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性能学练习题1
- 格式:doc
- 大小:50.50 KB
- 文档页数:3
绪论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不是材料力学性能的是()A、强度B、硬度C、韧性D、压力加工性能2、属于材料物理性能的是()A、强度B、硬度C、热膨胀性D、耐腐蚀性三、填空题1、材料的性能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叫_ _,反映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性,另一类叫_ _,反映材料在加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性。
2、材料在外加载荷(外力)作用下或载荷与环境因素(温度、介质和加载速率)联合作用下所表现的行为,叫做材料_ 。
四、简答题1、材料的性能包括哪些方面?2、什么叫材料的力学性能?常用的金属力学性能有哪些?第一章材料单向静拉伸的力学性能一、名词解释弹性极限:是材料由弹性变形过渡到弹—塑性变形时的应力(或达到最大弹性变形所需要的应力)。
强度:是材料对塑性变形和断裂的抗力。
屈服强度:材料发生屈服或发生微量塑性变形时的应力。
抗拉强度:拉伸实验时,试样拉断过程中最大实验力所对应的应力。
塑性变形:是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不可逆永久变形但不破坏的能力。
韧性:材料断裂前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
二、单项选择题1、根据拉伸实验过程中拉伸实验力和伸长量关系,画出的力——伸长曲线(拉伸图)可以确定出金属的()A、强度和硬度B、强度和塑性C、强度和韧性D、塑性和韧性2、试样拉断前所承受的最大标称拉应力为()A、抗压强度B、屈服强度C、疲劳强度D、抗拉强度3、拉伸实验中,试样所受的力为()A、冲击B、多次冲击C、交变载荷D、静态力4、常用的塑性判断依据是()A、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B、塑性和韧性C、断面收缩率和塑性D、断后伸长率和塑性5、工程上所用的材料,一般要求其屈强比(C )A、越大越好B、越小越好C、大些,但不可过大D、小些,但不可过小6、工程上一般规定,塑性材料的δ为()A、≥1%B、≥5%C、≥10%D、≥15%7、形变强化是材料的一种特性,是下列( C )阶段产生的现象。
A、弹性变形;B、冲击变形;C、均匀塑性变形;D、屈服变形。
第一章材料的性能一.名词解释弹性模量、弹性极限、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断面收缩率、冲击韧性、布氏硬度、洛氏硬度、韧脆转变、韧催转变温度、疲劳、断裂韧性二、填空题1.材料常用的塑性指标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其中_________表示塑性更接近硬度。
2.检验淬火钢成品件的硬度一般用________硬度,而布氏硬度适用于测定_______的硬度。
3.零件表面加工质量对其________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4.材料性能是指________性_________性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_性。
5.表征材料抵抗冲击载荷能力的性能指标是_________,其单位是___________。
三、选择题1.在设计拖拉机缸盖螺钉时应选用的强度指标是()A.σb B、σs C、σ0.2 D、σp2.有一碳钢支架刚性不足,解决办法是()A、通过热处理强化B、选用合金钢C、增加横截面积D、在冷加工状态下使用3.材料的使用温度()A、应在其韧脆转变温度以上B、应在其韧脆转变温度以下C、应与其韧脆转变温度相等D、与其韧脆转变温度无关4.汽车后半轴热处理后冷校直,造成力学性能指标下降,主要是()A、σbB、δC、σ-1D、HB5.在有关工件的图纸上,出现了以下几种硬度技术条件的标注方法,其中正确的是()A、500HBSB、HV800C、12~15HRCD、229HB四、判断题1、所有金属材料都有明显的屈服现象。
()2、同种材料不同尺寸试样所测得的伸长率相同。
()3、σ0.2是机械零件的设计依据,如果使用σb代替,则应选择较大的安全系数。
()五、计算题1.一根直径为2.5mm、长为3m的钢丝,受4900N拉伸载荷作用后的变形量是多少?(钢丝的变形为弹性变形,其弹性模量为205000MN/m2)[提示:参考第一部分第一章的例题1]六、简答题1.如何提高金属材料的刚度和疲劳寿命?2.韧脆转变在工程上有何意义?。
第1章 1.2工程材料的性能练习题1.是非题(1)因为σb=kHB,所以一切材料的硬度越高,其强度也越高。
( )(2)静载荷是指大小不可变的载荷,反之则一定不是静载荷。
( )(3)所有的金属材料均有明显的屈服现象。
( )(4)喷丸处理及表面辊压能有效地提高材料的疲劳强度。
( )(5)生产中常用于测量退火钢、铸铁及有色金属的硬度方法为布氏硬度法。
( )(6)材料的强度高,其塑性不一定差。
( )(7)材料抵抗小能量多次冲击的能力主要取决于材料的强度。
( )(8)只要零件的工作应力低于材料的屈服强度,材料不会发生塑性变形,更不会断裂。
( )(9)蠕变强度是材料的高温性能指标。
( )(10)凡是在加热状态下对金属材料进行的变形或加工都属于热加工的范畴。
( ) (11)材料在弹性变形阶段满足σ=Eε(胡克定律),因此E是弹性指标。
( ) (12)一般情况下,材料的弹性模量随热加工工艺的变化而发生明显变化。
( ) 2.选择题(1)机械零件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多数处于( )。
A.弹性变形状态B.塑性变形状态C.刚性状态D.弹塑性状态(2)下列四种硬度的表示方法中,最恰当的是A.700~850 HBW B.12~15 HRCC.170~230 HBW D.80~90 HRC(3)工程上希望材料的屈强比(σs /σb)高些,目的在于( )。
A.方便设计B.便于施工C.提高使用中的安全系数D.提高材料的有效利用率(4)αK值小的金属材料表现为( )。
A.塑性差D.强度差C.疲劳强度差D.韧性差(5)在设计拖拉机缸盖螺钉时应选用的强度指标是( )。
A.σe B.σs C.σ0.2 D.σb(6)国家标准规定,对于钢铁材料进行疲劳强度试验时,取应力循环次数为( )所对应的应力作为疲劳强度。
A.106~107B.107~108C.106~108D.107~109(7)涂层刀具表面硬度宜采用( )法进行测量。
A.布氏硬度(HBS) B.布氏硬度(HUW)C.维氏硬度D.洛氏硬度(8)材料的低温性能指标是( )。
南昌大学材料性能学复习题测试试卷1.关于固体材料的热容,爱因斯坦模型认为:晶体中每一个原子都是一个独立的振子,原子之间彼此无关,原子以( )的频率振动;德拜模型考虑到晶体中原子的相互作用,认为晶体中对热容的主要贡献是( ),把晶体近似视为连续介质,声频支的振动也近似看作是( )。
低温脆性常发生在具有()结构的金属及合金中,而在( )结构的金属及合金中很少发现。
[参考答案]体心立方或密排六方面心立方2.Griffith微裂纹理论从能量的角度来研究裂纹扩展的条件,这个条件是()。
[参考答案]物体内储存的弹性应变能的降低大于等于由于开裂形成两个新表面所需的表面能 3.滑移是在 __________作用下,在一定滑移系统上进行的。
[参考答案]切应力4.裂纹扩展的基本方式有三种,分别为()、()和(),其中以()裂纹扩展最危险,最容易引起脆性断裂。
[参考答案]张开型滑开型撕开型张开型5.描述材料的蠕变性能的力学性能指标有:()、()、()等。
[参考答案]蠕变极限持久强度松弛稳定性6.屈服是材料由()向()过渡的明显标志。
答案:弹性变形弹-塑性变形材料7.磁性的本源是材料内部电子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
晶体中热阻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间碰撞引起的散射。
8.对介质损耗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9.在垂直入射的情况下,光在界面上的反射的多少取决于两种介质的__________。
10.电场周期破坏的来源是: __________、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等。
11.由于恒压加热物体除温度升高外,还要对外界做功,所以等压热容__________等容热容。
12.BaTiO3电介质在居里点以下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四种极化机制。
《材料性能学》习题1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合适选项,每小题2分,共30分) 1. 断裂力学主要用来处理( d )方面的问题。 a) 低塑性材料抗断裂 b) 高塑性材料抗断裂 c) 含缺口材料抗断裂 d) 含缺陷材料抗断裂 2. 多晶体金属塑性变形的特点是( c )。 a) 同时性 b) 不协调性 c) 非同时性 d) 独立性 3. 细晶强化是非常好的强化方法,但不适用于( a )。 a) 高温 b) 中温 c) 常温 d) 低温 4. 表征脆性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参量是( d )。 a) E, σ0.2 b)σb , δ c) ν, ψ d) E, σb 5. 应力状态柔度系数最大的是( a )。 a) 压 b) 拉 c) 扭 d) 弯 6. 与抗拉强度之间存在相互关系的是( a )。 a) 布氏硬度 b) 洛氏硬度 c) 显微硬度 d) 肖氏硬度 7. 下述断口哪一种是延性断口( d )。 a) 穿晶断口 b) 沿晶断口 c) 河流花样 d) 韧窝断口 8. 通常键强度高的材料,热膨胀系数 ;结构紧密的晶体,热膨胀系数 (d ) a)高 小 b)低 小 c)高 大 d)低 大 9. 疲劳裂纹最易在材料的什么部位产生( a )。 a) 表面 b) 次表面 c) 内部 d) 不一定 10. 韧性材料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可能变成脆性材料( b )。 a) 增大缺口半径 b) 增大加载速度 c) 升高温度 d) 减小晶粒尺寸 11.在实用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热导率,对多晶氧化物材料 ,含有气孔的不密实材料 ( a )。 a) 减小 增大 b) 增大 增大 c) 减小 减小 d) 增大 减小 12. T为试验温度,Tm为材料熔点,一般T/Tm大于多少就属高温,就要考虑材料的高温力学性能( c )。 a) 0.2~0.3 b) 0.3~0.4 c) 0.4~0.5 d) 0.5~0.6 13. 下列不属于电介质的击穿形式有( c )。 a) 电击穿 b) 热击穿 c) 磁击穿 d) 化学击穿 14. 下列不属于铁磁性材料的是( b )。 a) Fe b) Cu c) Ni d) Co 15. 陶瓷坯体的热膨胀系数和釉层的热膨胀系数满足下列哪种关系有利于提高其机械强度( a )。 a) 坯体的热膨胀系数大于釉层的热膨胀系数 b) 坯体的热膨胀系数小于釉层的热膨胀系数 c) 坯体的热膨胀系数等于釉层的热膨胀系数 d) 不能确定 16.下列物质不可用作乳浊剂的是( d )。 a) TiO2 b) SnO2 c) ZrSiO4 d) Na2SiO3 17. 下列不属于压电材料的是( b )。 a) BaTiO3陶瓷 b) ZrO2陶瓷 c) PbZrO3陶瓷 d) PbTiO3陶瓷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空1分,共15分) 1 表征超导体的三个性能指标是临界转变温度、临界磁场Hc、临界电流密度Jc。 2 纤维区、放射区、剪切唇构成了断口特征的三要素。 3 疲劳断口的三个特征区是疲劳源、疲劳裂纹扩展区、瞬断区。 4 介质损耗的形式有电导损耗、极化损耗、电离损耗、结构损耗以及宏观结构不均匀的介质损耗。 5机件正常运行的磨损过程一般分3个阶段,跑合阶段、正常磨损阶段及剧烈磨损阶段。 6 Ⅰ型或张开型裂纹扩展最危险,最容易引起脆性断裂。 7缺口造成应力应变集中、缺口改变了前方的应力状态、缺口使塑性材料强化这是缺口的三个效应。 8. 解理台阶 、 河流花样、 舌状花样 是解理断口的基本微观特征。 9. 贝纹线 是疲劳断口的微观特征, 疲劳条带与裂纹线 是疲劳断口的宏观特征。 10.由机械应力的作用而使电介质晶体产生极化并形成晶体表面电荷的现象也称为 压电效应 。 三 名词解释(本题包括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 超塑性 2. 低温脆性 3. 矫顽力 4. 缺口敏感性 5. 腐蚀 6.内耗 1. 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呈现非常大的伸长率(约1000%)而不发生缩颈和断裂的现象,称为超塑性。 2. 当试验温度低于某一温度tk时,材料由韧性状态变为脆性状态,冲击吸收功明显下降,断裂机理由微孔聚集变为穿晶解理,断口特征由纤维状变为结晶状,这就是低温脆性。 3. Hc为去掉剩磁的临界外磁场,称为矫顽力? 4. 材料因存在缺口造成三向应力状态和应力应变集中而变脆的倾向。 5.腐蚀是物质表面发生化学或电化学反应而受破坏的现象。 6.加载时材料变形过程中所吸收的功成为内耗。 四 说明下列力学性能指标的意义(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280HBW10/3000/30 2 .△Kth 3. 10050010000/1Mpa 4. σs 5. KⅠc 1. 当用10mm硬质合金球,在3000kgf载荷作用下保持30s时测得的硬度值为280 2 △Kth代表疲劳裂纹不扩展的△KⅠ临界值,称为疲劳裂纹扩展门槛值,表征材料阻止疲劳裂纹开始扩展的能力。该值越大,材料的疲劳裂纹开始扩展所受的用力越大,材料抗疲劳裂纹扩展的能力就越强。△Kth的单位与KⅠ的相同,为 MN•m-3/2 或MPa•m-1/2 3.表示材料在500℃时,10000h产生1%的蠕变应变的蠕变极限为100MPa。 4.材料的屈服标志着材料在应力作用下由弹性变形转变为弹—塑性变形状态,因此材料屈服时所对应的应力值也就是材料抵抗起始塑性变形或产生微量塑性变形的能力称为材料的屈服强度或屈服点,用σs表示。 5.KⅠC为平面应变断裂韧度,表示材料在平面应变状态下抵抗裂纹失稳扩展的能力 五 简答题(本题包括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 请用能带理论解释导体、半导体以及绝缘体的导电机理。 如果允带内的能级未被填满,允带之间没有禁带或允带相互重叠,在外电场的作用下电子很容易从一个能级转到另一个能级上去而产生电流.有这种能带结构的材料就是导体. 一个允带所有的能级都被电子填满,这种能带称为满带.若一个满带上面相邻的是一个较宽的禁带,由于满带中的电子没有活动的余地,即使禁带上面的能带完全是空的,在外电场的作用下电子也很难跳过禁带.也就是说,电子不能趋向于一个择优方向运动,即不能产生电流.有这种能带结构的材料是绝缘体. 半导体的能带结构与绝缘体相同,所不同的是它的禁带比较窄.电子跳过禁带不像绝缘体那么困难.如果存在外界作用(加热、光辐射等),则价带中的电子就有能量可能跃迁到导带中去.这样,不仅在导带中出现导电电子,而且在价带中出现了电子留下的空穴.在外电场作用下,价带中的电子可以逆电场方向运动到这些空穴中,而本身又留下新的空穴,电子的迁移等于空穴顺电场方向运动。 2. 金属具有铁磁性的条件是什么?铁磁性与反铁磁性有何异同? 金属具有铁磁性的条件是:原子有未被抵消的自旋磁矩,自旋磁矩能自发地同相排列。 相同点是:都具有未被抵消的自旋磁矩。 不同点是:铁磁性,自旋磁矩能自发地同相排列;而反铁磁性,相邻原子间的自旋磁矩反向平行排列。 3. 如何提高材料抗粘着磨损能力? (1)合理选择摩擦副材料。尽量选择互溶性少,粘着倾向小的材料配对,如非同种或晶格类型、电子密度、电化学性质相差甚远的多相或化合物材料;强度高不易塑变的材料。 (2)避免或阻止两摩擦副间直接接触。增强氧化膜的稳定性,提高氧化膜与基体的结合力,降低接触表面粗糙度,改善表面润滑条件等。 (3)为使磨屑多沿接触面剥落,以降低磨损量,可采用表面渗硫、渗磷、渗氮等表面工艺,在材料表面形成一层化合物层。既降低接触层原子间结合力,减少摩擦系数,又避免直接接触。 4. 什么是铁电畴?并解释铁电畴壁与磁畴壁的区别。 铁电晶体中的铁电相通常是由自发极化方向不同的区域按一定规律排列组成的,这些自发极化相同的小区域便称为电畴。 铁电畴壁与磁畴壁的区别 ①铁电畴壁的厚度很薄,大约是几个晶格常数的量级。 ②铁磁畴壁则很厚,可达到几百个晶格常数的量级而且在磁畴壁中自发磁化方向可逐步改变方向,而铁电体则不可能。 5. 应力腐蚀断裂的条件及特征是什么? (1)应力 必须有拉应力存在才能引起应力腐蚀.压应力一般不发生应力腐蚀.拉应力愈大,则断裂所需时间愈短.应力腐蚀断裂所需应力,一般都低于材料的屈服强度. (2)介质 材料发生应力腐蚀需要形成一个应力腐蚀体系,一定的材料必须和一定的介质的相互组合,才会发生应力腐蚀断裂 (3)速度 应力腐蚀断裂速度约为10-8~l0-6 m/s数量级的范围内,远大于没有应力时的腐蚀速度,又远小于单纯力学因素引起的断裂速度. (4)腐蚀断裂形态 金属发生应力腐蚀时,仅在局部区域出现从表及里的裂纹.裂纹的共同特点是在主干裂纹延伸的同时,还有若干分支同时发展。裂纹的走向宏观上与拉应力方向垂直.微观断裂机理一般为沿晶断裂,也可能为穿晶解理断裂或二者的混合。断裂表面可见到“泥状花样”的腐蚀产物及腐蚀坑. 六.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1、有一构件加工时,出现表面半椭圆裂纹,若a=1.0mm,a/2c=0.3,在1000MPa的应力下工作。现有两种材料,其性能如下: A.σ0.2=1200MPa,KⅠc=95MPa·m1/2; B.σ0.2=2000MPa,KⅠc=47MPa·m1/2; 从断裂力学角度考虑,选用哪种材料较为合适? (当a/c=0.6时,查表得Ф2=1.62。) 解:对于材料A: 由于σ/σ0.2=1000/1200=0.83,所以必须考虑塑性区的修正,用下式计算KI: 22.02)/(212.01.1aKI 2)1200/1000(212.062.1001.010001.1IK=50.79(MPa·m1/2) KI对于材料B: 由于σ/σ0.2=1000/2000=0.5,不必考虑塑性区的修正,用下式计算KI:
aKI
1.1
62.1001.010001.1IK=48.43(MPa·m1/2)
KI>KIc,说明使用材料B会发生脆性断裂,不可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