C5. 唐朝时期,以下哪位诗人被誉为“诗圣”?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维答案:B6. 以下哪场战役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A. 安史之乱B. 玄武门之变C. 黄巢起义D. 靖康之难答案:A7. 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朱熹,其学说被称为什么?A. 心学B. 理学C. 道学D. 儒学答案:B8. 明朝时期,以下哪位航海家完成了七次下西洋的壮举?A. 郑和B. 郑成功C. 戚继光D. 张居正答案:A9. 清朝康熙帝在位期间,以下哪项政策促进了民族融合?A. 剃发易服B. 改土归流C. 闭关锁国D. 科举考试答案:B10.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首任临时大总统是?A. 孙中山B. 袁世凯C. 黎元洪D. 黄兴答案:A11. 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A.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B. 俄国十月革命C. 日本侵华D. 一战爆发答案:A12.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中,以下哪个不是?A. 晋察冀B. 陕甘宁C. 东北抗联D. 华东抗日根据地答案:C13. 新中国成立后,以下哪项运动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A. 土地改革B. 三大改造C. 抗美援朝D. 大跃进答案:B14. 文化大革命期间,以下哪个组织是非法的?A. 红卫兵B. 共青团C. 少先队D. 工人阶级答案:A15. 改革开放后,中国加入的第一个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是?A. 世界贸易组织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 亚洲开发银行D. 联合国答案:A16.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是唐朝的皇帝?A. 唐太宗B. 唐玄宗C. 唐高宗D. 宋太祖答案:D17.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甲午战争C. 八国联军侵华D. 辛亥革命答案:A18. 以下哪项是中国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创立?A. 九品中正制B. 科举制C. 世袭制D. 察举制答案:B19. 以下哪个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 南京条约B. 马关条约C. 辛丑条约D. 黄埔条约答案:C20.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A. 五四运动B. 辛亥革命C. 武昌起义D. 秋收起义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21. 以下哪些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A. 造纸术B. 印刷术C. 指南针D. 火药答案:ABCD22. 以下哪些是中国古代的著名战役?A. 长平之战B. 官渡之战C. 赤壁之战D. 淝水之战答案:ABCD23. 以下哪些是中国古代的著名水利工程?A. 都江堰B. 灵渠C. 大运河D. 郑国渠答案:ABCD24. 以下哪些是中国古代的著名文学作品?A. 《诗经》B. 《楚辞》C. 《史记》D. 《红楼梦》答案:ABCD25. 以下哪些是中国古代的著名医学著作?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本草纲目》D. 《千金方》答案:ABCD26. 以下哪些是中国古代的著名书法家?A. 王羲之B. 颜真卿C. 柳公权D. 赵孟頫答案:ABCD27. 以下哪些是中国古代的著名画家?A. 顾恺之B. 吴道子C. 张择端D. 郑板桥答案:ABCD28. 以下哪些是中国古代的著名思想家?A. 孔子B. 老子C. 墨子D. 韩非子答案:ABCD29. 以下哪些是中国古代的著名科学家?A. 张衡B. 祖冲之C. 沈括D. 宋应星答案:ABCD30. 以下哪些是中国古代的著名建筑?A. 长城B. 故宫C. 布达拉宫D. 大雁塔答案:ABCD三、材料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31. 阅读以下材料:“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2023地理会考专题第一讲:地球与地球仪地球与地球仪、地图、陆地、海洋及气候(涉及会考选择1-8题,大题25)占比14分专题1地球与地球仪五年中考真题命题点1证明地球形状的证据1.(2019咸阳21题1分)下列现象或事实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①极昼极夜现象②海陆变迁③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④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命题点2地球运动与经纬网(2022年陕西中考真题)地理课上,同学们通过《天宫TV》从中国空间站视角看到了地球自转的真实画面。
小亮同学认识地球的热情高涨,他尝试自选材料制作地球仪并演示地球的自转。
据此完成1~3题。
1.小亮在乒乓球表面画出了经纬网,并用序号标出了四处位置(如下图),其中最接近酒泉卫星发射中心(41°N,100°E)的是()A.①B.②C.③D.④2.小亮把乒乓球穿在铁丝上,经过反复调整,最终制作正确的地球仪是()3.小亮用制作好的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运动,正确的做法是()A.面对赤道从左往右拨动地球仪绕地轴转动B.面对赤道从右往左拨动地球仪绕地轴转动C.手持地球仪沿桌面逆时针绕光源转动D.手持地球仪沿桌面顺时针绕光源转动(2020年陕西中考真题)下图为“地球仅示意图”,甲乙丙丁表示地球上的四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古人一开始就认为地球是球体B.地球和地球仪都是规则的球体C.在地球两极可看见真实的地轴D.借助地球仪可演示地球的自转5.关于甲乙丙丁四地描述正确的是()A.甲位于北寒带B.乙在地球最长的纬线上C.丙位于低纬地区D.丁在东西半球分界线上6.2020年4月,国家主席习近平来陕考察秦岭牛背梁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大致位于33.8°N,108.9°E。
甲乙丙丁四地与其最接近的是()A.甲B.乙C.丙D.丁(2019省卷1~3题3分)读“经纬网图”,完成7~8题。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点所在经线为东西半球分界线B.①点在低纬度地区C.③点所在纬线为南北半球分界线D.③点在中纬度地区8.②点的经纬度坐标是()A.(50°N,30°E)B.(60°N,30°E)C.(60°N,40°W)D.(50°S,30°W)9.下列地理现象符合实际的是()A.①地比②地日出晚B.②地有太阳直射现象C.③地在本次考试期间昼短夜长D.④地位于南寒带(2020副题1~2题2分)某校地理社团的同学们用手电筒和地球仪进行地球运动的演示实验。
高中语文会考答题技巧有哪些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试卷明显比平时考试试卷简单,但是我们还是要掌握一些答题技巧,以防万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语文会考答题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1高中语文会考答题技巧1 弄清楚学业水平测试卷的题型。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试卷明显比平时考试试卷简单,它不是150满分,而是100分算满分。
题型也有较大不同:第一卷,选择题也就是基础知识部分是30分,这些与从小的基础有关系,暂时不会有太大进步,可以少用点功夫。
2 第二卷,非选择题,共70分,文言文阅读分两部分:卷面未学过的一部分,考查断句知识,翻译句子来自课本。
因此,应该在短期时间去复习课本,精力主要集中在文言文上,翻译,背诵,文言基础知识,实虚词,句式等等,重点文言文全面复习,古诗抓背诵。
3 翻译古文题:出自课本的比较容易,如果没有学过的,要抓住选择题的最后一道题,略读原文,精看要翻译的句子,完成翻译后,要看看句子是否通顺。
4 默写题,分值比平时高不少,10分,平时6分。
备考时,重点抓自己感觉容易写错的字,不必字字都写,可以节省时间,同样取得不错的效果。
做题时,要格外注意,题型和平时有不同,是6道题选5道题做,千万不要看着个别句子自己会就盲目去填写。
6道题,如果道道题都写,阅卷老师就只看前5道,有时,自己会吃亏的。
不要小看1分,往往也决定命运。
5 现代文阅读:一定看一遍原文,然后去看题目,理解透要求是什么,也就是审好题,一定注意答题既要简略,又要条目清晰,这样才会得到高分。
最后一题,往往回扣全文理解,要慎重答,切不可十几个字就结束,要写到五十字左右,才能最大限度的得分。
2高中语文考试答题技巧1.时间安排:分配时间要服从于考试成功的目的,基本原则就是保证在能够得分的地方不丢分,不容易得分的地方争取尽可能多得分。
按“分数时间比”实用原则,分值大的题目多花些时间,分值小的题目少花一些时间;一看就会做的题目先花时间,需要考虑一下才能解答的题目放在第二梯队完成;难度最大的或从来没有见到过的题目,放在最后攻关。
会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秦朝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B.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典范。
C.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加强了君主专制。
D. 清朝设立东厂,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创新。
答案:D解析:清朝设立东厂是加强皇权和特务统治的手段,并非监察制度的创新。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御史制度的发展上。
2.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A. 《南京条约》B. 《马关条约》C. 《辛丑条约》D. 《尼布楚条约》答案:D解析:《尼布楚条约》是中国与俄罗斯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平等的,而其他三项条约都是中国在近代史上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3.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A. 《新青年》杂志B. 《申报》C. 《东方杂志》D. 《新民丛报》答案:A解析:《新青年》杂志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由陈独秀等人创办,倡导民主和科学,反对封建主义和传统文化。
4. 下列关于抗日战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标志着全面抗战的开始。
B. 平型关大捷是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胜利。
C. 淞沪会战是抗日战争中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之一。
D.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标志着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
答案:B解析:平型关大捷是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胜利,但表述中的“大捷”并不准确,因为平型关战役规模较小,影响有限。
5. 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三大改造、文化大革命B. 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三大改造、文化大革命C. 土地改革、三大改造、抗美援朝、文化大革命D. 三大改造、土地改革、抗美援朝、文化大革命解析:新中国成立后,首先进行了土地改革,随后是抗美援朝战争,接着是三大改造,最后是文化大革命。
二、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贵州省高中信息技术会考复习11.我们通过观察、实验或计算得出的结果称为()A.数据B.信息C.文字D.图像【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数据的描述。
数据是记录客观事物的、可鉴别的符号。
我们通过观察、实验或计算得出的结果称为数据,故本题选A选项。
2.下列不能称为信息的是()A.必修一《数据与计算》教科书B.吴宇同学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月考考试成绩分别为95、89、97分C.校园广播通知失物招领的地点和时间D.报纸上刊登的一则时事热点新闻【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信息的描述。
信息,指音讯、消息、通讯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象,泛指人类社会传播的一切内容,信息是加工了的数据。
必修一《数据与计算》教科书是信息的载体,故本题选A选项。
3.当运动速度很快的时候,想要停下来就需要一段距离来做缓冲,这是牛顿第一定律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像牛顿第一定律等这些已经通过验证的书本内容被称为()A.知识B.数据C.信息D.智慧【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知识的描述。
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
像牛顿第一定律等这些已经通过验证的书本内容被称为知识,故本题选A选项。
4.以下对于数据、信息、知识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数据是信息的载体,数据所表示的意义是信息B.人们对信息进行提炼和归纳后,获得解决问题的观点、经验和技能,信息才会内化为知识C.信息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D.数据是对事物属性的符号记录,它可以表现为数值、字符、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数据、信息、知识。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是属于知识。
故本题应选C。
5.数据是现实世界客观事物的符号记录,是信息的载体,以下选项中属于原始数据的是()A.身高:180cm;体重70kg,体温36.5度B.身高:180cm;体重70kg,体型偏瘦C.体温36.5摄氏度,体温正常D.身高:180cm,超过了全班大多数孩子的身高【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数据的描述。
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试题第Ⅰ卷 (选择题 共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集合M={a ,c ,d}, N={b ,d},那么M ∩N= ( ) A. φ B.{d} C. {a ,c} D. {a,b,c,d}2.不等式4x2-4x +1≥0的解集为 ( )A. {21}B.{x|x ≥21} C. R D. φ3.=+=)3(,1)(f xx x f 则若函数 ( )A. 23B. 32C. 43D. 344.已知向量 的值是则且y b a b y a,),4,8(),,1(⊥== ( )A. 2B. 21C. -2D. -215.sin 38π的值等于 ( )A.23-B. -21C. 21D. 236.下列函数中,在区间(0,1)上为增函数的是 ( ) A. y =|x| B. y = 2-xC. y = x 1D. y = x 21log7.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是 ( ) A.顺序结构、条件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 B.输入输出结构、判断结构和循环结构 C.输入输出结构、条件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 D. 顺序结构、判断结构和循环结构8.若直线l 经过第二象限和第四象限,则直线l 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 )A.[0, 2π)B. [2π,π)C. (2π,π) D.(0, π)9.在△ABC 中,a = 3 , b = 7 ,c = 2 ,则角B 等于 ( )A. 3πB. 4πC. 6πD. 32π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直线l 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平行,则l ∥α. B.若直线l ∥平面α,直线a α⊂C.若直线l ∥平面α,则直线l 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平行.D.若直a ∥平面α,直线b ∥平面α,则a ∥b11.在等比数列{a n }中,公比q ≠1,a 5 = p ,则a 8为 ( )12.圆 x 2+y 2-2X=0与圆x 2+y 2+4y=0的位置关系是 ( )A. 相离B. 外切C. 相交D. 内切13.一城市公交车的某一点每隔10分钟有一辆2路公交车通过,则乘坐2路公交车的乘客在该点候车时间不超过4分钟的概率是 ( )A.51 B. 52 C. 53D. 54 14.将函数y = sin(x-))(R x ∈3π的图像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再将所得到的图像向左平移3π个单位长度,则的图像的函数解析式是( )A. y=sinx 21 B. y=sin (321π-x ) C. y=sin (2x- 6π) D. y=sin (621π-x )15.某次考试中,甲同学的数学成绩和语文成绩分别为x 1和x 2,全市的数学平均分和语文平均分分别为21x x 和,标准差分别为s 1和s 2,定义甲同学的数学成绩和语文成绩的标准分别为kkk k s x x y -=(k=1,2).给出下列命题: (1)如果X 1 >X 2 ,则y 1>y 2 ; (2)如果1x >2x ,则y 1 >y 2;(3)如果s 1>s 2,则y 1>y 2 ; (4)如果k k x x >,则y k >0.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A. 4B. 3C. 2D. 1第二卷(非选择题 共55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16.与向量a=(3,4)平行的单位向量的坐标是_ .17.设函数f(x)﹦2x+1,x∈{-1,2,3},则该函数的值域为_ .18.与直线3x - 2y = 0平行,且过点(-4 ,3)的直线的一般式方程是_ .19.已知数列{a n}的前n项和s n=n2+n,则数列{a n}的通项a n =_ .20. 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c值是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35分. 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21.(本小题满分6分)已知函数f(x)=x2+1.(1)证明f(x)是偶函数;+)上是增函数.(2)用定义证明f(x)在[0,∞∈)的最小正周期和最22.(本小题满分6分)求函数f(x)=2cos2x+23sinxcosx-1(x R大值。
广东省2022年高中会考[地理]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选择题后面有各选择的网络投票,欢迎大家积极参与。
交通是城市间要素流动的重要载体,不同的交通流模式能够反映出城市间的相互联系状况。
有学者基于G省2019年9月的日平均车流量数据信息,提出了该省高速公路交通流三种模式(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这三种模式中,对一般城市向区域中心城市要素集聚起促进作用()A. 最大的是甲模式B. 最大的是乙模式C. 最大的是丙模式D. 三种模式一样大2. 从丙模式判断,各区域中心城市之间存在()A. 职能一致性B. 区域均衡性C. 空间封闭性D. 等级差异性答案:1. B 2. D【1题详解】从甲模式我们可以看到主要交通流位于一般城市之间,区域中心城市交通流为一般交通流,区域中心城市集聚作用并不明显,A选项错误。
从乙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到,主要交通流为一般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之间,区域中心城市能起到一般城市集聚作用;从丙模式图可以看到其主要交通流为各区域中心城市间的流动,对于一般城市向区域中心城市的集聚并未起到主要作用,故一般城市向区域中心城市要素集聚作用最大的应为乙模式,B选项正确,C、D选项错误。
故选B。
从丙模式图可以看到其主要交通流为各区域中心城市间的流动,各区域中心城市之间能够产生大规模的流动,说明各区域中心城市其城市职能并不一致,城市职能相似,各区域中心城市间的流动就会减少,A选项错误。
丙模式中各区域中心城市间的交通流为主要交通流,说明区域中心城市之间发展差异较大,并不均衡,B选项错误。
各区域城市能够产生较大的交通流,说明各区域空间并不具有封闭性,而是具有一定的开放性,C选项错误。
从丙模式中可以看到各区域中心城市间的主要交通流多为单向流动,这可能与区域中心城市等级差异有关,D选项正确。
故选D。
河床纵剖面是指由河源至河口的河床最低点的连线剖面。
近五年会考大题考试热点归纳
上册:
1.动植物细胞结构(近五年均考)
08年60题、09年70题、10年60题、11年55题、12年56题
2.光合作用(近五年均考)
08年67题、09年63题、10年63题、11年57题、12年58题
3.三大营养物质代谢(近五年均考)
08年62题(葡萄糖代谢)、09年67题(葡萄糖代谢)、10年64题(氨基酸代谢)、11年59题(葡萄糖代谢)、12年59题(葡萄糖代谢)
4.细胞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细胞图和曲线图)(近五年均考)
08年61、64题;09年65、66题;10年61、65题;11年56、61题;12年57、60题5.渗透作用
08年63题、09年64题、10年62题
6.神经调节
11年58题、12年55题
下册:
1.DNA分子结构
09年68题、12年61题
2.基因表达
08年65题、10年66题、11年60题
3.简单的遗传题(近五年均考)
08年66题、09年69题、10年67题、11年62题、12年62题
4.食物网(近五年均考)
08年68题、09年62题、10年68题、11年63题、12年63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