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流的部分解释
- 格式:docx
- 大小:69.33 KB
- 文档页数:2
急流缓流判断标准
摘要:
1.急流缓流的定义
2.急流缓流的判断标准
3.急流缓流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正文:
急流缓流是河流中水流速度的一种状态。
急流通常指水流速度快,缓流则指水流速度慢。
在河流的运行和治理中,急流缓流的判断标准至关重要。
判断急流缓流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通过水文特征来判断。
急流的水文特征是水流速度快,流量大,水位波动大。
而缓流的水文特征则是水流速度慢,流量小,水位波动小。
其次,通过地形地貌来判断。
急流一般出现在河流的陡峭处和瀑布处,缓流则出现在河流的平缓处。
最后,通过河流的治理和利用情况来判断。
急流区往往需要进行河道整治和堤防建设,以确保河流的行洪安全。
而缓流区则往往可以进行河道整治和堤防建设,以确保河流的行洪安全。
急流缓流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河流的治理和利用,必须充分考虑急流缓流的特性,采取适当的措施,以确保河流的行洪安全和河流的健康发展。
同时,对于河流的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也需要充分考虑急流缓流的特性,采取适当的措施,以保护河流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功能。
总的来说,急流缓流的判断标准对于河流的治理和利用,以及河流的生态
保护和生态修复都具有重要意义。
1.沉积岩:是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宇宙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搬运、沉积及沉积后作用形成的岩石。
2.母岩:指早于该沉积岩而存在的岩浆岩、变质岩、以及较老的沉积岩。
3.物源区:母岩的物质来源区。
4.沉积圈:也就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它们相互重叠的范围。
5.表生带:也是沉积圈,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重叠的范围。
该带具有富含H2O,O2,CO2以及低温低压生物活动强烈的特点。
6.风化作用:在温度、压力及水、氧、二氧化碳的作用下以及生物活动的影响下,使岩石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转化的一种作用。
7.物理风化作用:岩石只发生机械破碎,而没有成分上的变化,这种风化作用称为物理风化作用。
8.化学风化作用:岩石中有矿物的分解和化学成分的改变的风化作用。
9.生物风化作用:由生物作用引起的而使岩石发生变化的风化作用。
10.元素的风化分异:元素从母岩中迁移出有一定的顺序,这种现象称为元素的风化分异。
11.碎屑物质:由物理风化作用形成的岩石碎屑和矿物碎屑。
12.不溶残积物:沉积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粘土矿物及氧化物。
13.溶解物质:化学风化过程中形成的,呈熔解状态被搬运的物质。
14.牵引流:靠自身能量携带载荷向前运动的一种牛顿流体。
15.重力流: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流动的弥散有大量沉积物的高密度流体。
16.牛顿流体:指服从牛顿内摩擦定律的流体。
17.非牛顿流体:指不服从牛顿内摩擦定律的流体。
18.载荷:流体中被搬运的沉积物。
19.载荷量:单位时间内流经某一横断面的沉积物的总量。
20.溶解载荷:呈溶解状态被搬运的沉积物。
21.悬移载荷:呈悬移状态被搬运的沉积物。
22.推移载荷:也称床沙载荷,指直接覆于床底上的有两个被搬运颗粒直径那么厚的做层状运动的底部颗粒。
23.满载:流体中的载荷量已经达到其流体所能搬动的最大限度。
24.超载:流体中的载荷量已经超过其流体所能搬动的最大限度。
25.床沙形体:也称为底形,底面形态。
高空急流名词解释高空急流是大气科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天气变化和航空运输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高空急流进行详细解释,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自然现象。
一、高空急流的概念高空急流,简称急流,是指在大气对流层高层(一般在10公里至15公里高度范围内)形成的高速气流。
这种气流通常呈带状分布,宽度约为几百公里,长度可达几千公里。
高空急流在地球上的中纬度地区尤为明显,对全球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二、高空急流的形成原因1.热力原因:地球表面不同地区的加热不均匀,导致空气密度和压强的差异,从而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
这种力促使空气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形成风。
2.地球自转:地球自转产生的科里奥利力会影响气流的运动方向,使得风向在赤道附近基本不变,而在中纬度地区发生偏转,形成高空急流。
3.洋流和地形影响:洋流和地形的分布也会影响高空急流的形成和变化。
三、高空急流的特点1.高速:高空急流的速度通常在每小时200公里至400公里之间,有时甚至超过每小时500公里。
2.稳定:高空急流的流向和速度在一定时间内相对稳定,有利于飞行器的飞行。
3.季节性变化:高空急流在不同季节和年份的强度和位置会有所变化。
4.对天气的影响:高空急流对天气系统的发展、演变和传播具有重要作用,如影响寒潮、暴雨等天气过程。
四、高空急流的应用1.航空运输:高空急流区域的稳定高速气流,有利于飞行器节省燃料、缩短飞行时间。
2.天气预报:通过分析高空急流的分布和变化,有助于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
3.气候研究:高空急流对全球气候的形成和变化具有重要影响,是气候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总之,高空急流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现象,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急流缓流判断标准急流和缓流是河流中两个常用的水流状态,它们各有特点和判断标准。
急流是指水流湍急、流速快、流程陡峭的河段,而缓流则是水流平缓、流速较慢、流程较平缓的河段。
下面将分别从流速、水流动态、水流声音、水流表面形态等几个方面来详细说明急流和缓流的判断标准。
首先,流速是判断急流和缓流的关键因素之一。
急流的流速非常快,水流湍急,能够迅速冲刷河床,水流气势磅礴,有巨大的冲击力。
而缓流的流速较慢,水流平缓,不会冲刷河床,流程相对平缓,水流的冲击力较小。
因此,观察水流的流速可以初步判断急流和缓流的类型。
其次,水流动态也是判断急流和缓流的重要标准之一。
急流的水流动态非常剧烈,水流呈激流状,水流冲击力强,多呈现出翻滚、漩涡等现象。
而缓流的水流动态相对平缓,水流呈缓慢流动的状态,不会形成明显的翻滚和漩涡。
因此,观察水流的动态也可以判断急流和缓流的特征。
此外,急流和缓流的水流声音也有所不同。
急流的水流声音很大,由于水流湍急,流速快,会形成激烈的水流撞击声和翻滚声。
而缓流的水流声音相对较小,由于水流平缓,流速慢,所以水流声音比较柔和。
因此,通过听水流的声音也可以初步判断急流和缓流的类型。
最后,观察水流的表面形态也可以帮助判断急流和缓流。
急流的水流表面会呈现出明显的水波,水流之间有明显的涡旋和漩涡,流程陡峭,水波翻滚。
而缓流的水流表面则相对平缓,水波较小,没有太多的涡旋和漩涡,流程比较平缓。
因此,通过观察水流的表面形态也可以初步判断出急流和缓流的特征。
综合上述的判断标准,我们可以比较准确地判断出急流和缓流。
流速的快慢、水流的动态、水流的声音和水流的表面形态等因素都能够给出相对准确的判断依据。
当然,判断水流的状态还要分具体情况来看,不同的河流和不同的地区都可能有不同的特点。
因此,在判断水流状态时,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总之,急流和缓流是河流中常见的两种水流状态,通过观察流速、水流动态、水流声音和水流表面形态等因素,可以初步判断出急流和缓流的特征。
急流和激流的意思
急流和激流是两种意思非常相近但不同的概念。
在现代汉语中,"急流"通常指的是水流非常快速、湍急的河流,而"激流"则是指水流像波浪一样猛烈、动荡的河流。
1. 急流
急流是指水流速度非常快、非常湍急的河流。
急流的产生通常是由于河流的地形、地质条件、气候等因素造成的。
例如,在高山峡谷中,水流往往由于地势险峻而无法缓慢流淌,这就导致了急流的产生。
急流在河流的航行和游泳中具有很高的挑战性,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知识才能安全通过。
急流往往具有非常强大的水流力量,能够对船只、桥梁等基础设施造成巨大的冲击。
在急流中航行和游泳时,需要特别注意水流的方向和强度,以避免被水流冲走或者损坏船只和设施。
2. 激流
激流是指水流像波浪一样猛烈、动荡的河流。
激流的产生通常是由于河流的地质条件或地形造成的。
例如,在河流的深处,由于岩石的沉淀或地质构造的影响,水流会产生巨大的波浪,这就是激流。
激流的水流力量非常强大,可以对船只、桥梁等基础设施造成巨大的冲击。
在激流中航行和游泳时,需要特别注意水流的方向和强度,以避免被水流冲走或者损坏船只和设施。
此外,由于激流往往会带来巨大的噪音和震动,因此在航行和游泳时需要配备适当的防护装备。
总之,急流和激流都是河流中非常常见的现象,它们都有着独特的特点和挑战。
在河流的航行和游泳中,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知识,以确保安全通过。
河流中的急流有何特点?一、急流的形成原因急流是河流中的一种特殊河段,它在地势落差较大或河床狭窄处出现。
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地质构造引发的急流:地壳运动造成的地势变化,如山脉抬升、断裂带等,导致水流形成陡坡,形成急流;2. 河床狭窄引发的急流:河床狭窄处,河水受到挤压,流速加快,形成急流;3. 冰川退缩引发的急流:当冰川退缩后,处于冰川末端的河流会出现急流。
二、急流的特点急流作为河流中的特殊景观,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 水流湍急:急流的河水因为地势陡坡或狭窄河床的作用,流速加快,水流湍急,形成急流的独特景观;2. 水流咆哮:由于急流的水流湍急,水流撞击岩石或河床形成湍流,水声轰鸣,如同一头狮子在咆哮,给人一种声势浩大的感觉;3. 形成险滩和瀑布:急流的高速流动使得岩石磨损严重,形成险滩和瀑布。
这些地貌景观更增加了急流的壮美与神秘感。
三、急流的地理分布急流在全球分布广泛,主要有以下几个典型地理区域:1. 高山地区急流:由于地势陡峭,在高山地区,急流较为普遍。
例如,巴塔哥尼亚的弗朗西斯科冰河附近的冲河等;2. 冰川地区急流:冰川退缩后,河水因冰川留下的不规则河床形成急流。
例如,北美洲的俄亥俄州冰川地区的哥伦布峡谷等;3. 大峡谷地区急流:地壳运动引起的大峡谷区域,河水流经峡谷狭窄处,形成急流。
例如,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的科罗拉多河急流等。
四、急流的生态意义急流作为河流中的特殊环境,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1. 适合鱼类生存:急流的水流湍急,水中氧气含量高,适合鱼类等水生动物生存。
急流中的大型鱼类如鲑鱼、鳟鱼等常常栖息于此;2. 水质净化功能:急流流动迅疾,水流湍急,有利于清除水中悬浮物质,净化水质;3. 保护生物多样性:急流的特殊生境为多种水生动植物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维持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总结起来,河流中的急流形成于地质构造和河床狭窄等因素的影响之下,其特点包括水流湍急、水流咆哮和形成险滩和瀑布等景观。
急流勇进的物理原理
急流勇进是一个物理现象和原理,涉及流体力学和动量守恒定律。
急流勇进指的是一个物体在流体中以较高的速度穿越流体流动的现象。
在急流中,流体的速度较快,产生的动压较大,会对物体产生作用力。
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作用力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压力力和摩擦力。
压力力是指急流对物体施加的压力,是由于流体流动过程中动能转化为压力能所产生的。
当物体进入急流中时,流体会对其表面施加压力,使物体受到向上的压力力。
根据物体和流体的相互作用,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物体同样会对流体施加反向的压力力。
摩擦力是指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摩擦阻力。
当物体以较快的速度在流体中移动时,流体与物体表面会发生摩擦,产生摩擦阻力。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表面粗糙程度以及流体速度等因素有关。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物体在急流中的运动可以根据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动量守恒定律指出,一个封闭系统内物体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在急流中,物体在进入急流前有一定的动量,进入急流后会受到压力力和摩擦力的作用,导致其动量发生变化。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物体的初始动量和最终动量之和保持不变。
综上所述,急流勇进的物理原理可以认为是流体的压力力和摩
擦力对物体产生的作用,以及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对物体运动进行分析。
《三峡》重点笔记1. 词义解释:* “绝”表示“消失”,如“沿溯阻绝”中的“绝”指“阻断”;* “湍”表示“急流”,如“素湍绿潭”中的“湍”指“急流”;* “略无”表示“完全没有”,如“略无阙处”中的“略无”指“完全没有缺口”;* “襄”表示“漫上”,如“襄陵”中的“襄”指“漫上”;* “素”表示“白色”,如“素湍”中的“素”指“白色的”;* “良”表示“很”,如“良多趣味”中的“良”指“很”;* “属引”表示“连续延长”,如“属引凄异”中的“属引”指“连续延长”;* “曦”表示“日光或太阳”,如“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中的“曦”指“太阳”。
2. 重点句子翻译:*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意思是“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意思是“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3. 文章结构分析:《三峡》一文通过对三峡景色的描写,表现了三峡的壮丽风光和作者对自然风景的热爱。
文章结构清晰,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山”、“水”、“树”、“猿”,每个部分都有详细的描写。
第一部分描写山,突出山的连绵不绝和陡峭高耸;第二部分描写水,表现水的奔腾咆哮和急流险滩;第三部分描写树,描绘树的茂密繁盛和青翠欲滴;第四部分描写猿,描写猿的哀鸣啼叫和灵活敏捷。
整个文章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让读者对三峡的景色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
4. 写作特点:《三峡》一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夸张、比喻、拟人等,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自然景色。
例如,“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山峰的高耸和峻峭;“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水的清澈和倒影的美景。
同时,文章也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通过对三峡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风景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视。
例如,“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表达了作者对三峡景色的喜爱之情和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5. 重点词语解释:* “沿溯阻绝”中的“沿”指“顺流而下”,“溯”指“逆流而上”,“阻绝”表示“阻断”。
【急流勇退】是什么意思1.出处苏轼.赠善相程杰诗︰「火色上腾虽有数,急流勇退岂无人。
」2.释义船在急流中迅速退出。
一作「激流勇退」;释义在湍急的水势中,当机立断,回舟退出。
比喻人于得意顺遂时,及时隐退。
#语出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七》。
3.用法原比喻做官的人在得意时为了避祸而及时引退。
今多形容不留恋眼前名位利益而抽身退出。
4.义近.义反义近功成身退、见好就收、适可而止义反激流勇进、壮心不已、不知进退5.造句他在事业最高峰时急流勇退,现在仍过着幸福美满的日子。
典源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七》钱若水为举子时,见陈希夷于华山。
希夷曰:「明日当再来。
」若水如期往,见有一老僧与希夷拥地鑪坐。
僧熟视若水1>,久之不语,以火箸画灰作「做不得」三字,徐2>曰:「急流中勇退人也。
」若水辞去,希夷不复留。
后若水登科为枢密副使,年才四十致政3>。
希夷初谓若水有仙风道骨,意未决,命老僧者观之。
僧云「做不得」,故不复留。
然急流中勇退,去神仙不远矣。
老僧者,麻衣道者也,希夷素所尊礼云。
(1) 若水:钱若水(公元960~1019),字澹成,一字长卿,北宋新安人。
官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同知枢密院事。
才高识广,能断大事,尝献策于上,受命撰修《宋太宗皇帝实录》。
卒諡宣靖。
(2) 徐:慢慢地。
(3) 致政:解除政务职责,辞官退休。
〔参考资料〕另可参考:宋.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卷二之二.枢密钱宣靖公》典故说明宋代时,有一位修道之人陈希夷。
一天遇到一位名叫钱若水的读书人,觉得他仙风道骨,很适合出家修行,但不能决定是否要收为弟子,于是约他第二天再到华山来,请一名道行更高的老僧看看。
钱若水依约前往,那位老僧仔细端详他后,静默不语,过一阵子,才用灰烬在地上写下「做不得」三个字,然后缓缓说出一句话:「他是个能在急流中勇退的人。
」老僧既然这么说了,陈希夷就打消了留他修道的念头。
不久之后,钱若水科举高中,做到枢密院副使,一路平步青云,仕途顺遂。
word专业资料-可复制编辑-欢迎下载水力学名词解释(部分)1.粘性:液体具有易流动性,静止时不能承受切向力抵抗剪切变形,但在运动状态下,液体就具有抵抗剪切变形的能力,这就是粘性。
2.牛顿流体:一般把符合牛顿内摩擦定律的流体称为牛顿流体(Newtonian fluid);把不符合牛顿内摩擦定律的流体称为非牛顿流体(non-Newtonian fluid)。
3.理想流体:所谓理想流体是指没有粘性的流体4.压缩性:由于流体只能承受压力,抵抗体积压缩变形,并在除去外力后恢复原状,因此这种性质就称为压缩性5.热胀性:是指温度升高时液体体积增大,温度下降后能恢复原状的性质。
6.表面力:作用于隔离体(free body)表面上的力,它在隔离体表面上呈连续分布7.质量力:是指作用于隔离体(free body)内每个液体质点上的力,其大小与液体的质量成正比8.绝对压强(Absolute pressure):以毫无一点气体存在的绝对真空为零点起算的压强,以 p´表示9.相对压强(Relative pressure):以当地同高程大气压强(local atmospheric pressure)为零点起算的压强,以 p 表示。
10.恒定流与非恒定流11.若流场中所有空间点上一切运动要素不随时间改变,这种流动称为恒定流,否则称为非恒定流12.流线(Streamline):它是某一时刻在流场中画出的一条空间曲线,在该曲线上所有点的流速矢量与这条曲线相切。
13.各流线为平行直线的流动,称为均匀流;否则,称为非均匀流14.渐变流是指各流线接近于平行直线的流动,否则称为急变流。
14.管中的液体质点在流动时互不掺混而是分层有序地流动,这种流动状态称为层流。
相反为紊流。
15.如关闭时间小于一个相长,那么最早发出的水击波的反射波到达阀门以前,阀门已完全关闭,这时阀门处的水击压强和瞬时关闭时相同,这种水击称为直接水击。
16.如阀门关闭时间T Z大于一个相长T,则开始关闭时发出的增压水击波经管路进口反射形成的减压水击波,在阀门尚未完全关闭前,已返回阀门断面,遇到阀门继续关闭所产生的增压水击波,将抵消一部分压强增量,使阀门处的水击压强小于直接水击的水击压强,这种情况的水击称为间接水击17.若正常水深恰好等于该流量下的临界水深,相应的渠道底坡称为临界底坡,以符号ik表示18.缓流状态:v < v k,则h >h k。
漂流有关的专业术语
1、GB/T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
2、GB4303船用救生衣。
3、JT/T107工作救生衣。
4、漂流运动rafting。
使用艇(绕)式等漂浮物,以水流动力为主,在有一定的落差和流速的水域进行的活动。
5、漂流场所rafting place
能够满足人们进行漂流训练、比赛、健身娱乐等活动的场所。
6、漂流器具rafting equipment
是指艇(饶)式等漂浮物、桨、救生衣、头盔等器材。
7、漂流水域rafting river
漂流器具通行的水域。
8、急流rapids
漂流水域中水流满急、路线复杂及有落差、障碍物、游涡等的水段。
根据操作漂流器具的难度将急流分为6个等级,从一级到六级难度逐渐增大。
9、漂流技术指导人员guide:
是指传授漂流运动理论和技能并操作漂流器具的执业人员。
10、漂流者passenger
漂流器具上的乘载人员。
漂流技术指导人员、救生员、安全保卫人员等应持国。
家有关执业资格证明放能上岗。
场地、设施设备条件漂流水域不能有危险障碍物和漂浮物。
自然山冲水专业术语
1. 山冲水(Mountain stream)- 指由山脉中的雪水或降雨水形成的流动水体。
2. 溪流(Creek)- 指较小的山冲水流或山地河流。
3. 瀑布(Waterfall)- 指水流由较高的地方坠落形成的水景,常常出现在山冲水的上游区域。
4. 激流(Rapids)- 指山冲水因为陡峭的地形而形成的急流,水流湍急,波涛翻腾。
5. 涧谷(Gorge)- 指山冲水经长期冲刷形成的狭窄且深刻的河谷。
6. 河段(River segment)- 指山冲水流经的特定区域,可以根据地形或其他特征来划分。
7. 冲(Ravine)- 指山冲水形成的较陡峭的河道,通常在很短的距离内形成高度的变化。
8. 滩地(Floodplain)- 指山冲水流域中河岸两侧的平坦区域,常常被洪水淹没。
9. 岩床(Rock bed)- 指山冲水底部由岩石构成的河床。
10. 冲刷(Erosion)- 指山冲水通过水力和颗粒物携带等方式侵蚀河床和岩石的现象。
河流形成的相关作用,发育构造以及相关河流的情况[摘要]河流,是世界上不可或缺的自然景观。
有的壮丽大气,有的秀气柔美;有的蜿蜒曲折,有的笔直奔腾。
不仅如此,不同河流周围的地理状况也不同。
这绝对不是巧合,而是因为河流的形成演变一方面受流水自身运动规律的控制,另一方面受地质构造影响,导致河流的面貌复杂多样。
其背后的这些形成原因和作用力的关系导致这些美景的出现。
基于本人对河流的兴趣,本文将详细介绍河流的形成作用,发育构造,以及相关河流的形成。
[关键词]河流形成作用河流发育构造黄河小浪底长江(一)河流形成的相关作用一、侵蚀作用河流以自身动能并以其搬运的固体物质破坏河床,称为河流的侵蚀作用。
1侵蚀作用的方式1)溶蚀作用河水将易溶矿物和岩石溶解,促使河床破坏。
主要见于由碳酸岩及盐类岩石组成的地区。
2)水动力作用河水的机械冲击力引起河床破坏。
就山区的石质河床而言,常因其流速大,流水冲入岩石裂隙并产生强大压力,促使岩石崩裂。
对于由松散沉积物构成的河床其破坏性更大。
3)磨蚀作用流水以其携带的砂泥和砾石作为工具,磨蚀河床,使其加宽与变深。
即使是石质河床也难免受其破坏。
此外,河水中的砂、砾还互相碰撞与磨擦,不断变细、变圆。
2侵蚀作用的方向1)下蚀,又称底蚀。
河流向下侵蚀,刷深河床。
(1)下蚀的原因(i)顺坡而下的流水具有垂直向下的运动分量。
坡度越陡,下蚀能力越强。
(ii) 在河底滚动和跳跃的砾、砂、不断撞击河底,尤其是山区河流因巨砾不断撞击,河底加深很快,在洪水期尤其明显。
(iii) 锅穴作用是由流水中急速旋转的涡流所引起的,它促使砾石像钻具一样作用于河底。
河底上被钻出的坑,称为锅穴。
(2)侵蚀基准面入海的河流,其下蚀深度达到海平面时,河床坡度消失,流水运动停止。
因此,海平面高度是入海河流下蚀深度的下限。
海平面及由海片面向大陆内引伸的平面,称为侵蚀基准面。
不直接入海的河流,以其所注入的水体表面(如湖水水面、主流的水面)等为其侵蚀基准面,称之为局部侵蚀基准面。
首先看一下急流云系的定义,它表现为左界光滑整齐,与急流轴平行的卷云区。
急流呈反气旋弯曲时,云系稠密,急流呈气旋性弯曲处云系稀少或无云。
急流云系可以分为宽阔盾状卷云区,卷云线和横向波动云系三种。
接下来看看其形成机制
在太阳辐射和地转偏向力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在南、北半球近地面层出现了四个气压带:即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
同时相应地形成了三个风带,即东北信风带、盛行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
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急流是南支、北支急流。
温带急流出现在中纬度地区,冬季在40-60N之间,夏季在70N附近。
我国习惯上称温带急流为北支急流。
副热带急流常位于副热带高压北缘。
冬季一般在20-25N,夏季向北推移10-15个纬度。
由于它的位置比温带急流偏南,我国习惯上称它为南支急流。
急流的定义是风速大于30米/秒米/秒的强风带。
急流是强而窄的气流带,急流中心最大风速必须大于等于30米/秒。
高空急流一般位于对流层上层和平流层低层。
急流周围通常存在大范围盾状卷云、卷层云组成的广阔云系。
因此,卫星云图上的高空急流云系以卷云为主,主要为宽广的盾状卷云区。
其位于急流轴的右侧,主要集中于急流呈反气旋弯曲的地方。
急流通常位于对流层顶附近温度梯度最大处,往往是和锋区相伴而出现的。
由于锋两侧的气团不同,因而两侧的气温相差较大,即存在较强的温度梯度,由于水汽压差异明显,容易形成云。
温带地区急流轴通常位于对流层下部,冷暖气团交界处,暖气团北部顶端。
温带急流在极锋暖侧上空,中心所在纬度大体与500hpa上锋区所在纬度接近。
在急流轴线附近,风速的切变很强。
一般来说,急流轴的冷空气(低压)一侧,风的水平切变和垂直切变均较暖空气(高压)一侧为大。
可能发生强烈风切变的区域是风速在100米/秒以上的急流轴的低压一侧。
副热带急流是指在副热带地区(约20-45oN)对流层上部出现的最强环球西风带。
当副热带急流波峰与高纬度极锋急流波谷相遇时,往往产生降雨等强烈天气。
温带急流是与极锋锋区相伴而出现的;而副热带急流也往往是和副热带锋区同时存在的。
北半球温带急流、副热带急流的前下方存在空中锋区。
相关内容可以参考:
(西风急流)
(喷流条)
(卫星水汽图在天气尺度分析中的特征——第3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