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菜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测定
- 格式:pdf
- 大小:224.55 KB
- 文档页数:3
实验项目 木芙蓉花中有效成份提取与性能研究【课前预习】1.预习植物中有哪些有效成份。
2.预习植物中有效成份的提取及其测定方法基本原理。
3.预习抑制亚硝化反应的基本原理。
【目的要求】1.了解植物中有效成份的药用价值。
2.掌握植物中有效成份的提取及其测定方法。
3.掌握抑制亚硝化反应的操作与方法。
【基本原理】黄酮类化合物泛指两个具有酚羟基的苯环(A-与B-环)通过中央三碳原子相互连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其基本母核为2-苯基色原酮。
是一大类以苯色酮环为基础的酚类化合物。
植物中由苯丙氨酸产生的肉桂酰辅酶A ,经碳链延长环化生成的查耳酮,再衍生成的各种α-苯基衍生物。
OO A B2-苯基色原酮黄酮类化合物结构中常连接有酚羟基、甲氧基、甲基、异戊烯基等官能团。
此外,它还常与糖结合成苷。
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多以苷类形式存在,并且由于糖的种类、数量、联接位置及联接方式不同可以组成各种各样黄酮苷类。
组成黄酮苷的糖类包括单糖、双糖、三糖和酰化糖。
黄酮苷固体为无定形粉末,其余黄酮类化合物多为结晶性固体。
黄酮类化合物不同的颜色为天然色素家族添加了更多色彩。
这是由于其母核内形成交叉共轭体系,并通过电子转移、重排,使共轭链延长,因而显现出颜色。
黄酮苷一般易溶于水、乙醇、甲醇等极性强的溶剂中;但难溶于或不溶于苯、氯仿等有机溶剂中。
糖链越长则水溶度越大。
黄酮类化合物因分子中多具有酚羟基,故显酸性。
酸性强弱因酚羟基数目、位置而异。
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中,大多具有明显的抗炎、抗菌、生物抗氧化性、抗衰老、降血脂、治疗心血管疾病等功能。
其中有些可用于心血管病的治疗。
植物单宁(Vegetable tannins),又称植物多酚(Plant Polyphenol)为多羟基苯,如苯二酚、苯三酚等,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多元酚化合物。
在维管植物中的含量仅次于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广泛存在于植物的皮、根、叶、果中,含量可达20%。
植物单宁是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属于天然有机化合物。
荠菜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的研究王璐;田歌;常霞;郭黄萍;韩玉虎;郝国伟;张晓伟【期刊名称】《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0(030)004【摘要】野生荠菜黄酮含量较高,但因其采收季节短,无法充分利用其自然资源,本文旨在采收季节,大量采收,将其烘干、贮存,并对其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提取,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只用乙醇做提取溶剂,对其影响因素、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进行单因素实验,在单因素基础上进行正交实验设计,筛选出最佳提取条件及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其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85%,提取温度80℃,料液比20∶1,浸提时间1 h提取效果最佳.【总页数】4页(P312-315)【作者】王璐;田歌;常霞;郭黄萍;韩玉虎;郝国伟;张晓伟【作者单位】山西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山西,太谷,030815;山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太谷,030801;山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太谷,030801;山西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山西,太谷,030815;山西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山西,太谷,030815;山西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山西,太谷,030815;山西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山西,太谷,0308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3【相关文献】1.魔芋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r及挥发油成分研究 [J], 田梦南;周秀秀;周欣;王志花;靳素荣2.柚皮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J], 张世瑶; 袁浩麟; 刘超怡; 高鹏宁; 李方方; 刘祖翔3.女贞子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回流提取工艺研究 [J], 高亮亮;钱令芝;张霞4.柚皮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J], 石敏;何春玫;胡金贵;赖文英;陈群5.马尾松松针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及抑菌活性研究 [J], 张宇铭;吴晨昀;石新茹;陈玉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蕨菜中黄酮化合物的提取前言: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类化合物,属于植物次级代谢产物,在植物的叶子和果实中少部分以游离形式,大部分与蔗糖合成苷类,以配基形式存在,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芸香料、唇形科、豆科、伞性科、银杏科与菊科等。
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有5000多种植物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是具有C6 – C3 – C6的基本骨架,根据中间三碳链的氧化程度,B环(苯基)连接位置(2-或3-位)以及三碳链是否呈环状等特点,分为许多不同类型:黄酮类、黄酮醇类、异黄酮类、黄烷酮类等。
在众多的黄酮化合物中,因其结构不同,有的表现出生物活性,有的没有生物活性,生物活性因结构的差异也所不同,现代研究证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病毒、降低脂质过氧化反应、预防心血管疾病和抗衰老、抗自由基、防癌等作用。
正是由于上述作用,引起了人们作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对该化合物的研究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门课题,下面对黄酮类化合物的新提取方法进行了综述。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1、微波提取法微波提取是利用不同结构的物质在微波场中吸收微波能力的差异,使基体物质中的某些区域或提取体系中的某些组分被选择性加热,从而使被提取物质从基体或体系中分离,进入介电常数较小,微波吸收能力相对差的提取剂。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对提取物具有较高的选择性、提取率高、提取速度快、溶剂用量少、安全、节能、设备简单。
刘峙嵘等采用微波萃取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微波辐射5min后抽提1.5h就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利用微波处理,在短时间内抽提的提取率按鲜银杏叶重量可达到0.536%,是传统工艺提取率的2.2倍,董良云等研究了在微波辅助下,一乙醇为萃取剂提取杨梅果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乙醇浓度为60%,固液比为1:40,微波档位为抵档,处理时间为4min时,提取率较高,为3.45%,唐课文等利用微波辅助从藜蒿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结果表明,以75%的乙醇做提取溶剂,功率200W,料液比为1g:25ml,辐射时间为20s/次乘3次时提取率最高,与传统的提取方法相比,工艺简单、产率提高、提取时间缩短。
提取和纯化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重要天然产物,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和药理活性。
在植物学、药学以及医药领域中,提取和纯化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工作。
本文将介绍提取和纯化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和技术。
一、提取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一般存在于根、茎、叶、花等不同部位,因此,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提取方法:1. 浸提法浸提法是最常用的提取方法之一。
将研究对象的植物材料与适量的溶剂(如乙醇、乙醚、水等)一起浸泡一段时间,使溶剂渗入植物材料中,溶解黄酮类化合物的同时将其提取出来。
2.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利用超声波的作用加速提取过程。
将植物材料与溶剂置于超声波浴中,超声波的压缩与膨胀引起溶剂中形成微小气泡,气泡破裂时带动溶剂迅速进入植物细胞内,加快提取过程。
3. 水蒸气蒸馏法水蒸气蒸馏法是一种温和的提取方法。
将植物材料与水一起在蒸馏器中加热,水蒸气通过植物细胞,带走黄酮类化合物,随后凝结回成液体,得到提取物。
二、纯化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后的植物提取物中往往还有其他杂质和成分,需要通过纯化技术进一步分离和纯化黄酮类化合物。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纯化方法:1. 柱层析法柱层析法是最常用的分离和纯化技术之一。
将提取物溶解在适量的溶剂中,然后通过填充了固定相的柱子进行分离。
黄酮类化合物根据其在固相上的亲水性和疏水性的差异而被分离。
2. 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目前最常用的分离和纯化方法之一。
利用高压泵将样品通过填充了固定相的柱子进行分离。
通过调整流动相的组成和流速,可以实现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和纯化。
3. 冻干法冻干法是一种将溶液中的水分通过减压冻结脱水的方法。
将提取物溶解于适量的溶剂中,然后经过冷冻和真空干燥过程,将溶剂中的水分蒸发掉,得到纯化后的黄酮类化合物。
三、应用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和药理活性,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等领域。
总黄酮的提取和测定实验原理黄酮类化合物是植物的重要次生代谢产物,也是一些保健品和中药材的有效成分之一。
黄酮类化合物的定量方法常用的有 HPLC法和分光光度法,在实际生产和科研过程中,对于黄酮单体的定量常采用HPLC法,而对总黄酮的测定,考虑到方法的简便、快捷以及可行性,多采用在碱性介质中加铝盐显色的分光光度法。
在碱性条件下黄酮类化合物与铝盐形成络合物、在500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
标准品选用芦丁。
试剂和器材一、试剂芦丁标准品。
5%NaNO2;10%A1(NO3)3;5%NaOH;70%乙醇。
二、材料新鲜银杏叶。
三、器材容量瓶10ml(×7),25ml(×1),100ml(×2);吸管 0.5ml(×2),1ml(×2),2ml(×1),5ml(×1);分光光度计。
操作方法一、制作标准曲线精密称取芦丁标准品5mg,用70%乙醇溶解,定容于25mL容量瓶中,摇匀,得0.2mg/mL的标准溶液。
精确吸取标准溶液0.0、0.2、0.4、0.6、0.8、1.0、1.2mL,分别置于10mL容量瓶中,加入 5%NaNO2 0.4mL,摇匀,放置6min;加入10%A1 (NO3)3 0.4mL,摇匀,放置6min;加入5%NaOH 4.0mL,再加水至刻度,摇匀,放置15min。
以试剂空白作为参比溶液。
用1cm比色皿,在50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
二、总黄酮的提取把新鲜的银杏叶低温烘干,使水分小于8%,制成干粉。
精确称取干粉1.0g,置于 100mL容量瓶中,加入70%乙醇30mL,浸泡24h。
超声波提取30min,过滤,滤液用70%乙醇定容于100mL容量瓶中,得到黄酮提取液,待用。
三、测定吸取黄酮提取液1.00mL, 置于10mL容量瓶中,加入5%NaNO3 0.4mL,摇匀,放置6min;加入10%A1(NO3)3 0.4mL,摇匀,放置6min;加入5%NaOH 4.0mL,再加水至刻度,摇匀,放置15min。
化合物黄酮提取以及检测方法的研究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类化合物, 在银杏叶、山楂、杜仲、山香圆叶、水芹、竹叶、黄芪、丹参等植物中均有检出。
到目前为止, 已经发现有5000 多种植物中含有黄酮类和异黄酮类化合物[1]。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是具有C6- C3- C6 的基本骨架, 根据中间三碳链的氧化程度、 B 环( 苯基> 连接位置( 2- 或3- 位> 以及三碳链是否呈环状等特点, 分为许多不同类型: 包括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异黄酮、二氢异黄酮、查尔酮等化合物[2]。
现代研究证明黄酮类化合物是重要的抗氧化剂, 其生理作用是多种多样的, 例如芦丁、槲皮素等能够增强心脏收缩。
杜鹃素具有止咳祛痰作用。
黄芩苷具有抗菌消炎、抑制肿瘤细胞作用。
水飞蓟素具有保肝作用等[3]。
此外, 黄酮类化合物还有降血脂、止血、抑制血小板聚集等多种药理作用。
正是其上述生物活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 对该类化合物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医药界研究的热门课题, 是一类具有广泛开发前景的天然药物[4]。
黄酮类化合物在人体不能直接合成, 只能从食品中获得。
主要是作为食品添加剂或直接应用于食品中增加其保健作用。
例如茶多酚在功能食品中的应用主要是以茶叶及其提取物的形式添加到食品中。
茶多酚具有抗疲劳、抗辐射、抗衰老等功能特性, 茶叶具有独特的色、香、味、形, 能使食品增香、调味、着色, 因此茶多酚以茶叶的形式在食品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近年来科学家都积极关注从植物体中提取纯度高、活性强的天然黄酮成分, 并进一步将其加工成有特异功能的保健食品和药品等产品。
1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1.1 有机溶剂提取法甲醇和乙醇是最常用的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溶剂, 高浓度的醇( 如90 %左右> 适宜于提取苷元, 60 %左右浓度的乙醇或甲醇水溶液适宜于提取苷类。
田呈瑞[5]采用索氏提取法, 利用乙醇提取银杏叶黄酮,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 确定乙醇提取银杏叶总黄酮的最佳条件为: 银杏叶粉碎至50 目~60 目, 以70 %乙醇按照液固比6∶ 1 的比例, 于80 ℃条件下提取2 次, 每次 1 h, 银杏叶总黄酮提取率可达8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