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高三物理实验计算试题每日一练2
- 格式:doc
- 大小:149.50 KB
- 文档页数:3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试题计算题24.(12分)我国自主研制了运-20重型运输机。
飞机获得的升力大小F可用2F kv=描写,k为系数;v是飞机在平直跑道上的滑行速度,F与飞机所受重力相等时的v称为飞机的起飞离地速度,已知飞机质量为5⨯时,起飞离地速度为66 m/s;1.2110kg装载货物后质量为51.6910kg⨯,装载货物前后起飞离地时的k值可视为不变。
(1)求飞机装载货物后的起飞离地速度;(2)若该飞机装载货物后,从静止开始匀加速滑行1 521 m起飞离地,求飞机在滑行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和所用的时间。
25.(20分)在一柱形区域内有匀强电场,柱的横截面积是以O为圆心,半径为R的圆,AB为圆的直径,如图所示。
质量为m,电荷量为q(q>0)的带电粒子在纸面内自A点先后以不同的速度进入电场,速度方向与电场的方向垂直。
已知刚进入电场时速度为零的粒子,自圆周上的C点以速率v0穿出电场,AC与AB的夹角θ=60°。
运动中粒子仅受电场力作用。
(1)求电场强度的大小;(2)为使粒子穿过电场后的动能增量最大,该粒子进入电场时的速度应为多大?(3)为使粒子穿过电场前后动量变化量的大小为mv0,该粒子进入电场时的速度应为多大?33.[选修3-3](15分)(2)(10分)甲、乙两个储气罐储存有同种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
甲罐的容积为V,罐中气体的压强为p;乙罐的容积为2V,罐中气体的压强为12p。
现通过连接两罐的细管把甲罐中的部分气体调配到乙罐中去,两罐中气体温度相同且在调配过程中保持不变,调配后两罐中气体的压强相等。
求调配后(i)两罐中气体的压强;(ii)甲罐中气体的质量与甲罐中原有气体的质量之比。
34.[选修3-4](15分)(2)(10分)一振动片以频率f做简谐振动时,固定在振动片上的两根细杆同步周期性地触动水面上a、b两点,两波源发出的波在水面上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
c是水面上的一点,a、b、c间的距离均为l,如图所示。
辽宁省丹东市2020高考物理实验题大全100题一、实验题1.小刚同学设计了一个用电磁打点计时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1)下面是实验的主要步骤:①把长木板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其中一端用薄木片垫高;②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的一端;③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固定在小车A的一端;④把小车A的前端固定橡皮泥,让小车B静止的放置在木板上;⑤先______,再______,接着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B相碰并粘合成一体继续运动;(以上两空填写后续描述中的字母符号:a.推动小车A使之运动,b.接通电源)⑥关闭电源,取下纸带,换上新纸带,重复步骤③④⑤,选出较理想的纸带如图乙所示;⑦用天平测得小车A的质量为m1=0.4kg,小车B的质量为m2=0.2kg.(2)在上述实验步骤中,还需完善的步骤是______(填写步骤序号并完善该步骤)(3)若已测得打点纸带如图乙所示,并测得各计数点间距(已标在图上).A为运动的起点,则应选______段来计算A碰前的速度.应选______段来计算A和B碰后的共同速度;(以上两空选填“AB”或“BC”或“CD”或“DE”)(4)根据以上实验数据计算,碰前两小车的总动量为______kg•m/s,碰后两小车的总动量为______kg•m/s.(以上两空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5)试说明(4)问中两结果不完全相等的主要原因是______2.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外力和质量间的关系时,采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在线和小车连接处接一个力传感器,小车及车中的砝码质量用M表示,盘及盘中的砝码质量用m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由小车后拖动的纸带上打的点计算出:本实验应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
A.假设法理想实验法C.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本实验中,m与M的大小关系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满足的条件。
如图乙所示是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图中0、1、2、3、4、5、6是按打点先后顺序依次选取的计数点,每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有四个点未画出。
湖北省黄冈市2020高考物理实验题大全100题一、实验题1.在“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1)小车会受到阻力,但可使木板倾斜作为补偿。
则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___)A.放开小车,能够自由下滑即可B.放开小车,能够匀速下滑即可C.放开拖着纸带的小车,能够自由下滑即可D.放开拖着纸带的小车,能够匀速下滑即可(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A.每次实验必须设法算出橡皮筋对小车做功的具体数值B.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没有必要保持一致C.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外力做功与物体速度的关系D.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3) 在“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得到的纸带如图所示应选________段(选填“AB”或“CD”)来计算小车的速度。
2.一列沿负x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质点振动的振幅为10cm。
P、Q两点的坐标分别为(﹣1,0)和(﹣9,0),已知t=0.7s时,P点第二次出现波峰。
(1)从t=0时刻起,经过多长时间Q点第一次出现波峰?(2)当Q点第一次出现波峰时,P点通过的路程为多少?3.(1)实验室中常见的长度测量工具有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刻度尺,下列对这三种仪器的选用及读数正确的是______A.甲同学在测量乒乓球的直径时,选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读数为40.0mmB.乙同学在测量一根头发丝的直径时,选用螺旋测微器,读数为0.08mmC.丙同学在测量矿泉水瓶口的内径时,选用10分度的游标卡尺,读数为26.0mmD.丁同学在测量学生用等腰直角三角板的斜边长时,选用刻度尺,读数为70.00mm(2)如图甲所示,是气垫导轨上的两个滑块的照片,中间是滑块A,质量m A=0.20 kg,右边是滑块B,质量m B=0.30 kg.图乙是滑块B向左运动中与滑块A碰后合为一体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片的频率f=10 Hz.本实验可以探究碰撞中不变量。
根据照片提供的信息可知,在实验误差范围内可认为碰撞中的不变量为_________(选填“速度”、“动量”、“动能”),该不变量碰前的大小为__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4.某同学利用图(a)所示实验装置即数字化信息系统获得了小车加速度a与钩码的质量m的对应关系图,如图(b)所示,实验中小车(含发射器)的质量为200g,实验时选择了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和轻定滑轮,小车的加速度由位移传感器及与之相连的计算机得到,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该同学的结果,小车的加速度与钩码的质量成(填“线性”或“非线性”)的关系。
(每日一练)通用版高中物理力学实验典型例题单选题1、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有句名言:任其事必图其效;欲责其效,必尽其方.这句话的意思是:承担任一工作,必定要考虑工作的成效,想要求得工作的成效,尽可能采用好的方式、方法。
学习和研究物理问题更加需要科学思想方法的指引,对下面列举的物理研究过程采用的思想方法认识错误的是()A.瞬时速度概念的建立体现了等效替代的方法B.质点概念的引入运用了理想化模型的方法C.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D.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进行系统研究.运用了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演算)相结合的方法答案:A解析:A. 瞬时速度概念的建立体现了极限的方法,A错误;B. 质点概念的引入运用了理想化模型的方法,B正确;C.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C正确;D.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进行系统研究.运用了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演算)相结合的方法,D正确。
故选A。
2、如图是控制变量法“探究滑动摩擦力的相关因素”实验,下列研究也用到同样方法的是()A.建立“质点”的概念B.将“重心”视为重力的作用点C.建立“瞬时速度”的概念D.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答案:D解析:A.建立“质点”的概念,采用理想模型法,不采用控制变量法,A错误;B.建立“瞬时速度”的概念,采用极值法,不采用控制变量法,B错误;C.物体各部分都要受到重力,重心是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是用来等效替代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总效果的,不采用控制变量法,C错误;D.研究加速度与合力、质量的关系,采用控制变量法,D正确。
故选D。
3、在探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使用气垫导轨的主要目的是()A.减小噪声B.减小滑块速度C.增加摩擦力D.减小摩擦力答案:D解析:在探究牛顿第二定律的传统实验装置中,我们需要抬高木板的一端,使得小车重力沿斜面得分力等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即平衡小车受到的摩擦力。
常德市名校2020高考物理实验题大全100题一、实验题1.甲、乙两位同学利用假期分别在两个地方做“用单摆测重力加速的实验”,回来后共同绘制了T2-L 图象,如图甲中A、B所示,此外甲同学还顺便利用其实验的单摆探究了受迫振动,并绘制了单摆的共振曲线,如图乙所示,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A.单摆的固有周期由摆长和所处环境的重力加速度共同决定B.由图甲分析可知A图象所对应的实验地点重力加速度较大C.若将单摆放入绕地稳定飞行的宇宙飞船中,则无法利用单摆测出飞船轨道处的引力加速度D.由图乙可知,甲同学探究受迫振动的单摆摆长为8cmE如果甲同学增大摆长,他得到的共振曲线的峰值将向左移动2.一光滑圆环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环上套着两个小球A和B(中央有孔),A、B间由轻细绳连接着,它们处于图中所示位置时恰好都能保持静止状态.此情况下,B球与环中心O处于同一水平面上,A、B间的细绳呈伸直状态,与水平线成30°夹角.已知B球的质量为m,求:(1)细绳对B球的拉力;(2)A球的质量.3.在“探究加速度a与合力F的关系”时,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小桶中细砂的质量,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加速度a与合力F的图线如图(),该图线不通过坐标原点,试分析图线不通过坐标原点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既能测出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阻r,同时又能测出待测元件的厚度d,兴趣小组用下列器材组装成一个电路:A.电压表V1(量程1.5V、内阻很大)B.电压表V2(量程1.5V、内阻很大)C.电流表A(量程0.6A、内阻很小)D.滑动变阻器R0(最大阻值20Ω、额定电流1A)E.待测元件R(用电阻符号表示,电阻率ρ=3.5×10-5Ω·m)F.电池组(电动势E、内阻r)G.开关一只,导线若干实验时,把待测元件(形状和接入电路的电流方向如图乙所示)接入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多次测量后发现:若电压表V1的示数增大,则电压表V2的示数减小(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请将设计的实验电路图在图甲的虚线方框中补充完整________________;(2)每一次操作后,同时记录电流表A、电压表V1和电压表V2的示数,组成两个坐标点,标到U-I坐标中,经过多次测量,最后描绘出两条图线,部分图像如图丙所示,则电池组的电动势E=___________V,内阻r=___________Ω。
2020年高考理综复习物理实验题(12)1.〔10分〕气垫导轨是常用的一种实验仪器,它是利用气泵使带孔的导轨与滑块之间形成气垫,使滑块悬浮在导轨上,滑块在导轨上的运动可视为没有摩擦。
我们能够用带竖直挡板C和D的气垫导轨和滑块A和B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下图,采纳的实验步骤如下:a.用天平分不测出滑块A、B的质量m A、m B;b.调整气垫导轨,使导轨处于水平;c.在A和B间放入一个被压缩的轻弹簧,用电动卡销锁定,静止放置在气垫导轨上;d.用刻度尺测出A的左端至C板的距离L1;e.按下电钮放开卡销,同时分不记录滑块A、B运动时刻的计时器开始工作,当A、B滑块分不碰撞C、D挡板时计时终止,记下A,B分不到达C、D的运动时刻t1和t2。
〔1〕实验中还应测量的物理量是。
〔2〕利用上述测量的实验数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是,上式中算得的A、B两滑块的动量大小并不完全相等,产生误差的缘故是。
〔3〕利用上述实验数据能否测出被压缩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大小?如能,请写出其表达式。
2.〔10分〕在测定金属电阻率的实验中,提供的器材除螺旋测微器、米尺、开关和假设干导线外,还有:A.待测金属丝R x〔阻值约5Ω左右〕B.直流电流表A〔0~100mA,内阻50Ω〕C.直流电压表V〔0~3V,内阻5kΩ〕D.滑动变阻器R1〔0~20Ω,1A〕E.滑动变阻器R2〔0~1kΩ,0.1A〕F.电源〔3V,内阻不计〕〔1〕实验时,先用螺旋测微器在金属丝三个不同位置测直径,如图甲所示是某次测量时的情形,读数为mm;〔2〕假设要求在实验中金属丝两端的电压从0开始变化,滑动变阻器应选用〔填仪器代号〕,请在右边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乙〔3〕实验时,某同学使用的是多用电表直流电流档来测电流,示数如图乙所示〔丙为指针所在区域部分的放大图〕,读数为 A 。
3.〔8分〕现要测定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给定的器材如下:一倾角能够调剂的长木板〔如图〕、木块、计时器一个、米尺.〔1〕填入适当的公式或文字,完善以下实验步骤:①让木块从斜面上方一固定点D 从静止开始下滑到斜面底端A 处,记下所用的时刻t . ②用米尺测量D 与A 之间的距离s ,那么木块的加速度a = .③用米尺测量长木板顶端B 相关于水平桌面CA 的高度h 和长木板的总长度l .设木块所受重力为mg ,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那么木块所受的合外力F =_____.④依照牛顿第二定律,可求得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μ=____________________ ,代入测量值运算求出μ的值.⑤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复上述测量和运算. ⑥求出μ的平均值.〔2〕在上述实验中,假如用一般的秒表作为计时器,为了减少实验误差,某同学提出了以下的方案:A .选用总长度l 较长的木板.B .选用质量较大的木块.C .使木块从斜面开始下滑的起点D 离斜面底端更远一些. D .使长木板的倾角尽可能大一点. 其中合理的意见是 .〔填写代号〕4.〔10分〕 〔1〕图中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是______ mm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图甲所示电路测量某电池的 电动势E 和内电阻r .由于该电池的内电阻r 较小,因此在电路中接入了一阻值为2.00Ω的定值电阻R 0.闭合开关K ,调整电阻箱的阻值,读出电压表相应的示数,得到了如下数据〔R 和R /Ω 40.00 20.00 12.00 8.00 6.00 5.00 U /V 1.89 1.78 1.66 1.57 1.43 1.35为了比较准确地得出实验结论,该小组的同 学预备用图象来处理实验数据,图象的纵坐标表示电压表读数U ,那么图象的横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应该是____________ .运算出与各组数据对应的该物理量并填在表格中,在图乙所示的图象中作图,利用图象得到 E=_______V ,r = _______Ω.VK 0R R 1.5 2.1 2.0 1.9 1.8 1.7 1.6 1.31.4 /U V5 0 1155.〔13分〕一样情形下,导体的电阻会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某同学研究了一白炽灯两I/A 0 0.040 0.072 0.094 0.116 0.156 0.182U/V 0 0.75 1.38 1.80 2.30 3.20 4.30I/A 0.196 0.210 0.220 0.230 0.248 0.264 0.280U/V 5.00 6.10 7.20 8.30 10.30 12.30 14.50在图甲的方格纸中画出了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图线.请回答以下咨询题:〔1〕实验过程中用到了以下器材:直流电源、滑动变阻器〔最大值为30Ω〕、电压表〔内阻约104Ω〕、电流表〔内阻约0.01Ω〕,以及开关一只,导线苦干.请按实验要求:①在图乙中画出电路图②在图丙中给实物连线。
【2019最新】精选高考高三物理实验、计算试题每日一练(1)1. 某同学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通过描点法画出小球平抛运动的轨迹,并求出小球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和抛物线方程。
他先调整斜槽轨道使槽口末端水平,然后在方格纸上建立好直角坐标系xOy,将方格纸上的坐标原点O与轨道槽口末端重合,Oy 轴与重锤线重合,Ox轴水平(如图甲)。
实验中使小球每次都从斜槽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经过一段水平轨道后抛出。
依次均匀下移水平挡板的位置,分别得到小球在挡板上的落点,并在方格纸上标出相应的点迹,再用平滑曲线将方格纸上的点迹连成小球的运动轨迹(如图乙所示)。
已知方格边长为L=5cm,重力加速度为g=10m/s2,计算结果取两位有效数字。
(1)小球平抛的初速度v0= ;sm/(2)小球运动的轨迹方程的表达式为y= x2。
(3)你认为下列情况可能产生实验误差的是。
A.小球在轨道上滚动过程中有摩擦力B.每次下移水平挡板不均匀C.实验时,水平挡板有时倾斜D.固定方格纸的木板有时倾斜2. 在“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⑴备有如下器材。
A.干电池1节B.滑动变阻器(0~20Ω);C.滑动变阻器(0~1kΩ)D.电压表(0~3V);E .电流表(0~0.6A);F .电流表(0~3A);G .开关、导线若干其中滑动变阻器应选___ ,电流表应选_ ___.(只填器材前的序号)⑵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小实验误差,该实验最合理的电路图如图所示。
该电路测量的电池电动势 ,内阻 (填偏大、偏小、不变)(3)按照上面的电路图将实物连成实物电路图。
3. 如图所示,真空室内存在宽度为d=8cm 的匀强磁场区域,磁感应强度B=0.332T ,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ab 、cd 足够长,cd 为厚度不计的金箔,金箔右侧有一匀强电场区域,电场强度E=3.32×105N/C ;方向与金箔成37°角.紧挨边界ab 放一点状α粒子放射源S ,可沿纸面向各个方向均匀放射初速率相同的α粒子,已知:α粒子的质量m=6.64×10-27kg ,电荷量q = 3.2×10-19C ,初速度v = 3.2×106m/s 。
福建省厦门市2020高考物理基础100题实验题狂练一、实验题1.某个同学设计了一个电路,即能测量电池组的电动势和内阻,又能同时测量未知电阻的阻值。
器材如下:A.电池组(四节干电池)B.待测电阻(约)C.电压表(量程3V、内阻很大)D.电压表(量程6V、内阻很大)E.电阻箱(最大阻值)F.开关一只,导线若干实验步骤如下:①将实验器材连接成如图(a)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调节电阻箱的阻值,先让电压表接近满偏,逐渐增加电阻箱的阻值,并分别读出两只电压表的读数。
②根据记录的电压表的读数和电压表的读数,以为纵坐标,以对应的电阻箱的阻值R为横坐标,得到的实验结果如图(b)所示。
有图可求得待测电阻Rx=__________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③图(c)分别是以两电压表的读数为纵坐标,以两电压表读数之差与电阻箱阻值的比值为横坐标得到结果。
两图线的交点的横坐标为__________A,纵坐标为__________V。
(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1)图中所示的电磁打点计时器,应该配备4﹣6V的_____(填“交流”或“直流”)电源.(2)实验中为了平衡小车所受的摩擦力,可将木板的_____(填“左”或“右”)端垫起适当的高度.(3)实验中通过改变橡皮筋的_____(填“长度”或“条数”)改变功的值.(4)操作正确的情况下,以功W为纵坐标,以_____(填“v”、“v2”或“”)为横坐标做出的图线最接近一条倾斜的直线.3.(1)在用下图所示的装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保持小车质量一定时,验证小车加速度a与合力F的关系。
①除了电火花计时器、小车、砝码、砝码盘、细线、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垫木、导线及开关外,在下列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__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220V、50Hz的交流电源 B.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C.刻度尺 D.秒表E.天平(附砝码)②为了使细线对小车的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以下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__。
湖北省武汉市2020高考物理基础100题实验题狂练一、实验题1.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实验电路研究电源路端电压和小灯泡电压随电流的变化规律。
(1)实验操作步骤:①按实验电路连接好实验器材;②把滑动变阻器滑动片P移到滑动变阻器的________(填“最右端”或“最左端”);③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片P到适当位置,读出电流表A、电压表V1和电压表V2的示数,并记录数据,断开开关S;④调整滑动片P到不同位置,多次重复步骤③。
某次测量时三个电表指针位置如图所示,电流表读数_____A,电压表V1读数___V,电压表V2的读数_____V;⑤整理好实验器材。
(2)实验小组把测量数据画在U-I坐标中,描绘出两条图线A、B。
①从图中可以算出电源的电动势E=______V,内阻r = ______Ω(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②滑动变阻器滑动片P移到滑动变阻器的最右端时,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为_____W(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③请在图中用描点法画出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随电流表电流变化的图线。
2.在寒冷的冬天,路面很容易结冰,在冰雪路面上汽车一定要低速行驶.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车辆遇紧急情况刹车时,车轮会抱死而“打滑”。
如图所示,假设某汽车以10m/s的速度行驶至一个斜坡的顶端A时,突然发现坡底前方有一位行人正以2m/s的速度做同向匀速运动,司机立即刹车,但因冰雪路面太滑,汽车仍沿斜坡滑行。
已知斜坡的高AB=3 m,长AC=5 m,司机刹车时行人距坡底C点的距离CE =6 m,从厂家的技术手册中查得该车轮胎与冰雪路面的动摩擦因数约为0.5.(1)求汽车沿斜坡滑下的加速度大小。
(2)试分析此种情况下,行人是否有危险。
3.某同学探究牛顿第二定律,装置如图所示。
⑴实验时应使细绳与木板平行,将木板右端垫高以平衡摩擦力,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A.使打点计时器能够打出更清晰的点B.提高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频率C.使小车运动更快,从而减小实验误差D.使细绳的拉力等于小车所受合力⑵若直接以钩码所受重力mg作为小车受到拉力,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⑶改变钩码质量,测量并记录多组数据,得到小车加速度与所受拉力大小关系图像。
【2019最新】精选高考高三物理实验计算试题每日一练2
1.如图(a)所示,小车放在斜面上,车前端拴有不可伸长的细线,跨过固定在斜面边
缘的小滑
轮与重物相连,小车后面与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
起初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重物到地面的距离小于小车到滑轮的的距离。
启动打点计时器,释放重物,小车在重物的牵引下,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重物落地后,小车会继续向上运动一段距离。
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
图(b)中a、b、c是小车运动纸带上的三段,纸带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
①根据所提供纸带上的数据,计算打c段纸带时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m/s2。
(结果保
留两位有效数字);②打a段纸带时,小车的加速度是2.5 m/s2。
请根据加速度的情况,判断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可能出现在b段纸带中的_________。
③如果取重力加速度10m/s2,由纸带数据可推算出重物与小车的质量比为_________。
2. 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电路测量一定值电阻Rx 的阻值。
所用的器材有:
待测电阻Rx,阻值约为50Ω
电流表A1,内阻r1约为20Ω,量程50mA
电流表A2,内阻r2约为4Ω,量程300mA
电阻箱R ,0~999.9Ω
滑动变阻器R′,0~20Ω
电源E,电动势3V,内阻很小
单刀单掷开关S1、单刀双掷开关S2、导线若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乙所示的实物图上画出连线。
(2)闭合S1,将S2掷于1,调节R′、R至适当位置,记下两表的读数I1、I2和电阻箱的阻值R1。
为使两表的示数均超过量程的一半,R1可取(填序号)
A、0.5Ω
B、5.0Ω
C、50.0Ω
(3)闭合S1,将S2掷于2,调节R′、R至适当位置,记下两表的读数I1′、I2′和电阻箱的阻值R2。
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待测电阻的测量值Rx= 3. 如图所示,薄板形斜面体竖直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其倾角为θ=37°.一个“Π”的物体B紧靠在斜面体上,并可在水平面上自由滑动而不会倾斜,B的质量为M=2kg。
一根质量为m=1kg。
的光滑细圆柱体A搁在B的竖直面和斜面之间。
现推动B以水平加速度a=4m/s2向右运动,并带动A沿斜面方向斜向上运动。
所有摩擦都不计,且不考虑圆柱体的滚动,g=10m/s2。
(sin37°=0.6,cos37°=0.8,)求:
(1)圆柱体A的加速度;
(2)B物体对A的推力F的大小;
(3)当A被缓慢推至离地高为h=1m的P处时停止运动,放
手后A下滑时带动B一起运动,当到达斜面底端时B的速度为
多大?
参考答案
1.(1)5.0 (2)DE 段 (3)1:1
2.
(2)B
3. 解:(1)A 的合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上,其水平向右的分加速度和B 的加速度相同,则
3分0
cos37A a
a =
代入数据解得 aA=5m/s2 2分
(2)对A ,由牛顿第二定律
3分00cos37sin 37A F mg ma -=
代入数据解得 F=13.75N 2分 (3) 3分
221122A B mgh mv Mv =
+
又 3分
cos37B A v v =
联立解得 m/s (或2.4m/s ) 2分320
57
B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