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测背景下师范教育专业普通话教学改革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6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 NO.6,2012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O UR NA L OF YU N NA NI N ST I TU T E OFS O CI A L I S M 224教师专业化背景下的口语课程改革与实践 吕小君 (温州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摘 要:教师语言能力是专业化教师必须具备的才能。
研究基于高校教师口语课程普遍存在名称不统一、学时不充足,教材较陈旧、教法较单一,考核评价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的分析,探讨教师口语学习情意、自学和反思能力培养思路和策略,提出调整课程体系,提高课程延展性,通过优化课程实训内容,密切与中小学的联系,通过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开放普通话培训与测试,提高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等解决问题的方案。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口语课程;困境;改革 中图分类号:G65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12)06-0224-2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师的素养时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语言素养是教师手里最重要的工具,如果师范院校没有让教师很好地掌握这种工具,会给未来的教师造成语言素养上的缺陷。
教师专业化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66年提出重要观点,强调“应当把教师工作看作一门专业,它需要教师的专门知识和特别才能,并需要经过长期持续的努力与研究才能得以维持”。
我国对教师专业化的广泛关注,出现在21世纪以来十年的时间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到的“特别才能”,即包括教师语言表达能力。
值得思考的是,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的专业化不可分割,教师教育专业化的落脚点就在于教师教育课程的研究和改革,高校“教师口语”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就纳入高校师范专业“教师教育类必修”课程,它却对教师专业化没有有敏锐的回应。
“教师口语”课程建设中有几方面的问题日渐凸显。
贵州省地方高等师范类学院普通话课程改革?初探贵州省地方高等师范类院校长期受到地方方言和多种民族语言的影响,学生习惯说方言且民族语言情结突出,普通话水平相对全国而言比较低下。
本文主要从普通话教学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实践、教学条件、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如何进行课程改革。
标签:地方;师范学院;普通话;课程改革普通话教学在我国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尤其是高等师范类院校中师范类专业或是非师范类中与口语表达密切相关专业,都应该达到一定的普通话水平。
贵州省地方高等师范类院校因长期受到地方方言和多个民族语言的影响,学生习惯说方言且民族语言情结突出,普通话水平相对全国而言比较低下。
在教学中能让学生学会讲普通话,学好普通话,提高普通话实际应用能力及口语表达水平,并最终能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则意义重大。
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和总结教学经验,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普通话课程改革。
1.普通话课程教学理念改革(1)改变传统观念,重视普通话课程理论。
普通话在大多学校往往是公共课或选修课,这些都会导致学生产生普通话不重要的错觉,学生从主观上不重视普通话这门课程,认为只要能说普通话,或是能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就行,往往忽略了课程理论的重要性。
普通话是一门语言课,更是一门技能课,因此,应从学校层面和学生心理层面改变传统的错误观念,应重视普通话课程理论教学。
(2)改变以通过测试为主要目的的功利思想,着重提高学生普通话的应用水平和能力。
大多学校受到师范类学生必须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而取得教师资格证的条件限制,把普通话教学的目标设定为使学生通过测试,教学的内容和课程的设置仅仅围绕测试来开展,缺乏口语表达能力的扩展训练和思维能力的训练。
应改变以通过测试为主要目的的功利思想,着重提高学生的语音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
2.普通话课程教学方法改革(1)改变完全以理论为主的单一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只是一味地强调语音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导致课堂教学枯燥、单调,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只是让学生跟读,学生缺少大量练习的时间;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单一地围绕理论和书本讲解,极少借助多媒体、课件、视频、讲解案例等辅助手段活跃课堂气氛。
例谈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的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推广普通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推广普通话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举措。
普通话是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语言,是教师的职业语言。
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播电影电视部于1994年作出了“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规定师范院校的教师和毕业生属于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主要对象,并提出了相应的普通话等级要求:“教师和师范院校毕业生应达到二级或一级水平。
”为此,师范院校的师生应下气力学好普通话,师范院校的普通话测试站应相应地认真做好普通话测试工作。
江西师范大学有着72年的办学历史,学校历来重视语言文字工作,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工作传统,十分注重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一、组织机构(一)组织领导学校成立了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并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担任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主任。
委员会对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有关事项进行研究决策,使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与教育教学密切结合起来。
学校于2001年成立了“江西师范大学普通话培训测试站”。
鉴于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对于培养优秀中等教育师资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人才具有重要作用,为使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工作能在全校范围内更好地开展,学校将其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并将测试站挂靠在教务处。
(二)管理措施在贯彻落实国家和委厅普通话培训测试管理工作相关文件的同时,学校结合测试工作实际,采取了以下工作措施:第一,将“三字一话”列入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
师范院校的传统决定了我校一贯重视语言文字工作,并将其纳入到教育教学环节之中。
学校为提高师范生的教师职业素质,一直以来都在师范生中开展教师职业技能的测试,测试的主要内容是“三字一话”,即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和普通话。
学生通过“三字一话” 测试,可获得教师职业技能证书。
为了提高学生的“三字一话”水平,学校开设了《硬笔书法》、《演讲与口才》、《朗读学》、《普通话与演讲艺术》等公共选修课程。
在近年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学校将《普通话培训与测试》作为一门课程纳入教学计划,成为师范类学生的必修课程、非师范类学生的选修课程,因此师范类学生普通话培训是不收取培训费的。
基于专业群背景下的小学教育专业建设探索r——以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张健【摘要】专业群是由一个或多个办学实力强、就业率高的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专业,若干个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的相关专业组成的一个集合[1].专业群建设是形成师范院校办学特色的重要内容.优先、重点发展的专业,一般是专业群中的核心专业,即专业群内社会需求大、办学基础好、特色优势强的专业.师范院校科学地实施专业群布局,有助于专业建设的科学化和专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有助于提升师范院校在同等院校中的竞争力.【期刊名称】《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7(039)002【总页数】5页(P124-128)【关键词】专业群;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体系【作者】张健【作者单位】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素质教育部,辽宁锦州12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22.0师范院校初等教育专业群建设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一个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以学生能力分析、课程体系建设、实践体系建设为重点,进而构建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学科系统。
师范院校基于专业群要求的初等教育专业改革与建设需要结合专业特征,做到思路正确,切入得当。
其中,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处于首要地位。
(一)人才需求调研分析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于2016年暑期对辽宁及周边省市初等教育人才的需求状况做了调研,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社会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调查结果如下:第一,社会对各类型的初等教育人才均有需求,但需求量上差异较大。
72.6%的单位对语文教育人才需求较为迫切。
其中,一些民营教育机构更需要口头作文、小主持人等方面的语文教师。
67.4%的单位对数学教育人才有需求,包括能够进行口算、趣味数学教学的教师。
对英语教师的需求为75%,对心理健康教育人才的需求为23.2%。
第二,各单位认为,师范类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初等教育专业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65.3%的单位认为实践能力最重要,20%的单位认为专业理论知识重要,80.1%的单位认为该专业毕业生不能很快进入工作状态,究其原因,是实践经验不足。
[摘要]实践教学是提升师范生职业技能水平的重要部分,但是部分地方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仍存在实践教学课程目标“产出导向”不清晰、实践教学体系内容设置缺乏均衡性、实践教学管理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和实践教学质量保障制度不够健全等问题。
对标师范专业认证标准,地方高校应重新构建“分层递进”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三级联动”的实践教学管理评价体系和“内外协同”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形成完整健全的“一核—四训—三平台”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
[关键词]师范专业认证;实践教学体系;汉语言文学专业;重构[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3)16-0033-04[收稿时间]2023-04-21[基金项目]2021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构与实践”(2021JGZ139)。
[作者简介]黄福艳(1968—),女,广西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
为了促进师范类专业的规范化建设,提升师范教育人才培养质量,2017年,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提出了师范生“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以下简称‘一践行三学会’)”的毕业要求[1]。
因此,在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对照师范专业认证标准要求,探究师范生教育实践课程的理念转变和实践路径,重新构建完善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对于提升师范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文章以北部湾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探讨重新构建“一核—四训—三平台”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期为地方本科院校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师范专业认证标准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实践教学不仅仅是指学生课堂教学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而且包含了师范生四年学习的专业认知、情感态度和职业技能掌握的一切实践性教学,应基于师范专业认证标准对实践教学提出相应要求。
《长江丛刊·理论研究》2017.09机测背景下提高大学生普通话水平的对策——以保山学院为例李董清【摘 要】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以下简称“机测”)相较于传统人工测试而言,更能反映考生的普通话水平,相应的对考生的要求更加严格。
自采用机测以来,保山学院学生普通话过级率不高,这与学说普通话的环境和测试方式的改变有很大关系。
事实上,积极构筑学说普通话的良好环境,加强对考生的培训能大幅度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
【关键词】机测 普通话 环境 培训自2011年11月展开机测以来,保山学院共测试考生31296人次,合格率为72.45 % (二级乙等以上为合格),过去人工测试合格率87%,下降 14.55个百分点,与普通话教学科研等方面一直走在全省前列云南师范大学相比也有不小差距,究其原因主要和学生学说普通话的环境以及测试方式的改变有很大关系。
总而言之,保山学院学生普通话水平不高,但学习普通话的热情普遍高涨,如果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以及采取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一、构筑学说普通话的良好环境普通话测试成绩高等级反映高水平,无论人工测试还是机测,要想获得高等级,普通话水平是基础。
在学生学习普通话的热情普遍高涨的情况下,需要学校积极构筑学说普通话的良好环境。
(一)营造说普通话的良好氛围普通话水平提高的一大因素是要“说”,说普通话有利于培养语感,敢于说才能克服交流障碍。
首先,增广普通话的使用面。
普通话是校园语言,应该渗透于校园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事实上,学生除了在课堂上使用,在校园其他地方很少讲普通话。
因此,要鼓励学生在公众场合多讲普通话,如:与教师或是其他服务人员的交流过程中必须使用普通话等。
同时,学生的交流对象也要自觉使用普通话。
其次,发挥“推普周”的带动作用。
每年9月份的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校园内往往会有与普通话相关的系列活动举行,演讲比赛、主持人大赛、诗词朗诵等,使学生学说普通话的意识得以增强,但随着活动结束,“推普”的影响力也大大降低。
机测背景下师范教育专业普通话教学改
革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文章从探讨计算机测试普通话的背景出发,详细阐述了机测背景下普通话教学的变革和重要性。
接着笔者又深入分析了计算机测试的特点。
最后,针对师范专业应对机测的普通话教学改革问题,笔者做了观点性和理论性的论述分析。
一、计算机测试普通话背景分析
二零零九年国家语委提出:对普通话水平测试智能化的工作要加大力度推进,实现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争取二零一零年在全国普及计算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
在二零零九年河北省语方文字工作会议中,河北省语委提出对计算机辅助普通水平的测试点增加到四十三个,同时,要求对没有列入试点的测试站创造相应的条件,争取全部使用新系统。
在国家语委与河北省语委的工作带领下,师范教育专业积极响应,在二零零九年的下半年对普通话水平测试进行新的改革,开始实施计算机辅助测试。
这种测试与人工普通话水平测试不同,所以,对普通话
水平的培训工作也带来很多影响,也使得我们对普通话的培训教学工作更加迫切。
二、计算机测试普通话特点分析
首先,测试方式与环境的改变,人工普通话水平测试通常是由两名普通话教员测试应试者,在整个测试的过程中,应试者面对的是两名测试老师,教室是测试的环境,每一组测试都在独立的教室进行,相互之间也不会受到影响。
计算机辅助测试是由科大讯飞的测试应用软件,通过测试机按一定的程序进行的,应试者面对的是计算机,也是通过自己的操作来完成测试的,不会有教员的提醒,这对测试者提出一个要求,就是在进行测试之前,对测试的软件与流程都要熟悉,计算机辅助测试设在机房,可以由一组人同时进行测试,因为要房的电脑间距受限,测试者在进行测试的时候会被其他人影响。
其次,学生测试心理上的改变,在人工普通话进行测试时,测试老师是测试者面对的对象,导致有部分发音不太好,语音水平不好的考生因过度紧张不敢开口,会给测试的成绩带来影响,计算机辅助测试中,电脑是测试者面对的对象,只要培训过,对测试的程序有了解就可以,测试者在心理上会较为放松,在进
行测试的时候会把真实的水平反映出来。
然而,因为电脑对应试者没有足够的监管力,所以,有一些考生会有作弊的行为。
最后,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评分标准的改变,人工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评分是由两名教员进行测试并给分的,一是非常及时,二是教员或以与没没测试者进行交流与沟通,在打分的时候也一致,机辅测试在进行评分之前的三道题是通过测试系统给分的,在完成测试后第四道题由教员进行单独评分,这样缺少相应的交流与沟通,分值会出现较大的差距。
三、机测背景下师范教育专业普通话教学改革分析
第一,师范教育专业普通话教员的课前培训,取得省级教员资格的老师才能担任普通话水平培训的课程,测试第四题的评分及后期的复审也是通过教员完成的,教员的教学水平与应试者的测方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对整个学院的普通话的测试水平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教员的专业、学历、职称以及年龄都是不一样的,并且很多都是兼职的。
第二,普通话培训教学改革措施,在普通话培训教学工作中,教员是其中的实施者,在进行教学时要持续不断的学习,随着机辅测试的实施,对于教学的
方法也要不断的改进,对教学的内容也要相应的增加,要把教、学、练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多练,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加一些绕口令,让学生有更大的学习兴趣,同时,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在教学内容方面,要把机辅测试的程序、内容以及注意事项作为重点,对整个教学的过程中都要融入进去,尤其是对评分标准的改变,要多加讲解,避免在进行测试时出现测试失败的现象。
在进行教学时,还要让学生多听一些机辅测试中的经典音频,在评分标准融入进去,通过对扣分细节的分析,使学生减少在进行测试时发生同样的错误。
第三,在学生计算机辅助测试应试技巧方面要加强指导,学生在进行测试的时候,一共需完成四道题的测试,第一道题与第二道题主要是对测试者的语音发音的基础进行测试,对轻声以及儿化等词的发音进行测试,在进行测试的时候要注意把握读音的技巧,对横向的朗读也要注意。
除此之外,对于语速也要进行控制,还有第二题结合会出现的轻场以及儿化音的次数在对发音无法确定时,对发音的一种猜测,与评分标准结合起来,对扣分的细节进行分析,才能在阅读时避免易发生的错误,尤其是第三道题在进行短文朗读的时候,要注意
短文的回读,在进行朗读的时候在脑中会快速计算,然后再做出决定,选择回读还是直接跳过去。
第四,对学生的说话练习多加引导,避免发生作弊的行为,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对于学生练习第四题说话的题目要不断的加强,说话题主要是对应试者语言水平的考查,与此同时,也是考验应试者的心理素质,在没有任何文字凭借的时候,把思维内部语言转成准确、自然的外部语言。
所以,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对学生的练习要不断的加强,并且把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起来,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避免从网上下载内容的行为,避免扣分。
四、结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可以总结,通过对普通话背景以及特点的分析,还有对普通话如何改革的讨论,可以看得出,不管是测试人员,还是被测试的专业学生,有一点都要认识到,就是在我们国家普通话水平的测试方面,未来发展的方向是机辅测试,并且测试的手段也会变得更加成熟与规范。
所以,就要求普通话水平培训课的老师,首先要对机测的特点有充分的了解与认识,能积极参与到普通话教学的改革中,对专业的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让他们能够顺应这种改变,认真对待培训,计真练习,主动的积极的学习,相信
通过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在机辅则试中获得更佳的成绩。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