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旅游业的市场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18.10 KB
- 文档页数:6
峨眉山旅游市场环境分析报告峨眉山作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素有“仙境”之称,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佛教文化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本文将对峨眉山旅游市场环境进行分析。
一、政策环境峨眉山所在的四川省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在政策上给予了相应的支持。
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投资兴办旅游企业,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加强景区管理,并且推动旅游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
政策的支持为峨眉山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经济环境峨眉山地处发达的长江经济带,临近成都,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
周边旅游市场发达,游客数量众多,为峨眉山的旅游业提供了巨大的潜在客源。
同时,四川省的经济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相对较高,旅游需求也随之增加。
这种优越的经济环境为峨眉山的旅游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前景。
三、自然环境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的东缘,地势险峻,山体秀美,自然景观丰富多样。
峨眉山素有“天然植物园”之称,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量的自然爱好者和摄影师。
此外,峨眉山的气候也是游客选择的重要因素,四季分明,气温适宜,是避暑和放松心情的绝佳去处。
四、文化环境作为佛教名山,峨眉山有着丰富的佛教文化底蕴。
峨眉山寺是中国佛教著名寺庙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悠久的佛教传统。
每年都会有大批的佛教信徒和文化爱好者前来朝拜和学习。
佛教文化的独特性吸引了大量的文化游客,为峨眉山带来了人气和经济效益。
五、竞争环境峨眉山所在的四川省拥有众多的旅游景区和城市,如乐山大佛、都江堰、成都等,这些地方都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和特色文化,与峨眉山形成了竞争关系。
此外,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国内外游客的选择也越来越多样化,对峨眉山的竞争压力加大。
峨眉山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加强营销和推广力度,不断创新产品和提升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峨眉山的旅游市场环境有其积极因素和挑战。
政策和经济的支持,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为峨眉山的旅游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川省旅游网络营销的现状和对策四川省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省份,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旅游行业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的旅游宣传方式已经无法满足营销的需求,因此,网络营销成为了提升四川省旅游业竞争力的关键。
目前,四川省旅游网络营销的现状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 网络宣传平台不足:四川省旅游部门的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账号虽然有,但在推广和运营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官方网站信息更新不及时、内容单一,社交媒体账号使用频率不高,无法吸引更多的用户关注和参与。
2. 信息发布缺乏个性化:四川省旅游业的网络宣传缺乏个性化的内容和市场定位,很难满足不同游客群体的需求。
缺乏个性化的宣传和推广使得四川旅游难以在众多旅游目的地中脱颖而出。
3. 旅游资源互联网化程度不高:四川省旅游资源的互联网化程度相对较低,在线预订、导航、交通等方面的服务还有待提升。
缺乏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创新产品和服务,无法满足现代游客对便捷和个性化旅行方式的需求。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提出以下对策:1. 提升网络宣传平台的质量:加大对于旅游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账号的资源投入,提高宣传推广的质量和效果。
增加内容更新频率,多样化信息发布形式,以吸引更多的用户关注和参与。
2. 建立个性化的市场定位:通过市场调研和分析,确定四川旅游的目标群体,并根据不同的游客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推广和营销策略。
同时,加强与旅游从业者的合作,提供个性化的旅游路线和定制化服务,增加游客的满意度和口碑传播。
3. 推动旅游资源的互联网化: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开发智能旅游APP和在线预订平台,提供便捷的旅行体验和综合服务。
同时,加强旅游资源的信息化建设,提高景区的信息发布和管理水平,优化游客导航和交通网络,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游客满意度。
总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四川省旅游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强网络营销的力度。
四川省国内外旅游流的时间特征:一:季度变化特征1.入境旅游者:分析:四川省2007年到2011年的旅游者数量变化具有季节性,从一月份开始呈现一个上升趋势,直到十月份达到最高峰,之后开始下降,这与四川省的旅游景点的淡旺季节有密切联系,四川省的旅游景点的观赏期大都在夏秋季左右,再加上十月国庆黄金周的一个小长假,使得更多的境外的游客把四川作为一个旅游的好去处,使该月的旅游数达到最大。
而冬春季节恰是旅游淡季,成为低值区。
2.境内旅游者:分析:境内旅游者在选择旅游的季节主要有两个,三月和九、十月,三月份四川可以赏花,九、十月份可以看落叶,且地方设施完善,旅游者就会利用空闲时间到四川来旅游,既看到了美景,也使得旅游者得到休息。
因此,导致国内旅游者在四川的旅游数有两个高峰期。
在十一月的旅游数最低,是因为在这个月四川的很多景点由于寒冬的到来,出于对游客安全的考虑而暂时关闭且其本身也到了旅游淡季。
其他几月差不多呈持平状态。
并无特别明显的增减趋势。
二:年际变化特征1.入境旅游者分析:特点:1:四川省入境旅游人数在2007年以前都呈上升趋势,2008年,出现大幅度的下降,整体下降幅度达58.97%。
主要原因:(1)5.12大地震严重的影响了我省旅游经济,大地震后,境外游客更加考虑安全问题。
同时,地震加之其所带来的后续灾害也给某些旅游景点与旅游通道造成巨大破坏。
(2)国际经济形势偏紧降低了境外居民旅游消费欲望。
2008年,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出现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全球性通货膨胀和国际油价快速攀升,国际股票市场股价大幅下跌等因素影响,境外居民旅游消费欲望降低,旅游支出减少,对我省入境市场造成直接影响,导致入境旅游人数减少,旅游外汇收入也随之下降。
2: 2009年——2012年,四川省入境旅游人数呈不断增长趋势。
于2011年末达到大地震震前水平,并在2012年出现最高值,突破200万大关,达到227万。
2013年,我省入境旅游人数受雅安地震影响下虽有所下降,但还是保住在200万上。
四川省旅游业发展情况概述2006年01月03日12:17 【字号大中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一、四川省旅游发展概况四川是旅游资源大省,现有世界遗产 4 处(九寨沟、黄龙、青城山―都江堰、峨眉山―乐山大佛)。
列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的自然保护区 4 处,国家 4 A 级旅游景区 17 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15 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7 处,国家级森林公园 25 处,世界地质公园 1 处, 国家级地质公园 8 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2 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7 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10 座。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我省旅游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交通条件显著改善,旅游可进入性明显增强.目前以成都为中心,已经构建起由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和 9 个支线机场组成的空中旅游走廊;开通了 150 多条国内外航线(其中 15 条国际航线),建成了通达全省各主要旅游城市和旅游景区的高速公路网络,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 1760 公里;甘孜、阿坝、凉山等旅游资源富集的民族自治州建成通县油路 4280 公里,旅游的可进入性大大提高。
经过近年快速发展,我省旅游行业规模不断扩大,相关要素逐步配套,旅游行业初具规模,产业要素协调发展,产业体系日趋完善。
目前,全省共有星级饭店 422 家(其中五星级饭店 10 家,列全国第四位)、旅行社 642 家,大型旅游购物、餐饮及娱乐服务企业近 1000 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 36 万人,其中导游 1.4 万人,旅游及其带动的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已达 180 多万人。
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省旅游业坚持以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为主线,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加强旅游产品建设和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全省旅游总收入从 1998 年的 125.9 亿元,增加到 2004 年的 566.23 亿元,增长近 4.5 倍;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 1998 年的 3.6%上升到 2004 年的 8.6%;旅游业及带动相关行业的增加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 1998 年( 187.34 亿元)的 5。
四川旅游行业现状与未来目录一、旅游资源状况二、旅游设施状况三、旅游市场状况一、四川旅游资源状况1、自然资源丰富四川现有国土面积48.5万平方公里,辖21个市(州)、182个县(市、区)。
四川地处中国西南腹地,长江上游。
西部是青藏高原,东部为四川盆地,地势西高东低,海拔落差极大,气候复杂多变。
四川各类自然旅游资源数量居于全国前列,从高原、山地、峡谷到盆地、丘陵、平原,从江河湖泊到温泉瀑布,从岩溶地区到丹霞地貌,一应俱全,故有“风景省”的美誉。
在全国208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四川有15处。
四川有国家级森林公园8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2处,国家级地质公园21处。
2、人文资源多样四川位于中国民族东西交融、南北过渡的走廊,既有利于揉合吸收东西民族之长,又是南北文化交流的要冲。
省内聚居着藏、彝、羌、纳西等55个少数民族,民风民俗丰富多彩。
四川拥有独特的地域文化和绚丽的民族风情,是红军长征途经主要地区,也是藏羌文化、康巴文化、彝族文化、摩梭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四川东部是朱德、邓小平、陈毅等伟人将帅的故里和“川陕苏区”的中心区域,丰富的红色文化与三国文化、古蜀文化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省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8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61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7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8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1座,中国最佳旅游城市1座(全国共3座)。
“太阳神鸟”图案被确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3、高品位的旅游资源自1987年至2015年,中国先后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有47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3项,世界自然遗产10项,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项,遗产总数名列世界第2位),四川5处,占11.6%。
它们是:“童话世界”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人间瑶池”黄龙(世界自然遗产)、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佛教圣地”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和都江堰-青城山(世界文化遗产)。
四川旅游论文引言四川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一个有着丰富自然和人文资源的地方。
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多样的地貌使得四川成为一个备受游客青睐的旅游目的地。
本论文将重点探讨四川旅游的发展现状、旅游资源、旅游产业及其对经济的贡献,以及旅游业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四川旅游的发展现状近年来,四川旅游业蓬勃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根据数据统计,2019年四川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2300亿元。
四川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历史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关注和参观。
二、四川的旅游资源1. 自然景观四川拥有独特而多样的自然景观。
其中包括壮丽的峡谷、雄伟的山脉、清澈的湖泊和华丽的瀑布。
四川最著名的自然景观之一是九寨沟,它以其多彩的湖泊和瀑布而闻名于世。
另外,四川还有世界自然遗产峨眉山、四姑娘山和稻城亚丁等景点,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2. 文化遗产四川不仅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还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遗产。
川剧、藏戏、绵阳秧歌等代表了四川独特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吸引了许多文化爱好者的兴趣。
此外,四川还有众多的历史古迹,如金沙遗址、广元三国古城等,这些都为游客提供了深入了解四川历史和文化的机会。
三、四川旅游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四川旅游业对地方经济的贡献不可小觑。
旅游业在就业、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根据相关数据,旅游业为四川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旅游业提供了许多农民就业的机会。
此外,旅游业还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酒店、餐饮、交通等。
四川的经济发展离不开旅游业的支持和推动。
四、四川旅游业面临的挑战尽管四川旅游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旅游基础设施的不足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各个旅游景点之间的交通便利性有待提高,同时,一些旅游景区的公共设施不完善,影响了游客的体验。
其次,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对环境的破坏也相应增加,如何平衡旅游业的发展和环境保护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成都会展旅游发展现状
成都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旅游业发展迅猛且蓬勃。
会展旅游作为成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首先,成都会展业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成都国际会展中心是西部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展览馆,拥有40个展馆,展览面积超
过20万平方米。
此外,成都还有多个专业会展场馆和酒店,
能够满足各类会议和展览的需求。
其次,成都会展业的活动日益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大型展览和会议,成都还定期举办各类主题性活动,如成都文化旅游节、成都国际烹饪文化节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参展商。
这些活动丰富了成都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感。
再次,成都会展业的吸引力逐渐增强。
成都作为中国西部的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吸引了众多企业和机构在此举办会议和展览。
此外,成都还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美食之都的地位,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目的地。
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了成都会展业的发展。
最后,成都会展业注重创新和提升服务水平。
成都会展业积极引进国际会展业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加强与国内外会展组织和机构的合作,举办高水准的会议和展览。
同时,成都也注重打造良好的服务环境,提供一流的会展服务,助力成都会展业的提升。
综上所述,成都会展旅游业发展迅猛,基础设施完善,活动多样化,吸引力增强,注重创新和提升服务水平。
随着成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国家对西部地区的支持,成都会展旅游业有望继续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德阳市旅游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及建议德阳市作为四川省的重要城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地理条件,具备了发展旅游业的良好基础。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旅游休闲的不断追求,德阳市旅游业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对德阳市旅游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首先,我们来分析德阳市旅游发展的现状。
德阳市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而闻名于世。
市区内有许多历史古迹和文化景点,如岷江湿地、德阳古城和广汉三星堆遗址等。
这些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度假。
此外,德阳市还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而闻名,如丹巴风景区、津南风景区和什邡风景区等。
这些自然景观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户外体验和文化交流的机会。
然而,尽管德阳市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其旅游业的发展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现有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尚不完善,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
其次,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有待提高,缺乏创新和个性化。
此外,德阳市的旅游宣传和推广工作相对不足,知名度不高,影响了游客的到访率和消费水平。
针对德阳市旅游发展的现状及未来趋势,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要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交通、住宿、餐饮、娱乐等配套设施,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其次,要注重旅游人才的培养和提升,加强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水平。
同时,要鼓励和支持旅游企业和相关行业的创新,推动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
此外,要加强旅游宣传和推广工作,借助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新媒体手段,提高德阳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消费。
在未来的旅游发展中,德阳市应该抓住机遇,不断开拓新的旅游市场。
首先,要发展生态旅游,充分发挥德阳市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
建设生态旅游景区和度假村,提供绿色、健康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满足人们对休闲、度假的需求。
其次,要注重发展文化旅游,挖掘和保护德阳市的历史文化遗产,打造具有独特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景点。
成都旅游产品4P分析成都旅游产品4P 分析一、成都旅游产品的特征,二、成都旅游产品的开发现状,三、针对上述问题所采取的解决措施。
一、成都旅游产品的特征1.旅游资源丰富且独具地域个性特色2.区位优势明显3.接待设施完善成都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应以国际化为目标,因此在成都建立旅游集散中心是极其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之中;在旅游市场开拓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外来投资者,增加与海外客商交流合作的机会,不断扩大我们的旅游客源;而政府部门则可利用行政手段整顿各种乱收费、强制购物等违规现象,保护消费者权益。
当然除了从自身出发做到以上几点之外还需相关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共同促使成都旅游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二、成都旅游产品的开发现状四川省文化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四川省经贸委共同召开了2009年四川省重点文化企业座谈会,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借鉴先进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理念、新举措、新思路、新模式,提高我省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意见》(川委发〔2008〕12号)总体安排,本次会议由四川省文化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四川省经济委员会牵头,邀请了成都、绵阳、德阳、眉山、广元、阿坝州文化局参加,旨在认真总结和研讨2009年文化产业工作,寻找新亮点、破解难点、攻克热点,促进四川文化产业又快又好发展。
三、针对上述问题所采取的解决措施(一)多渠道招揽国内外知名度较高的专业策划机构前往四川考察调研,并给予适当奖励和补贴。
为鼓励企业培养策划人才,除对参加培训的学员按每人2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外,对在校学生参加策划培训并通过策划项目论证获得优秀策划案例的学生也可享受相应补贴。
(二)帮助四川文化企业及时掌握最新信息,确定适销对路的宣传策略。
并引导企业正确处理好内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
2023-11-03CATALOGUE 目录•四川旅游资源类型•四川旅游资源等级•四川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四川旅游发展探讨•四川旅游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01四川旅游资源类型四川拥有许多著名的自然景观,如九寨沟、峨眉山、黄龙等,这些景点以独特的山水风光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吸引着大量游客。
自然旅游资源自然资源四川位于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拥有多样化的地理环境,包括高山峡谷、森林、草地、湿地等。
地理环境四川的气候条件也非常适宜旅游,如成都平原的温带湿润气候,以及高海拔地区的寒带和寒温带气候。
气候条件人文旅游资源民族文化四川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和风俗习惯也吸引着大量游客。
美食文化四川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以其麻辣、鲜香、口感丰富而著名,许多游客都慕名而来品尝四川美食。
历史文化四川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如三星堆、金沙遗址等,这些景点代表着古代巴蜀文化的辉煌。
革命历史四川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地区之一,有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如红军长征途中经过的许多重要地点和事件。
纪念设施为了纪念革命历史和先烈,四川建设了许多纪念设施和博物馆,如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等。
红色旅游资源02四川旅游资源等级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以水景著称,享有“人间仙境”之美誉。
九寨沟位于乐山市,以山景为主,兼有佛教文化特色,被誉为“佛教名山”。
峨眉山5A级旅游景区都江堰位于成都市,以灌溉工程文化著称,为世界文化遗产。
青城山位于成都市,以道教文化和山水景观为主,被誉为“天下幽”。
4A级旅游景区3A级及以下旅游景区阆中古城位于南充市,以古城风貌和民俗文化为主,享有“阆苑仙境”之美誉。
乐山大佛位于乐山市,以石刻艺术和佛教文化为主,为世界文化遗产。
03四川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分布情况概述四川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分布于全省各地市州,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布特征。
旅游资源类型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民俗文化等,其中自然景观主要包括山水景观、森林景观等,人文景观则包括历史文化遗址、古镇古村等。
新形势下成都市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随着全球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经济活动。
在新时代背景下,旅游业更是成为了中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之一。
成都,作为西南地区经济和文化中心城市,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本篇文章就新形势下成都市旅游业发展战略进行探讨。
一、成都旅游产业发展现状成都市是全国十大旅游城市之一,拥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成都市的旅游业已经形成了以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商业旅游、三城联游等多种旅游业态为主的产业体系。
截至2019年底,成都市共有旅游景区市级以上的旅游景区630个,拥有星级饭店2400家,其中五星级酒店数量达到35家。
成都市的旅游业已经初具规模和品牌优势,其中高新、天府等常年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
但是,成都市旅游业发展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旅游行业发展不够均衡。
成都市城区及其周边地区的旅游资源得到了很好的利用和开发,但是大川、松潘、九寨沟、康定等蜀山片区的旅游资源开发还比较不足,游客增长不够明显。
其次,旅游业的产品不够多样化。
成都市旅游业的主要产品为美食、美景和川剧等传统文化,市场存在同质化现象。
1. 旅游业大数据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旅游业正逐渐向大数据化、智能化趋势发展。
可以通过大数据了解游客偏好、兴趣、习惯等,提供更精准、个性化的旅游服务。
对于成都市而言,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来探索新的旅游模式,例如社交旅游、定制旅游等,推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旅游产品。
2. 突出旅游品牌建设旅游品牌是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都市在打造“天府之国”这一品牌上非常成功,将“舌尖上的成都”“夜经济之都”等品牌成功输出。
在未来,成都市旅游品牌建设需要更重视市场开拓、品牌传播等,更好地推广成都旅游品牌。
3. 旅游业融合发展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成都市旅游业从文化、生态、商业、三城联游等角度,可以与其他行业进行深度融合。
例如,文化旅游可以与演艺、电影、动漫等行业进行融合,在旅游行业打造文旅融合的新产品。
适用标准2012届经济学二学位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江西省萍乡市房地家产金融政策探析学生姓名:卢小亮所在学院:地理科学学院专业:土地资源管理学号:20081119094指导教师:达古拉2012 年 3 月目录纲要 (2)-、古城镇旅行 (2)二、历史街区旅行 (4)三、旅行发展的主导思路 (5)1 、保护性的发展 (7)2 、商业与文化协调互动 (8)3 、地区品牌的塑造 ............................................................................................................................................................................. 1 0结论 (11)参照文件 (12)成都市旅行业发展情况剖析纲要:历史悠长的成都,有着深沉的文化底蕴,它是中国历史文假名城、中国优异旅行城市。
成都旅行因资源得天独厚,大熊猫、都江堰、青城山、金沙旧址、农村旅行、古镇旅行等自然人文旅行资源以及良好的人居休闲环境,使成都旅行独具魅力,吸引着国内外广大旅客的眼光。
最近几年来,成都市旅行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特别是历史街区旅行获得了较好的发展。
要点词:成都;古镇旅行;历史街区旅行;问题;对策最近几年来,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行家产发展,把旅行家产作为支柱家产来培养,旅行业获得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创立中国最正确旅行城市为成都旅行业的超越式发展供给了重要的机会。
一、古城镇旅行四川素有中国“景色省” ,不论是在自然、人文景观仍是风俗风情,种类多、品种全、散布宽泛,是中国拥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国家景色名胜最多的省区。
特别是峨眉山、乐山大佛、九寨沟、黄龙、都江堰——青城山、大熊猫、三星堆古蜀文化旧址等,拥有垄断性、不行代替性和不行模拟性。
在这些品种众多的景点里,成都地域拥有里面众多的旅行资源,是当之无愧的旅行城市。
年年成都旅游业调研及前景分析报告一、背景成都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旅游业发达。
2019年,成都市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1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1.5万亿元,成为全国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疫情的影响,2020年全球旅游业遭遇了巨大的冲击。
因此,深入了解成都旅游业现状及未来的发展前景,对促进成都乃至中国旅游业的恢复和发展至关重要。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取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两种方法,共收集了693份问卷和69次实地走访的情况。
问卷覆盖了中国各地及海外游客,实地走访着重考察了成都市区核心景区、文化街区和灵活的旅游小众体验。
三、现状分析1. 成都旅游业发展速度稳步快速增长在成都市的各类旅游景点数量逐年增加、以及旅游口碑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的情况下,成都旅游业吸引力不断增强。
2. 旅游市场日趋多元化成都旅游业不再拘泥于传统文化遗址和景区,以及天府文化主题的旅游服务。
近几年,成都市区的创意文化街区、市郊的度假休闲区等新兴旅游产品吸引着海内外游客。
3. 旅游服务质量有待提高部分游客反映在旅游过程中遇到了一些不便,例如便民设施不够完善、空气质量不佳等问题。
同时,旅游产品及旅游服务在提高多样性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
4. 疫情带来的巨大冲击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全球旅游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成都旅游业亦不例外。
旅游业收入减少、景点关闭、游客减少等一系列影响,给成都旅游业带来了严重的打击。
四、未来发展前景1. 多样化旅游产品和服务未来的成都旅游业必须要通过研究旅游市场、游客需求以及应用新技术等方式,推出更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多样化的游客需求。
新产品形态(如结合VR/AR设备的旅游服务)的创新将带来更豪华、时尚、时尚和完美的体验。
2. 外部环境逐步恢复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第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证明疫情下还有很大希望。
这意味着,随着全球疫情的逐渐控制,旅游业在未来几年内预计有望逐渐走出阴影。
四川省旅游业的市场分析
四川历史悠久,至今已有4500余年文明史,号称“天府之国”。
现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都、自贡、乐山、宜宾、泸州、阆中、
都江堰等7座城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处,省级历史文
化名城(镇)24座。从古代水利工程、古镇民居到名人故居,
从寺庙道观、石刻壁画到现代艺术博物馆,从史前遗址到现代建
设风貌,应有尽有。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四川旅游业蓬勃
发展,作为四川旅游中心的成都已成为中国西部的一座现代化城
市。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是我国四大空港之一,现有国内国际航线
160余条,可直飞新加坡、泰国、香港等地,开通了到吉隆坡、
莫斯科、尼泊尔、加德满都、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的直航包机。
以成都为中心的宝成、成昆、成渝、达成等八条铁路干线横贯东
西;成都至重庆、内江至自贡高速公路和成都至都江堰、德阳经
成都至乐山大件公路、成都至九寨沟旅游环线已建成通车,成都
至雅安高速公路即将建成,来川旅游交通十分便捷。省内主要城
市和风景区国际直接电话可达世界200个国家和地区。全省现有
涉外旅游饭店140余家,其中星级的达百家;有国际国内旅行社
190余家;综合性的国际展览中心会议中心、体育中心、艺术中
心拔地而起,古老而神奇的巴蜀大地正张开她热情的怀抱,恭迎
四方佳宾来四川旅游观光。
四川是我国拥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最
多的省区,九寨沟、黄龙、乐山大佛——峨嵋山和卧龙4处被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和“人与生物圈”
保护网络,都江堰--青城山、剑门蜀道、贡嘎山、蜀南竹海、四
姑娘山、西岭雪山等9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另外,四川还
有国家森林公园11处、自然保护区40处、省级风景名胜区44
处,从高原、山地、峡谷到盆地、丘陵、平原,从江河湖泊到温
泉瀑布,从岩溶地区到丹霞地貌,一应俱全,素有"风景省"的美
称。尤其是我国三大林区、五大牧场之一的川西横断山区,雪峰
卓立,林海苍茫,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岷江汹涌澎湃,奔
流其间,形成了许多神秘、险峻的旷世奇观,吸引了无数中外游
客根据1978-2010年的统计数据,,从整体变化上看,全国三次
产业结构呈现“一减、二稳、三增”的态势.与全国相比从整体
变化上看,四川省三次产业结构呈现“一减、二增、三增”的态
势。与全国相比,四川省三次产业结构还有一定差距。 2011
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2010年底四川省产业结构为
14.7:50.7:34.6,根据“十二五”规划目标,第一产业比例应从
14。结合四川地理区位、自然环境、资源优势等区域产业结构的
影响因素,形成四川产业结构优势条件可综和为以下几点:
(一)社会消费水平潜力大 社会消费指生产消费和生活消
费。从生活消费来讲,四川省统计局发布了前10月四川经济数
据:1-10月,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78.3亿元,同比
增长17.9%,增幅与上月累计持平。 餐饮收入旅游业龙头优势,
服务业发展空间大 四川省旅游资源异常丰富,应围绕产业结
构调整,加快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乐山大佛、都江堰—青城
山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旅游风景区的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
(二)原有产业基础和生产传统 平原面积256.6万公顷,土地
资源48.5平方公里,有我国四大盆地之一的四川盆地,周围山
地地形复杂多样。耕地面积397.61公顷,森林面积1669.0公顷,
水能、水资源丰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农业的发展,随着二、三
产业发展,第一产业下降幅度比较明显。 (三)地理优势 西
部经济文化中心地位伴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和西部经济的腾
飞,许多金融机构也将目光锁定在成都。四川应该抓住这次机遇,
将成都打造成西部最富有活力的金融中心,并以成都为中心辐射
至全省,加快全省金融产业四川是西部地区的人口大省和经济大
省,四川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在整个西部大开发申占有十分
突出的地位。四川的产业结构还应进一步优化,在保持其第三产
业前期发展成果的基础上,四川省应适当降低第一产业的投资比
重,保持第二产业的投资情况,进一步加大第三产业的固定资产
投资,以达到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目的。所以,四川应该紧紧抓
住西部大开发这个良好的政策支持,立足四川省省科技和产业基
础,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个高水平、高质量的旅游大省。加快发
展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集中集约集群发展,推进企业兼并重组,
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发展,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产业 。通过强化旅游管理、抓好旅游商品开发、搞好旅游促销
等多种措施,努力建成一个高水平、高质量的旅游大省。加快发
展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集中集约集群发展,推进企业兼并重组,
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发展,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个高水平、高质量的旅游大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
集中集约集群发展,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推动产业转型发展,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个高水平、高质量的旅
游大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集中集约集群发展,推
进企业兼并重组,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发展,
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增加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由 2008 年( 187.34 亿元)的 5.2% 上升到 2014 年
( 842 亿元)的 13% ,旅游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
的带动和支撑作用。同时, 2014 年四川省入境旅游实现全面
恢复性增长,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 96.6 万人次,创
汇 2.89 亿美元,分别比 2013 增
长 114.3% 和 93.1% 。今年以来,我省旅游发展继续保持
良好态势, 1-10月全省累计实现旅游总收入649.87亿元人民
币,比去年同期增长28.2%。其中:接待入境游客90.41万人次,
实现旅游外汇收入2.74亿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6.3%、
11.9%。接待国内游客12125.04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627.83
亿元人民币,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7.7%、28.9%。15个传统
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205.72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9.43亿
元人民币,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7%、17.2%。全省旅游呈现
出持续、快速、健康的良好发展态势。四川省抓旅游发展所做的
工作在发展旅游过程中,我省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
运作”的原则,围绕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两条主线,大力实施政
府主导型战略、旅游精品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优化旅
游发展环境,积极推进扩大开放和区域合作,努力促进旅游形态
由单一的观光旅游向观光与休闲、度假、会议等特色旅游相结合
的方向转变,旅游市场由国内游为主向国内游与入境游并重的方
向转变。2014年,五大旅游区完成旅游总收入 374 亿元,占
全省旅游总收入的 66% ,接待入境游客 90.3 万人次,占
全省的 97% ;今年上半年五大旅游区已完成旅游总收
入 223.4 亿元,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 63%受人员整体素质
偏低的状况,加大了旅游人才开发和培训力度。深入开展旅游行
风建设,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充分发挥旅游协
会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建立旅游质量社会监督网络今年3月
由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旅游局、共青团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共
同举办了四川红色旅游展,中央有关领导、46个国家部委领导
参观了展览,中央和在京企事业单位近200家组团参观学习。历
时2月的展览,接待国内外参观者近36万人次,发放旅游宣传
品200万余份。包括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在内的主要媒体进行
了全面的报道。刘云山同志充分肯定这次红色旅游展:“时机抓
得好、位置好、展得也好、社会反映很好,四川发展红色旅游前
景非常广阔,大有可为”。红色旅游的发展,扩大了我省对外开
放度,有效带动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的脱贫致富和经济社会协
调发展。2004年广安接待海内外游人544万人次,旅游收入17.1
亿元,成为全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今年 “五一”黄金周期间,
全省26个主要红色旅游景区(点)共接待游客33.27万人次,
门票收入560.29万元。红色旅游已经成为四川省旅游的新亮点。