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物理实验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374.00 KB
- 文档页数:10
高三物理试卷附答案解析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xxx 分钟;出题人:xxx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1.如图甲所示为一简谐波在t=0时刻的图象,图乙所示为x=4m 处的质点P 的振动图象,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这列波的波速是2m/sB .这列波的传播方向沿x 正方向C .t=3.5s 时P 点的位移为0.2mD .从t=0时刻开始P 点的振动方程为m2.如图所示,带电平行板中匀强电场方向竖直向下,匀强磁场方向水平向里,一带电小球从光滑绝缘轨道上的点自由滑下,经过轨道端点进入板间恰好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
现使球从轨道上较低的点开始滑下,经点进入板间,在之后运动的一小段时间内( )A .小球的重力势能一定会减小B .小球的机械能可能不变C .小球的电势能一定会减少D .小球动能可能减小3.一个小孩在蹦床上做游戏,他从高处落到蹦床上后又被弹起到原高度.小孩从高处开始下落到弹回的整个过程中,他的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图中oa 段和cd 段为直线根据此图象可知,小孩和蹦床相接触的时间为( )A .t 2~t 4B .t 1~t 4C .t 1~t 5D .t 2~t 54.如图所示,一玻璃筒中注满清水,水中放一软木做成的小圆柱体R(圆柱体的直径略小于玻璃管的直径,轻重大小适宜,使它在水中能匀速上浮).将玻璃管的开口端用胶塞塞紧(图甲).现将玻璃筒倒置(图乙),在软木塞上升的同时,将玻璃管水平向右加速移动,观察木塞的运动.将会看到它斜向右上方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玻璃管移至图丙中虚线所示位置,软木塞恰好运动到玻璃管的顶端.在下面四个图中,能正确反映软木塞运动轨迹的是 ( )5.如图所示,在轴右侧存在着垂直于纸面向外、磁感应强度大小为的匀强磁场,一个不计重力、比荷为的带电粒子从坐标原点处以某速度射入磁场,粒子射入磁场时的速度方向垂直于磁场且与轴正方向成角,粒子在磁场中穿过轴正半轴后从轴离开磁场。
高三物理电磁学实验试题答案及解析1.(6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可用来探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其中电容器左侧极板和静电计外壳接地,电容器右侧极板与静电计金属球相连。
①用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接触右侧极板使电容器带电。
上移其中一极板,可观察到静电计指针偏转角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下同);当在两板间插入电介质时,静电计指针偏转角将_________。
②关于本实验使用的静电计,以下说法正确的有______A.该静电计可以用电压表替代B.该静电计可以用电流表替代C.使用静电计的目的是观察电容器电压的变化情况D.使用静电计的目的是观察电容器电量的变化情况【答案】(1)①变大;变小② C【解析】①上移其中一极板,极板正对面积减小,电容减小,而电容器的电量不变,由分析可知,板间电压增大,则静电计指针偏转角变大.当在两板间插入电介质时,电容增大,电容器的电量不变,由分析可知,板间电压减小,静电计指针偏转角将变小.②静电计测量电容器的电压,但不能用电压表代替,因为电压表必须有电流通过,才有示数,更不能用电流表代替.故C正确.【考点】研究平行板电容器2.在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备有下列器材:A.干电池(电动势约为1.5V,内阻小于1.5)B.电流表G(满偏电流2mA,内阻10)C.电流表A(0~0.6A,内阻约0.1)D.滑动变阻器R1(0~20,10A)E.滑动变阻器R2(0~500,1A)F.定值电阻R3=990G.开关、导线若干⑴为方便且能较准确地进行测量,应选用滑动变阻器(填写序号);⑵请在下面所给的方框内画出利用本题提供的器材所设计的测量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电路原理图;⑶某同学根据他设计的实验测出了六组I1(电流表G的示数)和I2(电流表A的示数),请在下图的坐标纸上作出I1和I2的关系图线;序号123456⑷根据图线可得,被测电池的电动势为 V,内阻为。
高三物理 实验基础测试题1、游标卡尺读数:;L A = mm L B = mm .L C = mm2.螺旋测微器读数1、 mm2、 mm3、cm3.电表读数:量程0~0.6A量程0~3V 量程0~3A 量程0~15V 4.伏安法测电阻伏安法测电阻时,可采用下图所示的甲、乙两种接法,若所用伏特表内阻为5k Ω, 安培表内阻为0.5Ω。
(1)当测量100Ω左右的电阻时,宜采用 电路。
(2)当测量20Ω左右的电阻时,宜采用 电路。
(3)现采用乙电路测量某电阻的阻值时,两电表读数分别为10V ,0.5A5、多用电表的读数(1)如果是用×100Ω档测量电阻,则读数为 Ω。
(2)如果是用直流50 mA 档测量电流,则读数为 mA 。
(3)如果是用直流5 V 档测量电压,则读数为 V 。
甲图 乙图6、电路设计(1)、下列器材,要用伏安法较准确测定一个约100欧的电阻(假设电阻不随温度变化),备用器材有:① 电流表(0—0.6A ,内阻约为2Ω) ② 电压表(0—15V ,内阻约为15k Ω) ③ 滑动变阻器(0—10Ω) ④ 蓄电池(12V ) ⑤ 电键和导线(1、若仅为减小测量误差,测量电路可采用 ( ) A :安培表内接 B :安培表外接 (2、若考虑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式,可采用 ( ) A :限流式电路 B :分压式电路 (3、请在方框中画出实验原理图(2)、用伏安法测电阻时,为了较正确地测定一个标志为R 约100Ω的电阻,应选 用下列器材中哪一些来测量?A .毫安表,内阻约100Ω,量程30mAB .电流表,内阻约0.2Ω,量程1AC .电压表,内阻约104Ω,量程15VD .电压表,内阻约4×103Ω,量程3VE .变阻器,规格为20Ω,1AF .电源,直流3V 。
G .开关H . 导线若干(1) 应选用的器材为: (2)画出实验电路图及连接实物图(3)、用伏安法测金属导线的电阻R (约5Ω),试把图所给的器材连成测量R 的合适电路,图中电流表的量程0.6A ,内阻接近1Ω,电压表的量程为3V ,内阻为几千欧;电源电动势为6V ;变阻器的阻值为0~20Ω,在闭合电键前,变阻器的滑动触头应在正确位置,画出原理图,并连接实物。
实验参考题1.在“用DIS测定位移和速度”的实验中:(1).光电门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的发射器均发射红外线,前者发射红外线的作用是,后者的作用被位移传感器的接收器。
(2).如图甲所示用DIS测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的实验装置图,在小车上固定挡光片(宽度为Δs),在倾斜导轨的A处放置光电门。
让小车从P点静止下滑,再利用光电门记录下挡光片经过A点所经历的时间Δt。
接下来,改用不同宽度的挡光片重复上述实验,最后运用公式svt∆=∆计算出不同宽度的挡光片从A点开始在各自Δs区域内的A v,并作出v t-∆图像。
①当光电门传感器A、B之间无挡光物体时,电路;当A、B之间有物体挡光时,电路。
(填“断开”或“接通”)②(多选)某同学测出4组数据,其中第3组数据发生了明显的偏差,如图乙所示。
造成偏差的可能原因是()A. 小车从图甲中P点上方静止下滑 B. 小车从图甲中P点下方静止下滑C. 小车从图甲中P点静止下滑D. 小车从图丙中P点静止下滑③另一位同学测出如下图所示的6组数据,根据v t-∆图线,可知小车的加速度大小约为m/s2,挡光片经过A点时的瞬间速度大小约为m/s。
丙乙PAv-/ms-10.560.550.540.06 0.07 0.08 0.09 0.10 0.11 ∆t/sO 2.在用DIS 测定加速度的实验中 (1) 如图甲所示是运用DIS 实验的位移传感器测定小车运动规律的实验装置图。
图甲 图乙图乙是通过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再经过计算机所绘制的小车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
由该图像可以求出小车加速度的大小为a =________m/s 2;小车的运动方向是________(选填“向左”或“向右”)运动。
(2)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利用光电门测物体加速度的实验,其装置如图丙所示 ,一端带有滑轮的光滑长木板水平固定放置,1、2是两个固定的光电门传感器,小车甲上固定一宽度为d 的挡光片,在重物乙的牵引下,小车从木板的左端开始向右加速运动。
高三物理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试题1.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测量金属丝电阻率的实验方案,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A.电压表V B.电流表A C.螺旋测微器 D.米尺(5Ω,2A) F.干电池组 G.一个开关和导线若干E.滑动变阻器RP他进行了以下操作:(1)用多用电表粗测金属丝的阻值:当用“×10Ω”挡时发现指针偏转角度过大,为了得到比较准确的测量结果,请从下列选项中挑出合理的步骤,并按(填代码)的顺序正确进行操作,最后完成读数测量.A.将选择开关旋转到欧姆挡“×1Ω”的位置B.将选择开关旋转到欧姆挡“×100Ω”的位置C.将两表笔分别与被测电阻的两根引线相接,正确读数D.将两表笔短接,重新进行欧姆调零(2)该网同学采用上述合理步骤测量后,表针指示静止时如图1所示,则金属丝的阻值约为Ω.(3)请按照本题提供的实验器材和实验需要,在图2虚线方框内画出测量金属丝电阻并在实验时便于电压调节范围大的实验电路图(4)若测得金属丝直径为D,接入电路长度为L时,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分别为U、I,则金属丝的电阻率ρ=【答案】(1)ADC;(2)15;(3)电路图如图所示;(4)【解析】(1)当用“×10Ω”挡时发现指针偏转角度过大,说明所选档位太大,为了得到比较准确的测量结果,应换用小挡,换用“×1Ω”挡,然后重新进行欧姆调零,再测电阻阻值,因此合理的实验步骤为:ADC.(2)欧姆表使用“×1Ω”挡,由图1所示可知,金属丝电阻阻值为15×1Ω=15Ω.(3)金属丝电阻约为15Ω,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5Ω,为测多组实验数据,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接法,电流表内阻很小,约为零点几欧姆,电压表内阻很大,约为几千甚至几万欧姆,电压表内阻远大于待测电阻阻值,电流表应采用外接法,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4)由欧姆定律可知,电阻R=,由电阻定律得:R=ρ,则电阻率ρ=【考点】本题考查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高三物理学科中的常见实验题目及解析在高三物理学科中,实验是学生理论知识的重要应用和巩固方式之一。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现象、测量数据,进而理解物理原理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本文将介绍高三物理学科中常见的实验题目,并给出解析。
一、测量小球自由落体加速度实验目的:测量小球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并验证其是否等于重力加速度g。
实验装置:小球、直尺、计时器、架子等。
实验步骤:1. 将直尺竖直固定在架子上,使其底部与地面平行。
2. 从直尺的上端释放小球,并同时启动计时器。
3. 当小球从直尺下端通过时,记录计时器的时间t,并测量直尺高度h。
4. 重复以上步骤多次,取平均值。
实验解析: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h = 1/2 * g * t^2,可以得到 g = 2h/t^2。
通过测量得到的h和t,可以计算出g的大小。
将实验得到的g与标准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9.8 m/s^2进行比较,如果两者接近,则说明实验结果正确。
二、测量光的折射率实验目的:测量光的折射率,并验证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规律。
实验装置:光照源、直尺、半透明玻璃板、直角三棱镜等。
实验步骤:1. 将直尺固定在平面上,并将半透明玻璃板放在直尺上。
2. 将光照源放在玻璃板的一侧,使光线从一侧垂直射入玻璃板内。
3. 在光线射入玻璃板和射出玻璃板的方向上分别放置直角三棱镜,使光线通过三棱镜后水平射出。
4. 测量光线离玻璃板边缘的距离以及玻璃板的厚度。
5. 利用折射率公式 n = sin(i)/sin(r),其中i为入射角,r为折射角,计算出光的折射率n。
实验解析:通过测量得到的入射角、折射角以及玻璃板的厚度,可以根据折射率公式计算出光的折射率。
将实验得到的折射率与标准折射率进行比较,如果两者接近,则说明实验结果正确。
三、测量电阻的变化与电流、电压的关系实验目的:测量电阻的变化与电流、电压的关系,验证欧姆定律。
实验装置:电源、电阻器、导线、电流表、电压表等。
实验步骤:1. 将电源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与电流表和电压表连接。
高三物理试卷附答案解析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xxx 分钟;出题人:xxx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1.如图①所示,高空滑索是一种勇敢者的运动项目。
如果一个质量为m 的人用轻绳通过轻质滑环悬吊在足够长的倾斜钢索上运动,在下滑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如图②(绳与钢索垂直)和如图③(绳竖直)所示的两种情形.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②的情形中,人只能匀加速下滑B .图②的情形中,钢索对轻环的作用力大小为2mgC .图③的情形中,人匀速下滑D .图③的情形中,钢索对轻环无摩擦力2.固定在水平面上的竖直轻弹簧,上端与质量为M 的物块B 相连,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时,物块B 位于P 处,如图3所示.另有一质量为m 的物块C .从Q 处自由下落,与B 相碰撞后,立即具有相同的速度,然后B 、C 一起运动。
将弹簧进一步压缩后,物块B 、C 被反弹,下列几个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整个过程中以B 、C 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不守恒B.B 、C 反弹过程中,在P 处物块C 与B 不分离C.C 可能回到Q 处D.C 不可能回到Q 处3.将一只苹果斜向上抛出,苹果在空中依次飞过三个完全相同的窗户1、2、3,图中曲线为苹果在空中运行的轨迹。
若不计空气阻力的影响,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苹果通过第1个窗户所用的时间最长B.苹果通过第3个窗户的平均速度最大C.苹果通过第1个窗户重力所做的功最多D.苹果通过第3个窗户重力的平均功率最小k4.把质量为m的正点电荷放在电场中无初速度释放,不计重力,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点电荷的轨迹一定和电场线重合B.点电荷的速度方向总是与所在处的电场线方向一致C.点电荷的加速度方向总是与它所在处的电场线的切线方向重合D.点电荷将沿电场线切线方向抛出,做抛物线运动5.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甲所示,河水的流速随离河岸的距离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经过一段时间该船以最短时间成功渡河,下面对该船渡河的说法正确的是()A.船在河水中的最大速度是5 m/sB.船渡河的时间是150sC.船在行驶过程中,船头必须始终与河岸垂直D.船渡河的位移是6.物体受到三个共点力作用,以下分别是这三个力大小,可能使物体保持平衡状态是()A.3N,4N,6N B.1N,2N,4N C.2N,4N,6N D.5N,5N,2N 7.如图甲所示,真空中有一半径为R、电荷量为+Q的均匀带电球体,以球心为坐标原点,沿半径方向建立x轴.理论分析表明,x轴上各点的场强随x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则()A.x2处场强大小为B.x1、x2两点处的电势相同C.球内部的电场为匀强电场D.假设将试探电荷沿x轴移动,则从x1移到R处和从R移到x2处静电力做功相同8.在讨论地球潮汐成因时,地球绕太阳运行轨道与月球绕地球运行轨道可视为圆周轨道.已知太阳质量约为月球质量的倍,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约为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半径的400倍。
高三物理光的干涉试题答案及解析1.把双缝干涉实验装置放在折射率为n的水中,两缝间距离为d,双缝到屏的距离为 D(D>>d),所用单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为λ,则屏上干涉条纹中相邻的明纹间的距离为_________【答案】λD/(nd)【解析】光在水中的波长为:,根据条纹间距的表达式:【考点】双缝干涉;光的折射定律。
2.用绿光做双缝干涉实验,在光屏上呈现出绿、暗相间的条纹,相邻两条绿条纹间的距离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如果增大单缝到双缝间的距离,将增大B.如果增大双缝之间的距离,将增大C.如果增大双缝到光屏之间的距离,将增大D.如果减小双缝的每条缝的宽度,而不改变双缝间的距离,将增大【答案】C【解析】公式中表���双缝到屏的距离,d表示双缝之间的距离。
因此与单缝到双缝间的距离无关,于缝本身的宽度也无关。
本题选C。
3.平行光通过小孔得到的衍射图样和泊松亮斑比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在衍射图样的中心都是亮斑B.泊松亮斑中心亮点周围的暗环较宽C.小孔衍射的衍射图样的中心是暗斑,泊松亮斑图样的中心是亮斑D.小孔衍射的衍射图样中亮、暗条纹间的间距是均匀的,泊松亮斑图样中亮、暗条纹间的间距是不均匀的【答案】AB【解析】从课本上的图片可以看出:A、B选项是正确的,C、D选项是错误的。
衍射图样的中心都是亮斑,衍射图样的亮暗条纹间距是非均匀的。
4.(1)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实验装置如下图a所示,已知单缝与双缝的距离L1=60mm,双缝与屏的距离L2=700mm,单缝宽d1=0.10mm,双缝间距d2=0.25mm。
用测量头来测量光屏上干涉亮条纹中心的距离。
测量头由分划板、目镜、手轮等构成,转动手轮,使分划板左右移动,让分划板的中心刻度对准屏上亮纹的中心,(如下图b所示),记下此时手轮的读数,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另一条亮纹的中心,记下此时手轮上的刻度。
①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分别对准第1条和第4条亮纹的中心时,手轮上的读数如下图c所示,则对准第1条时读数x1=-----________mm,对准第4条时读数x2=-----________mm,相邻两条亮纹间的距离Δx=________mm。
高三物理设计性实验专项训练1、现有一电阻箱,一个开关,若干根导线和一个电流表,该电流表表面上有刻度但无刻度值,要求设计一个能测定某电源内阻的实验方案,(已知电流表内阻很小,电流表量程符合要求,电源内阻约为几欧)要求(1)在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2)简要写出完成接线后的实验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写出用测得的量计算电源内阻的表达式r=_______.2、如图所示,是测定表头内阻的电路,电源内阻不计,当电阻箱的电阻调到1200 Ω时,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再把电阻箱的电阻调到3000 Ω时,电流表指针刚好指到满刻度的一半.(1)根据上述数据可求出电流表的内阻为____ Ω.(2)若这个电流表的满刻度值是750 μA,要把它改装成量程为3 V的电压表,应串联一个电阻值为____ Ω的分压电阻.(3)为了核对改装成的电压表V,给你一个标准电压表V0一个4.5 V的电池组E,一个最大阻值为1 kΩ的滑动变阻器R,开关S及若干导线.请在方框中画出符合要求的电路图. 3、如下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斜面体A、小铁块B.斜面体的斜面是曲面,由其截面图可以看出曲线下端的切线是水平的.现提供的实验测量工具只有:天平、直尺.其他的实验器材可根据实验需要自选. 请设计一个实验,测出小铁块B自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到底端的过程中,小铁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要求:(1)简要说明实验中要测的物理量;(2)简要说明实验步骤;(3)写出实验结果的表达式.(重力加速度g已知)4、研究一个“2.5 V 0.2 W”小灯泡的伏安特性,现有4 V蓄电池1只,电键1个,导线若干,其他可选择的器材如下:A.量程为0—3 A,内阻为0.025 Ω的电流表1只;B.量程为0—0.6 A,内阻为0.2 Ω的电流表1只;C.量程为0—100 mA,内阻为5 Ω的电流表1只;D.量程为0—3 V,内阻为10 kΩ的电压表1只;E.量程为0—15 V,内阻为50 kΩ的电压表1只;F.额定电流为1 A,阻值为0—5 Ω的滑动变阻器1只.(1)要正确完成这个实验,电流表应选______,电压表应选______(选填相应器材的代号)(2)在虚线框内画出实验的电路原理图.高三物理设计性实验专项训练(参考答案)1、(1)电路如图所示(电路正确的给3分)(2)①将电阻箱的阻值调至最大.②合上开关S ,调节R 的电阻为R 1,记下电流表刻度N 1. ③调节R 的电阻为R 2,记下电流表刻度N 2,断开开关S . (步骤正确的给3分)(3)122211N N R N R N --(2分)2、(1)600 (2分) (2)3400 (2分) (3)如图所示(4分)3、如下图(1)斜面高度H ,桌面到地面的高度h ,O 到P 的距离s ,小铁块B 的质量m .(2分) (2)①用天平测出B 的质量m ;②如图所示安装实验器材,地面铺白纸、复写纸并用胶带粘牢;③用手按住斜面A ,让B 从某一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记录落地点P 1;④重复③步骤五次,找到平均落地位置P ;⑤用直尺测图中标明的H 、h 、s ;⑥实验结束整理仪器归位. (3分)(3)W f =mgH -hm gs 42(3分)4、1)C D(2)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变阻器应接成分压器电路,电流表应采用外接法。
力学实验1. 2019年高考全国1卷第22题.〔5分〕某小组利用打点计时器对物块沿倾斜的长木板加速下滑时的运动进展研究。
物块拖动纸带下滑,打出的纸带一局部如下列图。
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纸带上标出的每两个相邻点之间还有4个打出的点未画出。
在ABCDE五个点中,打点计时器最先打出的是点,在打出C点时物块的速度大小为m/s〔保存3位有效数字〕;物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m/s2〔保存2位有效数字〕。
【答案】22.A 0.23 0.75【解析】因为速度是加速的,时间是相等的,所以相邻两点间距离是逐渐增大的,所以打点计时器最先打出的是A点;速度加速度2. 2019年高考全国2卷第22题.〔5分〕如图〔a〕,某同学设计了测量铁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
所用器材有:铁架台、长木板、铁块、米尺、电磁打点计时器、频率50Hz的交流电源,纸带等。
回答如下问题:〔1〕铁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用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θ、重力加速度g和铁块下滑的加速度a表示〕〔2〕某次实验时,调整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θ=30°。
接通电源。
开启打点计时器,释放铁块,铁块从静止开始沿木板滑下。
屡次重复后选择点迹清晰的一条纸带,如图〔b〕所示。
图中的点为计数点〔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
重力加速度为9.8 m/s 2。
可以计算出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结果保存2位小数〕。
【答案】22.〔1〕sin cos g a g θθ- 〔2〕0.35【解析】〔1〕根据牛顿定律,得=μθθcos sin g a g - ==2m/s 1.97m/s 23. 2019年高考全国3卷第22题.〔5分〕甲乙两位同学设计了利用数码相机的连拍功能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
实验中,甲同学负责释放金属小球,乙同学负责在小球自由下落的时候拍照。
相机每间隔0.1s 拍1幅照片。
〔1〕假设要从拍得的照片中获取必要的信息,在此实验中还必须使用的器材是。
专题分层突破练16力学实验A组1.(2021浙江衢州高三二模)(1)图甲中,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研究平抛运动两实验均需使用的器材是(填写器材名称)。
甲(2)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通过对拉的方法来选择两个弹簧测力计。
方案一为两弹簧测力计竖直悬挂在铁架台上对拉,方案二为两弹簧测力计置于水平桌面对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测力计使用前必须进行调零B.实验时,两个弹簧测力计的量程需一致C.若方案一的两弹簧测力计读数相等,则可正常使用D.若方案二的两弹簧测力计读数相等,则可正常使用(3)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使用的弹簧测力计量程为0~5.00 N,将橡皮条一端固定,先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将橡皮条另一端拉到某一位置,标记为O点,紧靠细绳标记A、B两点,并记录弹簧测力计读数;然后用一只弹簧测力计将其拉至O点,标记紧靠细绳的C点,并记录弹簧测力计读数,该小组完成的部分实验数据记录在图乙中。
乙①按实验要求完成作图。
②结合图乙,分析实验过程与结果,下列措施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是。
A.适当增加橡皮条的原长B.适当增大两细绳的夹角C.增大A、B两点到O点的距离D.增大弹簧测力计的拉力2.(2021江西赣州高三一模)图甲为测量物块与水平桌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实验步骤如下:甲乙①用天平测量物块和遮光片的总质量m'、重物的质量m,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用刻度尺测量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②调整轻滑轮,使细线水平;③让物块从光电门A的左侧由静止释放,用数字计时器分别测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A和光电门B所用的时间Δt A和Δt B,求出加速度a;④多次重复步骤③,求a的平均值a;⑤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求出动摩擦因数μ。
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实验需要平衡摩擦力B.此实验需要遮光片的宽度d尽量小些C.此实验需要满足m'远大于mD.此实验需要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尽量小些(2)测量d时,某次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为1 mm)的读数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 cm。
22.(7分)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
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
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议所示。
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
(1)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相邻计数点____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填“×和×”,×为计数点)。
(2)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a= m/S2。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a为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若用ag来计算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g为重力加速度),则计算结果比动摩擦因数的真实值____(填“偏大”或“偏小”)。
23.(8分)某同学学习了测电池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后,到实验室找到一些铜片和锌片,准备测水果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他将铜片和锌片在苹果上相距不太远插入苹果后用电压表测的水果电池两端的电压,发现接近1.5V,于是找来一额定电压为1.5V的小灯泡直接接到电池两端,结果灯没亮,接着用电流表O~0.6A量程接入电路测量,发现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偏转,换用毫安表接入,结果有示数约为3mA。
该同°学准备了下列器材:待测“水果电池”电流表○A:满偏电流3mA,电阻约10Ω电压表:量程0~1.5V,电阻约1000Ω滑动变阻器R1:0~30Ω滑动变阻器R2:O~1000Ω开关、导线等实验器材.该同学采用图甲做实验得到的U-I图如图丙中图线①、采用图乙的电路做实验得到的U -I 图如图丙中图线②(1)本实验选用图甲、乙所示的实验原理图,应该选用哪种规格的滑动变阻器?____。
(填写仪器代号)(2)若不计测量中的偶然误差,用图甲电路测量得出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值与真实值相比较,电动势E (选填“偏大”或“相等”或“偏小”),内电阻r____(选填“偏大_或“相等”或“偏小”)。
用图乙电路测量得出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值与真实值相比较,电动势E (选填“偏大”或“相等”或“偏小”),内电阻r____(选填“偏大”或“相等”或“偏小”)。
高三物理力学实验试题1.(8分)如图是某同学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①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___;②选取ABCD纸带上四个点,从图中读出A、B两点间距s=____cm;C点对应的速度是___m/s,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 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案】(1)①0.02s (1分)② 0.70,(1分)0.50(3分) 5.0 (3分)【解析】①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②由图得A、B两点间距为s=(1.70-1.00)cm=0.70cm,,由,解得a=5.0m/s2,【考点】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2.(1)(8分)如图所示为“探究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图。
图中小车A的质量为m1,连接在小车后的纸带穿过电火花打点计时器B,它们均置于水平放置一端带有定滑轮且足够长的木板上,重物p的质量为m2, C为测力传感器,实验时改变p的质量,可以读出测力器不同读数F,不计绳与滑轮的摩擦。
①为了减小长木板对小车摩擦力的影响,必须先(填“挂”或者“不挂”)重物p,在长木板远离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一块木块,反复移动木块的位置,用手轻推小车,直到打点计时器打出一系列的点。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应接4-6V低压交流电源B.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C.实验中m2应远小于m1D.测力计的读数始终为③下图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
从图中读出AB两点间距s=__________cm;④由此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的大小是。
(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2)在“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中,要测量一个标有“3V 1.5W”的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现有如下器材:A.直流电流表0~3A(内阻约0.1Ω) B.直流电流表0~600mA(内阻约0.5Ω)C.直流电压表0~3V(内阻约3kΩ) D.直流电压表0~15V(内阻约200kΩ)E.滑动变阻器(10Ω,1A) F.滑动变阻器(1kΩ,300mA)①除电源、开关、导线外,为完成实验,需要从上述器材中选用(填字母代号)。
高三物理考试试题含答案(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下列哪个选项是描述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正确表述?A.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B.速度大小变化,方向不变C.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变化D.速度大小和方向都变化答案:A2.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是?A.线性增加B.指数增加C.对数增加D.无关答案:A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答案:√2.重力加速度在地球表面上是恒定的。
()答案:×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v=______,加速度a=______。
答案:常数;02.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初速度v0=______,加速度a=______。
答案:0;g(重力加速度)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10分)1.简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其意义。
答案: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出一个物体若不受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一定律强调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非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五、综合题(1和2两题7分,3和4两题8分,共30分)1.一辆小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m/s²,求5秒后小车的速度和位移。
答案:速度v=at=2m/s²5s=10m/s;位移s=0.5at²=0.52m/s²(5s)²=25m2.从高为h的位置释放一个物体,不计空气阻力,求物体落地时的速度。
答案:使用能量守恒定律,mgh=0.5mv²,解得v=√(2gh)3.一辆小车在水平路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20m/s。
突然刹车,小车以2m/s²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求小车停下来所需的时间和经过的位移。
答案:时间t=v/a=20m/s/2m/s²=10s;位移s=v²/(2a)=(20m/s)²/(22m/s²)=100m4.一颗子弹以500m/s的速度射入一块木板,木板对子弹的阻力为f,木板的厚度为d,求子弹穿过木板所需的时间。
高三物理试卷附答案解析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xxx 分钟;出题人:xxx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人用绳子通过滑轮把一个物体沿光滑的斜面向上拉,若不计滑轮的摩擦和绳子的质量,则人向右缓慢移动的过程中( )A .绳子的拉力不变B .人受到的支持力不变C .人受地面的摩擦力增大D .人拉绳子的力增大2.如图所示,木块A 和B 接触面水平,在水平力作用下(F≠0),木块A 、B 保持静止,则木块B 受力的个数可能是A.3个B. 4个C. 5个D.6个3.如图所示,“旋转秋千”中的两个座椅A 、B 质量相等,通过相同长度的缆绳悬挂在旋转圆盘上.不考虑空气阻力的影响,当旋转圆盘绕竖直的中心轴匀速转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 的速度比B 的大B .A 与B 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C .悬挂A 、B 的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相等D .悬挂A 的缆绳所受的拉力比悬挂B 的小4.如图4为氢原子在n=1,2,3,4各个能级的能量,一群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当它们回到n=1能级的过程中,以下说法中确定的是()A.可能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B.可能发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C.可能发出的光子的最大能量为12.75eVD.可能发出的光子的最小能量为0.85eV5.如图,水平正对放置的两块足够大的矩形金属板,分别与一恒压直流电源(图中未画出)的两极相连,M、N是两极板的中心。
若把一带电微粒在两板之间a点从静止释放,微粒将恰好保持静止。
现将两板绕过M、N且垂直于纸面的轴逆时针旋转一个小角度θ后,再由a点从静止释放一这样的微粒,该微粒将()A.仍然保持静止B.靠近电势较低的电极板C.以的竖直加速度加速(g表示重力加速度)D.以的水平加速度加速(g表示重力加速度)6.如图所示,一细光束通过玻璃三棱镜折射后分成a、b、c三束单色光,则这三种单色光比较A.频率关系是fa>fb>fcB.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关系是va<vb<vcC.全反射临界角关系是Ca>Cb>CcD.通过同一双缝产生的干涉条纹的间距xa<xb<xc7.经长期观测,人们在宇宙中已经发现了“双星系统”.“双星系统”由两颗相距较近的恒星组成,每个恒星的线度远小于两个星体之间的距离,而且双星系统一般远离其他天体,如图所示,两颗星球组成的双星,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连线上的O点做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现测得两颗星之间的距离为L,质量之比为m1∶m2=3∶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m1、m2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之比为3:2B .m 1、m 2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之比为3:2C .m 1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D .m 2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8.在某地上空同时存在着匀强的电场与磁场,一质量为m 的带正电小球,在该区域内沿水平方向向右做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关于场的分布情况可能的是 ( )A .该处电场方向和磁场方向重合B .电场竖直向上,磁场垂直于纸面向里C .电场斜向里侧上方,磁场斜向外侧上方,均与v 垂直D .电场水平向右,磁场垂直于纸面向里9.如图所示,a 、b 、c 是在地球大气层外圆轨道上运动的3颗卫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b 、c 的线速度大小相等,且大于a 的线速度B .b 、c 的向心加速度相等,且大于a 的向心加速度C .c 加速可以追上同一轨道的b ,b 减速可以等候同一轨道的cD .a 卫星由于某原因,轨道半径缓慢变小,其线速度将增大10.如图所示,物体沿斜面由静止滑下,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物体与斜面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斜面与水平面平滑连接.下列图中v 、a 、F f 和x 分别表示物体速度大小、加速度大小、摩擦力大小和位移.其中正确的是( )二、多选题11.下列仪器或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应用了静电现象的有()A.避雷针B.指南针C.静电复印机D.变压器12.如图所示,一束由两种色光混合的复色光沿PO方向射向一上、下表面平行的厚玻璃平面镜的上表面,得到三束光线I、II、III,若平面镜的上下表面足够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高三物理电磁学实验试题答案及解析1.(11分)某同学用图所示的电路测定一电动势约2.8V的直流电的电动势和内阻,现有下列器材可供选用:A.电压表(0~3V,内阻约5kΩ)B.电流表(0~l00mA,内阻1Ω)C.定值电阻Rl(阻值0.2Ω)D.定值电阻R2(阻值5.0Ω)E.滑动变阻器R3(阻值0~15Ω)F.开关、导线若干操作步骤如下:①该同学考虑由于电流表量程过小,需要扩大电流表量程。
应在电流表上(填“串联”或“并联”)定值电阻(填“R1”或“R2”)。
②将改装后的电流表重新接入电路,并把滑动变阻器阻值仍调到最大,此时电流表指针偏转角度较小。
逐渐调小滑动变阻器阻值,电流表示数有较大的变化,但电压表示数基本不变,该现象说明③为了让实验能正常进行,该同学对图8的电路做了适当改进,请画出改进后的电路图。
④用改进后的电路测定出两组数据:第一组数据为U1=1.36V,I1=0.27A;第二组数据为U2=2.00V,I2=0.15A;则电池的内阻为Ω(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①并联 R1②电源内阻太小③如图所示④0.33【解析】①将电流表改装成大量程的电流表需要并联电阻,两节干电池的电动势约2.8V,则电压表量程选0-3V.电路中最小电流约,如电流表并联R1,由则改装后的电流表量程为I1=0.5A,如果并联R2,由则改装后的电流表量程为I2=0.12A,故选择并联电阻R1,②电压表示数基本不变,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U=E-Ir知,因为电源的内电阻太小,现象是电压表的示数变化不明显,③由于电源的内电阻太小,故在电路中串联一个定值电阻,设计图如上所示④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U=E-I(R2+r),将两组数据带入,解得内阻r=0.33Ω。
【考点】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电流表的改装闭合电路欧姆定律2.(12分)为了测量某一未知电阻Rx的阻值,某实验小组找来以下器材:电压表(0~3V,内阻约3kΩ)、电流表(0~0.6A,内阻约0. 5Ω)、滑动变阻器(0~15Ω,2A)、电源(E=3V,内阻很小)、开关与导线,并采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做实验。
板块Ⅶ物理实验【知识特点】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可以说无一科学结论不以实验为基础,即使是理想化的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也有着坚实的实验证据说明推理的。
高考试题中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物理实验以专有题型出现,约占全卷的15%。
虽是纸上谈兵,但也把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认知到创新推理的能力检索得很准确、很全面。
【知识结构】二、[例题选讲]【例1】实验室中有器材如实物图1所示,有:电池E(电动势约10V、内阻约1Ω),电流表A1(量程10A,内阻r1约为0.2Ω),电流表A2(量程300mA,内阻r2约为5Ω),电流表A3(量程250mA,内阻r3约为5Ω),电阻箱R1(最大阻值999.9Ω,阻值最小改变量为0.1Ω),滑线变阻器R2(最大阻值100Ω),开关S,导线若干。
要求用图2所示的电路测定图中A的内阻。
(1)在所给的三个电流表中,哪几个可用次此电路精确测出其内阻:答:。
(2)在可测的电流表中任选一个作为测量对象,在实物图上连成测量电路。
(3)你要读出的物理量是,用这些物理量表示待测电阻的计算公式是。
分析:本题不仅考查基本电学仪表和元件的使用法则,更侧重实验仪器的选择、电路分析能力、阅读试题能力的考查。
同时,并联电路规律和欧姆定律的应用、电阻箱的连接和使用、滑动变阻器的连接等知识点的考查,在本题中均有涉及。
题中给出三个电流表,A 1 和A 2(A 3)的最大量程相差很多,若A 1选择,当A 2或A 3达到最大量程时,A 1指针偏转不到满刻度的0.025%,几乎没有显示,从而选择A 1是绝对错误的。
如不能做出这一判断,则造成错误。
缺乏审题能力和阅读能力也是造成错误的原因之一,如题中指出“任选一个作为测量对象”就有不少同学不理解,结果将三个电流表接入电路之中,在第(1)问选对电流表A 2和A 3后,反而出现第(2)问中电路连接的错误。
解答:(1)A 2和A 3可用此电路精确测出其内阻。
(2)选A 3测其内阻r 3,连接测量电路如图所示。
(3)测量时应读出两电流表A 2、A 3的示数I 2、I 3和电阻箱R 1的阻值R x ,由并联电路规律可得x R I I r I )(3233-= x R I I I r 3323-=[解后评析]本题属于电学中的测量题——测电阻,但测的是电表的内阻;测量方法也不是一般的“伏安法”,而是利用了电路的电流规律,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等电压和欧姆定律而求解。
这种做法,已经不是基本实验中的内容,是有所创新的内容了。
因这种创新,使内阻达到更精确的结果。
比去掉电阻箱R 1与电流表A 2,改接一个伏特表(应是毫伏表)于A 3两端更精确。
【例2】用某精密仪器测量一物件的长度,得其长度为cm 63812.1。
如果用最小刻度为mm 的米尺来测量,则其长度应读为 cm ,如果用50分度的游标卡尺来测量,则其长度应读为 cm ,如果用千分尺(螺旋测微器)来测量,则其长度应读为 cm 。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长度测量的问题,从这道题中,让我们认识米尺、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区别(既精确度区别)。
则答案依次为:1.64,1.638,1.6381。
【例3】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 、B 两球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图1中PQ 是斜槽,QR 为水平槽,实验时先使A 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 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再把B 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槽末端的地方,让A 球仍从位置G 由静止开始滚下,和B 球碰撞后,A 、B 球分别在记录纸上流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这种操作10次,图1中O 点是水平槽末端R 在记录纸上的垂直投影点。
B 球落点痕迹如图2所示,其中米尺水平放置,且平行于G 、R 、O 所在平面,米尺的零点与O 对齐。
(1)碰撞后B 球的水平射程应取为 cm 。
(2)在以下选项中,哪些是本次实验必须进行的测量?答 (填选项号) A 、水平槽上未放B 球时,测量A 球落点位置到O 点的距离 B 、A 球与B 球碰撞后,测量A 球落点位置到O 点的距离 C 、测量A 球或B 球的直径D 、测量A 球和B 球的质量(或两球的质量之比)E 、测量G 点相对于水平槽面的高度 解析:(1)应把记录纸上B 球的落点痕迹用尽量小的圆包括起来,而后取其圆心位置,即可视为这些落点的平均位置。
故取 64.7 (允许取值范围为64.2~65.2)(2)本小题应认真审题和认真思考实验原理:题意中已给出A 、B 两球的半径相同,而实验装置中,A 、B 两球抛出点相同,均为槽口处。
(不必如课本中,该实验设计为小球的抛出点在支柱顶端,则其抛射水平距离比A 球少一个小球直径d )所以C 可省略。
实验结论中,因小球的平抛初速都用水平射程代替,不必求出处速的具体数据,所以E 省略。
故需测量的为 ABD 。
[解后评析]本题应注意与课本实验介绍的差异,并以此分析其科学性、合理性、简捷性、准确性。
[练习题] 1、 在《电场中等势线的描绘》实验中,如图所示,A 、B是两个电图1图2极,a 、b 、c 、d 、e 是五个基准点。
若电流从探针Ⅰ流入G 时,G 的指针向右偏转。
现探针Ⅰ接触基准点e ,探针Ⅱ接触P 点时,G 的指针向左偏转,为了尽快探测到e 点的等势点,探针Ⅱ应由P 点逐渐A 、向上移动;B 、向下移动;C 、向左移动;D 、向右移动。
2、 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若测得g 值比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公认值小,可能是由于A 、计算摆长时,只考虑悬线长,而未加小球半径B 、计算摆长时,将悬线长加上小球的直径C 、测量周期时,将n 次全振动,误记为(n+1)次全振动D 、单摆振动时,振幅较小3、甲、乙两同学分别拿两只不同型号、已经校准的电压表去测量某电路两端的电压,在排除读数误差的前提下,甲同学的测量值是4.3V ,乙同学的测量值是4.5V ,则该电路电压的实际值是 A 、V U 3.4< B 、V U V 5.43.4<< C 、V U 5.4= D 、V U 5.4>4、如图是四位同学在“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实验中作出的图示,图中F 1、F 2是两弹簧秤同时拉橡皮条的力的图示,F 是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的合力的图示,F ’是一个弹簧秤单独拉橡皮条的拉力的图示,其中属于明显错误的是5、在测定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示意图中,P 1、P 2、P 3、P 4是四根大头针的位置,通过玻璃砖观察时它们在同一直线上。
为了提高实验的精确度,应该使 A 、P 1、P 2及P 3、P 4间距离适当大些 B 、P 1、P 2及P 3、P 4间距离适当小些C 、被测玻璃折射率为ODOBn =D 、被测玻璃折射率为''DDBBn =6、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装置中,双缝的作用是A 、 遮去过于强烈的灯光;B 、形成两个振动情况相同的光源;222F 1A B C DB 、 使白色光变成单色光; D 、使光发生折射。
7、一个同学做平抛实验,只在纸上记下重垂线Y 轴的方向,忘记在纸上记下斜槽末端位置,并只在坐标纸上描出如图所示曲线,现在我们可以在曲线上取A 、B 两点,用刻度尺分别描出它们到Y 轴的距离AA ’=X 1,BB ’=X 2,以及AB 的垂直距离为H ,从而求出小球抛出时的初速0v 为A 、h x x g 2)(2122- B 、hx x g 2)(212-C 、h gx x 2221+ D 、hgx x 2212-8、为了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用待测电池、电键、导线配合下列哪组仪器可达到实验目的A 、 一只电流表和一只电阻箱;B 、 一只电压表和一只电阻箱;C 、 一只电流表和一个滑动变阻器;D 、 一只电流表和一只电压表。
9、在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实验中,每隔0.02s 打一点,每隔5个相邻点取作一个记数点,记数点A 、B 、C 、D 、E 的位置如图所示。
则该物体的加速度为 。
物体运动经过B 、C 、D 各点的即时速度B v = ,C v = ,D v = 。
10、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若以2v 为纵轴,以h 为横轴,根据实验数据描制hv -2图象,应是 ,才能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h v -2图象的斜率等于 。
11、欧姆表内电池用久后,其电动势变小,内阻变大,但仍可电阻调零,调零后测电阻时,测出的电阻阻值与真实值相比将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B以采用如图所示电路。
(1)在测量时,可供选择的实验步骤有A、闭合开关K;B、将电阻箱R0的阻值调到最大C、将电阻箱R0的阻值调到零D、调节电阻箱R0的阻值,使电压表指针指示1.5V,记下此时R0的值E、调节变阻器R的滑动片P,使电压表示数为3VF、把变阻器R的滑动片P滑到a端G、把变阻器R的滑动片P滑到b端H、断开开关K把必要的合理的实验步骤选出来,按操作顺序将字母代号填在下面横线上。
(2)若在D中读出R0的值为2400Ω,则电压表的内阻R V = Ω,;用这种方法测出的内阻与其真实的内阻相比偏(填大或小)13、有一个电感线圈标有“6V,0.1A”字样,现在要测量这个电感线圈的电阻值,下列器材可供选用A、伏特表(0—5V)B、伏特表(0—10V)C、安培表(0—0.3A)D、安培表(0—0.6A)E、滑动变阻器(30Ω,2A)F、学生电源(直流9V)(1)在实验中所用的伏特表应选,安培表应选。
(2)画出实验电路图。
(3)实验时需测量的数据是。
说明以此测出的电阻值比真实值偏(填“大”或“小”)14、测定一根粗细均匀的金属导线的电阻。
其电阻R x可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测量。
所给器材中电流表上只有刻度但未表明电流值;R1是电阻箱,其阻值是准确的;S2是单刀双掷电键(当掷刀扳向1时与1相通,当掷刀扳向2时与2相通)。
(1)将图乙中的实物按图甲连成电路,并用箭头表明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在实验开始时的位置。
(2)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和测量结果。
15、现有一阻值为10.0Ω的定值电阻、一个电键、若干导线和一个电压表,该电压表表面上有刻度但无刻度值,要求设计一个能测定某电源内阻的实验方案。
(已知电压表内阻很大,电压表量程大于电源电动势,电源内阻约为几Ω)要求: (1)画出实验电路图;(2)简要写出完成接线后的实验步骤;(3)写出用测得的量计算电源内阻的表达式r = 。
16、要求测量两节干电池串联而成的电池组的电动势E 和内电阻r (约为几Ω),提供下列器材: 电压表V 1(量程3V ,内阻1k Ω)、电压表V 2(量程15V ,内阻2k Ω)、电阻箱(0~9999Ω)、电键、导线若干。
某同学用量程15V 的电压表连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实验步骤如下:(1)合上电键S ,将电阻箱R 阻值调到R 1=10Ω,读得电压表的读数为U 1; (2)将电阻箱R 阻值调到R 2=20Ω,读得电压表的读数为U 2; 由方程组111R r U E U -=;222R rU E U -= 解出E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