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途径的思考
- 格式:pdf
- 大小:2.01 MB
- 文档页数:2
他115No.5 2019摘要:裕固族是全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但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裕固族语言呈现出非常鲜明的濒危特征,也暴露了裕固族文化濒于消亡的严峻态势。
为解决这一现实难题,肃南县教育主管部门将双语教育融入了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并以双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为突破口,多管齐下,成效显著,推动了双语教育的深入实施。
文章对肃南县双语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做法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人口较少民族 语言濒危 双语教育 师资队伍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双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做法和思考杨杰(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裕固族教育研究所 734400)在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实施双语教育是探索多元教育的一种实践手段,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的优先选择,对共建民族团结的和谐社会和中华民族多元文化共生有着重大意义。
肃南县教育主管部门认为,在基础教育体系中融入双语教育内容,是解决这一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从2007年在县幼儿园开展“裕固汉”双语教学实验,到将裕固族语言、藏语文、蒙语文纳入县域内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在这近十年时间,肃南县教育主管部门克服困难,开拓进取,不但在双语教育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双语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肃南县双语师资建设方面的几点做法1.加大师资补充力度,建设具有民族文化传承意识的师资队伍在新的历史时期,只掌握语言的双语教师是远远不能担负起双语教育重担的,教师还需要有传承意识,即责任意识和使命感。
为此,肃南县教育主管部门通过三种方式强化双语师资队伍建设:一是从前期从事双语教育的教师中挑选优质的兼职师资;二是公开招聘双语专职教师;三是从本地从事民族文化传承工作的精英人士中选聘校外师资。
同时,以问题为导向,定时召开双语教师专题会议,明确双语教育的重要性,统一思想认识,形成工作合力。
目前,已形成专职为主、兼职为辅、校外师资渐序补充的培养模式,建成了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双语教师队伍。
第20卷2006年4月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hihezi University(Philos ophy and S ocial Science)Vol.20Apr.2006对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思考石河子大学体育学院 郭 峰;石河子大学医学院 张凤杰 一般认为,双语是指同一语言集团或其成员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进行交际的现象。
比如芬兰的一部分人既会讲芬兰语,又会讲瑞典语;新疆喀什市的汉族人可以说汉语,也可以说维语。
人们把这种能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进行交际的现象称之为“双语现象”,而把会操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人称之为“双语人”。
随着国际交流增加、网络信息化技术迅速发展,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主要语言之一,其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通过以英语为第二学习语言的双语教学,培养具有高水平交流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国内许多高校纷纷开展双语教学的工作,它对提高教师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学生的专业英语掌握,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名牌大学,由于拥有雄厚的师资队伍,学生的英语基础好,其推行双语教学相对容易。
但是,对于国内绝大多数高校,要全面推行双语教学,还面临诸多问题。
现结合高校情况,笔者对双语教学中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所谓双语教学模式,是指实施双语教学的结构形式,其基本要素有四个:语言的选择;引入第二语言教学的时间;两种语言过渡衔接的形式和方法;两种语言文字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
目前,我校面向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录取分数线的不同,加之专业的差异,录取的学生的基础知识、个人素质均有明显差异。
若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教学模式,势必造成双语教学的简单化和追逐潮流现象,对学生的专业英语提高并无帮助。
因此,要根据学生需要和学校的条件,设计出合理的双语教学计划,包括起始年级、教材教法、课时比例、教学用语及要达到的目标。
高校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对双语教学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暴露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就双语教学在师资、教材、学生和教学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高校双语教学双语教师存在问题对策英语作为全球的通用语言,在各项国际交流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推进双语教学,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高等教育被赋予了新的时代要求。
因此,教育部在2001年曾发文明确指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引进原版外语教材,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
在这一号召的指引下,许多高校纷纷在双语教学方面进行了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
本文力图分析问题,并探讨相应的解决途径。
一、双语教学的含义英国《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把双语教学定义为“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种语言或者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
鉴于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高校开展的双语教学是指把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作为教学手段,用汉英两种语言讲授非语言类的课程,帮助学生获取专业知识、提高英语水平的教学形式。
二、高校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高校双语教学仍处于起步阶段,尽管经过近几年的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存在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双语教学的师资力量薄弱。
双语教学的师资是推进双语教学的关键,良好的双语师资是高效开展双语教学的有力保障。
双语课程开设的目的一是帮助学生获取专业知识,二是要提高学生英语水平。
这就要求双语教师既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又有扎实的英语功底。
然而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精通学科专业的教师英语水平有限,精通英语的教师缺少所需的专业知识,既精通学科知识,又能熟练应用英汉双语进行授课的教师可谓凤毛麟角。
双语师资的缺乏已成为影响双语教学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2.合适的双语教学教材匮乏。
高校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摘要:实施双语教学是高校深化教学改革的一种探索,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从目前高校双语教学实施效果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双语教学的发展。
分析了双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双语教学问题对策一、双语教学的含义双语教学(bilingual education)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两种语言作为媒介,以母语作为第一语言,以外语(主要为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相互结合的课堂教学方法。
双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习者能同时使用母语和外语进行思维,能在这两种语言之间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进行自由地交流。
二、双语教学的教学模式1.沉浸型双语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完全使用外语授课,学生则利用外语(主要为英语)来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
2.过渡型双语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是在教学课程中,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外语进行教学的模式。
3.维持型双语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同时使用两种语言教学,其中以外语为主,母语为辅。
这种教学方式也是目前我国高校最常用的双语教学模式。
三、实施双语教学中存的主要问题1.对双语教学认识上存在着偏差目前,部分高校将双语教学的目标定位在提高大学生的英语语言水平,即仅强调双语教学的语言目标。
在教学中,仅用母语来强化英语,常采用一遍汉语、一遍英语的同语重复教学方式;另外,有些教师认为,双语教学只是多教会学生一些英语单词和专业术语,通过翻译方法将英文文献译成汉语或汉语课本译为英语,将双语课教学等同于专业课翻译或英语阅读课,在很大度上偏离了双语教学的教学目标。
2.双语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双语教学要求授课教师不仅要具备精深广博的专业知识,还需具有扎实的外语语言功底与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
目前,同时具备这双重能力的教师比较匮乏。
目前的普遍情况是,外语水平较高的教师一般不具备专业知识,而懂专业知识的教师其外语水平,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相对较低,因而难于胜任双语教学任务。
关于高校双语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高校双语课程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同时使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对多语种能力的需求日益增长,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实行双语课程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以下是我对高校双语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一、教学目的要明确高校双语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两种语言,为未来的跨文化交流打下基础。
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必须要明确学生需要掌握哪些语言技能,如听、说、读、写、翻译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以及不同语言交流场景下学生的使用需求。
二、师资力量要充足高质量的双语课程需要具备双语教学经验和语言专业背景的教师。
双语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语言水平,同时还要了解两种语言和文化的比较,实现双语教学的平衡。
因此,高校需要招聘和提供培训,以增强师资力量,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教学材料要多样化对于双语课程的教材,不能仅限于单一的语言或文化,而应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和多种语言和文化的材料。
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双语知识,同时了解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异同,从而更好地建立跨文化交际的桥梁。
四、课程设置要合理高校各个专业的课程设置千差万别,双语课程在课程设置上也需要根据不同专业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的需求进行合理安排。
例如,在一些涉及国际贸易和跨文化沟通的专业中,可以设置英汉比较文化等课程;同时,在纯科技和理工类专业中,则可以增加对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
这样,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语言能力。
五、教学评估要重视高校双语课程教学需要对学生的语言语法、词汇量、流利度等能力进行全面评估,以便及时发现和改正不足之处,提高双语课程教学质量。
同时,教学评估也包括对双语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评估,以更好地促进双语课程教学的发展。
总之,高校双语教学虽然在现阶段的发展还面临着不少困难,但是由于双语课程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化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未来高校双语课程教学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文|宋 勇试论高校双语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摘要:作为双语教学最直接的实施者和双语教学任务最重要的完成者,双语师资的质量将对双语教学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文章论述了双语教学师资的素质要求,师资队伍的现状,并提出加强双语师资人才的选拔和储备、加大双语师资的培养力度和借鉴成熟经验、建立健全双语教师培训机制等建设途径。
关键词:高校;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一、引言随着我国与世界经济的接轨,国家急需一大批既精通专业,又擅长外语的复合型人才。
因此,双语教学成为高等教育为满足这一需求而推广的一种教学手段。
作为双语教学最直接的实施者和教学任务最主要的完成者,双语教师的质量对双语教学目标的实现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1]二、双语教学师资的素质要求有效的双语教学由四个核心要素(4C)构成:学科内容(Content),即专业知识的传授;交流表达(Communication),即通过语言这一载体和思维工具,实现与学生的互动体验;认知思维(Cognition),即对学科与语言进行加工,在分析与互动过程中实现对认知的深化;文化习俗(Culture),作为双语教学的重要因素,通过教师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塑造学生运用国际通用思维方式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由此可见,双语教学不同于专业英语课,不仅仅是让学生以外语为工具获得专业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为其今后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因此,双语教学对高校教师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扎实的专业知识双语教学是专业教学,教师首先要有着全面的专业知识,了解国内外本专业的理论与实践前沿,并具备较好的专业科研能力。
[3]2、较高的外语水平教师应熟练掌握英语这一工具,具备很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教师要做到发音准确、声音宏亮,并且能够使用正确以至地道的英语句式进行专业知识的表达,这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语言水平。
对高校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摘要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需求。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面向未来的新型高素质人才。
双语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
教师是双语教学的具体实施者。
其综合素质是影响双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文章通过分析目前高校双语教学师资队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及地区的双语教学项目的推广经验,提出加强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以稳步推动我国双语教学实施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对策一、引言实行双语教学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
也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面向未来的新型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评价专业办学水平的一个标准。
因此受到各高校的普遍重视。
由于双语教学的教学方法的特殊性,对从事双语教学的老师也提出了较高的标准和要求。
然而,我国目前双语师资队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难以适应双语教学的快速发展,各高校双语教学的实践表明。
这一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高校双语教学有效实施的瓶颈。
二、目前我国高校双语教学师资队伍的现状双语教学既有利于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本土人才,又能吸引更多的国际学生,进而有效地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有近百所高等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的改革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因此,高素质的双语教师是成功实施双语教学的保证。
而纵观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现状,双语教学师资队伍中存在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师资队伍数量不足(二)知识结构单一(三)双语师资培训机制尚未建立由于中国的双语教育起步较晚,还处于探索阶段,国内双语教学和双语师资培养尚未形成统一、科学、权威的规范体系。
对于如何具体开展双语教学。
例如双语教学需要什么样的理论指导等,还有诸如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在我国的教育界尚无正式的培训机制。
由于缺乏理论指导和研究深度,高校双语教学的实践出现了起步时“遍地开花”。
高等教育一、引言目前,双语教学已成为我国教育热点,各高校纷纷开设学科双语课程,教育部也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双语教学的开展,例如2007年至2010年就支持建设503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田云章,2010)。
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培养具有英语语言与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改变“费时低效”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和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有益尝试。
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与努力,我国高校双语教学在教学策略、教材建设、课程设置和师资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从多数高校反馈的信息来看,双语教学仍面临诸多问题,尤其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更为突出:双语教师数量严重不足,质量参差不齐,教师积极性不高,双语教学质量欠佳等(王晓锋等,2007)。
这些问题制约了双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探讨解决师资短缺问题的方法迫在眉睫。
二、双语教师的素养和我国高校双语师资的现状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对教学成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双语教学又对教师本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加拿大学者Colin Baker指出,双语教师应具备三个方面的素养:双语水平、双元文化理念和双语教学技能(转引自陆彤,2014)。
双语教师首先要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功底和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能熟练地使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和交流,帮助学生掌握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英文文献阅读能力和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
双语教师还要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培养学生跨文化的交际能力和思维能力。
最后双语教师要具备系统的双语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双语教学的跨学科性决定了双语教学法实质上是学科教学法、英语教学法与各科通用教学法三者的整合运用。
然而,从我国高校双语师资的现状来看,完全具备上述条件的双语教师为数不多,难以满足双语教学发展的需要。
现有的双语教师队伍主要由本土转型的专业教师和转型的外语教师组成。
他们多数是“半路出家”,缺乏系统的双语培训或海外留学的背景,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学科的交融,教学方法陈旧。
具体表现为,专业教师外语不过关,外语教师专业不扎实。
大多数专业教师虽然具有一定的英语读写能力,但听说能力普遍较弱,个别语音发音不够标准,未能清晰、准确地使用英语讲授学科内容,师生间的英语交流与互动也受到影响;同时他们跨文化的沟通能力普遍较弱,易使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偏差,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
而转型的外语教师由于专业学术背景相对薄弱,普遍缺乏跨学科的授课能力,难以有效地组织学科专业的教学。
在高等教育阶段,学科专业间差异巨大,特别是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如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等,存在较高的进入门槛,教师专业理论素养的形成更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
因此,英语专业出身的双语教师在转型时通常有专业限制。
刘艳菊和范晓晖(2015)的研究表明,海归教师是我国高校双语教学最理想的师资来源,但很多地方院校由于受其自身条件的限制,很难招聘到海归教师。
即使在部属院校的双语教师中,拥有海外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海归教师也仅占24%。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云南省高校双语教学的成效与策略研究”(编号:2014Y113)作者简介:李燕(1978-),女,云南大理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认知语言学、双语教学研究。
韩建侠和俞理明(2007)指出,我国高校目前实行的双语教学是指运用外语(英语)教授学科内容,在本质上等同于依托式的语言教学模式,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具体的学科或课程来获取交际能力。
因此,高校双语教学的首要目标是学习学科专业知识,而语言只是学习和交流的工具,不能本末倒置。
然而,有的教师对双语教学的认识存在偏差,没有恰当地处理语言目标与知识目标之间的关系,常常顾此失彼,强调英语而忽略专业教学或强调专业教学而忽略英语。
有的学校不尊重双语教学的规律,双语教学评估时单纯强调课堂上外语的使用比例,误导老师将精力放在外语上,这样的评估机制缺乏对双语教学的正确引导。
另外,从目前的情况看,并非所有高校都具备开展双语教学的条件,有的学校为了迎合教育部的要求,盲目赶时髦,片面追求开设双语课程的数量,很多教师上岗之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双语教学培训,最终使双语教学成为教育改革的表面点缀,并造成资源的浪费(雷文艳,2008)。
三、高校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一支质量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双语师资队伍的建设,不仅需要对现有人才进行有计划和有针对性的培养,更需要完善进人机制,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吸引人才,壮大双语教师队伍的同时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笔者认为,高校双语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以有以下三种途径。
1、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从长远来看,职前培养能从根本上解决双语师资紧缺的问题。
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合格双语师资的重要阵地。
师范院校可以调整专业结构,开设双语师范专业,为高校和中小学源源不断地培养和输送双语师资。
如沈阳师范大学已经实行“2+2”的中小学双语师资培养模式:前两年实施外语强化训练,后两年实施非语言学科的双语教学培养(施红斌和殷冬梅,2007)。
学校每年还可以从英语专业的应届本科和硕士毕业生中选拨有志于从事双语教学的优秀学生,攻读跨专业的硕士学位,或从其他专业的毕业生中选拨专业功底扎实、英语基础好的学生攻读英语专业的硕士学位。
这种模式的培养可以使新生代的双语教师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走上良性的发展道路。
职前培养的方式虽然能够培养一大批人才,却具有滞后性,人才培养的周期也相对较长。
目前国内双语师资存在较大缺口,不断加强在职教师的培训能够尽快地扩充双语师资。
对此,国家要给予政策支持和财力资助,依托高校的教学资源,建立双语师资培训基地,定期举办短期的双语教学培训班,帮助教师了解学科发展动态,拓宽知识面,改进教学方法。
培训的主要内容除了英语语言文化和学科专业知识外,还包括双语教学技能,即通过开设外语教学法、双语教学设计等理论课程,和开展多种形式的双语教学实践活动,如举办双语授课比赛、召开专题研讨会,为双语教师提供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共同分享双语教学的经验,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曹东云,2005)。
同时,高校也可以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缓解双语师资短期内的不足。
例如,通过国家公派、地方公派或其他项目的支持,选派骨干教师到国外学习;或聘请外籍专家来华从事双语教学工作,吸引留学归国人员加盟高校双语教学。
另外,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和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我国高校双语教学实践呈现出了地区发展不均衡的特点。
一些发达地区的重点院校依靠高校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途径的思考■李 燕 柴立敏 (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云南昆明 650500)【摘 要】 我国高校的双语教学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与努力,在教学策略、教材建设、课程设置和师资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丞待解决,尤其是师资的匮乏已经严重影响了双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在分析双语教师素养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高校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三种途径: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资格认证与考核机制、激励政策与结构优化,以期对高校双语教学的全面推行和规范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 双语教学;素养;师资队伍建设On Bilingual Teaching Faculty Construction at Chinese Tertiary Institutes【Abstract】 After more than a decade’s exploration and efforts, the bilingual instruction at Chinese tertiary institutes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textbooks compiling, curriculum design and faculty training. But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bilingual instruction is hindered by many problems, especially a shortage of qualified teachers.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qualities of bilingual teachers, the paper proposes three means to promote the bilingual faculty construction at Chinese tertiary institutes: pre-service cultivation and in-service training, qualification authentication and assessment mechanism, incentive policy and structure optimization.【Key Words】 bilingual instruction; qualities; faculty construction【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9-0023-02高等教育经济、政策、师资、生源等方面的优势,在双语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教学经验的积累上已初见成效。
但中西部地区的普通高校,却在双语教学的很多方面,尤其是师资力量上,落后于东部和沿海地区的高校。
为此,高校之间应遵循合作双赢的原则,积极开展合作与交流,鼓励重点院校的双语教师到其他高校兼职任教,充分发挥重点院校双语示范课程的示范作用,帮助欠发达地区的高校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实现人才共享,谋求共同发展。
2、资格认证与考核机制高质量的双语教学取决于高质量的双语师资。
师资队伍的建设,必须要在入口环节对教师质量严格把关,建立起双语教师资格认证制度。
申请双语教师职位的人员要具备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并经过严格的考试和遴选,考试合格者才能取得双语教师任职资格证书。
史锋(2011)指出,教育部必须制定明确的双语教师英语口语测试标准,将英语口语水平纳入双语教师的入职条件。
除了提高“门槛”,还要充分发挥考核和竞争机制优胜劣汰的功能,确保符合条件的教师顺利加入双语师资队伍,而取消不合格教师的双语授课资格,保持师资队伍的活力。
考核的方式可以有以下三种:一是教学管理部门对教师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效果进行定期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情况和双语科研工作量;二是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对双语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和反馈,了解学生的满意度,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三是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双语教学的质量进行及时追踪和监督管理,规范教师课堂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