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急救医疗体系
- 格式:ppt
- 大小:7.40 MB
- 文档页数:18
中国的急救医疗服务(EMS)急救医疗服务(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EMS)是指一个系统,这个系统组织提供给患者在院前或者医院外环境的所有医疗保健。
中国的EMS系统在大多数农村地区是缺乏的。
这促成了一些农村和城市地区急救服务中心(站)的发展。
基于中国领土的辽阔、城市规模的显著差异和人口需求的差别,中国采用了五种不同的院前急救模式:①独立的急救服务中心;②没有病床的院前急救服务中心;③由一个综合性医院支持的院前急救服务;④在统一指挥调度中心的组织下,由不同医院共同组成的院前急救服务网络;⑤在小城市里的三级急救服务网络。
在一些城市,由一个救护车派遣或救援中心,提供患者的转运和住院医疗服务。
救护车配备一名医生和一名司机。
该医生来自医院或急救中心。
通过简单的拨号“120”可以获得EMS系统的服务。
急救电话直接联系到最近的救援中心/医院,医生奉命出诊。
在2009年底之前,医院和救护车之间没有在线的/即时的电话通讯。
在一些地区,“院前急救服务”是中国的EMS系统不可分割的和重要的一部分。
中国正在尝试统一各种系统。
虽然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其他系统的EMS原则来发展本国的EMS系统,但中国吸收并且同化了传统和独特的EMS系统的要素。
由于中国的EMS系统正在发展,是否不久的将来会出现一个系统化和标准化的全国统一的急救医疗服务结构仍然不甚清楚。
中国EMS发展中国辽阔的面积和超过13亿的人口对院前急救系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2另外,中国还同时拥有一些最偏远、最无法进入的地区,和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城市。
在2000年,大约36%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地区;从1990~2000年,城市人口大约有10%的增幅。
不过现在大多数人口仍然生活在农村地区,在这些地区根本不能或者仅能获得有限的高级紧急救护。
这些地区人们的救护往往依靠村里的“赤脚医生”,而“赤脚医生”只经历过极少的医疗训练,通常没有在教育机构接受过正式培训。
国内外急救护理研究丁福【摘要】从急救医疗体系、急救护理人员结构、急救护理科研方面,比较分析了国内外急救护理的发展,提出我国急救护理的发展及研究方向.%It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of emergency care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from aspects of the emergency medical system,structure of emergency nursing staff,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of emergency care. It put forward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of emergency care in China.【期刊名称】《护理研究》【年(卷),期】2011(025)013【总页数】2页(P1135-1136)【关键词】急救护理学;急救医疗体系;护理科研【作者】丁福【作者单位】40001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2.2急救护理学研究的目的是要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病人康复、减少伤残、提高生命质量。
其基础是现代医学科学,尤其是现代急救医学和护理专业理论。
现就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急救护理现状综述如下。
1 急救医疗体系急救医疗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EMSS)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护病房(ICU)救治和各专科“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一个完整的EMSS应包括完善的通讯指挥系统、现场救护、有监测和急救装置的运输工具以及高水平的医院急诊服务和强化治疗[1]。
我国急救医学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其标志是1980年10月卫生部颁发的《关于加强城市急救工作的意见》。
法国院内急诊的现状及与我国的比较顾旭东;聂时南【期刊名称】《医学研究生学报》【年(卷),期】2013(026)002【摘要】The emergency system of France is one of the most high-speed and effective emergency system in the world,and its hospital emergency has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the emergency function is clear and accurate, staffing is reasonable, emergency information network is perfect, follow the unified guidelines, the process of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s reasonable,the sorting system ensure the fairness and efficiency of the emergency. By comparison, we can perfect the related functions of our country's hospital emergency, reduce the serious burden of the hospital emergency, preferably play the important role in the first line of therescue.%法国的急救系统是目前世界上高速、有效的急救体系之一.其院内急诊体系的特点是:急诊科功能定位准确,人员配置合理,信息化网络健全,遵循统一的治疗指南,诊疗流程合理,分诊制度明确,从而保证急诊的高效性和公平性.文中介绍法国的院内急诊现状并与我国相关情况进行比较,以期对完善我国院内急诊体系有所帮助,减轻其沉严重的负担,更好地发挥抢救第一线的作用.【总页数】3页(P178-180)【作者】顾旭东;聂时南【作者单位】210002,南京,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急救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7.3【相关文献】1.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性的现状及进展 [J], 刘瑛2.急性心肌梗死院内溶栓与急诊溶栓治疗效果比较研究 [J], 叶莎3.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研究现状及启示 [J], 李建芳4.脑卒中患者院内急诊救治延迟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J], 吴卓华;谭红愉;李少明;徐评议;杨华杰;黄翔;田作军;杨超豪;刘磊;吴宜娟;林杰;梁丹丹5.法国意大利比利时信息产业现状及我国的比较 [J], 李幛哲; 张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意大利卫生体系概况及启示意大利是一个美丽的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文化和美食,而且拥有全球最好的卫生保健服务。
意大利的卫生体系在全球范围内都享有盛誉,成功地提供了高水平的医疗保健和可负担的健康照顾服务。
意大利卫生体系的基本框架是由国家和地方政府共同负责,并由多种不同类型的机构运营和控制。
该国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社会保障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卫生方面。
政府负责制定和推进国家卫生计划、协调卫生服务系统的各个部分以及资助健康基础设施和研究项目。
意大利卫生系统的基础设施包括多种类型的医疗机构,例如医院、诊所、医疗研究机构和健康中心等。
这些组织提供各种各样的医疗保健服务,包括预防保健、急救、连续护理和药物治疗等。
此外,该国还拥有丰富的医疗专业人才和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如医生、护士、研究人员、初级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和其他技术人员等。
意大利卫生体系成功的地方在于,该国政府对医疗保健的重视,财政资助、物质资助方面举全国之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合理的保健服务。
与其他国家相比,意大利的医疗保健服务质量优秀,提供了可靠的医疗保健,比如心脏手术、视网膜手术、肝移植等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另外,该国在急诊、家庭医生、综合医院等医疗保健方面也深受人们信赖。
然而,意大利卫生体系也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例如,该国卫生保健预算的绩效监测和评估方面,还有待提高,同时需要加强预算管理措施,防止财务浪费和滥用资金。
此外,意大利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的协作和交流方面,也需要进一步改进,更好地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整体效率和质量,让意大利卫生部门更好地为公众服务。
综合来看,意大利卫生体系的成功得益于政府对医疗保健的高度重视并投入足够的资金和物质资源。
政府应加强管理监督和协调,同时还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医疗服务网络,确保这些服务能够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的、可负担的医疗保健。
意大利医疗体系1943年,意大利建立了医疗卫生制度,五年后还加入宪法,规定共和国要把健康作为个人的基本权利和社会利益予以保护,保证贫穷者能得到免费医疗。
到了1978年,强制医疗保险制度被意大利政府更改为国民健康保险体系,还成立了意大利国家医疗卫生服务组织(SNN),取代以往的医疗卫生服务。
这种新的医疗体系是学习英国的健康保险制度,目的是做到:普及化、平等待遇、全面性保障、选择自由。
全民的医疗保健服务均由政府付费,从而真正地实现公共福利服务。
意大利《宪法》规定:“保护健康,维护社会利益,并作为个人的基本权利”。
这一概念在1978年通过意大利国民健康保险制度的建立得到进一步加强,该制度建立在三个核心价值观之上。
一是高度普及。
意大利国民保健制度保障全民健康的权利,向所有需要入院治疗、急救和基础护理(包括家庭医生和儿科医生)的公民提供高质量的医疗保健服务。
意大利国家医疗服务系统是欧洲免费药物治疗的“领头羊”,76%的药物支出由国家医疗服务系统承担。
二是平等。
必须向所有的人提供卫生保健服务,不存在对任何个人、社会或经济团体的歧视行为。
三是公平。
意大利向所有公民保证提供同等水平的医疗服务、适宜性医疗服务和公平公正高度透明。
意大利卫生部还通过定义健康福利计划(意大利医疗保健水平、即所谓的“LEA”),包括必须提供给所有居民的基本服务和治疗方案,不断完善和促进医疗服务体系,充分发挥LEA作用,免费和无障碍费用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LEA及其相关预算在中央一级进行设置和监控,也就是从资源配置的初始端控制,然后由当地医疗单位实施,并由其承担全部责任。
意大利民全民医疗保健均真行全民免费,国家按人均拨付。
若有缺口各个大区自行补齐。
大部分的医院能够做到收支平衡,佛罗伦萨的六家医院都接受佛罗伦萨卫生署领导,定期进行本钱核算,医院尽可能缩减平均住院日,从而节流医疗资本,更好的服务更多的患者。
患者就诊一般流程是如许的:自觉不舒合时首先到家庭医生处就诊,然后携带家庭医生开具的相关化验单、B超、X线等申请单到综合医院进行检查,家庭医生按照各项检查后果再鉴定是不是需求进一步转诊至专科医院。
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第一节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发展 (3)一、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3)(一)国际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3)(二)我国急危重症医学与护理学的发展 (4)二、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 (5)(一)院前急救 (5)(二)急诊科抢救 (6)(三)重症监护 (6)(四)急危重症护理培训 (6)(五)急危重症护理的科学研究 (6)三、急危重症护士培训与资质认证 (7)(一)国外急危重症护士培训与资质认证 (7)(二)我国急危重症护士培训与资质认证 (8)第二节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10)一、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主要环节与任务 (10)(一)院前急救 (10)(二)医院急诊科救护 (12)(三)重症监护 (12)二、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发展 (12)(一)国外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发展 (12)(二)我国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发展 (14)急危重症护理学(emergency and critical care nursing) 是研究各类急性疾病、急性创伤、慢性疾病急性发作及各种危重症患者抢救、护理与科学管理的一门学科,其目的是促进急危重症患者维待生命健康、减少伤残和快速康复,以提高其生命质量,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伴随着急诊医学与危重症医学的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学科名称由急诊护理学、急救护理学演变为急危重症护理学,其内涵也不断拓展,现已成为护理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
第一节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发展一、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一)国际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现代急危重症护理学最早可追溯到19 世纪弗罗伦斯·南丁格尔的年代,1854-1856 年的克里米亚战争期间,南丁格尔率领38 名护士前往战地实施救护,通过将重伤员集中安置在靠近护士工作站的病房、加强对环境的消毒处理及营养支持等手段使前线的英国伤员病死率由42% 以上降至2%, 充分体现了护士在抢救急危重症伤病员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第一章EMSS系统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EMSS)是指紧急情况下在合适的地域内提供人员、器械、设备,以保证协同有效的健康服务体系。
其主要任务是对创伤病人和急症病人的院前救治,以及将对病人的现场处理和转运途中治疗情况提供给医院工作人员。
目前,急救医疗服务已向国际化、全球化发展。
国际SOS 急救援助公司总部设在日内瓦,现已在23 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办事机构和急救中心。
世界各国大中城市的相关综合医院也都开放了国际急救医疗绿色通道。
全球性的急救医疗服务网络已经形成,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世界各国和地区急救医疗体系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相对形成较早、发展较快,并且特点和优势显著,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下面就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急救医疗体系的发展及我国急救医疗体系的现状作一下回顾与展望。
第一节 EMSS的基本模式一、国外EMSS的发展情况(一)美国美国从20 世纪50 年代起就有急救专业人员进行科学、规范的现场救治和施行手术,1973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 法案》,1976 年完成了立法程序,形成了全国急救医疗网。
随后,又相继建立了院前急救、现场和途中救护以及重症ICU、CCU 监护体系。
20 世纪70 年代美国就开始了空中救护,目前用于空中救护的有直升飞机,远距离运送时应用固定翼飞机。
空中救护人员经过专门的培训并24h 值班,求救者可从事故现场直接拔打免费电话提出请求,或由急救信息中心决定是否采用空中救护,在20~40min内组队出发,一般2h 内可将伤员运送到医院。
急诊医师都要经过3~4 年正规急诊专业培训获得资格证书才能上岗。
美国对普及急救知识教育极为重视,规定警察、司机、消防队员、大中学校师生都必须接受心肺复苏和现场抢救、自救的培训、要求1/ 3 以上的人民群众学会院前急救。
(二)德国EMSS的发展情况德国的急救医疗服务实行保险制,医疗费用由政府、企业主和职工3 方分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