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巴西橡胶树无性系的核型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360.45 KB
- 文档页数:5
橡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其乳胶可用于制造橡胶产品,是世界上主要的天然橡胶来源。
目前,橡胶树的种质资源已经广泛收集和保存,但多样性的分析对于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讨论橡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包括分析方法和分析结果。
一、分析方法1.分子标记分子标记可以用来分析植物的遗传多样性。
目前,主要有限位标记和多态性长度位点两种类型的分子标记。
在橡胶树的研究中,广泛使用的限位标记有RAPD(随机扩增多态性DNA)、AFL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SSR(微卫星)、SNP(单核苷酸多态性)等。
这些标记用于分析橡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可以提供各种类型的信息,如基因座的数量、分布、遗传多样性指数、群体结构等方面的信息。
例如,RAPD适合于进行无标记的遗传多样性评价,而AFLP和SSR则适合进行可靠的系统发育和亲缘关系研究。
2.分析方法对于橡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主要使用的方法有:(1)遗传多样性指数遗传多样性指数包括多态性、PI指数、He指数、Hn指数等,用于评测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水平。
常用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是多态性,通过计算各位点基因型频率的平均值得到。
(2)主成分分析(PCA)主成分分析(PCA)是一种对多变量数据进行降维处理的方法,可以提取数据的主要方差成分,并用少量的变量代表数据。
对于橡胶树的种质资源数据,PCA 可以用于降维处理,并确定主要的方差成分。
(3)聚类分析聚类分析将样品分成几类,使得同类样品之间的相似性比不同类样品之间的相似性大。
对于橡胶树的种质资源数据,聚类分析可用于确定群体内的遗传关系,并探索不同群体之间的遗传联系。
(4)结构分析结构分析是一种基于群体遗传学的分析方法,可以确定橡胶树种质资源中不同群体的遗传混合度和亲缘关系。
结构分析可用于确定不同种质资源来源的橡胶树的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
二、分析结果橡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橡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尤其以南美洲为主要的起源地区,南美洲群体的多样性水平比其他地区的高。
巴西橡胶树Profilin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李德军;刘向红;邓治
【期刊名称】《中国农学通报》
【年(卷),期】2011(27)30
【摘要】为了研究橡胶树中Profilin蛋白的功能,利用橡胶树Profilin基因部分已知序列设计引物,采用3′-RACE技术获得Profilin基因完整开放阅读框,该基因编码131个氨基酸,含有一个保守的PROF结构域。
在HbPro1蛋白中没有预测到跨膜区和信号肽,二级结构分析表明HbPro1属于混合型蛋白。
对25个Profilin蛋白系统进化分析表明,HbPro1在进化上具有保守性,属植物类Profilin蛋白家族。
HbPro1基因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深入研究其功能奠定了基础。
【总页数】5页(P187-191)
【关键词】巴西橡胶树;Profilin蛋白;基因克隆;序列分析
【作者】李德军;刘向红;邓治
【作者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农业部橡胶树生物学重点开放实验室;海南大学农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62
【相关文献】
1.巴西橡胶树HbUBC5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 [J], 李德军;刘向红;邓治;刘辉
2.一个巴西橡胶树过氧化物酶基因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J], 邓玉杰;余海洋;张宇;王萌
3.巴西橡胶树HbUBC14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① [J], 李德军;邓治;刘向红;刘辉
4.巴西橡胶树β-木糖苷酶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J], 古小玲;涂敏
5.巴西橡胶树磷饥饿调控基因 HbPHR1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J], 高乐;覃怀德;何鹏;曾日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巴西橡胶树HbRALF34的克隆及表达分析聂智毅;黎瑜;康桂娟;蔡海滨;曾日中【期刊名称】《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7(043)006【摘要】依据橡胶树胶乳转录组数据,利用RT-PCR技术鉴定了一个快速碱化因子(rapid alkalinization factor,RALF)家族基因cDNA序列.该cDNA长度为767 bp,开放阅读框长度为411 bp,编码136个氨基酸.序列比对显示该RALF基因与AtRALF34有较高相似性,因而命名为HbRALF34.以热研7-33-97无性系橡胶树为材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不同组织及乙烯、茉莉酸、伤害、过氧化氢、高盐、低温、干旱等处理下HbRALF34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HbRALF34在橡胶树叶片、花、树皮以及胶乳中均有表达,其中胶乳中表达量最高;与健康橡胶树相比,HbRALF34在死皮橡胶树胶乳及树皮中的表达量显著上调;乙烯、茉莉酸、过氧化氢及伤害处理能诱导该基因表达,而低温、干旱及高盐处理则抑制该基因表达,表明HbRALF34可能参与橡胶树的信号传导、产排胶调控以及胁迫响应.【总页数】7页(P597-603)【作者】聂智毅;黎瑜;康桂娟;蔡海滨;曾日中【作者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农业部橡胶树生物学与遗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海南儋州 571737;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农业部橡胶树生物学与遗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海南儋州 571737;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农业部橡胶树生物学与遗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海南儋州 571737;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农业部橡胶树生物学与遗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海南儋州 571737;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农业部橡胶树生物学与遗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海南儋州 5717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4.1【相关文献】1.巴西橡胶树HbMYBs转录因子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J], 林贤桂;翟金玲;黄惜2.巴西橡胶树HbAIH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J], 杨洪; 岳镒繁; 胡燕玲; 邓治; 代龙军; 李德军3.巴西橡胶树HbGRF基因的克隆、物理定位及表达分析 [J], 张宇航;潘冉冉;李飞;陶志强;王英;高和琼;庄南生4.巴西橡胶树转录中介体HbMed25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 [J], 张世鑫;吴绍华;杨署光;晁金泉;李招娣;田维敏5.巴西橡胶树氰丙氨酸合成酶基因HbCAS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J], 张议文;刘辉;冯成天;胡义钰;王真辉;袁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巴西橡胶树生长素响应HbJAR1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Gene Cloning and Expression Analysis of AuxinResponsive HbJAR1 in Rubber TreeLI Xiaona1,XIAO Houzhen3,WAN Sanlian4,ZHANG Dong2,ZHANG Yu2 *1 Institu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CATAS,Haikou,Hainan *****,China2 Hainan Key Laboratory for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Tropical Bio-resources / College of Tropical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Hainan University,Haikou,Hainan *****,China3 College of Materials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Hainan University,Haikou,Hainan *****,China4 Sanya City Modern Agricultural Inspection and Warning Center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Sanya,Hainan *****,ChinaAbstract JAR1,a auxin response gene,maintains dynamic balance of auxin concentration in plant,strengthens plant tolerance ability stress. To clarify the gen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JAR1 in rubber tree(Hevea brasiliensis Müll. Arg.),HbJAR1 gene was cloned in the leaves of rubber tree CATAS7-33-97 by RT-PCR. The deduced amino acid of HbJAR1 protein has special GH3 superfamily domain structure,no signal peptide,no transmembrane region,located in the cytoplasm. The gene expression of HbJAR1 in the leaves of rubber tree wa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light intensity,mechanical wounding and powdery mildew infection. IAA,GA3,ET,JA and ABA treatments alsoinduced HbJAR1 expression at different levels.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HbJAR1 is a member of plant JAR1 gene family,involved in stress response such as light and wounding signal in rubber tree,etc.Key words Hevea brasiliensis Müll. Arg.;HbJAR1;gene clone;bioinformatics;expression analysis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17.08.017JAR1(*****TE *****NT 1)基因是植物生长素早期响应基因之一,这类基因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
表观遗传是指不因DNA 序列变化而发生的基因功能改变,这种改变又可随细胞的有丝分裂和/ 或减数分裂而遗传的现象。
基因组DNA 甲基化是表观遗传修饰的主要形式,是调节基因功能的重要手段。
植物核基因组中胞嘧啶甲基化是一种普遍的现象,5-甲基胞嘧啶(5-m-C)水平与基因组的重复序列水平相关。
不同物种中DNA 甲基化程度差异较大,如小麦(Triticum aestivum )基因组中约有33%的甲基化胞嘧啶[1],而银杏(Ginkgo biloba )基因组中大约有44%的胞嘧啶被甲基化[2]。
DNA 甲基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5, 23(5): 527 ~ 533Journal of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Botany收稿日期: 2014–11–17 接受日期: 2015–01–27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70634); 海南省重大科技项目(ZDZX2013023-1)资助作者简介: 李辉亮,男,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植物分子遗传。
E-mail: lihui7532@ * 通信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shqpeng@巴西橡胶树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DNA 甲基化分析李辉亮, 郭冬, 彭世清*(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农业部热带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海口 571101)摘要: 为探讨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 )自根幼态无性系与供体间差异产生的原因,应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扩增技术,对巴西橡胶树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基因组DNA 胞嘧啶甲基化程度和模式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在巴西橡胶树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不同阶段的DNA 甲基化程度不同,以花药的DNA 甲基化程度最高,体细胞胚的DNA 甲基化水平最低。
在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出现了I 、Ⅱ和Ⅲ 3种类型的甲基化多态性带型的改变,包括他们的出现与消失。
多主棒孢菌对巴西橡胶树的致病性测定
刘以道;张贺;张欣
【期刊名称】《广东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3(040)022
【摘要】27个多主棒孢菌株对4个巴西橡胶树品系的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27个菌株的致病性存在差异,大部分参试菌株的致病力不够强,其中CC-021、CC-004菌株致病力最强.供试的4个巴西橡胶树品系对27个菌株的总体抗性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大丰95为中抗品系,PR107、RRIM600、热研7-33-97为中感品系.分离自黄瓜、茄子、番茄和番木瓜的多主棒孢菌对橡胶树具有致病性.
【总页数】3页(P94-96)
【作者】刘以道;张贺;张欣
【作者单位】热作两院种苗组培中心,海南儋州571737;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海南海口57110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海南海口5711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63.7
【相关文献】
1.多主棒孢菌孢子及粗毒素悬液对黄瓜防御酶系活性的影响 [J], 高苇;王勇;张春祥
2.多主棒孢菌调控致病性相关基因CCK1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J], 刘晓妹;蒲金基;张欣;漆艳香;谢艺贤;张贺;郑服丛
3.借助ITS序列用GFP标记巴西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病原菌 [J], 刘晓妹;张贺;张欣;谢艺贤;韦运谢;曹申文;蒲金基
4.橡胶树多主棒孢菌室内产孢条件的优化 [J], 时涛;蔡吉苗;李超萍;林春花;刘先宝;黄贵修
5.巴西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 [J], 张贺;蒲金基;张欣;漆艳香;谢艺贤;张辉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巴西橡胶树抗白粉病室内鉴定模型的建立摘要:选取20份巴西橡胶树品系,将白粉病菌纯化后进行大田鉴定和3种温度下的室内鉴定,以评价各品系对白粉病的抗性并建立橡胶树抗白粉病室内鉴定模型。结果表明,20个橡胶树品系人工接种大田鉴定结果为高抗品系6个,抗病品系5个,感病品系3个,高感品系6个。在设置的22、25、28 ℃3个培养温度条件下,白粉病菌菌丝长度存在极显著差异,培养温度越高,病菌菌丝生长速度越快,菌丝长度越长。同时发现3种温度下白粉病菌菌丝长度比值不存在差异性,具有极其良好的稳定性。建立病情指数(y)与菌丝长度比值(x)的回归方程为:y=-62.072+80.909 54x,该方程可用于预测巴西橡胶树品系对白粉病的抗性等级。同时对橡胶树白粉病室内抗性评价的分级进行了修改,结合回归方程建立了巴西橡胶树抗白粉病室内鉴定模型,旨在为完善高效的巴西橡胶树抗白粉病鉴定评价体系提供基础和技术支持。关键词:巴西橡胶树;白粉病;室内鉴定;菌丝长度比值Abstract: Total of 20 rubber tree (Heveae brasiliensis) clones were chosen, and inoculated by purified powdery mildew (Oidium heveae). Then field identification and indoor identification in three kinds of temperature conditions were studied to evaluate the clone's resistance level and establish the indoor identification model.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resistance-susceptibility difference of rubber tree clones was distinct: high resistance(6 clones), resistance(5 clones), susceptibility (3 clones), and high susceptibility (6 clones). In the conditions of 22℃, 25℃, 28℃,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owdery mildew hypha length. The temperature turned higher, and the hypha growed faster and longer. In the meantime, powdery mildew hypha length ratio showed non-differential with strong stability at three temperatures. Accordingly,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was established of disease index (y) and hypha length ratio (x):y=-62.072+80.909 54 x, which can be used to predict the resistance levels of rubber tree to powdery mildew. And the evaluation classification table of rubber tree resistance level to powdery mildew indoors was modified, which constituted the indoor identification model of rubber tree resistance to powdery mildew with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and technical support for a high-efficient evaluation system of rubber tree to powdery mildew.Key words: Heveae brasiliensis; Oidium heveae; indoor identification; hypha length ratio橡胶白粉病是由粉孢属真菌(Oidium heveae B.A. Steinm)危害引起,是世界植胶区分布最广的一种病害,也是我国橡胶树最严重的病害之一,给橡胶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选育和使用抗病高产新品种是防治橡胶树白粉病最安全、有效和经济易行的途径。因此,国内外对橡胶树白粉病抗性的鉴定进行过一系列研究。印度尼西亚的Wastie等[1]用苗圃系比法(大田鉴定)测定了一些橡胶树品系对白粉病的抗性,此法所需年限较长;马来西亚的Lim[2]提出根据白粉病菌在各品系上的产孢强度确定橡胶树品系对白粉病的抗性(室内鉴定),我国则有学者提出根据白粉病菌在各品系叶片上的菌丝生长长度可鉴定品系抗病力(室内鉴定)[3]。这些方法均为橡胶树白粉病抗性鉴定提供了新思路。但大田鉴定受大田气候、基础菌量等影响很大,而室内鉴定重复性略差,限制了抗性鉴定的高效准确分析。本研究以橡胶树白粉病大田鉴定为对照,以白粉病菌菌丝生长长度鉴定品系抗病力为基础,分析不同温度对菌丝长度的影响,建立橡胶树抗白粉病室内鉴定最适模型,旨在为完善巴西橡胶树抗白粉病鉴定评价体系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1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橡胶树品系无性系共20份,均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育种研究室收集培育的芽接苗,具体见表1。1.2接种体准备摘取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种质资源圃橡胶苗春季田间发生白粉病后的病叶,用玻棒涂抹法接种于橡胶树古铜期叶片上,25 ℃温室中培养15 d,选取独立单个菌斑重复转接3次,最后一次得到的病菌作为24 h内接种的菌源备用。1.3白粉病大田鉴定试验设计采用随机区组法,每个小区为1行,种植橡胶树无性系各1株,共20株,3次重复。以RRIC52(国圃编号GPJS 5902)为抗病对照品系(CKR),PB5/51(国圃编号GPJS 5894)为感病对照品系(CKS)。种苗质量符合GB/T 17822.2-1999的要求,栽培技术按照NY/T 221-2006进行。2010年2月种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苗圃,2011年2~6月进行大田鉴定,期间未使用杀菌剂。各品系抽出嫩叶期间,在气候适合发病时将配制的新鲜白粉病菌孢子悬浮液均匀喷洒在古铜期嫩叶上。在春天叶片老化后进行病害鉴定,按整株病害分级标准逐株分级和记录,根据整株病害分级标准计算病情指数。病情指数=∑(各级病株数×各级级别)×20/调查总株数。整株病情分级标准与抗性评价分级标准参考黄华孙[4]文中的方法。1.4白粉病室内鉴定采集各个品系的古铜期嫩叶,用新鲜孢子接种,设立22、25、28 ℃3个培养温度,培养皿内保湿培养10 h后,用棉蓝染色固定,在显微镜下测量孢子的菌丝长度。每个品系接种10片叶,3次重复;每个叶片测量20个孢子的菌丝长度,20个品系共计测量12 000个孢子,用Excel软件记录数据待分析。1.5数据分析试验数据使用SAS System 9.0进行差异性和相关性分析并建立回归方程,绘制置信区间图。2结果与分析2.1橡胶树抗白粉病大田鉴定结果白粉病菌对20个橡胶树品系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1)为:高抗品系6个,抗病品系5个,感病品系3个,高感品系6个,部分高抗品系(如GPJS5010)在田间的病情指数接近或者低于抗病对照,同时部分高感品系(如GPJS5025)田间病情指数接近或超过感病对照,这与前人报道基本一致。2.2橡胶树抗白粉病室内鉴定结果在22、25、28 ℃温度条件下,20个品系叶片上白粉病菌孢子均萌发。在90%相对湿度条件下,温度对病菌菌丝生长速度有较大影响(表2)。在22 ℃时,孢子萌发平均菌丝长度范围是23.63~43.15 μm;在25 ℃时,孢子萌发的平均菌丝长度范围是28.35~50.32 μm;在28 ℃时,孢子萌发的平均菌丝长度范围是30.58~51.24 μm。可见在试验温度下,随培养温度升高,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速度加快,菌丝长度增加。以抗病对照品系RRIC52(国圃编号GPJS 5902)上的病菌孢子的菌丝长度为标准,将其他试验品系上的菌丝长度与之相比得到各品系的菌丝长度比值。在22℃时,其他各品系上孢子萌发平均菌丝长度与抗病对照品系比值范围为0.93~1.70;在25℃时,孢子萌发的平均菌丝长度比值范围为0.97~1.73;在28 ℃时,孢子萌发的平均菌丝长度比值范围为0.94~1.57。比较3种温度下20个橡胶树品系室内鉴定的菌丝长度和抗病对照的菌丝长度比值的分布(图1)可知,随着温度变化各橡胶树品系上白粉病菌孢子萌发的菌丝长度会发生变化,但是菌丝长度比值具有良好的稳定性。2.3橡胶树抗白粉病室内鉴定模型的建立用SAS软件分析3个温度条件下20个橡胶树品系室内鉴定的菌丝长度比值,概率Pr>0.05,表明三组比值差异性不显著。将病情指数(y)与菌丝长度比值(x)进行分析(表3,图2),对回归方程整体进行显著性检验,即在原假设中回归系数均为零,F=117.51(P<0.000 1),表明回归方程有效。回归方程的截距为-62.072,标准误9.556 75(P<0.001);菌丝长度比值的回归系数为80.909 54,标准误为7.463 9(P<0.000 1)。20个观测对象的决定系数R2=0.867 2,修正决定系数AR2=0.859 8,剩余标准差7.315 6,有11个观测对象在95%的置信区间内。据此建立病情指数(y)与菌丝长度比值(x)的回归方程为y=-62.072+80.909 54x。该方程可用于预测巴西橡胶树品系对白粉病的抗性等级。同时根据本研究的结果,将巴西橡胶树白粉病室内抗性评价分级标准修改为表4更为准确合理。3讨论自从1918年在印度尼西亚爪哇首次发现橡胶树白粉病以来,橡胶树白粉病迄今已遍布全球各橡胶种植区。发病严重时,白粉病引起橡胶树落叶、落花,使胶乳减产、橡胶树长势衰弱、新梢枯死,对橡胶树生长和产量影响非常大。最早在上世纪40年代,爪哇发现LCB870品系具有避病特性[5],上世纪50年代中期,斯里兰卡橡胶研究所选育出迄今认为最抗病的品系RRIC52[6]。我国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进行品系抗病性鉴定,选出了较抗病的红山67215品系[3]。以上品系均为橡胶树育种提供了优异的亲本材料,但寻找新抗病种质资源以提高抗病育种的成效,仍然是橡胶生产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以往的橡胶树抗白粉病室内鉴定中,作为抗病对照和感病对照的品系在同一温度条件下的平均菌丝长度变化值较大,如余卓桐等[3]对107份橡胶树品系进行了抗白粉病鉴定,抗病对照的平均菌丝长度为25.4 μm,感病对照的平均长度是46.7 μm;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用综合法鉴定500份新种质对白粉病抗性[4],测得的抗病对照的平均菌丝长度是30.1 μm,感病对照的平均长度是48.0 μm。可见同样的品系在进行室内抗性鉴定时,白粉病菌孢子萌发产生菌丝的长度变化幅度较大,从而不能以菌丝长度作为橡胶树品系白粉病抗性分级标准,否则可能会发生误判评价的现象。本研究通过设定3个温度梯度测定白粉病菌菌丝长度,发现白粉病菌菌丝长度在3种不同温度条件下生长存在极显著的差异,这与Liyanage等[7]提出的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菌丝生长与温度的上升呈非直线上升模式基本一致;但同时发现3种温度下白粉病菌菌丝长度比值相对固定,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因温度变化所引起的变化幅度非常小,可较好地通过室内鉴定评价巴西橡胶树白粉病抗性。室内抗性鉴定是快速评价橡胶树抗白粉病的鉴定方法之一,通过对其的不断补充完善,可对我国橡胶树育种起到积极作用。参考文献:[1] WASTIE R L, CHEE K H, LIM T M. Screening-clones of Hevea brasiliensis for disease resistance-A review [J]. The Planter,1973,49(565):164-169.[2] LIM T M. Loboratory method for quickiy evaluating rubber clones susceptibility to Oidium heveae [J]. Experimental Ageiculture,1973,9(3):257-279.[3] 余卓桐,王绍春. 橡胶主要无性系对白粉病抗病性鉴定[J]. 热带作物学报,1992,13(1):47-51.[4] 黄华孙. 中国橡胶树育种五十年[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220-225.p [7] LIYANAGE A, DE S, 张开明. 橡胶树白粉病菌的生物学[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1987(1):19-25.。
巴西橡胶树HbRPW8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官鑫;涂敏;蔡海滨;王云月;胡彦师;曾霞【期刊名称】《热带作物学报》【年(卷),期】2022(43)12【摘要】RPW8(resistance to powdery mildew locus 8)是对植物多种病害,尤其白粉病具有抗性的广谱抗病基因位点,通过对橡胶树RPW8基因进行克隆及表达分析,为橡胶树抗白粉病机制解析和分子育种等方面打下基础。
以橡胶树‘热研73397’为材料,采用RT-PCR克隆HbRPW8基因编码区(CDS)序列;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利用qRT-PCR方法,测定7种激素和白粉菌侵染不同时间、不同病害等级处理后RPW8基因表达量。
该基因cDNA全长570 bp,编码189个氨基酸,该蛋白的分子量为21.73 kDa,等电点为9.23,脂肪系数为86.30,总平均亲水性指数为-0.404,为亲水性蛋白,共有8个磷酸化位点,无跨膜域和信号肽,定位于细胞核,具有RPW8的保守结构域,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是HbRPW8蛋白二级结构的主要元件,分别占氨基酸序列的70.90%和22.22%。
亲缘关系显示,HbRPW8基因与木薯RPW8基因相似性最高。
过氧化氢(H_(2)O_(2))、水杨酸(SA)、乙烯利(ETH)、赤霉素(GA)和脱落酸(ABA)能迅速诱导HbRPW8转录本的表达,并在处理后0.5 h达到最高水平,分别约为对照的14倍、6倍、75倍、2.5倍和4倍;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后6h达到最高水平,是对照的10倍左右;生长素处理后HbRPW8转录本显著下调;随着白粉菌侵染时间和病害等级的增加,HbRPW8的表达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研究结果初步表明,HbRPW8可能参与橡胶树的抗病反应机制,为橡胶树抗病育种的研究提供参考。
【总页数】10页(P2395-2404)【作者】官鑫;涂敏;蔡海滨;王云月;胡彦师;曾霞【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4.1【相关文献】1.巴西橡胶树HbGSK1的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2.巴西橡胶树HbAIH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3.巴西橡胶树HbGRF基因的克隆、物理定位及表达分析4.巴西橡胶树转录中介体HbMed25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5.巴西橡胶树氰丙氨酸合成酶基因HbCAS的克隆与表达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