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人教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勇敢的鄂伦春》教学实录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8
勇敢的鄂伦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通过简单了解鄂伦春族的民俗,有浓厚的兴趣学唱歌曲。
3在歌曲中准确地加入鄂伦春语“xinaye”。
重点难点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在歌曲中准确地加入鄂伦春语“xinaye”。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激趣导入(一)聆听音乐教师:这节音乐课,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歌,一起来听一下!(播放鄂伦春语《勇敢的鄂伦春》)教师:听懂歌词里唱的是什么了吗?学生:没有。
教师:这是我们黑龙江省的一个少数民族——鄂伦春族的歌曲。
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一同走进《勇敢的鄂伦春》师板书鄂伦春族是一个游牧的民族,世世代代以打猎、捕鱼为生,身上穿的衣服、鞋子、帽子都是用动物的皮毛做的。
(出示帽子图)这是袍头皮帽,是用一种叫袍子的动物头做成的,是鄂伦春族特有的帽子。
他们住着拆盖较为容易的房子,现在他们搬进了大大的、暖和的木房子里,也不再一打猎为生,变成了护林使者,保护森林,保护着野生动物。
他们还有自己民族的语言。
活动2【讲授】新课讲授(二)学说鄂伦春语“xinaye”教师:你们想学一句鄂伦春语吗?学生:想。
教师:听好了,很简单!“xinaye”!教师:一起来试一下!学生:xinaye!教师:“xinaye”表达了鄂伦春小朋友高兴、快乐的心情!你能像鄂伦春小朋友一样用“xinaye”表达这种高兴的心情吗?学生:“xinaye!教师:能再高兴、热情些吗?学生:xinaye!(学生高兴、热烈地喊出)教师:把这种快乐的心情传递给你身边的小伙伴吧!(同桌之间相互用“xinaye”传递快乐的心情)教师:好,我们用这种方式和鄂伦春小朋友打个招呼吧!(学生与鄂伦春小朋友图片亲切地打招呼)(三)随音乐加入鄂伦春语“xinaye”教师:鄂伦春族的歌曲真好听,同学们想不想学这首歌曲呢?我们来听一听汉语版的《勇敢的鄂伦春》。
生:听歌曲。
老师:与刚才的歌曲比较,汉语版的歌曲速度要:慢一些。
人教版小学音乐一下《勇敢的鄂伦春》教案《勇敢地鄂伦春》教案一、教学目标:1、研究重音记号f和轻音记号P,并研究渐强和渐弱记号,通过“弹舌”的方法感受音响的魅力。
2、引导学生用自信、乐观的声音学唱《勇敢地鄂伦春》,培养学生自主创编的兴趣。
3、了解鄂伦春族,增强同学们对少数民族的钦佩和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感受并研究渐强渐弱知识,尝试用“LU”音模唱旋律。
三、教学难点:学唱简谱,尝试用“LU”音模唱旋律,引导学生后面的即兴创编。
四、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聆听原唱: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们都曾经到哪些地方旅游过?(学生回答……)师:同学们去的地方还真多。
今天,老师也向你们推荐一个地方。
在中国黑龙江省的最北部,有一个茂密的天然森林,叫大兴安岭,那里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景观奇秀、民风淳朴,真是“遍地皆为宝,天下也难找”。
同学们,这样一个美丽像人间仙境的地方你们想去吗?(想)。
老师也很想去,今天我们可是去不了了,我们就来通过一个短片欣赏一下大兴安岭的美妙吧。
(展示:大兴安岭的图片)师:虽然今天去不了了,那我们就来一起学首歌,通过歌声来更多的了解大兴安岭,好吗?《勇敢地鄂伦春》(聆听原唱)(二)、阐发歌曲,教师范唱:同学们,大兴安岭有珍贵的动植物,那是谁在保护着这片大森林呢?他们身上有什么样的品格呢?伴随着题目我们再来聆听一遍。
(再次聆听原唱)师问:同学们,是谁保护着这片大森林?(鄂伦春人)他们身上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呢?(勇敢、性格彪悍)(大概请同学们自己说听后的收获?)师简介鄂伦春族:鄂伦春族是居住在我国东北大兴安岭的一个少数民族,从前以打猎为生,性格彪悍,他们通过捕捉猎物来养活自己,身上穿的衣服、鞋子、帽子都是用动物的皮毛做的。
而现在的鄂伦春人成了护林使者,保护森林、保护野生动物。
现在老师也想把这首歌唱给你们听听,好吗?(教师弹琴示范唱)。
(三)、学唱简谱,用“LU”音模唱旋律:1、师问:同学们这首歌曲好听吗?(好听)这首歌曲的情感是什么样的?(欢快乐波、自豪)那老师现在要看同学们用什么样的坐姿和表情唱歌?现在,你们来猜一猜老师弹的是哪一句?好吗?。
《勇敢的鄂伦春》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在学唱《勇敢的鄂伦春》这首歌曲中,学生能感受到歌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感受歌曲中的节奏和旋律特点,认知渐强和渐弱记号及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能用简单律动表现歌曲的情绪和意境。
【教学内容】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鄂伦春族民歌,栩栩如生地塑造了一支由远而近又渐渐远去的骑马挎枪护山林的威武的鄂伦春猎人队伍的形象。
歌曲为五声音阶,由四个乐句组成,以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为主,歌中渐强渐弱的力度变化在音乐表现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课时的教学力图通过律动、游戏、演唱等手段,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演唱歌曲,帮助他们巩固对音符、唱名及对力度记号的认知。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上新课之前呢,老师为大家带来一个小惊喜,大家看一下是什么?(出示:《江南style》的演唱者的Q版图像)生:骑马舞。
师:接下来有情大家跟老师一起来完成这段舞蹈好不好?请起立。
(播放音频)师生共舞。
师:你们知道吗?早在一千多年以前的唐朝,那时的孩子都喜欢玩一种游戏——竹马游戏。
你们知道什么是竹马吗?想不想见识一下?好,我们看屏幕。
(展示竹马游戏的图片)二、新授1、①欣赏《竹马游戏》。
思考问题,作品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速度是怎样的?这首短小的钢琴作品是由德国作曲家舒曼在28岁创作的钢琴套曲《童年情景》中的第九首。
②再次欣赏音频《竹马游戏》,它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呢?像不像马蹄的声音切分哒哒哒哒哒哒作者就是通过这种切分的节奏模仿马蹄声,来唤醒成年人对童年时候的美好回忆。
③一起来表现一下小朋友们骑竹马比赛的场景我们可以一手握着竹马,一手扬鞭,力度强的时候用力挥鞭,力度弱的时候轻轻挥鞭。
2、说到骑马啊,在我国东北大兴安岭一带,住着一个群以打猎为生,性格彪悍的民族。
这个民族就是——鄂伦春族。
你们想不想见识一下他们是怎么骑马狩猎的?(播放视频)②师范唱③读歌词。
④轻声跟唱。
⑤跟琴唱。
⑥歌曲处理。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简谱)唱歌《勇敢的鄂伦春》人教版(1)一. 教材分析《勇敢的鄂伦春》是一首富有民族特色的歌曲,选自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材。
歌曲描绘了鄂伦春族人民在春天骑马打猎的情景,歌词简洁明了,旋律欢快激昂,富有节奏感。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化,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对民族音乐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简谱阅读和节奏感知较弱,需要在教学中给予个别辅导和指导。
此外,学生之间的音乐基础和表达能力存在差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这一点,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感受鄂伦春族的音乐特色,培养民族自豪感。
2.学会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3.学习简谱阅读,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4.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节奏和音准掌握。
2.简谱阅读和识谱能力。
3.歌曲的情感表达和表演。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用范唱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情感。
2.互动法: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3.练习法: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4.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演唱、讨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歌曲《勇敢的鄂伦春》音频、简谱、图片等。
2.教学乐器:钢琴、吉他等。
3.教学资料:关于鄂伦春族的介绍。
4.课堂练习册:用于巩固所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勇敢的鄂伦春》,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节奏。
随后,简要介绍鄂伦春族的历史和文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勇敢的鄂伦春》的简谱,引导学生认识简谱,讲解简谱的读法和意义。
同时,为学生范唱歌曲,让学生跟随教师学唱。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分组练习歌曲。
《勇敢的鄂伦春》教学设计1. 用自豪、爽朗的声音熟练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2. 加入打击乐器及舞蹈,丰富歌曲的表现力,培养合作能力。
3. 初步了解鄂伦春族的简单知识。
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们明白爱护森林、保护林木人人有责的重要性。
1. 学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体会歌曲所表现的自豪骄傲的音乐情绪。
2. 用打击乐器演奏时,乐器间能够相互合作。
多媒体课件、钢琴、节奏卡片、打击乐器:铃鼓、双响筒、串铃1. 导入新课:师: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在党的领导下,五十六个民族和睦团结,亲如一家,除了音乐书中我们了解到的少数民族,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呢?(学生回答)2.师:在我国北方黑龙江省的黑河、大兴安岭、伊春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盟等地居住着这样一个少数民族,他们不惧严寒、不怕困难,世世代代以打猎为生,靠着一杆枪、一匹马巡逻在祖国的茫茫林海中,用自己的朴实与忠诚,无私地保卫着祖国的财产。
你们知道这是哪个民族吗?(课件)3.师揭题:今天,老师要教给同学们一首鄂伦春族的民歌《勇敢的鄂伦春》。
①板书课题。
②跟师读课题。
1.投影目标(师读本节课目标)。
2. 学生欣赏歌曲范唱。
过渡语: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鄂伦春的小朋友是用怎样的心情唱这首歌的?(《勇敢的鄂伦春》动画)。
谁来说一说?3.师问:歌曲的情绪是优美抒情的还是活泼欢快的?(板书:欢快、自豪)1. 再听范唱,小声随音乐唱歌曲,教师提问:这是一首几拍子的歌曲,歌曲有什么特点?。
这是一首 2/4 拍子的歌曲。
2/4 歌曲的节奏特点是强弱,你能用手势或者其他声势动作表示吗?(生用声势动作表示 2/4 节奏特点)师板书: 2/43.学习不认识的字,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4.跟着音乐师生接龙,有节奏的读歌词。
5. 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轻声随琴学唱歌词。
6 . 学生可能出现的节奏错误,教师要加以纠正。
比如(1)正确的: x森x x 林 里 错误的: x x 森 林 x 里(2)正确的: x x x x x ∣x - ∣ 错误的: x x x x ∣x - ∣伦 春 勇 敢 的 鄂 伦 春(3)如何接好前奏: 23 23 |56 52 |32 32 | 1— | 155 55| 155 55|7. 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完整并准确地演唱歌曲。
唱歌 - 勇敢的鄂伦春介绍这是一节关于唱歌的课程,本节课主要介绍勇敢的鄂伦春民族,了解鄂伦春民族的民俗、文化和音乐特点,通过唱歌和动作,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及情感表达能力。
课程目标1.了解鄂伦春民族的民俗和文化;2.了解鄂伦春民族音乐的特点和表现形式;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表达能力;4.通过唱歌和动作,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课程内容一、导入教师带领学生听一段鄂伦春民族音乐,学生观察、感受、听出节奏、跟动韵律。
然后教师与学生互动,讨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引导学生表达在音乐中感受到的喜、怒、哀、乐等感情。
二、探索教师介绍勇敢的鄂伦春民族及其生活、文化、风俗等,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向学生播放一段介绍鄂伦春的介绍视频,学生观看后讨论鄂伦春民族的特点和生活方式。
三、唱歌教师介绍鄂伦春民族的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让学生跟着歌曲的节拍打拍子,体会歌曲的节奏和韵律。
然后让学生分组演唱这首歌曲,引导学生理解这首歌曲表达的勇气和自信。
四、动作教师让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和歌曲的意境,学习鄂伦春舞蹈动作,培养学生协调性和合作精神,加深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课堂练习1.学生在学习唱歌时,要认真听、跟和唱,重在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感情。
2.学生演唱歌曲时,注重情感的表达,要在舞台上展现自信和勇气。
3.学生通过学习鄂伦春舞蹈,要学会协作和合作,养成良好的团队精神。
课程总结通过本堂课,学生了解了勇敢的鄂伦春民族,学习了鄂伦春民族歌曲和舞蹈,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感受和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唱歌和跳舞,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民族文化,增强了学生的身心素质和思想品质。
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唱歌勇敢的鄂伦春-人教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勇敢的鄂伦春》这首歌曲的歌词和曲调。
2.能够有节奏、合拍地演唱歌曲。
3.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表现能力,增强学生自信心和勇气。
二、教学重点
1.歌曲的歌词和曲调。
2.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三、教学难点
1.学生自信心和勇气。
四、教学准备
1.教具:录音机、教案、歌谱等。
2.材料:《勇敢的鄂伦春》的歌曲录音。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教师利用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简单介绍鄂伦春族的风土人情,使学生对其有初步的认识。
2.歌曲的欣赏
教师播放《勇敢的鄂伦春》的音乐录音。
学生认真聆听,体会曲调的感染力和歌词的含义。
3.歌曲的学习
学生现场跟唱,教师根据歌曲节奏引导学生唱出正确的曲调和感情。
要求学生有节奏、合拍地演唱,注重发音准确、声音洪亮,注意口型的形成。
4.学生表现
学生们跟着歌曲,表现出鄂伦春族勇敢、豁达、热情的民族特质,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赞赏与鼓励。
5.课堂互动
教师和学生进行问答互动,加深学生对鄂伦春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其文化自觉性和民族自豪感。
六、教学总结
通过此次音乐课程,学生们通过歌曲的学习和跟唱,了解了鄂伦春族的文化特色和历史背景,同时也展现出了勇敢、自信、热情等良好的个性特征。
希望这样的课程能够培养学生们的音乐兴趣和表现能力,更加自信地面对人生的挑战。
人教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勇敢的鄂伦春》教学实录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学唱民歌《勇敢的鄂伦春》,感受鄂伦春族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2、学习音乐知识:力度的变化,能听辨出音乐中出现的f、p、< 、> 等力度变化,受到力度在音乐表现中的重要作用。
3、学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能把对力度的正确感受运用于歌唱,能较自然轻松地、有表情地演唱。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体验法让学生感受鄂伦春族音乐的特点。
2、通过模唱法增强学生对鄂伦春族音乐的了解。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结合歌曲《勇敢的鄂伦春》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民族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4.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民族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难点:
1、感受鄂伦春族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特点,认知渐强和渐弱记号;强弱记号。
2、能自编律动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和意境。
3、歌曲中“一呀一杆枪”“日夜巡逻”的音准及咬字吐字
5.教学过程设计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老师弹奏歌曲《左手和右手》,学生边唱边做律动。
(设计意图:为了体现音乐课的特点,老师弹琴,学生边唱边做律动,目的是先让学生感受浓厚的音乐氛围,把情感教育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同时在优美的琴声中还进行了发声练习,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
二、导入新课:
1、师:我们以前的音乐课中都学过哪些少数民族的歌曲?
生:
师:我们复习一下《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这首歌。
(学生随琴唱。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鄂伦春族的歌曲,大家听听歌曲带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课件视频)
生:
2、老师带领大家走进鄂伦春族,了解与鄂伦春相关的知识—地理位置、住所、服饰。
课件展示。
)
(设计意图:唤起学生对已有的知识的回忆,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
三、学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1. 播放视频《勇敢的鄂伦春》,
师:你仔细听歌曲里都唱了些什么?
生:
2.老师弹奏《勇敢的鄂伦春》旋律有节奏的读歌词-——学生有节奏的读歌词。
(设计意图:学生模仿老师有节奏的读歌词、记忆歌词,可为正确的掌握歌曲节奏打下基础。
)
3. 请同学们打开书p28,观察鄂伦春族小朋友的服饰特点。
师:看没看到书上有一个背枪、骑马的鄂伦春小朋友?他头戴——皮帽,身穿——袍式的皮服,脚穿——皮靴,这说明他居住的兴安岭地区天气怎么样?生:
4. 再听范唱,学生随范唱小声跟唱。
(多媒体课件展示。
)
师:勇敢的鄂伦春人不惧严寒、不怕困难,在茂密的森林里干什么呢?
生:
师:像歌中唱的那样:一匹马,勇敢的鄂伦春肩负着狩猎、巡逻、守护山林的神圣职责。
(设计意图:体会鄂伦春族的人们不怕严寒,保护着自己的家乡。
)
5. 师:老师听出来了,同学们的第二乐段的简谱视唱有点难度,下面我们来复习一下这几个音,随琴唱“356”。
再认识两个新朋友“12”。
随琴唱一唱“12356”
6. 师范唱歌曲,孩子们随范唱轻声唱一唱。
(设计意图:复习“356”认识“23”几个音,为学习简谱做铺
垫。
)
7、认识力度记号“p、f”,渐强、渐弱符号“< >”
师:他们坐在那里演唱歌曲?
生:
师:能不能模仿一下马蹄的声音?(多媒体出示歌单)
生:
师:如果马蹄声越来越近呢?
生:(全体学生模仿马蹄声由远到近的声音)
师:现在又越来越远呢?
(全体学生模仿马蹄声由近到远的声音)
有没有留意我们歌曲中有“<”和“>”记号(板书),出现在歌曲的什么地方?再听听歌曲猜猜是什么意思?
生:
师:这符号叫渐强和渐弱符号,在生活中还有那些方面体现了这两个符号:
生:
师:比如火车声、下雨声等;我们一起来模仿一下……。
8、复习分辨“强”“弱”符号。
师:,在课本上找找“f ”“p”这几个记号,分别出现在那里?又代表了什么意思?
生:
师:强弱的区别。
全体师生听一遍歌曲,你听出什么来了?
生:
教师小结:一群马队由远而近,所以渐强,守护山岭要机警,小心,所以这里要唱弱声,突出他们的勇敢和机智,最后越走越远了。
(设计意图:根据歌词内容,进入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歌曲的力度处理,体现歌曲的风格特点。
)
9、师弹一句旋律学生唱一句,然后连起来唱一遍。
学生音不准的地方老师借助电子琴范唱。
设计意图:电子琴分句弹唱,可以给孩子们建立更准确的音高概念,为学好歌曲打下基础。
)
四,巩固歌曲
1、师:小朋友唱得真好,我们的乐器朋友也想加入。
出示x x | X X ‖应用哪种乐器伴奏(响板),请大家试一试。
2、出示课件:“X—”适合运用哪种打击乐器伴奏?(碰铃)鄂伦春族人民也是驯鹿的人,我们就用碰铃表现马脖子上的铃铛声。
请你看看我们打响板和碰铃在歌曲的什么地方出现了。
边唱歌曲边为歌曲伴奏。
(请学生上来选择打击乐器)
3、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X —‖
翻山越岭日夜巡逻护呀护山林。
像马儿在奔跑我们尝试用双响筒为歌曲最后一句进行伴奏吧,伴奏型如下:
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X X ‖
4、让我们用这三件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吧!
【设计意图:丰富学生对歌曲的表现,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
】
五、舞蹈欣赏与表演
1、师:鄂伦春族朋友知道咱们把他们的民歌唱得这么好听,特地为我们献上了一段精彩的舞蹈,让我们一起来静静地欣赏他们精彩的表演吧?(多媒体视频)
2、师:让我们一起用舞蹈表现鄂伦春族小朋友的勇敢吧!
舞蹈动作如下:
1-2小节双手手心向上慢慢抬起,表现大兴安岭的高。
3-4小节双手手心向外慢慢打开,表现大兴安岭的宽广。
5-8小节甩动胳膊踏步走,“春”字的时候右手握拳曲肘向下顿一下,表现强壮勇敢。
9-10小节做骑马状,跺脚跟。
11-12小节做握枪状,跺脚跟。
13-16小节甩动胳膊踏步走,护呀护山林时右手放到上额处做瞭望状,左手手心朝下稍微打开,重心在右腿上,左脚尖点地,从左看到右,重心转移至左腿。
2.展示:一部分上台表演,一部分为歌曲伴奏,男生模仿由远而近的马蹄声,女生模仿由近而远的马蹄声。
老师弹奏《勇敢的鄂伦
春》一起唱。
(设计意图:通过舞蹈视频的观看,为歌曲伴奏,让学生了解鄂伦春族的音乐文化,表现歌曲的情绪。
)
五.拓展
1.师:学习了一首鄂伦春族的歌曲,下面老师带领大家再欣赏一首歌曲《捕鱼歌》,(课件)看看这是哪个地方的歌曲?这儿的人们又在忙什么呢?
生:
2.再听歌曲,小声跟唱。
(设计意图:开阔学生视野,了解更多的少数民族的歌曲特点,地方特色。
)
六.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鄂伦春族的歌曲,欣赏了一首台湾民歌,你收获了什么?
生:
师:是啊,孩子们,正因为兴安岭有了勇敢的鄂伦春人,人们不再害怕野兽的侵犯和偷伐树木的人了,让我们也像鄂伦春人一样,努
力学习,用知识来保护家乡、振兴家乡吧!
(设计意图:体会鄂伦春人不畏严寒不怕苦难的性格,做一个热爱家乡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