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18练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57.00 KB
- 文档页数:2
九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答案人教版第一单元1诗两首1.汹柔坟喉惆黎2.B3.示例:故乡是一杯浓浓的酒,故乡是一轮圆圆的月。
4.悲欢、无情、蹲踞、冷眼看人间恩怨。
5.由长城联想到祖国多灾多难的历史,表达对长城复杂的情思。
6.C7.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8.略2我用残损的手掌1.(1)憔(2)逐(3)躏恒2.戴望舒雨巷3.示例:春天,河堤上杨柳依依,各种花争奇斗妍,如一道锦幛展现在我们面前。
4.指祖国母亲(或:热恋爱人、兄弟姐妹、亲朋好友)。
5.使情感表达更加形象,突出“你的名字”给人的深刻印象。
6.一连串的“轻”字,形象地展露出诗人温柔的心情。
7.略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1.(1)熏惫(2)扉惘2.舒婷朦胧诗3.略(提示:古诗或现代诗均可)4.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象地写出了小草为大地可以舍弃一切的精神。
5.喻指祖国。
6.歌颂为了祖国可以舍弃一切、抛弃一切的献身精神。
7.略(提示:利用对话式,表现抒情对象的内在精神)4外国诗两首1.B2.(1)莱蒙托夫俄国(2)休斯美国3.A4.法国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5.百折不挠、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革命者形象。
6.六月、叫骂、嘲笑、波拿巴、狂飙、仇恨。
7.人都是应该有自己的精神信仰的,有了崇高的精神信仰,生活就有了明确的目标,遇到任何艰难困苦,甚至要牺牲生命,也会无所畏惧。
8.略单元复习1.瓣魂烬绚2.D3.(1)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2)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大陆(3)胜作一书生(4)独酌无相亲对影成三人(5)示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示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示例:凝在目光里望着它情深深5.诗人以北方特有的“手推车”作为意象进行聚焦。
6.枯干了的河底、阴暗的天穹、冰雪凝冻、灰黄土层。
7.加强诗歌的抒情意蕴,凸显诗歌的主题,表现下层劳动者的悲苦生活。
8.诗人以特定背景下的人物命运来折射时代风云,表现了中国人民苦难的生存状态。
2024—2025年中学生能力训练语文阶段练习(一)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1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天娇(jiāo)鲜妍(yán)箴言(zēn)鸠占鹊巢(què)B.漫游(màn)摇曳(yì)流盼(liú)断章取意(yì)C.大赦(shè)禅师(chán)精微(wēi)附庸风雅(yōng)D.秘诀(jué)羡慕(mù)积攒(jí)形消骨立(xiāo)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在李娟的笔下,《我的阿勒泰》不仅仅是一本游记成散文集,它更像是一幅______的画卷,缓缓______在读者面前,引领我们走进一个遥远而神秘的边疆世界——新疆的阿勒泰,她将阿勒泰的自然风光描绘得______,从广袤无垠的草原到巍峨耸立的雪山,从璀璨夺目的星空到蜿蜒流淌的河流,每一处景色都被______了生命与情感。
A.色彩斑斓铺展淋漓尽致赋予 B.色彩斑斓打开惟妙惟肖赋予C.五光十色铺展淋漓尽致给予 D.五光十色打开惟妙惟肖给予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深刻。
想象丰富,艺术性强的一部分。
②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还有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创作。
③诗人们用这两种手段创作了大量的优美的诗篇,为前代所未見。
④边塞诗多昂扬奋发的格调,艺术性最强的特点。
A.“思想深刻”“艺术性强”和“翻新创作”三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完全相同。
B.句②用“还有”连接两个分句,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无主次之分。
C.句③“诗人们用这两种手段创作了大量的优美的诗篇”的主干是“诗人们创作了优美诗篇。
”D.句④是病句,修改方法是将句子中的“艺术性最强”与“昂扬奋发的格调”换位置,4.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5分)某中学开展“悦读书海·畅享经典”主题读书活动,安排如下:(1)书海拾贝,研精致思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九年级语文上词语(成语)的运用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2022·广东汕头·九年级期末)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时代需要季羡林这样拥抱理想的学者,他们耐得住寂寞,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心向学问,终成一代大家。
B.走出水泥森林的城市,满目苍翠的乡村,诗情画意的原野,自然让人耳目一新,心旷神怡。
C.当一切喧嚣戛然而止,这个世界猛然出奇地安静,人们忽然觉得这个地方如此陌生,如此遥远。
D.大自然有限的馈赠让他显得身形单薄,阳光长期的青睐把他晒成了黑色。
此刻,他站在扶贫书记面前,局促不安,鹤立鸡群。
2.(2022·广东潮州·九年级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沿着小径转进一道山谷,眼前的景色由阴晦变得明亮,一道瀑布赫然闯入我的眼帘。
B.我们从他的画中看到,他以艺术家犀利的眼光捕捉到了狼族细腻的情绪与粗犷的情怀。
C.据统计,现在国内在册翻译公司近3000家,但大多规模很小,翻译人员多数是兼职,翻译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译作更是言不及义。
D.我市上下齐心协力,掀起“创卫”高潮,经过外墙粉刷、护栏改造、路面平整等系列改造,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3.(2022·广东阳江·九年级期末)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B.这篇文章的结尾画龙点睛,点明了中心思想。
C.莫高窟是无数大师前仆后继,用智慧和汗水建造出来的恢宏的艺术宫殿。
D.“工匠精神”要求我们,把追求极致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态度贯串于工作的始终。
4.(2022·广东揭阳·九年级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发言者没有回答记者的提问,但强调中国不希望安理会贸然行事或反应过度。
B.长津湖战役,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为最终到来的停战谈判奠定了胜利基础!C.会议要求全镇上下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各司其职,严防疫情进一步扩散。
九年级语文中考考点复习《文学常识》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题组]1.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在古代,山的北面江河的南面叫阴,山的南面江河的北面叫阳。
B.《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北宋著名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我国古代的史书有不同的体例。
《史记》是纪传体,《资治通鉴》《左传》是编年体,《战国策》是国别体。
D.《威尼斯商人》是英国著名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一部喜剧作品,文中的夏洛克是外国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之一。
【答案】B【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一篇新闻,主要包括标题、导语和主体三部分。
新闻的基本特征是用事实说话,但有时也可以在叙事过程中插入简要的议论。
B.“铭”“说”“记”“表”“书”“序”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其中“说”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记叙事物,但都是用来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如《爱莲说》《马说》等。
C.《西游记》中,朱紫国的王后被妖怪赛太岁掳去,妖怪的金刚镯厉害无比,让悟空费尽周折,最后还是观音菩萨出面带走了妖怪,悟空才救回王后娘娘。
D.《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
《论语》《孟子》均为儒家经典,与《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西游记》中的重要人物的了解,并分析出人物性格特点,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识记其相关的故事情节。
赛太岁的宝贝是:三个金铃。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3.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
《孟子》一书由孟子弟子和再传弟子收集编纂而成,共有七篇,文章逻辑严密而富于辞采,是儒家经典之一。
B.古人擅以花言志:东晋陶渊明喜菊,“采菊东篱下”表达的是对自己田园生活的满足;北宋周敦颐爱莲,“花之君子”是对自己高洁品质的期许;南宋陆游赞梅,仰慕的是“只有香如故”的孤傲。
九年级语文中考专题《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阅读《三峡》,完成22-25题。
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22.对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B.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C.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D.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3.对画横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虽然像风那样飞奔,也没有那么快。
B.虽然骑着如飞的快马,也没有那么快。
C.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那么快。
D.即使骑着风奔跑,也没有那么快。
24.文章第四段给读者的感受是A.莫名的惊恐与无尽的哀愁,具有凄婉美。
B.淡淡的烦恼与朦胧的伤感,具有幽怨美。
C.豪放而又洒脱,具有粗犷美。
D.细腻而又柔软,具有平和美。
25.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文章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让人自然想到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D.作者抓住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写出了三峡的美,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一)阅读《口技》选段,回答8—10题(8分)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九年级语文试题九年级语文试卷的练习是提高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在九年级语文的考试即将到来之际,同学们要好好做语文试卷巩固所学的语文知识。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九年级语文试题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九年级语文考试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0分)⒈ 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句子抄写在方格中。
登谷山眺粉水登清,过茨河观承恩古厦。
⒉ 给下列句子加点字的读音。
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阴,来荫( )庇树下的幽花芳草,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 )。
(冰心《谈生命》)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A. 在少年队比赛中,用青年队队员参赛,是拔苗助长。
B.王老师不辞辛苦,三顾茅庐去看望生病在家的李小明同学。
C. 从燕子呢喃到荷花盛开,从鸣蝉噤声到大地沉寂,大自然年年如是,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D.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各地美食,丰富多彩,让人莫衷一是。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阅读名著是启迪心智、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径。
B.没有谁不能不被程威同学爱心孝母的事迹感动。
C.杨爷爷种的辣椒基本上全卖完了。
D.糖就像烟草和洒精一样,是一种有潜在危害且容易让人上瘾。
5.将下列语句填入文段,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树高千仞,落叶归根,守望是乡愁的诺言,张望是乡愁的姿势。
,,,老老少少男男女女的乡亲们都在等候一场隆重的典礼——你那一声,一声暌违太久的长哭。
①端午的粽香腊八的粥②元宵的汤圆年夜的饭③中秋的明月清明的雨A.③①②B.②①③C.①③②D.③②①6.阅读下列名著节选,回答问题。
(2分)造物者——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只容有一次极乐的应许,我要至诚地求着:“我在母亲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明月的大海里。
”这首诗的作者是。
小诗把对母爱的歌颂、对童真的呼唤、对的咏叹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个至善至美的世界,给人以无穷的回味和启迪。
7.古诗文默写。
(每空1分,共8分)(1)树木丛生,。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生字词专项练习题第一单元第1课沁园春·雪(1)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顿失tāo tāo(滔滔)。
(2)须晴日,看hóng zhuāng sù guǒ(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3)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yāo ráo( 妖娆)。
(4)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zhé yāo(折腰)。
(5)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fēng sāo(风骚)。
(6)一代tiān jiāo(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7)俱往矣,数fēng liú(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第2课我爱这土地(1)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sī yǎ(嘶哑)的喉咙歌唱。
(2)这暴风雨所击打的土地,这永远xiōng yǒng(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3)这无止息的吹刮着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lí míng(黎明)。
(4)——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fǔ làn(腐烂)在土地里面。
第4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1)我说你是人间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qīng líng(轻灵)在春的光艳里交舞着变。
(2)那轻,那pīng tíng(娉婷),你是,xiān yán(鲜妍)百花的guān miǎn(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3)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ní nán(呢喃)。
第5课我看(1)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fēng rùn(丰润)的青草(2)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无意chén zuì(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3)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yōu qī(忧戚),我wǎng rán(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4)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永在寂静的谐奏里bó fā(勃发)。
(5)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随着季节的起伏而piāo yì(飘逸)。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中考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1、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正确的一项()A、《我的老师》--魏巍---当代作家B、《风雨》--贾平凹—现代作家C、《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英国作家D、《蝉》-小思(卢玮銮)-台湾作家2、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正确的一项是()A、《秋天的怀念》-史铁生--现代作家B、《我的早年生活》--里根--美国总统C、《真正的英雄》-丘吉尔-英国政治家D、《咏雪》《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刘义庆-南朝3、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正确的一项是()A、《再塑生命的人》-----海伦.凯勒-----美国作家B、《秋天》-----宗璞-----现代女作家----诗歌C、《紫藤萝瀑布》----何其芳---现代诗人----散文D、《绿色蝈蝈》----法布尔-----德国昆虫学家-----科普文4、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正确的一项是()A、《小圣施威降大圣》-----《西游记》----吴承恩----清代小说家B、《虽有嘉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C、《河中石兽》----《阅微草堂笔记》-----纪昀----明代文学家D、《皇帝的新装》----小说-----安徒生--------丹麦作家5、下列文学常识搭配错误的一项是()A、《金色花》----散文诗---泰戈尔----印度诗人B、《荷叶.母亲》----散文诗----冰心----现代诗人C、《女娲造人》----小说----袁珂----现代神话学家D、《智子疑邻》-----寓言故事-----韩非子----战国末期思想家6、下列文学常识搭配错误的一项是()A、《济南的冬天》---散文----老舍-----现代作家B《贝壳》----散文----席慕蓉-----台湾诗人C、《黄河颂》----歌词---光未然----现代作家、评论家D、《土地的誓言》----散文诗----端木蕻良---日本作家7、下列文学常识搭配错误的一项是()A、《爸爸的花儿落了》----《城南旧事》----散文----林海音---现代作家B、《丑小鸭》--《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童话----安徒生---丹麦作家C、《社戏》----《呐喊》----小说-----鲁迅-------现代作家D、《狼》----《聊斋志异》---小说----蒲松龄----清代文学家8、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正确的一项是()A、《未选择的路》---诗歌----纪伯伦----美国诗人B、《浪之歌》《雨之歌》----散文诗----弗罗斯特----黎巴嫩诗人、画家C、《日》《月》----散文---巴金----台湾作家D、《海燕》----散文诗----高尔基---前苏联作家9、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正确的一项是()A、《伤仲永》---王安石----唐代文学家B、《爱莲说》----周敦颐---北宋文学家C、《桃花源记》-----陶渊明----西晋诗人D、《陋室铭》----刘禹锡----宋代诗人10、下列文学常识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A、《木兰诗》---《乐府诗集》---郭茂倩---宋代B、《口技》----林嗣环----《虞初新志》-----张潮----清代C、《核舟记》---魏学洢---明代----《虞初新志》D、《三峡》---《水经注》----郦道元-----北宋地理学家11、下列文学常识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朝花夕拾》----散文---鲁迅----现代作家B、《信客》----散文诗----余秋雨---当代作家C、《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歌----普希金-----俄国诗人D、《邓稼先》----回忆性散文----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2、下列文学常识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A、《最后一课》----小说--------都德-----德国作家B、《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小说---莫泊桑-----法国作家C、《伟大的悲剧》---人物传记----茨威格---奥地利作家D、《在沙漠中心》---散文----圣埃克絮佩里----法国作家和飞行员13、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正确的一项是()A、《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臧克家----现代诗人B、《竹影》------丰子恺----现代画家、散文家C、《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李大钊----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D、《观舞记》-----杨绛-----现代作家14、下列文学常识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A、《猫》---郑振铎---现代作家B、《中国石拱桥》--叶圣陶--现代桥梁学家、教育家C、《观潮》---周密---南宋文学家D、《华南虎》---牛汉---当代诗人15、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正确的一项是()A、《苏州园林》----竺可桢----现代气象学家B、《马》----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C、《恐龙无处不在》《被压瘪的沙子》—阿西莫夫—英国科幻、科普作家D、《湖心亭看雪》---张岱---元末散文家16、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正确的一项是()A、《芦花荡》-----散文------孙犁---现当代作家B、《蜡烛》-----通讯----西蒙诺夫----苏联作家C、《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小说----雨果---法国作家D、《亲爱的爸爸妈妈》----散文----聂华苓----台湾作家17、下列文学常识搭配错误的一项是()A、《阿长与山海经》---散文----《朝花夕拾》---鲁迅---现代作家B、《雪》----散文-----《野草》----鲁迅----现代作家C、《雷电颂》----戏剧------《屈原》----郭沫若----现代文学家D、《藤野先生》----散文----《朝花夕拾》---鲁迅---现代作家18、下列文学常识搭配错误的一项是()A、《背影》---散文---朱自清-----现代作家B、《我的母亲》---传记---胡适---现代学者C、《大雁归来》---科普作品---利奥波德-----美国环境保护主义者D、《端午的鸭蛋》---散文----萧乾----现代作家19、下列文学常识搭配错误的一项是()A、《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南北朝思想家、文学家B、《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北宋文学家C、《送东阳马生序》—吴均----南朝梁文学家D、《满井游记》---袁宏道----明代文学家20、下列文学常识搭配错误的一项是()A、《我的第一本书》---散文----牛汉----当代诗人B、《喂----出来》----小说-----星新一-----现代科幻小说家C、《云南的歌会》----散文---沈从文----现代作家D、《我的童年》----自传----季羡林---现当代学者、作家21、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正确的一项是()A、《春酒》---散文----汪曾祺-----现代作家B、《列夫托尔斯泰》—传记----茨威格---奥地利作家C、《吆喝》---散文----琦君----现代作家D、《俗世奇人》---小说----冯骥才----台湾作家22、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正确的一项是()A、《与朱元思书》----柳宗元----唐朝文学家B、《醉翁亭记》----欧阳修----宋朝文学家C、《隆中对》----陈寿----宋朝史学家D、《岳阳楼记》----范仲淹-----晋朝文学家23、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正确的一项是()A、《事物的答案不止一个》---罗迦.费.因格---法国实业家B、《谈读书》----培根----美国哲学家、作家C、《小石潭记》---柳宗元----唐朝文学家D、《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曹文轩---当代作家24、下列文学常识搭配错误的一项是()A、《谈生命》----冰心----现代作家B、《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雨果—法国作家C、《人生》---张抗抗----当代作家D、《不求甚解》---马南邨-----当代作家25、下列文学常识搭配错误的一项是()A、《雨说》---诗歌----郑愁予--台湾诗人B、《孤独之旅》--小说---丁肇中-当代作家C、《蒲柳人家》-小说-刘绍棠--当代作家D、《蝈蝈与蛐蛐》--诗歌--济慈-英国诗人26、下列文学常识搭配错误的一项是()A、《星星变奏曲》---诗歌---江河---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B、《夜》---小说----叶赛宁----俄罗斯诗人C、《心声》---小说---黄蓓佳---当代女作家D、《祖国》---诗歌----莱蒙托夫---俄国诗人27、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正确的一项是()A、《变脸》---小说---魏明伦----当代著名戏剧家、辞赋作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练习题(含答案)积累与运用1、写出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
(1)未知的东西似乎更能liáo( )逗一个少年的心思……若使后之学者都mò( )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2)一切学术停zhì( ),人类的文化也不会进步了……(3)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起哈哈大笑起来……贾母又说:“谁这会子又把那个筷子拿出来了,又不请客摆大筵()席!(选自《孤独之旅》《怀疑与学问》《刘姥姥进大观园》)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你要有真才实学才行,否则你再怎么自吹自擂也是没有用的。
B.他善于读书,常常能从书中断章取义地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C.在他的英雄事迹面前,我们都自惭形秽。
D.他的歌声嘹亮圆润,丝毫没有矫揉造作之感。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学生之所以喜欢网络小说的原因,在于这些作品大多思想感情丰富细腻,而且叙述方法自由活泼。
B.面对叙利亚小难民艾兰伏尸海滩的照片,使欧洲一些国家终于松口,允许更多难民入境。
C.磁州瓷器工艺精湛,具有高雅、时尚、个性的艺术享受,是一种观赏价值极高的艺术品。
D.屠呦呦用青蒿素治疗疟疾的研究,有效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为医学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大量事实证明:沉溺于网络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所以我们要理性上网。
B.参观邓小平故居,你是周末去呢,还是暑假去呢?C.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D.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将组织完成以“健康生活”为主题的电视活动。
5、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生命永远都是那么光鲜,它不会因岁月的流逝变质, ,,,。
①这样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无限魅力②所以,我们不能任梦想流失③也不会因人的成败得失而停滞④而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能力②④③① B.③②④① C.③④①② D.②①③④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学过很多谦辞敬辞,其中“惠顾”“奉劝”“贤弟”都是敬辞,“家父”“见教”“寒门”属于谦辞。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复习练习题(含答案)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复习练习题(含答案)一、基础知识部分。
(共26分)1.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 妖娆ráo 怨怅chàng 恪尽职守kè持之以恒hénB 风骚sāo 停滞zhì顿开茅塞sai 强聒不舍guoC 旁骛wù阴晦huì不省人事shěng 孜孜不倦zīD 恣睢suī褴褛lǚ五行缺土xíng 前仆后继pū2.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A . 陨落强聒不舍心无旁鹜红装素裹B . 愕然十拿九稳怒不可遏形销骨立C . 遵循鸠占雀巢随机应变相得益彰D. 嬉闹扭捏作态言行相顾一代天娇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A . 据业内专家估计,仅在我国,未来5年内大数据人才缺口就将超过130万人以上。
B. 唱着毕业的骊歌,回眸初中生活的阴晴雨雪,七彩校园里回响着我们青春的誓言和浓浓的师生情谊。
C .《我们的小城》中收录的文章,以不同叙事方式抒写小城生活的方方面面,朴|实流畅的文字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小城图景,也表现了爱、恨、荒诞、困惑、美好和离别等复杂的人生况味。
D . 由于电影《摔跤吧,爸爸》以真情动人,使它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深受广大观众赞誉。
4.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A. 端午节包粽子、插艾叶、赛龙舟等传统习俗,已在我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
B. 在第五届国际矿博会上,当看到世界最|大碧玺“长征火箭”时,我的脚步戛然而止。
C. 5月22日恐怖分子在英国曼彻斯特了骇人听闻的恐怖袭击,造成22死59伤。
D. 张大爷是个棋迷,连走路、吃饭、睡觉都在琢磨棋谱,真是乐此不疲。
5. 下列文学常识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作者法国雨果,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战争与和平》和《九三年》等。
1 九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课课达标系列精练(第二期)2013.11.15) 18 《杨修之死》
一、【语言基础练习】 1.给加点的汉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庖.官( ) 主簿.( ) 分 食讫.( ) 佯.惊( ) 大簏.( ) 绰.刀( ) shì( )才放旷 huī( )军南下 鸡lèi( ) zèn( )害 2.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适庖官________鸡汤。 (2)操_____起拔剑斩之,复上床睡。 (3)操欲________曹丕、曹植之才干。 (4)忽一彪军_________至面前,大叫:“魏延在此!” A.呈 跃 试 飞 B.进 跃 试 撞 C.呈 立 验 飞 D.进 立 验 撞 3、仿照示例,写出含有加点字及其意义的成语。 例:修以鸡肋之意对(对答如流) (1)公真知魏王肺腑也( ) (2)急回帐召悖问其故( ) (3)杨修为人恃才放旷( ) (4)在此无益,不如早归( ) 二、文学常识 (1)杨修之死》选自《________ 》,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小说。作者是_______,生活年代是_______________。 (2)曹操,字________,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写出跟曹操有关的两个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国演义>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个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这三个集团的统治者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猜猜《三国演义》歇后语。 (1)刘备借荆州—— ( ) (2)徐庶进曹营——( ) 4.写出《三国演义》中你所熟悉的两个故事名,并写出故事中的主要人物。 故事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物:_________ 故事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物:_________ 三、句子运用(2分) 1、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力求简洁明了。 1、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2、(操)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 3、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4、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B.王小明同学心直口快,对有缺点的同学总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来。 C.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简直是画蛇添足....。 D.他这样做自以为很稳妥,其实是塞翁失马....,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四、与课文内容填空。(4分) 1、学完本课后,可以用一副对联来小结,上联已给,请完成下联。 上联:谦虚谨慎乃为人之道;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个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形象,这个英雄是________。这本书有关这个英雄的传奇故事还有很多,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其中一个故事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三国演义》中与诸葛亮《出师表》“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一句相关的情节是( ) A. 七擒孟获 B. 赤壁之战 C.火烧连营 D.水淹七军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乡试年一一科举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叫“乡试”,由秀才去应试。轮到乡试的这一年就叫“乡试年”。 B.文曲星一一旧时迷信说法,“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文章写得好,能高中做大官的人,就是“文曲星”下凡。 C.解元——乡试中举,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 D.黄甲——殿试时录取进士三名,叫“三甲”,放榜时用黄纸写,所以称“黄甲”。 5、关于杨修之死的原因,有下面几种分析,你同意哪一种?还有不同观点吗?试作说明。 (1)杨修卖弄聪明,违反了军纪,所以被杀。 (2)曹操忌妒杨修的聪明才智,所以杀了他。 (3)杨修多次揭穿曹操的心事,令他恼怒,所以被杀。 (4)杨修插手曹家兄弟的继位之争,又欺骗过曹操,所以被杀。 6、科举制度:(积累)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大业三年(607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约一千三百年。 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为选拔人才资源,而设置的一种考试制度,让读书人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学而优则仕的一种制度。 (1)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地点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驻地。每三年一次,逢子、卯、午、酉年举行,又叫乡闱. 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凡本省科举生员与监生均可应考。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唐寅乡试第一,故称唐解元。乡试中举叫乙榜,又叫乙科。放榜之时,正值桂花飘香,故又称桂榜。放榜后,由巡抚主持鹿鸣宴。席间唱《鹿鸣》诗,跳魁星舞。 (2)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又称礼闱。于乡试的第二年即逢丑、辰、未、戌年举行。全国举人在京师会试,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称春闱。会试也分三场,分别在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举行。由于会试是较高一级的考试,同考官的人数比乡试多一倍。主考、同考以及提调等官,都由较高级的官员担任。主考官称总裁,又称座主或座师。考中的称贡士,俗称出贡,别称明经,第一名称会元。 (3)殿试在会试后当年举行,时间最初是三月初一。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通称进士。进士榜称甲榜,或称甲科。进士榜用黄纸书写,故叫黄甲,也称金榜,中进士称金榜题名。 7. 课文写了七件事情(积累) “鸡肋事件”、“阔门事件”、“一合酥事件”、“梦中杀人事件”、“藏吴质事件”、“试才干事件”、“作答教事件 五、课内阅读 (一)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操尝造花园一所;造成,操往观之,不置褒贬,只取 2
笔于门上书一“活”字而去。人皆不晓其意。修曰:“‘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耳。”于是再筑墙围。改造停当,又请操观之。操大喜,问曰:“谁知吾意?”左右曰:“杨修也。”操虽称美,心甚忌之。 又一日,塞北送酥一盒至。操自写“一合酥”三字于盒上,置之案头。修入见之,竞取匙与众分食讫。操问其故。修答曰:“盒上明书‘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丞相之命乎?”操虽喜笑,而心恶之。 操恐人暗中谋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复盖。操跃起拔剑斩之,复上床睡。半晌而起,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众以实对。操痛哭,命厚葬之。人皆以为操果梦中杀人。 惟修知其意,临葬时指而叹曰:“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操闻而愈恶之。 操第三子曹植,爱修之才,常邀修谈论,终夜不息。操与众商议,欲立植为世子。曹丕知之,密请朝歌长吴质入内府商议;因恐有人知觉,乃用大簏藏吴质于中,只说是绢匹在内,裁入府中。修知其事,径来告操。操令人于丕府门伺察之。丕慌告吴质。质曰:“无忧也。明日用大簏装绢,再入以惑之。”丕如其言,以大簏载绢入。使者搜看簏中,果绢也,回报曹操。操因疑修谮害曹丕,愈恶之。 操欲试曹丕、曹植之才干。一日,令各出邺城门;却密使人分付门吏,令勿放出。曹丕先至,门吏阻之,丕只得退回。植闻之,问于修。修曰:“君奉王命而出,如有阻当者,竟斩之可也。”植然其言。及至门,门吏阻住。植叱曰:“吾奉王命,谁敢阻当!”立斩之。于是曹操以植为能。后有人告操曰:“此乃杨修之所教也。”操大怒,因此亦不喜植。 修又尝为曹植作答教十余条。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操每以军国之事问植,植对答如流。操心中甚疑。后曹丕暗买植左右,偷答教来告操。操见了大怒曰:“匹夫安敢欺我耶!”此时已有杀修之心。今乃借惑乱军心之罪杀之。修死年三十四岁。 1.文中写了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事件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随着杨修“数犯曹操之忌”,曹操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在文中找出并写在下面。 3、根据你的理解,谈谈你对杨修和曹操两个主要人物性格的认识。 4. 你认为本文中曹操的形象和你在历史上学的曹操一致吗?你是如何理解的? 5.杨修建议工匠改造好园门后,曹操原本大喜,后知是杨修之意后,为何“心甚忌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认为杨修的死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外阅读 (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忽 略 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在阳台的瓷砖上,幻出一片红红亮亮的光芒,很美。 孩子跪坐在椅子上,痴痴地望着阳台上沐浴着夕阳的花盆,无限美好的夕阳毫不吝啬把光芒洒向花盆中的紫罗兰,使得本来就很美的紫罗兰更添几分美好。但孩子的心思全不在这里,他只顾痴痴地看着花盆中紫罗兰叶下的几根嫩的小瓜苗。这是孩子几天前吃西瓜时随意吐进花盆中的,没想到竟会长出瓜苗来。孩子满心欢喜地看着,不禁叫出了声:“要是瓜苗慢慢地长出小西瓜来,那该多好啊!”接着孩子咯咯地笑了,满眼憧憬。 孩子的母亲见了,走过来,“看什么呢?” 孩子忙把母亲拉到花盆前,开心地说:“妈妈,看花盆里长了好多小苗苗!以后他们会长成大苗苗,结小西瓜给我吃的。” 母亲皱了皱眉头,笑了笑,“傻瓜,那些苗苗过不了几天就会死的,根本长不出西瓜。” 孩子咬了咬嘴唇,接着笑了,他睁大着眼睛,“会的,小瓜苗会长成西瓜的,我会天天照顾它们的。” 母亲笑着摇了摇头,转身就到厨房去了,身后是孩子表现出的坚定和信心。 一天下午,孩子从学前班回来后,照例跑向阳台,奔向花盆。顿时,孩子傻了眼,花盆中只有那株紫罗兰在夕阳下耀武扬威地炫耀着。孩子揉了揉眼睛,怀疑自己看错了,但事实如此,嫩嫩的小瓜苗不见了。孩子“哇”的一声哭了。 之后,孩子哽咽地问母亲:“妈妈,小瓜苗怎么没了?” “被我拔了,这有什么哭的,那些小瓜苗长在花盆里,影响紫罗兰的生长,那些个小东西,别管了。你也是,就知道哭。乖,别哭了。”母亲笑着责备孩子的淘气,拿出手帕擦擦孩子的眼睛。 此后,孩子的眼睛总爱往花盆里瞟,并且想把那株讨厌的紫罗兰给拔了,孩子也几次用手捏住它,但终究没拔。这也是个生命呀,孩子想。 几天后,孩子画了一张画,画中是一个大大的花盆,花盆中有一枝小小的瓜苗,嫩嫩的,旁边写了一行小字:我虽小,但我也是一个生命。老师惊讶于他的想法。给了他满分。孩子把画拿给母亲看,母亲看了看分数,笑道:“不错呀,真厉害,得了个满分。妈妈待会儿带你上街,给你买冰淇淋。” 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到阳台的瓷砖上,幻出一片红红亮亮的光芒,很美,很好。 孩子呆呆地望着花,觉得心里空空的。 1.从文中摘出表现母亲“忽略”孩子的两个句子,写在下面。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空。文中第五、六段分别写到了母亲和孩子的“笑”。母亲“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孩子的笑则体现了_______ _。 3.按要求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粗的词语。 (1)孩子把画拿给母亲看,母亲看.了看分数....,笑道:“不错呀,真厉害,得了个满分。” 你怎样理解母亲“看了看分数”这一动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孩子呆呆地望着花,觉得心里空空的...。. “空空的”表现了孩子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题目“忽略”的含义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生活中,与小男孩的经历类似的事情,在你身上很可能也发生过,你认为母亲做得对吗?如果不对,应该怎样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