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玉米田化学除草现状及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101.12 KB
- 文档页数:1
浅议玉米除草剂药害症状及预防、缓解措施玉米的整个生长过程中,杂草严重影响玉米正常的生长发育。
人们对杂草的防治除利用相应的农业栽培管理措施外,大多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在化防过程中操作者对所用药剂的性能、特点了解不够,用药品种、时间、方式、方法不当,剂量偏大偏小或操作失误等,都将对玉米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1.玉米除草剂药害的症状1.1苯氧羧酸类除草剂药害玉米田常用的2,4-D丁酯和2甲4氯钠盐为激素类选择性除草剂,具较强的内吸传导性。
低浓度(小于100微克/毫升)施用时对植株有剌激生长作用,当施用剂量大于100微克/毫升时即抑制植株生长。
2,4-D丁酯和2甲4氯钠盐主要用于防除玉米田的阔叶类杂草。
适宜用药时期为玉米的4-6叶期。
两种除草剂用量分别为亩用有效成分21-36克和50-60克。
早春低温、使用时期过晚或过量、或用于某些敏感品种,常会形成药害。
早春低温使玉米对2,4-D丁酯的耐药性减弱。
春玉米4叶期低浓度(30-35克/亩)药剂处理,用药几星期后即可使玉米产生畸形;5-6叶期玉米耐药性增强,但浓度过大(120克以上/亩)更易引起植株器官变态。
苯氧羧酸类除草剂药害病状主要表现为叶片扭曲,心部叶片形成葱叶状卷曲,并呈现不正常的拉长,非人工剥离雄穗不能抽出。
叶色浓绿,严重时叶片变黄,干枯;果位上不能形成果穗,故常在植株下部节位上长出果穗;下部节间脆弱易断,根系不发达,根短量少,侧根生长不规则。
1.2苯甲酸类除草剂药害该类除草剂具有显著的植株生长调节剂的特性,是内吸传导性除草剂,能干扰植物内源生长素的平衡,在形态上严重抑制植物的顶端生长和叶片形成;百草敌在玉米播后、苗前土壤处理或茎叶处理(杂草3-4叶前)可有效防除玉米田一年生和多年生阔叶杂草。
土壤处理时常与阿特拉津或甲草胺等混用,每亩用有效成份90-100克。
玉米苗前使用过量时,初生根增多,生长受抑制,向上生长减弱;苗期使用过量则主根扁化,叶片变窄且部分皱缩,心叶呈葱状叶,茎秆脆弱,易倒伏折断;施用过晚,地上部产生短而粗的畸形支持根,主根短,生长受抑制,易于倒伏。
我国玉米田化学除草现状及发展趋势作者:刘会娟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5年第7期刘会娟(唐山市玉田县农牧局,河北唐山 064100)摘要:玉米田化学除草因其省工、省力、除草效果好,深受广大农民们的青睐,但随着化学除草技术在玉米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和推广,由于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很多使用误区,每年都有除草剂药害的现象发生,使玉米产量下降,也给环境带来了污染,已构成了生态危机。
因此,生态除草剂的研制与开发是将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玉米田;化学除草;现状;发展趋势1 除草剂的使用误区及问题1.1 个别农民盲目或盲从选用除草剂玉米除草剂的误用由于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留守在家的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相对来说文化素质偏低。
他们缺乏对除草剂基本的认识,盲目地以为是除草剂就只杀杂草,对玉米根本不能有任何危害,结果就自以为或听取别的农户的建议将豆田除草剂与玉米田除草剂或其他灭生性除草剂随意混合应用,最终致使大量玉米田产生药害甚至于造成全田玉米的死亡,经济损失严重。
1.2 玉米田除草剂的应用种类不得当没有选择玉米田的专用除草剂或者选用的剂型不合理。
大多数农民认为只要是玉米田除草剂就能杀灭所有玉米田杂草,个别农民还在玉米苗期错误地使用了土壤处理型的除草剂(俗称:封闭药),结果导致玉米全田的灾害。
1.3 使用剂量不当不少农民认为除草剂只要加大剂量,除草效果就会更好。
目前由于农民多采用机械收割,田间遗留大量根茬、杂草,又由于干旱等因素影响,除草效果相对较差,大多数农民为了提高除草效果盲目加大除草剂的使用剂量,结果导致用药剂量过大、浓度过高,造成当季作物的药害,甚至会影响下茬作物生长。
1.4 使用时期不当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对除草剂的感应程度不同。
玉米苗后除草剂的使用,一般在3~5叶期较为安全,6叶以后施用除草剂,由于玉米心叶这时对药剂非常敏感,极易造成药害。
玉米播种后苗前除草剂的施用也不能晚于杂草2叶期。
1.5 施用药剂的方法不得当由于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致使药剂施用不均匀,有的还发生重复用药的现象,导致局部用药量过大造成作物的药害。
华池县玉米除草剂使用中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摘要] 分析了华池县玉米除草剂使用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华池县玉米除草剂使用的改进措施是:正确选择除草剂;严格用药时期;严格掌握用药量;提高喷药技术;合理轮换使用除草剂。
[关键词] 华池县;玉米;除草剂;存在问题;改进措施玉米是华池县主要粮饲兼用作物,化学除草是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和玉米产业化的要求,特别是旱作农业项目和全膜覆盖技术的推广实施,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栽培水平和产量也逐年提高,到2010年全县种植面积已达到了21.2万亩,预计平均亩产将达到651.7kg。
玉米面积的逐年扩大,致使玉米草害也逐年加重,成为影响玉米产量,提高产品品质,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玉米田化学除草已经成为确保玉米安全生产的重要技术环节。
针对玉米除草剂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我县玉米除草剂使用中急需改进的几点措施。
一、华池县玉米除草剂使用现状玉米除草剂是一种广谱性除草剂,活性高,能有效控制玉米田中一年生的由种子繁殖的禾本科及阔叶杂草,如马唐、狗尾草、牛筋草、蓼、苋等。
近年随着轮作和土壤耕作使杂草群落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如蓼、苍耳、龙葵、铁苋菜等也有上升趋势,据保守估计,我县每年玉米草害面积达20万亩以上,其中严重危害占20%。
据调查,每年玉米因杂草危害减产达10%以上。
杂草与玉米伴生,在地上争夺阳光、空间、co2,造成玉米生长群体郁弊、通风不畅、光合利用率降低。
在地下争夺土壤养分、水分,导致玉米营养不良、品质下降。
因此,玉米田选用推广安全、快速的除草剂品种不仅是实现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技术内容,也是当前生产的需要。
但是由于天气因素或者选药不当或使用技术不到位,防治效果不理想或造成药害等现象屡屡发生。
在2008-2010 年的田间调查中,玉米除草剂使用面积为:2008年5.45万亩(次);2009年7.65万亩(次),2010年10.35万亩(次),其中造成药害的2008年1.29万亩(次),2009年4.37万亩(次),到2009年上升为7.12万亩(次),药害轻者减产10%~30%,严重者甚至绝收,同时也导致相邻的其它作物受害。
浅析玉米田化学除草现状及对策作者:秦艳玲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09期摘要:化学除草具有高效、省工、增产的优点。
从90年代初开始,我市就大面积推广使用化学除草技术,不但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同时还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真正带来了农业耕作的变革。
如今,化学除草已基本代替了人工除草,尤其是在推广免耕技术及合理密植的今天,化学除草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随着化学除草技术的广泛应用,近年来使用化学除草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山西省孝义市玉米田化学除草为例,通过调查研究孝义市玉米田化学除草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对今后的发展趋势提出了自已的见解。
关键词:玉米田化学除草现状发展趋势一、前言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目的: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为适应我国农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化,化学除草由普及向提高使用技术、注重除草剂品种及安全性选择方向发展,本文根据多年农药玉米田间药效试验、示范及生产实践并收集国内外有关化学除草资料,旨在指导农民真正掌握化学除草这一技术,切实有效地玉米田杂草危害,促进农业的丰产与丰收。
意义:提高农民科学使用化学除草技术是农业发展和改革的要求,是提高农民素质的必由之路,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有力保障。
2.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通过收集国内外有关化学除草资料,孝义市的基本情况,对全市除草剂使用效果进行跟踪回访,发现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的广大玉米种植户在使用除草剂进程存在一些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对今后的发展进行了科学指导。
二、孝义市玉米田化学除草现状1.基本情况我市2010年农户春播玉米实际种植面积为245786.42亩,共涉及1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364个村42400户。
今春以来,为巩固好去年实施的省级现代玉米丰产方秸秆还田项目,在4月底5月初玉米播种全部结束后,市农委积极争取市政府财政资金的支持,组织调运了价值24万余元的玉米专用除草剂1039箱,同时结合今年开展的农业科技展示田建设,及时将这些除草剂发放到了大孝堡乡、振兴街道、中阳楼街道、兑镇镇、高阳镇、下栅乡、东许办事处、新义街道、西辛庄镇等12个实施秸秆还田项目和开展玉米展示田建设的乡镇、街道,并派出技术人员对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如何使用玉米除草剂进行跟踪指导和服务,我市今年春季共组织调运玉米专用除草剂1039箱,每箱20瓶,计20780瓶。
河南农业年第8期N NNONGY 近年来,夏玉米田化学除草防除效果差的问题普遍存在,为解决好这一问题,宁陵县农技站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
其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两方面:一是环境因素和气候因素的影响;二是除草剂选用不当和使用方法不当。
针对以上原因,笔者采取了相应的增效措施,提高了除草防草效果。
一、影响除草效果的因素(一)麦茬麦秸麦糠的影响。
目前,95%以上的麦田采用大型机械收割,麦秸麦糠全部散落在田内,麦茬高度一般在20~25厘米左右,不灭茬就顺垅播种玉米,喷施的除草剂药液多黏附在麦茬、麦秸和麦糠上,土壤表面和杂草接收到的药液较少,起不到封闭地面和杀草的作用。
(二)干旱因素影响。
黄淮夏玉米区播种期正处于高温干旱少雨天气,空气干燥,土壤失墒快,喷施除草剂后药液挥发快,难以在地表形成药膜。
此外,高温干旱也阻碍药剂在杂草体内输送和传导,影响了药效的正常发挥。
(三)用药不准确。
许多农民对杂草的种类和除草剂的杀草对象缺乏了解,不能对草下药,造成部分杂草防效差或根本没有防除效果。
还有部分农民分不清封闭型除草剂和触杀型除草剂,错用药、误用药,严重影响了使用效果。
(四)喷水量过少。
部分农户、特别是地多人少的农户,为省工省力省时,在喷施除草剂时加水量过少,一般每667m 2仅用水15kg 左右,在地面根本形不成药膜,从而影响了药效的发挥,降低了除草效果。
(五)用药偏晚。
目前推广的多数玉米田除草剂在杂草4叶期以前使用防治最好,但部分农户用药不及时,错过了防治时期,致使杂草长大,抗耐药能力增强,导致防除效果差。
(六)麦田遗留大草多。
部分麦田杂草防治不彻底,致使杂草长大留在玉米田中,一般玉米田专用除草剂对麦田遗留杂草根本没有防除效果,造成麦田大草多。
(七)使用方法不当。
一是对悬浮剂类除草剂在没有充分摇匀的情况下使用,影响了除草效果。
二是配药不科学,每桶水兑药量有多有少,除草效果不均衡。
三是采用前进式喷药法,使刚刚喷到地表的药液在还没有形成药膜时就被脚踩坏或粘走,致使脚踩部位继续长草。
浅谈化学除草存在问题与对策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我国化学除草存在的问题,并对化学除草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达到促进化学除草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化学除草问题解决对策目前我国化学除草主要问题是农田杂草群落演替加快,给化学除草工作增加了困难。
在除草剂的选择、配制、使用时期的不当造成化学除草危害时常发生,以及化学除草剂洒器械落后、长残留除草剂都会给除草工作带来困难。
因此合理科学的使用化学除草剂、加强施药器械生产研究,对促进化学除草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化学除草剂所存在问题1.1 品种选择不合理农民对于化学除草剂不是很了解,误听一些传言,认为只要是除草剂就一定能除草,结果杂草没有死庄家却死了。
1.2 除草剂混用和混配制剂的问题除草剂混配和混配制剂只注重其成本,忽视了混配的药效和安全性,给除草工作造成经济损失。
1.3 长残留除草剂的使用现状及其所带来的问题。
2004年我国长残留除草剂农田使用面积达到1?733.3万公顷,占农田化学除草总面积的30%。
在大豆、小麦、油菜田长期使用长残留除草剂,占总播种面积的80%以上。
长残留除草剂固然有着很多的优点,但是缺点也是非常致命的。
长残留除草剂在土壤残留时间长,一般是在2-3年,有的化学除草剂甚至残留时间更长,在轮作或者连作田地都会对后茬庄家造成危害,严重者会造成绝产。
长残留除草剂对后茬作物危害日益加重,给农业生产带来诸多不利,这也影响了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
(1)不合理的种植比例。
在我国北方主要是种植大豆,然而大豆是经常采用长残效除草剂,因此造成多种作物倒茬轮作,近年来随着其他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这些作物对苗前的长残效除草剂敏感,从而造成危害,这样极大地限制了农民的选择作物种植的选择机会。
(2)施药机械落后。
除草剂重喷、漏喷严重,喷嘴型号不对。
(3)受自然条件限制。
对于高温、干旱、大风等不利条件的影响限制,不能及时改进施药技术、提高施药水平。
1.4 难治杂草增多目前,田地草的中来减少,难治杂草越来越多,原因在于耕作轮作不合理、除草剂使用不合理、机械灭草措施被忽视。
浅谈玉米田化学除草施用技术要点及问题措施化学除草已广泛应用于玉米生长的各个时期,但玉米田化学除草剂种类较多、要求使用技术水不一等原因,化学除草剂使用过程中出现效果差、发生药害等多种问题,通过几年探索研究,本人提出了改进方法和改进措施,供大家参考:一、玉米田化学除草施用技术要点1.玉米播前封闭性除草剂(1)玉米苗前除草剂的选择和使用玉米地杂草出土较少或未出土,玉米播种后可采用封闭处理,除草剂的施用,一般在播种后5d前完成,可有效地将杂草防除在萌芽期;生产中对生产条件较好的地块,墒情较好,可在苗前用甲草胺、乙草胺等复配除草剂,该类除草剂重要以芽吸收,可以有效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类杂草,封闭除草效果突出;对墒情较差的地块,在苗前选用除草剂时,应尽可能选用根、茎、叶均能吸收,且能除去较大杂草的除草剂,施药时要尽可能加大水量,使药剂能喷淋到土表,封闭除草效果较好。
(2)用法与用量在玉米播种后出苗前土壤较湿润时,趁墒对玉米田进行“封闭”除草,既要保证除草效果,又不影响玉米及下茬作物的生长;除草剂使用时,做到不重喷、不漏喷,以土壤表面湿润为原则,利于药膜形成,达到“封闭”地面的作用,“封闭”除草时,50%乳油乙草胺粘土地用量不要超过150g/亩,沙土地用量不要超过80g/亩;甲草胺每亩用量175-200ml。
2.玉米苗后茎叶处理剂(1)玉米苗后除草剂的选择和使用一般应在出苗后玉米3—5片之间进行,玉米五叶期以后施药,不可使药液流入玉米喇叭口内,否则易产生药害,幼苗出现白化、矮化、卷心等药害症状;苗后除草剂选用2,4—d丁酯效果较好,施药时应选择无风气象,定向喷施。
(2)用法与用量当玉米长到3—5片叶时进行化除,亩用2.4-d丁酯60—70g兑水30—40kg喷雾,玉米田周围若有双子叶作物如棉花、瓜菜等,要在其出苗前化除,严防药液漂移产生药害。
二、玉米田行间除草剂1.玉米田行间除草剂的选择和使用在玉米生长中期,玉米八叶期(株高50 cm)后的田块,由于气候原因在使用苗前封闭剂和苗后茎叶处理剂时,往往出现效果不佳的情况;可使用灭生性除草剂进行玉米行间除草,在玉米株高超过60 cm玉米茎基部老化发紫后,施用天闪、百草枯等药剂;施药时应选择无风气象,定向喷施时注意不能将药液喷施到玉米茎叶上,且不能与有机磷类农药混用,用药前后七天内不能使用有机磷类农药等情况。
玉米田化学除草所面临的问题摘要:玉米田化学除草也就是用除草剂来防除杂草,除草剂是指用来消灭或控制杂草生长的药剂。
化学除草剂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具有省工、高效、增产、减轻劳动强度等优点,是实现农业现代化、机械化不可缺少的一项新技术。
近几年,我国在化学除草剂的研制与利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绩,除草剂的品种、产出量及利用面积日益增长,特别混合型除草剂的应用,更高程度地保障了作物的安全性,降低了对后茬作物的影响,增强了药效,扩大了杀草范围,对粮食的生产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
但对除草剂的使用方法和药量掌握及其药害处理等方面应有一定的问题。
文章扼要地介绍了目前全国玉米田使用化学除草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以后的发展做以展望。
关键词:玉米种类;化学除草;发展现状;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066-20 前言目前,我国化学除草剂达90%左右的使用率,它正作为我国一项新的农业技术迅速推广,而作为我国东北玉米大省,玉米除草剂更被普遍应用,化学除草具有高效、省工、省时等优点,它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实现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必不可少的一项新技术,对改进现有的栽培制度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影响化学除草剂除草效果的因素很多,在玉米除草过程中出现了非常多的问题,严重影响玉米田除草效果,不同程度制约着玉米生产的发展。
1 玉米田草害产生和分布玉米种植在我国各地区的分布并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大致形成一个从东北到西南的斜长形玉米栽培带。
其中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是主要省区。
东北是我国玉米的主要产区,其中吉林是我国的第一大玉米生产省,年产量近2000万吨;其次是山东省和黑龙江省,年产量在1500万吨左右;河北、河南两省年产量也在千万吨的以上。
我国广泛的米田种植的特点,决定了玉米田繁多的杂草,严重影响玉米的产值,其中稗、马唐、苋、苣荬菜、藜、狗尾草等危害严重。
玉米田化学除草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 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它对于提高国民收入,保障粮食安全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几年玉米面积是又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化学除草也就成了重要的问题。
目前,玉米田除草剂品种仅有莠去津、甲草嗪、甲草胺、乙草胺、异丙甲草胺、异丙草胺、噻吩磺隆、烟嘧磺隆、氟乐灵、2,4-d等10余种。
其中长残效除草剂莠去津用量过大,存在着巨大的隐患。
急需发展短残效品种和茎叶处理剂,提高玉米田除草的灵活性和选择性,在适当引进新除草剂品种的基础上,着重开发用于玉米田的除草剂混合制剂及提高使用技术,研制和应用与之相适应的环境友好型的除草剂增效剂和安全剂,改进除草剂剂型。
[关键词] 玉米田杂草化学防除现状趋势[中图分类号] s45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1-0034-01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在2000万公顷左右,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华北,主要杂草有马唐,牛筋草、稗草、狗尾草、藜、马齿苋、苍耳等,玉米生长较快,封行早,特别是夏玉米,只有那些比玉米出苗早或几乎和玉米同时出苗的杂草才对玉米造成严重的危害。
农药混用可以扩大杀草谱,减少用药次数,而且许多除草剂混用后有明显的增效作用,提高药效。
二、玉米田杂草发生特点1. 杂草种类多,种群组合复杂玉米田杂草主要有:稗草、旱稗、狗尾草、马唐、婆婆纳等,共16科30种。
而且杂草种群组成复杂,每块田的杂草种类都在10种以上。
常见杂草如:1.1马齿苋一年生肉质草本植物。
别名马齿菜、酱板菜、猪赞头等,广布全国。
主要为害棉花、蔬菜、豆类、薯类、甜菜等农作物。
生态特点:寄生在肥沃且湿润的农田、地边、路旁等处。
是夏季杂草。
发芽适温20~30℃,耐干旱,繁殖力强。
一株可产生种子数万粒,折断的茎入土仍可成活。
在上海4月底至5月初出苗1.2龙葵一年生草本植物。
别名野葡萄、天宝豆等。
分布在全国各地。
主要为害棉花、豆类、薯类、瓜类、蔬菜等。
玉米田化学除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摘要] 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每年都因杂草防治不及时造成巨大损失。
玉米田化学除草以其省工、快速、高效在杂草防除中起到了巨大作用。
本文就玉米田化学除草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玉米田;化学除草;问题;对策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玉米种植面积3亿亩左右。
由于玉米大部分生育期处于高温、多雨的季节,杂草生长迅速,常因除草不及时而发生草害或者草荒。
我国玉米田草害面积占其播种面积的33%左右,如果不投入除草措施,每年因草害造成的玉米产量损失将达25亿kg,损失率10%以上。
与其它作物相比,玉米生育期内人工和机械除草非常不方便,因此化学除草地位就显得更加重要。
目前,可在玉米田施用的除草剂不少,但由于用户不了解除草剂的特性、安全使用技术和施用环境,盲目用药导致药效较差或药害发生,影响着玉米产量。
本文就玉米田化学除草剂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论述,以其为农民朋友使用除草剂提供帮助。
一、玉米田化学除草存在的问题1.使用技术问题(1)药液用量偏少或偏多:玉米田化学除草时,播后苗前除草剂喷雾用水量偏少,不按要求进行喷雾,如果遇上气温较高的天气,喷到地上的除草剂药液很快就蒸发了,起不到除草的作用。
苗后茎叶处理除草剂同等药量情况下,加水量越大,除草效果越差。
(2)使用方法不正确:使用前药剂不经准确称量,且不把药液摇匀,没有先预混配成母液进行二次稀释,而是直接加到喷雾器后加水即施药。
致使除草效果不佳。
(3)施用时期不当:使用药剂除草时,错过了杂草防除的最佳时期。
有的农民使用播后苗前除草剂习惯等雨施药,往往由于等雨致使玉米田封闭除草施药期拖后,有的玉米田应苗前施药的拖到苗后施药降低了除草效果。
如乙草胺属苗前处理剂,主要靠禾本科杂草的芽鞘吸收,如果出苗后施药,由于叶片遮挡影响吸收,且芽鞘老化,吸收能力下降,因而影响了除草剂的使用效果。
有的农民使用苗后除草剂施药过晚,杂草叶龄大抗药性增强,防治效果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